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实践总结范例6篇

毕业生实践总结

毕业生实践总结范文1

一、选择你,让我充满向往

当我在北京年首届招聘会(首体招聘会和国展招聘会)投出我的求职简历时,我并不知道,这几份简历会把我带进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将走上一条怎样的路。心底的自信强溢在脸上,又带着那样的迷惑、不安和好奇。我参加了五个公司的面试,由于我前期的精心准备,获得了五个公司的录用机会。在选择与自己的倾向爱好中,命运让我走近了你,公司,走近了你,也更让我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二、一点一滴,温暖在心田

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公司的人性化制度,对于上下班的时间比较灵活,采用队列的模式,可以早到早下班;其次是公司规范化管理,对于新来的员工就如同一张员工信息表中添加一条记录那么简单,因为有规范的框架,所以员工入职自然也方便很多;再者就是同事们团结合作的气氛,公司有一批年轻且充满朝气的血液,在这里每个人都很上进,大家都很友好;在这里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关照;还有就是公司的福利会的完善,公司竟会给每个月过生日的员工发放一份小礼物,而且还在公告栏留有一个空地,给本月份过生日的员工张贴生日快乐标语。对于新来的我来说,自然喜欢上了这个公司,同时得到了很多他们最真诚的帮助。前辈们对我的指导,总是无私的毫不保留,亲切、耐心,让我心里热乎乎的,让我很快融入到了这个年轻的集体。

实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首先是公司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写在书面之外的“特殊文化”!

三、公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记得第一天到所在原来的地址办公地点时,一种从未经历过的紧张弥漫在心头,因为看到的是公司员工忙碌的身影;听见的是电脑键盘劈啪作响声与电话洽谈的话语声。在我担心自己会跟不上公司要求的同时又企盼自己能够尽快的跟上公司的步伐,向其他员工一样步入工作正轨。

我自己的实习生涯就从.2.21日这天报道开始了。进行了报道填写相关的手续后,我开始打扫清理着属于我的办公桌椅。紧接着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开始进入了练手熟悉项目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培训任务是全英文的任务文档,大概意思是在C++中自己编写动态链接库DLL并且实现调用该DLL。这是任务里有点熟悉的知识,因为C#语言中有接触过DLL,但新的开发环境和陌生的开发语言C++让我很不适应。在David的热情指导下和同事Andy的启发下,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我顺利的完成了第一个培训项目。

工作一周后正赶上公司发工资,我领取了属于我的第一份工资:710.18元(.2.21—.2.28)。好高兴,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有无法言比的高兴。

第二周又开始了第二个培训项目,又是纯英文的文档,内容挺多,看了一遍没理解什么要求,反而发蒙。大概包含Service服务的的编写,多线程同步和串口通讯与UPS通讯。这个任务涉及到的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认真研究,查好多资料,因此,这段期间遇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心态,曾有多次否定自己,有的时候甚至有放弃的念头。在David的先搭好框架,然后一点一点填充内容的启发下,我理顺了思路,又开始认真研读文档要求,经过冷静的研读,能看懂任务的具体要求了。于是我开始了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攻破,在经历了放弃,重来的曲折之后,这个任务用了两周的时间完成了,控制在时间进度内,沉重的心情算是轻松了很多。通过这个项目的锻炼,使我意识到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不懂的知识,但一定要稳住,不能急躁,不能慌张,每天要有合理明确的日程安排,要有挑战自己的信念,要对自己有信心,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这样切实体会到了工作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来源于坚持。

工作一个月恰逢赶上公司搬家,对于熟悉公司是一个好的机会,而且还有了一个动手制作网线的机会。由于学校网络课上亲自制作网线的失败阴影,对自己的动手制作网线的能力总感到怀疑。通过一个下午的练习,更多的学习,制作网线的成功率有很大长进,而且一直记不住的排线顺序连梦里都在说排线顺序。

做完了两个练手项目后,正好赶上有个HTML5网页游戏的新项目,是iPod手机的一个游戏项目,我们公司负责web服务器(java)和客户端(javascript+html5)。安排我和另一个比我晚一周报道的同事Avel在一个有着很多项目经验、思维灵活的Maco带领下开始

该项目。兴奋之余又带着紧张,兴奋的是可以参与项目研发了,紧张的是怀疑自己能否胜任。不知不觉中html5项目已经接触4个星期了,接触项目的这段日子里,每天神经弦都蹦紧紧的,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具有金钱利益关系的项目,而且还有很多要学的新知识,所以每天很早就来上班,晚上也时常主动加班。看着项目功能一点点完善,看着自己的思路或者是代码在项目中有用武之地,不大不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经过一番努力,在Maco的带领下,第一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用户也很满意,我也很高兴,也挺佩服自己,虽然我在项目中出的力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在项目的研发工程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更多是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调整了面对困难的心态。项目的第二个阶段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期待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

四、谢辞

光阴荏苒,回顾自己刚来公司那会儿,自信满满的样子。经过了这段时光沉淀,青涩的影子渐渐消逝,留下的是知识的积累与踏实的厚重。实习期间,我是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每天上班早到晚退,在指导老师与同事的帮助下,我慢慢克服了不自信的态度。

毕业生实践总结范文2

一、毕业实践(报告)写作要求

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工作岗位实际进行实践,结合所学人力资源专业课程,分阶段撰写规定内容,要求四个阶段的工作相互衔接。

1.第一阶段:撰写自我介绍(800字以上)

实践目的:了解实践单位的性质、主要机构和经营活动,明确实践内容,制定实践计划。

写作要求:撰写个人情况介绍。要求用第一人称写作,含学习经历或社会实践经历、目前工作所在单位的名称、主要经营项目、个人工作岗位及职责等。

2.第二阶段:撰写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1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深入了解实践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才构成和发展战略等。

写作要求:详细分析实践单位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能、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之处。

3.第三阶段: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2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围绕第二阶段的调查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做深入调查。

写作要求:围绕实践中的调查,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如对本单位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与规划,进行人才培训与开发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单位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方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分析。

4.学生自我评价:撰写毕业实践(报告)后的自我鉴定(800-1000字)

实践要求:对毕业实践(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

写作要求:本部分内容应该是学生对本次毕业实践(报告)的全面总结和自我鉴定,对自己在毕业实践中的学习态度、工作情况以及收获等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要求各阶段撰写的内容前后一致,最后注明参考资料的出处,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撰写内容前后矛盾者按照不及格处理。

毕业实习报告格式见附表。

毕业设计方案

系部:文法系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

年月日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一)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撰写自我介绍(800字以上)

实践目的:了解实践单位的性质、主要机构和经营活动,明确实践内容,制定实践计划。

写作要求:撰写个人情况介绍,要求含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目前工作所在单位主要经营项目、个人工作岗位职责等。

指导教师评语及下阶段要求: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二)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撰写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1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深入了解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才构成和发展战略等。

写作要求:详细分析所在实践单位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能、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之处。

指导教师评语及下阶段要求: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三)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2500字以上)

实践目的:围绕第二阶段的调查情况和提出的问题做深入调查。

写作要求:围绕实践中的调查,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提出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如对本单位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与规划,进行人才培训与开发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单位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方法分析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分析

指导教师评语及下阶段要求:

专科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自我鉴定

学生姓名:____指导教师:____学号:____专业:

正文:撰写毕业实践(报告)学生自我鉴定(800-1000字)

毕业生实践总结范文3

关键词:经济学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文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以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系2007届毕业生163名同学为调查对象,笔者于2012年5月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对该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分别向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达82%。

本次毕业生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毕业生目前的工作情况

1.毕业生工作岗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因经济学所含内容比较广泛,就业面覆盖较广,涉及到经济行业的各领域,就业岗位对口率比较高,82人中有68人从事经济学及其相关工作,岗位对口率为82.9%,其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岗位比较满意,只有8个同学对自己目前岗位表示不满意,仅占9.76%。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大多数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都能安心本职工作,对所从事的岗位有较客观的认识。

2.毕业生工作单位地点分布情况

在回收的有效调查样本中,在四川地区就业的有38名毕业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6.3%;重庆地区7名,占调查总人数的8.53%; 6.1%的毕业生去了北上广,还有39.07%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地区就业(如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地)。在调查样本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四川、重庆地区就业,主要因为学校在四川,学校就业在川渝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工作单位地点和我校生源地有一定的重合趋势。

3.用人单位性质

从图3中得知,经济学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私营企业为主,人数比例高达73.9%,而仅有4.3%的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就业,相对来说去外资企业的概率较小,而民营企业在吸纳毕业生的行业中占据相当大的主体,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也是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生力军。

(二) 毕业生对学院的评价

1.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根据网络交流和电话访谈得知,毕业生根据就业经历认为虽然经济专业开设了大量专业课,但总体来说,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精简,缺乏深度,专业内容更新不快,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同时,实践课与职业相关联过少,比如金融教研室没有综合实验室,没有开设金融管理实际操作的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专业实习流于形式,毕业实习名存实亡,这给他们的就业之路增加了阻碍。

2.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如表2所示,在这5项指标中,毕业生相对最满意的是教学手段,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能熟练运用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上课。最不满意的是教学效果这一指标,不满意的毕业生高达20.7%,结合前面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指标的数据,可以看出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毕业生对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不是很满意,无法更好地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因此更谈不上创新了。

3.毕业生对考试管理的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毕业生对考试管理不满意程度相对较高,毕业生对教师的考试分数论颇有微词,多数毕业生认为考试内容过于呆板,过于注重简单记忆,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的,还容易导致学生抱有作弊的思想倾向。

4.毕业生对初入职具备基本能力的评价

经过统计,不难看出,大部分毕业生初入职时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把握还可以,具备开展工作、适应环境的条件,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觉得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导致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面对的是全新的知识,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具体工作。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分析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笔者发现我校经济学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整体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如毕业生普遍反映学校的实践教学欠缺,致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进入角色较慢,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影响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根据这次结果,对今后经济学专业学生培养和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 坚持不懈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一方面建议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比如管理学、法律、人际关系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与强化学识,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岗位技能。

(二)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而言,经济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就业面较广,人才培养要区别于重点大学研究型培养模式。在今后的学生培养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加大实践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真正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深层次综合教学,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实际案例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弥补教学的不足。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继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开拓校外资源,与企业一起联合开发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同行业更加先进的管理与理论的交流,积极为学生开拓实习和就业场所,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

(三)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应紧密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依托行业背景,面向市场和需求,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基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从重实践、重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注重创新课程模块建设,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即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课外创新行动,强化学生的实践,倡导创新文化,包括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建模、设计大赛等。

参考文献:

毕业生实践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地方高校;建环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ultivation model

Xie Dong, Liu Zehua, Chen Gang, Xiong Jun, Li Huimi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current status of practice education for engineering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en built a set of practice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major from practice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arrangement,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sis arrangement, etc. arou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The reform results show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is also can provide new concepts for reforming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1 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用人单位对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地方高校受地域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因此,地方高校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促进就业,便成为解决其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关键。受教学经费和资源的限制,地方院校工程类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专业实习是参观性的,专业实验是验证性的,专业设计是模版性的等问题,如此造成实践教学失去了综合应用和工程实践的本质功能,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1]。

2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内容

针对当代社会对于建环专业人才素质的新要求[2],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生源结构特点和在相关学科改革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本课题组建立了使现代工程素质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和科研中的竞争能力。按照教学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对目前分散于教学中的“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和“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的子环节进行整合重组,制定新的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采用模块化设置(实验、实习及设计3个模块)的模式构建教学内容,通过各模块环节的落实来保证实践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

2.1 优化配置实验内容,单独开设实验课程

课题组针对原有实验课程中验证性实验较多,内容单一等缺点,建立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辅的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原来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分类,整合为专业基础性实验和专业实验,设置基础实验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并分别单独设置学分,同时将暖通空调、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等课程中内容重复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如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和暖通空调中关于温湿度测试部分及建筑环境学和暖通空调中关于室内环境参数测试部分,一并放到室内环境与空气品质测试中。专业实验室面向学生全面开放,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通过毕业设计和创新型实验的方式开展各种创新能力训练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2 强化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实习内容和实习管理

建环专业实习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部分,独立开设,各有侧重点。认识实习的特点是实习单位较多、实习时间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与友好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实习合作的同时,积极寻找一些节能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除了重点把握通风空调系统和冷源热系统外,还引入一些新的节能型或环保型工程项目,从系统到设备,从中央机房到末端系统,让学生从设备的生产到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都有一个初步认识,建立专业系统轮廓,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生产实习强调“生产过程”和“以动手为主”。2008年建环专业与南华大学三力高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了“工艺风力与湿能技术”湖南省产、学、研示范基地,并建立了建环专业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实习的一半时间安排在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完成,主要实习内容包括:风管(圆形、方形)制作与连接、水管套丝与连接等,涉及下料、剪切、折方、焊接、铆接、咬口连接、法兰制作等工艺流程。此外,我们与南华大学附二新医院、晶珠广场、电力宾馆、江东冷库等合作建立了5个校外生产实习单位,学生可以去现场进行系统和设备的操作实习,学习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毕业实习是实习的重头戏。我校建环专业已经与广州凌云置业有限公司、广州鼎泰净化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等合作5个企业单位签订了长期实习基地合同,每年安排学生到1~2个新开工的建设工地进行实习,既带来了新建项目“新”的效果,同时能达到一定“量”的要求,能够保证毕业实习顺利完成。经过长期实践,我们探索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毕业实习形式,在保障毕业实习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采用集中实习,由带队教师集中指导,集中答疑,方便学生集中学习;一方面提倡部分学生分散实习,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扩展学生的兴趣,为这部分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的发展之路创造条件。作为对分散实习的补充和延伸,我们还实行了开放性实习,以实习单位负责指导为主,定期向带队教师汇报实习状况,甚至可以与毕业设计融为一体,在毕业实习中进行毕业设计,如此实现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教学,在弹性教学与弹性就业方面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2.3 面向工程设计,注重实践,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2.3.1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工程应用能力过渡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重要部分,是毕业设计的预演,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为了加强对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结合专业实际,整合课程设计内容,优化开设方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针对建环专业水、电、暖紧密结合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水电一体化、冷暖不分家和风系统、水系统并重的课程设计总思路,将相关课程中涉及冷暖、水电、风和水系统等分别综合设置课程设计内容,即提出了空调冷热源课程设计、建筑水电课程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包括风系统设计和水系统设计)。三大课程设计内容涵盖了冷热源工程、暖通空调、建筑电气、通风工程、建筑消防设备、建筑给排水等多门专业课程,体现了综合性和系统性;同时课程设计内容上紧密结合节能减排和低碳设计的思路,体现了时代性和应用性。

2.3.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阶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训练及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培养的过程,是架起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是学生从应试能力走向工程素养的分水岭,是学生从学校步入工作岗位进行的“总决赛”,是4年大学教育的总阅兵。

除了继承课程设计遵循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的指导原则外,我们更注重学生工程素养的锻炼。工程素养是对工程概念、范围及应用等所具备的常识和技能。课程设计注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技能的学习。而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工程能力向工程素养过渡的过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升华。

毕业设计的重点是工程方案优化设计、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的实现方法和手段等,针对当前“系统设计可能节能,但施工和管理都不节能”,一味追求“空调系统就是要冷”的现状,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特点和实践经验,课题组确定了“节能贯穿系统设计、安装及运行管理全过程”的总方针,提出了“地位突出化、设计综合化、题目多样化、方案个性化、过程立体化”的改革总目标[3],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创新课题,总结出“一题多方案、一方案一人,多方案比较”毕业设计新的指导方法,既体现了“一人一题”总思路,又体现了毕业设计的个性,同时还利用各方案之间的相互比较,确定优化系统方案,以上过程大大提升了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使得毕业设计中融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成为可能。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上做模拟预试验,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目前已经应用到我校建环专业通风空调系统方案设计中,通过对风系统的数值模拟,确定最优的气流组织方式、风速、温湿度等参数,为系统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网络技术为毕业设计指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目前,我校建环专业的毕业设计部分内容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如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等),通过QQ、微博等方式完全实现了毕业设计小组在线答疑,此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

3 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经过近三年建环专业(建环2005级、建环2006级、建环2007级)共计6个班210人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试验,学生普遍反映实践学习兴趣提高,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显著增强。其中有3人次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分别发表科研论文并获得国家专利;2010年有2名学生到清华大学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近三年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均在20%以上;建环专业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备受用人单位和企业的青睐。从最新的2007级就业信息了解到,98%以上学生已签订就业意向,通过实践教学效果的改善促进了学生就业和考研。与此同时,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筱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工科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121-123.

毕业生实践总结范文5

Abstract: 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raduation project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graduation project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project from several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graduation project;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32-02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预演。可以说,毕业设计是连接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一条纽带。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目的,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1]。近几年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现象,因此本人总结了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法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影响 高等院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公立院校招生名额有限,民办独立学院成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另一途径。独立学院全部办学经费自筹自支,故招生人数较多,教师人数配备相对较少,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因素之一。

1.2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就业的不公平,社会风气不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好坏与找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学习很差,工作却不错;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不管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学校都得让其毕业;个别情况还出现花钱买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这些情况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造成极坏的影响。

1.3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投入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相对教师比例增大,对毕业设计指导不得不外聘教师来完成。有的教师科研教学任务较重;有的教师有自己的公司,做买卖搞经营;导致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有的教师专业应用水平较薄弱,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加上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毕业设计上,这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1.4 客观外界因素对学生影响 毕业设计阶段刚好是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黄金时间,迫于就业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有的学生为了能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得不屈从于一些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实习的不合理要求;还有考研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抽出时间参加考研复试等等,这些现象打乱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5 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有差距 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学校里完成,与外界联系较少,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较少,设计内容相对实际工程简单,导致用人单位反映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若被聘用,需要单位培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这样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能力的锻炼有限,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足的原因。因此要解决单位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学生没有单位要的尴尬局面,必须在毕业设计阶段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1]。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意义 建议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不是在学校里做,而是在和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造价部门、监理单位等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应是实际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采取“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形式[1]。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把企业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租用企业办公室,增添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购买规范图集及专业参考书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1]。采取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中与其它各专业配合及与外界关系协调处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学习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的紧迫感。另外,通过联合培养,可以使学校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情况,企业单位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好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或去单位实习相矛盾等问题。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监督、检查和促进作用。

2.2 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与选择 根据目前已签署了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总工或主要技术负责人依据现有的在建工程项目协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考虑到学生没有更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真题真做”的方式既要保证所做工程内容完成时间,又要保证质量。因此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考虑那些建筑规模(面积、层数)相对较小(7000m2以下,六层以内),结构形式比较单一,结构构件布置较规则的建设项目;对于较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拿出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以保证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针对选好的项目,指导教师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工程监理等几个方面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做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方面的兴趣,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知道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内容)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院系从宏观上根据对选择每个题目的学生人数,实践基地设备配备情况,师资力量情况进行调控,尽量达到均衡合理,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2.3 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毕业设计每个题目的指导教师由学校自有教师和负责该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总工校外指导教师担任,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解决校内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内指导教师应该具有多年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副高级以上职称,“双师型”的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论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中级以上职称,负责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强,严谨,认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

2.4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的控制

2.4.1 提高认识,积极准备。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把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验证,使其更加完整和系统,从而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运算、绘图、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熟悉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规范和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和题目的选择应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完成。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后,要搜集熟悉相关资料,对所要做的工程内容和使用的规范尽可能多的了解;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查阅规范、手册、图集的能力,为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做准备[2]。

2.4.2 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并及时监督检查。指导毕业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除了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求他们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进度等基本要求。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任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应针对实际项目的特点,讲授这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设计计算方法。项目开始后,教师应每天坚持定期到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指导过程采取“多环节”的指导方法[2],即指导教师指导一部分,学生做一部分,指导教师检查一部分。只有当指导教师检查认为学生这部分工程内容完成的没有问题了,才允许学生做下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如此循环,直到全部毕业设计内容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指导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所做的工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及早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无原则性错误,避免前功尽弃,延误工期。如果由于学生某些计算内容错误,反复地修改,造成完成任务进度缓慢,老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加班加点,保证满足实际工程进度要求才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进行当中,涉及到与其它专业配合、交圈的地方,由单位总工或负责人出面协调处理,保证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成果准确无误,确保工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与其它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了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认识。

2.4.3 对毕业设计成果的严格考核。毕业设计成绩按100分计,60分以上为合格。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如下:由指导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占40分,毕业答辩成绩占60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及企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达到及格分数24分以上方可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小组成员由学校指导教师和聘请的总工或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每个答辩小组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1人,单位总工或技术负责1人。毕业答辩时,先由学生自我介绍毕业设计成果10分钟左右,接着答辩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计算书所完成的内容和绘制的设计图纸进行提问,学生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答辩老师根据学生仪态,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等情况进行评分。

3 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从2007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经过几年教改经验不断的摸索与总结,使得我院毕业设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由于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真题真做”方式[1],使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实际工程的训练,最后的设计成果完全达到了工程项目实施的合格标准。在2007~2013年期间,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吉林省土木建筑协会联合主办了五次吉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在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一等奖11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实施的教学改革方案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成功的。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而重视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毕业设计模式,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都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探讨[J].建筑结构,2008(9):375.

毕业生实践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产学研;毕业设计;宁波大学;毕业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15—03



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程序和教学手段,本科毕业设计倍受重视。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活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既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2008年以来全世界爆发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许多出口型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我国在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探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成为高校管理者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继承原有毕业设计模式优点,开拓创新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对产学研的界定

产,即产业,是指存在并发展于人类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结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也可将其简单概括为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企业是产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中的“产”指公司和企业,即依《公司法》和《企业法》成立的从事生产、服务等活动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的,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能对外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营利性法人。

广义的“学”是指高等学校,即依法成立的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教育的学校,包括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还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本文中的“学”(Academy)即是指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而未涉及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研”是指科研院所,即依法成立的根据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以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各类技术研究开发为中心的事业法人。本文因主要探讨高校(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产学研合作问题,因此,这里所说的“研”(Research)主要指高校(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科研能力、活动及科研成果。

在我国,提到“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学研合作”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狭义的“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方面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本文所研究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与公司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科技开发、生产活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除了“产学研合作”,目前还有“官产学关系”的提法。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也日趋深入。有学者指出,大学和研究机构均应属于学术界,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大学和研究机构可合称为“学”,这个“学”并不单指大学,而是指学术界。在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对两者的合作加以协调和引导,同时给予政策支持。所以,应该将“官”(政府)也加入进来,即形成了“官产学关系”。它体现了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下,政府、产业界与学术界三种力量交叉影响、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趋势。国际上,该方面研究的通用概念是“大学一产业一政府”(University一Industry一Government),简称UIG。

此外,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概念还有“产学合作教育”。它是指产业单位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安排一定时间到产业部门的生产、工作现场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它是学校和产业部门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1995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会员大会将“产学合作教育”改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属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二、“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基本理论框架

根据“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目标,在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依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途径,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研究内容,完善管理调控、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等环节,切实提高设计水平,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运行,体现在学校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与合作单位生产、科研、经营等活动中。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的理论指导与产业一线技术开发人员的实践教学在量、序、时、空上要合理组合,在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当然它的有效运行,取决于合作双方的思想认识、组织制度、管理水平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无论以何种具体实施方式执行,都要求由合作单位和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部分时间应由学校的指导教师来进行理论辅导,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余下的时间则由一线技术开发人员来进行实践指导。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要至少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生产科研一线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其余时间用来加强理论学习和查找资料。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在毕业设计完成后,必须聘请相关专家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对毕业设计进行质量评价。在对毕业设计总体质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过程中产学研结合实施措施。

三、宁波大学“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规范毕业设计工作,2002年宁波大学制定了《宁波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从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及工作程序、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及要求、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总结与评优九个方面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人才,宁波大学在坚持原有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2011年,结合宁波大学的培养原则,了《宁波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多样化形式的有关规定(试行)》。提出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设计(论文)除传统形式外,还可以采取:(1)部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并纳入省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体系的学科竞赛项目中所获奖项;(2)正式发表的论文和著作;(3)专利授予机构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其他。这些形式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达到了“产学研”结合的目的。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在毕业设计中,毕业设计题目是关键,毕业设计题目在毕业设计中起着“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毕业设计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好的选题是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和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要在毕业设计模式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优化选题设计,讲究科学选题。宁波大学在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别重视选题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对于有些不适合学生完成或学生不感兴趣的选题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人选择,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1、加强监督管理,创新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在“强化管理、规范组织、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价为突破口,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结合毕业设计项目内容,明确阶段与目标,强调对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的训练。建议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规程”。毕业设计工作规程应包括毕业设计的地位与作用、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毕业设计的答辩、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的工作总结等,从而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明确组织机构。各教学单位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4—5人组成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各专业教研室成立3—4人组成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各教学单位应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大纲、管理文件、质量标准的审定,协助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审定和质量检查工作,同时担任毕业设计有关学术问题的裁决机构。

3、完善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题目论证、进度、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情况,保证教师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最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过程管理中,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对毕业设计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毕业设计过程动态检查包括: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最后,各单位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要将整个毕业环节的各项工作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形成书面的“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材料交至教务处。教务处在各单位总结材料基础上结合抽查情况对全校毕业设计进行工作总结。

4、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评价。第二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的评价。这两项指标能够促使师生互相监督。第三方面是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情况考核(要求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填妥每阶段拟进行的内容)。第四方面是管理部门对各单位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评价。

(三)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毕业设计应采用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方式,此种方式以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为主,学校教师指导为辅。毕业设计课题经协商确定后,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并负责对毕业设计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则负责对学生具体内容指导,提供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工作现场、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学生要拿出约1/3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查找资料,约2/3时间深入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四)改革考核制度,规范答辩程序

实施”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要建立有弹性的毕业设计考核制度,规范答辩程序,具体如下:

1、对毕业设计答辩人员要求。邀请来自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专家参加答辩工作,这将使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评判更加客观公正,而且强化了“实践应用”理念,这对高校指导老师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有利于推动毕业设计质量的持续提高。

2、严格毕业设计考核办法,制定严格、科学、量化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答辩,评定出成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成绩由学生平时成绩、设计说明书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即由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人的评分、答辩小组的评分组成。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可在全校范围内聘请评阅教师,也可在社会上聘请有关专家担任。

3、实行参加毕业设计学生进行答辩资格认定制。只要指导教师或评阅人认为毕业设计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该学生就没有答辩资格,不能参加答辩,必须重新进行毕业设计,直至合格。

4、在严格执行毕业成绩考核办法的前提下,建立不拘一格的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评价。各种评价模式均应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开发人的潜能、展现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要把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职业素质及创造力作为评价的重要量值。例如,学生没有齐全的参考资料,学生亲自到现场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经过修改整理,用自己的创新观念而做出来的设计,如果从形式上用老尺度衡量,可能工作量和质量都无法达到要求,但应看到学生是发挥了创意,工作主动,对收获感受深刻,只要毕业设计是新颖的、可行的、正确的,就可以在成绩上予以承认。评价原则要建立在对新颖的、与社会问题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有实际意义的、或涉足学科领域的难点和前沿问题的学生给予支持和成绩上鼓励的基础上。总之,要改变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学生基本能力来衡量的传统评定方法,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鼓励、强化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人才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四、结论与思考

与传统的毕业设计相比,“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提升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思考。比如学生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去向的关系。在“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会与企业的生产科研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内容相结合进行设计。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实习或工作去向脱节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对该问题不能有深入的思考,只是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整理和重组,而无自己的认识。不能完全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可见,随着实践的深入,“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姚国胜,陈建欣.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加强高校毕业设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2):87—88.

[2]陈鸿雁.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C].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起祥,李袓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