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范例6篇

新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范文1

会计体制创新是对会计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会计体制创新的内容主要有:(1)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财政部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中国统一的会计制度。政府主导管理型会计模式构成要素(会计组织体系、会计信息管理体系、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市场体系和会计人才体系)及其关系的创新,宏观会计模式与微观会计模式及其关系的创新。(2)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建立适当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转变国家对会计工作管理的直接控制职能,实行分级管理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的范围、内容、要求、程序、方法、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创新。会计规范的体系(包括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惯例和会计职业道德)、内容、作用和相互关系等的创新。(3)会计机构设置。设置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及其关系的创新;企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类型(单独设立、不单独设立、记账和联合会计单位)的形式、职责权限的创新;基层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职责权限的创新;会计监督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和体系的创新。(4)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专业职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核、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表彰奖励等的创新。(5)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会计规章)的内容、作用与其他会计规范关系的创新。(6)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形式、内容、作用与会计法规的关系的创新。 

会计体制创新要从宏观的国家方面与微观的企事业方面进行探索,国家确定的会计体制要有利于建立企事业的会计体制,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会计体制也要能与国家的会计体制相衔接,使之能保证经济的顺利进行。 

2、会计制度创新 

会计制度创新是对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所应遵循规范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会计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1)建立会计制度,其理论基础、原则、内容、方法、特点(系统性,目标性,规范性,技术性,时间性,强制性,社会性等)及其关系的创新。(2)会计制度体系,其性质、构成(按其制定的单位及其适用范围分为国家会计制度、部门会计制度、地区会计制度和企业、事业会计制度,按其内容分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按其内容范围分为综合会计制度、专项会计制度、部门会计制度和其他制度中会计制度)及每种会计制度的内容、作用的创新。(3)企业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4)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5)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种类、内容、作用、制定程序与其他会计制度相互关系的创新。(6)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其内容、作用、质量、要求、规范、程序、手续、职责、考核等的创新。(7)会计信息系统制度,信息系统的建立、范围、内容和质量,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创新。(8)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要实行财务公开,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的去向(接受单位或个人)、渠道、内容、要求、作用和保护等的创新。(9)财务管理系统制度。企业推行管理信息化,相应要求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特点,系统的范围、内容、要求、子系统、环节、程序、整合、时间、责任人员、岗位责任、措施和奖罚等的创新。(10)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会计监督的范围、内容、标准、要求、程序、责任人员、岗位责任、检查和奖罚等的创新。(11)学习制度。以人为本要重视对人的培养,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学习的范围、内容、要求、形式、人员、考核、时间和奖励等的创新。 

在会计制度创新研究中,还要对会计制度与会计法规、其他法规的关系,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与企事业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的关系,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通行会计规则的协调等进行创新研究。 

新会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改革;会计制度;转换;权责发生制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的颁布实施,取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形成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体系,要求各级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日起贯彻执行。

一、建立新制度的意义

新政府会计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结果,不能核算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弱化了政府资产管理、降低了行政运行效率,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引入新制度目的在于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则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善对决策者、内部控制和利益相关者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二、新旧政府会计制度对比

新政府会计制度取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形成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实施财政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和权责发生制下财务会计记账并行的方式记录日常经济业务,现就新旧会计制度对比如下:

(一)会计要素

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统一其会计核算方法,新政府会计制度重新规范了会计要素,确定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二)核算方法

旧制度实行“单一会计分录”,新制度对收支业务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对单位发生的资产、负债等经济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对收入、支出等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计量。部门采用预算管理的收支业务,在采用预算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对于非预算管理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三)会计科目

新制度重视会计科目的通用性,由原来不同会计制度下的多个会计科目体系变为单一会计科目体系,淡化行业特色。资产与负债科目细化,如:原制度下的银行存款科目细化为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银行存款-受托存款。净资产科目简化与增设、核算基础改变,例如: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合并简化为累积盈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增设为本年盈余分配、本期盈余、权益法调整、无偿调拨资产和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四)取消基建会计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的基本建设除了要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外,还需在核算时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期末将基建账并入单位大账。新制度取消了基建会计单独核算,要求基建核算作为单位业务活动统一在单位核算项目上。

(五)会计报表对比

新制度完善了报表体系,单位不仅要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且要编制预算会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单位财务会计核算数据为准;预算会计报表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数据为准。其中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预算会计报表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三、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转换的衔接

新制度的推动实施,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经济事业发展的助推剂,不仅对单位会计核算系统有影响,而且对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有新要求。各单位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一)加强试点和培训

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新制度的宣传力度,编写实例讲解教材,帮助单位准确掌握和运用新制度,适当延长新旧制度衔接并行的过渡期。

(二)转变观念

财务人员要转变思维,由以前的重制度,清准则转为准则与制度并重;由以前的重预算,轻财务转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重;由以前的重收付实现制,轻权责发生制转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重。

(三)开展资产核查

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清查,进一步明晰资产使用责任主体,清理核实和归类统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数据,为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提供基础;梳理对外投资,按规定界定产权。

(四)清理往来款项

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明确账龄时间、债权债务关系,按规定程序及时核销往来款项,做好坏账准备计提工作。规范往来款项管理,建立定期清理机制,为准确核算资产负债或收入费用创造条件。

(五)清理基建会计账务

按规定及时办理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及固定资产入账等手续,为取消基建会计账套、统一基建业务会计核算准备条件。

(六)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业务与财务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构建覆盖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信息平台,为政府会计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七)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部门应清理规范各类合同,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收入类合同应明确收入权责确认依据和时点要求,支出类合同应明确付款依据和进度时间,便于按权责发生制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新会计制度范文3

财政部要求修订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省属高校,例如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各个高校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如今,新会计制度已实施数月,各位财务工作人员对新的会计制度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制度在总说明、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体系等方面的差异,结合现阶段新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

1新会计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1核算中没有区分资金来源

新制度财务报表收入支出表月报要求每月填列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这就意味着每月我们要从账务中统计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共五项支出各自每月发生的财政支出数和非财政支出数。但是,在新旧制度转换后,我们大多数学校未在核算过程中区分每笔支出所用的资金性质,这就造成每月末编制收入支出表时无法从账务中直接提取相关数据,从而影响到了收入支出月报的准确性。

1.2核算中较难区分支出的使用方向和经费性质

新制度中支出科目按支出使用用途分为五类: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这就要求我们会计在核算时要区分原始凭证的使用用途是为教学发生的,还是为后勤保障或为行政管理等活动发生的,但是,我们高校各部门各院系发生的业务有时很难区分是为行政管理发生的还是为教学业务发生的,例如,教务处发生的很多业务其实是围绕教学支出的,但是教务处又归于高校的行政部门,那么这个部门发生的很多业务就会很难划清是为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还是为培养学生发生的。此外,新制度还要求区分经费的性质,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一般情况人员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家庭和个人补助支出都属于基本支出,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较难区分的业务,例如教学建设费项目中哪些是基本支出哪些又是项目支出。

1.3固定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难以计提

新制度要求全面核查转入新账的固定资产,确定其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按照新规定补提原固定资产折旧,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按月计提折旧,但是新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计量资产的折旧年限,地方也没有针对这一问题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这势必就造成了很多高校在折旧问题上暂时都没有处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形同虚设。从而导致新制度的还是不能准确反映高校资产的账面价值。

1.4基建数据并入大账的问题

由于政策出台的晚,给各高校新旧制度衔接留有的时间较少,很多省属高校并没有联合各相关部门切实做好账务处理的自查自纠工作,也没有对事业账和基建账的财产状况、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处理,在进入新制度后,也没有按月将基建账并入事业账。

1.5月末未按制度规定结转

新制度要求每月末要按规定将收入或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或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但旧会计制度不要求每月做收支结转,很多会计人员没有月末做结转的习惯,而且很多老会计人员排斥每月末做结转,他们认为这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这就导致每月月结工作搁置。

2新会计制度实施对策及建议

2.1充分运用财务软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新制度实施后,各家高校财务软件也都根据新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新升级换代。例如,神州浩天财务软件V5.0版本开发了功能分类科目模块,功能科目我们可以定义为财政支出或非财政支出,这样就区分了资金的性质“,财政收入”或是“支出科目”便可通过“功能分类科目”来进行辅助核算,统计报表时也可非常简便的获取财政支出数和非财政支出数。

2.2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重视项目库管理

由于我们有些部门发生的经费既有为行政事务的支出也有为教学、学生的支出,我们会计人员很难清楚的界定其支出方向,因此,笔者建议在实施新制度后,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各部门细化其经费名目,分专项项目管理。例如,正常的办公业务费设为一个项目,其他预算的专项可单独立项管理,这样我们会计人员在核算时只需根据经费项目名称便可清楚的确定其经费支出类型。举个例子,教务处设有办公业务费和教学建设费两个项目,报账时教务处负责人签的经费来源为办公业务费,那我们就将其列入“行政管理支出”科目核算,如果经费来源是“教学建设费”,那么我们就将其列入“教学支出科目核算”。

2.3财政或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制度配套的管

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出台后,各高校在实施新制度时就有一定的统一标准、统一的口径,从而减少了各高校操作的随意性,避免出现各高校因为理解的差异而造成财务核算办法和报表的差异、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等问题。

2.4提高学校重视程度,加强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分工

新制度的实施不仅仅与财务处有关,与学校每个部门及个人也都息息相关,各个部门应相互配合共同做做好财务新旧制度转换、衔接与实施工作,做好资产清理、折旧计提、基建并账等相关工作。

2.5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各高校对新制度的培训都较为粗略,有的高校就是随着教育厅举办的一些简单培训学习一下,没有组织内部财务人员详细认真统一的学习一下新会计制度,大多数学校都是凭着各个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去学习,没有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这就造成了各个会计人员对新制度的理解不到位,对核算的改革把握不准确。因此,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地方会计学会、各高校请一些专家给财务人员对新制度做详细的培训,在理论指导的同时也给财务人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精确核算的准确度,保证新旧会计制度的顺利过度和实施。

3结语

新会计制度范文4

财政部于2011年1月起正式颁布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新制度提出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新制度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上给医院会计工作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大医改背景下重朔了医院财务管理框架,体现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方向主旨,强化了医院公益性,同时也从制度上强调了医疗市场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对财务管理的原则设计与医院会计风险管理要求上,如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定位、计提医疗风险基金。一方面强化了医院自身风险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也从宏观管理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有了较切实可行的举措,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了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优势。

二是推动医院与金融市场接轨,使医院向多元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是新制度又一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会计科目体系与财务报告体系的设计方面,借鉴了企业会计的科目设置,新增了如“短期投资、长期投资、预付账款”等科目,新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及报表附注及成本报表。

三是强化医院预算管理、更准确细化了成本管理与控制、实现内审与外审相结合。体现了医院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更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要加强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资金投入的正确使用与监管,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融合,搞好公立医院的投入资金绩效评价,强化监督。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行近三年来,在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透明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在新会计制度中医院的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工作,它对医院的全盘性布局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公立医院的预算编制都是采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而增量预算编制是假定医院当期的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的,各项业务开支也是合理的,并且预算是在现有开支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一来当期的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就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使预算的效用大大降低。对预算编制流程的设计与方法的考量还需要有一套具体化的指导方案,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新制度中强调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但目前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还不健全,成本分析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医院的成本核算的价值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成本核算仅仅作为一个数据结果,无法发挥其在决策上的效用。另外,对各医院成本对象口径的归集,计算方法及分配标准的确定尚没有出台一个一致化的框架,各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结果缺乏可比性。

三是新制度强化了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它的显效还需要由人员长期受领导的工作管理转变到受制度化核心的管理上来。这需要对会计在单位经济工作中监督地位进行设计,在保障内部审计监督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使内外部审计有机结合。

四是新制度中规定对存货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但医院的定额定量依据要在科学性,可控性上有一个固定和酌量性的结合,不能是粗放的一大类定额定量、甚至是简单的增量计算。在实际工作有的公立医院由于上述原因使得一线科室存货大量节存导致财产管理出现漏洞。

五是新制度规定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对于在旧制度中有些资本性支出已经列支了费用,而现在再按照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会出现重复计提折旧,双列支费用现象,导致结余的虚减,使报表数据失真。因而对这部分已列支费用资产,应该区别对待。

六是医院新会计制度的全面落实,必须要有会计信息化予以配合,然而,在有些地区医院财务软件的配置却相当滞后,新财务软件中相关的内部功能模块没有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链接。从而在财务工作中有些数据存在人为的因素,有些甚至于直接人为进行了处理,使其有用性明显降低。

新会计制度范文5

(一)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

受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财务报销相关制度建设也较为落后。一方面表现在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新会计制度和单位实际,修订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使得现阶段仍存在“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出台有关财务报销的相关制度,“跟风思想”较为严重,错误的采用通知或口头传达的形式来替代强制性制度的作用。不仅使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而且也为部分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违规违纪埋下了隐患。

(二)财务报销凭证存在失真现象

近年来我国发现和查处了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问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违规报销发票、用假发票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发票作为事业单位采购报销的唯一凭证,其真实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着财务报销制度的顺利实施。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力度空前,“三公经费”开支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从诸次检查中发现,使用“变身”、“变形”发票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从账面上看,虽然招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大幅下降,但是实际支出却并未成比例下降,这是由于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人为更换发票类型,刻意躲避明令严禁的报销科目,甚至故意隐瞒、篡改和捏造信息而造成的。

(三)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管缺乏效力

从目前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人员素质来看,有近一半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财务知识培训,甚至有的单位还没有专职会计人员。对于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大多是依赖于单位领导或分管领导的简单审查。因缺乏专业性和制度规范,使得这样的审查无法保证其实效和结果。加之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大多是“看领导眼色行事”,缺乏形式多样的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一把手的“一支笔”造成了财务报销制度严重脱离民众视野,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了财务报销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与新会计制度下的要求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掌握运用水平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加大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强、政策性强的财务报销制度。其次,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要使相关人员清晰的了解掌握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不管在财务制度制定还是在资产管理、配置、部门预算等工作方面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执行财务报销制度方面做到按章办事、按行为准则行事,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全力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进程

新会计制度在重大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标准等方面趋向国际准则,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中要始终坚持国库集中支付和财务集中核算的有机融合,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严格实行公务卡制度等方式,在财政部门和相关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报销凭证的基础上,由银行根据公务卡消费数额和审核结果报销款项,从而逐渐杜绝单位直接报销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督机制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既要接收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又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财务报销的审核和监督。事业单位应坚决杜绝领导单项审核机制,建立财务公开审核机制,成立由一般同志任组长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一定时间内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对于报销业务比较重要对技术要求较高也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另外也可从社会上聘请监督员,对单位财务报销情况进行监督。

三、结论

新会计制度范文6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审计认识思考

论文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建设力度,建立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就目前而言,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资金的管理与运作,如何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运作,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浅谈个人对社会保障审计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1社会保障审计意义及作用

开展社会保障审计,对于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1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的助推器。从宏观看,社保审计促进了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社保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动工作进一步规范:从微观讲,社保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相互融合,在实行监督检查的同时,为社保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服务社保工作更好地开展。

1.2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基金流失。社会保障审计开展,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管理、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有效防范了基金的流失,使社会保障基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1.3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也是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重要举措。开展社会保障审计,就是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审计的职责,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每一分一毫都真正能用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用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上。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就是要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站好岗、服好务。

2社会保障审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社会保障立法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审计定性、评价难,审计决定落实难。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保障险种陆续出台,而与之相配套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不利于基金规范管理。由此给审计的实施和判断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审计工作人员在了解大量的政策法规的同时,还要分析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和衔接性,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另外,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多是程序法,而不是实体法,对违反法规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处理依据不明确。

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在审计中存在合情合理而不合法的现象,给审计决定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在某专项基金审计过程中发现,此项基金存放在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基金的安全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又更便于服务农民。然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必须将基金存放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就造成了合情合理与合法之间的矛盾,相关的审计决定落实起来也就有很大难度。

2.2社会保障基金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剧了审计力量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基金几乎覆盖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种类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从种类上看: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基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资金,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等:从收支渠道看,其资金来源有各级财政拨款、单位及个人缴纳、社会捐助、基金存入银行利息收入、结余基金购买国库券利息收入、滞缴罚款收入、调剂收入、补助收入、赞助收入等,从支出的范围上看,有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下岗、低保、救灾、扶贫、助残、退伍、福利院、五保户和贫困户临时救济等:另外,还有政策性极强、管理和经办机构多等特点。社会保障基金的这些特点,在加大审计工作量同时,也使得审计人员在有些行业是无法涉足的,例如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医院的延伸审计调查只能停留在表面,对于药品是否滥用、是否存在挂床现象等均无法深入调查,这也无形增加了审计风险。

2.3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手段运用不足,制约了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金保工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社保基金的管理中逐渐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部门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局限于硬件与软件的不足,审计部门特别是广大的基层审计部门在开展社会保险审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便利开展审计,尤其是软件开发不足等问题(在审计实践中曾出现社保专项基金业务审计软件无法容纳基金数据库的现象)的存在,导致社会保障基金计算机辅助审计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3审计对策

3.1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加强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社保基金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问题,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的角度,还是从管理、运营和监督检查的角度都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在一些新的领域更加不完善,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存在基金结余大,农民报销药品范围小,报销比例低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使社保制度更加完善,就要求我们在搞好审计的同时,能够关注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从中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从管理上、制度上和体制上找问题、查根源、提对策,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2加大审计调查范围,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审计。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就不能仅限于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核,要结合审计开展大量的审计调查,弄清社会保障基金的种类、性质、金额以及管理、经办机构和运行模式等,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总体情况,根据掌握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情况和政府当年的工作重点,确定社保审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

3.3在组织实施方式上要积极探索“上审下”和“交叉审计”。开展“上审下”和“交叉审计”,一方面有利于较好地解决审计情况上报难、审计处理难的问题,同时审计揭示的问题也比较全面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审计建议说服力强,影响面大,既能为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能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通过“上审下”和“交叉审计”,能够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社保基金审计工作质量,同时还起到了锻炼审计干部队伍的作用。因此,社保基金审计特别是在基层的重点县区要坚持“上审下”和“交叉审计”的组织方式,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审计效果。

3.4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社会保障基金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覆盖了社会的最基层、最贫穷和最需要关怀的特殊群体,体现出来的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这项工作开展得好坏、资金使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用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这项工作。同时,社会保障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方针相当多,而且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出台之中,要搞好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就必须全面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强化业务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3.5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社会保障基金量大、涉及面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仅凭手工审计手段很难在浩如烟海的资金信息流中找到违规违纪问题的蛛丝马迹,只有借助计算机审计等先进的手段,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开展对社保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新方法、新路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前时就应介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熟悉相应的业务流程,采集、导入、转换、整理所审基金的财务和业务电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握总体情况,确定有关审计重点。进入现场审计后,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查询、检索、计算、分析和汇总等多种功能,进行辅助审计,查找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上一篇新基础教育

下一篇小学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