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之星事迹材料范例6篇

朗读之星事迹材料

朗读之星事迹材料范文1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

二、教学要求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二)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四)了解课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学习抓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济世情怀。

四、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五、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组织学生上网查阅19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2.结合板书回顾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节,感受了人民在保护江堤的过程中全体官兵在大堤上鏖战的动人情景。

3.齐读第一二节,再次去感受那动人的一幕。

(二)读悟课文

1.学习事迹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同学们,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如果第二段的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第二层写了谁的事迹?(黄晓文的事迹。)

(1)自由读三四节,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三四节,用______画出描写黄晓文语言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描写黄晓文动作的句子,把你的感悟写在书上。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交流: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出示“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又爬上了大堤。”读一读,从黄晓文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他的行为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读一读,读出黄晓文的英勇无畏的铮铮铁汉的形象。

(3)你还读懂了什么?

(4)出示:“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齐读。体会“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视频展示护堤战士辛劳情景。

(5)朗读感受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板书:铁汉本色)

(6)小结第二节与第四届节不同的写法:同样是保卫江堤,课文第二小节写子弟兵群体同心协力鏖战大堤的动人景象,在写作上我们叫概括叙述;而第四节抓住了黄晓文的动作、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叫具体叙述。(板书:概括叙述、具体叙述。)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将具体描述与概括叙述结合起来,能让人感觉真实具体形象。)

(7)齐读第四节。

2.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除了写子弟兵们保卫江堤,还写了什么?(板书:救人)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出示第五节,这节写了什么?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相机出示救人的相关图景让学生体会人民子弟兵的济世情怀。(板书:济世情怀)

(3)写话练习:我们刚刚学习了第四节,回忆一下描述黄晓文形象时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具体突出他的铮铮铁汉的形象?(抓住了黄晓文的动作、语言等来描述)

观看小江珊获救的视屏片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学习第四节的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写一段话。

学生动笔写后,后交流,指名读并评价。

(4)相机点出三至五节中的生字“锋”,学“锋”的写法,指导注意“锋”字中横较多,注意布局。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指名板演其他学生描红,矫正相关细节,后视频展示师自己写好的范字及学生描临的例字,告诉学生写字要多观察,多揣摩,一气呵成。

(5)有感情地把第五自然段朗读一遍,自己试着背5节。

(6)看投影,出示填空形式的课文内容,学生跟背第五节。

3.总结,引读第六节。

4.大江不会忘记,有一群人民子弟兵曾在1998年鏖战于江堤之上,人民更不会忘记,为了挽救他们的生命财产,多少新时代的最可爱的人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再读第六节,让我们一起铭记英雄们。齐读第六节。

5.总结课文。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背诵第5自然。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3.有兴趣的同学再搜集一两个抗洪英雄小故事,准备讲给同学们听。

七、板书设计

23大江保卫战

官兵群体 大堤鏖战 概括叙述

护堤{

朗读之星事迹材料范文2

想在月球拍张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第一次登上月球,总得先要适应环境呢。我们的“嫦娥”和“玉兔”表现非常棒,接下来就是角度问题了,在“玉兔”的正面左侧位置,印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需要“嫦娥”给它来个正面照,拍下五星红旗的美丽身影,然后传回地球。这可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哦。“嫦娥”的身上也印着一面五星红旗,不过是在背面,要等“玉兔”环绕它180度后,到达它的正南方,才能拍下“嫦娥”的国旗照片。

别以为“玉兔”和“嫦娥”拍照只是为了臭美发微博哦,它们互拍,可是这次探月的一项重大任务呢。除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月球探测器真正在月面着陆,并且工作了之外,还是为了观测自身的状态,比如月球上的尘土会不会落在探测器的相机上等。一般航天器身上的相机看不到自己的全景,“玉兔”和“嫦娥”的互拍,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特殊的五星红旗

说起这印在“玉兔”和“嫦娥”身上的五星红旗,可不简单呢。月球表面不同于地球,昼夜温差大、太空射线强、高真空、环境极端不确定,如果是普通材质的国旗,比如布质的,恐怕到了月球不一会儿就变成碎片了。所以,必须要用特殊的材质才行。

我国的科学家经过近一年的研发和反复测试,用特殊的工艺,用特殊的合成树脂和颜料,造就了这两面特殊的国旗。它们不但可以克服环境变化、冷热交替时的温差,还能应对紫外线电子和质子等高分子射线的冲击,也能应对月球黑夜的超低温。同时,国旗上的涂覆材料和工艺,还可以抵抗月球上高剂量的辐射,在外太空极端环境下也能始终保持五星红旗的鲜艳颜色。

五星红旗的足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主席亲手按动电钮,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胜利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在世界之巅上留下了闪耀的五星红旗。

1984年12月30日,中国首支南极科学考察船队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航行,终于胜利到达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海域。队长郭琨高举五星红旗,让国旗在南极迎风飘扬。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飞船的舱门,开始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中国人首次太空舱外活动,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太空。

朗读之星事迹材料范文3

一、融合时尚道德元素,培养高尚人格

初中生独立性增强,不愿被人教导,却乐于从电视和网络中感悟人生。2002年开始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和2007年启动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充满了道德感召力,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因此,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这类作文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1.观看颁奖盛典,感受人格魅力。《感动中国》每年的颁奖晚会都遵循着一定的程序,颁奖短片运用电视语言尽可能地还原人物的行为,并将细节放大,主持人朗诵的颁奖辞将感性的情感凝结为理性的总结。《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按评选类型分为5个章节,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这种高度仪式化的颁奖晚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瞬间都表现出对人性的关照,能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跟随主持人走近每一位模范人物,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中使学生的精神得以洗礼,思想得以升华。

2. 阅读人物事迹及颁奖辞,内化人格力量。观看颁奖盛典,能让学生在强大的视听震撼中受到感动,而真正要把它内化,则需要认真阅读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用心品评推荐理由、颁奖辞或致敬辞。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报纸和网络及时搜集相关材料,印发给学生,并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推介。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人物事迹及颁奖辞,用心感受模范人物闪光的心灵、高尚的人格精神,引导学生将之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深入观察并思考社会、人生和自然。

二、构建主题作文系列,塑造健全人格

传统的写作教学侧重于技巧的训练,很少在塑造学生人格上下功夫,而生态写作教学则是在唤醒学生灵魂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精神的培养与升华。缘于此,依据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笔者在生态作文教学中初步构建了主题作文系列,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1.走进生活,打造“自信乐观”这一主题。进入中学以后,学生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人际冲突、产生性格问题;学习任务的增加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又会让他们因不适而恐慌,甚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确立“自信乐观”这一主题。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开展“向你介绍我自己”“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亲近同学,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美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确定与“自信人格”密切相关的内容为题目,如“快乐的双休日”“那一次,我战胜了自我”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多彩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从而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

2.走进心灵,打造“向善尚美”这一主题。进入八年级,大多数学生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意识,但偏激易冲动;上进心和独立性强,但又有很强的惰性……因此,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把“向善尚美”作为训练主题。针对学生的追星热,教师利用黑板报向学生推荐科技星、劳模星等事迹,强化榜样的作用;对港台等青春偶像,我则开展辩论会,消除对明星的好奇感,减少对明星的盲目追求。教师让学生完成《我看“追星族”》《我心中的明星》等作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精心制造不同的竞赛机会,让学生学习有兴奋点,生活有乐趣,并在完成《青春在于奋斗》《生活因竞争而多彩》等作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奋斗青春的魅力。

3.激感,打造“感恩责任”这一主题。九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中考,培养他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可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确立“感恩责任”这一主题。在写作中,教师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恩父母、师友和社会。例如过完暑假,学生从温馨的家中回到学校,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我布置作文《家――我心中的明灯》,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理解、感恩之情;又如学生整日忙于学习,遇到困难,父母、师生等都会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作文题《心怀感激》来善意地提醒他们……只有心怀暖暖的感恩情,才能滋生浓浓的责任心,也就能为学生冲刺中考提供力量的源泉。

教师要围绕作文主题精心设计活动程序和内容,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省察事理,指导学生表达感悟。如此,逐渐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开展“讲自己的故事”的课前演讲活动,提升健康人格

为将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生态作文理念常态化,教师可以开展“讲自己的故事”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能具体清晰地讲述一件事,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还要体现对故事的独特思考与感悟,做到“事、情、理”三者融合。

我的具体操作是:按学号顺序每天由一位学生演讲,按座区把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每天推荐一名学生点评,老师综合评价。演讲者根据师生的修改意见再进行修改,一周后上交。学生对打印稿进行认真校对,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最后由老师汇编成册。

朗读之星事迹材料范文4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1.灵活多样的识字课。要让学生能够开开心心地学语言,轻轻松松地识汉字,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充分利用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进行识字,或者让儿童进行听故事、说故事、尝试阅读故事的活动。通过和文字材料反复见面,让孩子在亲身经历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熟悉汉字的形、音、义,最终达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认识汉字的目的。

2.阅读心得交流课。这一活动课旨在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词汇、开发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培养从各种书报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名著人物点评课。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2)以“心目中的三国英雄”为主题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3)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4.知识竞赛课。语文实践活动特别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成语故事、灯谜、谚语、歇后语、对联,以及新闻、名言警句等,学生分组练习,全班开展竞赛活动,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合作能力。

5.课本剧表演课。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适宜表演的课文如《将相和》《西门豹》《奴隶英雄》等改编成课本剧,再交换阅读,看谁改编得更精彩。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排演节目,并且通过竞争正式表演,最后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整个过程巩固并拓展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6.阅读欣赏课。教师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心得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品评鉴赏,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读书的兴趣,其程序为:佳作欣赏――交流点评――积累诵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师结合语文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积累一定的经验、知识,体验相关的情感,并在实际情境中检验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实践提供丰富的生活积累。

1.定期进行“焦点访谈”。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如当前的“热”、“减负”问题、“零花钱怎样花”等问题,而这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师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2.召开专题辩论会。“辩论会”之前先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话题,如“看电视、上网等对学生有没有好处?”然后定出正反方,双方各自搜集材料。辩论会上,正文和反方唇枪舌剑,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学生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了性格,各方面素质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古诗文擂台赛。学校如果每学期让每位学生背诵20首古诗词,待小学毕业时学生就会背诵300首左右的古诗词,这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形式多样,如个人朗诵、小组朗诵、全班集体朗诵等。

4.搞好诗配画和手抄报活动。每学期要求每位学生完成诗配画、手抄报等任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绘画的能力。

5.参观本地的名胜古迹,准备做好小导游。教师根据学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名胜古迹,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陶冶学生爱美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

朗读之星事迹材料范文5

一、故事传说导入法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在5000年的历史发展之中,产生了无数的文化名人,他们的学识、才华著称于世,以胆识、气节、情操树立风尚,引起人们的敬仰。听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很快识记课本的内容。在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时,我在上新课之前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提起学生的兴趣。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人叫孟子,孟子的家在一片荒芜的坟地上,他每天都看到大人们在这里祭祖,孟子学会了和小伙伴们玩埋葬死人的游戏。日子长了,孟子对埋葬的程序了如指掌。他的母亲看见了非常着急,生怕孩子长大了没有作为,于是就搬家到闹市去。住在闹市里,孟子看到的是一片热闹的交易场景,他玩屠夫做生意的游戏,久而久之,受感染了,称东西的动作很娴熟,又学会了商人的奸诈。他的母亲很是无奈,再一次搬家。这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堂旁。学堂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吸引了好奇的孟子,孟子也跟着私塾的先生学读书,在这种坏境里,他学会学习,懂得了为人之道。孟子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成了儒家学派的代表。用成功人士的事迹作为学习的榜样,一方面能鼓舞学生的斗志,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树立远大目标;另一方面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听音乐导入法

听音乐是最好的消除疲劳的方法。历史课一般都在下午上课,这时学生很难提起精神,在这时听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振奋还会使他们熟记历史知识。《“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这一课,我用录音机放了《国际歌》,然后解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成立后,遭到法国内外势力的联合绞杀,巴黎公社战士在“五月流血周”中英勇作战,最后敌众我寡壮烈牺牲。之后为纪念他们,欧仁鲍狄埃和狄盖特创作了这首歌。这是一首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它鼓舞人们的斗志,唱遍整个世界。在今天,我国乃至世界的大型活动中,举行升旗仪式时都唱《国际歌》。学生被战士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听后感触很深,自然融入了课堂。从《国际歌》可以引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情况。通过两首歌的比较,他们了解了革命的艰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语感生动、优美,和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通俗易懂,学生喜爱朗读和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我在讲《政权的崩溃》时,我先朗诵了同志的一诗《七律·人民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惜,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学生听后感觉非常愉快。这一课是近代史的最后一课,从鸦片战争开始是中国的屈辱史,学生学习的心情很郁闷,都在接受西方列强对我国赔款割地的不平等条件的煎熬。百万雄狮过大江后心情豁然开朗,压抑的心一下获得释放,爱国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应运而生,欢愉洋溢全身,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四、热门话题导入法

学生在一起经常讨论时政话题,与生活,与学习,与娱乐有关的热点问题最为学生关注。不同的时间都有不同的热门话题,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在讲《三国鼎立》一节时,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我选取了几位英雄人物来设计这一课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你所崇拜的英雄是谁?你怎样评价他们?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本内容与电视情节息息相关,很容易接受知识,学好知识的同时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五、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我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年的八月一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八一建军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那么,什么叫‘南昌起义’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历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我板书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朗读之星事迹材料范文6

每一则作文素材几乎都具有多面性特征,只要换一个角度,我们就能从同一则素材中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同一则素材出现在几篇不同的文章中,被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而同学们也可能注意到,同一则素材被用于证明不同观点的时候,素材的梗概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我们新思路、新观点的生发点。

素材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充分挖掘素材中那些与自己文章的观点有紧密联系的细节。有些细节是素材中已有明确表达的,可以直接引用;有些细节可能并不突出,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后使用;还有些细节在素材中可能没有明确体现,这需要我们根据故事的逻辑加以合理地想象、补充。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容易犯三个错误:1.以偏概全,只注意到了细枝末节,没有抓住关键因素;2.任意联系,细节和观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却硬要捆绑在一起;3.随意想象,对素材中不存在的细节进行莫须有的虚构,明显违背事实。

二、在素材细节与文章观点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联系。运用素材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素材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成了素材运用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行文过程中要努力构建

并体现这些关系。素材与观点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其次是类比和对比关系。

下面就以“99岁诗人柴田丰”这则素材为例,谈一谈细节的重要性。

素材呈现

日本99岁高龄的女诗人柴田丰,在她98岁的时候出版了处女诗集《别灰心》。这本《别灰心》出版不到一年时间,便再版了20多次,发行量已经超越100万册,并进入日本2010年度畅销书前10名,风头直逼年度排名第5的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树。

1992年的时候,柴田丰的丈夫去世,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柴田丰一直独自一人居住。柴田丰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五六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喜欢上日本舞。有段时间柴田丰扭了腰,不能动弹无法跳舞了,六十多岁的儿子看到老母亲心情郁闷,便劝她写点文字以打发时间,而她年轻时恰好喜欢诗歌,就开始写诗并给报社投稿。结果她的诗歌被报纸刊登出来之后,获得意料不到的巨大反响,许多读者给她写信,电台里也朗诵她的诗作,为她而感动的读者越来越多。最后,出版社找上门来,将她的诗集整理出版,于是就有了99岁老奶奶的处女作诗集《别灰心》。

柴田丰在她的诗集里说:她每写一首小诗,都自己大声朗读、修改,再朗读、再修改,因此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首诗。柴田丰借笔下满纸情爱、梦想与希望,触动并激励了日本国民的心灵,以自己朗朗上口、催人奋进的“人生的救援歌”,给弥漫着忧郁情绪的日本人的心灵补充了能量。

她的诗风并不华美,简短易读,近于白话,但是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吸引人的气质。这一点在下面出自《别灰心》的两首小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1.喂,说什么不幸/有什么好叹气的呢/阳光和微风/从不曾有过偏心/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做梦//我也有过/伤心的事情/但活着,真开心/你也别灰心

2.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啊/看似在做梦/我的心已飞上云端

素材解析

这则素材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从女诗人开始创作的年龄看,我们可以得出“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的观点;从她因为心情郁闷而写诗的动机看,可以得出“为生活找到一个支点”的观点;从她的诗歌催人奋进广受欢迎的原因看,我们可以得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观点;从她的创作成绩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确定“草根的胜利”这一主题;从她年轻时爱阅读到年老后成为诗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确定“梦想总会开花”这一主旨。

语段示例

一、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总有人哀叹,我想努力,可是现在已经太晚了,就像错过了季节的那朵花,只能接受枯萎枝头的命运。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你就错了。日本有位老太太从92岁开始写诗,98岁出版了个人诗集《别灰心》,如今已经卖出了超过100万册,远远超过了一些专业的诗人。92岁,可以说已经是人生的风烛残年,可是她没有停止努力,让自己的桑榆岁月,发散出了异样的光彩。她的事迹响亮地告诉大家: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二、为生活找到一个支点

空虚是人一生中的最大的敌人,它会让照耀心灵的阳光变得黯淡,使思想的花朵枯萎凋零。陷入空虚的人们,像是在流沙中挣扎,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只有得到一个牢固的支点,才能绝地逢生。日本有位92岁的老太太柴田丰,因为扭伤了腰,不能去跳自己最喜爱的日本舞,生活陷入空虚。好在儿子帮她找到了一个支点,让她重拾笔墨写起了小诗,结果获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首部诗集销量突破百万册,远远超过了专业的诗人。这个支点让柴田丰的生命获得了升华。

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有时候,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态度。用心做事,再难我们也能成功;不用心,再简单也不一定能做成。我们都知道,写诗的人很多,成为诗人的却很少,而受欢迎的诗人则更少。日本却有一位老太太,92岁高龄开始写诗,98岁出版诗集,销售量一举突破100万册,远超专业诗人。是什么成就了她的辉煌?她在自己的诗集里说,她的每一首小短诗,都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一首诗都要大声朗读、修改、再朗读、再修改。也就是说,她是在用心写诗,而不是堆砌辞藻或者是卖弄技巧,这就是她成功的秘诀。

佳作示例

只要有梦想

某考生

“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啊/看似在做梦/我的心已飞上云端。”这首小诗出自一位日本老太太在98岁生日时出版的一部诗集。她叫柴田丰,年轻的时候喜爱阅读,92岁的时候才开始写诗,98岁时出版处女诗集,销量突破100万册,超过了许多专业诗人的成绩,成为日本文坛的一件盛事。这位老太太以追梦的勇气感动了日本,也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们。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终于开出了一朵最美丽的花,也只有一个世纪的岁月才能让这朵梦想之花开得这么灿烂芬芳。

也许我们从不缺少梦想,缺少的只是坚持梦想的勇气。在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是为梦想撑起一把伞,还是放弃梦想躲到安全的角落,或者,与梦想一起沉沦?

海子梦想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过着“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生活。可是,当尘世的喧嚣扰动了他的内心,当孤独与寂寞蒙蔽了他的双眼,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梦想一起断送在冰冷的铁轨上。与那位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风雨的日本老太太相比,海子的短暂一生中所遭遇的坎坷险阻难道会更多更沉重吗?我们只能说,是灵魂的脆弱动摇了海子的梦想,而放弃了梦想的人,就像有些脆弱的竹子一样,只有开花的心情,终将失去生活的能力。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人的梦想:2010年10月,《中国达人秀》总决赛的舞台上,“无臂钢琴师”刘伟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以一曲混搭风格的表演捧得桂冠,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出色才艺和坚毅精神,他也又一次在达人秀舞台说出了他的标志性语句:“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腿!”

与刘伟的遭遇相比,你也许会觉得命运女神对那位日本老太太还算慈悲,至少给了她健全的四肢。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刘伟虽然没有了双臂,却早早地看到了自己梦想的实现。而那位日本老太太年轻时种下的文学梦想的种子,直到92岁的时候才发芽,可以想象其中有多少错过,又有多少等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只要有梦想,生命之树就永远青葱;只要有梦想,激情之火就永远不会熄灭。这一点刘伟做到了,日本老太太柴田丰也做到了,所以他们的生命才如此地与众不同。

现场评析

亮点精评:

1.关键素材贯串全文。作者先以“99岁诗人柴田丰”这则素材引出自己的观点“也许我们从不缺少梦想,缺少的只是坚持梦想的勇气”,然后把这则素材与海子卧轨自杀的故事形成对比,得出“放弃梦想就是失去生活”的结论;再用这则素材与“无臂钢琴师”刘伟的事迹类比,得出“实现梦想总要经历各种挫折”的结论。最后,再以柴田丰与刘伟并举,重申“梦想使生命与众不同”的主旨。

2.充分挖掘素材中和文章主旨有关的细节。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素材中的相关细节进行了渲染和突出。比如素材原文中并没有出现“追梦的勇气”“梦想的种子”“梦想之花”等关键词,但是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抓住“她年轻时恰好喜欢诗歌”这一细节,与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两相对照,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我们从不缺少梦想,缺少的只是坚持梦想的勇气”的观点。

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