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例6篇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活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居民破除封建迷信,摒弃旧俗陋习,逐步促进居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原则,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

(一)突出群众主题。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二)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旧俗陋习的现状、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围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

(三)突出正面引导。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正确导向,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

三、主要内容

(一)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广泛吸纳党员干部,成立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有计划组织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二)工作机制。通过广播会、党员干部会、议事代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建立移风易俗实施档案,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检查、考核、评比等文字、图片、影音资料。

(三)道德建设。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居民参与比例占总户数的80%以上,鼓励党员干部带头。

(四)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五)公益事业。在进行集会或重大节庆时广泛进行宣传,利用公共场所开展移风易俗教育讲座,拓展宣传方式与内容,利用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四、实施步骤

整个移风易俗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11月—12月)运用横幅,标语,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7月)推动移风易俗长效开展机制,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树立学习典范,通过抓先进示范,抓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引导居民创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大力宣传,运用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7月—8月)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集中行动与完善机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认真总结项目开展经验,回应目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生活陋习,积极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五、项目考核指标

(一)成立一支由党员干部带头,居民参与的移风易俗领导组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

宣传讲座:不少于两场,分别于项目开展前期、后期举办。

(二)评选活动:举办四场不同类型的评选活动,分别为“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

(三)制定村规民约,印制宣传册进行发放。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2

树立新风正气

——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调查报告

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

一、背景情况

近期,XX市以革除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出台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自《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群众纷纷为XX市委市政府的移风易俗点赞,向陈规陋习说不。

省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赴XX市各县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思考。

走访期间发现,XX市之所以出台《意见》,源自于XX境内一直以来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远高于收入水平的彩礼,给当地群众造成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甚至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婚致贫、因婚返贫。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追求高标准、大排场,一场红白喜事庞大的送亲或送葬队伍中,豪华车队、乐队等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XX当地独有的XXX更是红白喜事的必备节目,每一场花费都至少在万元以上。三是薄养厚葬事后“孝子”。老人生前无人照料,子女不闻不问,老人过世后子女却一反常态,以体面和热闹的葬礼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所谓“孝心”,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四是炫富攀比盲目成风。请客不以自身实际来定,认为请客人数多、宴席价格高、仪式规模大才有面子,导致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五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桌宴席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部分农村地区流水席一般至少要连摆三天,为儿女办一场婚事,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六是随礼由头数不胜数。满月酒、生日宴、圆锁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种类繁多,例如在XX市XX县这个部级的贫困县,部分群众每年随礼的人情消费金额高达5—8千元,占到去年XX县个人年平均收入的10%—15%左右。

XX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客观上提供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二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XX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讲究礼尚往来,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收过的人情就一定要还回去,从而造成了人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三是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农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仅靠说服教育等为数不多的手段来进行纠正,且一直以来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造成了此类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推动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惠泽万家、弘扬新风的好事。回顾近年来XX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过程,能够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虽然荆棘载途,但同时也民心所向:困难在于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已存在成百甚至上千年,在农村根深蒂固;移风易俗涉及面广,XX全市范围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陈规陋习现象;相关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整治标准不明且操作性不强,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XX市的XX县、XX县、XX县等县区已经有了良好的移风易俗实践探索基础,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婚丧嫁娶礼金早已不堪重负,拥有强烈的改革意愿。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XX市《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屏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XX在行动。今年以来,XX市委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列为XX改革发展重点课题之一,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自《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期以来,聚焦歪风陋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操办的种类降下来、把彩礼和随礼的标准降下来这“两大关键举措”,把“婚丧事宜简办不办”与“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这“两大任务”,把“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落细落地落实,XX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渐显,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人情支出负担逐步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

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

1.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XX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XX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X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X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X余个。

3.提供参考依据。由XX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XX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XX元,其他人不超过XX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

4.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XX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XX市XX县XX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5.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台以来,XX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XX市XX县一对新婚夫妇响应号召,在新婚典礼时,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以及鞭炮齐鸣的隆重仪式,新郎坐着公交车娶回新娘,往返只花了2元的公交车票钱,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祝福。

(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

XX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群众移风易俗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1.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

2.完善殡葬设施。XX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XX全市运营的殡仪馆XX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XX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XX具,可满足未来XX市20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XX年底XX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XX现有经营性公墓XX个,农村公益性公墓XX个,XX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

3.大力倡导火葬。XX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XX市XX区XX、XX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3000-5000元奖励。

4.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源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XX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灵车等配套服务。

5.留住美好乡愁。 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

(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

XX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村民自治柔性引导,突出有法可依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党员干部将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意见》。XX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3.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XX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XX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

4.强化监督约束。XX市文明办向XX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XX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各单位在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加强了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xxxxxx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

三、经验启示

XX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新路子。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XX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

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XX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依法依规是遵循。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XX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四)教育引导是手段。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XX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3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建设

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关于“整治婚丧礼俗陋习,推进厚养薄葬新风”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嵊泗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进厚养薄葬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有效指导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刘永革任组长、县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的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同步推进,均成立了以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各社区(村)、各乡(镇)属企业为基础的领导小组,形成层层落实、级级把关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将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赋予较高分值,加大考核力度。同时,纳入各单位、各乡镇年底综合考核。指导各村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引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身边陋习我来说”“明准则 弃陋习”三项学习讨论活动,组织各乡镇、各单位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员夜学习、支部党课、微信群等各类形式重点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简办”开展讨论20余次,在嵊泗及嵊泗传媒两大平台开展“我心中的十大陋习”评选活动,为全县推进“乡风文明”行动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编印《移风易俗学习读本》2000余册,提炼文明婚庆,文明丧葬“十倡导”“十禁止”,并制作成宣传册分发至各乡镇、单位。各乡镇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正确引导,让渔农村党员干部明确什么事不可以干,应该怎么干。在渔农村文化礼堂,将移风易俗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作为必讲内容。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枸杞乡石浦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员干部林志波在他父亲的丧事办理中带头破除渔农村陋习,对树立良好社会新风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各乡镇的正面典型也正在逐步涌现。

(三)推进专项治理,净化社会风气

自2018年9月启动“整治婚丧礼俗陋习 推进厚养薄葬新风”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县共确定了菜园镇东海社区、马关社区关岙村,洋山镇雄洋社区、城东社区,嵊山镇壁下社区,五龙乡黄沙社区,枸杞乡石浦股份经济合作社,黄龙乡南港社区,花鸟乡花鸟社区等9个婚丧礼俗整治试点村。截止目前,所有的试点村均出台了行动方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金牌厨师队伍、金牌菜单,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办理婚丧事宜的操作流程、规范了集体办理地点,让群众办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洋山镇率先召开婚丧礼俗工作动员大会,积极发挥镇机关、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签订移风易俗协议书,先行履行移风易俗文明行动。五龙乡黄沙社区村积极推动家宴中心建设,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定制“二类菜单”,全体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推动“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在党员干部中先行先试,2018年末已有群众在黄沙村家宴中心办节俭喜宴。县级层面,今年上半年我中心又联合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下发《进一步明确婚丧礼俗整治工作“双报告”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事前报告,事后备案”双报告制度。又与县委统战部就丧事吹拉弹唱进行了专门协商,劝导丧事办理者能在治丧路线中遵守相关要求和规定。

(四)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倡导文明新风

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整治的同时,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各类文明细胞的创建。积极开展“嵊泗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选树与宣传,用身边典型榜样的示范力量传播善行义举,引领社会新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占领渔农村的思想阵地。黄龙乡的幸福黄龙季活动中融入了传统美德、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环境卫生、好人好事等内容。洋山镇文化中心定期开展富有洋山特色的乡风文明倡导评议,乡风文明节目编排,“春泥计划”等各类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认同感不强。大部分群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子女结婚或者老人过世一辈子就一回的事情,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愿意办的体面。少部分群众受传统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对禁止烧纸钱祭品,禁止吹拉弹唱,禁止婚嫁“相喜”贡品铺张浪费等规定有抵触心理。

(二)“封顶制”酒店餐标落地难。因为酒店的经营属于市场行为,餐标的制定由酒店定价,去年我中心牵头召开全县各大酒店洽谈会,效果并不明显,很多酒店明确表示不接受或难以执行该项规定,仅华侨在洽谈会后出台了2888元的办酒餐标,宴席办酒餐标无法实现。

(三)监督无法落到实处。对于文件中的部分规定,如:喜宴酒店办酒餐标每桌定在3000元以内,菜品在20个以内;禁止使用豪华迎亲车辆,禁止收受非亲好友礼金、礼品;控制丧事宴席人数在100人以内,酒店办酒餐标在1000元以内等相关规定。除非是有其他人员举报,不然即使配备专门的检查力量,也无法做到全程监督,仅靠操办人员自觉。

(四)供群众集中办酒的场地资源缺乏。渔农村百姓有习俗、有禁忌,习惯丧事和喜事一定要分开办,因此对集中办酒场地的建设要求高。据初步了解,全县所有行政村中容纳10桌以上集中办酒的并不多,很多是依靠老年活动中心的场地和资源,硬件设施差,群众都不愿意接受。新建家宴中心共享性不强,且牵扯大量资金,乡风文明工作经费未做专门安排,家宴中心建设推进难度大。

三、下步工作安排与建议

(一)完善工作领导机制。调整全县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丧事简办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委宣传部长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属有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召开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督促工作落实。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责,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听取乡镇工作汇报,研究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属有关单位、乡镇年底综合考核,采取平时检查和年终调研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排出位次,树立典范。同时,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把开展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赋予较高分值,加大考核力度。

(三)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利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广泛宣传开展移风易俗,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对先进经验、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在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教育引导活动,要求这一群体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模范遵守有关纪律和要求。在工作开展中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列入村规民约,通过公开栏、宣传册、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树立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新风尚。在乡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社会宣传和文艺宣传。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4

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一明显主题,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把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提了出来。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明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之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各民族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文化和风俗。总的来看,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其中有不少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坚强纽带。对于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民俗、民风和由此而产生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我们党历来是十分尊重的,而且一直号召我国人民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像《云南映象》的展示和演出,就是把我们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精华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大胆尝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和小生产的社会环境中,加之经济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中,时而会出现一些落后的甚至于糟粕的东西,比如热衷于封建迷信、遵从陈规陋习都是这些不健康文化的反映。看起来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一旦形成一股风气,汇成一股势力的时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早在建国初期,主席就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号召,刚刚从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破旧俗,树新风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中。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为一代新风的树立创造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二十多年来,我们党一直没有放弃对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大,都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对教育和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克服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的意义和方针尤为关注。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引导农民树立新风,革除陋习,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禁止黄、赌、毒。可见,无论过去和现在,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始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制定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对社会有哪能危害?

这些年来,提倡“移风易俗”的声音变弱了,有的地方根本听不到了。于是,一些本已绝迹了的旧风俗、旧习惯又慢慢地抬头了,有的陈规陋习也开始纷纷卷土重来,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和明显,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很是盛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可精神上却更加贫困了。于是间,请客送礼之风重新走俏,修坟造墓、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算命卜褂流行、风水先生生意兴隆、摆宴席、做道场,无论红白喜事都要吹吹打打好几天,说起来是“热闹”,实际上把活人折腾个半死。有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连死人也死不起。当地的领导也是“顺应民意而听之任之”,不少人却是打肿脸来充胖子,群众是怨声载道,一部分人是敢怒而不敢言。还有什么孩子满月、过生日、参军、上大学、搬家、起名、剃头等等真是名目繁多。更有甚者,连儿子从拘留所、看守所甚至刑满释放也要大请宾客。一些人辛辛苦苦“打工”挣了点钱,也都在这“人情来往中”和“不情愿的礼常往来中”打了水漂。一些人也盲目攀比,使其大操大办风越搞越隆重。这种现象同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广大老百姓深受其害,不堪重负。故此我们有必要展开讨论,重提移风易俗,并要向社会广泛宣传这些不良风气带来的社会危害,带头制止和不参与,带头抵制和坚决反对。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迷信活动猖獗的地方,人们有病不去医院看,而是求助于看相算命,相信鬼神会消灾保佑;地方上建学校没有钱,而修庙宇、塑泥像则舍得投入;有的地方装神弄鬼、耽误了生产;有的家庭因此而家破人亡;

2、打着宗教的旗号,个别地方宗族活动抬头,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以外的权力机构。宗族活动盛行的地方,它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为纽带,把宗族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特别是在基层政权选举中表现突出,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权力和战斗力,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也给一些作案、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黄、赌、毒泛滥,严重毒化社会风气。近几年来,“、聚众、贩毒吸毒”等陋习陈渣泛起,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危害。这些剥削制度下的产物和丑恶现象在新中国建立后已经灭迹,这些年又死灰复燃,由此而带来的种种犯罪也损害着人们的心灵,特别腐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大毒瘤。

4、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久盛不衰,这个风气不仅在农村盛行,在全县也有漫延之势。我们的党员,党的基层组织是见怪不怪,很多人也是听其泛滥成灾。个别地方也成了农民自找的一个负担,甚至由此而欠下了“高利贷”,本来就已贫困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难以脱贫;

5、“重男轻女”的陋习影响基本国策的执行。早婚、非婚先孕、多生、抢生、超生的旧观念导致个别人参与婴儿的拐卖活动。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使一些地方党群关系恶化,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也从根本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以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如此危害社会,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影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而且对三大文明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及其“__功”组织之所以能够猖獗一时,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祸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国民中有许多人不信 科学信鬼神,才使“__大法”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果我们还不认识其危害,不同陈规陋习决裂,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有张洪志、王洪志冒出来危害社会。

三、共产党员要做“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的模范

移风易俗,作文明的带头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在我们全县树立文明风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靠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的思想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自律”和带头;其次,还需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纪律的约束和监督有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所有共产党员要在社会上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战士,在各个方面理应成为群众的表率,在精神文明的创建上也应如此。我们不能说的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们的党员对不正之风不反对、不抵制、甚至于参与其中,就会助长歪风邪气占领市场,也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相反,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对腐败之风说“不”!对陈规陋习说“不”!对封建迷信说“不”!对大操大办说“不”!不仅自己不参加一切有悖于社会文明和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活动,而且也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群众放弃陈规陋习,一切封建迷信活动就不会有市场,一切文明和进步的东西就会得到弘扬,一个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就能形成,社会主义的文明之花就能在建设小康盐津的进程中开满城乡。

今天,盐津县妇联根据县委、县纪委的要求组织了这场座谈、研讨会,就在于通过我们对陈规陋习的剖析,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白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负起的责任、义务,从自己做起,带头反对大操大办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吃喝风、风,带头移风易俗。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发挥带头作用:

(一)、共产党员要做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模范。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仅自己不能参加任何封建迷信活动,而且还应在群众中宣传“无神论”,用科学去占胜迷信,“愚昧无知是贫穷落后的根源,文明开化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只有用三个文明去战领城乡的文化阵地,健康文明的环境才有可能建成。

(二)、共产党员要做反对宗族活动的模范。

共产党人是姓“公”的,应当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时刻要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共产党员要带头根除头脑中的宗族观念,一定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决不做违法乱纪的宗教活动和参与狭隘的家族称霸活动。

(三)、共产党员要做同“黄、赌、毒”斗争的模范。

“黄、赌、毒”是犯罪行为,共产党员一旦染上,就会丧失人格、党性,也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共产党员只是洁身自好也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自己周围的人远离“黄、赌、毒”。眼下我县城乡不少地方风较盛,一些党员、干部也在参与,认为是“耍小钱”不碍大事。其实,那些大赌、豪赌者其实都是从小赌开始的。对共产党员来说,最好是不要参与,即使是“小赌”一把也是很危险的,极有可能把自己带入歧途,也会越陷越深的,就会丧失共产党员的资格。

俗话说“不破不立”。我认为破不是惟一的目的。我们在破除落后的观念和习俗的同时,还必须倡导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相应的科学文明的生活风尚和良好道德情操。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外,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全体人民的参与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带头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还必须带头更新观念,带头树立科学文明的新的风尚。

(四)共产党员要做学习的模范。

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思想上的坚定,而思想上的坚定是要靠不断学习和思想上的不断改造才能实现的。我们的一些党员之所以会去参加和进行封建迷信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精神空虚所至。只能从迷信和低级趣味中寻找慰藉。共产党员要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学习一切对人类进步发展有用的东西,只有人的头脑充实了,才不会被荒谬的东西左右自己的灵魂,才能在政治风浪中和关键时刻把握自己,才能在移风易俗和反对封建迷信中发挥带头作用。

四、风易俗必须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力度

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同样,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也必须要有一点自我批评精神。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陋习和恶俗就如同一匹骏马坏掉的马蹄铁,必须去掉。要正确地认识哪些似乎已经“见怪不怪”的习惯和风俗,抹掉这道丑陋的风景线,并不是否认一个民族的伟大,而恰恰是为了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一个讳疾忌医的地方,一个抱残守缺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做到与时倶进、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增强移风易俗的责任感、紧迫感,敢于查找和正视我们自身不符合现代文明的习俗和陋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自觉树立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

移风易俗,不仅是与时俱进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我国著名科学家高士其针对我国国民随地吐痰的习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人能个个革除随地吐痰的恶习惯,疾病就可以大大地减少,病的负担一除,穷的负担就可以减轻,民族的健康复兴,国民的经济能力也就增进了。所以,改变陈规陋习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我们能够用双手砸烂一个旧世界,也能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去打造一个移风易俗、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在移风易俗的问题上也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向一切违背社会道德的习俗挑战,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打一场移风易俗的人民战争。

五、风易俗必须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 容

社会主义的文明新风,不是从天上吹来的,封建迷信之类的旧风俗、旧习惯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健康、不文明的旧风、旧俗一形成势力,就会麻醉人们的头脑,腐败人们的心灵,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工作中,我们总是一手硬一手软,有时针对出现的不正之风,我们的领导、干部、党员、公务员都是态度暧昧,随波逐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还热衷于参与,推波助澜。实际上,哪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不良的风俗习惯,如同精神鸦片,吸食久了是不能自拔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移风易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和容易改正的事,单靠行政命令或发几个文件是不能奏效的,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入手加以必要的限制,并要坚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1、必须坚持和保证党的领导,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考核运行机制,要真抓而不是只喊口号,必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

2、加大其对危害社会的宣传,让广大民众都知晓;

3、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代不良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要尽快建立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新风尚、新秩序、新道德、新理念,消除其滋生的条件和土壤;

5、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普及到我们城乡各地,占领农村、城市的一切文化阵地;

6、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纪律约束、法律追究和党纪监督并用;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5

改革丧葬习俗,反对愚昧迷信丧事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任务。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制定颁布殡葬法规,建立殡葬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殡仪服务体系,确定了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殡葬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丧葬陋俗回潮现象:有的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装棺搞二次葬;有的个别党员、干部丧事奢办,收财礼、用公车、出大殡;有的耗巨资修建豪华墓;有的在政府指定场所以外做道场;还有的请“巫婆”、“神汉”搞封建迷信活动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的精神,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移风易俗的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现就进一步推进改革丧葬习俗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改革丧葬习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是:以倡导文明新风为目的,以扩大社会宣传为手段,以强化社会化管理为重点,引导广大群众更新丧葬观念,破除丧葬陋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明确政策界限;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遗体葬于公墓或深埋不留标志,克服乱埋乱葬现象;以鞠躬默哀,戴黑纱、白花,用花圈、鲜花等文明习俗取代磕头跪拜、披麻戴孝、烧纸化钱等愚昧迷信的丧葬陋俗;加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社会移风易俗的行政管理,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同志提出的“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精神,把深化丧葬习俗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科技兴国,发展经济,实现小康,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列入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地、县(市)要建立、健全殡葬改革的管理机构,会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丧葬习俗改革工作。县(市)党政领导要亲自挂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立工作重点,制定目标责任制;要努力改造、完善殡仪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殡葬事业单位在丧俗改革中的服务功能;在制定“九五”计划和长远发展目标时,要搞好统筹规划,做到以服务促进管理,以服务推动改革。三、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有利于殡葬改革的社会环境。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介要注重舆论宣传、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广泛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普及有关移风易俗的科学知识,倡导厚养薄葬,实行科学文明的丧葬方式;重视影视作品的导向作用,摒除影视作品中带有宣扬封建迷信色彩和丧事大操大办的画面;利用“清明节”等民间传统节日,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看到移风易俗的好处,认清丧葬陋俗的危害,形成群众自觉进行丧葬习俗改革的社会新风尚。四、加快法制建设,依法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各地要增强依法管理的意识,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进一步制定、完善殡葬改革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把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化管理办法法制化、规范化。五、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搞好综合治理。各地民政、工商行政管理、公安、土地管理等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密切配合,切实负起责任,齐抓共管,严格依法行政,掌握政策界限,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促进丧葬习俗的改革。(一)地方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应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党组《关于共产党员应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的报告》的通知,教育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国家的殡葬法规,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把这项工作做为党风建设、廉洁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对个别党员、干部执意丧事奢办、搞愚昧迷信活动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民政部门要加强殡葬管理,积极做好丧葬习俗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丧事新办、破除丧葬陋俗。要加强殡葬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提高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对丧俗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调查、认真研究,在职能范围内采取相应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在有关部门配合下,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坚决取缔无照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的经营活动,收缴销毁纸扎祭祀品、纸钱及冥币等迷信丧葬用品,没收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四)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利用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利益、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骗取财物的,要依法惩处。(五)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丧葬用地的管理,严格丧葬用地审批手续。基层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要求,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丧葬用地规划,划定公墓区。禁止私修乱建坟墓,严禁占用耕地建墓。对丧葬滥占土地,私修乱建坟墓者,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责令其恢复地貌。六、加强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建设。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要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强对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移风易俗组织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督促县(市)、乡(镇)建立和健全红白事理事会指导机构,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服务设施落实,充分发挥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在殡葬改革中的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进移风易俗的社会化,把丧葬习俗改革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深入开展评选“移风易俗标兵”活动,积极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为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评选条件

1、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2、自觉抵制婚丧嫁娶、乔迁祝寿、当兵升学等大操大办现象,抵制婚嫁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提倡节俭办事,减轻“人情负担”;邻里之间不攀比,贫富之间不妒忌,不斗富摆阔、不奢侈浪费。

3、树立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殡葬、祭祀科学文明。

4、崇尚科学,自觉远离封建迷信。严格遵守村规民约,自觉抵制邪教和非法组织活动,不沾染黄赌毒。

5、带头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传播移风易俗工作正能量,引导群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够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6、积极组织参加喜闻乐见的群体性文体活动,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三、评选办法

评选活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由各党支部负责,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结合本党支部实际,确定本党支部先进人物,使推选出来的典型立得正、过得硬,真正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四、评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