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

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哪里有范文?了xx年儿科护士年终总结供护士们参考: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我即将结束儿科的实习,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蛮重视,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如,静脉穿刺,吸痰,雾化,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培训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发展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无疑是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方向。通过各方努力,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必将从无到有,从ICU、糖尿病等少数领域扩展到较宽的临床实践范围。2002年北京地区开始进行首次专科护士资格认定工作,随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展了专科护士培训,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开始施行。笔者就此浅谈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对专科护士培训认识不足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基层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医院领导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的设备、好的医生是最重要的,而专科护士的培养只要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即可解决,忽视了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系统的理论培训。

1.2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已超过130万,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尚不足26%,而且护士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经验亦差别很大,以我院专科培训基地为例,第二期51名学员中进各专科前45.2%没有临床工作经验,45%只有单科工作经验,只有9.4%具有内、外科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不足、知识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3专科培训师资缺乏由于基层医院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者为数极少,其培训师资多由高职称的医师和专科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成,这就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专科护理理论脱节,而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培训工作。

1.4临床实践缺乏多样化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进入临床实践后,主要靠老师“师徒式”的言传身教,造成学员在临床实践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

1.5缺乏教学资料、教材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基层医院由于不是教学医院,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科实验室等;缺乏统一的专科护理教材及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进行临床带教,导致不同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不统一,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2改进对策

2.1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基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委员会,聘请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科室等参与此项工作。院方给予资金、场地、教学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2.2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及基地委员会成员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加强医院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培养,提高专业护理水平,结合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大纲》、《专业护士技术培训考核标准》、《专业护士理论考评标准》、《专业护士临床实践方案》等计划及方案,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及完善。

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手卫生措施;新生儿护士

本研究主要探讨医院如何给医护人员培训关于手卫生的知识以及医护人员如何去执行手卫生措施。数据采集采用调卷问查的方式进行。我们选择新生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因为她们接触的患儿大多为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包括很多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由于他们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侵入性操作多等因素,使新生儿科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做好手卫生执行情况在新生儿科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设计 采用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新生儿护士对手卫生执行情况。参与调查的目标人群是固定在新生儿工作的护士,轮转的年轻护士,以及实习进修护士。

1.2一般资料 问卷调查的参与者为来自江苏省扬州市16所医院的162名新生儿护士。通过各医院的护理部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8份。

1.3方法 本问卷中调查手卫生中的3项规定的执行情况,分别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调查问卷包括8个问题,分别是:年龄(自填);教育背景(2个选项:中学专科,大学专科及本科);新生儿工作经验(自填);是否接受过手卫生培训(2个选项:是,否);是否在意新生儿交叉感染(2个选项:是,否);手卫生中中“洗手”规定的执行情况(4个选项:总是执行,大部分时间执行,偶尔执行和从不执行);手卫生中“卫生手消毒”规定的执行情况(4个选项:总是执行,大部分时间执行,偶尔执行和从不执行);手卫生中“外科手消毒”规定的执行情况(4个选项:总是执行,大部分时间执行,偶尔执行和从不执行)。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 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均数和标准差来描述连续型变量(年龄、新生儿工作经验),使用频率或百分比来描述离散型变量(教育背景、是否接受过标准预防措施的培训、是否在意新生儿交叉感染、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8个调查项可归纳为3类变量。第1类,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年龄、教育背景、新生儿工作经验。第2类,解释变量:包括是否接受过标准预防措施的培训、是否在意新生儿交叉感染。第3类,响应变量:是否执行过标准预防措施中的某项规定。采用t检验的方法对响应变量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解释变量之间做组间比较,计算出P值。

2 结果

受调查的新生儿护士对手卫生措施的3项规定中的每一项的执行情况统计。其中有75%(118/158)的新生儿护士有执行洗手规定的经历,12%(19/158)的人总是执行洗手的规定。43%(68/158)的护士执行过外科手消毒的规定,只有2%(3/158)的人总是执行。70%(110/158)的新生儿护士执行过卫生手消毒的规定,但只有10%(15/158)的人总是执行这项规定。

表1所示的是T检验组间比较结果。158名新生儿护士平均年龄30.4岁,大约4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新生儿工作经验7.1年。82%以上的新生儿护士接受过手消毒措施的培训。81%的新生儿护士在意新生儿交叉感染。从P值来看,不同年龄组、不同教育背景组以及不同新生儿工作经验组的组间比较结果得出的P>0.05,按α=0.05的水准,接受H0,即认为执行手卫生措施中的某一项规定与年龄、教育背景以及新生儿工作经验不相关。而培训过和没培训过标准预防措施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P

3 讨论

从本调查研究结果来看,我国许多新生儿护士的行为习惯都不符合安全要求,手卫生措施的执行比例远远低于其它国家。Cutter和Jordan的调查研究显示,在美国,82%的新生儿护士一直执行洗手的规定[1]。另一项研究中,Tarantola等人调查了法国20家医院的260名新生儿护士,95%的受调查者都执行洗手的规定[2]。

在我国,新生儿护士对手卫生措施的执行情况比较低,我们考虑有2种可能的原因:①有限的培训时间和非正规的培训方式;②很少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首先,教育被认为是促进新生儿护士执行手卫生措施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因为培训的内容涉及关于整个医院所有病区的感染预防,对于新生儿科护士的手卫生措施的内容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各医院应细分交叉感染预防培训的内容,增加对新生儿科护士关于手卫生措施的培训,并改变培训方式,使手卫生措施的培训课程从讲台走向病房。其次,Osborn等人的研究中指出,让基层医护人员参与到手卫生措施的制定中,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手卫生措施的熟悉程度,促进他们对手卫生措施的执行[3]。虽然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有针对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的书面规定,但这些措施和规定是卫生管理部门等非临床机构联合高校等学术研究机构制定的,其中的一部分还参考和借鉴了国外医院的标准。只有让更多的基层医护人员参与其中,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定才能更好地被执行。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我国新生儿护士对手卫生措施中的3项规定的执行情况,结果表明,在新生儿护士的日常工作中,这3项规定并未得以很好的执行。手卫生措施的执行情况与新生儿护士是否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密切相关。加强手卫生措施的培训已成为当前提高新生儿护士执行手卫生措施中的规定、降低新生儿交叉感染风险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Cutter, J., Jordan, S., Uptake of guidelines to avoid and report exposure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J].J Adv Nurs, 2004,46:441-452.

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

儿科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疼痛管理已被宣布为人权,并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除了不愉快的感觉[2],未被治疗的疼痛会给患儿带来许多生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如心率增加、呼吸问题、手掌出汗,引起高血糖和炎症反应增加,导致持续疼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情感紊乱等[3],延长恢复时间。儿童疼痛相关报道显示,疾病患儿仍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4]。国外疼痛管理中主导地位由疼痛专科护士承担,我国疼痛专科护理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儿童疼痛管理知识的匮乏对儿科临床护理带来了考验,儿科疼痛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效果仍不理想[5],儿童疼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儿科护士不仅是患儿疼痛状态的评估者和大部分止痛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又是医师的协作者、患儿和家属疼痛知识的宣教者,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不仅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调查临床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旨在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4月至5月对西安市儿童医院961名临床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一线护士;②工作满1年。排除标准:①非临床护理实践的护士;②实习见习护士;③外院进修护士。纳入护士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调查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研究[6-8]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最高学历、护龄、职称、科室、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是否借助工具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常规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过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问卷内容经过10名儿科护理专家评价结果为:内容全面,内容效度为0.9~1.0。②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pediatric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PNKAS):该表由美国疼痛管理专科护士Renee设计,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7,Rieman等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8]。英文原始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2,重测信度r为0.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应用可行性。国内学者柳韦华等[9]将其翻译成中文。中文版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共有41项条目,分为4个维度、三种题型,4个维度包含药物镇痛18项、疼痛基本知识10项、疼痛评估8项、镇痛措施5项。题型分布上,是非题1~24项,单选题25~37项,案例分析题38~41项。计分规制:各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答计0分,合计41分,分值越高表明对患儿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越好。汇总问卷答题正确率及各条目回答正确人数占比。

1.2.2资料收集。首先征得护理部同意,由研究者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获得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后,在统一指导下,现场发放问卷,要求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在20~30min独立完成,匿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组成员对所有回收的问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阅评,双人录入问卷结果并核对。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75份,收回961份,问卷回收率98.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应用n/%描述,并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961名儿科临床护士均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时间(6.3±4.8)年,小于10年的占85.0%,本科及以上护士占73.2%,初级职称及以下护士占68.9%,有护士长管理经验者占6.7%;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占28.4%,有疼痛知识培训经历者占22.4%,借助疼痛评估工具者占27.5%。见表1。

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评估情况

2.2.1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率情况。调查量表41项条目中正确个数范围为7~28个,答对平均个数为(15.9±3.2)个,正确率为17.1%~68.3%,答题平均正确率为(38.8±7.8)%。各条目答对人数比率为0.0%~81.3%。其中,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

2.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人数比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条目。量表中总正确率排名前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50%)、总正确率排名后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10%)见表2。

2.3研究对象疼痛管理工具使用情况

本研究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的护士共264名,占27.5%。对儿科护士使用疼痛评估量表的情况进行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对临床常用的3种疼痛评估工具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列。结果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其次为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再次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疼痛评估、记录等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

2.4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为因变量,护士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回归方程的进入水平为α入=0.05,剔除水平为α出=0.10。纳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表明该三项指标影响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P0.05,表4),解释了29.7%的变异。

3讨论

3.1调查中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水平总体偏低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临床护士疼痛调查问卷平均正确个数(15.9±3.2)个,平均正确率为(38.8±7.8)%,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其中41项条目中仅有5条的正确率在50%以上,表明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较低,这与王婷等[10]对华中地区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占7.3%的研究一致。张文燕等[11]研究显示江苏省三级儿童医院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调查仅9条项目总正确率超过60%,以上均提示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总体偏低,亟需引起重视。此外,正确率后5项条目中有3条为临床给药,2条为疼痛评估,说明儿科护士对阿片类药物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实践能力较低。我国临床医疗工作一直是由医生开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因此镇痛药物的使用与否医生起着主要作用。一方面,提示儿科护士缺乏对阿片类药物的了解,同时也提示儿科护士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疼痛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此外,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指导性资源的缺乏也是儿科护士疼痛管理面临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疼痛管理过程中护士应为疼痛的处理起主导作用,特别是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处理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12]。临床工作中,若出现患儿镇痛用药医嘱不足,护士多只能通过非药物干预有限地缓解患儿疼痛。另外,国家药监局对阿片类毒麻危险药品的储藏和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这也降低了护士处理疼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比例偏低,疼痛评估工具单一

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共264名,占27.5%。疼痛评估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提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较广,原因为面部表情评估较直观简单,容易使用。与王英杰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受到缺乏获得汉化版儿童疼痛评估工具途径的限制,尽管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应用较广,但评估工具相对单一,缺乏了解其他评估工具,不利于对患儿疼痛的评估,同时会给儿童疼痛治疗带来误导[14]。目前国内缺少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评估、记录疼痛等很难形成一致的标准。只有综合性多参数评估才能多方面反映患儿的疼痛感受。

3.3影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因素众多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为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29.7%的变异量。究其原因,一是重症监护室患儿比其他普通科室的患儿承受了更多的疼痛。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儿科护士成为重症监护无陪护单元患儿的代言人,更能感受患儿的疼痛问题。重症监护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二是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日常管理者,接触到关于疼痛管理知识的相关资源与培训较多,其疼痛管理水平也提升较快;三是患儿疼痛管理越来越被科室管理者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

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第一条为了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充分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

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应职责必须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合理结构比例。

第三条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4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护士

第四条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力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暂按卫生部(82)卫医字第10号、(83)卫防字第61号、(81)卫药字第10号、(79)卫药字第98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任职基本条件

第六条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七条医(药、护、技)士

1.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在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能胜任本专业一般技术工作;

3.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第八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或常用专业技术问题;

3.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中专毕业,从事医(药、护、技)士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证明能胜任医(药、护、技)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第九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处理较复杂的专业技术,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3.在临床或技术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比较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大学毕业或取得学上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3年左右;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左右;取得博士学位者。

第十条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著、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做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牛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必须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怦审的、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按照限额进行聘任或任命。

对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或评审认定不符合任职条件者,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聘任或任命其担任卫生技术职务。

第五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别由高级、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外科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日本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实际状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尺度采用STAMPS开发的量表。结果(1)日本护士认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选择百分比达76%;其次为工资、工作中的自主权和业务内容;而机构政策和职业价值的选择百分比仅分别为26%和22%。(2)日本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144,4+26.0)分,占最高可能得分的50.1%;护士间相互影响和职业价值的得分均占60%~A上;机构政策、工作中的自主权、医护之间的关系及工资得分均小于50%;业务内容得分不及40%。(3)护士满意度与所在科室有关,与年龄无关。结论虽然日本护士对护士同事间的关系和职业价值满意,但总体工作满意程度不高。

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是护理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它能影响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最终影响医院的医疗及护理质量。日本的护理服务质量是举世公认的,研究学习护理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是改善本国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角度来分析日本护士和护理管理的现状,以期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日本北海道旭川市两家综合性医院的护士,但除外新人科的护士和护士长。调查时间为2003年。

1.2方法

采用无记名自记式问卷法。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通过护理部主任及各科护士长。在问卷的封面上将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等事项向被调查者进行了解释并征得其同意。不同意者可将问卷原封不动返回。

1.3调查项目

1.3.1一般状况: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现科室工作年限、所属科室等。

1.3.2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采用STAMPS所开发的量表,其日文版已发表。该测量尺度由PartA和PartB组成。

PartA给出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6个主要因素:工资、职业价值、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业务内容、机构政策及工作中的自主权,要求护士判断这些因素在影响她们工作满意度中的重要程度。       

PartB是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由7个构成要素、48个项目组成:工资(9个项目)、职业价值(8个项目)、医护问的关系(3个项目)、机构政策(10个项目)、业务内容(6个项目)、工作中的自主权(5个项目)、护士问的相互影响(7个项目)。每个项目按7分评定法,非常同意6分到非常不同意0分。最高得分为288分,最低得分为0分。48个项目中一半为肯定,一半为否定。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2组问得分差的显著性检验采用Mann.WhitneyU检验,3组以上得分差的显著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使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共发问卷354份,回收问卷342份(回收率96.6%),有效回答问卷267份(有效回答率78.1%)。

2.1研究对象的一般状况

平均年龄(29.5~7.7)岁;从事护理专业平均年限(8.0~7.5)年。在现科室工作的平均年限(3.2~3.8)年。婚姻状况、最终学历、所属科室及以上各项的内部构成见表1。

2.2工作满意度评分

2.2.1PartA:在影响工作满意度的6项因素中,日本护士选项最高的是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其百分比(76%)远高于其余各项;其后依次为工资(62.0%)、工作中的自主权(58.0%)和业务内容(56.0%);而选择机构政策和职业价值的百分比仅分别为26%和22%。

PartB:日本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总平均得分为(144.4~26.0)分,约占总平均得分(288分)的50.1%。观察各个要素的得分可以看出,日本护士对护士问相互影响和职业价值的得分均在60%以上;对机构政策、工作中的自主权、医护之问的关系及工资的得分均<50%;而对业务内容得分不及40%(表2)。

2.2.2年龄与工作满意度:将护士按年龄分6组,各年龄组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2.2.3科室与工作满意度:日本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最高的科室是ICU/CCU和妇产科病房;最低的是外科病房(表3)。

2.2.4科室适应程度与工作满意度:日本护士自愿与被动分配到本科室之问工作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47.5~25.2)分和(141.1~26.5)分,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科室适应的护士比不适应的工作满意度得分高,分别为(156.2~24.0)分和(135.8~24.1)分,差异十分显著(P<0.01)。不想转科的比想转科的工作满意度得分高,分别为(153.4~25.0)分和(140.9~25.7)分,差异十分显著(P<0.01)。

3 讨论

3.1一般状况日本护士具有中专学历的占绝大多数,年龄偏低,已婚护士少,从事护理工作年限较短,而在现科室工作年限更短。这与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日本护理教育体系有关。日本婚后女性多半在家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护士的部门归属感不强,经常离职。

3.2工作满意度日本护士认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包括护士之问的关系和医护之间的关系。护士对护士之间的关系满意。她们认为,工作繁忙时护士之间毫不犹豫地相互帮助;科室里护士等级观念不严重等。这些结果更加证实了日本护士认为人际关系重要并不是因为本科室的护士之间关系不好,而是对医护之间的关系不满。我们中国护士所做的许多护理处置在日本的医院是由医生来完成的。医生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高,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往往不能够给以正确理解与评价,工作中与护士交流较少。平井曾就中国护士与医生的关系做过如下评价:中国的护士和医生之问的关系与在日本所看到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医生和护士像一个团队相互配合着,护士在工作当中保持好的团队氛围,能与同僚互相协助,受医生的尊重并得到确切的评价。

本调查发现,日本护士对工资和工作中的自主权满意度较低、对业务内容的满意程度最低的结果与其他一些研究结果相似。多数护士认为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程度与护士所得到的收入是不匹配的;医院给护士的收入不如其他医院护理人员等。在工作中经常被要求去做她们觉得不应该去做的事情,上司不常支持自己等。医院要求护理人员做的杂务和记录工作太多等。医院的管理与护理业务遇到的日常问题之间不配套;领导太多,相互矛盾,让人无所适从等。护士对职业地位感到满意是认为本项工作需要知识和技能;工作本身很有意义。

3.3年龄和工作满意度日本护士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没有关联。这与日本10年前的研究相反。可能与日本女性结婚后较少工作,即使结婚也不生育等少子化社会现象,以及近年来日本政府强化对就业女性妊娠、分娩、育儿等社会保障制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