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例6篇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63-01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时间进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面。本文就简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间进度以及备课三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构建方法。

一、详略结合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鸡皮蒜毛的东西都一股脑地传授,一节课上,大部分都是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甚至有的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无关要紧的故事上面。

(一)详解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上,如果老师把很多时间用在讲故事上面,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让学生误以为故事内容才是这节课的重点,反而把真正的重点内容给忽略了。特别是学生开始做笔记时,会误把无关内容当成重点内容写满教科书。

(二)略说部分

除了重难点内容外,其他内容皆属于略说部分,这包括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开场白、引导提问等。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存在,只是占用时间应当更少,同时,略说部分还可以让语文教学时间变得更加灵活,时间紧时省略部分略说内容,时间充足时增加略说内容,让每节课所花的时间都能刚刚好。把教学重点内容突出来,而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着重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详略结合是一门艺术,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长期去探究和实践,正确把握好重点和无关内容,一开始时,语文老师往往急于讲课,本来可以40分钟讲完的内容,反而15分钟就讲完了,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有资深的老师,能够在下课前讲完内容,反而拖延了时间,讲到下节课上课。

二、把握时间

许多时候,语文老师讲课讲到激动的地方,就花费更多时间在无关要紧方面,没留意到占用了很多时间,这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合理把握时间,避免出现时间不足的情况。

(一)计算不同内容所需时间

在上课之前,语文老师需要知道,自己所讲的哪部分内容需要用多长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减少时间,哪部分内容需要增加时间。提前把教学内容规划好,有准备地上讲台。不少老师上课没做什么准备,到了教学时,不是把需要讲的内容给忘记了,就是时间分配不合理,甚至拖堂。

(二)看准时间

分配不同内容在不同时间段讲授,老师需在讲完一个内容看一下时间,看看是讲得太快还是讲得太慢,如果目测时间不够,就压缩可以减少时间的内容,如果时间充足,就把接下来可以扩展的内容讲多一点。看准时间会帮助语文老师在有限时间内,把需要讲的内容讲完,避免拖堂的现象。

计算不同内容分配的时间,是为了让老师明确教学时哪部分内容可以多花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少花时间。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不可能完全确保某个内容用固定的时间,这就需要老师知道哪些内容可以扩展,哪些内容可以少讲,给教学时间多一些灵活的时间。

三、重视备课

一节好的教学,几乎离不开好的备课,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跟老师备课时的工作有关。在备课时,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前,需要知道这节课的目的,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让学生学会什么。明确目的老师才知道自己上课时讲什么内容,没有目的的备课,就好比航船没有方向的航行,往往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讲到某些关键内容。例如,在《爱爸爸妈妈》这节课中,老师需要知道教会学生生词、朗诵,这节课内容可以不背诵,因此,老师把注意力放在教会学生生词和正确朗诵,无需带着学生反复背诵。

(二)减少无关内容

在备课时,老师要知道哪些内容是可以不讲的,如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兴趣、开场白,这些内容虽然可以像催化剂那样,有助于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但同时老师也要知道,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在教学当中省去部分内容,时间够时,老师也可以保留这些内容。同时,在备课时,这些内容可以简化的就简化,废话连篇会浪费大量时间。

备课是教学前的重要工作,古人有说:“知己知彼”,也就是强调做事情前需要做好准备,没有好的准确,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很多小学老师没有重视备课,在传授知识之后,才想起有些重点内容没有讲到,到了下节课又不想打乱教学进度补充上节课内容。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接触语文的早期教学,如果这个时期学生没有适应高效率的上课,到了中学时期,面对多媒体等高速教学就很难适应。同时,提高课堂效率,简化教学内容,老师也能在短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课堂教学行为;细节;农村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44-03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苏南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行为文化的细节研究”,将苏南农村初中精神文化的培育进一步落实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着力于课堂教学文化的整体打造。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晴雨表”进行观察、分析与归因,进而加以积极的调适、改善与优化,建构起“有效学与有效教”的课堂教学文化,试图以此促进苏南农村初中“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建设,促进师生“学与教”的健康发展。

一、教学行为固化背后的教学意识分析

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过度青睐于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学行为滞后于教学认识和教学行为,存在“泛形式化”倾向等问题。为什么会如此呢?课题组初步认为,教学行为背后存在着以下三种片面认识:

1.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我们的学科教学是精细化的,学期课表是板块式的。它们有些共同特征:第一,强调预设,较少有“生成”;“生成”要服从预设。第二,强调齐整,教学行为追求完整乃至统一;较少考虑个性差异和独特性。多数教师接纳标准化的方案和程序,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属性背道而驰。

2.喧宾夺主,以教定学

虽然高喊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依然是“以师为本”,教学主要停留在以教定学、以教师为主的讲授上。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方式是“喧宾夺主”,是师生位置错位所导致的。单一的讲授识记、高强度的重复性训练依然是课堂的主导模式。粗枝大叶地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将预设的知识教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个体之间的思维差异等。“以教定学”的教学意识固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3.唯书唯本,人云亦云

教师们一般认为,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由专家编修的,具有权威性。于是乎,以本为本、照本宣科的现象屡见不鲜。客观上,教师们吃透教材及其背后的理念观点,是利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的;但是,不少教师过于关注陈述性知识的传达、识记,使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琐碎的、庞杂的乃至滞后的陈述性知识的记写、回忆之上,却忽略了知识获得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尽信书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所学内容的陈旧单一,无法适应未来的需要。

二、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知,苏南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背后存在着“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以教定学,喧宾夺主”、“唯本唯书,人云亦云”的思想。这种教学思想之下的课堂必然是单一、板滞和脱节的。课题组认为,作为教育文化的载体,教学行为具有能动的作用。教学内容选择、课堂对话行为、课堂板书细节、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为了提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课题组通过行动研究,提出以下方法与策略:

1.量体裁衣,优化教学细节

佐藤学认为,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与学生的应对为轴心,那么教师的活动应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每一个学生应对的活动;一种是与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认识相互激荡回响的活动。[1]我们认为,优化教学行为细节就必须以学生的“学”的活动为纲领,以如何建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为教学目标,结合学校教学形态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量体裁衣”,进一步优化教与学的行为细节。

优化教学行为细节,目的在于优化师与生的课堂对话,努力追求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师要学会“量体裁衣”,必须优化三类教学行为细节:一是要关注;二是要倾听;三是要触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细节,将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容貌、特性等细节都烙刻在心底,关注他们的兴趣、性格、特长、短板、储备等等。在教室中,教师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倾听,是佐藤学倡导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细节。佐藤学认为,倾听有两个层面:一是听其言判其是非,二是会其意理其思维。前者着眼于问题答案的是非优劣对错,后者着眼于学生内在学习的体验过程,包括思维、情感、价值、理解等思维品质,也可称其为行为文化因子。[2]我们主张优化教师们后一倾听行为,要求教师学会耐心地倾听、捕捉、厘清、提炼、评价学生的发言。触发,是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学生个体发现、表现自己学习状态的隐。触发只有建立在关注、倾听行为细节之上,才有执行力,才有效果。触发要智慧引领而不是生硬造作,以求顺其自然的教学境界。

2.链接学生,再造教学流程

我们的课堂有它自身线性的流程或环节:有“导入―突破―释疑―总结”、“提问―反馈―评价”、“发现―实证―总结”、“实践―探究―总结”等多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是对课堂教学流程或环节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学生在识记、理解、体验、运用等方面的学力上有长足提高,以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认为,流程再造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对既定的教学模式、流程或环节进行必要的精简、整合、调适、优化,循序渐进式的再修造。第二种是对既定的规范进行大破大立,摒弃所有陈规陋习以及忽略既定的课堂结构与教学过程,全新组织、综合、再创造。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故课堂的变革要求教学流程的再造应该是缱缓迂曲、静水深流,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走向彼岸。

教学流程细节再造的切入点有三:第一,要将学的内容和教的内容相链接;第二,教学流程要与学生的独特体验相链接;第三,要明确教学流程再造的目标和路径。通过教学流程细节再造的研究活动,我们要对“备课―上课―评价―反思”的教的大环节有所调整,对“课堂导入―整体探究―突破―拓展―总结”等教学范式有新的思考与优化,对“提问―理答―实证―探究”有新的修整,以期适合学情,适应学生学力的生成。

3.适当甄选,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广义上讲,教学内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应该获得的思想、观点,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程内容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细节要素,教材内容是传递课程内容的载体。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教”,教学内容就是指“怎么教”,所以教学内容属于教学活动的范畴。依据学情、课标,适当甄选并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细节,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学信息,更要关注课堂学与教的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和价值取向等行为细节。教学内容是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课堂学习内容,它具有情境性、具体性、个别性和动态性。

华东师大教授周彬曾指出,我们要精选教学内容,精选的准绳为:一是要突出重点难点,力求一课一得,而不是面面俱到;二是厘清在每一个学段知识点的轻重缓急之别而不是多寡之分;三是选择并确定教学内容远胜于授受教材内容。[3]课题组研讨认为,在甄选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准确的知识而非谬误的内容,选择基础普适的教学内容而非偏狭、繁难的教学内容,选择生长实用的学习内容而非僵死滞后的学习内容,选择适量适度的教学内容而非超额、艰深、冷僻的教学内容,选择指向当下、未来的学习内容而非作古腐朽的教学内容,选择多元多样的学习内容而非古板单一的教学内容。如此的教学内容才能催生鲜活、生动、个性十足的教育现场,才能营造学生活泼而沉静、谦和而专注的对话交流氛围。

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我们认为要遵循三条原则:第一,知识序与认知序的整合;第二,网络化要尊重学科知识树系统性的特点;第三教学内容更优化,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佳学习成效。所以在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细节方面,首先要在课前适宜甄选教学内容,从而优化组合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课堂学习内容的细节。

4.复调交响,优化课堂对话细节

学习是个体性学习,是不断地由个体出发,又回归到个体的内化式行为,但课堂内的学习却是群体与个体的复合。所以作为教师,面对学习群体,还要考虑学习心理、学习行为的异同,以及群体间学习过程的交流、对话、互动,也就是佐藤学所倡导的“交响乐团式”的师生活动,它要优化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的行为细节,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力。特别是通过“异向交往”的“交响乐式”的教学活动,唤起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知识表象。在课堂中师生、生生息息相通的相互交流、呼应、认可、变化,这本身就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玄妙境界。[4]

在这种群体性学习行为中,学生作为有差异的个体,在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形成有内涵、有意义的相互学习行为。这样的“复调”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范式的上乘之作。作为教师,如何导演这场“复调交响”的对话音乐呢?我们认为,需要通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细节的优化,践行“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行为课堂。教师思量的是如何开展课堂活动,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如何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诸如此类,虽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够依据学科特点,探究课堂学习行为的真谛。

三、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农村教师只有在不断增强自我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投入实践,实现以文化带动并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强调课堂的整体性、注重其灵活性,要求教师具备课堂教学情境中具体分析存在问题的能力。本课题通过课堂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能力,才有可能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所以要设法提高农村教师的文化素质,组织他们参加有针对性的学习,包括跨学科学习等等,以期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2][4][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1-122.24-29.36-39.

[3]周彬.课堂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29.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3

从我国传统对于经济学“经世济民”的定义来看,经济学一直是一门经世之学。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用性是高校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的经济学本科生毕业后从事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关的经营管理工作。但是,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限制了经济学教学的指导作用:第一,核心的经济类课程,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主要偏重理论的推演,重在从理论角度剖析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但是,这种较强的理论性学习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片面认识。如许多学生都将对经济学的印象归结为数学和专业名词的结合,无法了解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生活;第二,由于经济学属于舶来品,经典教材中的许多案例皆来自西方经济实践,与中国的经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认为经济学过于理论化,实践性不强。因此,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传统的经济学案例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其中的参与较为缺乏,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尽管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但仍然尚未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一般认为,安排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案例内容,需要较为充分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具有知识方面的优势。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认真的准备,本科生完全能够胜任搜集整理资料进行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案例分析的任务,而且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起到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作用。在本科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通过将学生自主参与引入案例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对经济学知识学习的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功能。具体而言,我们可将学生自主参与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重要性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在案例教学中加入学生自主参与环节,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第二,案例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第三,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针对性的点评,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第四,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主要方式

(一)基于案例内容的分类

1.讲解经济新闻。对于刚刚接触经济学学习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往往使他们困惑,难以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的内在联系。同时,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重课本知识和应试能力,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有所忽视,学生们普遍对我国的经济现实缺乏基本的关注和了解。仅有的一些经济学常识也主要来自高中阶段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这增加了经济学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的难度。在此情况下,可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每次上课之前简单地介绍和评述当期的几个主要经济新闻,而由教师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和中国的经济现状,进一步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议和拓展。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关注经济现实的能力和意识,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分析专业案例。当学生已经完成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之后,高年级的本科生开始集中学习专业类课程,此时,他们通过学习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形势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的自主案例学习也应转入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专业性。例如,当学习税收经济学时,可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讲解课本以外与税收相关的事件。这种讲解无疑构成了对现有教学的有益补充,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展示形式的分类

为了强化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在规定内容和时间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尝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自主展示。这是自主参与最主要的一种形式。由几位学生自发组成展示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编排内容和在课堂上做出讲解和展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对其讲解的内容提出疑问,并由小组成员做出回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评述,并对学生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得到提升,而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现场突发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2.小组讨论。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堂提出一个可供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话题,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集中阐述该小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述评。这种随堂的案例讨论最适合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的思考和分析。3.辩论赛。在时间较为充裕且需要分析的话题具有相当的深度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案例中的问题,结合经济理论进行相互辩论,从而使问题的实质得到更透彻地展示。

三、自主参与环节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由于自主参与具有上述的多种内容和形式,因此,如何决定自主参与的方式非常重要。而其核心则是教学实践的需要,自主参与的案例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存在较高的关联度,方能体现案例教学的作用。一方面,这种内容应该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案例内容还应当与学生知识结构相关。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案例内容的选择应以普及经济学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则应重视其专业能力和未来工作的实践需要。

(二)时间控制

由于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内容,因此,在学生自主参与过程中,也应避免喧宾夺主。核心则是教师对时间的控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的对比关系,合理安排案例分析的时间。

(三)课前充分准备

为了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教师务必提前布置案例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各个环节的充分准备。并且,为了达到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自主参与的目的,可以把学生的展示状况作为对其平时评价的重要方面。

(四)师生互动

仅仅由学生进行展示,只是完成了自主参与环节的一部分。在学生自主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师生互动环节。一方面,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应当做出简要的点评,从而促使学生改进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鼓励讲解学生以外的其他学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做出评议。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教学四环节;备课环节;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程辅导

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教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能;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学中,本科教学是根本,是重中之重;而课堂教学又是本科教学的基础和根本。

备、教、批、辅四个环节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抓好这四个环节,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之举。

一、备课环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不打无准备之仗”,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备课环节位于课堂教学之首,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备课环节不仅仅是熟悉教材内容,还应包括制定教学大纲、编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等方面的工作。

1. 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规范每门课程,把握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纲领性文件,应以课程组为主体,认真编制,并予以落实,作为该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教学大纲的结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也可粗可细,但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1)前言:说明本课程的地位、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的重点章节、须掌握的次重点章节、需理解的一般章节、只需自学了解的章节;本课程的前续、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后续、拓展课程等。

(2)分章大纲:本章的地位、作用;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中必须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需掌握的次重点、需理解的一般内容、只需自学了解的内容;本章的难点所在。本章的基本内容(可粗可细)。

(3)教学日程安排:各章节课时安排(供参考)。

2. 编制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对本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也是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选课的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参考大纲中的教学日程安排、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作出安排,切忌不看对象、敷衍了事。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授课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使用教材、授课方式。

(2)每周教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形式(各次课的教学活动安排)。

(3)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及成绩结构(平时/期末)。

3. 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教案)是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指南,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对教学全过程以及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组织的总体策划和精心安排,它体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教案的结构与内容包括: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内容;重点及突出措施;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过程及安排(含课前复习提问、课堂讲授、本课内容小结、讨论与思考,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安排、衔接方法)。

教案的内容可粗可细,不同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设计。一般而言,新课、新教师、内容不太熟的课程,教案可设计得细一些;熟练以后可粗一些,甚至只要一个基本思路即可。

4.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是根据教案做出的视觉性展示,是教学方案的具体化和配套工具。不同教师课件制作的风格不同:有的力求简单、清晰、明了,以文字为主的提纲式的课件;有的图文并茂,甚至用动漫、视频链接,追求动感、刺激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趣味性、加深印象。不同风格,各有所长。但每页教学课件字数不宜过多、字体不宜过小过密,也不宜过于花哨。

二、课堂教学(讲授)环节是搞好课堂教学之本

教学(讲授)环节是课堂教学之本,是搞好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体现一个教师的态度、素质、功底、个性的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讲授)过程中要注意:教容教态的规范、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讲授交流方式的安排等。此外,开篇的导言课是对一门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必须高度重视。

1. 教容与教态的规范

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参照群体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特别是受到学生敬重和推崇的教师,他的行为举止将成为一部分学生的楷模,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我个人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往三尺讲台上一站,既是作为小我的个人魅力的展示,更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大我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三尺讲台这块阵地上,既要讲好每一节课,更要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仪容仪表;态度端正,以一颗赤诚的爱心去搞好教学,真正做到以“师爱为魂、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所以,历来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称。而在教学方面,个人认为设计好教案是讲好课的关键,不打无准备之战。我向来不赞成“讲到哪是哪”的随意性教学方式,更是反对那些将个人情绪甚至牢骚带进课堂的做法。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

这个问题在教案设计时应该已做了安排。特别是对于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的讲授,都应进行精心设计。讲授中应特别注意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处理基本知识与前沿性、发展性理论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互动式、参与式教学等。

3.表述方式选择

语言的表述是一门艺术,在讲授过程中,如果自始至终对学生视而不见、以同样的语调平铺直叙甚至念讲稿(念书),那么学生逃课、打瞌睡,就很正常了。

讲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全身心的投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1)口:除通常的陈述句以外,尽量多用设问句,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学生一起回答,以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2)眼:注意与学生的眼神交流,把握全场,以随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应及掌握程度。

(3)耳:注意倾听学生对提问的回应、讲课过程中学生的议论等,以了解课堂反映。

(4)脑:随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讲授进度和内容。

(5)肢体:适当的手势、走动,以及走动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4.重视导言课的教学

导言课是一门课程的开局之课,也是对本课程的总体布局。首先,要做到开篇明意,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内涵、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内容;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日程安排、主要活动及考核方式;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需要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并请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正意见。

三、作业批改环节是对课堂讲述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课堂作业既是对课堂讲述内容的复习和运用,又是对课堂讲述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也会注重对学生分析、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课堂讲授中最重要的还是对知识的传授。而课堂作业的重点则在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无论是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还是社会科学类的课程,都应布置和批改作业。学校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对教师的付出给予肯定和激励。

目前,有的学校不重视社科类课程的作业问题,对是否布置作业不做要求,教师布置、批改作业也不算工作量。这样一来,这一环节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不受重视的环节。

在本人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本人会布置三次作业,并将作业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占60%):

1.理论研究性作业:对某一营销前沿问题的研究,进行文件检索、探讨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论证。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教师会对学生作业进行眉批、总评,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2.案例分析作业:对给定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团队集体完成的作业。团队成员可进行分工,对公司现状、竞争者状况、市场情况等进行分析,集体讨论解决方案。教师会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讨论,展示各个小组的方案,并让学生参加评定。

3.调研策划作业。这也是一个团队集体完成的作业。团队成员首先要选定一个实际的或者虚拟的公司和产品,对其营销的某一方面(产品更新、价格制定、渠道选择、促销方案等)进行策划。策划必须建立在对公司现状、竞争者状况、市场情况等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也必须通过分工合作、集体讨论才能完成。教师同样会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讨论,展示各个小组的方案,并让学生参加评定。

通过三次作业,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课程辅导环节是课堂教学环节的继续和深化

课程辅导环节既是教师对学生 “授业”过程的继续和深化,又是对学生的“传道”和“解惑” 过程。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本人认为,课程辅导环节可以通过网络、邮件、短信、电话等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辅导。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对于每一个课堂,还必须有定时、定点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及进行答疑、解惑的机会,用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还必须注重与课程有关的第二课堂的辅导,如组织学生进行营销方面的策划大赛、创业设计等活动。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电工基础 课堂教学 导入法

一节《电工基础》课,一般可分为导入阶段、发展阶段和巩固阶段,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阶段。一般来说,导入阶段的任务是复习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和引出新的课题,具有温故知新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实验导入法

《电工基础》课程中有许多实验,如果教师能根据所讲内容,在课的开始时,进行演示实验,同时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心里产生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一节时,教师可将电位器、电源、灯泡、开关串联起来演示一下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开关断开时灯灭,开关闭合时灯亮,并询问学生为什么,一般同学多能答出来。然后用万用表测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将电感线圈并联在灯泡两端,先问学生“开关闭合瞬间有何现象?”一般同学答为灯不亮;这时教师合上开关让学生观察,结果出乎其意料。接着教师再问:“将开关断开瞬间有何现象?”同学们大多答为灯不亮。此时,教师将开关断开,结果又出乎同学们的意料,这时学生已产生迫切要求得到正确答案的心理,教师便可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故事导入法

《电工基础》中很多知识点的得出,都是前人经过大量的实践、推导得出的,这中间有很多名人轶事或趣闻笑话。若教师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掌握知识有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教“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时,可先这样讲:电流既然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一百多年前,有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法拉第为当时杰出的代表。法拉第从研究磁能否产生电这一现象的第一天起,便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整整写了十年。日记内容每天都相同,即两个字母“NO”,直到十年后的一天,日记内容变为了三个字母“YES”。讲到这里,教师设问:那么法拉第最终是怎样使磁产生电的呢?马上引入“电磁感应现象”,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教育。

三、习题练习导入法

在一节课开始,通过让学生当堂练习精心设计的习题,以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同时从学生练习中找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戴维宁定理”一节时,可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习题,并比一比谁做的更快、更简单。

【习题】如图示,已知E1=9V,E2=6V,R1=1Ω,R2=3Ω,R3=5Ω,求R3中的电流。

通过这道习题的练习,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支路电流法和叠加定理,同时同学们又会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较繁琐,于是议论纷纷,想找出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去求解此题。此时,教师便可介绍新的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戴维宁定理,自然地导入新课。

四、检查预习导入法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地进入教学发展阶段。例如,学习“安全用电”一节,该节内容多为生活用电常识,事前要布置预习,要求学生会去观察,并明确用电的几个主要问题:

1.什么是触电?触电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电工人员能带电操作?

2.家中火线与零线各用什么颜色的线?插座左右边,哪边为火线?

3.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区别,家中电器有无接地?

4.家中的有无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观察的情况,就板书写出该节的提纲,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复习提问导入法

“学贵有疑”,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使学生集中精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例如,讲授“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和连接”时,可设置如下问题:1.电感线圈自感电动势方向如何判断?2.互感电动势方向如何判断?3.互感电动势方向的判断是否也有一种像自感电动势方向判断那样简单的方法?

这样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虽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法,但也适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特别适合于知识连贯性强的章节。

六、开门见山法

有些课的内容,用前面几种方法,就不太合适、效果不行,这时就可以用开门见山法讲述新课。一般先交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说明本节内容与以前学习内容的关系,提示学习本节内容的方法及要求等。

总之,在导入阶段,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既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6

教学设计是对传统备课的修正。传统备课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强调教的设计,内容是预设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案的忠实执行,在教学中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是基于对学习是一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活动的界定,以教学论、学习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学习活动目标实现的全面设计。而化学教学设计就是以上内容在化学学科中的具体应用。

1.化学教学设计的教育价值

化学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关乎学生的发展,影响化学知识的构建,以及化学学科特征的体现,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不但有助于优化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与观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化教师自身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化学新课程。

2.教学设计依据

2.1备课标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做化学教学设计前备课标理应成为所做的准备工作之一。在备课标的时候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2.1.1准

准,就是准确。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化学教师只有准确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等,才能为教学设计做好最基本的准备。

2.1.2晰

晰,就是清晰。化学教师要很清楚地了解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某一节内容的要求。尤其是新手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因此清楚地知道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的要求,就可以把握好教学分寸。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中,对于物质的量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虽然课程标准中对于这一节的要求描述得较少,但是教师要想上好这堂课就得仔细研读,准确理解,清晰地知道课标对于这节的要求该如何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上。首先,在讲授摩尔的时候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讲授时可以采用和其他物理量及单位进行对比教学,这样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而对于简单的化学计算,如果课标理解不准确就会出现偏差,要求进行化学计算,并不仅仅是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更多的是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及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所以,教师在做教学设计前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仔细研读。对于让学生体会定量研究对研究与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这一点要求,恰恰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要求,但很多教师都会忽视,觉得无关紧要,从而错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大好机会。这也是由于对课标的解读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准确造成的,因此,准确、清晰地解读课标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关键。

2.2备教材

化学教材是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是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媒体,它具体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产物。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直接的来源,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对于教材的考虑,要做到以下三点。

2.2.1懂

懂,就是教师要知道教材上对本节知识是如何阐述的,都涉及了哪些知识点,是如何呈现的。能够很好地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化学史实资料,并且要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进行很好的处理。因为只有把教材上的知识弄懂了,才有兴趣进行后续学习。而这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理解。

2.2.2透

透,就是融会贯通。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本节内容与本章内容甚至于本册内容或整个化学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并且要知道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握重点、理解难点。

2.2.3化

化,就是内化。“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内化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头头是道地给学生讲述清楚。尤其是在化学学科中,只有教师自身理解并内化了所教的知识,才能清楚明白地讲授,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为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是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本节内容是对初中所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与完善。通过学习,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认识更深入和全面,建立起一个有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完整而又合理的体系,从而为学生能有效进行高中化学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对教材中本节内容的定位,这也决定了对教材的把握是否正确,所作的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对于这一节的内容教材分两个课时来讲,第一课时主要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实质、判断依据等,第二课时主要讲氧化剂和还原剂,那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知道教材中对于这一部分知识是如何阐述的,安排顺序是怎样的,是否有插图,该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插图,等等。教师自己要很清楚地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一些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其他学科或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教师自己有信心,而且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教师为做好教学设计所做的必备工作之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