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学习计划范例6篇

美发学习计划

美发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美国大学; 跨学科课程开发

教育的完整性是传递教育效果和效率的关键。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一直将本科教育质量视为自身教育质量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因此,不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一直是大学校方努力工作的方向。通过设计和开发本科跨学科课程,增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结构的紧密度,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一直是美国大学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经过二十余年的开发和建设,丰富多彩的美国大学本科跨学科课程已经成为其本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跨学科课程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对本科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其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值得借鉴。

跨学科课程开发的基础

美国大学的跨学科研究为其本科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16年组织成立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目的是组成科学技术联合体,深化学术知识并向联邦政府提出建议。这一组织的成立,直接带动了各项科学技术的联合发展,加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在战争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大批的科研经费投入到了美国科学技术的联合发展中去,为美国大科学体制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初步形成的大科学体制完成了全面改造。美国总统利用国家的力量,首先把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以及私人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等四个方面科研大军统一起来,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调控,统一为战争服务。这样大规模的改造,为二战战时以及战后军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支持,“曼哈顿工程”的上马和成功,便是这一情况的实证。

在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大科学体制完成改造之后,美国大学也融入了大规模联合科技研究机构之列,很多大学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如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芝加哥大学金属实验室等。但当面对综合性科技问题时,尤其是在“曼哈顿工程”上马后,多学科问题同时出现,需要各个领域协同配合解决,美国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正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巨大变化,研发投入模式的转变,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教育领域内部的改革欲求,使得科学研究与社会现实的互动成为必须,解决复杂问题所必需的跨学科研究获得极大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成立了数量庞大的以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团队,这些机构将“致力于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知识创造与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美国大学内部,开展跨学科研究大多以跨学科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为单位。相关研究认为,研究中心是将多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集合在一起的一种最佳组织形式。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例,调查显示:哥伦比亚大学对跨学科教育和研究始终非常支持,研究中心和其他形式的跨学科研究部门可以由学院建立,而无需得到大学理事会和校长的批准,在该校这类单位1996年有105个,2001年有241个,2004年达到277个。学校认为,与系比较起来,研究所和中心在规模上更大、资源更多,对学校的贡献也更大,其中有些比传统的系更具有知识的影响力。

跨学科课程开发的案例

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跨学科课程体现了科学研究和知识的发展特征。跨学科课程可以将某一学科基础知识与当前前沿研究领域相结合,为该前沿研究成果进入本科课堂教学提供载体和路径,丰富了课程内容,解决了大学基础学科教育滞后于知识创新发展的问题;跨学科课程是教育者通过围绕教育者和学生共同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和事件来组织课程,符合人的整体认知特点和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走势;跨学科课程在教学上立足于基础资料、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及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美国杜克大学的跨学科课程计划是一个典型案例。

1.杜克大学跨学科课程项目“焦点计划”产生的背景

1988年,杜克大学公布《跨越边界:九十年代的跨学科规划》(Crossing the Boundaries: Interdisciplinary Planning for the Nineties)的战略发展计划,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开始成为杜克大学的发展主题。1998年, 凯西・戴维森(Cathy Davidson)成为杜克大学第一个全职跨学科副教务长。在凯西・戴维森的推动下, “焦点计划”(Focus Program)作为面向大一学生进行跨学科深度学习的项目诞生。同年,焦点计划推出《多元化与同一性》(Diversity and Identity)、《环境变化:科学和社会视角》(Environmental Changes: Scientific and Social Dimensions)等15个跨学科项目。1999年3月,杜克大学本科生课程目录(Undergraduate bulletin)明确规定:参加“焦点计划”的学生必须修读5门课程,其中包括2门项目专题研讨(program seminars)、1门写作、1门半个学分的焦点讨论和一门跨学科选修课程。

此后, “焦点计划”不断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它由面向大一学生发展为秋季学期面向大一学生、春季学期同时面向大一、大二学生。“焦点计划”每年接收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一年级学生进入跨学科小组项目。在大学二年级“焦点计划”结束之后, “焦点计划”委员会还提供其他创造性或服务性项目供师生合作申请。

2.杜克大学“焦点计划”折射的学习理念

“焦点计划”在学生进入大学,对未来还没有方向的时候,安排校内杰出的教授指导研讨和项目,这些教授成为学生今后的领路人。同时,“焦点计划”折射了杜克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独特的学习理念。

第一,“焦点计划”以专题研讨和焦点讨论为主导

学习是为了开启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焦点计划”以专题研讨和焦点讨论为主导。每一节专题研讨不超过18人。由各个领域杰出的教授授课,教授和学生进行频繁且深入的互动。所有的讨论从最根本的概念、原理出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二,学习是通过对现有知识的重组获得一种新的感知与改变世界的理念

参与“焦点计划”的学生从大一开始接触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术探究使命感。教授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同一概念或原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质疑中,学生重新定义概念、进行推理和验证。虽然大部分的重新定义和验证以失败告终,但是学生们逐渐领悟,概念是可以沿不同方向深化和改变的,这种深化和改变可以产生感知与改变世界的理念。

第三,学习是为了开发学生行动的能力

“焦点计划”的学习经验融合了跨学科项目学习、实地考察、社区服务和研究等。在参与“焦点计划”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建立一种自信,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单纯获取知识,而是应该开发自己行动的能力。

3.对杜克大学“焦点计划”的评价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正在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杜克大学的“焦点计划”在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实践方面给出了很好的参照范本,其可借鉴点主要有三:

第一,回到核心课程

任何一所大学是不可能把人类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焦点计划每年只有4门~5门课程,它坚持大学应该教授核心课程,让学生面对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思维方法。

第二,回到质疑和发现问题的教学

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想象,也不可能有创新。任何形式的教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呈现信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学应该创设平等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第三,回到深度学习

1976年,在瑞典工作的两位美国学者马顿(Ference Marton)和塞勒(Roger Saljo)联名发表了《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在该文中,他们首次提出了浅层学习(Surface Approaches to Learning)和深度学习(Deep Approaches to Learning)这两个概念。国内学者黎加厚对深度学习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焦点计划”项目中,我们看到了深度学习的魅力。

跨学科课程的启示

目前,国内大学本科阶段设置的课程越来越多,并且因人设课的现象还较为普遍,造成本科阶段知识呈现多而乱的景象,学生距离基本概念、距离经典越来越远,缺乏深度学习,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美国高等教育界开发本科跨学科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综合知识,形成独特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知识视野,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受益终身的综合一体化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思维能超越学科界限,接受更广泛、更丰富的教育,这些带给我们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1.跨学科课程可以使大学本科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

完整的教育是最有效率和效果的教育。开发和设置跨学科课程可以将本科阶段分散的课程连接成一个联系紧密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最完整、最有效率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以全面的观点考虑重要事件、现象和思想。

2.跨学科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知识观

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特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知识视野和思维习惯,学生通过跨学科课程学习,可以学会比较不同学科和理论的观点,理解综合的力量,使用对比方法阐明一个或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潜能。

3.跨学科课程建设可以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协同创新创造条件

跨学科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不同学科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碰撞、协作的过程,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同一个跨学科课程项目建设中相互交流、启发,加深了对不同学科的了解,从而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科研协同创新创造条件,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融合,不同学科协同发展。

我国大学可以借鉴美国大学在跨学科课程开发方面的教育思想和有益经验,借助于开发跨学科课程的机会,整合和优化本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从而促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项目“美国大学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启示研究 ”(课题批准号:ADA13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华勒斯坦. 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M]. 北京:三联书店, 1997.

[2]伯顿・克拉克.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赵红洲. 美国的大科学[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4, (01): 1-16.

[4]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跨学科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R]. 北京: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 2011.

[5]杨敬娟. 美国大学课程历史发展、特色及启示[J]. 航海教育研究, 2008 (02): 5-10.

美发学习计划范文2

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开展身份认知,认真规划学业生涯;通过元认知策略引导学生制定长中短期目标结合的系统学业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目标达成度,进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通过组建同伴互助学习小组,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引导学生树立学业生涯规划全局意识

笔者任教班级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学习基础。在第一学期,通过“我的美中生活”主题班会课,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未来三年可能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每个学期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具体方法,并引导学生制作“美中生活大记事”,明确自己在高中3年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机遇和挑穑煌时借助“寻找校友足迹”活动,在班上分享已经毕业师兄师姐的美中学习生活感悟,如邀请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10届毕业生到班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及在大学的经历;派出学生记者团到校外采访知名校友,并在班会课上分享自己的见闻及感悟。学生看到师兄师姐的成长轨迹,信心备受鼓舞。

在第二学期开展《高考专题》班会课,介绍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分类、设置和就业方向,结合近三年美术院校的高考分数线及相应等级学校的介绍,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美术高考的能力要求。接着通过“‘两年半后的我’职业生涯规划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我喜欢这个职业的原因是什么?我对这个职业的了解有哪些?在高校的哪些专业可以学到该职业的相关知识?这些专业的录取条件有哪些?通过一系列后续的引导,使学生与家长明确相关高校专业的要求和目标。

二、引导学生细化中短期目标

学生对美术拥有了美好的憧憬和远大的理想,还需要有持续的行动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部分学生有明确目标但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导致学习的落后,自信心逐渐下降,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对此,笔者根据元认知理论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中短期学业规划,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学期计划”和“每周计划进程表”,引导学生树立中短期目标,把计划落实到具体可行的任务中,促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达成目标,积累信心去完成长期目标。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具体内容如下:(1)计划策略。每学期初指导学生设定学期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上学期末各学科的成绩及排名,分析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设定重点突破科目。在制定学期计划的基础上利用“每周计划进程表”进行短期目标的设定,每周进行周目标设定,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及个人计划,把目标细化成可执行的具体任务。从小处入手有利于学生积累信心,进而去完成更大的目标。(2)监控策略。根据学期目标制定大方向的学习策略,结合每天任务的完成程度和效果来监控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进一步调整学习策略。(3)评估策略。通过“每周计划进程表”中的周总结进行学生本周的学习成效,评价结合测验及学段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或是否需要完善。

三、建立互助学习小组

以往班级管理中,自然组每组12-15位学生,人数较多,组员不固定,教师布置的任务容易出现无法落实到个人,团队学习也不方便操作。因此,笔者把班级分成相对固定的小组,并引导学生从各自的性格、能力等方面进行组合,形成性格与特长互补的团队。针对考勤、早读参与度、上课答题率进行评分,每周评选优胜小组,公布于评比栏上并对组员进行奖励。

美发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游戏软件;课程体系

1998年~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多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在吸收国外先进课程开发思想,和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人专家访谈会”。使用该方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者可以对现代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化的深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最终准确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确定专业的职业和职业岗位

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从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一般需要召开技术工人专家访谈会和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技术工人专家访谈会的参加人员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本专业全体教师,会议目标是对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岗位群进行论证,从而确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对象、方法、所需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通过会议达成一致认识,游戏开发工作岗位按照游戏开发生命周期以及市场定位分为以下几类:

(1)游戏策划类:包括游策划师、分策划以及市场策划专员等。

(2)程序设计类:引擎设计人员、程序设计师以及游戏测试人员。

(3)美术设计类:游戏场景设计师、游戏道具设计师、游戏人物设计师。

(4)市场运营类:游戏运营架构设计人员、游戏技术支持及维护人员等。

游戏软件从程序设计角度又可以分为2D网络游戏程序开发、3D网络游戏程序开发、手机游戏程序开发等多个领域。游戏软件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及其简要说明如下:

职业岗位:游戏策划工作岗位、手机游戏设计工作岗位、J2ME手机游戏开发工作岗位、网络游戏开发工作岗位、游戏测试工作岗位、美术设计工作岗位以及技术支持工作岗位。

岗位能力描述:明确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应用领域,对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文化、玩家心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行游戏程序和美术策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能够进行网络游戏美工设计的能力;熟悉手机游戏开发环境,进行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掌握一门常用的网络游戏开发语言及工具,能够进行网络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游戏软件产品营销、售后技术及支持的能力。

就业方向:在游戏公司从事游戏策划、游戏软件开发、游戏软件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各级类游戏动漫公司从事美工设计、制作等工作;各级类游戏软件公司从事逻辑程序员、2D网游程序员、手机游戏程序员、网络游戏美工设计员、游戏软件销售、普通C++、Windows程序员等工作;游戏软件产品营销、售后技术及支持的工作。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游戏软件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网络游戏软件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网络游戏策划、美工设计、网络游戏软件编程等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网络游戏软件美工设计及网络游戏软件开发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支持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分析,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也是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以上游戏软件专业对应的职业分析,确定游戏软件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游戏策划、手机游戏程序开发、网络游戏程序开发、二维平面美术设计、三维动画设计、音乐音效设计、游戏运营架构设计、游戏技术支持和维护等八个任务。支持以上八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游戏策划及架构知识、游戏二维平面美术知识、游戏三维美术知识、手机游戏程序设计知识、网络游戏程序设计知识等。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

根据步骤2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职业成长模式理论,继续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原则上应将典型工作任务分为4个难度等级范围,分别对应于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依据知识和技术的难度等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与技术的过程,构建课程链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入门,了解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概貌,并学会最基本应用,重整体、正确方法,而不是细节。阶段2:基础,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理论基础和主要应用。阶段3:熟练掌握,通过行业专家的指导,实际任务模块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主要技巧。游戏软件专业课程学习链路图如图1所示。

4.制定课程体系结构图

根据步骤3,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后,制定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制定课程体系结构图,需要综合考虑学习领域课程的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的阶段,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5.设计学习领域

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后,一般需要由专家组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对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等7个要点进行工作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并设计学习领域。游戏软件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其构建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要把思想上、观念上的东西加以具体化,经过若干过程和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体系和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索,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引领课程设置,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黎明,张兵.高职游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课程体系设计[J].课程开发,2008.

美发学习计划范文4

根据的教学要求,合理制定了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上学年教学任务。对于教学工作提前规划。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二年级某版教材美术课程教学工作计划文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喜欢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学期根据的教学要求,合理制定了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上学年教学任务。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二、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4个班,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全册教材简析:

第三册美术教材共有18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 流动的颜色

第二周 变化无穷的线条

第三周 闪亮的名字

第四周 有趣的彩泥

第五周

第六周 喂,你好

第七周 花花衣

第八周 金钥匙

第九周 对印的花纹

第十周 蜻蜓飞飞

第十一周 我也是艺术师

第十二周 用画来写信

第十三周 有趣的瓶盖

第十四周 回家的路上

第十五周 今日的菜单

第十六周 乘着大象

第十七周 复习检测

美发学习计划范文5

我们在增加教育机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步。通过投资基于实证的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项目,联邦政府与各州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标准和教学水平,并提高学生高中毕业率,为其进入大学、步入职场做准备。这些投资为各位教师、各学区和各州提供了改善最低效学校(lowest-performing schools)的有力工具。我们也在努力通过“连接学校倡议”(ConnectED Initiative),让99%的学生在教室里连接到新一代宽带网络。此外,总统关于配备10万名优秀数学和科学教师的目标已取得了进展。去年,美国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取得历史最高分;高中毕业率有史以来首次高于80%;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助学金(grants)、税收抵免(tax credits)、可承受的贷款(manageable loans)等方式负担大学费用。另外,根据《退伍军人权利法》,已安排130万名退伍军人接受大学教育。

我们在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要确保教育再次领先世界,培养面向未来的高技能人才,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预算案提出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增加适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增加学生接受优质、可负担的高等教育的机会;建立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的证据库。

一、增加接受高质量、

可负担的早期教育的机会

政府要为儿童提供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的机会,使得他们进入幼儿园前能做好发掘自身全部潜能的准备。研究者已证实,在早期教育阶段为孩子提供帮助而产生的收益远超过投入的资金。这尤其适用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经常在进入幼儿园时准备不足。

(一)全民学前教育计划

预算案将继续支持总统提出的里程碑式的“全民学前教育计划”(The President’s Landmark Preschool for All Proposal),以确保全国4岁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该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联邦与州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为所有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同时,该计划激励各州扩展这些项目的受惠范围,使来自中产阶层家庭的儿童能接受学前教育,并出台全日制幼儿园政策。该计划通过提高烟草税来获得资金支持,这也将有利于减少吸烟者的数量。为帮助该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预算案提供7.5亿美元学前教育发展补助金(Preschool Development Grants),与2015年的预算水平相比,增加了5亿美元。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补助金正帮助18个州在目标社区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项目。预算案还提供9.07亿美元,为残障儿童提供早期干预和学前服务,比2015年预算增加了1.15亿美元。其中,1500万美元被用于“为成功买单倡议”(A Pay-for-Success Initiative),该倡议旨在对学习能力不足和发育迟缓(尤其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通过创新公私合作关系激励服务提供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帮助识别、发展和扩大基于实证的实践。

(二)启蒙计划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启蒙计划”(Head Start)得到了预算案的创纪录式的投入。这将比2015年预算多提供15亿美元,其中6.5亿美元被用于早期启蒙计划与儿童保育计划,使数万名儿童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将促使儿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另外,预算案将在未来10年中投资150亿美元用于扩展基于实证的、自愿的家访计划(Home Visiting Programs),以资助保育员、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与父母和准父母一起帮助家庭追踪孩子的发育状况,识别有关健康和发育的问题,并使服务者提高服务质量,利用好的教养实践(parenting practices)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早期学习。如同全民学前教育计划一样,该计划会通过增加烟草税来获得资金支持。预算案在扩大接受高质量、可负担的儿童保育机会方面进行了创历史性的投资。

二、为所有学生的大学和职业成功作准备

各州、各学区不断扩大教育机会使所有学生在高中毕业之时能达到严格的“大学与职业预备标准”(college-and career-ready standards),以便使他们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成功做好准备。48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已经提高了学生学习标准。父母、教育者和各社区已共同努力推动低效学校(low-performing schools)转型,为学生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各学区在推动学生使用高速宽带网络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衍生的个性化教学(personalized instruction)使学生能够在校外进行学习。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高中毕业率达到历史最高,学生不断取得学术成就。但是,要确保所有学生,尤其是处境最不利的学生,做好在全球经济中竞争的准备,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一号条款”项目

预算案提出,在2015年预算水平基础上增加10亿美元给“一号条款” (Title 1)项目,这是教育部最大的K-12补助项目,帮助低水平学校为高需求学生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此外,预算案提出拨付1亿美元以支持那些运用联邦资金进行基于实证干预的州。预算案也将对那些帮助有学术障碍的学生达到严格的学术标准的项目加大投入,其中117亿美元用于特殊教育,比2015年多了1.75亿美元;有7.73亿美元用于英语学习者,比2015年增加了3600万美元。

(二)支持教师

预算案的可自由支配资金有30亿美元,这将为教育者在教学生涯的每个阶段提供有力支持。政府已经认识到将技术整合到课堂的重要性,这一投资里将有2亿美元拨付给改进教育技术州补助项目(An Improved Education Technology State Grants Program),以便为教育者提供训练和帮助,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预算案还提出一个为时5年、每年在强制支出经费中拨付10亿美元的伙伴倡议(companion initiative)。这将帮助国家和地方共同努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从事教育行业,以满足课堂需求,同时为教师形成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追求卓越的文化和专业发展的文化。

(三)改进高中学校

预算案设立了一个1.25亿美元的竞争项目,通过促进深度学习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一体化,来提高美国高中的教育质量。这一项目尤其关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高中,以扩大女童以及其他在STEM领域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受教育机会。预算案也投资了5.56亿美元用于学校改进补助计划(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比2015年预算多了5000万美元。

(四)推广成功的特许学校模式

预算案提出拨付3.75亿美元给特许学校,比2015年预算增加了1.22亿美元。这一投资强调,在需要高质量教育的新地区推广那些显著提高处境不利学生学业水平的特许学校模式。

(五)建立证据库并促进创新

预算案在投资创新项目(Investing in Innovation Program)上提供的资金为3亿美元,比2015年预算水平增长了1.8亿美元。这将为各州、各地区在重点领域提供最佳支持,如落实大学和职业预备标准、运用数据提示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改进低效学校等。从任何一个维度看,预算案都会持续推进政府去建立关于推动教育因素的更为强大的证据库。

(六)增加土著青年的受教育机会

预算案支持印第安教育局(BIE)进行全面改革,为进入印第安教育局出资的学校的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使该机构转型为土著青年的能力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capacity-builder and service-provider)。预算案为美国内政部(DOI)提供的资金用于如下方面:增加教育机会;提供不断改善的教育服务和教师质量;推进语言和文化提高项目;提高宽带和数字接入比例;重建学校并改进学校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激励学校创新方案,推动学校转型。预算案也支持教育部新推出的土著青年共同体计划(Native Youth Community Projects),有选择地为那些提供有关文化的、协同的策略使土著儿童和青年入学与就业更便捷的土著团体提供资助。

三、为美国人提供高质量、

可负担的大学教育

现在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全球经济不断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大学教育为每个人,也为整个国家敞开机会之门。这就是为什么奥巴马总统致力于使大学教育可负担、易获得,并着力实施改革,提高其质量和绩效,以确保美国大学学业完成率再次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如同上一代人所做的一样。这一工作需要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强有力的佩尔助学金项目(Pell Grant Program),以增加中低收入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学生贷款项目,帮助学生和家庭做出合理的财务选择,以确保学生债务可控;重点投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为努力学习的学生提供两年免费大学教育,确保学生接受职业培训或继续深造,提供可负担、高质量的社区学院的选择;更加简化、更加优化的有针对性的税收制度,帮助家庭为孩子支付大学费用。但是,仅仅可负担是不够的。大学也需要帮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包括处境不利的、学业准备不足的学生,使他们坚持下来并最终取得成功。一些学院和州已经成功应对挑战,并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该预算案是建立在这些经验以及政府已采取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可负担性、质量等举措的基础上的。

(一)加大佩尔助学金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为中产阶级家庭设立的佩尔助学金最大金额已增长了1000多美元,2015-2016学年度资助额度接近5800美元,预算案将通过确保佩尔助学金与通货膨胀保持同步,来继续履行总统提出的大学学员可负担的承诺。预算案也提出加强佩尔助学金项目关于学生学术进步的要求,确保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并获得学位。

(二)为努力学习的社区学院学生提供两年免费教育,并不断提高社区学院教育质量

预算案里有一个新计划,确保所有美国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并在高等教育中获得成功,其目标是使两年制社区学院如同高中一样普及。新助学金计划(New Grant Program)将给那些同意为社区学院每个合乎条件的学生免除学费、增加与联邦基金相配套的资金投入、实施系列改革提高社区学院质量的各州提供资助。此外,预算案里有2亿美元用于资助生涯和技术教育项目(the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设立美国中学后技术培训基金(Postsecondary American Technical Training Fund)。

(三)推动税收制度更简单有效地帮助家庭和学生

预算案提出在设立美国机会税收抵免政策(American Opportunity Tax Credit)基础上,扩大、简化、优化特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

(四)使学生贷款为学生服务

预算案继续提出“所得税预扣”(Pay-As- You-Earn)的改革建议――一种基于收入的偿还方式,以确保计划的定位是良好的,学生贷款偿是可应付的。它也支持改进贷款计划,确保借款者能作出明确选择。

(五)运用实证改进高等教育

美发学习计划范文6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主要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些,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但这一领域的学习,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

如5-6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标准是: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指向上述标准: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木偶、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

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使用摄影、录像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来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业形式,大体是绘画、工艺和欣赏,极少涉及综合学习的内容。

二、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本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虽然其中有“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和童装、学生服等设计”以及“练习制作陶艺小品”等建议,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采纳,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标准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以更大的发挥空间。

与原教学大纲(指试用修订版,以下均为与此版的比较)的比较:原大纲基本上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作为比较:

1.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

2.初步了解美术分类的知识。

3.学习平行、成角透视知识,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做简单的写生练习。

4.了解人体比例、结构知识,进行铅笔人物速写练习。

5.初步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知识,进行花鸟小品临摹。

6.学习图案、平面构成知识,并进行练习。

7.利用黏土、石膏等材料进行小型雕塑制作。

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本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学习领域案例25个,其他案例12个),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

四、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程标准力求从这么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第一,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标准中提到的“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常用颜色和工具。”(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1-2年级“欣赏·评述”)“创造学生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用来表达观念、情感和思想”(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