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例6篇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连年增长。由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越,能为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吸引了大批护理毕业生择业时首先考虑大城市,导致大型综合医院毕业生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主要是与部分护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有关。针对目前的现象,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做了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经调查分析、实践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年度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总共608人。

1.2方法

1.2.1资料分析法

我校护理毕业生的实习医院都安排在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及其他综合医院,都在乌鲁木齐市,今年根据我校的就业人数和往年的就业情况、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进行了实习前预教育、就业指导,实习生每个月的最后周五下午返校时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大力宣传我国“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有何优惠”“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村官”“三支一扶”服务等政策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前的准备,如何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等,端正毕业生的择业观。笔者从2014年开始一直做关于“新疆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我校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再参考相关文献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得出结论。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去年的就业分析情况及今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自制“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调查表”,举办“2016年度新疆医科大学招聘会”前发放该问卷,发放问卷608份、回收后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601份,有效率98.85%。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

2讨论

2.1最近2年我校毕业生签协议情况的比较分析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有调查显示,有92%的学生渴望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得到个性化指导[1]。今年我校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大学生择业前了解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形势,准确地向大学生宣传新的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正确了解并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实现顺利就业。2016年我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笔者2015年、2016年同一个时间段统计的不同年级各层次毕业生签协议情况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2016年毕业生签协议比例明显增加,占毕业生总数的73.85%,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毕业生的签协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1)。大学阶段是个人职业生涯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职业适应性、职业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2]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从个人讲,关系到毕业生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从学校讲,它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体现,关系到学校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作为高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深化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其工作的实效性。

2.2最近2年我校毕业生去基层医院状况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校不同学历护理毕业生县级及以下医院就业的学生占了总数的31.86%,比去年增加了10.11%,2015年级、2016年级已签协议护理毕业生的医院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0,P<0.01)。虽然今年去基层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所增加,但是结果还是不容乐观,68.16%的毕业生还是选择了市、州级及自治区级医院,可能是与我校护理毕业生对基层医院的认识还是不够,没有自身体会到基层医院的工作环境,毕业生个人期望过高,没认识到基层医院是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认识不清,毕业生认为乌鲁木齐市等城市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越,能为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等因素有关。

2.3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生指导工作,让毕业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抓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切合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方面加强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就业法律意识教育,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如果能做好这些工作,那我们可以充分体现毕业教育的实效性。近2年做的“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完善。如,就业指导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方面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得到满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另外在2015年级、2016年级就业指导工作的就业去向引导、就业策略指导、就业规划指导、介绍各家医院劳动合同关系、就业工作流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并发挥了其在实现大学生顺利、有效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面试技巧,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满足情况还不是很好,因此笔者建议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要加强。总之,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政府一直重视并致力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更是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我校应继续重视并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热比古丽·热合曼 米合热依·阿不都卡迪尔 吕琴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文2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临毕业;护理;本科;专科;压力源

近20年来,我国护理高等教育日益蓬勃发展,在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临毕业的学生。他们感受到的压力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其他专业的学生[1~3]。本研究调查内蒙古医学院2009届护理临毕业前12w到毕业这期间护理本科、专科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4月~5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内蒙古医学院2009届护理本科、护理专科应届毕业生各40人,均为女性,未婚。本科护理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8岁;专科护理学生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9岁。一共有52人来自农村(本科学生21人,专科学生31人),28人来自城市(本科学生19人,专科学生9人)。本科护理学生在校期间期末平均成绩72.30分,专科护理学生在校期间期末平均成绩75.95分。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在内蒙古医学院2009届护理学生即将毕业前的12w发放问卷。护理本科40份,护理专科40份,回收率100%。项目填写不全者视为无效问卷,除去两份项目填写不完整者,有效问卷率97.5%。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和压力源量表,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学生来源、学生在校期间期末平均成绩等7个项目。压力源量表由23个项目组成,将压力分为4个等级:非常有压力(4分)、有压力(3分)、有点压力(2分)、没有压力(1分)。该量表总分波动在88~22分,根据总分的高低,将得分结果分为3个水平:得分在22~37分为低水平压力。得分在38~59为中水平压力。60分以上高水平压力。该量表经过评估,可信度为0.97[4]。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全部由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临毕业护理学生的压力水平 本科护理学生压力分值为(49.98±8.91)分,专科护理学生压力分值为(50.50±12.75)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t=-0.21,P=0.831>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科护理学生和专科护理学生的压力来源区别不大,见表1。

2.2临毕业护理学生的常见压力源 见表2~表4。

3讨论

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作为护理队伍后备力量的护理专业学生面对学习和工作的激烈竞争,压力亦随之增加[5]。

压力能否引起健康损害与压力源的强度、社会支持、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有关[6]。学生以后的工作是护士,由于护士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护士工作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源,所以现在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减轻心理压力的教育。对于护理管理、教育工作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成熟的应对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Beck D L,Hackett M B,Srivastava R,et al. Perceived level and sources of stres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J].2001,36(4):180-181.

[2]闫瑞芹,沈 宁,陈京立,等.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不同时期的压力源、压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C].护理研究,2006,20(20):3019-3021.

[3]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4]段功香,张平,王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与分析[A],当代护士,2006,(8):3-5.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文4

我校于2003年首次招收了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高职生,为了解培养的护理高职毕业生是否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我们于2011年6月对本校前三届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省内近年来录用我校高职护理毕业生 5 人以上的医院12 所,其中三甲医院 8 所,三乙医院 3 所,二甲医院1所。调查护理部主任 12 名,科护士长 23 名,护士长 85 名,共 1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者 8名,副高级职称者29名,中级职称者83名。

(2)方法。根据我校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征求多名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后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就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专业实践技能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等14项能力进行全方位调查,有5个答案等级,即很强、较强、一般、较低、很低。

以随机发放调查表和邮寄信件的形式,向上述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 116份,回收率为 96.67%。问卷结果数据用Excel 2003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1)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的总体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较高,对我校护生综合素质评价非常满意的占62.2%,比较满意的占30.6%,不满意的占6.2%;总体满意度为92.8%。

(2)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本素质的总体评价情况。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环境适应、敬业爱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5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都高于90%,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等2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都高于80%,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4项评价“很强”“较强”之和均高于70%,用人单位对我校高职毕业生能力总体是肯定,这也是对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肯定。但从调查结果也可看出,毕业生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还比较弱,用人单位对此3项评价结果“很强”“较强”之和均低于70%,尤其是创新能力最薄弱,评价“很强”“较强”之和仅为48%。这提示我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尚有待重视和加强。

三、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作为国家紧缺型护理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多年探索,已确立了一定的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毕业生走上护理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的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挥学校优势、跟上新时期护理工作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其创新和发展潜能,是学校在转型发展阶段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时期护理工作性质、内容和要求,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较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和培养思路作相应的调整,比以往更加注重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要求构建合理、科学、综合的人文教育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相应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学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适合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的人文课程,并有机融合到护理专业课程教学。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学生 质量 就业 招生

[中图分类号]G40

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附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医科大学多层次办学的一部分。2011年,我校走过了辉煌的八十周年风雨历程,共为国家培养中级医药卫生“技能型”人才近万名,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医护工作人员。年招生规模360人,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国内外医疗领域。团结一心的医大卫校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党政领导正确引领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抓出口,带入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做好招生工作。在生源减少、适龄学生总量下降、多种地方保护、扶持和低收费的情况下,仍吸引众多莘莘学子报考我校,源于我校走“优质特色谋发展 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1308人。开设“3+2”五年一贯制护理、护理(英语方向)、医学检验、护理(美容方向)等专业。护理专业是我校的长线发展、重点建设专业,其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并获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是深受考生欢迎和社会认可的热门专业,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校历年录取分数线居于全省各类院校首位,成为全省热招学校和专业,其社会知名度高,并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我校始终坚持:一方面依托大学发挥资源共享的办学优势,另一方面克服困难,不等、不靠、创造条件带领全校教职工继续坚持以示范专业为引领、突出品牌、立足当前、兼顾未来,力求扎实办好中职卫生教育。

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招生工作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招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学校领导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成立招生工作委员会,专门研究、制定招生政策,多次组织相关负责人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对招生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实施解决方案。校领导班子做到亲审招生宣传材料、亲临招生咨询展会视察、指导工作。

2 借助国家政策,多渠道展开有效宣传

(1)以学校的品牌优势吸引生源,品牌是无形资产,在招生竞争中品牌优势有很重要的吸引生源作用。多年来,以品牌为优势吸引生源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很多决定报考我校考生是因为周围人的口碑相传。

(2)借助国家政策增加招生优势,宣传国家助学金政策、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逐步免除学费;同时,我校设有奖学金制度,享受奖学金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43%,受奖面大,可更好激励学生学习。

(3)拓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招生渠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然远去,良校也需宣传方使招生效果锦上添花。通过报纸、杂志、网络、招生简章、招生咨询会等,形成立体化的招生渠道。今年学校共向学生和家长发放招生简章五千余份。下移宣传重心,招生工作人员深入到省内的外市、乡、村,深入到学校进行宣传,弥补了因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其他宣传方式所不及的不足,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4)树立观念,强化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招生前学校领导着重树立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就招生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反复强调,保证了家长和学生获悉的信息的全面准确,针对学生与家长的需求解疑释惑。开通招生咨询热线,敞开办公室,由工作在一线的学生辅导员负责接待咨询家长、学生,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其疑问。

3 “抓出口,带入口”,以就业促招生良性循环

招生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许多工作相辅相成。我们采用“抓出口,带入口”的方式,用升学率、就业率拉动学校的招生。

3.1 “升学”提高未来“就业”筹码

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和实际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建议和辅导。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中专升高职的目标,同时结合往年升学情况、当年高职招生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综合排名,帮助学生确立对自己的合理定位,不可因好高骛远,而填报志愿过高,丧失升学机会。我校每年中专升高职的升学率达65%以上。中专升入高职,学生一方面提升了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在未来就业上更具竞争力。

3.2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定位,拓展就业领域

学校的就业率一直高居辽宁省中专学校榜首,就业率均到达95%以上。我校的毕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强、知识面广,深受省市级各大医院用人单位的好评,为用人单位持续到我校招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推荐到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陆军总院、上海整形医院、广州东莞医院、深圳儿童医院及沈阳市级医院等,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大,就业前景好。

(1)校领导重视扶持就业,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助。我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将毕业年级生产实习、学生管理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根据就业政策研究制定、贯彻和落实符合我校实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学校领导经常抽时间专门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搜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领域。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实行双向选择,因此,我们更进一步的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从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就业信息收集与渠道的畅通、到信息网站的建立和就业服务,各个方面都力求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求职和招聘的信息化平台。学校在广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搭起“双向选择”的桥梁。以2010年为例,我校陆续召开招聘会28场,参加人次386 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56 人。为了易于更多的学生就业,方便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我们还在去年的冬季参加辽宁省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气氛火爆,成效显著。同时,全校各部门及辅导员主动走出去,利用各种关系,开辟就业市场,并帮助学生择业。此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就业信息交互平台,把用人信息随时到网上,同时注册的毕业生也可以随时查看参考选择用人单位,如: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辽宁卫生信息网、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等网络平台,通过网上报名的学生达500人次,录用216人,拓宽了就业领域。

(3)做好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定位新生入学期间,进行目标分解,通过对专业介绍、分析近年就业形势,增强学习紧迫感,同时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入学第二年,开设就业指导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放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择业观方面。加大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为就业作好准备。就业动员工作放在毕业前,通过就业指导等形式积极引导毕业生降低期望值、合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目光不能仅局限在名牌医院,应当考虑实际情况,护工、导诊均为就业选择之一,职业理想在不能一步到位时可考虑曲线接近。培养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4)采取实习、定岗实习、就业岗位三结合的方式,提高就业率。我校为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省金秋医院、东电医院等二十余家用人单位选送符合要求的生产实习学生与定岗实习学生。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全面素质,考察学生的临床工作的能力,实现实习、定岗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要求辅导员掌握毕业生的求职动态,便于向用人单位推荐。

3.3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开辟就业新途径

目前,护士短缺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为了更好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升学及出国就业方面加大力度,使护生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的人才竞争,为我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护理协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及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积极推进护理专业与日本合作项目的培训工作。到目前,多名日护班毕业生通过国家日语一级、二级考试、赴日学习。我校作为ISPN 项目主任委员单位,成功举办了全国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协作组织成立大会,并主持制定了该项目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受到了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全国护理专家的认可。

3.4护士执业资格证、计算机合格证高通过率增强人才竞争力

学校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将有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计算机考试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考前对学生再次进行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收效显著。历年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超过80%,并高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的20%,居全国前列。另外,我校省中职计算机考试通过率为100%。两证的高通过率增强了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我校对毕业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出口畅”,自然“入口旺”。

大专护理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多是研究者从所在院校、地域入手,对其学生就业意向、就业创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而以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统筹所有就业去向,按就业结构差异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在省内外均少有。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选取2010—2015年共6届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数据来源于学生就业后向学校反馈的信息。通过整体统计与纵向比较,分析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与发展变化规律,旨在进一步揭示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用工荒的现实矛盾,破解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难题。

一、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河北农业大学2010—2015年共6届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去向为考研、农业技术推广、公务员、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各部分结构现状分布如下:第一,考研升学受到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的青睐。2010—2015年连续6年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调查结果(表1)显示,毕业生就读研究生人数平均占总毕业生的40.35%,远高于学校25%的平均水平,2011年升研率高达56.52%。表12010—2015年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调查表第二,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植物保护工作一线很难找到植保人才,偏远地区的植物保护生产企业更是无人问津,出现用工荒;与此同时,每年大量的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苦于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改投其他行当。2010—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学科毕业生的就业人群中,从事植物保护相关工作的人数比例平均还不到30%,在植物保护工作一线的人数比例平均不及5%(表2)(工作一线率指真正下到农村基层从事专业技术指导的人员,销售人员除外)。第三,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方向单一。2010—2015年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本学科毕业生从事销售工作的居于首位,从事公务员职业比例均值和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均值还不及3%(表3),虽然2014年从事教师职业的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比例达到8.25%,但整体比例依旧很低。第四,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良好。根据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就业的稳定性可以用一个人将一份工作保持6个月以上的可能性来衡量,具体计算时,可以用一个人曾经做过的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或更换工作的次数来度量,就业稳定性与就业质量成正比。2010—2015年本学科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情况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连续六年来本学科毕业生一年内跳槽的平均比率为12.20%。2013年本学科毕业生一年内的跳槽率最高,为14.13%。

二、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第一,研究生扩招的阳光政策和为使自身就业竞争价值提升使得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把考研升学作为首选。植物保护学科是农业大学创立较早的学科之一,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其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农业推广、农业教学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但是自我国1993年实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1999年进行高校大扩招以来,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把就读研究生作为毕业后首要选择,增加了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砝码,缓解了眼前的就业压力,通过继续读研深造的方式赢得更好的未来。此外,研究生扩招的阳光政策,让更多学生能够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教育,增加了提升人力资本的机会。第二,传统的就业观念制约了毕业生选择到农村去发展。植物保护专业与“农”密不可分,但提到农业就被认为是弱质产业,提到扎根基层就认为条件艰苦,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又少,“轻农”思想或多或少使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不愿意择农。另外,植物保护学科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而高校主要分布在城市,在城市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使农科毕业生很难做出回家务农的决定。第三,当今社会对农科专业的偏见,以及对“农”字的误解,造成了农科毕业生就业的尴尬。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轻农”“弃农”思想和并不成熟的都市化农业体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就业观念等诸多方面。社会上大部分工作岗位都是要求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销售入门门槛很低,相对于其他职业岗位来说,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获得成就感以及相对丰厚的回报,这些因素导致毕业生往往把从事销售行业作为就业的最佳选择。虽然考取公务员是毕业生从政的阶梯,但是能够走上公务员这条路的往往是成绩优秀,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高要求、高门槛以及有限的职位导致公务员就职率一直偏低。第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劳动关系决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目前植保学科毕业生所在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人员流动大,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签署的是劳动合同,毕业生的档案关系、社会保险、工龄续接、党员关系等事宜均有人才机构办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减轻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但同时也让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简单与直接,毕业生的归属感不强及岗位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为更好地解决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一是国家要继续完善基层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消除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体制性和机制,给大学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在农村政治、文化、教育等工作领域应让植物保护学科毕业生担任一定的职务,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服务平台。二是应强化社会舆论的宣传,营造鼓励支持植物保护学科大学生服务“三农”、扎根基层的良好氛围。三是高校要突出植物保护学科特色,拓宽专业口径,通过生产实践、教学实习、企业实习锻炼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植物保护学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突出人才培养应用性、技艺性、操作性的特色。四是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择业观念,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尹发跃.已就业农科大学生职业分析及判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3):326-332.

[2]李军峰.就业质量的性别比较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9(6):1-7.

[3]刘桂智.地方高校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06):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