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写作法论文范例6篇

过程写作法论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法律文书写作》教学 实践实例教学 应用效果

目前,传统的《法律文书写作》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法律文书写作》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发挥,阻碍了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法律文书写作》的实例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且可以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因此,实例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在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实践实例教学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实践实例教学,是把法律文书写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以实体的身份参与其中进行学习。

我们把重点放在按实体的实际需要制订计划、寻找素材、起稿、修改、应用等写作过程和技能上,突出强调如何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写作行为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与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目的非常吻合。实践实例教学进行写作的模式是:1.建立学习集体;2.定题、小组讨论写提纲;3.写初稿;4.教师反馈;5.应用、反馈、讨论、修改(反复);6.最后定稿,即学生边学边用,老师边改边教,使学习、写作、应用成为有机整体。

教学设计主要是:1.课程组织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实例为引导,以该实例应用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学写相互融合,最终得到完整的作品,做到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教学模式,加大实例实践课开放力度,提供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外部条件;3.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目标:1.对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重组,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与写作技能训练相互合理衔接,以及研究如何保证实践内容的综合应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独立性;2.精心设计典型“实例”,融判断、分析、应用等技能学习于一体,训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以下尝试。

(一)组织学习小组实践实例教学。

实践实例教学学习法律文书写作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组建模拟实体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自由组合,建立模拟实体并自主运作,搭造一个法律文书写作的学习平台。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征、性格兴趣相投等因素,将其组织为若干模拟实体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5至7人。学习小组以实体出现,通过自学掌握相关的专业信息,加深对法律文书写作的认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的交流,小组之间模拟社会上的社会活动开展法律文书写作学习。

(二)学习小组以实体出现,通过模拟运作,进行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活动。

通过接、办不同类型的案件学习公、检、法及律师文书的制作与应用等。写作学习的过程如下。

1.写前活动。写前活动包括定题、小组讨论、调查和写提纲。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设立主题,使小组讨论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在讨论完成之后,学生列出写作提纲、注意事项。在这一阶段,教师作为指导者,监控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帮助学生收集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

2.写初稿。通过定题讨论,学生的写作目标明确,也有了较丰富的内容积累。学生将获得的信息根据需要拟稿。拟稿本身是个应用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注意细节,如各文种之间的区别。这一阶段是写作的主要阶段,教师要精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3.小组讨论改写初稿。学生完成初稿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伴之间讨论和修改,使初稿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成品”。在这一阶段,学生讨论的重点还应在文章的形式内容上,例如: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文章格式是否标准等。

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每位学生对第一稿的内容加以修改。小组讨论―作者修改这一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几次,这样文章的形式内容能逐渐完善。

4.教师反馈并指导修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及指导修改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应贯穿于学生实践实例教学来进行写作的全过程。教师参与学生的写作全过程,才能及时向学生提供指导性的反馈,有利于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向。

5.应用、修改并最后定稿。同学们不仅要以作者的身份看自己的作品,而且要学会以使用者、实践者的身份“用”作品,通过实践应用体会写作的细节要求,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定稿。这比传统的单向学习要立体可感得多。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写作技能也得到提高。

(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着重从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习。

1.明确学习具体目标。明确学习具体目标,这是学习思路上轨的重要一步。如“书”这一章,要帮助学生理出学习思路,明确三个学习具体目标:(1)认识书的涵义和作用;(2)掌握书的特点和内容结构;(3)学会写作常用的书。

2.提取学习知识点。掌握知识要点,是一种学习“浓缩法”,利于学生领会课程内容的知识内核。教师对本章教学内容,可提取出十个知识点:(1)书的涵义;(2)书的作用;(3)书的特点;(4)书内容结构特点;(5)书开头部分的写法;(6)书正文部分的写法;(7)书结尾部分的写法;(8)书的难点;(9)书的法律责任;(10)书的写作要求。

3.导入实践学习训练方法。根据不同类写作课程特点,以讨论、应用为主,各个小组通过共同讨论及模拟应用,提高对书的认识,共同分析研究书的细节要点。学生自主参与模拟实体运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自发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四)应用效果。

事实证明,实践实例教学在课堂上灵活应用,不但能提高法律文书写作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它的优势在于: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可以进行优质的双向转化。学生学以致用的体会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单纯课堂讲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应通过对法律文书写作实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角度的研究,明确法律文书写作实例实践教学模式描述,建立写作实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设计法律文书写作实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对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重组,建立相应的实例实践内容体系。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与写作技能训练相互合理衔接,研究如何保证实践内容的综合应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独立性。融判断、分析、应用等技能学习于一体,训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英语作文;过程写作法;语块;教学策略

英语写作水平反应了一个人的英语综合能力。英语作文是对词汇量、语法、知识面、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等多方面的考核。自从1987年全国大学英语实施四级考试以来,学生的英语作文质量似乎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四级作文分数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内容陈旧,表达单一,汉语思维痕迹明显。六级作文平均分比四级更低,语句表达不流畅,语言闪光点不多。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害怕写作,害怕看自己写出的作文;即便硬凑足了字数,也往往是层次不清、词不达意,错误百出。

根据对大学生平时作文以及四级作文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作文中经常使用的词语或结构往往是中学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所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写作成绩关系不大。换言之,大学英语学习以及写作教学似乎不能有效地促进和辅导学生的写作,或者说所起的作用有限。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大学英语教和学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前景堪忧。由此,探索大学英语作文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一、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成效不佳原因分析

分析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成效不佳,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1.语言教学理念误区

传统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者掌握了语法规则和词汇以后,就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于是很多年英语教学中只注重输入,忽略输出。许多学生尽管词汇量不小,英语书面阅读能力也很强,但是能产出的信息量极小,能真正实际运用在写作中的更是十分有限,作文中的中式英语表达比比皆是。在写作中,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能记忆的单词和语法规则硬凑句子,导致句子的准确性和地道性不够,表达不畅,意思不明。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语言学和结构语法理论都认为,语块在二语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语言的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取决于语块储存的数量,语块是人们流利地表达自我的基础。因为语块具备有效提取的优点,还能使说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篇的层次结构而不是单个的词上。Lewis认为“Language consists not of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vocabulary but often of multi-word prefabricated chunks(语言不是由传统概念中的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往往是由多个词组成的预制块构成)”。换言之,词汇才是语言的基础,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能够将词汇短语以一种整体的或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Altenberg 发现约70%的日常口语都由语块构成;McCarthy 也强调语块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大量操本族语者的语言都是程式化的。实质上,本族语者之所以语言表达流利,是因为他们大脑中储存了许多可供随时提取使用的、关键领域的语言程式。因此,提高学生的语块意识,注重语块的积累和应用,对于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明显作用。

2.写作教学方法失当

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是:成果写作法(product-based writing approach)和过程写作法(process-based writing approach)。“成果写作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成品上。主要表现为“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学习写作是处于一个孤立的环境,第一稿通常也就是最后一稿,它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前、中、后一系列交互,协商和监控等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写作信心、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我国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大多沿用“成果写作法”。教师对作文的评阅也仅限在语法、句子规则等方面,很少涉及语篇方面的要求。这种方法严重地忽略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缺乏写作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的写作训练肯定是无效的训练。

鉴于传统写作教学法的弊端,“过程写作法”开始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第一语言教学。20世纪80年代,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学者Raimes、Zamel和Hedge等将过程法应用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视为一个有交际目的的、复杂的、非线性的交互过程,强调学生在预写、起草、修改、重写和编辑等过程环节中反复的、多层次的交互活动。学生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通过最后的成稿了解和改进自己的写作,而且能在写作的各个步骤之中逐步地学习写作,积极地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从模式上看,过程写作法无疑是一个能够使学生对写作保持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提高写作水平,并使写作更加个人化的一个好方法。从理论上看也是符合逻辑的。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事情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这样简单。到目前为止,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英语写作课上,这个方法的应用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此中的原因颇多,涉及面也较广。首先,过程写作法的实施耗时多,对于以应试为特点的教育非常不现实。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应对高考,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应对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因此老师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整个写作过程的活动。其次,目前尚未找到实施这种方法的有效途径。如果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或者教师还是只限于语法和拼写,那么学生写的初稿和最后一稿差别将极小,效果可想而知。再次,中西方文化差异将影响过程写作法的顺利实施。中国学生不太习惯让自己的同学检查自己的作文,会感觉心理压力大,使得过程写作教学法事倍功半。最后,中国学生不习惯于批改他人作文,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有些学生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相互讨论、相互修改作文这种模式,所以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效果将不明显。

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没安排专门的写作课时等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写作法,尝试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

二、策略探索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的内在驱动力。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高动机者比低动机者倾向于有更好的成就作为。通过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以及找到满意的工作,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但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和维持其英语学习动机,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保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需要从解决英语学习困难入手。英语学习中的最大困难是单词的记忆以及英语语言的输出。面对庞大的英语词汇,往往使学习者望而却步。而如何将单个的词语组成句子、篇章则是学习者的另一难题。由此,我们拟将语块教学与过程写作法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效果,发现乐趣,找到成就感。

过程写作法一般包括写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重写五个阶段,它们交叉进行、循环反复。如果照搬照抄以上五个阶段的做法,势必耗时耗力,最终也难逃中途夭折的命运。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做些调整。  1. 写前准备

“过程写作法于传统的成果写作法主要差别在于它视写作为社会交际活动,写作者从确定写作主题、内容、选用词语到反馈、评阅、修改,都表现为一种社会化的交际过程,这一交际过程主要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完成。”(Weissberg,1994:123)课堂讨论也是过程写作法的主要方式,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因此,在学生动笔之前,应组织学生围绕命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自由联想与创造思维,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制定提纲。

(1)以大学英语教材为基础,师生合作搜寻和学习每个单元出现的语块,收集和积累写作素材。语言输入理论表明,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和保证,要想掌握好语言,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思想感受和大量的语言素材,才有可能写好作文。学习者通过大量输入有关语言运用规则及表达,促使其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写作输出的质量。由此,依据教学计划和任务进行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漫无边际、杂乱无章的;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开始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立足每篇课文,教师分析文章篇章结构,传授写作技巧。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或是文章写作方法值得推荐,或是文章主题内容令人深思,或是文章语言经典优美。所以结合课文讲解写作方法,将使写作教学更加生动自然,令学生记忆深刻。

(3)学生对语块和作文主题充分讨论,以读促写,以议促写,互助互写。将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所学语块的含义、用法,讨论文章立意、构思,形成观点。

(4)教师讲解篇章衔接技巧。教师在每篇课文结束以后,有计划、有目的地适当介绍一些作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方式,衔接词语等,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随着教学的深入,帮助学生整理出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系统。

(5)学生自拟作文题目,完成提纲写作。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过于关注句子语法结构和语言词汇,忽略整体结构;作文立意不新,内容深度不够。因此,教师在写作课上首先要强调文章的整体框架,然后才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 撰写初稿

在充分的课堂讨论和已经列出的提纲基础上,采用课上与课下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初稿。

3. 修改初稿

采用同学间互评的方式在课下完成初稿修改。每篇习作都要有同学的批改,制定批改的具体要求:(1)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合理;(2)主题和内容是否深入;(3)衔接过渡词语是否丰富、准确;(4)是否正确运用了本单元语块;(5)语法、拼写是否有错误。

4. 撰写第二稿

同学互相批改以后,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学生独立完善写作,完成第二稿。

5. 教师修改反馈

教师修改学生的作文二稿,然后在课堂进行讲评。在修改和讲评作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语要有建设性、鼓励性。研究发现,有建设性的、鼓励性的反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正确态度,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避免写作惯例性的检测,如词句、语法、拼写等。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过程写作法英语写作教学运用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写作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环节中,所花时间长,收效慢,相对较难把握,因此这项教学内容的实施较为困难。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较慢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教师因素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评”。学生把写作当成完成任务,不假思索地写完,更谈不上认真修改,就交给老师。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批改作文,而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和修改的部分往往不认真阅读,对自己的错误不作进一步地考究和改正,同样的错误在以后的作文中依然会出现。这样的作文训练收效甚微。因此,大部分教师不得不采取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背诵一些范文,以便考试时套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此一来,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写作水平自然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2.学生因素

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和有限的词汇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书面交际,使很多学生对写作有畏惧心理,又加上缺乏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用词、造句、组段、谋篇等),造成学生写作训练主动性差,从最初的不会写、盲目写,发展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不上去。

二、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过程教学法的产生

传统的写作研究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的是“结果教学法”(product-focused writing)。这种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写作成品上,首先由教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由教师进行批改、打分。学生整个的写作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支配下完成的,毫无自由创作的空间,写作成了机械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方法违背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

针对“结果教学法”的不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写作研究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写作过程上,出现了对过程教学法(process-focused writing)的研究。研究者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理清头绪、拓展思路、发现意义的过程;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单独行为。这种教学法克服了结果教学法的种种弊端,强调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外语学界的一致赞同。过程写作法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能力上,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充分发展思维能力。国外的写作教学实践证明:过程写作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法,而且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正符合我国新《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过程写作法的模式

过程写作法的步骤分为:确定题目、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个人初稿、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呈现范文、自我修改、成果展示等阶段。在过程中要求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多轮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开发和培养。

3.过程写作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1)确定题目。现行的教材多以话题为单元,每单元都有写作环节,如要求学生围绕本单元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写。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在每单元结束后列出开放性题目或至少两个确定题目供学生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分组,为下一步的讨论奠定基础。

(2)小组讨论。学生在明白了分工和任务后,便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集思广益,确定思路,列出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型,在轻松愉快的写作气氛中,体会一种意思的多种表达法。

(3)小组汇报。各小组选一名成员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把学生说到的关键词板书,并对汇报作简要的评价。

(4)个人初稿。讨论之后,每个学生进一步单独整理思路、确定写作内容。这一阶段是写作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草拟成稿。初稿本身也是一个构思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放开去写,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

(5)同学互评。同学互评包括同桌互改、小组互改、优中差互改等多种形式。通过同学间的互改,学生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同时,也了解到他人和自己常犯的错误,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相互问答并商定修改意见。教师在各组间进行巡视,不过多干预,只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6)教师点评。教师可以从文体的格式、结构安排、内容要点、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批改,并写出评语,包括优点、问题及建议。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过渡语;结合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评;要求学生检查语法、拼写等错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评改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结环节。

(7)呈现范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把范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和范文对照,从中找出不足和差距,同时把自己出现的错误在范文中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以模仿运用。

(8)自我修改。学生把从同学和老师处得到的意见进行整理,结合范文进行修改,直至写成自己满意的作品。学生把初稿和最后作品等一并交给教师,教师对文章的总体内容及可读性作出评价,同时还要指出定稿较初稿有何优点。

(9)成果展示。经过反复修改后的成稿,应是学生最精心之作,让其打印或誊抄。教师把学生的初稿、定稿、师生评语等做好整理,归入个人写作档案袋。写作档案袋是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与思考过程,能够连续动态地全面评价学生写作的发展状况。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及时召开成果展示和交流总结会,让学生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与他人分享,从而体验写作过程的快乐,激发写作兴趣,同时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下一步的写作发展目标。

三、结语

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实施使我们看到了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巨大潜力,而这种潜力需要教师去激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实施过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并将写作任务分解为几个步骤,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练习写作的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旭阳.写作档案袋:过程写作法实施的有效载体.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1).

[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王志暖.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策略.教学与管理,2005,(11).

[4]徐红.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4

一、市售通用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简介

目前市售英语论文写作教材主要有胡庚申的《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陆效用的《研究生英语论文及应用文写作》、戴福林的《英语论文写作教程》,以及胡友珍、何小平和王志芳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上述写作教材针对所有研究生,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材料的选编上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由于传统教材一般将各项规则和常用语句罗列在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疲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院校一般自编教材,提高专业和语言水平的对应性,如俞炳丰的《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指南》面对的就是本校制冷与空调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选用的示范及练习材料均为制冷与空调专业材料;而陈苏、黄彦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则针对材料化学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用于作者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业。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军校没有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论文写作课,且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往往没有合适的市售教材,因此,相关院校一般也是按照学校专业的设置,自行编写适合本校使用的英语论文写作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方法

(一)理论依据。

英语论文写作教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1.高原现象。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和抽象的归纳能力成为语言水平的体现。在高级阶段,语言水平的进度明显放慢,此称为高原现象。心理学家将学习划分为六个阶段:无进步阶段、迅速进步阶段、学习速度逐渐减慢阶段、高原阶段、再次缓慢进步阶段、进步再次减慢并临近极限阶段。博士生英语水平大致位于第四阶段,即高原阶段。到硕士阶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正式、书面词汇,并以英语知识的形式保留在学生记忆中,但并没有固化为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些英语知识正是博士阶段英语论文写作中需要大量运用东西,如果在博士阶段没有及时、足够地应用,这些知识将很快遗忘。

2.写作过程中的知行结合通变律。路德庆认为,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必须结合起来,将词汇和写作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将语言知识转变为真正的技能。写作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是一个逐渐积累提高的过程。

3.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母语规则,以避免对目标语的学习造成影响,此为母语负迁移;如果母语固有的语音、词法、句法与目标语相同,学生就可借助母语顺利进行目标语的学习,此为母语正迁移。

(二)实现方法。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克服高原现象。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不再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和条框罗列。本教材每一课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由若干task组成,通过这些task的练习,学生由被动方转为主动方,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在练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成就感,学习乐趣和教学效率都得到很大提高。

2.根据写作教学规律进行教材内容设计。笔者根据知行结合通变律和写作活动的四个特点,在设计练习时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大量操练,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常用句型有了较深刻了解,可积极运用学到的知识写出合格的英语论文。

3.利用母语正迁移,克服母语负迁移。博士生对汉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型已有大致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照英语论文范文进行语篇结构的构筑。范文材料全部选自权威期刊,语言简洁准确流畅,一些常用语句,如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叙述、研究结果的表述和结论部分的常用句型,可在范文中找到对应段落,对学生掌握英语论文结构和以上部分语言表述十分有利。另外,中国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在题目翻译、摘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学生推敲、评判和改进。这些批判性材料全部选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具有语言错误比较典型的特点,可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三、根据以上理论所编教材的特点

(一)实用性。

本教材根据

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写作规律理论,参照国家教委《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语言上符合非英语专业博士生的外语水平,适合课堂应用。

(二)专业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

本教材所选材料覆盖了本院博士生各专业,对于学生熟悉本专业论文结构和常用句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符合写作课程教学规律,针对中国人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设计练习。

本教材选材精细,学生可通过阅读范文较快掌握英语论文的结构和常用句法,并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另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批判性材料供推敲、评判和改进,可让学生在今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四)理论讲述和练习不枯燥。

本教材用大量的引导性、适应性和提高性练习克服了传统写作教材的沉闷枯燥,学生通过练习熟悉了写作理论,强化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论文写作的兴趣。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英语写作 图式理论

自2001年12月11号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国际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英语,因此,培养有英语良好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英语的应用能力主要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而“写”包括了“书写和翻译”。对如今的大学生而言,“写”已成为广大学生的普通软肋,这主要是由于写作教学可操作性低、写作能力提高速度慢、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图式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在听力和阅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论述和应用。本文将图式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中,来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水平。

一、图式论

图式(schema)的概念最早是由康德(IKant,1781)提出,后为人沿用并衍生新意。现代图式理论的产生一般被认为与心理学家巴特利特的早期著作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Psychology(1932)有关。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或积极的组织,是学习者将新信息丰富到自身知识库中的过程。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人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是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图式有三种类型: 语言图式( 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 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 。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先前的语言知识(Carrel,1988:4) , 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文章的主题, 因此内容图式又被称为主题图式(Wallace,1992) 。修辞图式是如何用写作方法和技巧将文字、句子、段落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图式的这三种类型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我们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写作

Jack Richards (1999) 将写作教学方法分为注重结果教学法( the product-focused approach) 和过程教学法( the process approach) 。前一种教学法指出在确定了学习者的写作需求之后( learners’writing needs) , 根据不同的题材( genre) ,教师应提供其相应的写作方法和一些“模型”(models)进行模仿; 其次, 扩展提纲。这种方法也叫做“prose model approach”。过程教学法强调写作中的认知过程( cognitive processes in writing) 。过程教学法分为三个阶段: 动笔之前( rehearsing or prewriting) ,草稿( drafting) 和修改( revising) 。在教学中, 学习者在写什么。怎样写以及评估中被赋予较大的权力,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作为“facilitators”和“investigators”(Hughey et al, 1983)。过程教学法虽然调动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学习者对如何开始写作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蹩脚的中国式英语表达感到无助,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现有的图式结构, 用阅读扩充学习者头脑中的图式, 使文字输入信息与写作者图式之间形成双向交互作用(Two-way interactive) 。写作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 写作者在写作中从现存的图式中提取信息这一过程最终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词汇、语法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

图式扎实的语言功底是成功理解文章意义的基础,但如果缺乏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可能识别课本中的字、词、句,也谈不上利用阅读材料中提供的语言信息和线索去调用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更谈不上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发音、词汇、语调以及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对习语的掌握。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通过大量泛读来积累词汇;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猜测词义的方法,即利用上下文信息和依据构词法识记一些常用的词根、词缀。

(二)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

图式理论强调背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对文章的理解过程被视为文章与学生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化习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语言意思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理解上的困难。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有时甚至歪曲原意,自然也就不能对文章的主旨做出正确的推论、判断和预测。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文化和相关的历史及人文背景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促进他们的联想,便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吸收。

(三)构建学生的形式图式,完善英文写作的结构。

形式图式指不同类型的篇章的结构; 不同类型的文章有其特殊的文法结构,它们的修辞手法、写作格式各不相同。如果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格式、文法和风格都很熟悉, 写作时则很容易通过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构建出对应的文体结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英语文章的结构、构筑特点及基本的写作步骤。教师在讲解范文时,应该详细分析英文的写作方法和规律, 通过具体的范例让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由于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的语言和文法习惯上的不同,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西方的形式逻辑思维模式来选词造句。

四、结语

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读写结合法、模仿法等,但每种方法都离不开需要构建在学生大脑中的英文图式,它们是英文的综合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分类和积累。只有让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并加以合理引导和激活,才是提高学生英文书写能力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宗良. 大学英语情景教学初论[J]. 考试周刊,2010(7).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方法和步骤 医学论文

健康网讯: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不单是一般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科学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晶。医学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资料的准备、构思、拟定提纲、拟写草稿、修改等过程。㈠、资料的准备 首先是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虽然在课题研究或临床观察之前,已对有关资料和学术动态进行了搜集和分析,但是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要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以作为对已掌握的文献的补充、有人作过统计,国内外多数科学工作者查阅文献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工作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这些最新的参考文献,要想使论文达到新颖和独创性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查阅搜集文献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撰写论文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应根据论文的需要,把与科研课题有密切关系并要引用的资料做好卡片,注明文献的出处、作者、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数、年代等,漏一不可。否则等到文章写好后,注明参考文献时才发现缺少项目,又得重新查找,白白浪费时间。 一般搜集资料分三步法: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②确定检索方法;③查阅原始文献。搜集论文需要的文献资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②在理论认识上支持本文观点的;③前人研究的结论与自己文章所述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④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将这些资料搜集好后,编好序号,以备撰写文章时使用。 其次是对研究材料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对材料的取舍和整理,对实验观察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合理选用适当的图、表和照片等等。这部分工作有时在试验结果分析时已经完成。 第三是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实验观察所得的资料,重新核对试验设计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设计中哪些观点在理论上成立,而在试验中得到证实;哪些观点在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哪些现象和指标超出原来设想,而且可能有新的启示,需要进行新的分析。通过对试验材料的分析,提炼出试验材料能说明的观点和能得到的结果,提出结论,使试验材料和理论认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充分的统一,从而提高论文的水平。㈡构思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布局、顺序、层次、段落、内容、观点、材料、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思维,构思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准备过程,构思时文章的主题中心要明确,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才能思路流畅,写好提纲和文章。㈢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之前,应先拟定提纲作为全文的骨架,使其形成结构,疏通思路的作用。拟定提纲,一方面可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文章才写得有条理,结构严谨。另一方面,通过提纲把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固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随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观点的发现,使原来的构思得到修改和补充完善。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 标题式提纲,以简明的标题形式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用最简明的词语标示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与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常用的写作方法。例如实验研究型论文提纲通常用以下结构:题目:……1、课题对象: ①课题的提出; ②研究的目的。2、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目的、原理、条件、仪器和试剂; ②实验方法:分组情况,观察指标,记录方法; ③操作过程; ④出现问题和采取的对策。3、结果与分析: ①结果; ②统计学处理; ③结果的可信度; ④再现性。4、讨论(结论)。5、参考文献 提要式提纲,是在标题式提纲的基础上较具体较明确提要式地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实际是文章的缩写。 以上两种提纲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无论选择那一种,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地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㈣、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要写的内容依次连接起来,把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它是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阶段。 草稿的拟写方法有多种,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多采用顺序写作法,即按照医学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验数据。也可采用分段写作法,此种写作法多是作者对论文的中心论点已经明确,或提纲已形成,但对某一层次的内容没有把握或没有考虑成熟,而暂放一下,可先写好已经成熟的段落内容,待内容成熟或进一步实验后再写作,这样不受顺序的先后限制,采取分段写作,最后依次组合而形成初稿。完成全文后,需进行前后对照检查,使全文风格一致,层次清楚,衔接紧凑,这种写法最好每次完成一个完整的部分。㈤、修改 修改是论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无论是初写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作者,在初稿完成后都要经过一番审读、推敲、修改才能定稿。有人认为完成初稿只是完成写作的一半工作。作者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科研费心事,写作费心事,修改更费心事。修改是对初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文字进一步加工和润色,对观点进一步订正。 修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文题是否相符;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密;布局是否合理;结论是否科学客观;用词是否符合医学术语;文稿是否符合医学论文写作规范或稿约要求;标点符号应用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等等。有时,由于作者自己的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对文章的某些问题认识不足或对初稿的偏爱,一时难以对文稿恰当的增补和删减,为了保证质量,还要请内行专家修改或提出意见,这样才能使文章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