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例6篇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文1

省派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扎根山村

躬身为民

他勇于担当,为乡村建设尽心尽力;他积极拓宽发展路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就是河南省中原传媒集团驻**县**乡**村第一书记**。7月15日,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记者来到**村对**同志进行了采访,也让陪同人员了解到了**同志扎根山村,躬身为民,为乡村脱贫的攻坚克难、尽职尽责的感人事迹。

致力于社会事业建设

“张书记,哎呀,不在村里啊。他和支书去贫困户家庭中了。”**村干部刘忠敏对记者说。

冒雨前来的记者赶到村中,却发现驻村第一书记并在不在村中。原来,近日暴雨频繁,村中还有少数老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贫困户的人身安全,**和村支书凡是阴雨天都要去村中走访一遍。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也来到了贫困户家庭中。在听取记者的来意后,这个来自北方的高大汉子腼腆的笑了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这有什么可说的?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嘛。要不,咱们边走边说吧,前面还有几户,看看放心些”。

“你们是来采访张书记的吗?他是好人啊。办了好多事呢。”“张书记经常来看我们”“去年,张书记还找人给我们小学配了几十套桌椅及20台电脑呢”热心的村民对记者说。

“扶贫就是帮百姓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深知这个道理。为了帮助村中发展,他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实施**小学建设项目、关爱留守人员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电商平台项目。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他设立了**村第一书记帮扶基金。为了推介**特色产品,他帮助建立起了云书电商平台。为了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他联络帮扶单位将**年度全省农场体裁选址会放在**;为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他写出了几万字的**村传统文化论证,并成功申报到省旅游厅。**村的乡亲们感觉村中变化一天比一天明显,感觉自己的劲头也一天更比一天足。

推进乡村建设一丝不苟

**村是**乡“十X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之一,也是河南传媒集团定点帮扶联系村。**年8月,**被组织选派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书记到村的第二天,为了进一步理清**村的发展思路,明确帮扶的主攻方向,他利用2个月的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展开调研,了解村情,体察民意,不断熟悉**村工作情况,足迹遍布**村每一个角落。在详细了解了**村的村情民意、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他伏案写出了近万字的驻村调研报告和未来两年工作规划,从增加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6大类展开布局,确定了**村脱贫攻坚各项推进项目,并积极与后盾单位联系,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半年内他跑来资金为村中修建了5.2公里的水泥路,有效解决了偏远农户出行难的问题;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帮助**村建立起了电商平台,促进**村土特产网上交易;他让党徽在基层闪耀,让党徽成为**村流动的风景;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村第一书记帮扶救助基金,解决村中留守来人和留守儿童的上学医疗问题。**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书记到我们村后,完善了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我们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他的到来让我们**村变化很大,他为我们**的发展呕心沥血。”**村支书杨长家这样告诉记者。

积极推动特色产业发

在**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高产水稻闪耀着碧绿的光泽。“这一季肯定又是大丰收。”**村脱贫致富先进模范、产业带动之星杨长太兴奋地说。“**书记帮助我联系了个台湾的水稻专家,为我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指导,让我在富裕的同时还能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我能帮助更多的人,我很高兴,也很愿意。”杨长太告诉记者。

曾经的杨长太,也是村中的贫困户之一。**年,在**乡党委、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他流转村中50余亩荒地,成立了四方景家庭农场,成为了**村第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个人。**书记到村后,了解到他的事迹后,**书记通过自身网络资源平台,帮助他找到了同族中现居住于台湾的专家,并利用乡情请他为杨长太做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了杨长太的水稻产量。同时他又鼓励杨长太积极发挥产业帮扶优势,带动村中贫困户共同脱贫奔小康。截止目前,杨长太的家庭农场吸纳了全村30多户贫困户参与务工,为他们的脱贫致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文2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1

   罗万禄,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鞍子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岁,务农,患宫颈癌;长女:罗华仪,20岁,现就读于**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次女:罗佳渝,14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三子:罗幺毛,12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二小学,六年级)。

   20xx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罗万禄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罗万禄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罗万禄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罗万禄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罗万禄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罗万禄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

   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罗万禄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xx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罗万禄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罗万禄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罗万禄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

   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罗万禄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罗万禄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xx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罗万禄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罗万禄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罗万禄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罗万禄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

   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罗万禄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xx,男,1980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现任麻柳乡佛鹰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该同志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开展工作。他始终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村支两委形成合力,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全村上下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一、立场坚定、心系贫困

   刚到村上,xx就急切地问:“村里有辍学的儿童吗?有孤儿吗?”直到村里的吴书记肯定地回答“没有!”,他才放下心来。“我就是因为家里穷,很小就辍了学,是党和政府给了一根‘救命’稻草,将我送入军营,现在转业地方,又到最贫困的山区扶贫,如果还有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将不会原谅自己。”在xx看来,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是报答党恩最好途径,也是亲身经历贫困后的理解。佛鹰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拥有公路33.6公里。到村不到一周,xx就把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落都跑遍了。他总是担心还有没被识别的贫困户,还有像自己一样需要“救命稻草”的孩子。

   二、攻坚克难、义无反顾

   佛鹰村是全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进村入社线多、路长,坡陡弯急,这可把刚学会开车的xx为难得够呛,第一次入户走访,这条山路就给他一个狠狠的“下马威”,车一次次在半山熄火,他只好一次次退回山坳重新起步。别人只需要一小时的路,他硬是开了半晌。从那以后,xx多了一个活——学开车。通过半坡起步、弯道倒车、障碍行车等等练习,几个月下来,村里的大小道路都已被他征服。有人给他说,山旮旮里干工作,不会有人看见,不用那么认真,吃完饭溜达一圈就行了。xx没太理会,他把联系方式留给了村民们。只要谁有事,他总会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他经常在村里忙到下午2、3点钟才到乡场上吃午饭;他会把赶集晚回的村民一个个送回家……

   三、爱岗敬业、身心投入

   xx是今年6月刚接替“第一书记”工作的。任职后,他不了解村情民情,就找村社干部寻根问底;不熟悉扶贫对象,就逐社逐户登门拜访;不清楚扶贫政策,就四处查阅文件资料。对于扶贫户产业发展情况,他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样;村里的道路哪些地方容易塌方、哪些已经塌方,如何筹资解决,这些他都挂在心间。截止目前,xx已同村支两委一道,为贫困户争取鸡苗、白芨、易地搬迁、“一事一议”等项目、经费共计70余万元;硬化道路5.5公里;修缮道路跨方7处500多个立方;搜集解决群众意见建议30余件……。12月,佛鹰村还顺利通过省市县抽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验收,成功地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四、精准施策、一心为民

   在村里,xx做得最多的是走访摸底,说得最多的是扶贫先扶志。他是县司法局选派过来的,对民主、法治很看重。每次开会,他都请大家多提意见建议,不管对错,都要坚持论证。有村民反映称自己家也很困难,为什么不能享受扶持待遇?还有自愿放弃易地搬迁政策后又反悔的群众,换种方式称自家房屋被白蚁危害,需要及时解决住房。但真正实地查看后,不是标准不够,就是情况不实。对此,xx用政策武器来回宣传,同农户一道逐一比对贫困标准,又用艰苦奋斗精神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佛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对政策的理解主要靠宣传解释。几个月来,xx先后通过会议和个别交流等形式,宣传解答政策10余场次;邀请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3场。

   组织部门要求村里健全“农村夜校”,xx像发现“新大陆”,兴奋地到处搜集资料,他把群众最需要的知识做成教案,就等着集中时间把它传播出去。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xx同志就是这样,心系贫困山区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XX,女,汉族,中共党员,XX美食林集团商业公司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个人、XX省商业服务劳动模范、XX市劳动模范,20XX年XX市十大新闻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XX市党代表。

   XX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商业战线工作,她从班组长做起,工作认真负责,清正廉洁,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担任生鲜部经理期间,经常带领采购人员深入农村,与农民打交道,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坚持以各种方式为农村服务,为农民解忧。

   她所在的单位美食林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拥有商业、置地、金融三大产业,涉及零售、餐饮、食品加工、物流配送、商业地产、广告传媒等多种业态,是XX省商贸流通重点企业和中国商业名牌企业。成立二十六年来,美食林在做好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始终肩负高度的社会责任,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把“送温暖、献爱心”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事项,每年都要以不同方式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向社区贫困居民捐赠生活物资;向困难职工捐款;向地震灾区捐赠物资;向XX市教育局捐款;向XX抗洪救灾

   捐款;为农村村民开设生活超市、打井、建设蔬菜大棚......以实际行动积极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20XX年,按照XX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美食林集团与大名县吴未城村结成对子,进行精准帮扶,接到任务后,XX总经理亲自挂帅,把对大名县吴未城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目标明、措施实、责任清、成效显”的工作模式,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组织落实到位,从严抓好扶贫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一、勤于钻研业务锻造过硬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XX深知作为负责精准扶贫具体业务的带头人,必须要吃透政策、熟悉业务,所以她高度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将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率先学通学懂。平时XX业务工作繁忙,她便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方针政策,从理论上吃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文件精神,为帮扶工作打下基础。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文3

一、党建工作引领,促脱贫

村党支部按照县、镇党委的组织建设要求,坚持按月召开支部学习会,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相关要求,牢牢把握夯实“学”这个基础,抓住“做”这个关键,扎实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按时上党课,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新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扶贫论述摘编》、重要讲话精神等书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整治生态。以“不忘初心”作为党支部的理想信仰,思想始终与党组织保持同步;通过一次次的党课,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使党员干部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心中有畏。

二、长短产业齐头并进,保脱贫

村党支部通过调研并结合全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早早地开始实行土地流转,立足长远发展,改变过去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以藤椒、经果为长线产业,以高粱种植、畜牧养殖为短线产业的“两长两短”总体布局,辅以当地群众已形成习惯的马铃薯、黄豆等传统产业,初步形成覆盖全村的产业布局。 

三、基础设施改善,脱真贫

村党支部班子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文4

XXX,男,19XX年X月出生,现任XX县XX镇党委书记。他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抗责在肩、筑强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截止目前,XX镇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降至XX%。

善学,做思想上的表率

XX始终坚持先行一步、学深一层,在系统学系列讲话精神和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实际,认真思考,融会贯通,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抓好自身思想建设的基础上,他以“党员冬训”和“万名党员进党校”为抓手,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动员党员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乡风治理、环保监督、治安巡逻等村务事务,发挥党员扎根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的先锋作用。

深谋,做工作上的表率

他强组织以带脱贫。2019年、2020年亲自督促3个新建、4个改建非贫困村活动场所落地搬迁,实现全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达标率100%,从而增强村级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创新开展支部书记“党建扶贫”双述双评活动,通过评议支部书记党建、扶贫两项工作,助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落实;开展“党务工作精细化管理大比武”,增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提高村级民主自治决策的规范程度,从而提高村级在扶贫项目实施、贫困人口纳入退出等方面决策的合理合法性,达到规避化解风险矛盾的目的。

他兴文化以助脱贫。为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意愿,彻底摆脱等靠要思想,他以开展主题教育工作为契机,拿出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完善连岗党内政治文化特色宣教园,实现了党内文化延伸进家庭,营造了爱党忧党、拥党护党的良好氛围,提升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他重整改以促脱贫。针对上级反馈和乡镇自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村举一反三,亲自参与研判、亲自督催整改、亲自核查落实,共整改完成举一反三问题1560条。通过工作倒逼,确保全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各级政策全面落实、脱贫成效全面过硬。

疫情防控期间,XX亲自深入到各村了解贫困群众返岗复工的情况和困难,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开通返岗大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余人;召开镇域内企业负责人会,号召镇内企业就近招工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300余人;通过为贫困群众返岗复工开辟绿色通道,要求专人为其办理“两票一证”,实现返岗复工2100余人,实现全镇贫困群众复工返岗数据同比去年不降反升。

务实,做作风上的表率

越是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XX越是把住作风不放松。顾不上照顾年迈多病的父亲,五天四夜吃住在镇,白天走访了解贫困户,夜晚召开研判会,将白天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解决,为夯实全镇脱贫攻坚基础提供有利支撑。

XX还特别注意镇村两级扶贫干部的作风监督,责成镇纪委与镇组织室对驻村情况和镇级帮扶责任人落实走访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检查,自己也亲自参与到检查的工作中,力求驻村干部守得下,帮扶干部沉得住。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UZAIHUIA”为你整理了这篇乡党委副书记、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三等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党委副书记、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三等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曹操华,男,1976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书楼镇保留副科级干部,现任雷波县柑子乡党委副书记、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2018年6月,曹操华同志经自愿申请、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凉山州开展综合帮扶。三年来,他紧紧围绕“五大工作职责”,与帮扶队员砥砺奋进,与全乡群众并肩克难,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2019年7月,因帮扶工作成绩突出,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表扬为“2018年凉山州综合帮扶工作队优秀队员”,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一次。2018—2020年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

助推产业

他是致富增收的“操盘手”

柑子乡受地理条件所限,产业发展滞后,脱贫户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低保政策兜底,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是当务之急。为转变群众较为落后的产业发展观念,他采用“先看后干”的方式先后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成都、宜宾等地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5次,开阔群众眼界,增强他们发展产业的信心。他还邀请成都、宜宾等地农业种植专家到乡实地考察,结合当地地理和气候条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通过多次组织乡、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召开产业发展动员大会,他到岗的半年内,全乡就发展了羊肚菌50亩、茶叶120亩,在羊肚菌上市销售困难的情况下,他利用自有资源积极开拓宜宾、屏山市场,每周义务帮他们逐户送货,为解决鲜货存放时间短的问题,他又争取资金2.18万元购买烘干机一台,将羊肚菌烘干销售到北京、江苏、成都等地,彻底解决了羊肚菌销售问题。2019年至今柑子乡又新发展羊肚菌30亩、青花椒50亩、山桐子200亩、茶叶300亩、黄柏500亩,全乡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脱贫成果进一步保障。

认真负责

他是踏实肯干的“孺子牛”

他带领综合帮扶工作队4名同志和驻村干部一起对全乡187户贫困户进行了全覆盖走访,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生活困难进行全面摸底,在一次下乡途中,他和帮扶队员乘坐的车辆滑到20多米的陡坡下,车辆严重损坏,自己也受了伤,但第二天他又继续走在进村入户的路上。针对扶贫资料不规范的情况,他组织全乡干部和驻村队员培训,逐项逐栏讲解填法,并亲自对2018年迎检40户贫困户的帮扶手册、收支台账和帮扶明白卡全部重新更换,2019年他又牵头完善了全乡脱贫攻坚“三落实”资料,柑子乡扶贫资料得以全面规范。在凉山州对柑子乡的扶贫工作督查验收中,对贫困户资料给予了充分肯定。

扶贫扶智

他是传递爱心的“好榜样”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除了全力发挥帮扶工作队的力量外,还积极协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中来。他联系了成都爱心人士到柑子乡献爱心、送温暖,为中咀坪和大沟两个贫困村幼教点儿童每人送上一套棉服,他牢牢抓住“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这个根本,在捐赠仪式上向家长和孩子们开展感恩教育,鼓励贫困家庭的孩子奋发图强,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长大后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攻坚克难

他是敢于担当的“领头羊”

在确定干部帮扶户时,他主动承担了全乡最偏僻、交通最不便的贫困户,其中3户的家每逢雨季连摩托车都去不了,入户时只能穿着雨靴步行,有时一户每月要去6次,最远一户往返一趟要半天时间,但他不畏艰难,一如既往地冲在前列。他积极为贫困户推荐就业岗位,申报教育资助金、慢性病补助和二次医疗报销,指导他们新建厨房、厕所,完善住房功能,为每户购买了1套打扫卫生用品、5只鸡苗,还为帮扶户家里的4名儿童送去了棉服,他用真心换来了群众的认可和感激。他联系的贫困户向玉莲经常说连自己的子女对她都没那么好,为了表达谢意,每次入户时都会硬塞给他鸡蛋、水果等,有一次他走时故意忘了拿,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在他返程必经的岔路口等了他近一小时。

凝聚合力

他是积极作为的“排头兵”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文6

2009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罗万禄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庆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罗万禄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罗万禄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罗万禄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罗万禄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罗万禄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罗万禄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14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罗万禄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罗万禄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罗万禄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罗万禄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罗万禄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15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罗万禄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罗万禄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罗万禄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罗万禄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