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中秋节古诗范例6篇

李白的中秋节古诗

李白的中秋节古诗范文1

中秋节诗词佳句精选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望江南·中秋独愁

青玉盏

薄酒月分明

纤指漫裁银光碎

断肠独伴木樨听

叹罢第三声

------------------------------------------

南乡子·中秋感怀

月满满,桂香飘,年年岁岁望今朝。

乡客不归凭栏处。

望断路,鬓发成霜人不驻。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云天自古夜苍茫应盼今宵幽梦长

明月徘徊江两岸流光宛转水中央

才窥游子眸前泪又染离人鬓上霜

但有清辉同此刻世间何必怨凄凉

李白的《关山月》

玉轮高高挂银辉满人间

游子归乡道九转十八弯

君本出故地匆忙把家还

每每常思忆今朝会别颜

言欢当此夜把盏莫等闲

------------------------------------------

《浣溪沙》中秋月

月色清阴曲院凉,蟾光寒水旧池塘。醉人何处晚花香?

嫦娥遥遥弄广袖,鹤影绢娟动霓裳。梦魂归处是潇湘。

------------------------------------------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太常引》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有诗有月有故事

谪仙玩月图——明·谢时臣

谪仙,是大唐李白。李白初到京城长安,遇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叹为"谪仙人"。

这位谪仙人喜好咏月,相传他出蜀前对师娘暗生情愫,而她就叫“月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伴着一首《但愿人长久》,我们来欣赏东坡的两首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与前一首词境遇不同,苏轼由怀念其弟苏辙(字子由)到终于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他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别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把酒问月的“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往往起得突兀,问得离奇。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乡愁和亲情永远是中秋佳节的一大主题,和李白并称“李杜”的杜甫一首《月夜》哀婉动人。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愁和亲情是牵绊,相思与怀远又何尝不是,虽然这里或许揉进了甜蜜的哀愁,也使人柔肠寸断。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在他看来,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李白的中秋节古诗范文2

一、隔江犹唱花

在古典诗词中,不少音乐意象是以古曲调的形式出现的,一如古曲调原来的主题,寄托的思想感情是固定的,往往带有特定的含义、情感和寓意。《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在古典诗词中,传达出来的往往是思乡之情。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人听到《梅花落》的笛曲,想象梅花漫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诗人将《梅花落》巧妙拆分,一语双关,寄寓戍边将士的无限思情。《花》,即《玉树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陈后主穷奢极欲,沉湎声色,国势岌岌可危仍不念时局维艰,终致亡国。因此,《花》几乎成了“亡国之音”、“靡靡之音”的代名词。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这一名曲来讽谏当朝统治者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托吊古伤今的感慨。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王安石《桂枝香》),诗人借《花》表达对腐败世风和国事日非的关切和忧虑。《关山月》,木兰诗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诗句,汉代鼓吹曲中有《关山月》,相和歌中有《度关山》,多写征战离别之情。如“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李益《夜上西城》);“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诗人借呜呜咽咽的《关山月》笛曲,表现边疆战士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行路难》,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一首声情哀怨的笛曲,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以此曲比喻世道的险恶,抒发诗人仕路坎坷的苦闷,同时也表现诗人不畏艰难,坚持理想的信心和抱负。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诗中借《行路难》曲调表现了将士们在“天山雪后海风寒”的恶劣环境中行军的艰苦。《阳关三叠》,唐代名曲,歌词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常成为朋友依依惜别,互相酬答的歌曲,多用来表达离情别绪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如“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张祜《耿家歌》);“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刘禹锡《与歌者何戡》);“谁人更唱阳关曲,牢落烟霞梦不成”(谭用之《江馆秋夕》);“红绽缨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李商隐《无题》)。

二、胡琴琵琶与羌笛

在古典诗词中,许多音乐意象是借助器乐来表现的。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宴饮归客,借“胡琴琵琶与羌笛”渲染惆怅情绪,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诗人借凄清悠扬的琴声抒写自己曲高和寡、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感慨。“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诗人借瑶瑟表达潇湘明月夜的哀怨和自己被贬的凄凉心境。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器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琴瑟,亦作“瑟琴”,源出《诗经・小雅・鹿呜》:“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人借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夫妻感情和谐,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周南・关睢》);“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常棣》)。“琴瑟”也有比喻兄弟朋友情谊的,如“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吹笙,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渲染歌舞升平、繁华迷人的场景。如“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诗人借笙歌渲染西湖繁华迷人的景象,表达轻松愉快的心情。“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冯延巳《抛球乐》);“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顾况《宫词》),表现笙歌漫舞,及时行乐的情景。鼓角,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壮军威,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借鼓角表现战争场面和气氛。“(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燕歌行》),表现金鼓震天,战旗飘飘的行军场面。“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弧。无限塞鸿飞不度,秋夜卷入小单于”(李益《听晓角》);“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诗人借“鼓”、“角”渲染战斗的酷烈,表现将士的英勇无畏。

三、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古典诗词中,不仅古曲调、古器乐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而且一些动物的鸣叫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声声关情,最常见的莫过于猿鸣和杜鹃啼叫。猿鸣声异常凄厉,尤其是深山峡谷中的声声悲鸣,空谷传响,常常令人愁绪满怀,泣下沾襟。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巫峡啼猿数泪行,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五少府贬长沙》);“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等,都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杜鹃,又名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杜鹃。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因此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乡归家之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寄寓离别之情。传说杜鹃暮春即啼,直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恻,闻者为之悲戚动容,因此,其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料峭春寒,沉沉暮霭,更兼杜鹃凄婉的啼叫,写尽了羁旅行役之苦。又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在古典诗词中,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诗人以此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寒蝉,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古人以蝉餐风饮露为高洁的象征,为诗人自比清高的喻体。如“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人以蝉自喻高洁的人品。“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人以寒蝉高唱,抒发自己蒙冤受屈的悲愤之情,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一番秋雨之后,秋蝉命折旦夕,只剩下几声若渐若续的哀鸣,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诗人借寒蝉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也表达了这种情感。鹧鸪,是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其叫声常常被人模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因此,古典诗词中鹧鸪鸣叫多带有离愁别绪,归去之意。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在古典诗词中,诗人还常常借鹧鸪的叫声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如“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赠歌者》),诗人借“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不愿游子远行的思念之情。

四、梧桐叶上三更雨

雨打梧桐、雨打芭蕉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音乐意象,尤其是夜阑人静、辗转反侧时,雨打芭蕉、雨打梧桐的潇潇声,传达出来的往往都有悲苦的人生况味和孤寂之情。“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表现无尽愁思。梧桐叶落,秋风渐起,一夜潇潇雨声,敏感脆弱的诗人往往会倍增惆怅。“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敲打着梧桐的夜雨是离别的前奏,一声声,一下下,黯然消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勾起的是无尽的家国之痛和孀居之苦,怎一个愁字了得。和雨打梧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雨打芭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凄凉之音,所以很自然地被赋予凄凉孤寂之情。如“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潇潇,碧纱窗外有芭蕉”(晁补之《浣溪沙》)。雨打梧桐、雨打芭蕉的声音本是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只因诗人愁绪的难以释怀而显得特别恼人。

五、断续寒砧断续风

李白的中秋节古诗范文3

此外,秋天还有三秋、素秋、商秋、西陆、白藏等雅称。

三秋: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金天: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王维有诗:“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陈子昂有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素秋:秋属金而色白,秋天又称素秋。杜甫《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欧阳修《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商秋: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秋故名商秋。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毕敛实。”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秋还称商序、商节、白商。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牛力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骆宾王《在狱咏蝉》诗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恩深。”

白藏: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储藏的季节,故秋称之为白藏。有“白藏”注解曰:“气白而收藏万物。”《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爽节:天高气爽的季节,指秋天。谢月兆有诗云:“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爽节亦指重阳节。李适有诗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

秋天称呼颇多,还有清秋、高秋、霜天之别称,秋意似乎详述不尽。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子侯《董娇饶》:“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庾信《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李白的中秋节古诗范文4

春夏秋冬的古诗精选(一):

一、关于描述春天的诗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二、关于描述夏天的诗句:

《首夏》

【唐】白居易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沉忧竟何益,只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灸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无名杂诗》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三、关于描述秋天的诗句: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关于描述冬天的诗句: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春夏秋冬的古诗精选(二):

一、关于春的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1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二、关于夏的诗句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6、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7、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

1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12、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三、关于秋的诗句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四、关于冬的诗句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陆畅《惊雪》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杜甫《野望》

9、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1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1、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2、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东方虬《春雪》

春夏秋冬的古诗精选(三):

(一)描述春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描述夏的诗句

(二)描述夏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三)描述秋的诗句

1、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3、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四)描述冬的诗句

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2、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3、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6、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7、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八日风雨大作》)

8、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李白的中秋节古诗范文5

关键词:古诗;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38-01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对它的复习教学也就很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根据近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对于小学古诗的复习教学,我觉得应该抓好如下几点:

一、要了解作者

学习了一首古诗,首先应对其作者有所起码的了解。要知道该作者的生存年代、朝代、字(学名)、号或别名、籍贯,还有其主要文学成就等。

比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马诗》后,就要让学生熟知作者李贺(790——816年),属晚唐诗人,其号长吉、鬼才、诗鬼等,尤以诗鬼最为著名。属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其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去世。他作诗认真严谨,力求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

二、会背诵、默写古诗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人皆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因此,学习一首古诗,一定要将其内容熟读成诵,并且做到字音正确、节奏分明,然后能一字不漏、不错地默写下来。对于篇幅较长的古诗,虽然有些学生全部背诵和默写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也要挑选重点或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背诵和默写。在组织学生进行默写练习时,教师要反复强调难写易混字的正确书写。只有这样,学生在考试中解答按原文内容填空和默写古诗时才不会轻易失分。

三、理解诗句

学习了一首古诗,一定要让学生会讲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会对其中关键字词进行正确而恰当的解释。比如在复习《马诗》这一首古诗时,就要将其中四句话的意思一一理解如下:“大漠沙如雪”,茫茫大漠上的沙石就像白雪一样。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的“如”字是一个关键词,属比喻词,意思是“像”。“燕山月似钩”,挂在燕山头上的一弯新月就像一把金钩。此句表达方式完全同上句。以上两句可合并活解为: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此句中的“何”“当”“金”“络脑”四个词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应解释为什么时候;“当”要作能够套上理解;“金”不能当金子或金色理解,应作镶金的理解;“络脑”学生更难理解,其实就是马头上套的笼头。“金络脑”指的就是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快走踏清秋”,任意驰骋在秋高气爽而辽阔的原野上。这是最后一句,其中的“走”“清秋”两词学生不好理解,“走”在古代汉语中常当跑讲,而“清秋”则要理解为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而不是清冷的秋天。后两句也可合起来活译为: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考试中解答古诗释词释句题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四、了解诗文大意,感悟体味意境,明确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道理

诗是语言的精华,其含蓄往往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学古诗必须培养小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感悟能力。因此,在复习一首古诗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古诗所描述的大意,感悟体味诗的意境,明确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说明的道理。就拿《马诗》来说吧,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沙如雪”“月似钩”的边疆战场景色,并通过咏马抒发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五、会改写、扩写和续写古诗

诗的灿烂滋润着已步入古诗世界的小学生,也丰富着师生的文化底蕴。古诗中存在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如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于空白处求精彩,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很好的练笔。所以把古诗作为学生写作题材,在学习古诗之余,对古诗进行续写、扩写、改写,也可算是古诗文复习教学中的最后一大环节。实际上,各种形式的写也是对古诗教学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在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意境的基础上,以诗歌作为参照物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或改写或续写或扩写,写出诗中景和事,抒写诗中情,这样读写结合,效果更为理想。

1.大胆尝试,鼓励改写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写作训练,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大意,将其内容用白话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然,这不仅需要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还要进行必要的补白,从而做到既文通句顺,又明晰表达原诗的意思。

2.根据需要,扩写片断

扩写片断是在能改写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原诗内容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对原诗内容进行扩充描写,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诗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翩翩、莺歌燕舞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写景进行片断训练。古诗中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诗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小池》等。

李白的中秋节古诗范文6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首诗作于754年(天宝十三年),这一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581年——600年(隋文帝开皇年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