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设计论文范例6篇

平台设计论文

平台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计量;数据采集;网络系统

1引言

安钢计量信息平台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硬件及软件两部分,主要描述的是该系统的组成与运行过程。按照计量信息需求及的实际情况,系统采用浏览器/Web/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结构。计量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人机对话系统,从物理机构上看,它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为达到本系统设计目标,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可用性,先进性,易用性,人机分工合理性几个方面。根据信息平台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具体功能和细节进行分析和系统开发,根据用户需求,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当前最为流行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建立人机友好,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输入方便快捷,输出信息易读易懂。

2体系结构设计

本信息共享平台采用三层B/S结构,B/S结构中只安装一个服务器,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运行软件。在数据管理层和用户界面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使整个体系结构分为三层。中间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与通讯,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3系统总体设计

图1系统功能结构图

根据系统的要求,在建立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之前,首先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统一数据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在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上,数据层是基础,通过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处理形成信息,然后利用技术手段把信息总结、分类和归纳形成知识层,在此之上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撑。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如下:基础数据、电能计量、动力量数据处理、轨道衡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供应处数据、管理查询、权限管理、设备维护、设备信息、生产数据、实时监控、数据查询、数据维护、采集数据上传、原始数据查询、组织机构等功能。整个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4整体网络方案设计

安钢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首先是网络系统的建设,整体网络采用千兆义太网技术,在硬件网络布线设计上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网络核心层采用2台高性能万兆路由交换机ExtremeAspen8810交换机组成,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核心设备,提供与四个汇聚交换机的互连和服务器的连接。网络汇聚层设置四个节点(网络交换中心),分别放置在回皮轨道衡、计控部、热送称、黑河路,每个汇聚层节点配置一台高性能的Extreme的SummitX450汇聚交换机。对于接入层,有的地方使用已有的DlinkDES系列交换机,有的地方节点数较少,甚至只有一个节点,就直接连到汇聚层交换机上。接交换机的地方有:回皮轨道衡交换中心在计控仓库、焦粉称、西站配置三台接入层交换机;计控部交换中心在250t/300t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热送称交换中心在进厂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黑河路交换中心在三炼轨道衡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四个交换中心共配置6台接入层交换机。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安钢计量数据网络拓扑结构

5软件详细设计

5.1软件平台设计

操作系统:选用MS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数据库系统:选用MSSQL2000;系统采用三层B/S的逻辑体系结构,前端用户界面为浏览器。在数据库和前端业务界面之间为业务逻辑层。采用微软.NET框架开发。对外的服务功能以Web服务的形式提供。

5.2信息共享平台整体结构设计

从逻辑功能角度分析,把该系统分为应用系统和支撑系统两大部分。支撑系统是整个系统继承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系统、通讯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工具层。应用系统是建立在支撑系统之上,根据在子系统中的作用领域又分为计量数据管理系统和现场数据采集两个应用子系统,两者之间通过支撑系统的网络通讯系统实现物理集成,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集成。系统基本结构图如图3所示。

.3数据采集层系统设计

数据采集层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包括能源量采集系统的升级,物资量采集软件的编制与更新,它是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来源。

能源量采集网络采用”893”单总线结构。硬件上把所有能源量计量网络划分为四个小的子网络,每个网络设一个数据采集子站,由子站完成各子网内的数据采集,子站就近通过光纤在义太网上进行数据交换和网络控制,同时设立一个中心站完成数据的汇总、分析和网络传输。软件使用北京亚控公司的组态王软件对能源量采集系统进行开发。对电量采集数据,使用自编的数据采集软件把全部电站的结算电表数据实时采入计算机数据库,并进入数据中心数据平台,由数据中心按不同用户的需要对授权用户提供数据查询与监控。物资量采集程序开发工具使用Delphi6.0+MSDE数据库进行开发,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并存入本地采集站的数据库中,由远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存储过程”完成将本地的数据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经过加工、处理后提供和授权用户查询。

系统采用上传模型:(采集上传的数据主要包括:能源量数据、轨道衡计量数据、汽车衡计量数据、皮带称计量数据、在线称计量数据、电量计量数据。)

图3系统基本结构图

5.4管理层系统设计

管理层完成对现场计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分析与应用等功能,整个系统采用三层B/S模式结构,数据存储部分由SQLServer2000完成,业务逻辑层使用开发完成,表示层使用完成开发。系统主要完成系统中提供的能源量及物资量数据的归类、处理、及相关功能的实现,是信息共享平台的主要部分。

5.5支撑系统设计

被分为四个层次:计算机层、通讯网络层、数据库层、工具层。

工具层介于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软件工具的集合。包括开发工具和集成工具。数据库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处于通讯网络层之上,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为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存储、管理、共享和集成的手段。本系统涉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本地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计量信息共享平台均采用关系模型。数据库的设计关键是表的设计,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的数据库表有两种:本地数据库表;管理层数据库表。通讯网络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数据通讯的载体和枢纽,计量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完落系统,是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计量设备之间连接,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网络集成,支持和保障了计量数据网络系统的信息集成。采用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TCP/IP协议。计算机层是支撑系统的底层。本系统要求客户端计算机为PⅢ以上,安装Windows2000Professionnal;服务器设计为双冗余、群集方式,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AdvanceServer。

5.6人机监控界面设计

监控画面是人机交互的界面,一个软件系统是否成功,最终的检查标准是它能否使用户感到满意。本系统人机交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对系统的输入,包括向系统下达的命令,提供的命令参数和系统所需要的其它输入信息;另一方面是系统向人提供信息,即输出。输出信息一般有三种:提示信息;系统向人报告的计算或处理结果;系统对输入操作的反馈信息。本着使用简便、界面一致、及时反馈与美观的原则,结合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

6结束语

以上详细论述了安钢计量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将整个系统按照横向和纵向分层介绍,采用具体的方案设计了安钢信息计量平台。该系统在实际中得以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鹰,,陆婉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设计.现代科学仪器[M],1996(1):32~45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40

[3]做好能源计量工作的三点意见[J].中国计量,2006(12):4~5

[4]陈燕.重庆大学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硕士论文].[D]保存地点:重庆大学图书馆,2002.

[5]王鹏,董群.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101~171

[6]王春海,张晓莉,王金珠.企业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从需求分析到配置管理.[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79~99

平台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工作流,jbpm,架构,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设计在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尽管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但在 “过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答辩到论文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同时加上就业压力,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漫不经心,教师指导流于形式,既缺乏对学生的全过程监控,也缺乏对老师指导程度的监督。

因此如何改革毕业论文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计算技术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革新,云计算对网络教学改革也有很大的启发价值,积极推动云计算的 IT部署和交付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论文管理平台的功能与关键需求分析

通过将系统部署、运营于云平台,可以为很方便实现随时写作、审核、修改和全过程监督等关键功能。论文设计阶段主要包括选题阶段、开题阶段、论文阶段、结题阶段。在图1中详细描述了各功能模块。

图 1 系统功能模块图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通过系统提交论文,指导老师在线检查并且附上修改意见。当学生登录系统时,就可以看到修改意见。论文修改和审核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这个关键过程中需要使用工作流技术。在图2中描述了论文审核方面的需求。

图2 论文审核需求分析图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涉及到角色之间工作的审核、驳回。需要在系统中嵌入工作流引擎。工作流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的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的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在此系统中采用的工作流引擎为jbpm。通过该引擎可以有效的实现角色交互的工作流程。图3为在应用了工作流引擎情况下,如何处理工作业务。

图3 论文审核业务处理流程图

二 论文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

论文管理平台系统采用MVC三层架构,部署在教育云中。按照设计分层思想,能够更好的降低系统模块的耦合度,使系统更加强壮稳定。图4是该系统的

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主要表现了在处理业务逻辑时,系统各个模块的调用顺序。

图4系统逻辑控制图

系统部署在教育云平台上。云计算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虚拟化等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云是一个巨大的虚拟化资源池(由硬件、开发平台和服务组成),这些资源能动态地根据能根据各自规模的负载进行自动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化。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

图5系统层次架构图

基于云模式的论文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的高校利用,采用了适应的系统平台和软件开发架构,以中间件及WEB服务等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系统建成后,将实现科学管理、信息统一、决策支持等功能,为高校提高论文质量管理建立基础。

四 结语

利用云平台构建立学位论文管理平台,为教师、学生、学校提供一个专门的交流指导和管理平台,提高了论文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论文质量。部署在云环境,也使维护更加简单,为学校节省大量的资源。使用工作流技术,使关键的审核流程设计与编程变得简单而且高效。

【基金支持:湖南文理学院教改项目(编号12100032)】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浅谈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7):32~44

[2]蒲静,陈华月,傅饶.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华师范大学, 2002,(20):80~93

[3]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平台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平台 不同流向人才 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中明确要求,必须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人才市场的不同需求和大学生就业的严重局势,许多高等学校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使得大学生择业观念现实化,人才流向多样化。例如一些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择业思路初步形成了四个流向:考研深造型、应用技术型、中学任教型和改行跳槽型。不同的趋向和追求,使得毕业生对自己的素质、功底和广泛的适应性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与感悟,进而渴望在校期间能够通过某一特定方式例如撰写毕业论文来凝练竞争优势,提升创业才干,把自己打造得更为“牛气”一些,业已成为众多毕业生的共鸣心声。这意味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面临着挑战与压力,既被寄予了厚望又被赋予了重任,所以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彰显鲜明特色和蕴蓄深厚内涵。显而易见,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过程和论文质量,对他们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将会产生非常深远(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如何才能把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过程变成培养学生成熟与成才的过程呢?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以现代化网络为载体的毕业论文(设计)平台,用以培养不同流向人才的自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课题,并就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一、目前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目前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不当。选题不当甚至是不会选题。相当一部分毕业论文选题缺乏前沿性、价值性和可行性。有些论文的选题过大,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有些论文选题过窄,没有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2)内容平淡。论文内容平淡一般,多是罗列别家之说,缺乏自己的创新点。

(3)论证不严密。有些毕业论文观点模糊,而且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中没有逻辑分析、归纳与综合,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4)不会使用参考文献。有的学生热衷于写综述,但却不会使用参考文献,即使引用也多是较为陈旧的专著和材料,未能反映出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趋势。

(5)格式不规范。许多学生不遵守论文用纸格式、字体、摘要、关键词、各级标题编号等要求,不重视前言、附录及结尾部分等整体结构,严重影响论文质量。

2.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1)目的不明确。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与学业水平和学位证书之间有何关系,毕业论文与自己的未来发展之间有何联系,在部分学生心目中并不清楚,因而重视程度不够。

(2)论文选题较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部署较晚,很多部门都是在第8学期开学才进行安排,频繁的任务加上沉重的就业压力与考研复试,使学生没有良好的心态、充分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撰写毕业论文。

(3)导师指导不力。导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得与学生见几次面,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无论是对学生论文选题方向的把握、选题价值的审查,还是科学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导师只能疲于应付。

(4)图书馆、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文献检索与应用能力是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基础。一些学生信息素质不高,没有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有些学生的网络检索方法比较单一、低级,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无从下手,浏览时间不少但获取的信息有限。

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平台的模块化构成及其功能

1.网络平台的概念

网络平台,又称网络支持平台,既包括承载网络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运行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高校中的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图书馆、教职工住宅、学生宿舍等场合,网络平台非常普及。

2.网络平台的模块化构成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全面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必须把质量意识体现到具体工作中。为了有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我们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主线,以培养不同流向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现有的实验室网络为基础,构建了由学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型、中学执教型、其他择业型等四大模块组成的网络平台。

(1)学术研究型。为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提供的一种环境,或者说是几个网络数据库。其中包含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资料,与考研方向密切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资料,以及一些课题资料和与此相关的使用方法和要求。

(2)应用技术型。为毕业后准备到厂矿、企事业单位,公司、研究所等上岗就业的学生准备的数据资料库。理工科类侧重于实验技能、技术设计、工艺流程等实用技术资料,文史科类则侧重于计算机使用、管理科学及与其专业相关的文档资料。

(3)中学执教型。为准备到中学任教的学生提供的网络资源。其中有教育理念、新课改标准、教学技能、中学教师素质、教育科学研究等相关资料。

(4)其他择业型。为毕业后打算从事其他工作(例如有的想参军,有的想支边,有的想当村官,有的想考公务员)的学生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源。

3.网络平台的功能

(1)信息提供功能。根据模块的不同特点,提供有关信息,学生可以在此领域内比较方便地搜寻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既避免盲目性,又节省时间。

(2)师生互动功能。在毕业论文整个撰写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相互协商、相互讨论、相互沟通。甚至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师在实验室、办公室或者在家里,都可以相互交换信息。

(3)论文评阅功能。在论文上交之后,导师和评阅小组可以对论文进行评审。

(4)管理功能。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档进行科学管理,方便论文的借阅、抽查和验收等工作。

(5)远程服务功能。为毕业离校的学生保留的一片网络空间。毕业生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仍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母校永远是他们的大本营。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分段实施与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初选阶段

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学生除了公共必修课之外,选修课已经呈现出分流趋势。从这学期开始,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大会,部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安排网络平台知识讲座,同时在网络上公示导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让学生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初选阶段。此举旨在唤醒学生的自适应意识,当学生的流向确定后,初步培养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和在“海选”中择定课题类型与范围的能力。

2.题目正选阶段

经过一个学期的酝酿、调研,到大三第二学期开始,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进入正选阶段。此时学生、导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双向选择予以确定并适时举行开题报告。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师生感到彼此不适,还可妥善予以调整。此举旨在实现个性发展、优生优培,培养学生清醒认识自己进而优选课题的能力。此后学生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分别进入到实验室、研究所或相关单位获取信息,锻炼实战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撰写阶段

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入毕业论文(设计)撰写阶段。在这一学期开初,要求学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并由导师签字认可。任务书的基本内容为:论文题目;论文(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论文将要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撰写论文的进度安排等项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此举意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4.毕业论文(设计)评审阶段

学生的毕业论文(电子稿)上交后,由导师组成的评审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评阅,以确定论文能否进行答辩。若未达到要求,将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并限时返回修改稿,这又为学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时空条件。

5.答辩阶段

对合格的毕业论文(设计)(纸质文本)组织答辩,进而评定论文成绩。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答辩能力、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

6.后期督查与评优阶段

利用网络平台,学院组织督查组对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按比例随机抽查、验收,并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盲审盲评(隐去导师姓名和学生姓名进行审阅和评选)。这样既可以发现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体现评优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犹如电脑系统中的“防火墙”,牢牢地把住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口。

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后续化――延伸、拓展、再发展阶段

许多毕业生在到达新的工作单位后,由于环境、条件、任务和工作性质的改变,进行科研倍感困难。有的迫于无奈只好放弃,也有的跑回母校进行求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网络平台继续为毕业生保留了绿色通道,特别是他们的课题(自然科学研究或者教育科学研究)若与毕业论文相近或相关,那他们的科研工作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这实质上就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后续化――延伸、拓展、再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毕业论文(设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五、总结与展望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充分发挥了高校得天独厚的网络平台优势,使得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论文水平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了锻炼,夯实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凸显了如下主要特征。

一是学生掌握了撰写毕业论文基本功。无论是从定题、立意到论文的整体结构,还是参考文献的引用乃至文本格式,都体现了规范化、程序化和创新化,为他们以后进行文字写作工作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二是学生增强了特色创新意识。他们清醒地知道,唯有注重特色,加大就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既是跟着导师做学问搞研究的过程,更是砺炼自己成长成才的过程。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学科前沿动态,敢于向高峰冲刺。如有些学生论文选题是导师的子课题,他们发挥自己的理论特长,敢于创新思维,05级就有4名学生在SCI二区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再如有些学生论文选题是教育科学方面的内容,他们利用到中学支教的机会,一边教学一边进行调研。利用网络资源信息,结合中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已有数篇在《物理教学》等杂志上。所有这些支撑材料,既是能力的表征,又意味着绿灯亮光,发展道路与就业渠道畅通。

三是学生强化了信息资源意识,他们主动提高自己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持续发展进行了铺垫。

但在此项工作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主要是论文的重复率问题。由于引用资源相对集中,从论文题目到章节段落,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重复率不能超过一定比例。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必须给导师与学生讲清楚,并且通过文献检测系统软件给予警示,以杜绝抄袭、剽窃和假冒等不良行为,确保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诚信度。

总而言之,积极加大网络平台的利用和开发力度,强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利用,对于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乃至教学和科研等项工作,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白薇,常晓明,杨胜强等.着眼于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2]陈友华,丁远坤,高华等.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3]李俊龙,胡锋,吉东风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平台设计论文范文4

1.1明晰站群特性协同设计依凭的平台,包含细化特性的工作站群。细分出来的多样站群,依循多重的认知背景。机械设计特有的工作站群,能完成关涉机械的设计。这类设计路径,包含拟定好的任务书、流程关联的运算、CAD协同下的建模。采纳CAE,面对建构起来的多重模型,予以仿真优化。更替原初的模型,变更为明晰的工程图。在这以后,再把描画好的图例,递交给体系之中的PDM。协同设计依凭的控制算法,涵盖多层级的职能。依循设定出来的总方案、规划出来的总流程,搭配最优硬件。选出来的控制算法,包含带有自适应特性的PID。采纳某规格下的Matlab,予以仿真解析。采纳软件协同路径下的开发工具,例如嵌入特性的ADS,来描画预设的算法属性,同时调试这一算法。

1.2工作站群独有的功能虚拟特性的样机、建构好的评估站群,经由PDM的路径,获取机械协同下的控制算法。依循给定流程,建构一体化这样的样机。与此同时,还要创设电控特有的仿真模式。采纳某规格下的CAE,优化给定参数。其他关涉的工作站群,可以经由虚拟样机,获取明晰的反馈结果。把反馈得来的数值,当成后续时段的设计指引。根据反馈方向,审慎修补缺陷。各时段的文档归整、工作站群特有的修护,涵盖多层级的技术。制备明晰的产品说明,审慎处理多重图片。项目关涉的专利申报,也被涵盖在这一范畴。带有管理特性的工作站,可被设定成单独架构下的站点,也可融汇至预设的站点之内。设计管理特性的这类站点,能够查验设计之中的可行性,有序管控进度,并调和主体冲突。

2多时段的平台运作

一体化特有的设计平台,建构在Web的根基之上,拟定了多重的工作站群。在开发之后,应考量的侧重点,是后续时段的真正运作。细分出来的运作时段,整合了初始时段的概念设定、接续的细化设定、平台建构及评估、制备样机及评估。首先应考量的,是拟定可行特性的落实方案。采纳多学科特有的互通语言,以便描画完备的设定流程。现有的最优语言,被看成UML。它采纳了配套特性的成熟技术,带有可视化的倾向。它适宜筛选出来的多重领域,获取广泛认同。在这种语言下,各科目特有的设计者,能够妥善互通,拟定任务书。把制备好的产品,看成带有概念特性的总设计。

后续时段的细化设计,应围绕预设的样机线索,在彼此协同之中,明辨彼此职责。项目组这一层级的PDM,在后续的这个时段,凸显了侧重价值。它能随时跟踪,把处理得来的精准数值,分享给拟定好的完整团队。若需要某一范畴的协同,即可经由特有的Web,来访问界面以内的PDM,获取期待中的数据。技术文档特有的归整及处理,包含说明书。设计人员归结得来完备的设计流程,把带有典型特性的珍贵经验,存留至知识库。这就便利了接续的复用,提升设计实效。

3结语

平台设计论文范文5

该平台要充分考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困难,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齐全的功能以及简单的操作,来减轻各学院的分管院长、指导教师、学生及教学秘书的工作负担,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设置的统计功能,为相关领导掌控实习进度、了解实习完成情况、组织毕业答辩、汇总统计数据等提供了便利的操作,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系统设置的格式化打印功能,将方便教学秘书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纸质文档的规范化管理,大大减轻工作强度。

2平台构建

2.1业务流程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线管理平台需要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论文题目申报、题目选择、任务书下达、中期检查、论文提交、答辩、评优、查询统计等业务的网络化管理[3],主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

针对新疆高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特点以及业务流程要求,该平台包含以下功能:(1)论文题目申报指导教师通过此功能模块可提交论文题目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名称、类型、研究内容、适用专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难度等。专业负责人会审核这些信息,以确认题目是否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浏览并选择题目。(2)论文题目选择学生可以浏览适用于本专业的所有论文题目信息,每人只可选择一个题目,同时,教师也会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完成指定的题目。当指导教师拒绝了选择题目的学生时,学生可以在剩余题目中进行再次选择。论文题目选择分为盲选和指定两种方式。大部分题目采用盲选方式,而对于前期已与指导教师联系或继续攻读该教师研究生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选择直接指定的方式选择学生,该学生不需要进行盲选。(3)论文评阅指导教师审阅完学生的文献综述、论文并录入评语和成绩后,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为每位学生分配论文二审教师。二审教师在系统中在线审阅学生论文并录入评语和成绩。(4)答辩与成绩管理由答辩秘书和专业负责人划分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组员及答辩秘书。答辩秘书录入学生的答辩成绩和评语,系统自动按比例计算出总评分,并转换成等级。(5)过程监控[4]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指导教师申报题目按期完成,学生选题后,教师要及时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进度要求,提交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期,学生要提交中期报告,指导教师提交中期检查表。系统会实时反馈教师指导情况和学生进展情况,从而及时发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毕业设计工作后期,系统会实时反馈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了论文,指导教师和二审教师是否完成了评分,答辩分组情况以及论文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等。(6)查询统计平台可自动统计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题目数量、学生选题情况、教师指导学生数、评阅论文数、学生成绩等数据。平台还具有常用的查询功能,如指导教师信息、指定类型的题目信息、中期检查结果、论文评阅结果、答辩结果等,这是的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7)评优教务管理人员设置各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设计名额,各答辩小组根据限额推荐优秀论文,教学秘书将推荐名单提交校教务处。校教务处选择评审专家,系统自动将优秀论文发送给专家,专家评阅后最终确定校优秀论文。

3平台实现

新疆高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按照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流程,为不同用户提供了完整工作流程的在线管理,支持信息、教师拟定论文题目、学生选题、各类文档的提交和查收、统计以及在线打印等功能。该平台以Apache为Web服务器,以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PHP语言进行程序开发以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和前端浏览器的控制。软件体系结构采用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客户浏览器三部分。平台最终的实现效果如图2所示:

4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的思考

平台设计论文范文6

一、引言

 

科技络发表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生事物,是通信网络建设高速发展和科技知识爆炸式涌现的结果。但是,网络服务平台质量优劣是科技络发表发展的一个瓶颈,突破这个瓶颈,建立一套可行的网络服务平台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在我国,以用户为中心、基于用户体验的服务平台设计理念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并且研究相对浅显且不成系统,相关主题的专著、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服务平台等在数量上亦不丰富。国内学者对服务平台建设问题的研究多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技术解决方案的探讨;二是艺术设计领域倾向于将网页设计视为平面设计的延伸。在所调研的文献中,与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用户心理学、用户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稀少。

 

综上所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运用网络计量学并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制定科学、可行的科技论文服务平台质量评价体系,对科技络发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科技论文服务平台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了解用户对科技论文服务平台的使用和反馈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平台进行评估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对象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三个网站平台,分别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批评网、教育技术通讯。调查对象主要是经常浏览这些平台的用户,还有一部分就是网站建设方面的人员,分别选取200名调查对象,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SPSS、AHP、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访谈法。

 

(一)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调研,本研究以 SERVQUAL量表为基础,并参考国内外知名学者所建立的评估体系,经过综合研究之后设计成调查问卷,共包括5个大项,38个小项[1]。问卷调查主要借助于Internet来发放在线调查问卷。受笔者能力、时间以及被调查者喜好、经验和知识结构等的限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保证结果的精确。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

 

问卷回收之后,本文对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数据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数191份,平均有效率为96.5%。本研究将科技论文服务平台这个总体目标称为一级指标,将上面总结的每个大类称为二级评价指标,每个大类下面的子类称为三级指标,这一系列的指标集就构成了评价体系。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2]

 

信度是指根据衡量工具所测出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常用Cronbach’s alpha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检测,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回收数据后,笔者依次将结果录入SPSS17.0的数据库,然后用Analysis–Scale-Reliability命令进行处理,得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是0.858、0.813,三级指标分半系数为0.871,说明本研究制定的评估体系具有良好信度。

 

2.效度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评估建构效度的常用方法,检验方法主要有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球体检验。本研究对评估体系雏形中的26个三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KMO统计量和Bartlett’s Test分别为547.97和0.891,因此,通过了Bartlett检验,显著性概率为Sig<0.001,为高度显著。

 

(四)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Saaty教授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其步骤一般分为四步[3]:(1)建立阶梯层次结构模型;(2)计算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本研究选用方根法,将各个行向量进行几何平均,然后归一化,得到的行向量就是权重向量。(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记作CI,随机一致性指标CR分别定义为:

 

经过计算,一级指标的CR值为0.0074,二级指标的 CR值分别为0.0197、0.0197、0.0511、0.0207、0.0078,其值均小于0.1,这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然后根据组合权重的计算公式求组合权重,最后进行各评估因子的总排序,结果显示CR=0.0534<0.1,说明总排序也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三、应用实例

 

基于上述分析,科技络发表是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科技论文服务平台,在科技论文质量控制、系统性能、界面设计、用户服务、安全性等方面的得分并不高,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使得科技论文平台应有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灵魂,不断增强科技论文的学术性和网站的权威性,是保障科技络发表平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