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范例6篇

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范文1

(“快快快,赶紧的。这一幕拍不完今天谁都别想回宾馆休息!”导演怒吼道,“那个,扛摄像头的,快点过来,对,就这个角度。唐玄宗,李白,杨贵妃,还有高力士,都在不。”“在!”“很好很好,开始!”)

One,two,three!Action!

第一幕

(某天晚上唐玄宗带着她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

唐玄宗:“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

杨贵妃:“陛下说得对,让那个姓李的赶紧来给我们写词唱!”

(“停停停!什么乱七八糟的,你怎么能用这种语气来说呢!杨贵妃可是贵妃啊,岂能如此无礼!重来!”)

杨贵妃:“是啊,陛下,您说的对,应该把李爱卿叫来,让他作词。”

(李白正在酒楼里的喝酒,使臣把半醒的李白带来)

(李白和唐玄宗分别从两边旋转走到一起,深情握手)

李白:臣参见陛下!

唐玄宗:爱卿,近来可好?

李白:最近精神气色都很好,殿下赐的梦之蓝和茅台都喝完了,爽极了。刚才在酒楼里喝了几杯二锅头,味道远不如御赐的酒好啊!

唐玄宗:那就好,朕今天与杨贵妃在月光下赏牡丹,想听一首小调,但都是陈辞滥调,不知爱卿可有雅兴为朕作词一首?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边说边走下去)

第二幕

唐玄宗满意的说:不愧是李爱卿,果然超凡脱俗,律诗本来就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如何?

杨贵妃:不如就请您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诗。你看如何?

(李白醉意朦胧中,但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便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我现在需要音乐来振奋心情,能否请贵妃娘娘给我些带劲的音乐。”

杨贵妃:“没问题,Music!”(burning)

李白:“怎么,不带劲啊。我不是说要带劲的,有激情的么?”

杨贵妃:“你不是大才子么。欧,sorry,我忘了你不懂英语,burning这里就是激情的意思。”

(“打住!记住了,下次不能再出现英文,这可是拍电视剧哦,这种不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传扬!再这样信不信我炒你鱿鱼!”)

杨贵妃“是,导演,我知道了。”

李白:“怎么一点都不带感那!换一首,否则陛下怪罪写不出好诗,我可担当不起啊!”

杨贵妃:“好!那就拿出我们的镇山级的音乐!”(face)

第三幕

唐玄宗:怎样,我爱妃选的音乐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李白意犹未尽:此曲甚妙!

杨贵妃:现在可否作诗?李白邪笑:且慢,这写诗可是要人在舒服的情况下才能写出,你看跳了这么久,本身就年纪大了,麝香壮骨膏又用完了,你看这腿脚就……

唐玄宗:“这简单,希儿(周希诞宫女)来给李爱卿按摩按摩!”

李白:“哎呦,陛下这宫女可是重手重脚,万一有何差池,你们赔不起啊”

唐玄宗不耐烦的说:“你说吧,要谁帮你按摩,朕尽量满足你!”

李白:“好,就等陛下这一句话!我就要,就要杨贵妃给我按摩!”

杨贵妃:“这……”杨贵妃:“胆大庶民,何出此言!真是太放肆了!本宫怎么可以给你按摩!岂有此理!”

唐玄宗:“哎,爱妃,要不你就牺牲一下吧!”

杨贵妃:“什么!为什么呀?凭什么是我!你怎么不可以啊”

唐玄宗:“烦什么烦,还要不要赚钱哪,不要赚钱赶紧滚蛋,知道自己是谁就别跟我吵!”

杨贵妃:“哦靠,你算个what,就你?”

导演:“都给我停!是不是真的不要赚钱啊!吵什么吵,这是拍戏!我看你们不想干都给我滚蛋!”

杨贵妃:“喏”

李白一旁暗笑:“怎样,贵妃娘娘还劳烦您给我按摩吧”

杨贵妃咬牙切齿:“喏!”

第四幕

李白:“真是舒服啊,不愧是贵妃啊!”

唐玄宗:“怎么样爱卿,这下总可以开始写了吧。”

李白:“不急不急,你看写诗总需要笔墨纸砚吧,现在就差墨了,我现在手脚不便,还得有人给我磨墨。我看这位长得不错,要不就你给我磨墨吧。”(说着,食指挑起高力士的脸)

杨贵妃揉着手说:“哎,我说,你不要欺人太甚!”

(看到导演后)“呵呵,李爱卿请便!”

唐玄宗:“嗯,准奏!”

高力士看到杨贵妃之前的惨事,满脸堆笑说:“好,好!”

(说罢,拿起砚台磨了起来)边磨边说:“李先生果然是高人,作诗都如此大动干戈,真不愧是咱们唐玄宗看上的读书人!“

李白毫不相让:“是啊,你也不错啊,真不愧是我看出来的帅哥啊!

(一会儿)

杨贵妃:“够了,高力士你再磨就要穿了!“

(高力士磨好后放下)

李白:“嗯,一切准备就绪。今天阳光明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月明星稀,美丽极了……”

第五幕

“停停停,都给我停!”导演道:“算了吧,今天就这样,工钱在这。就这样了,明天继续!”

“对不起对不起导演,我迟到了!”一名男子闯入剧场。

导演“你是?”

男子说:“我不是李白的饰演者吗,昨天咱们刚签约的啊!”

大家一起:“那你是?”

李白:“哈哈哈哈,既然钱已到手,那么大家拜拜咯!”大家:“什么!!”

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范文2

多少年的时光逝去,大唐的风华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不朽。纵历史的长河东去不反,如今我依旧愿意回味一卷大唐的风华。

周末闲暇时光似乎过得很慢,有一种"白茶清欢无别事”的悠然。掀开我钟爱的诗词曲赋,我仿佛嗅到了源自中国最久远诗情的芬芳,唐代是诗的全盛时代,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诗都被写绝了,能想到的语句,能感受到的情感,几乎都包罗在这大唐风华之 中。

然而我想要说的,却不止诗词,李白曾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写过三首诗,赞颂杨贵妃的美貌和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恩爱,连大诗仙李白都为自己的爱情喝彩,杨贵妃可谓是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的时代,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在杨贵妃之前,受到唐玄宗宠爱的是梅妃,但杨玉环出现后,这个梅妃便永远地被冷落了,战乱来临的时候,唐玄宗带走了杨贵妃,却未带上她,以至于她最后终是死去。

但是又不得不说,杨贵妃被宠幸,她应该感谢含羞草,含羞草因为保护自己,在叶子被触碰后会闭合,但因为古人迷信,不知其中缘故,杨玉环初进宫,后宫美女如云,杨玉环本以为自己无出人头地的日子,谁知一日在御花园赏花时,无意间触碰到一片含羞草叶子,叶子卷起,宫女们看见后,都惊讶无比,后来便在后宫里传来传去,说杨玉环貌比天仙,花草见了都自行惭愧。唐玄宗听闻后,急忙召见这位闭月羞花的美人,一见果然倾国倾城。后来,杨贵妃便过上了她后宫专宠的生活。

由此可见,机遇和巧合在一个人被发现与重用的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周末时光,能品一品历史的芬芳,领悟历史的智慧,于我而言,已是幸福!

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范文3

关键词:王建,绝句,《霓裳词》,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王建的《霓裳词》10首,形式上都是七言的绝句,与其著名的《宫词》一致。在绝句短小的体制下,王建最大限度的发挥绝句叙述方面的特色,描写宫中的生活情形和歌舞的场景。展现了唐王朝宫廷之中奢华的帝王生活,同时也满怀同情之语的写出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往事,虽然在描写故事时绝句不如古体诗歌叙述的完整,但绝句因其在意境方面的独特意味使得李杨之间的爱情又一次得到再现。以往对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多有描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白行简的《长恨歌传》,还有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等都是名垂千古的杰作。但文学史上王建以绝句组诗的形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是有相当独特的成就的。王建用绝句把李杨的爱情拆分成各个阶段从最初的相逢到相伴到最后的别离,短短280个字就把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故事及相关的典故描写出来,足见王建对绝句的艺术特色的娴熟掌握,同时也可以联想到他《宫词》取得很高的成就不是巧合。我们可以通过《霓裳词》来细细品味王建的诗作功力。

首先,对于怎样将为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完整的通过绝句这种短小的形式表现出来,却不漏掉关键的历史瞬间问题,王建选择将历史的重要场景一一粗化,提炼出最具象征性的语句,用一两个字完整的将当时的情境还原,但又不失诗的韵味和作为绝句整体的效果。如《霓裳词》中的第四首“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我们都知道杨贵妃得宠之后,她的亲戚大都获得了官职,这首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后来发生安史之乱关系密切,因为统治者任命官员不再是看能力或者是当时的科举制度,而是依靠这种贵妃的关系,不能不说这是为后来埋下了祸患。“中官走马赐功臣”七个字把作者对这种任命官员的厌恶之情暗含在其中,因为毕竟作者身在唐代,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表达的含蓄些。再如,《霓裳词》第七首“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自有杨贵妃的故事开始,关于杨贵妃美貌的传说就有很多,历代文人都有赞誉之词,如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而各种艺术体裁中对杨贵妃最直接的描绘莫如“贵妃出浴图”,许多画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心中亦或是天下人心中的杨贵妃。这些画作直接清晰的展现了贵妃出浴的美轮美奂,在这首诗歌中同样描绘的是这幅场景,作者写出唐玄宗看见杨贵妃沐浴后的惊奇、兴奋、称赞“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和其他写杨贵妃的作家不同的是,王建并没有直接写杨贵妃具体有多美,比如穿着、肤色、脸庞、秀发、眼神等,而是从一个当事人的角度去写,也就是把唐玄宗的心情和表现写了出来,毕竟当时宫中的男人就唐玄宗一个,也只有他才有这个福气,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所以当唐玄宗都无法用言语去欣赏一个女人时,只能说这个女人的魅力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倾国倾城了。这里我们读者都成为了旁观者,容不得我们插上一句话,历史在此刻封存,无比的美丽,让人艳羡。同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王建能写出与别人不同的景象,正是这十首《霓裳词》的价值所在。

其次,王建的这十首绝句为近体诗歌,近体诗歌都讲求押韵,一首诗歌押韵很好做到,因为一首诗歌在描写时主要是在诗歌中将其所要描述的景物完整的表述清楚即可,所要可以应用的词汇很多。但是在王建的这十首绝句中,每一首绝句都在完成各自的任务,既要完整表现当时的情境,同时又要符合绝句的押韵要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比如《霓裳词》第七首“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这两句把杨贵妃沐浴归来的场景表现的淋淋尽致,恍如一副美女出浴图,看不到宫廷里封闭的宫苑,也看不到在人间的种种迹象,仿佛一切都是神仙般的感受。其中“好字先从殿上来”当是唐明皇之语,此语一出,既把杨贵妃出浴之时的几近仙境之景描写的相当逼真,同时又写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喜爱,可见遍览群芳的唐明皇对此时刚刚出浴的杨贵妃身着“霓裳”的魅力也是难以抗拒的。同时也写出诗人王建对这贵妃出浴时的幻想,一个“好”字既写出整个贵妃出浴画面极致之美,同时这一个“好”字也写出帝王九五至尊的天子身份,也可能隐含了王建对唐明皇的羡慕。“开”“来”二字押“灰”韵,并无人工雕琢的痕迹,清新天然符合诗中的情境,又满足绝句押韵的要求。第一首“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押阳韵。第二首“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押青韵。第三首“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押微韵。第四首“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押真韵。第五首“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押支韵。第六首“弦索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武皇自送西王母,新换霓裳月色裙。”押文韵。第七首“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一山星月霓裳动,好字先从殿里来。”押灰韵。第八首“传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别作行。应是贵妃楼上看,内人舁下彩罗箱。”押阳韵。第九首“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宫女月中更替立,黄金梯滑并行难。”押寒韵。第十首“知向华清年月满,山头山底种长生。去时留下霓裳曲,总是离宫别馆声。” 押庚韵。纵观这十首绝句的所押之韵,在最大限度满足叙述故事完整性的基础上,字字妥帖流畅,诗歌朗朗上口,无矫揉造作之感,充分体现了王建对绝句诗歌的掌握何其卓越的才华。短短280个字,要在这其中既讲故事又要使诗歌便于诵读,同时还要充满音律美,这是不小的苦难,但是王建做到了,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过多的人为痕迹,几乎完全是兴到之笔,与故事的发展脉络完美契合。

最后,在艺术手法上王建很少在诗中发议论,全部十首诗都是在用叙事诗的形式在讲述故事可谓独具匠心,常运用比兴,白描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人物的举动来再现现实,在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便戛然而止。

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范文4

[关键词] 电视剧《杨贵妃秘史》;《长恨歌》;阐释;延伸

电视剧《杨贵妃秘史》是尤小刚导演的一出大型爱情古装剧,《长恨歌》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古诗,虽然形式不同,但内容却大体相当。本文通过电视剧《杨贵妃秘史》解读《长恨歌》,以此揭示古今对文艺作品的不同价值取向。

对于《长恨歌》的主题一直争论颇多,近年来随着对《长恨歌序》的考究,[1]学术界普遍认同“爱情”主题,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对此作了生动的渲染,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帝妃之恋阐释《长恨歌》。

第一,浪漫的相识。对于李、杨的相识,《长恨歌》是由唐玄宗的重色开始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贵妃因“色”而入宫:“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又因色而专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2]659,与一般嫔妃入宫方式无异。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则把李、杨的相识归结于浪漫的偶遇。唐玄宗60寿诞太子、寿王都在自家王府准备了寿宴,其余28个皇子也将按照他们对父皇心事的猜测,分别参加两王府寿宴。唐玄宗无论出席哪家的寿宴,都引发朝野无休止的政争。因此,他决定哪家寿宴都不去,而微服出宫畅游灞水,在长安官民心中的“销魂桥”上走一走。杨玉环与女伴谢阿蛮正在桥上乐舞,唐玄宗闻乐而至,并以玉笛演奏,李、杨二人由此结识。他们的相识并非缘于色,而缘于两人的共同爱好。唐玄宗是乐师“李三郎”,杨玉环是普通民女,他们的地位是平等,这使后来的长久爱情有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相识方式,使《杨贵妃秘史》比《长恨歌》更具平民性,符合世人对爱情的期望: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是爱情长久的基础。当然从史料上看,两者都有出入,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创造性,即“任何改编行为都是一种创造行为,是改编者新的阐释”[3]123。

第二,曲折的爱情之路。《长恨歌》对杨玉环的入宫归结为因色入选:“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把其中的复杂过程一并略去,尤其略去杨玉环是唐玄宗儿媳的史事,体现“为尊者讳”、温柔敦厚的传统。后人对此多有评论,如宋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九云:“白乐天《长恨歌》书太真本末详矣,殊不为鲁讳。然太真本寿王妃,顾云‘杨家有女’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陈鸿传》则略言之矣。”[4]史绳祖《学斋占毕》云:“唐明皇纳寿王妃杨氏,本陷新台之恶,而白乐天所赋长恨歌,则深没寿邸一段,盖得孔子答陈司败遗意矣。春秋为尊者讳,此歌深得之。”[5]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则把杨玉环入宫极度渲染,以曲折的爱情之路表现他们的结合,符合世人对爱情的认可,即经历波折的爱情才是长久的。为此,全剧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情节,如虚构了李白与杨玉环的恋情、妃朝皇不见、梨园执教等,又以梅妃造谣、武惠妃计陷太子、玉环变身(由寿王妃度为太真妃)、玉环舍身受刃、玉环流产等情节,使观众对李、杨曲折的爱情之路抱以极大同情,把帝妃恋演绎得如同偶像剧一般,既满足了观众的感官需求,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窥视欲,[6]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关于杨玉环入宫,《新唐书•玄宗本纪》云:“二十八年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7]141《新唐书•杨贵妃》曰:“玄宗贵妃杨氏,……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7]3493《杨太真外传》云:“(开元)二十八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以杨氏女于寿邸。度为女道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宫。”[8]62由此看来,在史料的使用上,《长恨歌》较为谨慎,《杨贵妃秘史》较为开放,只要吸引观众,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角盛宴,是可以虚构与夸张的。

第三,催人泪下的马嵬之变。爱情和死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当爱情走向死亡,尤其是悲剧的受害者便是悲剧的制造者时,这个故事就有非常强烈的戏剧性,许多泾渭分明的东西便会融合在一起,由此引发许多添枝加叶、甚至无中生有的说法。造成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变便是如此,《旧唐书•肃宗纪》云:“天宝十四载丁酉,至马嵬顿,六军不进,请诛杨氏。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9]《唐国史补》卷上:“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10]史书对杨贵妃自缢的过程都没有提及,《长恨歌》对杨贵妃之死描写非常细腻:“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生动展现了杨贵妃死之惨烈,唐玄宗之悲痛。而悲剧竟根源于爱:死因我爱、爱致之死。李隆基的爱给杨玉环带来了无上荣耀,却也摧毁了她的性命,他是爱的制造者,也是爱的灭亡者,其情其行,让人嘘嘘不已。天地也为之变色:“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陈鸿对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2]659的赞叹,至此为证,这节描写不仅表现了杨玉环死之冤,更刻画了李隆基之“情”,真是感人肺腑。电视剧《杨贵妃外传》不仅把正史的材料扩大渲染,而且还从其他史料及诗歌中取材,如《太真外传》云:“玄宗使力士赐杨贵妃融会贯通,妃泣涕呜咽,语不胜情,乃曰:‘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恨。’”又云:“贵妃死后,以绣衾覆床,置驿庭中,敕元礼等,入驿视之,元礼抬其首,知其死,曰:‘是矣’。”[8]120《津阳门诗》注云:“时肃宗诏令改葬太真,高力士知其所瘗,在嵬坡驿西北十余步。当时乘舆勿遽,无复备周身之具,但以紫缛裹之。及改葬之时,皆已朽坏,惟有胸前紫绣香囊中,尚得冰麝香,时以进上皇,上皇泣而佩之。”[2]669根据这些材料,《杨贵妃外传》充分利用影片物质媒介的优势,设置了李静忠散布流言致兵变、贵妃请死、玄礼验尸、贵妃东渡等情节,让人对李、杨之爱抱以极大同情,对小人李静忠的行为切齿痛恨,对太子李亨的软弱深感愤恨,体现了影视剧的艺术魅力,使观众透过栩栩如生的景象享受了一场视角的盛宴。

第四,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马嵬之变后李隆基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长恨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刻画李隆基的相思之苦:景物依旧而人事两非,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长夜难寐之苦让人肝肠寸断:“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为解相思之苦,派遣方士寻找贵妃,终于在海上仙岛见到贵妃。贵妃把生前唐玄宗送的饰品让方士带回,并把两人在长生殿发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转告唐玄宗,唐玄宗看到带回的旧物,听到两人的誓言,再次陷入无尽的相思之中,“长恨”二字至完全推出。这部分相思之情是诗人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进行的艺术加工,没有史实依据,是诗人才情的表露。这不仅再次体现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的才情,而且显示语言媒介物质媒介的区别:“诗用语言的‘人为符号’,它们是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这宜于叙述在时间上先后承接的动作情节。”[3]32读者通过语言媒介,借助想象把握文字,构建一个思想驰骋的审美空间,达到“理思为妙,神与物游”[11]的境界。影视剧是视听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发声语言联为一体。”[12]通过一个个运动的画面诉诸观众的感觉器官,留给观众想象的时间较少,无法直观地表现情感及心理活动。所以《杨贵妃秘史》在最后3集虽然虚构了“千里追杀”“李龟年舍身护妃”“阿蛮返唐”等环节,但都显得突兀,不能让人回味。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五月丙申,发生了震惊朝野的马嵬事变,唐玄宗下旨缢死与他相伴16年的杨贵妃,正史、笔记、诗文、小说、戏曲等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悲剧主人公,阅读比较后却发现:人们印象中的杨贵妃与她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历史上的杨贵妃体态丰满、擅长舞蹈、通晓音律,为人聪明圆滑,善于揣摩圣意,甚得唐玄宗之心。据《新唐书•杨贵妃传》云:“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7]3493《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太真肌态丰艳,晓音律,性警颖,善承迎上意。”[13]6862《长恨歌》并没有直接描绘杨贵妃的形象,只能从诗句中窥见一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看出贵妃擅长舞蹈,“含情凝睇谢君王”“但教心似金钿坚”“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看出她对唐玄宗痴恋,至于贵妃的长相、身材只能由读者去想象,但无论如何与史实相差不远。白居易没描绘贵妃形象的原因还是受封建意识的束缚,因为封建女子大多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特别是在佳丽三千的后宫,尔虞我诈的争斗比战场上的硝烟更为残酷,作为皇上的女人,必须得到皇上的宠爱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女人只是“封建制度下男子的[14]”。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贵妃形象,不仅身材不丰腴,反而有点偏瘦,完全没有“环肥燕瘦”之感。而从其性格看,封建女子的卑微已然减少,现代女性独立自强的意识大为增强,但并不张扬,“人淡如菊”。

第一,善良纯朴、不卑不亢。剧中的李静忠(李辅国)不仅是杀害杨玉环母亲的凶手,而且一直找机会除掉杨玉环,甚至杨玉环入宫后他还不死心。杨玉环有好几次报仇的机会,但都因善良而放弃。第一次是李静忠在杨家废墟四处搜寻,杨h儿(杨玉环)一眼便认出他就是杀害自己母亲的奸人,李白怒吼一声,飞剑伤李静忠下处,命杨h儿亲手杀掉他,但李静忠苦苦求饶,杨h儿也就因此饶恕了他。第二次是贵妃身怀六甲,被梅妃与李静忠勾结换药下毒,导致贵妃流产,杨玉环完全可以置之死地,却怕连累了高力士(李静忠的义父)而作罢。第三次是杨贵妃被赐还宅的时候,李静忠诬蔑李白与杨玉环有染,被高力士识破。杨玉环把处置权交给高力士,把李静忠赶出宫。杨玉环的善良并没有换来李静忠的感激,反而导致自己的悲剧,马嵬之变就是李静忠煽动官兵而使杨玉环香消玉殒。此外,玉环胡饼赠日使也体现了她的善良纯朴。唐玄宗本想在送别遣唐使朝会上让杨玉环领舞霓裳羽衣曲,杨玉环却在御膳房制作胡饼,打算赠送给日本遣唐使,以备他们万一中途落难有胡饼充饥。因为玉环幼年与父亲穿行蜀道,却是一块胡饼救了她的性命。唐玄宗本想在异邦使臣面前展示贵妃的才情,领略大唐第一音,但玉环的做法无疑使他颜面尽失,一怒之下便将玉环赐送还宅。杨玉环的行为凸显了她纯朴的本性,看起来非常不可能:后宫争斗如火如荼,哪容得她有这般闲情。但这一情节却非常切合观众的品味,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出身贫寒的杨玉环自小就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对落难之人颇为同情,尤其听到遣唐使在海上九死一生的悲惨经历。所以即使一朝飞上枝头也难抹其善良本性。而玉环被遣送还宅后不吵不闹,只抚琵琶寄心声,其心态之平和委实难得。在骊山,唐玄宗与虢国夫人相约宫中,杨玉环很清楚虢国夫人的为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唐玄宗身体的健康,她极力阻拦,把虢国夫人关在角楼上,虢国夫人打破窗户,撕破床单从窗户爬了下去,跑到宫里见唐玄宗,唐玄宗震怒,再将贵妃“送还宅”。面对如此结局,杨玉环不哀求、不吵闹,连夜就回父母茅居,与谢阿蛮继续编排《霓裳羽衣舞》,其不卑不亢的个性令人赞叹,与现代女性的独立颇为相似。

第二,为人正直、深明大义。史上对杨玉环的评价为“妒悍”,然《杨贵妃秘史》却认为杨玉环为人正直、深明大义。杨玉环进宫后并没有要求唐玄宗提携家人,使杨钊(杨国忠)等人非常郁闷,杨国忠飞黄腾达都是他的本事,与杨玉环无关,可看出玉环的正直。按后宫律例,被宠幸过的女人都是皇上的女人,不能再与别的男人有染。阿蛮曾为保杨玉环地位而冒充梅妃被李隆基宠幸,但她与高仙芝早已两情相悦。在得知“阿蛮出轨”后李隆基大为头疼,一边是自己的爱将,一边是杨玉环的姐妹。杨玉环把此事揽了过来,以情断案,不仅保住了李隆基的颜面,也保住了阿蛮的爱情,让人不得不佩服。在恶钱泛滥京城之时,杨玉环回乡劝说韩国夫人、虢国夫人以及秦国夫人倾囊救市,虽然适得其反,却体现了她的大爱。在虢国夫人闯下大祸,杨家面临灭门之时,她痛斥虢国夫人等不能恃宠而骄,越是得势越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最后亲领杨家人进宫投案,这又是多么的通情达理、深明大义。史上把杨玉环与安禄山关系写得非常暖昧,《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云:“玄宗天宝十载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13]6903剧中的杨玉环对安禄山却非常反感,安禄山第一次进京杨玉环就看出他的谄媚和狼子野心,劝玄宗不要被他迷惑。唐玄宗却置之不理,反而给安禄山加官进爵,还赐他铸钱权。杨国忠和太子弹劾安禄山,为谋反做好准备,安禄山进京媚言献荔枝,唐玄宗非常高兴,赐他华清池洗浴,还让贵妃认他为养子。杨贵妃更为反感,但为顾全大局,只能勉为其难。从这看出杨玉环多么正直、多么明智。而把杨玉环深明大义的形象推上高潮的就是马嵬之变,唐玄宗听到军士喧哗要杀贵妃时非常震怒,决定披挂以死抗叛,贵妃抱住唐玄宗的腿力劝:“你是大唐皇帝,现在国有危难你不能这样一意孤行,你不能为了我杨玉环,就不及黎民百姓、大唐的社稷,这不是英雄而是胆小鬼,这是弃大义而不顾呀。”看看杨贵妃多识大体、顾大局,这哪里有“妒悍”的样子,完全是贤妃的形象。

总之,《杨贵妃秘史》一改过去强加给杨贵妃的罪过,把她从一个祸国殃民的女人,塑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忠于爱情、深明大义,既有内在高尚品格,又有外在美丽的形象,有现代女性的自信自强,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长恨歌》与《杨贵妃秘史》虽然都是创作,都以史实为基点、为素材,创造了特殊条件下,两个真挚相爱、至死不渝的纯情者形象。但两者相较,在内容方面《杨贵妃秘史》比《长恨歌》更为丰富,情节更为曲折感人。而在史料的选用方面《杨贵妃秘史》不如《长恨歌》严谨,道听途说、添枝加叶,甚至随意改编现象非常严重,如《清平调词三章》本是李白夸贵妃之美,以讨唐玄宗喜欢,以谋求政治上的出路。[15]《杨贵妃秘史》却把它改编为李白以三首词嘲讽杨玉环,警醒她不要进宫,完全颠覆了词的原意。在塑造玉环形象方面《长恨歌》较为单薄,没能摆脱封建社会下女人的附庸地位;《杨贵妃秘史》则虚构了许多情节,如寿王府献舞、玉环怀孕、贵妃救市,等等,使杨玉环的形象显得非常丰满,更为人性化,符合今人的价值观。由此看来,虽然同为艺术作品,《长恨歌》秉承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杨贵妃秘史》则缺少文化意蕴,以“秘史”为噱头,以“雷雷更健康”的娱乐精神搏观众一乐。

[参考文献]

[1] 陈.新校《白居易传》及《白氏文集》佚文汇考――以日本中世古文献为中心[J].文学遗产,2010(06).

[2] 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 赵凤翔.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 赵与时.宾退录[A].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版子部杂家类[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 [宋]史绳祖.学斋妆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2.

[6] 王义梅.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缘何盛传不衰[J].文学教育,2009(03).

[7] [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 [宋]汪若第.杨太真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

[9] [后晋]刘d.旧唐书(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5:240.

[10] [唐]李肇.唐国史补[A].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版子部小说家类[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A].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版集部诗文评论[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 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413.

[1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4] 康保成.杨贵妃的被误解与杨贵妃形象的被理解[J].文学遗产,1998(04).

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范文5

她最爱梅花,人也如梅花般素面白衣,遗世独立。唐玄宗深深地迷恋上了她,命人在她所住的宫苑尽植梅花,并封其为梅妃。

梅园之内,初雪皑皑,梅香四溢。梅妃就在这梅园深处起舞,水袖纤柔,翩翩如鸿,伏昂舒展。唐玄宗曾对诸王盛赞她“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如梅精转世”。

接下来是她宠冠后宫十几年,华彩锦绣的人生。

只是后来,唐玄宗在一次家宴上见到寿王妃杨玉环,惊为天人。他利用父亲、皇帝的身份,辗转从儿子手里把杨玉环夺过来,封其为贵妃。

为了杨贵妃,唐玄宗修建华丽行宫,不务朝政,宠信边将,笙歌曼舞,日日奢靡。

一开始,梅妃冷眼旁观,天真地以为这段不伦恋早晚终了。可一年又一年,杨贵妃宠爱不减,她终于心慌起来。清高傲骨,终究抵不过漫漫长夜,冷冷深宫的寂寞,她打算挽回皇帝的心。

公元746年,幽居中的梅妃,撰写《楼东赋》倾诉对唐玄宗的思念,诉说这如冷宫般的日日夜夜。

《楼东赋》幽怨如泣,情深如许,在唐玄宗苍老的心上溅起了一丝涟漪。曾几何时,梅林深处,她是他清雅的梅妃,一曲一叹一曲一情,比翼双双十余年。如今,他冷落她辜负她日久,心有戚戚。正好某国使臣赠来一斛珍贵珍珠,唐玄宗命人将这斛珍珠悉数送给梅妃。

他没办法再给她情爱和陪伴,不愿惹杨贵妃伤心,那么用物质补偿一下也算是安慰。

梅妃收到这一斛珍珠,却不见送珠的人,瞬间心凉如水,她退回珍珠,提笔写了一首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诗中云:“幽宫寂寂,我泪染罗衫,梳洗无趣。你若念我,不必珍珠相慰,你若不念我,更不必珍珠相慰。”

她还是那个梅妃,清冷如霜,不卑不亢:你不爱我,对不起,我也不爱你了。孤绝如月,高傲如月。

唐玄宗见梅妃将珍珠悉数退回并附诗,想想曾经的好时光,有些伤感,于是将此诗谱曲传唱,名为《一斛珠》。

他对她的感情,就到这里了,也只能到这里了。偶尔想念一下,赐一点东西,时光不会回头,故事已经落幕。

才华深情,也换不回一颗离去的心。对手美如杨贵妃,是梅妃无法摆脱的宿命。此后,梅妃再没出幽宫,也再没见过唐玄宗的面。

公元756年,杨贵妃宠幸的安禄山起兵叛乱,一路攻城略地,唐玄宗仓皇中带着杨贵妃出逃。幽居在上阳宫的梅妃则成了乱军的俘虏。

而后,享尽荣华富贵,得万千宠爱的杨贵妃,被唐玄宗赐三尺白绫自缢。再后来,唐肃宗李亨继位,赶跑安禄山。风烛残年的唐玄宗回长安养老。亭台失色,檐结蛛网,老皇帝独自对月长叹。

孤独的唐玄宗下诏寻找梅妃,找到者加官晋爵。贵妃已逝不可逆转,他昏聩而孤独的老年生活,急需这样一位诗书双绝、舞姿曼妙的妃子相陪。

传说,在疯狂的寻找中,唐玄宗做了一个梦,梦见梅妃含泪来见,说自己死于乱军,被好心人埋在了温泉边的梅花树下。唐玄宗醒后马上叫人去梅树下挖,果真挖出了梅妃的尸体,尸体肋下有刀痕,可见死时极惨。愧疚与思念一起涌上心头,唐玄宗放声大哭,以妃之礼重新安葬梅妃,在墓的四周种满梅树,并亲手为她写下祭文。

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范文6

摘 要:白居易《长恨歌》开篇将杨妃塑造成纯洁“处子”, 后世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存在一些偏颇。“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被誉为颇得《春秋》笔法。“回眸一笑百媚生”,被指为“形容勾栏妓女之词”。文章对此一一进行了辨正,并指出开篇的杨妃“处子”形象,对诗歌情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称杨妃以处子入宫,非实。《唐大诏令集》卷四十《册寿王杨妃文》: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册“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为寿王妃”。《新唐书·后妃上》:“玄宗贵妃杨氏……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诏训女,而太真得幸。”《新唐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十八年,“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寿王李瑁为玄宗第十八子,武惠妃所生。玄宗父夺子妃,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后人多认为《长恨歌》的处理是为尊者讳。宋·马永卿《懒真子》卷二:“诗人之言为用固寡。然大有益于世者,若《长恨歌》是也。明皇太真之事,本有新台之恶,而《歌》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不识。’故世人罕知其为寿王瑁之妃也。《春秋》为尊者讳,此歌真得之。”明·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杨妃本出寿邸,而曰‘养在深闺人不识’,为君讳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八:“‘养在深闺人未识’,为尊者讳。”

何谓“为尊者讳”?赵克勤下过一个定义:“为尊者讳,是造成委婉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对于君父尊长的所作所为不敢直说,而要采取拐弯抹角、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示。”①也就是说,“为尊者讳”重在委婉,而并不改变事实。这里,不妨参考一下其他文献对于杨妃出处的处理:其一,明刻《文苑英华》附《丽情集》本《长恨歌传》:“使搜诸外宫,得弘农杨氏女,既笄矣。”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取自寿邸,但是也没有否认得于外宫,并且强调“既笄矣”。《礼记·内则》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郑玄注:“十五而笄,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长恨歌传》称杨妃已经成人,至于已嫁未嫁,并未说明。这极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杨妃入宫前是一个处子。其二,《旧唐书·后妃上》:“(开元)二十四年惠妃薨,帝悼惜久之,后庭数千,无可意者。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径直称杨妃以女官进见,略去其入宫前曾为寿王妃。

《长恨歌传》作者陈鸿颇具史才。《唐文粹》卷九十五载其《大统记序》:“臣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贞元丁酉岁登太常第,始闲居遂志,乃修《大纪》三十卷。……七年书始就,故绝笔于元和六年辛卯。”丁酉为乙酉之讹。元和元年十二月作《长恨歌传》之时,陈鸿已然在撰写史书《大统记》。《长恨歌传》中,他隐去玄宗父夺子妃的恶行,是本朝史家合乎情理的处理。《旧唐书》虽修于五代,而全用先唐实录国史。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十六“《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条:“五代修《唐书》,虽史籍已散失,然代宗以前尚有纪传,而庾传美得自蜀中者,亦尚有九朝实录,今细阅《旧书》文义,知此数朝纪传多钞实录、国史原文也。凡史修于易代之后,考覆既确,未有不据事直书,若实录、国史修于本朝,必多回护。观《旧书》回护之多,可见其全用实录、国史,而不暇订正也。以本纪而论……杨贵妃本寿王瑁妃,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此开元二十八年事也,本纪亦不书,直至天宝四载,始书册太真杨氏为贵妃,而绝不见其来自寿邸之迹。”《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旧唐书》出于回护之目的,或制造错觉,或有意省略,而并没有改变杨妃原为寿王妃的事实,属于“为尊者讳”一类。白居易《长恨歌》言杨妃入宫时为处子,显然不应阑入此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清·张祖廉《定盫先生年谱外纪》卷上云:“(龚自珍)先生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乃形容勾栏妓女之词,岂贵妃风度耶?白居易直千古恶诗之祖。”龚自珍理解不确。关于“回眸一笑百媚生”所本,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云:“白乐天《长恨歌》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盖用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云:‘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宋·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七:“吴曾《漫录》谓乐天‘回眸一笑百媚生’盖祖李白《清平词》‘一笑皆生百媚’之语。仆谓李白之语又有所自。观江总‘回身转佩百媚生,插花照镜千娇出’,意又出此。”周相录认为出自汉·崔骃《七依》②。《艺文类聚》卷五十七·杂文部三载《七依》:“于是,置酒乎燕游之堂,张乐乎长娱之台。酒酣,乐中美人进以承宴,调观欣以解容,回顾百万,一笑千金,振飞縠以长舞袖,袅细腰以务抑扬。”从崔骃《七依》到陈·江总诗句、李白《清平乐令》,再到白居易《长恨歌》,转相借鉴。《长恨歌》“回眸一笑”借自《七依》,同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及下文“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兼受《清平乐令》影响。崔骃、江总、李白所写,或为舞姬、或为美人,或为杨妃,均与“勾栏妓女”无涉。

《长恨歌》杨妃离去时对玄宗“回眸一笑”,不但不是“形容勾栏妓女之词”,恰恰相反,它逼真而传神地刻画了纯洁少女初见意中人的娇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二句,位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之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之前。直至与玄宗共度“春宵”,杨妃的“处子”身份方才改变。女性神态因身份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章华大夫回忆自己年少时远游四方,春夏之交偶遇一位美丽的采桑少女,献上妙丽的诗句与芳香的鲜花表达爱意,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转贴于 “处子”羞涩单纯,面对章华大夫的追求,她稍稍有些亢奋,行为闪烁,“含喜微笑”,不好意思正视。这种“羞涩单纯”,其实是少女最为可贵的品质。同样,《长恨歌》“回眸一笑”,刻画出杨妃“初长成”“人未识”初涉爱河的纯洁少女的典型特征。“回眸一笑”是少女羞涩的笑,对意中人深情的笑,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笑。这种笑只存在于爱情生活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少女初见意中人之时,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少女转变为少妇,它会渐渐消逝,代之以神态娴静的笑、幸福的笑、满足的笑。

《长恨歌》开篇将杨妃塑造成纯洁“处子”,对诗歌情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与方士寻觅“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一段,存在内在的关联。《庄子·逍遥游》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歌中的“绰约”、“雪肤”,均出自《逍遥游》。如同《逍遥游》居于姑射山的神人“如处子”一样,白居易也将杨妃塑造成了处子,须知一个日后在蓬莱仙山成为仙子的人,身上是不允许染有污点的。《长恨歌》改造杨妃出处,一方面照应前面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因为只有“初长成”“人未识”的纯洁处子,才值得汉皇“多年”的寻求;另一方面,为玄宗与杨妃情感的持续发展营造了一个纯洁的开端。

“一朝选在君王侧”之后,白居易以玄宗的视角,描绘了杨妃的三幅美女图:“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神态之美、“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肤之美和“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气质之美。这三幅美女图的总体特征“是能最大限度地展示杨贵妃的美,并且是能够撩动男性的性爱感情的美”③。“回眸一笑百媚生”着意刻画杨妃的“神”,加之发生时间在前,所以被置于三幅美女图之首。《孟子·离娄》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刻画美人眼睛,离不开笑的点染,惟有将二者结合,美人才能光彩照人风神尽出。《诗经·邶风·静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成功,在于它从“回眸”与“笑”的动态描写中去升华美。动态描写即莱辛所说的“化美为媚”:“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它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因为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状或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所以在这一点上,媚比起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④。“回眸一笑百媚生”,是对“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形象阐释;同时,杨妃“回眸一笑”,她的青春、灵动、羞涩、单纯的“处子”之美展露无遗,叫玄宗怎能不心旌摇荡,将爱情进行到底。

总之,《长恨歌》开篇的杨妃“处子”形象,是诗歌谋篇布局的必须,没有这一形象,诗歌就无法向下进展,就不会有杨妃生前玄宗对她的无比宠爱,杨妃死后玄宗的缠绵相思,以及延长出方士寻觅一段浪漫情节。当然,白居易改变杨妃原为寿王妃的史实,将其塑造为纯洁处子,还有更为深层的创作动机的原因⑤,不过那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畴。

① 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6页。

② 周相录:《〈长恨歌〉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195页。

③ 王富仁:《角度和意义,所指和所能: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名作欣赏》,1992年第3期。

④ 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上一篇造句大全

下一篇烈士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