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

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树立新风正气

——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调查报告

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

一、背景情况

近期,XX市以革除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出台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自《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群众纷纷为XX市委市政府的移风易俗点赞,向陈规陋习说不。

省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赴XX市各县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思考。

走访期间发现,XX市之所以出台《意见》,源自于XX境内一直以来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远高于收入水平的彩礼,给当地群众造成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甚至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婚致贫、因婚返贫。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追求高标准、大排场,一场红白喜事庞大的送亲或送葬队伍中,豪华车队、乐队等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XX当地独有的XXX更是红白喜事的必备节目,每一场花费都至少在万元以上。三是薄养厚葬事后“孝子”。老人生前无人照料,子女不闻不问,老人过世后子女却一反常态,以体面和热闹的葬礼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所谓“孝心”,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四是炫富攀比盲目成风。请客不以自身实际来定,认为请客人数多、宴席价格高、仪式规模大才有面子,导致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五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桌宴席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部分农村地区流水席一般至少要连摆三天,为儿女办一场婚事,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六是随礼由头数不胜数。满月酒、生日宴、圆锁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种类繁多,例如在XX市XX县这个部级的贫困县,部分群众每年随礼的人情消费金额高达5—8千元,占到去年XX县个人年平均收入的10%—15%左右。

XX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客观上提供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二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XX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讲究礼尚往来,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收过的人情就一定要还回去,从而造成了人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三是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农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仅靠说服教育等为数不多的手段来进行纠正,且一直以来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造成了此类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推动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惠泽万家、弘扬新风的好事。回顾近年来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过程,能够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虽然荆棘载途,但同时也民心所向:困难在于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已存在成百甚至上千年,在农村根深蒂固;移风易俗涉及面广,XX全市范围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陈规陋习现象;相关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整治标准不明且操作性不强,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XX市的XX县、XX县、XX县等县区已经有了良好的移风易俗实践探索基础,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婚丧嫁娶礼金早已不堪重负,拥有强烈的改革意愿。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XX市《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屏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XX在行动。今年以来,XX市委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列为XX改革发展重点课题之一,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自《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期以来,聚焦歪风陋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操办的种类降下来、把彩礼和随礼的标准降下来这“两大关键举措”,把“婚丧事宜简办不办”与“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这“两大任务”,把“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落细落地落实,XX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渐显,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人情支出负担逐步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

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

1.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XX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XX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X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X余个。

3.提供参考依据。由XX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XX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XX元,其他人不超过XX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

4.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XX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XX市XX县XX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5.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台以来,XX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XX市XX县一对新婚夫妇响应号召,在新婚典礼时,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以及鞭炮齐鸣的隆重仪式,新郎坐着公交车娶回新娘,往返只花了2元的公交车票钱,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祝福。

(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

XX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群众移风易俗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1.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

2.完善殡葬设施。XX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XX全市运营的殡仪馆XX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XX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XX具,可满足未来XX市20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XX年底XX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XX现有经营性公墓XX个,农村公益性公墓XX个,XX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

3.大力倡导火葬。XX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XX市XX区XX、XX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3000-5000元奖励。

4.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源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XX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灵车等配套服务。

5.留住美好乡愁。 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

(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村民自治柔性引导,突出有法可依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党员干部将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意见》。XX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3.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XX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XX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

4.强化监督约束。XX市文明办向XX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XX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各单位在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加强了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xxxxxx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

三、经验启示

XX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新路子。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XX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

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XX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依法依规是遵循。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XX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四)教育引导是手段。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XX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

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一、深入调研摸底子

Xx镇地处深山区,信息、交通闭塞,村民受传统习惯影响,大操大办办理红白事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还有一些低俗恶俗的表演以及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大操大办婚丧礼俗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广大农村具有普遍性。究其原因:一是“面子”心理,别人家大肆张罗婚丧嫁娶事宜,自己家不办担心亲戚、邻家笑话;二是攀比意识,不论红白事,都要争脸面、讲排场、比阔气;三是专门引导和服务机构的缺失,很多村民并不愿意大操大办,但是没有人出来组织、出来要求;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文明乡风缺失。如果不移风易俗,由此引发出的酒风盛行、口角矛盾、打架斗殴等现象,不但会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绊脚石,而且会影响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为此,Xx镇党委、政府结合Xx市“文明素质提升年”活动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示精神,引导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以“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真正解决群众“不想办而又不得不办”的难题。

二、宣传发动建组织

我们成立红白理事会的想法得到了市民政局的充分肯定。一是举办专题培训,全镇30个村的支书、村长全覆盖,下发了红白理事会职责与章程,强调了成立红白理事会的重要意义,要求各村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成立由村干部、新乡贤参与的红白理事会。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各行政村自治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全镇30个行政村选举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设立专门联络员,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具体的办理标准、流程,并将红白理事会成员名单、制度及章程在全村张榜公示,全体村民在红白理事会的统一领导下遵照执行。三是结合市文明委《关于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指导意见》和全镇实际,出台了《Xx镇在“第一书记”派驻村推进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实施方案》,并实行红白理事会领导包区、机关干部包村制度,将11个“第一书记”派驻村打造成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示范村,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为全镇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会全面铺开奠定良好基础。

三、细化量化明规定

在Xx镇各村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暂行规定中,重点明确了红白事的办理程序、办理要求,力求细化量化。一是从严推进丧事简办。村民家中有丧事的,主家要第一时间告知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派人向主家吊唁,告知办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监督执行。要求一切从简,提倡厚养薄葬(花费总额不超过3500元)。取消回赠的毛巾,限制烟酒,严禁吹唢呐、搞演出;减少纸扎品数量;酒席一律改成大烩菜等。此外,各村还统一置办了丧事办理用具。规定出台后,虽然群众非常欢迎,但还都处于观望状态。但在曾庄村红白理事会办理第一场白事后,群众看到花费比以往减少了1万余元,心服口服,纷纷按规定执行。二是大力倡导喜事新办。明确了“六提倡、六反对”标准:提倡简约定亲,反对盲目攀比;提倡举办一次婚礼仪式,反对重复浪费;提倡新式婚礼,反对豪华婚礼;提倡 “礼轻情重”,反对高额礼金;提倡环保婚礼,反对乱贴红纸和大量燃放鞭炮;提倡低碳迎亲,反对豪华车队。三是修订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纳入“小宪法”。为让红白理事会工作有依据、村民红白事简办有底气、少数盲目攀比者无借口,各村都召开村民大会,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把简办事宜纳入其中,有了“小宪法”的支持,保证了红白事简办始终如一坚持下去,形成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四、严格执行保落实

我镇一是强化宣传,要求各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进行安排部署,与每家每户签订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承诺书;同时将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暂行规定制成喷绘,在各村人口密集场所进行公开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二是严格处罚。明确了处罚措施,若有村民不按规定执行将取消该村民所享有的一切福利待遇和救灾救济。三是干部带头。规定执行过程中,要求村在外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全体村民都按规定办理。2018年12月18日,桥沟村李世法去世,终年85岁。子孙中多有在外工作及经商人员,他们对是否按丧事简办争执不下,这时桥沟村红白理事会出现了,会长苗荣政带领理事会成员领着他们重新学习了镇村两级关于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规定,说明了理事会对村里丧事简办家庭的帮助措施以及不按规定办丧事的处罚办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他们放弃了请吹手、放烟火、大办酒席等铺张做法。整个丧事比他们原来计划节约了近2万元。桥沟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共为村民节约25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以点带面思发展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Xx镇以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镇各村建设了“村史文化长廊”,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开展了“陪伴父母来义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孝老爱亲活动,同时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移风易俗道德讲堂、成立法律帮扶中心等等。一系列活动使得Xx镇风清气正,说闲话的少了,不孝敬老人、不和睦邻里的少了,思发展、想发展、比发展的多了,如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成了广大村民共同的目标和心愿。移风易俗工作也由原来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已成为一种习惯,群众的思想已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习俗观念在大峪已渗透人心。截至目前,Xx镇各村红白理事共为全镇群众节约200余万元,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工程建设征地可能会对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据调查,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搬迁前人均土地面积为0.061hm2,搬迁后人均土地面积达到0.1hm2,仅有23.23%的移民户搬迁后土地面积没有增加。政府通过征用农场土地,将移民尽量安置到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且实施了土地整理,配套了灌排设施与农田道路。受访移民认为搬迁后的土地质量与搬迁前相比好、较好与差不多的比例达到72.72%。安置地数量较多和质量较好的耕地大大降低了移民因工程建设而失去土地的风险,外迁移民丧失土地的风险较小。

失业风险

受访移民搬迁前种植业收入结构多样化特征较明显,以种植蔬菜、粮食或柑橘为主的移民占总数的93.43%,搬迁后农业收入普遍以土地出租为主。据了解,移民原来主要生活在丘陵山区,安置地为平原,短期内移民不太适应新的生产环境与生产经营方式,中老年人大都在家种菜或打零工,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受访移民中,搬迁前以种地、打工、经商为最主要收入的分别占总数的52.53%、35.35%、5.56%,搬迁后最主要收入为打工的,达到受访者总数的77.78%。更进一步对搬迁前、后移民收入进行比较,认为收入增加的占1.52%,18.69%的受访者认为基本不变,认为减少的达79.79%。

除受访者可能存在故土难迁、复杂心理、保守谈收入等原因外,主要原因可能是移民依靠土地出租短期内收益不高。长期来看对多数农民而言,土地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维持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非农业收入逐步成为很多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安置区土地便于机械化操作,移民也可以有充裕的精力打工或经商等。但移民文化程度不高,原有的社会关系破坏而新的关系网络尚未建立,非农就业存在困难或成本增加,不少移民返回原迁出地寻找工作。该次调查在询问移民最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支持时,受访者选择就业机会的比例最高,达到42.93%。由此可见,移民搬迁后面临失业的风险较大。

失去房屋风险

受访移民搬迁前住房面积人均为27.95m2,搬迁后人均达到34.76m2,有71.72%的家庭搬迁后住房面积增大。搬迁前34.85%的家庭住房为砖混结构,39.90%的家庭为砖木结构,其余的为土木结构;搬迁后移民都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新房,且97.51%的移民是利用补偿款、建房困难补助或积蓄购买的新房,只有极少数移民通过向亲朋好友或银行借款购买新房。调查还显示,受访者认为搬迁后住房比搬迁前条件好或较好的占56.06%,认为差不多的为23.74%,认为较差或差的为20.20%。因此,丹江口水库移民失去房屋风险较小。

边缘化风险

异地外迁移民与安置地居民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移民不适应安置地环境,容易对社会和自身缺乏信心,难以融入安置地,进而被边缘化。从移民对安置地气候与水土、生活习俗、语言沟通、人际交往、农业生产方式等的适应程度和当地居民对移民的态度、当地乡村干部对移民帮助作用的大小等七个方面综合分析移民的边缘化风险,调查数据与评分结果见表1。依据国际通用规则,加权得分=“很好”比例×100分+“较好”比例×80分+“一般”比例×60分+“较差”比例×30分+“很差”比例×0分,综合评定结果取各单项的平均值。显然,移民外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短期内在当地干部对其家庭经济、生活等帮助的方面较为失望,对安置地的生产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而在其他方面,如气候与水土、生活习俗、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适应,尤其是当地人对移民比较友好。综合评定丹江口水库移民边缘化的风险属于中等。

生活缺乏保障风险

移民搬迁前最主要的支出为日常生活、子女入学、生产经营和医疗的分别占总数的46.46%、30.30%、18.69%、4.55%,搬迁后最主要支出是日常生活的达到79.29%。搬迁后支出与搬迁前比较,认为增多的占47.98%,认为基本不变的占25.76%,认为减少的占26.26%。移民搬迁到安置地后,添置家用电器设备等增加了生活成本;还有一些移民反映搬迁前吃泉水、井水等不需花钱,搬迁后用上自来水虽然方便,但也增加了开支;加上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移民在安置地生活成本增加,部分移民感觉到生活困难。调查显示,在最希望得到支持的方面,21.72%的移民选择解决生活困难,仅次于就业机会。安置地新农保普及相对滞后,仅有20.71%的受访移民明确表示参加了新农保。因此,丹江口水库移民缺乏生活保障的风险属于中等。

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风险

在实地调查中,有6.06%的移民反映搬迁后的最主要支出是医疗费用,虽然相比搬迁前,比例提高了1.51%,但相对来说移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的风险较小。

失去享有公共财产和服务权利的风险

移民搬迁后,如果不能较好地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那么就容易失去发展的机会。通过孩子上学、购买日常生活品、求医看病、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环境卫生、文化休闲、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来反映这一问题,具体调查数据及评分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移民认为求医看病“较差”和“很差”的超过30%,说明安置地医疗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但其他方面满意度都比较高。综合评定外迁移民失去享有公共财产和服务权利的风险较小。

社区解体

移民搬迁可能导致长期形成的社区分解和裂化、社会组织与人际关系的平台遭到破坏,也容易使亲属关系逐渐变得淡化。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基本上是按成建制搬迁安置,尽量保持原有社会组织的相对完整性,但不在搬迁范围的亲戚朋友往往没有随迁,致使原来的社交圈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综合评定外迁移民社区解体的风险较小。2.9综合风险移民安置总的风险度采用单项风险等级值分别与其权重相乘后合计得到。陈艳在风险研究中将上述风险的权重依次定为0.20、0.10、0.15、0.10、0.10、0.10、0.15、0.10。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打工或经商人员增多,非农收入日益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应增加失业风险的权重,相应减少失去土地风险的权重,具体修正权重为0.15、0.15、0.15、0.10、0.10、0.10、0.15、0.10。通过计算,综合风险等级值为43.50,见表3。不难看出,丹江口水库外迁移民安置总风险程度介于较小风险与中等风险之。

结语

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2019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做法成效亮点

年底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要通过乡风文明达标验收,将评选出50个市级示范乡镇和300个市级示范村

经济开发区王快镇西楼下村委会院内设有“我的身边人和故事”讲堂,在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方面做得好的村民常被请来为乡亲们“现身说法”,传播文明“好声音”;南和县贾宋镇北师村辟有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书画室等场所,还绘制以孝、德等为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墙320余平方米,有效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和滋养了其心灵……日前,在x市乡风文明建设观摩交流会上,几个观摩点结合实际拓宽文明乡风建设“路径”的创新之举,赢得了参会人员的纷纷点赞。

为深入开展“美我家乡·文明x”主题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今年2月,x市委宣传部制定了《x市乡风文明建设2019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乡风文明工作机制,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就阵地建设、组织制度和相关活动开展提出14项指导标准,即分别建设一个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和一个道德“红黑榜”;分别组织成立一个乡贤道德评议会、一个红白理事会、一套村规民约和一支志愿者及文体队伍;组织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承活动、移风易俗活动、乡风民风评议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和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借以凝聚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计划》提出,各县(市、区)要将乡风文明建设考核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遏制农村陈规陋习,广泛弘扬文明新风,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年底,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要通过乡风文明达标验收,将评选出50个市级示范乡镇和300个市级示范村。

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嵇康 声无哀乐论音乐 礼乐

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探讨,恰恰在这一方面是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是嵇康关于音乐号隋感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其认识也渐趋一致。而论及嵇康的音乐理论与儒家礼乐观的关系的时候,则往往认为其中有矛盾和混乱的地方。但遗憾的是,有关论断也同样充满矛盾和混乱。问题就出在论者往往先验地以反儒学为嵇康音乐理论的指导思想,而忽略了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所体现出的以自身感悟与外物印证来探索“自然之理”的科学论证方法。

因而,将嵇康对音乐的社会功能之形成的解释,当作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或妥协。也就是说,论者强调的是反,而嵇康实际上是解。反就可能是偏激的,容易是诡辩的。解则可能恢复真相,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嵇康音乐理论最独特最有价值之处就在于,他为达到解清音乐本质的目的,详尽客观地阐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之所以能形成的真相,将其和音乐的本质区分开来。用嵇康《琴赋》中的话来讲,就是“解音声”、“达礼乐之情”。

这对于破除在经验层面上注重音乐功用并将其当作本质的实用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声无哀乐论》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自是不言而喻。在这里,区分声和乐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论者每言嵇康《声无哀乐论》第八答中的“乐之为体,以心为主”,与其第四答中所讲的“心之于声,明为二物”、第三答中的“音声有自然之和”、第五答中的“声音以平和为体”的命题相矛盾。这是不明白古代所讲的“乐”,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讲的音乐。也就是《乐记》所说:“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中国古代以《乐记》为代表的音乐理论,对声、音、乐的区分很清楚:“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声是基本单位,音是有一定变化节奏的旋律,乐则是高级的和其他艺术共同表现的音乐。三者属于递进关系。从其论述来看,乐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是和诗、舞合一的。《乐记》云:“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本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百兽率舞。”是以《周礼》中的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又要“以乐舞教国子”;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又要“教六诗”。

2、乐是先王所作以导人之情的。《乐记》云:“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导)之……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3、乐和礼一样能起到道德、政治的作用。《乐记》云:“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4、乐是通天地之规律的,体现中和的。《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5、乐是快乐的。《乐记》云:“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这一定义尤为突出,《国语》、《吕氏春秋》等书都反复申述。

如以这种乐的概念来衡量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的“乐”,两者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答中的“且夫咸池、六茎、大章、韶夏,此先王之至乐,所以动天地感鬼神”,至乐为先王之所作,合于乐的第二个特点。第六答中的“假使《鹿鸣》重奏,是乐声也。而令戚者遇之,虽声化迟缓,但当不能使变令欢耳。何得更以哀耶”,乐为快乐之声,符合乐的第五个特点。关于乐的内容最多的是第八答。“故歌以叙志,侥以宣情”,讲的是乐的第一个特点。“是以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口不尽味,乐不极音”,讲的是先王作乐导人之性情,即乐的第二个特点。“故乡校庠塾亦随之变。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毛(旄)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使将听是声也,必闻此言;将观是容也,必崇此礼……此又先王用乐之意也”,则讲的是乐和礼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与中和,是乐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特点。而被人们感到与其论点有矛盾的“乐之为体,以心为主”,其实体现的是乐的第五个特点“乐者乐也”。按此段文字为:

大道之隆,莫盛于兹,太平之业,莫显于此。故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之为体,以心为主。故无声之乐,民之父母也。至八音会谐,人之所悦。亦总谓之乐。然风俗移易,不在此也。夫音声和此(比),人情所不能已者也。是以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

其中“乐之为体”、“无声之乐”的乐,都是快乐的意思。这可从“无声之乐”来谈起。这里的“无声之乐”,不是道家《老子》“大音希声”、《淮南子·说林训》“听有音之音者聋,听无音之音者聪”的无声,而是用的《礼记·孔子闲居》中的典故。孔子对子夏讲:民之父母要致五至三无。无声之乐就是三无之一:“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孔子是以《诗经·周颂·吴天有成命》的诗句来说明,统治者努力于治理国家,则老百姓没有听音乐也是快乐的。郑玄的注就讲:“言君夙夜谋为政教以安民,则民乐之。此非有钟鼓之声也。”事实上前面所言“太平之业”,也正是人民之安乐。无声之乐的乐既然是快乐之乐,“乐之为体,以心为主”的乐也只能是快乐之乐了。快乐当然是以心即感情为主,可见,“乐之为体,以心为主”这一定义和嵇康的声无哀乐并不矛盾,因为他说的是“乐”而不是“声”。而其他“人之所悦,亦总谓之乐”、“制可导之乐”的“乐”,则是快乐的先王之音乐的乐。这从“亦”字就可体会出来。

明白了这个意思,就好理解嵇康移风易俗的理论了。嵇康认为“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不衰弊的社会,自然不存在移风易俗的问题。而在衰弊之后的社会里,“八音会谐,人之所悦,亦总谓之乐”的乐,并不能用来移风易俗。因为他是快乐的乐,还不是先王加工过的音乐的乐。虽然音声美妙,但和郑声一样,有“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架荒酒,易以丧业”的危险。所以要经过古人也即先王“抑其所遁”、“因其所自”的制作,才会“可导”,“使远近同风,用而不竭,亦所以结忠信著不迁也”,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我们看得清楚,嵇康《声无哀乐论》中乐的概念和传统之乐的概念相符。他是运用同一概念进行论辩,声是声,乐是乐,谨守名实,互不相滥。阮籍的《乐论》也是如此。

移风易俗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幸福院制度建设,为农村老人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保护伞”,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实现新发展。下面小编准备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按照《中共X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要求,区民政局作为乡村组织振兴工作专班牵头推进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区《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倡导文明乡村行动,大力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全面务实开创民政工作。现对照《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梳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全面提高城乡社区治理能力。一是健全村委会班子。按照全市推进基层组织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相关要求,对现任X区村委会班子进行摸底统计,对出现缺职的村委会及时指导做好补选工作,确保村级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截至X月X日,全区缺职村委会全部完成补选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依托村民会议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大力推进全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现村务公开阳光、透明。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20xx年全区X个村完成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的修订完善工作。三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在总结近几年村务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X区村务公开目录》。各村对照《X省村务公开条例》、《X区村务公开目录》要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在全面公开财务、事务、政务的基础上,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做到既详细全面,又通俗易懂,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进一步推行X区协商民主的“三三制”模式,指导推进全区村、社区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建立多层次村级协商机制。四是搭建农村社区服务平台。20xx年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个,初步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室内室外设施相结合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通过统筹整合乡村服务资源,在农村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扎实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各项工作。

(二)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一是着力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20xx年区民政局先后制作发放移风易俗年画X万余张、移风易俗宣传品X余件,给各村安装婚丧简办流程图展板X块,实现“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在农村社区全覆盖,进一步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同时,指导各街道办事处、村(居)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尤其针对外来人口和拆迁村村民,开展入户宣传或电话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推动移风易俗家喻户晓。二是大力推行文明节俭婚丧模式。指导全区各村(居)修改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把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红白理事管理细则,制定《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并与村民签订《婚丧简办事宜承诺书》, 进一步推行文明节俭婚丧模式。三是深入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培训。20xx年9月份区民政局举办了X区移风易俗工作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就“民俗与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操作方法及如何提高红白理事会的服务能力”两个主题作了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城郊八办分管社会事务工作的领导、社会事务科科长及X个村(居)红白理事会会长指导和推动移风易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对照《全区乡村文明工作考评细则》,对全区村(居)的移风易俗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考评。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三)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农村幸福院X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初见成效,基本能够满足所在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一是政策扶持,有序推进。根据《X省养老服务业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X市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实施细则〉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和运营给予补助,促进幸福院建设的有序性、快速性。二是标准打造,定位明确。把高标准打造农村幸福院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现有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村级阵地建设等民生保障工程有机结合,坚持一村一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现布局合理、资源共享。按照“能改建不新建、服务最大化”的思路,最大限度盘活闲置集体房产等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服务设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改建、扩建,解决幸福院建设场所问题。三是科学管理,有效运营。夯实区、街道、村三级责任,凝聚多方合力。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自主互助”的原则,明确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行和管理主体为村民委员会,所在街道负责监督管理,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捐赠活动。同时,倡导村监委会、农村老年协会积极参与管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四)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xx年全年共为X户次X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及各类补贴X万元。并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村低保申请对象、收入和财产认定标准,扣减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等,放宽申请条件,将符合政策的农村困难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同时,自20xx年X月X日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元,高于市定贫困标准线每人每年X元。二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整户识别、按户帮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按户施保为主、按人施保为辅。并将整户无劳动力或劳动力较弱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兜底保障的重点,按规定程序有序纳入农村低保。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可继续保留低保待遇X个月,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并要针对不同救助类型,优化规范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进一步增强临时救助的可及性、时效性、公正性。为提高临时救助的及时性,已全面落实区民政局委托街道开展临时救助审批的规定,全面建立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委托街道直接审批的临时救助金额每次不超过X元/户,20xx年春节期间为X户农村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性救助金X万元。

(五)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全面摸清农村留守儿童底数,及时更新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儿童关爱保护标准体系,每年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台账与实际相比达到零误差。截至目前,X区没有农村留守儿童。二是根据民政部开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全区X个街道办事处各配备一名“儿童督导员”,X个村(居)各配备一名 “儿童主任”,实现街道、村(居)全覆盖。每个街道、每个村(居)都有专人负责儿童福利相关工作,并将信息全部录入X省未成年人保护信息系统。并对各街道办事处“儿童督导员”和各村(居)“儿童主任”进行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儿童工作服务水平,用更加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三是区民政局加强与妇联、残联、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开展好“合理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工作,建立“政府、学校、社会、村居、家庭”五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体系。如有新增的农村留守儿童将及时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坚决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优势。积极引导区属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开展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引导会员单位积极主动作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X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间的纽带作用,凝聚多方养老服务力量,共同努力解决好乡村养老服务工作,把养老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广“互联网+养老”模式,重点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推动乡村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X区文旅会展业协会,与驻区文化旅游企业单位联合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以X等打造非遗传统文化旅游,以X打造商贸旅游,以XX等打造乡村旅游。围绕会展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策划旅游产品,完善X全域旅游网络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发挥村级财务委托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作用,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制度,促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村级资金的委托管理、村民自治和规范使用,加强农村源头治腐,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城乡社区治理方面。一是村干部服务效能有待优化。部分村委会人员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靠上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所欠缺,有的存在办事效率低、混日子现象,工作理念、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协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困难较大,资金紧缺、建设进度较慢。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紧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少,街道办事处财政压力大,区级财政没有设置相应配套资金,导致出现建设进度慢的问题。三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摸排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群众主动检举揭发涉黑涉恶问题线索还是有限。有些线索排查,需要协调部门和街道,需要人力、时间,进展较慢。四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支持。专业社工待遇偏低,晋升渠道窄,人员流动较大,影响了全区专业社会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服务范围窄,目前,已经设置社工项目组的街道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专业社工服务尚未在广大农村地区铺开。一方面,农村地区对社会工作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引入专业社工人才的意识;另一方面,部分专业社工认为乡村环境条件差,待遇低,不愿去乡村从事社工服务。

(二)深化移风易俗方面。一是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各村(居)制定了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并上墙,但有的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和热心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二是群众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通过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改变,但少数村民婚丧嫁娶中相互攀比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农村幸福院建设方面。一是在民政部门倡导的村级主办和互助服务上,政府支持及社会参与发展不平衡,亟待加强。二是资金缺少问题,省、市、区三级虽然给予扶持资金,但力度较小,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幸福院建设的需要。三是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差,自身投入资金不足,难以打造高标准高档次的幸福院,影响了农村养老更快发展。

三、下步工作思路打算

(一)进一步提升城乡治理水平。一是督促列入20xx年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计划街道,按标准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在农村社区推广“一站式”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情况的检查力度。二是继续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做好宣传、线索摸排、督导等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和通报新情况、新问题,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对出现缺职的村委会,及时指导街道按程序补齐班子。三是探索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人才配置办法,大力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其到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的晋升机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留得住、愿意留在乡村做出贡献,不断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推进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延申。

(二)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成效。一是持续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按照移风易俗宣传工作零死角的要求,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求各街道办事处结合各类文艺演出,在节目中穿插进行移风易俗有奖问答,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各村(居)充分利用村广播、公开栏、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尤其针对外来人口和拆迁村村民,要实现入户宣传或电话宣传全覆盖。同时,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信息化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将移风易俗和红白理事会建设宣传到每家每户。二是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各村在已制定的《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基础上,要通过开展向村民征求意见活动,了解村民对现行婚丧简办标准的满意情况和落实情况。根据征求的意见,各村对现行《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再进一步细化,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三是着力提升红白理事会服务水平。指导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监管,全面了解掌握村民对红白理事会服务的满意度。定期公示红白理事会服务情况,让村民对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评议。严格落实红白理事会向街道办事处每月一报制度,街道办事处对红白理事会活动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服务不到位、工作不认真、群众意见大的红白理事会,街道办事处及时指导村两委对其进行重新改选。四是积极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及生态纪念林的选址规划,不断加大生态安葬宣传力度,对选择生态葬居民继续给予资金奖补,在全区倡导“文明祭扫、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努力提升全区村居民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文明意识。

(三)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力争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参与社会化养老,提高农村幸福院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幸福院制度建设,为农村老人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保护伞”,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实现新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一是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深入各个村(居)开展关爱儿童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提升关爱保护服务的专业意识和能力,确保关爱保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二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持续加强与各街道“儿童联络员”和各村(居)“儿童主任”的联系沟通,并将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指导各街道办事处、村(居)做好外出务工父母的教育工作,尽到父母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三是专业社工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纳入项目执行团队,形成良性互动,逐步搭建起一支“专业社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关爱服务人才队伍,共同开展做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确保一旦发现新增农村留守儿童,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无人监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