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设计范例6篇

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1

关键词:老年人;室内设计;无障碍

一、概况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节奏的加快,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五亿,这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数字的背后显示出我国对这一“银色浪潮”的出现需要背负的压力和所要承担的责任都是无比庞大的。而传统被动式的“家庭型养老”模式在这一趋势下显露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怎样使得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在晚年能够生活的更加愉悦和从容?在对这个问题深刻思考的同时,我们势必要通过剖析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重新审视老年人养老这一话题。

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听觉、视觉以及反应灵敏度等生理机能上会出现一系列的衰退,具体表现为(1)听觉上听觉神经萎缩,听力显著下降且对高频音和低频音敏感度变低。(2)视觉上眼部水晶体的弹性变低,同时晶状体会变硬变浑浊,视力降低、视线范围缩小,在较暗的地方不容易看清,对颜色的明暗度感知能力变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老花眼和白内障。(3)反应灵敏度上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退化导致老年人相关脑细胞减少,从而使得反应变得更加迟钝。而在其他方面上的表现为平衡感变低,有些时候不能很好掌控自己的行为;新陈代谢变缓慢,内分泌开始减少;对空气中湿度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同时健康状况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生理机能衰退的同时心理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1)对新生事物的热情降低,求知欲下降;适应新生事物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思考能力变弱,思维逻辑性降低,辨别事物真假的能力也开始减弱。(2)孤独感和无助感剧增一方面需要更多的陪伴,想要和家人以及曾经的老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各项机能的下降,老年人普遍会对自己的变化有一种本能上的抵触,进而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

三、现阶段老年人普遍的养老模式

众所周知,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养老质量的高低。目前国内出现了一种“同楼居”的家庭养老居住模式,成为一些地方养老模式的新趋势。“同楼居”指的是两代人亦或多代人居住在同一套单元楼内,老年人为了行动方便居住在户型较小的底层,而年轻的夫妇则居住在面积较大的较高楼层。这样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有分、有合、有联系且又保障了各自的隐私和生活习惯的关系。但是按照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仍未成为一种主流,现在大多数的养老模式仍是延续以前的“家庭式养老”的养老模式:多数情况是老年人仍居住在之前的居所和家人住在一起或者独居,延用以前的室内布局和功能,没有依照老年人实际所需做出变化,结果只能是室内环境与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相悖,不适合老年人养老。因此,依照老年人所需进行室内空间的再设计是很有必要也是迫在眉睫的。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怎样挑选老年人宜居的居住空间和怎么进行合理的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

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与选择

首先,老年人在进行居住空间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住宅的1~3层,按照现在住宅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定,楼层间应当都具有可供老年人活动出行的电梯、楼梯以及坡道。且由于老年人的空闲时间比较多而且易生孤独感,需要通过更多的人际交往来获取精神上的慰藉感,因而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应当给他们创造更多的邻里交往的空间和场所,且该区域的空间不需要太大、太空旷,务必使老人身处其中可以产生领域感和安全感,例如室外的各种楼梯休息平台和过道的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日趋减少,小区可谓是他们活动交际的主要场所。在设计时,应当按照居住区总人数的10%~30%的比例来作为老年人的入住数,按照人均10平方米~35平方米的面积建立管理和服务的相关配套设施。在靠近单元住宅的出入口应当有可供休息娱乐的桌椅和绿化带,并开辟出一些地带供老年人活动和锻炼并就近分布建立一些老年人活动器械。

五、老年人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一些原则

在室内设计方面,由于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室内空间将成为老年人主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由于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因而室内空间不宜太大太空旷,同时也应当不过分拥挤,可满足老年人日常行为和轮椅的自由活动不感到狭小局促便可。室内整体布局上应当尽量简洁且最好靠墙布置,家具的陈列整齐有序,家具不宜太多,占室内面积的30%~40%为宜。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宜有高度差,地面铺装材料应选用防滑好清理的材料。考虑到轮椅的进出,门的净宽应当大于80cm且不设门槛或者将门槛做成斜坡。门把手安装在90cm高度为最适宜。窗户做成凸窗较宜,并且为了不阻挡老年人的视线窗子高度不宜高于60cm。起居室是老年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场所,应当保证朝南且有足够的日照。起居室为了方便老年人的家人朋友前来探望和聚会,应当尽可能的大。老年人的居住空间中有一个敞亮的阳台是很必要的,在阳台上,老年人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种一些绿植和养一些花鸟,同时可观看小区和远处的景观、晾晒衣服,可见阳台是联系老年人和自然的一条很重要的纽带。在进行阳台设计时,应当设置可升降的晾衣架,升降的最低点必须是老年人可达到的范围。阳台地面宜选用防滑的材料,地面应有较缓和的坡度方便排水。卫生间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块,卫生间的马桶和浴盆以及淋浴间的周围应当安装有牢固的永久性安全抓杆(不止是卫生间,在居住空间适当位置都要为手脚不方便、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安装),某些情况下可安装长凳方便老人就坐淋浴。卧室面积要相对大一些,以15~20平米为适宜,方便其他人入住照顾老年人。且卧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系统,方便老年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呼救。六、结论上述对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的一段浅析,要对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必须以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变化及状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总结。这些,又从另外一方面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为老年人塑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空间、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敬老氛围,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更多!

作者:张志敏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日)佐古顺彦.环境心理学.周畅等译.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2

关键词:健康;空间;设计

健康住宅是在小康住宅“经济舒适”层次上的提升舒适性与健康性要素,全面提高居住质量。健康住宅居住质量主要体现为套型设计应多样化,并具有一

定的适应性,满足个性化的居住需求;居住空间大小为满足家庭使用功能为宜,

应具有相应的私密性与安全性

1、居住空间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健康住房的第一

位选择要素应能满足现代居住生活行为和现代居住心理的要求,使居住者在住宅

内感到适用和方便。

1)合理的功能分区。在健康住宅套型设计中,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以确保

基本功能的实现仍是最主要的。从使用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进行分区,即套内合理布局,在分区中要处理好各区域内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

和交通衔接。我们一般可以根据人的生理、心理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公私分区、

动静分区、洁污分区来进行室内空间的组合。例如,合理地将客厅、餐厅、厨房

集中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卫生间等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

口,私用区设在住宅里部,从而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防止活动行为

的交叉干扰。过去那种阳台改厨房,卧室改厅堂的局面,既不合理,又不舒适,

同时还影响了房屋的整体结构。所以,在健康住宅的套型设计中,客厅、餐厅、

公共空间、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要充分考虑功能分区。

2)提高居住质量不仅指居住面积的增大和房间的增多,重要的是拥有一个

合理的与家庭生活行为需要相适应的舒适尺度。功能空间面积主要

取决于:

(1)必要设施、设备、家具等布置所需要的面积。

(2)人体占有面积。

(3)活动或操作所需要的面积。

功能空间面积过小会显得拥挤,大而不当,也会失去家庭的温馨。尺度的适宜,突显健康住宅对居者的人文关怀,使之亲切近人。

3)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等功能空间的数量,既取决于住户家庭人口

构成和生活方式,又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密切相关。当然市场也

需要有一部分大面积套型,各房间的面积也应适度扩大,更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

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

藏间等,有的还可设家庭团聚室、电脑工作室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

式相适应。近年来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一直持续增加。其中固然有房地产投资增

长过快、老百姓购买力有限等原因,但在住宅消费趋于理性的现在,有些住宅套

型面积及功能房间面积过大,但实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布局空旷,

既不精细,面积又浪费,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住宅消费。

4)住宅内部各个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起居厅是家庭的核心部位,

它的位置应起到组织家庭生活的中心作用,厅内不应有太多的门和洞口,否则就

会因没有足够长度的延续墙面使家具布置发生困难,还会因有人在厅内来回穿行

而干扰会客、团聚、视听、体闲等公共性活动。由于厅内活动人数相对较多,厅

又是一个家庭的集聚点,厅内需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和视野。厨房由于家人提

着菜篮或拿着垃圾进出,应使其靠近入口,不致污染其它空间。厨房与餐厅要紧

邻,端上菜肴和撤除餐具就会方便。卫生间与卧室要相近,对老人或晚间使用不

会发生麻烦等等。另外在健康住宅设计中还应增加贮藏面积,有条件的主卧设可

进入式衣橱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储存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如体育休闲用品。总之,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2、 居住空间的私密性设计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具有双重性:互助与互争。互助是人的内在本质,互争

是人的外在本质。居住者在希望邻里交往的同时,也希望私密性得到满足与保

护。私密性是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它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独立性

和选择意识。私密并不意味着隔离,而是个人与邻里间,甚至与家人间的生活行

为关系的控制。私密性与公共性是相对而言的。为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行为内

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居住区建筑空间环境本身应具备公

共性-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私密性程度不同的空间层次和领域感,使居民既能

与公共生活密切联系,保证邻里交往,又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私密性要求。人的私

密行为扰或破坏,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在家庭生活中,私密性往往受

到来自于户外或家庭内部的干扰。

建筑之间距离,除日照、通风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视线、噪音的干扰。两

户之间的窗户设置应该避免窗户正对;各户的生活阳台之间应有所遮挡;退台的

屋面平台既要防止楼上平台的俯视,又要避免相邻住户之间的视线干扰。多层住

宅居室与对面居室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8-20m,低层住宅则不宜小于12m。窗户毗邻道路的住宅,可以利用半地下室提高底层的室内地坪或者在窗户边合理的配置绿色植物避免室外视线的干扰。

在户内空间,虽然是家人之间的活动,但户内不同的功能空间也因不同的

居住行为内容而具有不同程度的私密性特征和要求。一般而言,户内各功能空间

私密性由弱至强的梯度顺序为:户门-过道(过厅)-客厅-起居室、餐厅、厨房

-卧室-卫生间。住宅建筑私密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合理组织从公共到私密

的空间序列层次,明确室内与外界环境、户与户之间以及户内各功能空间之间的

分区、分隔和界定,通过合理地划分与组织空间,采取适当的阻隔视听干扰的措施,满足家庭成员对私密性的要求。因此一般要求:不设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开向起居厅,卫生间最好设在私密区;卧室、书房的门不宜直接开向起居厅,卧室、书房也应集聚在私用区;分户墙、分室墙及楼板应达到空气声和撞击声的隔声标准等,使每个家庭成员的私密行为得到充分的保护,从而人人能身心健康,和谐相处。

合理的居住空间环境应该为每个家庭成员提供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

间,这是个人成长与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人的私密行为能否得到保证,行为内

容是否得到保护,是住宅自主性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价住宅的一项心理尺度。也

是评价健康住宅的一项重要心理尺度。

3 、居住空间的安全性设计

居住空间的安全性首先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安全主要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口的数量、疏散楼电梯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公安部与建设部曾共同发文,要求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水落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加强住区的保安与物业管理。防坠有两种可能,一是防护不周,产生人体坠落,一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阳台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对多层和高层住宅分别必须保证1.05 和1. lm 的高度,垂直栏杆之间净距不得大于llcm 防止物品下坠如花盆从阳台掉下,设计时应考虑搁置花盆台板宽度,栏板高度以及单元出入口处的安全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安全性已不仅仅是指普通意义上的防火、防盗、防坠等问题,还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住宅入口、走道、楼梯、电梯、卫生间等场所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性,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

2)随着电器、信息产品大量进入家庭,电气安全尤为重要。调查显示,我国住宅中插座数量普遍偏少,居民不得不乱拉电线,接用一些不标准的电板,这是一些电气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该控制住宅插座的安装间距,例如规定插座的安装间距不得大于插头线长度的2 倍。同时也应加强漏电保护、等电位连接等用电安全措施。

3)应按《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的相关要求控制居住空间的声、光、热环境和空气环境。充分关注光照、保温、隔声、隔热、排气通风等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与安全产生的影响。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3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环境艺术;创新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于功能、审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环境艺术是居住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将环境艺术进行良好的创新,从而更好的营造出具有整体性与艺术性的室内环境。居住空间设计必须重视对环境艺术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环境融入理想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水平。

居住空间的功能

居住空间通常包涵客厅、起居室、卧室、娱乐室或者休闲房等室内空间,通过对整体空间的塑造,可以让居住者更好的获得文化与精神上的体验,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并且更好的凸显空间形象的差异性。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自身情绪,并且会让人产生特定的感受。

室内空间的美感主要分为意境美感与形式美感两种。意境美感主要指室内空间的内涵,形式美感主要是针对于居住者的视觉感受。通过对于室内空间的合理设计以及对于室内的色彩、家具、绿化、配饰等合理的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意境美感与形式美感,从而达到居住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

环境艺术的创新

1.回归自然的创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在钢筋与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当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了居住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已经与田园生活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居住环境的隔阂不断增大,居住环境也十分拥挤。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要对于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进行重视,并且对自然元素进行组合与设计,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从而体现出自然生态之美。

2.以人文本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对于人文因素进行重视,并且以人们对于生活追求来开展设计的创作。居住空间环境是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居住空间设计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让居住者得到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审美享受。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室内建筑不断的涌现,各种设计风格也使得居住者更加眼花缭乱,居住空间设计逐渐的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艺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将室内空间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将僵硬的混凝土结构转变为亲切的生活空间,借助不同的手段体现出居住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3.个性的创新

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统一的设计方式难以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化,使得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体验下降。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中,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需要融入个性的思想,通过个性的创新,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统一性进行必要的个性创新和改变。在进行环境艺术创新中,要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手段,让室内空间具备更好的个性化,并且切实地满足居住者的个体化需求。

4.实用性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重视居住空间设计的实用性,重视对于室内环境的保护。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经常会由于不合格的装修材料所造成的室内污染,严重危害居住者的自身健康。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在实现环境美学理念基础上,重视对于室内环境实用性的保证。要将环保理念与美观设计相结合,并且保证设计采用材料的环保性,通过对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提高室内环境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上对于环境艺术的实现,也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于室内环境中的声音、颜色、光线等不同因素的搭配,提高室内空间的实用性。

结语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创作过程。居住空间设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以及生活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环境艺术的创新,从而通过合理的设计工作,使居住者在室内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玫.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新元素――谈漆艺与室内设计的进一步融合[J].室内设计.2007(04)

[2]丰明高.“人性化”室内空间设计[J].中外建筑.2008(12)

[3]蔡云.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4]易熠.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创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4)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4

一、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天当中,其活动的高峰时段一般是早上6点到10点,中午3点到4点,晚上6点到8点。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老年人平常活动区域比较固定,一般是自己比较熟悉环境,并且大多数老年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爱好以及身体情况等选择活动区域。老年人活动内容大多是舞蹈、下棋以及武术等,在固定场所跟熟悉的朋友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成为老年人主要的活动场所,并且其他活动也都是围绕家庭进行开展的,比如说在有些老年人比较喜欢舞蹈,一般也是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公园或者俱乐部进行。老年以住房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体现住房对老年人的影响,因此对附近环境的设计以及居住楼房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的限制,老年人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会向往舒适安全的环境,因为这样的领域,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快乐,并且能够与其他老年人和睦相处。根据老年人需求的不同,活动空间和领域也存在一定区别,而这一差别是对居住环境和空间尺度设计的重要的依据。活动领域的差异性使得个体在这样的空间中开展个人活动,不受外界影响,并且能够实现保护自己的功能。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影响老年人活动领域空间设计的决定因素,而空间尺寸设计大小随着老年人的活动方式、环境需求以及身体特点的变化不断变化。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1.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和身体机能的变化,视力也会出现一定退化,比如开始出现视力模糊,并且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开始下降等,所以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应当注重色彩的明亮度,以具有辨识性的色彩为主要设计原则,居住空间色彩的设计必须根据老年人视觉能力进行设计,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明亮的居住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转角处、标高处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与其他活动区域形成鲜明对比,为老年活动提供指示。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色彩的选择对人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色彩的差异也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的感受。在居住空间色彩选择上,应当根据老年人的人生阅历确定颜色的搭配,沉着、古朴或者平和等。大多数老年人在选择色彩时比较偏爱淡雅、明亮的暖色系,经过统计暖色系也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压力,对老年人的身体有一定积极影响。2.居住空间声响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除视觉上的影响外,声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对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中,尤其是卧室、卫生间等需要有比较高的密闭性,但在设计上也要保证老人声音交流的便利性。老年人比较喜欢安静的环境,安静可以缓解老人心里的压力和烦躁情绪,同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老人居住环境中噪音比较大,一般是由于大声喧哗或者音响音量比较大导致的,这就需要进行详细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噪音的产生。3.居住空间装饰设计。进入老年阶段以后,身体机能开始逐渐下降,行动和反应力也会比较迟缓,大部分老年人在进入老年阶段时在心理上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对突然使用无障碍设备出现一定抵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应当注意语言的运用,采用比较隐晦性的装饰语言,同时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循序渐进的改变周围的环境,在进行设计时以消除安全隐患为主,同时提高居住空间的审美性。装饰是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因素,比如绿植的使用能够与室内环境相结合,营造出自然的气息,达到放松的效果,提高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家具也是装饰的一部分,在配置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高度稍微降低,并且尽量选用圆滑家具,在细节上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4.居住空间储藏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行动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渐降低,所以储藏间的设计应当根据储藏物的内容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还需要遵循分门别类的原则,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并且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取放行为。5.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需要对整个居住空间进行综合考虑,无障碍设计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使用,实现老年人生活自理,同时还能预留出一定空间,当老人失去自理能力时,居住空间中能够为其他人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

三、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步入老年阶段身体机能各方面开始逐渐下降,所以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首要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确保居住环境安全性,各种电器、家具的使用都以操作简单、易懂为主,对带有危险性的设备应当注意使用安全,及时进行检查。其次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重舒适性原则,在心理和生理上让老年人感受到舒适和宁静,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压力。居住空间中温度、光线、色彩的变化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所以在进行设计时遵循舒适性原则。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心理就是容易焦虑,陌生环境会加重老人的孤独感,所以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遵循非陌生环境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通过环境因素唤醒曾经的环境记忆,让老人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并能够始终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是心理暗示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采用含蓄的形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心理暗示不仅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所以在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环境暗示法,营造积极暗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四、结语

老年人随着年龄衰老,心理、身体等都会发生一定变化,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针对这一状况,对老年人居住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具有特殊性,保持心情舒畅能够缓解老年人心情,自在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代洪琴 单位: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志玲.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浅析[J].住宅科技,2009(02).

[2]成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初探[D].天津大学,2013.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5

本项目的研究力图通过对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特征的分析,结合老年人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总结老年住宅户型设计的参考原则,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及外部空间环境,以延长老年人在住宅中生活自理的时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品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社会调查和收集现有的资料基础上,找到目前老年住区与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老龄化居住空间的设计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去审视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设计,并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设计出切实符合我国老年人的空间与环境,为相关设计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其次,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省会以及国家一级城市在居住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居住状况不容乐观,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本世纪初老年住区在杭州的落成,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中又有了新的选择。老年住区虽然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但是在我国出现仅仅几年时间,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相关研究滞后,理论指导缺乏,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因此应对杭州市目前老年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议,不仅对杭州市老年住区开发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还能为其他城市老年住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外,老年住区在居住区室内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研究领域之前较少涉及,本研起到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2国内外养老居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2.1发达国家探索养老居住模式的历程

1)美国:在处理社会老龄化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是社区养老。它们在规划养老社区时,一同考虑了社区的使用功能以及社会学、医学、美学等对老年人的影响。

2)德国:德国对于国家出现的老龄问题采取的姿态是积极的。德国处理养老问题是由政府、老年人利益维护协会以及德国的建筑界合作一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住宅照料护理养老模式——“照料护理式住宅”。这种养老理念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多个单位、集体为老年住宅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

3)亚洲:日本采取的方式是设计、规划并且建造名为“高龄者集和住宅”。在日本把老龄设施统称为高龄者设施,大致分为9大类:护理型老人福利设施、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护理院、养护老人之家、生活援助小规模老人之家、全自费收费老人之家、认知症老人之家、面对高龄者的优良租赁住宅。

2.2国内外老年住宅户外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1)中国:首先中国老年住宅只仅仅针对室内活动空间进行了一些无障碍的设计,但大多数疏忽了老年住宅户外环境。在老年住宅的环境设计方面,不仅仅要强调环境的优美,更要创造便于老人与社会生活相融的、便于老人活动的室外空间环境。经过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老年住宅户外环境细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建筑的出入口缺少无障碍设计,休息座椅旁没有考虑轮椅停留的位置;视觉标志设置位置、字体的大小都没有考虑老年人的需要。这就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障碍。栽植的种类较少,植物配置层次单调,景观类型单一,可观性差。在路径设计上,步行路线过直、过长没有考虑中途休息的细部设计。道路广场铺装大,铺装材质缺少防滑处理,造成空间利用率不高。无障碍设计缺乏栏杆扶手的考虑,连贯性差。健身器械种类尺度缺乏对老年人的考虑,座椅铺面、扶手等缺乏季节性特殊性的考虑,如北方的冬天铁制扶手较凉等。水体景观方面,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只是一味的去追求目前时髦的做法,导致浪费很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预示这中国老年住宅外环境的严峻。

2)国外:美国加州莱克伍德的老年人独立住宅,距离洛杉矶市中心大约20公里。该住宅成功之处是主入口的位置靠近室内活动中心,并可从管理看见,增添了安全感。主入口处多样化的细部设计和非正式外观大大增加了人们的视觉兴趣。次入口直接靠近停车场,过往和上下都、很方便。不足之处是主入口和庭院没有与发生在停车场和上下客区的活动相联系。日本住宅的室外居住环境设计中,非常注重对老年人住区室外环境的布局。日本在设计上做了细致的规定,确保移动环境的连续性,各公共空间的综合一体化设计,街区空间及绿化景观在配置上确保多样性和易于老年人活动交流。首先,注重居住环境设施与地区特性的结合,室外及室内的环境设施都由使用者自主管理,并且以住宅的尺度来进行空间设计。其次,创造出多样化的停留、休憩空间,设计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而各个空间之间又存在着有机联系,能扩大使用者的行动范围、诱发其行动,增强老年人参与的欲望,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居住者的照应和居住者之间的交流。最后,在室外环境设计中为了激活老年人的五感和记忆力,设计中考虑到了诸多让老年人与动物植物接触的机会,使老年人感知季节的变化,让小动物成为“护理成员”,给生活带来生机。

2.3杭州市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现状调研

杭州老龄化居住空间体系还未成熟,整体过于商业化,没有设计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居住空间。整个体系较为零散,没有结合杭州当地老龄人的特色,只是按照模式,复制黏贴。在外部环境的考虑上,杭州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可以完整体现。现有的老年居住空间缺乏外部空间的营造,与一般小区没有什么两样,浪费率极高,使用率低,没有更好地加强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中国普遍的模式是通过广场舞,但其噪音大等劣势值得设计师好好思考。

2.4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居住空间设计范文6

关键词:“闲”、“静”、“雅”、“适” 恰到好处 互动设计

一、人居环境需求分析

目前,我们的人居空间在面积上已经达到相对于区域性的饱和,同时人居空间在设计上也不断打造其文化品质,设计上不断融入文化元素,甚至是艺术元素,亦或是融入民族特色元素。但是,与空间设计进步并行的是人本身的变化。

首先是,人的物化需求的变化。所谓物化需求,就是人们将理想转化为实际的“物”,将理想追求,转化为对物的追求。比如,在我国七八十年代,人们逐渐从对纯粹的精神理想的追求渐渐转变为对实际“物”的追求。在对居住空间的追求上,首先是“居者有其屋”,只要有居住的空间即可;其次是“居者有其用”,空间设计植入满足人们使用的各种功能。然而当物质极大丰富时,人们有重新回归对精神的追求。那么,人居空间的设计,也从最初的“简单”,到逐渐融入功能。

其次是,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随着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更加趋于自我关注的个性化。人的精神追求首先是被动的接受,来源于以“他”为导向的精神植入,比如宗教、演说、政治思想等。随着人们对以“我”为中心的个性化的追求的认识,人的精神追求变得更加主动。对于居住空间的设计来讲,也从最初的“简单”到“功能性”,逐渐发展到个性化设计。

然而,空间设计无论是加入文化元素,还是加入艺术元素,亦或是个性化设计,都是以开发者为导向,强加给居者,居者只是被动的接受。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愈加强烈,人们对自我的掌控越发的身不由己,人们对自我的回归也愈加强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那么,什么样的居住空间才能够体现出当下人们对居所的追求,赋予居住空间什么样的内涵才能够体现出居者当下的精神追求。我认为,当下人居空间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对功能的需求以外,一定要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愿望。

二、人居空间应具备的四点要求

我认为居住空间设计要具备“闲”、“静”、“雅”、“适”这四点要求。

人们对居所的追求,从最初的对空间的追求,提升到当下的对空间设计人性化的追求。

当下,人居空间的设计已经日臻完美,无论是空间布局、功能配套、文化艺术元素都更加完善。然而,提供的样式越多,似乎是我们的选择就越多,但是有些却恰恰相反。在众多选择面前,人们似乎更束手无策。因为设计者赋予空间的元素是无度的,似乎都具有“闲”、“静”、“雅”、“适”这四点要求,但是缺少一个度。有的是为设计而设计,没有考虑实用性、适应性。那么,如何理解“闲”、“静”、“雅”、“适”,以及如何真正做到“闲”、“静”、“雅”、“适”呢。

“闲”,指悠闲,而不是闲来无事。居所,是居者休息释放的空间。很多设计者在设计居住空间时的确计加入了“亭台楼阁”等悠闲之处,而居者也都到这些地方,但多是闲聚。缺少了参与性,就成了真正的“闲”。这里的闲是指远离市井之喧闹,投身于悠然自得的境界中。比如,可以在园区内设计花圃,居者可以观赏,可以开垦种植;或者加入人文景观,可以观赏,可以品鉴;这样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之悠然自得。而反观当下的园区景观设计,多为闲置状态。这主要是,景观的设计缺乏与居者的互动性。设计上的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设计“采摘园”,居者可以参与种植和采摘。既满足园区对绿化率的需求,又实现居者与景观的互动。当然,有的园区有诸如此类的设计规划,但是缺乏管理和正确的引导,导致这样的设计或闲置或“参与”无度。这就需要园区管理者进一步的引导。这就需要开发者与管理者在设计内涵与功能上的沟通。

“静”,指幽静。深居为幽,应设计曲径。在人居空间设计中开辟小径,居者行走其间,释放心情。静,绝非死寂,悄无声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可以设置断续舒缓的声音,反衬安静。比如设计钟楼、音乐广场或百鸟园。居者因声寻物,闲然于小径,更觉畅快惬意。人们苦于市井的喧嚣,但是也并不喜欢空旷无声的寂静。这里的静,是一种慢生活状态。园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要保守,但是可以尝试保留。不必将空间设计的那么具体和彻底,可以提供居者进一步参与的设计思路。比如包含在建筑面积里的赠送“花园”部分,在设计时,只需要划定空间大小和形状。继续规划设计部分由居者完成,设计者可以提供指导建议。

“雅”,是指高雅,赋予居住空间文化和艺术内涵。目前,有很多知名品牌在居住空间内大肆加入文化艺术元素,比如“欧洲景观”,“民族风情”,壁画雕塑等等。但是这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多数居者图一热闹。如果设计的目的真的是要加入文化艺术元素,打造文化品牌,那么,就应该让这些设计元素与居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相适应。当然,居者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参差不齐的,那么,在设计时就应该加入元素与居者的互动设计,让居者了解这些文化和艺术元素的内涵。

“适”,是指舒适,适宜。实际上人居空间的设计,不必要“琳琅满目”,要适宜,要恰到好处。事实上,我们的园区设计在形式和格局上“倾其所能”,但是,更多的设计无论是实物设计还是内涵的设计都是“灌输”给消费者,也就是强加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也被“琳琅满目”暂时性的诱惑,被动的接受。设计上没有做到“适可而止”,在消费上没有形成“恰到好处”。在进行设计时,有必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位,进行消费群体的需求方面的调查。

三、结语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恰到好处,体现出园区设计上真正的“闲”、“静”、“雅”、“适”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与地域文化的不同,消费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开发者在开发上进行合理定位,在设计上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避免过犹不及,又能避免浪费。进而打造真正适合居住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舰.对居住区中交往空间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2]吴松.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8。

[3]武勇,黄鹤,刘青,等.居住区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