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范例6篇

十三五规划建议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1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推动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__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__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__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__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__实际,制定我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水电气及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2

许多国外专家以及政府官员都认为,“中国奇迹”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不断地制定五年规划。这可以说是“中国奇迹”之宝,国外甚至当作一个学科来专门研究中国五年规划的内容。

“十三五”两大定位

这次“十三五”规划有两个定位:一个第一,就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一个最后,就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十三五”规划与过去的规划不一样处正在这里。

“十一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后,当时的定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而“十三五”规划的定位之一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又由于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规划,所以另一个定位就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路线图。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既定目标必须完成。而第二定位缘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2014年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即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逻辑。今后,要按照新常态的逻辑来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路径。这就是公报提出的五大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可谓“十三五”规划的灵魂,既明确了引领新常态的路线图,也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发展路径清晰明确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和行动;而有什么样的思路和行动,决定了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次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归纳和概括以什么样的理念去引领新常态。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了五大发展理念。

每一次的五年规划(计划),都有一条主线或是主题。比如“九五”计划是“两个根本性转变”,“十二五”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次就是这五大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是按这五大理念来谋篇布局的。这个结构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更加明确。

新常态下,大家最困惑的是,老的办法不灵了,新的办法、新的路子在哪里。这次不同以往只指明一条主线,而是通过五条路径,最终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它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是发展方式上的一场深刻变革。还决定了后小康时展的后劲。

规划《建议》五大鲜明特点

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理念先行。即先提出理念,然后按照理念谋篇布局,再明确在这个理念下具体要完成什么任务和目标。

其二,更加重视问题导向。制定规划一般是两个方法,一个是目标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注意解决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要解决的第一类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面对的最主要短板,突出表现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现在到了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如果宣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还有很多贫困人口就说不过去,人民也不会赞同,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最硬的一个任务,就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的国家贫困县全部摘帽。按照联合国2030年的发展议程提出的目标,中国比它早了10年,而且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脱贫的路径。

第二类问题关系到更长远发展的问题,比如发展的动力,就不仅只考虑最近五年的发展。

如果集中力量实现全面小康,同时又积累很多问题,留给后小康时代去解决,那不是我们的愿望。这也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重要思想,既要实现全面小康,又不能留下后遗问题。

其三,更加注重措施的精准。“十三五”规划《建议》,除了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指引之外,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

比如扶贫,就提出了具体的精准扶贫的路径,每一条措施针对不同的贫困人群,是根据不同问题提出来的应对举措。有的可能要通过产业发展来脱贫,而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社会保障来兜底。再比如,这次提出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个很实的措施是针对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未富先老的问题,也是针对劳动人口下降,少子化倾向越加明显而提出的战略性考虑。这一政策对长远发展影响重大。

其四,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此次规划《建议》,也是党的十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编制的第一个规划。“五位一体”最重要的是增加了生态文明。这次建议在生态文明上作出了很多部署。具体在文件中,则以绿色发展来领衔。生态文明更具有理论性,绿色发展则更具有现实性,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这次生态文明所用的篇幅和字数,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多。过去一般是资源写一段,环境写一段,这次的内容是最丰富的。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体功能区、节约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循环发展等,非常全面。推动这些方面的发展,既是当前的增长点,也保护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存之机。

其五,更加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公报当中提出了几个原则,其中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过去的规划建议当中,并没有在原则上体现。此次(下转第13页)(上接第7页)最后用了相当篇幅,专门讲怎么去实现前面提出的目标。最根本的政治保障,就是坚持并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国务院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依据,也是制定各类专项规划的依据,同时也是地方制定规划的依据。从过去的情况看,地方的一些规划虽然在字面上贯彻了中央的建议,但在具体操作上不一定能贯彻好。一些地方在提出发展目标时,所确定的目标偏离实际,难以实现。为实现目标,一些地方扩大投资,盲目搞建设,最后造成债务负担过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产能过剩等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3

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岁生日。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会实现哪些发展目标,以怎样的坐标和姿态立于世界?这些问题延承百年,破题时日可待。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要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既需要提纲挈领,调整发展路径,理顺发展目标,又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催生改革动力。如何以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统筹发展与改革?“十三五”规划的调研已渐纵深。

解密“十三五”规划核心智囊

专家委员会阵容堪称强大,55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权威智库和著名企业。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聂欧 刘琳

场大型政策 “头脑风暴”正在进行中。这一切都服务于紧锣密鼓酝酿中的“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做出的首个五年规划,不仅体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十三五”规划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细化方案,将吹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号角。

“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大量听取专家智囊意见。今年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林毅夫领衔,55位来自各个领域的翘楚组成“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这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核心智囊团。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还要广泛征求民意。国务院总理多次提到“高手在民间”。此次“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通过媒体、网络、微信等平台广撒“英雄帖”,征集大众意见。

此外,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等企业也首次承担了“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洋外脑”也接受委托,积极参与,就中国经济转型等问题参与研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访谈多位“十三五”规划专家、参与讨论的企业代表以及参与规划起草的官员,管窥“十三五”规划智囊团队的群貌。

专家如何甄选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了“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名单,中央财办原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王春正为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为副主席,委员会秘书长由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担任。

专家委员会阵容堪称强大,55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权威智库和知名企业。

这些专家里面既有参与过“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老兵”林毅夫;也有初次参与五年规划编制的新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曾任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参与起草过“十二五”规划,此次也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名单上。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次超过半数的专家都是“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这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此外,根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发改委也对专家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选聘专家的标准上,前述发改委人士说,一是注重专家的权威性。着重考虑选聘在相关领域具有权威地位、有较高知名度和较高专业研究水平的专家,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咨询和论证。

二是注重专家背景的多样化。这样可以广泛凝聚专家资源,使得最终的规划更周全,也更科学。三是注重结合“十三五”发展阶段特征,围绕着重点任务,选聘为实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出谋划策的人士。

专家来自何处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55位专家均为经济、科技、法学、环保、公共政策等各研究领域的翘楚。其中46位专家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担任博士生导师,占比高达80.7%。

近半数的专家拥有海外留学或担任海外访问学者的背景。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也必须大胆创新,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所以吸纳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专家非常有必要。

在工作单位分布中,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最多,共有6位;其次是北京大学,有5位专家入选;清华大学有4位专家入选。

55位专家中,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最多,有18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知名经济学家均在列。

工程科技研究领域的专家数量仅次于经济领域,有10位。囊括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刘德培、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著名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有5位专家是两院院士。

专家委员会在年龄结构上“老、中”兼备,主要集中在60岁左右。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年龄最小,46岁。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年龄最大,79岁。

专家的“身份”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里包括了4名企业家,分别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

对于这些企业家的入选,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王传福是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家。他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比亚迪进入整车制造行业。有评论称,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王传福的入选正契合这一态势,可以为“十三五”期间如何营造创业氛围,建言献策。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中,贾康、刘世锦、马怀德、孟伟、薛澜等16位专家,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科技发展”等问题,两次为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P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等问题,三次坐上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台。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学博士马怀德是名单中唯一的法学专家,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少将张世平是唯一的军事领域专家。

“头脑风暴”说了什么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按惯例,55位专家将参加“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讨论、评估、论证;对规划重大专题提出咨询意见。

今年4月,“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召开了全体会议,专家被分成了两组,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国家发改委培训基地,用一天时间讨论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位与会专家透露,本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供了“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总结材料,介绍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与会专家都收到一个册子,写上建议和意见后,提交会务组。

会上,有关政策的建言和辩论已经开始。有专家提到,互联网经济归于虚拟经济,强调其危险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则提出电子商务的逆势高速发展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动力,政策的着力点要顺势而为,否则转型无法完成。他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对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表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同三在会上建议,“十三五”规划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说清“走出去”的钱从哪儿来,国内需求和“走出去”资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对投资讳莫如深的态度,科学理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

前述与会专家透露,按照以往经验,全体会议还将召开两次,分别讨论、审议“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框架。

除了全体会议之外,专家们要参加分组讨论会,参与调研会,并参加个别任务的分配会。

会议讨论仅是专家参与“十三五”规划的一种形式,不少专家承接了课题研究,阐明建议。

例如,国家发改委布置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中,将文化列成一个单独的课题。领衔这一课题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应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再加上“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十三五”末,我国有望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些专家都在各自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公开发表文章、参加部委或地方政策制定、参与规划评审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十三五”规划制定中。

还有哪些“外脑”

专家委员会仅是“十三五”规划智囊的一部分。本着广开言路、广纳善策的原则,在“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中,国家发改委就开始不断借助“外脑”。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就“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国家发改委从2013年下半年曾经针对不同领域,提出了80多个课题研究。

这些课题研究有的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所有研究机构都可以按照选题指南报名竞标。国家发改委共收到265份课题申请书,经专家评审后有 27个机构25个课题入选。

另有的课题是直接委托研究。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接受了委托,如阿里巴巴集团承接了信息经济研究课题;上海复星集团承接了大健康产业课题;而民生银行则承接了金融体系改革的研究课题。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之所以聘请这些企业,看中的是他们对新经济模式、新技术的深刻理解。

除企业之外,“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借助了“洋外脑”。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就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经济转型问题提供了意见和建议。而美国的一家公司则就世界技术未来的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给出了自己的评估报告。

“洋外脑”与国内智囊的双重驱动,有助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者能站在全球的视野,及时掌握世界经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理念。

一位参与过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人士透露,此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彭斯(Spence)、戴蒙德(Diamond)、罗默(Romer)等知名专家学者都曾接受委托,就中国向知识型经济转型提出研究建议,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他预计,“十三五”规划或将继续聘请这些世界级经济学家进行研究,确保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之所以聘请如此多的机构进行研究是因为:同一个问题,不同主体可以从多角度提出构想,有利于规划制定者拓展视野,广泛吸取不同观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此次“十三五”规划,还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进行了研究。这也是国家制定五年规划首次就这些内容开展专门研究。

大众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提出,要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不仅大量听取专家智囊的意见,还力求接地气,即采取更多形式征求和搜集公众的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除了传真、邮寄、媒体、电子邮件等传统渠道外,国家发改委还首次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公众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共同谋划国家未来发展。国家发改委也通过该平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最新动态。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收到了上万条建议,从建言内容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公众关注最多的还是民生领域,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养老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人士称,打开决策窗口,将征询意见的主体定位为社会公众,收到的建言最为广泛,主题也更贴近民生。正如国务院总理所言“高手在民间”。

“十三五”大课题

规划要取得好的成效,科学的前期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琳

“我

们很期待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通过草案初稿看到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如何被采纳到‘十三五’规划中了。”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在5月5日召开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意味着《纲要》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前《纲要》草案将形成初稿。

早在2014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遴选公告。刘士林在2014年5月承接了其中的文化类课题:“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并在11月份将研究成果提交了国家发改委。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上述国家发改委的重大课题基本都已在去年底或今年初结题。而各部委与地方政府在编制自身的“十三五”规划前也都启动了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课题在今年年中陆续收官,进入成果提交或汇报总结的环节。

“‘十三五’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的背景,还是有较大不同的。”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过去多年,我国都在延续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上前行,但“十三五”时期,中国势必进入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未来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新任务,规划要想取得好的成效,科学的前期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上述人士称。

少而精

“少而精,是‘十三五’课题与以往有所不同的地方。”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

“十三五”规划的25个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均由国家发改委设定,并根据课题清单公开遴选承接单位。相比之下,“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指南则公布了39个选题方向,由课题申报单位按照这些方向上报课题,最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60项入选课题。

“虽然课题数目减少了,但很有针对性,覆盖了正在面临且未来五年将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上述人士说。

从课题内容上来看,经济类课题占据了大半部分,“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研究等大约一半课题,都与经济发展或改革有直接关系。

与“十二五”时的课题对比可以发现,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信息经济发展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等几项课题,都是“十三五”的新课题,指向新情况、新战略。

经济类课题占比大,并不意味着其他领域不受重视。相反,25项重大课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多个方面,凸显“五位一体”的特点。

其中,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引入了多项“十二五”时未作为明确重点的领域或政策概念,比如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公共服务重点和财政保障机制研究、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等。

文化类课题则从“十二五”时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升级为“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刘士林表示,这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在五年计划中将文化上升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高度来研究,也是第一次为文化类课题专门成立了研究课题组。

“由于课题是由国家发改委设置,少而精,所以这些新课题的提出,对未来五年政策研究和布局的重点在哪里,有很大导向作用。”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说。

课题网

不仅是国家发改委,其他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编制各自的“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先行。

以环保部为例,环保部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13年1月起他们就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明确了2013年至2015年的工作重点:2013年主要开展规划战略研究,2014年主要开展规划重点任务研究,2015年则以前两年研究为基础,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我们当时设置了6大类、21个研究课题组,约150项研究任务。”上述环保部相关人士说。

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通过公开招标遴选的方式,环保部选聘了41家研究单位来承担36项课题。这些课题既包括环境规划评估、环保目标指标研究等自身领域内的课题,还包括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城镇化与环境规划衔接等跨学科课题,课题经费在8万元到20万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承接了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的负责人中,只有4位是其牵头的“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不过,专家们大都参与了其他部委的有关课题。

以文化领域为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身兼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和文化部等部委专家组成员等多重角色,承接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等来自文化部的“十三五”规划课题。

这些课题作为文化部的重大课题,其成果对编制部委规划具有直接影响。

而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文化部分内容很有可能从文化部规划中选取。这意味着部委发起的课题,往往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士林认为,国家发改委的课题往往时间性规划较强,需要针对未来五年有一个全局性的安排。而部委课题则多是空间性规划,比如住建部做城镇化方面的课题、国土资源部做国土开发方面的课题,是根据自身的工作领域在空间上展开。

地方政府的课题则往往与国家发改委和其他部委联动,课题与规划在各自垂直领域具有上下传递的特点。各地的“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均由地方发改委设定,记者查阅发现,各地课题清单多是国家发改委25项重大课题的地方落地版本。

“通常来说地方一个部门的五年规划和课题,都要跟它的上级部门保持一致。”刘士林说,“有些部门的课题和规划还要报到上级部门审批,例如国土规划领域。”

如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各部委到国家发改委的规划草案编制起草小组,就形成了一张条块相连、时间和空间双向交错的课题网,将对规划草案的编制发挥重要影响。

超前研究

对“十三五”规划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课题研究,又将如何展开和成文?

“各家政府机构在形成课题前,都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调研是形成课题和编制规划的基础。”范周表示。

一般来说,调研的课题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既有问题的研究。在以往尤其是过去五年的发展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这首先要通过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拿文化来说,范周认为,“文化园区发展不平衡、地级市及以下公共文化建设欠账、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文化的缺位等等,都是我们在各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于是把这些问题通过课题的形式一个一个地进行专题研究。”

二是超前性研究。如果只着眼当下,长达五年的规划恐怕难以赶上时代的变化。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的新闻会上,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所面临的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正在变化。

“比如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应该怎样创业和创新?如果说全面创新的重点之一放在信息消费上,那什么叫信息消费?”范周认为,对这些现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问题,在做‘十三五’规划的课题安排时则应要适度超前,这也是超前性研究的价值所在。

此外,规划草案的编制过程,多次上下征求意见的过程,也都有新课题产生的空间,如果在这些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还很突出,就会临时增加一些新的课题。

“反复研究和完善形成的课题研究成果,才会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范周说。

“十三五”规划将如何出台

五年规划须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反复调研、研讨、审议及修改。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宋怡青

份五年规划的编制,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和前期调研,以及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和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方能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议。而其具备法律效力之后,才会交由各部委、各地方政府依此来形成各自配套的五年规划明细。

期间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为制定党中央关于规划的建议,二为制定规划的基本思路。两者分别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牵头,“两条腿走路”,最终会同合力,以《纲要》形式来囊括中央指导意见和各界建言,以提升规划的可预见性、可执行力。

这前后仅在中央层面便须成立三个专门工作小组:国家发改委前期牵头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中财办牵头成立规划建议起草小组。五年规划便是由小组意见上升至全党意见并最终形成规划纲要,走完从思路、建议到纲要的全过程.

“理论上很严密,但真正落地总会遇到些尴尬。”一位从“十五”期间就开始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士坦言,过去的规划有不接地气的地方,落到各部委、各地方,有的“不懂也要装懂”,有的“懂也要装不懂”,有的“似懂非懂”。

但很显然,“十三五”规划跟以往不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提高了规划的期望和要求,前期工作“海纳百川”的力度也更大,不仅采用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等传统“内脑”,还首次邀请来自业界和民间的智囊加入,甚至听取了亚开行等“外脑”的意见。

这一次,中央要求“十三五”规划须耳目一新,从步骤、形式到内容,完全杜绝口号性语言,要实实在在出“干货”。

两条腿走路

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基本思路》(下称《基本思路》)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前者从民主到集中,后者从集中到民主,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基础。

《基本思路》一旦落定,就为后续的调查研究、广泛纳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建议》的形成与完善,尽管两者的前期工作几乎同时开展,但内容上遵循从《基本思路》到《建议》,再到最终《纲要》的原则。

而国家发改委和中财办“两条腿走路”,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为此,国家发改委率先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前者由发改委领导和各司局长担任,后者主要由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员组成,同时还吸收了其他司局人员,以及发改委下属的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事业单位人员。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召集了以上两个小组的首次全体会议,启动和部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徐绍史提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深入研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并研究如何统筹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

“领导很看重‘新’,在规划理念、框架、内容、方法、文本和实施机制上都要求创新。”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十三五”的新任务、新导向明显多于以往,规划编制工作很不轻松。

同样,为完成《建议》的编制,中财办亦牵头成立了《建议》起草小组,成员来自于部委和地方官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

那么,《建议》与最终《纲要》有何区别?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规划司原副司长田锦尘解释称,《建议》是《纲要》的基础,是对后者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更具战略性、宏观性和导向性。而后者要对前者进行具体落实和细化,根据前者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来细化要求。简单说来,《建议》可谓是《纲要》的“纲要”。

“《纲要》的篇幅通常是《建议》的两倍以上。”田锦尘称,这是从“七五”时期就开始的传统,以《建议》来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而《基本思路》将和《建议》一同成为《纲要》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基础工作,前两者将从以下几个阶段对《纲要》带来深刻影响:

其一,前期研究阶段,要求对未来五年发展可能面临的重大目标、重大项目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其二,《基本思路》的起草阶段,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规划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三,《纲要》的正式起草阶段,根据党中央《建议》的精神,具体完成《纲要》的起草工作;

其四,衔接论证阶段,在规划草案的基础上,组织规划专家委员会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并提出咨询报告。该报告将随着《纲要》一同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

其五,审批公布阶段,《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经国务院批准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然后公布实施。

《基本思路》:四大阶段打磨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介绍,《基本思路》类似于正式起草规划之前,决策者开展的前期工作,也相当于打开了决策窗口,鼓励各方公共政策专家积极参与研讨。这一时期,政策讨论空前活跃,决策者通常会敞开心扉,不设前提,迎接“头脑风暴”。

对于“十三五”规划来说,这一阶段从2013年就开始了,首先是对“十二五”的中期评估。2013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开展内部评估,并委托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起草了《“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并于2013年12月25日由徐绍史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做了报告。

随后,国家发改委牵头了“十三五”前期重大课题调研,分别以内部研究和分赴全国各地调研等形式展开。

例如,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就奔赴黔东南州,就“十三五”期间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做了调研;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城市发展咨询院院长陈匆猜识又凉笾菔《郎较兀就“十三五”期间小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等课题进行调研。

第三阶段,国家发改委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3年底至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通过内部各司局征集意见,提出了领域的数十个重大课题,一部分直接委托中国社科院等进行研究,更多的则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所有研究机构都可按照选题指南报名竞标。最终,国家发改委共收到265份课题申请书,经评审后留下了27个研究机构的25个课题。

“我们于去年8月提交了课题最终报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十三五”期间企业、资本“走出去”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位任职于高校、承担了相关课题的人士称,根据具体情况,国家发改委给予每个机构一定的经费补助,“报酬不多,但荣誉感很强”。

“为增强科学性,一些重要课题还同时委托了多家机构,开展竞争性研究。”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譬如《“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就同时委托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两家机构承担。

半年后,《基本思路》的编制进入最后时期,即广泛纳言的阶段。

这其中,除去须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参事会议,听取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的意见外,国家发改委也陆续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包括“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议和多种论坛,以及与亚开行等“外脑”召开专门座谈会等。

头脑风暴之后,前述规划起草小组将汇总信息,起草《基本思路》送审稿,形成“头脑风暴――完善初稿――头脑风暴――形成终稿”的路径。

根据惯例,送审稿的完善将一方面通过座谈会来实现,即分别召开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的“片会”和全国改革发展会议,及时向地方通报中央精神,并征求各地方的意见。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还将召开专家委员会来获取权威专家的意见。

反复修改之后,国家发改委会向国务院提交《基本思路》,再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详细讨论后达成政治共识,向各方通报,统一认识,进行政治动员。

“各种实地调研、研讨会、座谈会正在密集召开。”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如果按照“十二五”的传统,还可能举办专题研究班,意在给中青年官员、学者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

《建议》:数百场会议研讨

另一份关键性文本――《建议》的编制历程也极为严谨。

2014年年初,中财办成立《建议》文件起草组,在中央领导下牵头起草工作。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相关部门也参与其中。

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各部门均开展专题研究。下半年,国务院布置了十几个重大专题,每个专题均有十几个部门参与,研究历时了半年多。

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对“十三五”规划也有过深入探讨,并提交了不少提案。之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均密集开展专题调研,其中全国人大还组织了有关课题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与人大代表一起组成调研小组分赴22个省区市,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做了专题汇报。

“十二五”规划《建议》编制期间,当时的起草小组就组成了8个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分赴13个省区市调研,东部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等5个,中部包括河南、湖南和安徽3个,西部包括四川、山西、甘肃等4个,东北包括辽宁1个,同423位官员、学者和基层群众共召开了31个座谈会,访问了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最终形成了8份有分量、有见解的调研报告。

“难点不在调研,而在对《建议》的边起草、边讨论、边修改。”一位中财办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按照惯例,起草小组需要在北京玉泉山集中封闭,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当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并参考国家发改委的前期研究成果――《基本思路》和重大课题研究报告。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初步成稿的6个多月里,起草组曾召开数次全体会议和数十次工作班子会议,并将《建议》的各阶段稿件提交国家领导人讨论,以及发到各省市、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征求意见。

根据“十二五”的情况来看,《建议》还会经历两轮意见征求――首轮面向100多个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和党外人士;次轮则将在今年下半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由中央领导人召集会议,征求与会代表的建议。

“‘十二五’这项工作中,初稿就修改了30多次。”前述中财办人士回忆,仅首轮意见征求,就对文件进行了360多处修改,吸收了780多条建议。

他预计,如无意外,下半年将对“十三五”规划《建议》进行两次集体审议,一次是7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另一次是五中全会上经由全会分组讨论,最终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是一个党中央集体决策的关键过程,容不得丝毫差池”。

“十二五”收官进行时

立足“十二五”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十三五”规划将更务实,更高远。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宋怡青

“制

定五年规划的意义,在于阐明国家战略意图并明确政府工作要点,进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一位从“十五”时期便开始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编制的人士表示。

从1953年我国按照苏联模式编制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改为规划)便成为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引导国家中长期发展方向的抓手。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对诸多国家现有发展模式造成冲击,经济转型成为全球性话题,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深刻变化。眼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空前加大,五年规划重要性显而易见。

中央对此坚定指出,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同时,“十三五”规划将在形式、内容、深度、细节上做足文章。

“要让‘十三五’规划比以往更接地气、更与时俱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现状的深刻认识。”前述人士称,“十二五”收官总结是否客观、全面,因而变得至关重要。

“相对保守”的增长目标

在不少专家看来,从“九五”至今的20年,是中国特色的五年计划/规划日益变得指向明确、主题突出且可执行度不断加强的20年。

例如,“九五”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计划则提出要全方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显露,因而“十一五”规划全面开启了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而“十二五”规划,则在总结前几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和目标的关键。在国家发改委向全国人大提供的规划执行情况报告中,“十二五”规划的24个主要指标绝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要求。一些指标,比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等,还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

“关键还是GDP增速指标。”前述人士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最大的顾虑是担心经济增速太快,考虑到地方GDP增速目标通常会比中央高出约2个百分点,中央就“相对保守地”定下了7%的增长目标。他回忆道,2010年10月在西安参加“十二五”规划调研会,与会的12位地方副省级以上领导均斗志昂扬地表示GDP增速要实现13%的目标。在场的中央部委官员则担心这与总体规划指标难以衔接。商讨之下,最终对地方给出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指出劳动报酬与生产率进步须同时进行,“才将地方官员的GDP热情降下来”。

调研结束后,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在“十一五”指标基础上又加入了生态、能源、资源领域等指标,并对一些约束性指标加大了定责力度。

也正是由于相对谨慎,“十二五”规划任务眼下才得以较为顺利地完成。

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亮点大概有六大方面:一是前四年GDP增速保持了8%的较高水平;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占比高速攀升;三是全社会研发经费从“十二五”初期的1.8%增至2014年底的2.9%;四是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实现“十连增”;五是财政性教育投入占比超过了4%;六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国基尼系数显著缩小。

此外,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五年,“十二五”在改革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例如,去年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养老金并轨制;今年以来实施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年薪实行封顶制等等。同时,各大部委简政放权、资本市场酝酿注册制改革,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等,均为“十二五”期间可圈可点的亮点。

未竟之功

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的相关人士对当前经济、社会的症结性问题,给出了详尽的总结。

首先,“十二五”期间全国需求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需求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尤其居民消费下降。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服务业比例仍然过低,且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均偏低。

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的二元分化,使大部分人无法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加之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中东西部发展差距大,导致问题进一步加重。

其次,之前的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人均资源短缺且能源资源消耗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目前单位GDP能耗远高于欧美国家。并且,还面临着水体及土壤的严重污染。

再者,我国企业、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

尽管“十二五”期间,企业、机构的研发投入略有增长,但相对支出的占比仍然偏低,有效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现有的科技成果中来自高校的不足5%,大量的研发投入遭遇到转化通道不畅等难题。

第四,当下的财政金融风险仍然突出。

近两年,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速普降,但财政支出却存在刚性,加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安排,财政压力甚重。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至今仍居高不下,企业债务偏高、实体经济困境不减,以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等问题仍然存在。

最后,社会矛盾复杂多发问题未有根本性改善。

例如,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意见又难以统一,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健康,导致区域性风险不断加大。

站在新起点上

汲取了“十二五”经验教训的“十三五”规划,将以怎样的形象面世?

5月,徐绍史在国家发改委一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三五”规划将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中,小康社会是目标,其余三个是保障。”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阐释,“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定好合理目标,给出可行的改革方向,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根据目前的调研及讨论方向,改革导向上,“十三五”将强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升级,把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摆在关键位置,推动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同时继续坚持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的原则。

“时间紧、任务重。”“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我国的内外部环境之于“十二五”,已然产生了深刻变化,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较以往更甚。

国际环境方面,尽管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地位并未改变,但各国均在争抢话语权,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同时,全球经济仍在调整和分化中艰难前行,美欧国家再工业化的进程与我国的发展构成竞合关系。全球科技变革亦正在拉开序幕,中国要么一箭在前,要么则很快被拉开差距。

国内环境也不乐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工作年龄的劳动力人口占比也在2010年到达拐点,人口红利的消失速度超过预期。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4

“十三五”规划会将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就此,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他指出,回顾历次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立足于民生改善。可以预见,“十三五”规划会将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

杨宜勇谈到,民生不仅事关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内需拉动等重大事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五年规划”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随着人民对于民生改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规划意义的“五年规划”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将更加密不可分。因此,“十三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杨宜勇分析,“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民生将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本届规划的最终目标,必须全面实现,虽然任务比较艰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难度,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不折不扣地实现目标”,杨宜勇说。

谈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杨宜勇认为,落实“十三五”规划,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与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的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振奋全民精神,一起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劲。他认为,“十三五”期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备受公众关注的义务教育、延迟退休、生育政策、房产税等问题,都将成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今天,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此,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他谈到,“十三五”规划对于今日的中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阶段的“收官”性规划,也是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奠基”性规划,更是关系到13亿多中国老百姓民生发展的关键性规划,意义非常重大。

唐任伍谈到,“十三五”时期民生发展进入新境界。“十三五”规划仍然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样,发展是民生保障的基础,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尽管今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十三五”的发展相对于过往的“发展”具有“新境界”,它是在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深刻把握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上的“发展”,是搞好统筹兼顾、更好地惠及民生的“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蕴涵着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既勾勒蓝图又要绘制施工图,是全面的民生发展宣言。

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唐任伍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民生发展,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民生发展,民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和发展行动,围绕着民生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十三五”的民生发展,是确保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民生发展,是协调、绿色的民生发展,是创新、和谐的民生发展,更是补短板、抓脱贫的民生发展。唐任伍认为,“十三五”民生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十三五”民生发展的主体思想,就是坚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做客人民网视频访谈节目,为网友解读公报内容。汪玉凯分析指出,“十三五”不仅仅是一个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从转方式调结构来讲,“十三五”可能面临三个转折。他指出,此次公报围绕民生问题有很多亮点,到2020年能不能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不在于城市,关键在农村。

“‘十三五’不仅仅是一个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从转方式调结构来讲,‘十三五’可能面临三个转折”。汪玉凯向记者指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三个转折的“拐点”。他谈到,第一个拐点是由过去的数量型向未来的质量型来转换,过去我们的发展可能更多注重数量、规模,但是未来应该特别强调经济增长质量;第二个拐点是从引进型朝对外扩张型的我觉得这从另外的角度上也给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不能就经济讨论经济,要把经济放在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整体来考量。

汪玉凯指出,围绕民生问题公报也有很多亮点,比如提出健康中国,保证老百姓身心健康;要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样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过去几十年来的一孩政策;提出构建互联网强国,要“互联网+”,制定行动计划等等。“脱贫是小康社会刚性目标中比较大的难题。”汪玉凯指出,到2020年能不能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不在于北京,更不在于上海,不在于城市,关键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少数农村地区。他谈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说的非常准确。这次提的很清楚,到2020年全部的贫困县都要摘帽,按照现行标准现在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这两个量化指标能够打出旗帜非常不简单,如果研究这两个目标实施,我们制定很多很多举措,包括扶贫资金如何使用,他认为,把这两个目标公开,在规划里直接写进去,这就是巨大的决心,相信后面会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兑现这两个目标。

“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因此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三五”规划,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是对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因此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

细读会议公报,从会议确立的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来看,最核心的字眼是“发展”,发展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建议》的全部内容,是本届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下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概括起来说,这个关键时期的五年规划,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在中国迈上现代化进程更高阶段时的“发展新思维”。

五大发展理念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五中全会的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为什么这么说?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大环境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还在发生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世界经济还尚未恢复元气,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的地位不断夯实。就此可以判断,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

从现实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实问题。目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艰难爬坡期。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目标来看,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完成我国现行标准下近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只能继续靠“坚持发展”。

怎么实现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次五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发展新理念”。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支撑。

正如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所指出的,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不仅讲速度讲效益,更注重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的最佳平衡,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

五中全会就此强调,树立五个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可以说,这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思维”。有了这样的“发展新思维”,不仅会破解我国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也会为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我系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我系微信平台开展了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活动。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出未来五年的改革蓝图,并对网络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做出深刻讨论。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本次会议的召开使得我系学生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担起创新之责、改革之任,为建设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努力奋斗!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三

公报提出“十三五”规划要遵循的五个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建立了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框架。

汪同三谈到,第一个理念创新发展,处于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且创新发展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

第二,协调发展。五中全会的公报明确的讲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都是高度重视在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比如说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十大关系”,就是讲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要重点处理的一些关系。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是要处理好一系列的关系。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里,中央明确的提出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那些重大关系,而且还具体的提到了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还特别提到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整体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在五中全会公报里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以前也讲到过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但是在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已经把它再一次提高到更高、更重要的水平。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5

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10月18日在全球关注下拉上帷幕。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起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十二五规划”方案,将主导中国未来5年(2011至2015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路向。很多外国评论家惊奇,当年苏联创造的“五年计划”概念,怎么会被中国人改造得如此通透,并响彻世界、如日中天!外界对五中全会的公报还在消化中,但围绕中国“又在变革”的解读已经传遍全球,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解读是:“包容性增长”贯穿全局,中国从追求“国强”转而追求“民富”,这是中国的重大“变化”。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不再单纯追求GDP增长,改为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由此告别近30年的“10%时代”?对于这些问题,全球都在热议。

这次会议,西方国家把它普遍当作“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注:继美国、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对未来眸的决策,并确信会议结果将影响到中国以及中国以外的美国、欧盟及其他大国的经济发展。

综合媒体报道,国外舆论普遍认为,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ONN网站文章指出,虽然中国经历了30多年惊人的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面临着许多棘手的挑战,包括日益严峻的贫富差距、环境等问题。中国的决策机构讨论了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这一蓝图要求发展战略性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节能技术。会上提出了“包容性增长”,即将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分散到各个领域,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公平。

英国BBC网站文章指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现在,中国处于十字路口上。任何经济上的战略调整都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如果中国国内的消费增长了,身危机的发达国家就能出口更多商走出衰退。

法国媒体指出,在“科学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经济飞跃发

展。此次举行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特别意义在于拟定下一个五年规划,这为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提供了保证。

俄罗斯网络刊物《专家》发表文章说,中国又一个五年规划将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包容性增长”贯穿全局

10月18日中共中央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要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主轴,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从外需向内需,高碳向低碳,“国富”向“民富”方向转型。

总的来看,“十二五规划”将促使中国全面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人民收入分配格局,缩短城乡发展落差,追求永续发展环境,扩大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等。至于具体的施政项目,则包括扩大内需市场、发展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扩大照顾民生之投入、深化改革等。

其中,“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作为贯穿“十二五规划”全局的指导思想,该项规划的最大目标,在于使最大多数的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换言之,中国不能再一味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因后者造成了严重的发展偏差,也给很多民众带来失落感。

早前,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致辞时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一语,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包容性增长”是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用以提醒成员国注意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失衡问题,倡导将经济增长建立在更自由、更开放、更公平的基础之上。

2009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概念,是再次强调,也是深入阐释。这显示领导层已把这一概念纳入到施政当中。“包容性增长”更多是一种发展战略的思考。在政策层面,“包容性增长”主要是通过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争取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与发展机会,确保民众有基本福利保障,确保民众分享发展成果。

“扩大内需”首次独立成篇

10月21日,在中联部举办的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主要精神专题吹风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人之一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表示,根据梳理,我国“十二五”期间将主要致力于十大方面的建设,其中扩大内需居首。根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内容,在十大方面中,扩大内需排在首要位置,也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独立成篇,这主要由于“十一五”后期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国际性金融危机,根据党中央的预判,这场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持续到“十二五”前半期,所以“十一五”后期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在“十二五”时期仍将延续。

潘盛洲特别提出,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不可否认,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所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排在第二位。这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希望未来在养老、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农村和城市能够同等化。

规划建议未提数量化指标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却不能与之匹配。1997年到2007年是经济快速增长期,劳动者薪酬占GDP比重却从53%下降到4帆左右。而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则从1990年的55%下降到2009年的42%左右。收入分配制度严重不合理,不仅导致“国强而民不富”的怪现象。也使扩大内需等一系列事关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成为无源之水。

“十二五规划”建议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在发展目标上,“十二五规划”建议没有提出数量化的指标,全都是战略性的,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十二五规划”强调如何富民,如何实在解决民生,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从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实惠。

“十二五规划”将转变GDP政绩观

对于当前政府官员GDPE政绩观的现象,潘盛洲表示,“十二五规划”建议重点提及了改善民生的内容,这部分将对地方官员的现有政绩观有较大冲击。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6

一、活动主题

把握新常态 共绘新蓝图

二、活动时间

开始:2015年1月30日

结束:2015年11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重点围绕创新驱动、开放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深化改革、法制建设等10个方面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主要议题如下:

1、您认为xx市"十二五"期间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

2、您认为xx市"十三五"期间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3、您认为xx市"十三五"发展总体战略应如何把握?

4、您认为xx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有哪些?

5、您认为xx市改如何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6、您认为xx市改如何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7、您对xx市新常态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什么好的建议?

8、您对xx市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9、您对xx市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有什么好的建议?

10、您对xx市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11、您对xx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12、您对xx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13、您认为xx市基础设施建设哪些方面亟待加强?

14、您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哪些方面亟待改善?

15、您认为该如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16、您对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17、您对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

18、您认为xx市社会事业哪些方面亟待加强?

19、您认为xx市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20、您认为法治xx市建设哪些方面亟待加强、如何加强?

21、您对xx市"十三五"实施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22、您如果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您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保障问题有哪些?

23、您如果是xx市城市的外来人口,您对所在城市的总体评价如何?您对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

24、您"十三五"期间的个人期盼是什么?

25、您还可就其他事关xx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参与方式

xx门户网站开设"xx市‘十三五’规划大家谈"专栏,公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参与:

1、网络留言:在xx门户网站"xx市‘十三五’规划大家谈"专栏上直接留言。

2、电子邮件:xx.

3、来信邮寄:xx市xx区xx路xx号xx市发改委综合科,邮编xx.

除网络外,其余参与方式来稿请注明"xx市‘十三五’规划大家谈"字样、姓名、联系方式。

五、活动愿景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从事哪行,也无论您何方人士,请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您的每一份意见和建议我们都会认真阅读,并择优编发,同时提供给有关单位部门认真研究,供编制"十三五"规划参考。优秀建言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项咨询活动,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适当奖励。

再次邀请并期待您参与。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