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范例6篇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范文1

今年是“规划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亦是“十三五”筹划。

当下的宏观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等国家战略必须成为新增长极,如何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此加以充分谋划、有效布局,且如何增强规划在下一个五年中的可执行性,均是棘手问题。

总体上,“十三五”规划将面对三个问句:一是如何说清“走出去”的钱从哪儿来,国内需求和“走出去”资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对投资忌讳莫深的态度,科学理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

三个问句回答好了,下一个五年或许会走得更稳、更扎实。

“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十三五”区别于“十二五”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国家对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态度、方式的改变。

早年,我国强调韬光养晦,经济活动与境外国家之间存有一层“防火墙”,即便提倡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但始终与外界存在隔绝。期间,我国走过一段漫长的“引进来”岁月,并在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开始尝试抵御“引进来”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冲击。

如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思索“走出去”寻找新增长极这一新课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抵御冲击,而是如何“走出去”影响世界,展现大国风范,扛起大国责任。

这其中,资金问题可谓主要难点――“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去年北京APEC会议召开至今,我国在全球合作以及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中“许诺”出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安排。但事实上,我国境内大到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小到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改革等民生工程,都对资金充满了渴望。由此,“十三五”规划该如何平衡好资金的内外需求?

最热的答案,莫过于动用我国现有的近4万亿元外汇储备,强化其多元化投资。

因此,注册资本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就由外汇储备、中司和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共同出资,其首期100亿美元资本金中,外储投入65亿美元,为最大出资方。同样,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其中国出资部分也基本由外储“扛大旗”。

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中司以外储注资成立时,其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是通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来分期注入的,而非凭空派生货币。

但现今各种战略性资金安排或很少依照上述规矩,丝路基金、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均有外汇储备直接注资。

毋庸置疑,“走出去”意在提升综合国力、寻找经济新增长极,但目前国内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医疗和教育改革等诸多民生问题,应当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综合考量。

当下,建议多以财政资金为种子来引导民间资本、商业资本进入,避免顾此失彼。

再看投资的重要性

“十三五”规划涉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应该重新审视投资的作用。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实现多目标发展和“走出去”的夙愿,还需要提振决心和信心,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多目标发展进行很好的梳理,使其成为有效的奋斗方向,而非空谈。

这其中,核心目标还在于稳增长,尤其五年规划这一中长期指导意见,更应强调增长、强调供给。

近两年来,一部分人对投资一词避而不谈,“恐投症”蔓延,转而寄希望于以消费来提升内需,忽略了投资在中短期稳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缺乏投资,消费是无源之水,只能维持经济发展现状。经济要增长,依赖于能否实现和促进必要的投资。

例如,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就非常重要,既需要政府的组织和规划,也需要通过PPP等形式来加大民资参与;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民生建设亦非常关键,需要更多的市场化规则,在政府给予扶持基金等方面,更多交由市场来选择,一改过去“政府决定赢家”的做法。

再例如,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亦需要进一步投资,且规模不可小觑。

改革开放初期,为降低工业化的实现成本,我国走过一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五小企业”的历程,上马了一大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和小火电企业,隔断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原本相辅相成的关系,造成了两者长期不配套的特殊国情。

这使得作为现代工业化、信息化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推进难度骤升、“补课”成本攀高,大量民生投资亟待落实。

因而“十三五”规划中,既需要重新审视投资的作用,还需要解决投多少、谁来投、投向哪里等关键问题。投多少,关乎宏观结构调整;谁来投,要捋顺政府与民间投资在不同领域的轻重占比;投向哪,则是既要契合国家对外战略又要顾及民生工程的平衡艺术。

GDP增速的困惑

“十三五”规划中,GDP增速目标如何确定也是难题之一。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曾对外表示,从实现“十”提出的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2015年GDP增速能够实现7%,则“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必须达到6.56%左右。

十三五规划范文2

1、防洪减灾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千亩以上重点圩口防洪能力。__堤防等级由3级提高至2级;__堤防等级由4级提高至2级;__、__、__、__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__圩及顺__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位;__圩、__圩、__圩、__圩、__圩、__圩圩堤防洪能力达到防御__坝埂头14.0m洪水位;__沟设计标准5-10年一遇,____沟设计标准达防御1954年型洪水位;主要内河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遇。

2、民生水利目标。到2020年,解决全县95%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现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9座蓄水5万以上当家塘提升改造加固任务,大幅度降低水库、蓄水工程病险率。加强万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旱抗旱能力,万亩灌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0.0 万亩,恢复灌溉面积 4.0 万亩;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利血防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300kw以上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对300kw以下集体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积极开展建设“当家塘”建设。计划分年度修复挖扩,其中“十三五”期间挖扩淤积严重的重要塘坝约 1500处。

3、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镇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工农业用水基本得到保障,全县年供水能力新增0.2亿m3、达到1.7亿m3左右,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更趋合理。

4、水资源节约保护目标。到2020年,万亩以上重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 6以上,基本实现灌溉用水量零增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城镇污废水处理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均要迭到国家和省市关规定,地表水质量标准努力实现省政府批准的《__省水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目标。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区域为山区和丘陵区,新增治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面积50km2,全县水土监测网络基本建立。

根据“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选择部分规模较大、能争取到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的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7.7亿元,实施十大类项目,全面加强我县各类水利项目建设。

一是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投资2830万元,实施戴冲等4座水库及山塘提升项目。

二是主要圩口建设加固,规划投资4.94亿元,实施东__、顺__等14个圩口加固项目及缸窑湖治理工程。

三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投资1.48亿元,治理天门、钟鸣、__等6个乡镇重要河流。

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投资8240万元,实施全县8个乡镇(11.28万人口)农饮提质增效工程。

五是排灌泵站建设,规划投资8740万元,实施顺__站、__站等10座泵站建设。

六是水土保持建设工程,规划投资0.8亿元,实施闸口冲、龙潭冲等6个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七是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规划投资1.3亿元,实施西联、__等5个项目水利配套工程。

八是水利血防工程,规划投资0.5亿元,实施__、__等5个区域血防综合治理项目。

十三五规划范文3

“十三五”期间,是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攻坚时期。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主题主线,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杠杆作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依法理财、厉行节约”总基调,积极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为加快推进“一主四辅”建设、实现全县“十三五”各项目标提供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

二、“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基本思路

按照“十三五”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将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做好财政各项工作。坚持一个理念:坚持依法理财理念,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把握两个实质:做大财政蛋糕,做实支出管理;突出三个重点:重点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重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落实保障民生政策;实现四个突破:在强化财源培植、支持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打造五型财政:努力建设法治财政、民生财政、发展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

(二)工作目标

1、财政收入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政治更加稳定,我县融入南京都市圈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一主四辅”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期间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投入运营,必将有力拉动未来五年经济增长。在看到各项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应看到,未来的五年将面临诸多挑战。财政增收压力增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内涵性增长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财政自我调控、保障能力比较脆弱。随着“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支出需求加大,财力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将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预计未来五年全县财政收入平稳较快、高质量增长将面临较大困难。“十二五”末,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实现24亿元,税收占比预计在84%。“十三五”期间,按其平均增幅8%左右的增长速度测算,到“十三五”末,我县预计可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3亿元,税收占比预计在85%左右。

2、财政改革目标: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进一步规范收支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有效监督,提高资金绩效。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乡镇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进行收支核算,实行国库集中管理。不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机制,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力争“十三五”政府采购规模有所提升。继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强化非税项目库管理,将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延伸至乡镇。进一步夯实财政基础工作,将财政业务核算向财政管理延伸,不断促进和巩固财政基础工作提升成果。

3、自身建设目标:加强干部职工培训交流力度,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大推行政务公开,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推进财政运行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切实提高服务发展水平,力争完成各项重点中心工作。

三、主要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着力”。

(一)坚持狠抓征管,着力完善收入管理机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注重收入总量与质量“并重”的增收导向,确保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财政收入增长。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建立财、税、库银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国、地、财、人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升财税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及时、准确掌握重点税源大户的生产经营和税收变化情况,确保重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大总部经济的招引和考核力度,鼓励总部经济项目多开票。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探索推行票据电子化改革。优化非税收缴流程,推行非税收入电子缴款,实时匹配非税收入资金和信息,创造条件实现应上缴国库的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提高资金缴库率。

(二)坚持服务发展,着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引导作用,促进企业提档升级。认真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盘大中小企业互助应急资金规模,强化企业、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对接,提高资金流转率。计划安排1000万元,争取年资金流转规模达30亿。规范科技创新基金管理使用,计划安排200万元,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预计基金规模累计达400万元。积极探索股权投资机制,扩大股权试点,力争5年后投资规模达到3000万元,投资企业达20多户。继续安排2000万元,用于奖励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通过早选择、早准备、早备案,力促我县技改和创新企业尽早立项,力争有更多的重点项目挤入国家、省、市计划的“笼子”,争取资金年规模突破1.5亿元。

(三)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强化公共财政理念,积极落实各项财政惠民政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推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村级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城乡一体化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健全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重残救助适时提标。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等相关政策,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支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改造升级,进一步增强社会养老服务能力。加大教育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类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稳定增长,全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省定比例。进一步完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制度和校舍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项助学补助政策,切实支持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四)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推进财政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新机制,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有机衔接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推进部门编制三年滚动规划,加强项目库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全面实现预决算公开。进一步细化县本级财政预决算,将预决算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对县直各部门的预决算细化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将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社会关注热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根据新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清理甄别上报核准后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实行一般债务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预计用三年时间,将清理甄别核准后的政府性债务置换成地方债券,以降低利息负担,明确偿债责任,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国库资金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除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准予以保留的专户外,其余专户在2年内逐步取消。建立结转结余定期清理机制,对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作为结余资金管理。建立预算编制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算到位率。拓宽政采范围。按照预算编制、采购执行、监督管理和直接支付“四位一体”的要求,将各类财政性资金的采购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不断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确保应采尽采。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资金支付行为,不改变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会计核算权,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向乡镇推进,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促进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透明。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督促检查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执行情况,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以重大财政政策和民生支出为重点,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检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推动以政府名义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编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一级预算单位占本级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比例力争达到30%。编报绩效目标的项目预算资金占本部门项目预算资金的比例力争达到50%,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民生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十三五规划范文4

近年来,L区卫生健康局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十三五”规划要求,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

一、“十三五”执行情况

(一)深化医改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医改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扎实推动医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一是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在全市率先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补助和一体化村卫生室运行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确保基层有钱干事,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医共体、医联体,与省市级医院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监护等,畅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三是提速智慧医疗建设。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与应急管理智慧平台,将疫情防控和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广应用电子居民健康卡,融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应用系统,实行预约诊疗、检查互认、电子支付、信息共享等便民惠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去年12月份,全市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暨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区的基层卫生改革经验获得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四是加强业务用房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在空编补齐方面取得实效。组织实施公开招聘,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员,简化招聘形式,直接采取面试(技术操作)、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高层次人才通过对口帮扶、现场教学、讲座授课、疑难病例分析等“传帮带”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青年创新型卫生技术人才。同时,选拔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培训,逐渐实现人才建设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三)完善重大疾病防治保障机制,持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水平。坚持关口前移,以预警分析、监测指导、健康教育为基础,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做实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2017年3月,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12月成功创建部级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示范区。

投资75万元建设L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地,被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授予“部级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区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严把疫情输入关、扩散关、病例管理关,创新处置措施,得到省指挥部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第一时间建设传染病医院(后备医院),提高了救治能力。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均新建PCR实验室,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

(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技术推广中推动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现拥有省级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5处,部级中医基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家,市区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12家。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全覆盖,开设中医药科室96个,全部设立康复治疗室、中医病房, 88%的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

(五)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至2020年4月,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97,2020年1-4月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2,预计2020年底前能够完成控制在110以内的指标要求。

二、“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疫情处置能力上再提升。针对抗击疫情“大考”中暴露出的问题,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现代化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疾病救护制度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短板,构建“平战结合、科学有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整体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指挥“三个体系”。加快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和卫生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地方病防控、预防接种、职业病防治、公共卫生监测等,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达到100%。

(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在医院发展转型升级上求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扩大“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医疗集团”等成员单位和服务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城乡医疗机构或专科之间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巩固和发展现有远程医疗协作,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积极实施、引导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利用区人民医院综合优势,以及区妇幼保健院、内分泌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优势,提升专业化水平,逐步扩大服务半径,将专业、特色、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范围由周边镇街逐步发展到全市。在保证基础医疗的基础上,定位医院特色,促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争取创建省或部级特色专科。

十三五规划范文5

(一)种植业生产成效显著

1、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时刻关注的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结合县粮食生产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以种子补贴、粮食直补及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示范县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全面推广和普及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小麦、玉米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等节本增效的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虽然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仍能实现全县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粮食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巩固。到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5万亩,总产20.7万吨,粮食平均亩产由2011年的392公斤上升到2014年的398公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连年丰产。

在抓好粮食生产、做到自足有余的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我们突出抓了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农业执法大队,并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我们首先狠抓了农产品农资市场管理,清理国家禁用农药和伪冒农资产品,把禁用农药名录张贴于村、发放于户,使禁用农药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组织蔬菜、苹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放心农产品。2011-2014年我县送交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农产品样品检测全部合格,未出现农残超标现象。大吾乡东沿兴西红柿、黄瓜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一坡果园苹果获美国标准有机食品认证,在今年的廊坊农交会上,我县小香米、苹果、黑花生、小杂粮等获特别金奖3个,金奖5个,受到了消费者和客商的广泛好评,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2、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种植业总产值大幅度攀升

2013年底,我县实有耕地面积45.1875万亩,种植业总产值为17.77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县各项农业生产能力均进展很大,尤其是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0.5万亩,其中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5.5万亩、绿色小杂粮种植6万亩、食用菌种植140万平方米、杂交油葵种植4万亩、无公害蔬菜及错季菜面积5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可较常规种植平均亩增产值1000元以上,因此“十二五”间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增。

3、农业项目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技术推广大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引进和实施包括百万元以上大项目13个,其他项目50余个,项目建设总投入达亿元以上,主要包括:

(1)优质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9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种子仓库1216.75平方米,整治田间路30公里,新建大口井15眼。

(2)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四种作物继续实行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2011—2014年连续四年四种作物补贴面积180万亩次,补贴累计补贴资金1850多万元。

(3)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从2011年至2014年,累计补贴资金250万元。

(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国家分五年投资600万元,本项目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7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旱作基本农田、集雨水窖建设、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建设等内容。

(5)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5.5万元,其中使用中央财政资金77万元,县级配套38.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是对我县12个乡镇区域站和11个乡镇农技站进行扩建、装修。

(6)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600万元,每年投资120万元,全部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围绕小麦、玉米、水产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建立了小麦、玉米、鱼类养殖3个实验示范基地;并对全县23个乡镇204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

(7)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320万元,每年投资64万元,承担部级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各2个,每个万亩片使用国家补助资金16万元,共计64万元。

(8)花生良种补贴项目。十二五期间总投资375万元,每年投资75万元,年补贴面积5.5万亩,其中大田5万亩,繁种田5000亩,大田每亩补贴10元,繁种田每亩补贴50元。

(9)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园5个,每个园省补助资金分别为50万元共补助资金250万元。

(10)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十二五期间共完成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6个,每个园使用国家补助资金50—60万元,完成总投资330万元。

(11)2014年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完成总投资107.5万元,其中使用省补助资金50万元,创建食用菌繁育中心20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200亩。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省级补助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全部为中央资金,建设内容:购置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超纯水机等仪器设备4台套。通过项目实施,我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检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3)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总投资195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玉米、马铃薯、甘薯地膜覆盖3万亩。

4、科技信息化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服务方式更加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信息化服务逐步完善,在强化“农业”、“县农业信息中心”、“农业信息网”、“县农业信息科技服务大厅”、“农业快易通”智能电话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制定了职能、制度,配备了办公和化验检测设备,并建立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解决了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的局面,同时联合中国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向全县农民开通了农信通服务业务,每天8点定时向农民发送各类农业信息,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另外,县农牧局还向农技指导员开通了飞信业务,及时向指导员各类技术指导信息。这两项服务使我们的农业技术指导工作更便捷、更及时、更科学,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5、超额完成各项指标,省市排位名列前茅

2014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达54.5万亩,总产量达20.7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万亩,总产皮棉800吨;油料播种面积达9万亩,总产量达1.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7万亩,总产量达27.5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生产每年都有十几项工作受到市级以上部门表彰奖励。

(二)“十二五”期间种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1、主要特点

总结“十二五”以来,结合实际,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战略决策,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1)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种植结构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发展到粮经菌药多元结构,种植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

(2)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立足政治优势和特点,下大力抓好项目的跑办和立项,完成了项目六十余个,争取中央及省市投资达亿元以上,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就辉煌。“十二五”期间,在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设施全面得到落实。在已建成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益性职能,保障人员经费。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对全县23个乡镇级农技推广站,完成了技术人员配置、配套设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建设。

2、主要经验

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县种植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和先进县(市)的经验,我县种植业生产的主要经验是:

(1)立足县情,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

县是山区农业大县,人多地少和旱地面积大是农业的特点,因此,我们立足县情,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遵循“扬长避短、发挥特色”的原则,突出抓好适宜特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绿色小杂粮、杂交油葵、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2)立足政治优势,加大项目跑办建设工作

县是革命老区,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领导的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立足县情和种植业生产现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通过省农业厅、省发改委及人大、政协提案等渠道,争取项目立项,“十二五”几年是我县引进上级资金超多的几年。

(3)适应形势的要求,大力发展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三农”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十二五”以来,我们立足实际和农民要求,加大了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建立“农业”专题节目、“农业信息中心”、“县农业快易通专家热线系统”、“县农业技术专家咨询中心”,又开通了农信通服务业务、飞信业务。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县土壤肥料化验室”、“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加强完善。

3、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彰,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且旱地面积大,水资源匮乏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以农户为经营单位,面积小,且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影响和制约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3)由于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外出务工收入明显高于农业生产收入,影响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农田种植存在着简化、方便的普遍现象,在管理、施肥等方面简单、省事,影响着有机肥料、微肥等投入,造成了土壤“氮多、磷少、微不用”的现象,造成土壤板结、盐渍等问题,从而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和价格。

(4)农技队伍力量薄弱,影响着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传播,延缓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5)种植业产业化进程慢,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没有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引导,普遍规模偏小,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

二、“十三五”面临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期;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012年,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任务,要求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农业部于2009年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先后两批认定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已成为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平台、抓手和样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总理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农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和“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以环京津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加快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县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西柏坡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做出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决定,并制定了规划。

三、“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红色文化优势,围绕提升农业效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以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支撑保障条件,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领和示范太行山现代农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多样、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型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支撑区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主导产业特色突出、服务体系配套完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效益明显提升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示范区、石家庄重要的菜篮子、京津冀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三)重点工作及目标

1、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1)加强科技服务,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重点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种子工程”。依托良种补贴项目,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良种。实现粮食优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实施“沃土工程”。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免费为农户取土化验,出具施肥配方,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实现全覆盖。三是实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以我县防蝗植保站站为依托,不断健全完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和信息。尤其是对小麦吸浆虫、野燕麦、黄顶菊等粮食重大病虫草害,展开连年歼灭战,提高综合化防治水平,有效控制灾害发生。

(2)加强基地建设,打造高产示范田。继续加大示范田建设力度,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在种植管理技术上,突破传统模式,全面推广“保优节本”工程,全部实施测土施肥、推广优种、良种良法配套,小麦-玉米一体化节水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两晚”种植等新技术,从播种到收割,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粮食高产。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实施,实现农民每亩减少12—15元的投入,增加收入50—60元以上,同时,围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生产基地进行区域化、规模化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资源优化配置。

(3)加强基础设施,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改造一批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田基础设施达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的要求,使我县粮食生产发展水平实现由中产向高产的转变。

2、加快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

(1)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优化种植模式,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十三五末”实现蔬菜生产优势区域更加集中,特色更加突显,定位更加明确,示范带动作用更强。

(2)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要按照农业部创建蔬菜标准园的要求,通过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普及无公害蔬菜标准化集成技术,重点推广蔬菜的优种优法配套栽培技术、膜下微滴灌节水、防虫网、诱杀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无公害集成技术,引导全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推进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以、大吾等乡镇的常规食用菌生产,西部深山区的观音堂、蛟潭庄等乡镇的反季节食用菌生产,、温塘等乡镇的香菇周年生产,以及营里、观音堂、蛟潭庄、合河口、杨家桥等5个乡镇袋栽黑木耳生产为基础,把食用菌做成大产业。

(4)加速品牌建设。以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品牌创建为切入点,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积极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拓宽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5)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和重点乡镇、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检测点,依法建立产品自检、委托检测,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功能,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监控。

(6)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农业执法大队协同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各种生产经营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3、发展休闲农业。

独特的区位优势,传奇的革命历史,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将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上做足文章,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做到一园一品,一园一景,移步换景,营造恬淡、典雅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构建休闲度假、采摘观光、生活体验、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农业新格局,形成农旅结合、以旅强农发的展局面,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4、发展循环农业。

引领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通过发展“猪-沼-菜”,“猪-沼-粮”,“猪-沼-果”生产模式,减少养殖场污染物排放,促进粪污的再利用,实现农林牧产业有机结合,提高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中药材、食用菌、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2)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以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吾生态谷西柏坡现代农业基地、金鑫乳业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为样板,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形成园区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规划范文6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完成了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为生态旅游

一是**“真相乡村”风光带“一谷四人家”往纵深推进,现已初具规模。

累计投资1.2亿元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5年来落实7868.3亩烤烟生产任务,实现烟叶特产税2321.23万元;统筹推进1467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实现100%流转。

(二)城镇建设升级改造不断完善社会民生

一是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累计投资1150余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等基础公共设施。二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十三五期间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完成50余个新村点建设及其他基础工程;三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组建完善四级管理体系。四是积极推进惠民事业。统筹发展了文化体育事业,完成了各村卫生室、文化站及村便民服务站改造。提高了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了计生政策,开展了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保障安全用水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截止目前共脱贫158户349人。

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不多,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特色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挖掘,交通制约瓶颈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全面布局推动全域旅游

打造农旅结合,全面发展的生态**。以镇域北部为中心,打造旅游产业园区。打造以新月村为主的国家5A级景区;以镇域南部为中心,打造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以圣农祖代鸡项目为主农业产业。促进南北融合,力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以农业推动旅游实现全域旅游的最终目标。

(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机制

推动森林赎买工作,坚持生态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新通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向“飞地经济”集中,形成了凝神聚力建飞地,全员齐动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三)推进小城镇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商贸小镇规划,完善集镇环境优化。整合资金进行秀美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资金新建乌桐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镇南北道路通路,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

(四)乡村振兴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依托全镇产业和生态优势,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公司+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结合真相乡村旅游区大力挖掘自然生态和畲族和老表文化等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旅游特色产业,以第三方公司为运营主体,政府为推手,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收入分配方式,打响品牌,带动消费,不断壮大各村村集体经济。

乡镇“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总结

2016年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乡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十三五”期间全乡已流转土地

13169亩,坚持把特色种养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棚蔬菜40亩,

种植中药材610亩,大棚西瓜种植320多亩,水稻小麦良种繁育6800多亩,稻虾养殖1500亩。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共计27家。全乡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乡经济发展。

五年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粮食种植合作社、利源新型建材、精诚米业粮食烘干厂、绿谷超市和善策农业种植合作社等项目,均实现了常态化生产。2017年瓦埠湖大桥及连接线正式开工;2018年陶店回族乡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开始谋划,2019年开工建设;2019年2400亩的未利用地项目通过验收。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乡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05户3148人,贫困发生率为22.1%,截止2019年年底,完成脱贫任务1019户,3041人,剩余14户,28人未脱贫(脱贫人口动态调整),贫困发生率降至0.19%。两个贫困村(马店村、湖滨村)分别于2016年、2017年出列。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全面落实33乡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卫生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90%以上,加大投入、改善就医条件,对全乡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全面落实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提升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服务。2019年出生人口150人,出生登记率99.28%,累计健康体检400人次,兑现多类计生家庭奖励资金30余万元。投资502万元新建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一栋。城乡居民医疗参保13026人,参缴246.7万元,参保率92.5%。

养老保险缴费率达100%,全民参保任务达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完成每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任务。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各类社会兜底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每年认真开展参保人员清理整顿,严把审核程序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我乡农村低保户329户,591人,城市低保12户,13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2018年建成陶店汉族敬老院及回族敬老院。2019年高标准完成乡残疾人之家和三个村的残疾人工作站建设任务,保障我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实施智慧学校建设,中小学教师“无校籍”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在校人员全部纳入教育救助体系,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乡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每村均有自己的锣鼓队和广场舞队,2019年成功举办乡村春晚。对全乡1个镇级、4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

五、乡村面貌持续提升。

乡村建设更宜居。围绕三年提升计划,2019年底我乡率先在全县实现省级中心村全覆盖。抓好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三大革命”整治力度。加强全乡乱堆乱建清理。全面完成户户通建设任务。率先完成省级森林乡村全覆盖,桃园中心村获2019年度生态宜居示范村,湖滨中心村正在积极申报全省生态宜居重点示范村。

污染防治见实效。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强岸线管理,落实水环境保护,开展水生态修复,清理疏浚水道,开展增绿补绿,植树造林工作,完成每年任务,让水清岸绿景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秸秆禁烧力度,做到宣传到位、责任到位、举措到位。采取秸秆“五化”利用、深耕翻犁返田等措施解决秸秆出路,培养秸秆收储经纪人,建秸秆收储中心一处,实现了

“零火点”的目标。全乡开发公益岗位用于有毒有害垃圾回收,有效保护了土壤。

六、加强民族建设,巩固民族团结。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举办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2016年荣获安徽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9年8月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现场会在我乡召开。并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及“淮南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称号。

七、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乡村完善5个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全程,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21个;三是做好乡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乡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存在问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我乡地处瓦埠湖畔,安丰塘灌溉末梢,农业基础地位不牢,一产薄弱,二三规模不大,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工业发函、民营经济总量偏低,村集体经济村均总量较大,2019年共184.5万元,其中两个龙头村,但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再生产能力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离乡村振兴存在差距,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十四五”规划思路

一、以水稻小麦良种繁育产业为主导,进一步扩大特色种养规模,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我乡实际,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乡全力推进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壮大。一是以水稻小麦良种繁育为主要产业,建设陶店良种基地。二是在此基础上努力扩大种植品种,如蔬菜、中药材、瓜果作物、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等,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农业产业利润从基础农产品延伸到农产品深加工上,打造陶店品牌。

二、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一是全力推进居民迁建湖滨中心村及配套设施建设。二是积极主动与中石化淮南分公司对接新建扶贫加油站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对项目注册、报批、落地、投建等环节进行一条龙服务。四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确保年度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都能超额完成任务。

三、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放在首位。一是积极协调解决制约寿县利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扩大生产的土地问题,促其扩容增产,实现规模工业企业零的突破;三是壮大产业规模,根据我乡现有的企业规模,经营状况,重点抓好宏锦制衣、精诚米业等行业的发展壮大,努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快小微园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三是紧盯瓦埠湖大桥开通和引江济淮码头建设,充分发挥县道升格省道的区位优势和水运优势,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以加工、制造业和码头仓储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

四、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1、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善中心村照明、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已有中心村基础设施,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推进33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2、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灌溉排水沟渠等水利设施配套问题以及农田平整、田间道路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切实用好乡农技站、村农家书屋、技术下乡等措施,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教力度,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3、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要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打造“生态陶店,和谐回乡”。

建议

一、突出两业,抓乡村振兴,围绕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谋划适合本地的产业项目(服装、小电器、箱包等)。

二、补足短板,加快水规划步伐,围绕水设施完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水文化打造。

做好河长制建设大方案。

三、因地制宜建设夯实民生工程基础。

2020年乡镇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规划

2016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X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全镇已流转土地X万多亩,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各类蔬菜X多亩,种植中药材近千亩,大棚西瓜种植X多亩,小麦良种繁育X多亩,牲畜存栏X万头,渔业养殖水面X多亩。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集约化生产效应凸显,全镇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一是制定实施了《X镇工业发展实施方案》《X镇工业发展奖补细则》;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X镇进驻规模企业有X水泥制品有限公司、X纺织品有限公司、X纺织品有限公司、X有限公司、X县X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值近X亿元。二是积极打造X高速出入口轻工业板块,大力发展以“X纺织”“X纺织”“X纺织”为核心的纺织制造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目前我镇共完成招商引资近X亿元,其X塑业投资X万元正在有序建设;投资X余万元的X宇耀纺织品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正在运营。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201*年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2015年,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回头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2014年脱贫X户X人;2015年脱贫X户X人;2016年脱贫X户X人,X村、X村出列;2017年脱贫X户,X人;2018年脱贫X户X人,贫困村X村顺利出列。2019年拟脱贫X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同全省、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五年来,X镇卫生健康工作均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计划生育自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在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年出生率达X‰;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享尽享;婚检、孕检、基因检测等各项工作均都能按照县要求的如期完成。卫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目标,争创“群众满意医院”,基本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稳步推进医改工作,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使老百姓得到更大的实惠;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X人,家庭签约人次X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X人,办理慢性病本X人,全部进行了管理;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家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均在X%以上,全面实现了孕产妇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投资X余万元全部建成“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各卫生室配置了水冲式厕所,改善了卫生室环境,引进执业(助理)医师X人,进一步提高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

社保任务圆满完成: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劳动监察、就业扶贫等民生工程在我镇的落实。每年养老保险缴费率达100%,到龄人员信息采集完成任务数100%,全民参保任务达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社保所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各X次,培训人数达X人,X人实现成功创业,申请创业补贴X人,共计X万元。创办就业扶贫驿站X处,建成X处,现已吸纳就业贫困户X余人,并且全部签订劳动合同。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落实低保工作,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目前我镇农村低保户X户,X人,其中扶贫户有X户X人,城市低保X户,X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优抚工作:已为我镇优抚对象X人,享受60周岁退役士兵补贴的X人做好登记造册和抚恤金发放工作。临时救助工作:我镇共救助完成因病因灾人员X户,给予每户X-X元不等的救助金,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镇80周岁以上老年人X人已逐人登记造册,每人每年X元高龄补贴已发放到位。X位百岁老人,每人每年X元的长寿保健费也已享受。为X位特困供养对象,按时发放五保金,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无忧。认真落实殡改工作,同时对死亡人员的火花费用进行补助。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吸纳社会志愿者队伍,引领群众参与各类赛事节庆活动。对全镇X个镇级、X个村级文化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人员管理、资金配套、队伍建设、活动开展、资料完善等措施,确保文化中心发挥社会效益,真正服务群众。2019年4月3日,X县文化东部协作区双基运营现场会在我镇X村综合文化中心召开。

五、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

以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镇村完善X个便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X镇关于加强村室建设提高便民服务工作水平实施意见》,实行全程,深受群众好评。二是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站东村、洪河村成功创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其余X村均顺利通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验收;三是做好镇村干部量化考核工作,按照月考核、年评比的原则,对镇村干部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激发了镇村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在脱贫攻坚、扫H除E和秸秆禁烧工作中开展无职党员评先评优活动,通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稳定的形势仍然严峻。四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

“十四五”发展规划

新时代,新征程。

2021至2025年,X镇将抓住“弯道赶超”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大发展。X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到2025年,将X镇建设成为“生态X、文明X、和谐X”。

一、指导思想

X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X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到2025年GDP达到X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X%,到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X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X%,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各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提质增效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在乡村振兴建设上取得新亮点,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X、文明X、和谐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

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推动村镇银行和网点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X省道至工业园区10米大道,加快园区绿化工程建设,实现园区供水、道路、供电、通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同时,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主,做大做强工业聚集区,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锁定医主打产业,将聚集区规划用地划分功能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规范入园企业投资量,推动聚集区产业全面升级。三是加快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聚集区集生产、加工、网络营销、农家乐为一体,以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种植的形式,全面提高种植效益,集中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进行市场化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坚持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基本结束,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镇脱贫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四)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再提高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将严格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序,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杜绝民工盲目外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加大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使他们尽快加入劳务输出的行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全力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基本构建起布局合理、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比“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高,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促进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凸显科技兴镇力量。优势产业实现技术上的跨越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和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优势资源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实效。全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一批与我镇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设施,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实施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卫生院硬件设施建设;以创建等级卫生院为契机,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争取2020年创建二级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高群众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办好文化服务大众。我镇将认真落实新时代社会实践所的运营机制,申报新建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实景展览,发挥特色优势。指导督促各村举办群众性乒乓球、篮球、拔河、掼蛋、象棋、广场舞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把免费开放和举办活动纳入村级工作考评,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更好发展。

(五)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组织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X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镇村三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镇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镇、村干部行为规范,按照镇、村干部量化管理方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六)科学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X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大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新农村。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促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显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风文明,社会风尚良好,让百姓住的安心,吃的放心,过得舒心,玩得开心,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上一篇职业规划书

下一篇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