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例6篇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顶岗实习;实习;效果评价

目前,高等学校积极推进专业转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要求,而顶岗实习是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方式,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理论性教学到应用性教学的转变、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经,也是系统提高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加强实习工作的全过程管理,重视实习效果评价,细化实习的每个环节,规范管理经管类本科专业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对于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经管类本科专业顶岗实习效果评价的意义

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近年来众多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顶岗实习虽在持续开展,但拓展范围仍然受限。从我院实际情况来看,旅游管理、市场营N专业的顶岗实习相对成熟,但财务管理专业较难找到对口的岗位实习,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岗位不对口,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低;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不到位,很难进行全过程管理,最终导致实习效果不好;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只是口号,这样容易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能保持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不多;在校学生大都自我期望值很高,导致实习后心理落差大,很多学生觉得通过实习学不到东西、工作辛苦、待遇差、被充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等,集中实习难以进行下去,最终变成分散实习,进而加大管理难度;学校只是注重集中实习这种形式,而忽略实习的实际效果,主要是学生完成相关的实习手册、实习表格,并盖有实习单位公章,就证明学生参与并完成实习,不管学生是否达到实习目的。

以上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经管类本科专业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稳定性差,学生对实习效果的期望值过高,而最终心理落差较大。企业、学校、学生是顶岗实习三方利益主体,各自追求着不同的利益目的,顶岗实习的效果如何,需要从三方利益角度进行客观分析,逐步建立每一方利益主体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顶岗实习实施效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经管类本科专业顶岗实习评价现状

目前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所有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迎合市场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顶岗实习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使得顶岗实习发挥有效的作用,不但要对顶岗实习进行全程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对实习效果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才能促使实习工作的顺畅推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校外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实习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差等众多方面的问题,最终会直接导致实习工作的整个评价过程出现一系列的困难。

(一)以简单的总结报告作为评价载体,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

大多数学校在顶岗实习结束时要求学生上交总结报告,指导教师的评价一般沿用通用的实习考核办法,根据报告的内容和对学生实习表现的印象,甚至是对学生之前上课表现的印象草率评出成绩;尽管也有学校尝试采用答辩这种观察考核方法,但也因为校内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了解不全而使得所提问题与实习过程脱节,或者是所提问题仅仅流于形式,不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也能回答,不可能对实习工作进行科学、客观地评定。

(二)缺少校外指导教师的有效参与

学生实习过程中,校外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最为了解,但现行评价方法往往没能让他们积极、有效参与进来。尽管一般实习考核表中都列有实习单位的评价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价,但大都往往流于形式,简单几句话,无法客观、完整、全面地衡量学生实习的成果。校内指导教师在评分时一般也不对这部分评语给予考虑,使得最终的实习评价缺失了重要意义,从而难以实现评价结果的完整性。

(三)缺少完整的评价体系

在进行评价结果分析时,学校指导教师往往较多地对学生是否到岗、考勤进行检查,没有认真和系统地分析这次实习任务的计划安排和实施、学校和实习单位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习效果只是针对学生这一方面进行评定,而忽略评价顶岗实习的其他两个主体。

三、优化经管类本科专业顶岗实习评价的对策

我院在顶岗实习的研究和实践中,注重全过程管理,始终把评价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逐步制定出台《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等文件,可操作性强,使管理过程规范化。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为保证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可操作性,顶岗实习评价指标应注意量化,标准统一。根据往届学生的实习教学工作经验,我们尝试对学生实习效果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即学生、学和实习单位,逐步建立并完善三方评价指标体系。学生顶岗实习自我评价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主要从实习表现、顶岗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和实习成效等五方面进行,具体包括出勤情况、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否能融进企业的各项活动、实习材料完成情况等;企业指导教师主要从职业素养、胜任岗位工作能力、团结协作态度、社会活动与安全防范能力以及实习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包括学生纪律表现、工作责任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同事合作相处情况、参加实习单位活动等情况。三个方面的评价分别占比10%、40%、50%,成绩汇总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最终总成绩。

(二)分阶段进行过程考核

顶岗实习一般时间较长,因此管理难度较大,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应注重全过程管理,充分规范过程考核,将两个方面紧密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一般可分解为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过程管理要追踪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与参与状态,认真做好记录,对顶岗实习的各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监管,确保准确、公正地进行效果评价。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2

摘要:为了解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情况,总结经验,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编制提供指导,笔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对全国18所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建设负责人和2026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实施阶段,实习时间为24~56周;渔药渔用生物制品、渔用饲料和水产动物苗种生产经营等企业是顶岗实习主要单位,校内人才交流会是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主要途径;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是主要顶岗实习岗位;校企协管能力、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硬件条件是目前影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践生产的教学环节,是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2014年4月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发了《关于做好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4﹞36号)。根据通知精神,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在2015年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技术等45个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制订工作。为了掌握目前职业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施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广泛征求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编制的建议,提高职业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编制项目成立调研小组,在2015年12月份至2016年3月份,调研小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我国职业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研小组前期对我国开设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统计分析。受水产养殖条件的影响,开设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本次在全国范围内共调研了18所高职院校和2026名学生。调研的高职院校中位于东北地区的有2所,山东省4所,四川省、重庆等西部地区3所,江苏省3所,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省各1所;从办学水平来看,在本次调研中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7所,省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7所,其他类型高职院校4所。调研高职院校分布广泛、代表性强。为了保证调研情况的准确性,本次调查的高职院校教师为相关院校水产养殖技术所在教研室主任或所在系分管教学主任,学生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2~3年级和毕业1~3年的学生。

2调研内容及结果

2.1顶岗实习的实施阶段和时间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施阶段和时间调研结果见图1和图2。从图1可见:顶岗实习时间最短24周,最长56周,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集中在28周和40周。从图2可见:在调研院校中有2所(11%)院校在最后一学年集中开展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院校(11所,61%)分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和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两个阶段实施;5所(28%)院校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第二个学期分段实施,前两个阶段顶岗实习一般为8~12周,第三个阶段顶岗实习有16周。从顶岗实习实施时间来看,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主要集中在每年3—8月份。

2.2顶岗实习企事业单位情况

大多数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极少数院校提供少量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学生获得顶岗实习单位的途径主要有校内人才交流会、院校安排、水产类专业教师提供和学生参加企事业单位自主招聘四种方式,其中以学生参加校内人才交流会为主,院校安排和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次之,这与职业院校其他专业顶岗实习单位选择存在差异[2]。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为中小企业(36%)和上市公司(28%),事业单位(8%)和国有企业(6%)次之,其他单位(校内、自主创业等)占20%,外资企业占2%;顶岗实习单位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渔药(57%)、渔用生物制品(41%)、渔用饲料(25%)和水产动物苗种(23%),具体见图3。

2.3顶岗实习工作岗位及技能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工作岗位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44%)和涉渔产品营销(33%),其他的占11%,从事水产动物繁殖养殖(6%)、水产动物养殖(1%)及内勤工作(5%)较少。顶岗实习应用专业技能情况见图4。在调研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岗位类型的同时,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主要应用的专业技能也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应用的专业技能以养殖水体水质检测与调控(67%)、水产动物疾病防治(58%)和渔药渔饲料营销(47%)为主,生物饵料培养、渔用饲料加工与检测、水产动物繁育、水产动物养殖等次之。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工作,企事业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为学生专门开展岗前培训。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岗前培训时间为1~2个星期(68%),岗前培训时间在3个星期以上(24%)次之,岗前培育时间2~3个星期的较少(8%)。培训内容涉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制度、岗位技能、顶岗实习管理;培训人员一般包括企业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人事经理、技术经理和企业导师。

2.4顶岗实习的管理情况

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方面,各高职院校均采用了校企共管的方式。高职院校为每位实习学生安排一位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一起负责实习学生实习管理和技术指导。企业除了为每位学生安排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岗位技能实践外,还非常重视学生安全教育,从调研数据结果来看,多数学生(77%)在顶岗期间实习单位为其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占74%,熟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比例达68%。

2.5顶岗实习成果及考核评价方式

所有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提交实习成果,实习成果从形式上看较为单一,为实习报告(总结)或毕业设计(论文)。所有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都要接受考核评价。从评价主体来看,绝大多数高校(95%)采用了实习单位与院校共同评价的方式,在调研的高职院校中仅1所院校实习学生由顶岗实习单位评价;从考核评价的依据来看,多数院校(90%)考核评价依据为学生实习过程表现和实习成果,仅以过程表现和实习成果为评价依据的高职院校各1所。

2.6其他

在进行顶岗实习实施阶段和时间等情况调研的同时,还对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实习效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高职院校中78%的院校认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理想,22%的院校认为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一般。顶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见图5。高职院校认为当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图5顶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还需要提升的内容有校企协管能力、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硬件条件。

3调研的基本结论

综合以上调研内容的结果,初步归纳当前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结论如下:1)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施阶段和时间各个院校不完全相同,从实施阶段来看,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主要实施阶段;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时间为24~56周。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水产企业进行,企业经营范围主要为渔药、渔用生物制品、渔用饲料和水产动物苗种生产经营;高职院校校内人才交流会是学生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主要途径。3)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主要为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4)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整体较好,校企协管能力、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硬件条件是影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主要因素。

4对调研结论的深层思考

4.1把握好企业关是提升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基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阶段。为规范和推进职业学校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对顶岗实习企业进行明确规定:“职业学校原则上应选择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安全防护条件完备,提供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企(事)业单位”。从结果来看,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中中小型企业较多。由于行业门槛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硬件条件、导师教学能力、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对参加校内人才交流企业要求较低,对企业顶岗实习教学能力缺乏有效评估。同时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对顶岗实习企业选择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仅从顶岗实习地点、薪酬等方面选择顶岗实习企业。因此,高职院校严把顶岗实习企业关显得尤为重要,选择硬件条件好、教学管理能力强、技术先进、社会信誉高的企业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3]。

4.2切实可行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根本保障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顶岗实习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7月份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9号),通知中公布了涉及30个专业(类)的70个顶岗实习标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渔业类主要专业之一,专业开设院校多、在校生多、专业辐射能力强。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还缺乏统一、切实可行的标准,导致各高职院校在组织实施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时无标准可循,出现了实习组织不够规范,实践教学有效性不强,合作企业教学主体地位体现不够,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制订一份统一、切实可行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是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

4.3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取得了巨大进步,水产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现阶段水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水产企业在本质上不同于高职院校,其硬件设施、技术人员等主要服务于企业生产。同时水产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时间不长,深度不够,教师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经验还不足,校企双方作为顶岗实习教学实施主体,应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4]。高职院校在企业导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企业硬件条件建设等方面应积极开展工作。

4.4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岗位是目前高职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岗位,大多数实习生(77%)在这两个岗位上开展实习工作,学生实习岗位相对集中;而传统的水产动物繁殖养殖和水产动物养殖岗位实习学生数量较少,只占总实习学生人数的7%。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应用技能来看,多数技能还是服务于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和涉渔产品营销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前期应重视学生养殖水体水质检测与调控、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和渔药渔饲料营销等技能的培养,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冉治霖,司清亮.对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2):59-61.

[2]邓东京,易素红,欧阳河,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88-91,96.

[3]杭瑞友.合作实施高职顶岗实习教学的企业准入资格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增刊):246-248.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12-03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顶岗实习不同于教学实习,其实习内容和过程决定了它的复杂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加大了对顶岗实习管理与监控的难度,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管理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级畜牧兽医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实习学生、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三方面的调查,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技术,了解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以有效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和提高实习质量。

一、研究方法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文献法、调查与分析、访谈、考察、分析总结。

1.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主要是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研究成果。

2.调查分析阶段:主要是利用2009级畜牧兽医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正在实习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设计、问卷凋查、走访企业、实习学生座谈、数据整理、汇总和分析反馈意见。

3.借鉴成功经验:考察一些示范院校相同专业顶岗实习的成果。

二、顶岗实习情况调查及现状

本人以2009级建筑专业86名和畜牧兽医专业32名顶岗实习学生得相关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学生118份,收回116份;指导教师建筑专业5人,收回5份,畜牧兽医指导教师4人,收回4份。实习单位问卷调查64份(其中畜牧兽医11份,建筑工程技术53份)。

三、顶岗实习主要内容分析

1.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相关性分析。从图1看出,2009级建筑专业和畜牧专业顶岗实习与专业的符合度很高,建筑专业达到98%,畜牧兽医达到96%。这说明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已经认识到顶岗实习对就业的重要性。

2.“2+1”人才培养模式认可度和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有的学校把半年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六个学期,也有的学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实行“2+1”模式,并取得成功经验,如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广东建筑职业技术学院[3]、广东白云学院[4]、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原延安农校园艺专业等。从图2调查数据分析看出,我校建筑工程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试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学生、指导教师、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校内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指导他们进行的调查数据分析。从图3分析得出,学生实习的地域、单位分散,指导教师见面指导难度大,学生得不到及时指导。

四、影响顶岗实习质量主要因素分析

虽然两专业在“2+1”教学改革取得不错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对顶岗实习指导投入的精力不够;教学管理干部没有高度重视,缺乏过程监控。

1.落实实习渠道单一,导致实习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从调查分析得知,2009级建筑专业只有7%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地域分布广,导致现场指导难。而畜牧兽医专业87%由学校统一安排。

2.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和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为了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学校为顶岗实习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要求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全程跟踪的指导和管理学生。任务交代下去,需要完成和真正落到实处的几乎没有。部分指导教师责任感不强,不能指导和管理学生,导致顶岗实习任务完成不到位。目前又缺少实习过程监管手段,大多数情况下,基本处于“放羊”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实习质量。

3.顶岗实习考核体制不健全,考核评价不科学,考核要求不严格。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阶段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5]。在调查往届及本届毕业生时,能够完成全过程实习日志的内容也是几句,只要材料齐全,教学科、指导教师都会开绿灯。毕业设计(论文),出现不规范,甚至出现雷同、抄袭等现象,论文答辩时,会因学生就业难而降低要求,学生浑水摸鱼,侥幸过关。

4.实习基地缺乏,与实习单位沟通不够。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实习基地比较充足。而建筑专业原本校外基地少之甚少,再加之考虑到安全问题,校外实训基地大多不愿意接收大量学生去实习,93%是学生自找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不能现场指导,与企业交流沟通不够,不了解企业需要,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冬学,陈莹,杨勇,等.土建类专业“2+1”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2):4-6.

[2]娄开伦.职建筑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55-58.

[3]武萍萍,孙世永.高职建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2-13.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陶行知先生倡导师范教育要下乡、教学做合一,为幼师生到农村顶崩实习支教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在陶行知思想指引下的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主要困惑以及主要措施等观点。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的师范教育多半设在城市里,对农村儿童的需要和疾苦不能理解和适应”n驰主张师范教育要下乡,走乡村师范学校培养乡村学校教师的道路。陶行知先生还指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侧也倡导师范生“教学做合一”,就是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可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简称幼师生,下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强化幼师生的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既是幼师生深人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师范教育下乡活动,又是幼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锻炼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对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主要意义

1.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高等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举措。这项活动打破了传统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幼师大学生在校期间,用一学期时间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增加了幼师大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明确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院校办学的定位,对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支援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这项活动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短缺,缩小了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促进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高了农村幼儿教育办学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幼师生的基层教学实践,还可以锻炼幼师大学生在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增进对农村教育的感情,巩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同时,大学生的到来,给贫困地区带去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无疑会提高农村幼儿的素质。

3.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是落实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和教师教育下乡思想的体现。顶岗实习支教能使幼师生提前适应幼儿教师的岗位,有效提高毕业生竞争能力和到农村学校的就业比例,是在做中学和做中教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顶岗实习支教也可称为顶岗教学做,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体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构建了教师教育院校与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平台,实现了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培养内容和过程上的融合,符合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师范教育下乡的思想,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是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基础。顶岗实习支教是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在基层农村的实践。

二、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师范教育思想阻碍了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开展。传统师范教育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际运用知识的偏向,这就使幼师生会说不会做,实践能力较差。传统的教育体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师范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人才培养不完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幼师生普遍未经艰苦环境的锻炼,对贫困农村的现状缺乏了解、缺乏感情,毕业后普遍不愿意到山老贫困地区任教。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脱离社会和农村实际,单纯按大纲和教案搞教学,幼师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时间短,多数集中在城镇幼儿园,实习中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少,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巫需加大改革力度。在考核标准上,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校内表现作为唯一依据,没有真正把社会实践和社会评判作为根本标准,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虽基本上可以适应基础教育的一般需要,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

2.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育性和人文性不足。课程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离开了课程,教师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的高等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过分强调教育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能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属性,在课程设置体制当中,也没有考虑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衔接性。人们一般都认为,具备一定的学科文化知识就能胜任教师职业,而无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忽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因此,幼师生从教前普遍是强化理论知识,缺乏教师技能,幼师生总共学习三门教育类课程和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就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仅使幼师生的从教素质受到严重影响,也给教师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3.高等幼儿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空、繁、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育课程不仅远离培养目标,也脱离了教师教育自身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目前,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类院校使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材大多是一个固定模式下的统编教材,而且知识老化、结构单一、内容空洞抽象,缺乏幼儿教育教学前沿性动态与信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严重脱节。许多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改革实践不衔接;高等幼儿教师教育院校的教师对农村幼儿园现状缺少了解,很少知道幼师生所学知识与幼儿园实际的联系,因而幼师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幼师毕业生只是“半成品”,这严重影响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的声誉。

4.教育课时比例偏少,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据了解,我国教师职前培养中教育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的比例分别是为5%左右、4%左右,远远低于许多国家的15%左右。笔者了解到,当前幼师生在支教中,最大的困难不是学科知识不足,而是教师技能差和解决儿童心理问题能力差。由于幼师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不多,尤其是解决幼儿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幼师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却很少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活动,而且对教育课程普遍不重视,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只在于传授书本上的概念、规律、原理,教过就行。加上教材本身也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感到学不学意义不大,把教育课程视为是“无用、多余和浪费时间”。最终导致教育课程的教学不能满足职前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高等幼儿教师教育培养质量。

三、加强幼师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顶岗实习支教的领导。要坚持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幼儿园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到基层包括农村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合格幼儿教师这一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健全和完善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制度及顶岗实习支教的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奖惩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利用校园网、院报、学报、广播、壁报、电子显示屏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

2.把顶岗实习支教作为整体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深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质量。校内教学总课程模块、总课时、总学分不减少,在幼师生五个学期的课程中,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用完整的一个学期时间到基层顶岗实习支教,强化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公共英语、计算机教学实践等环节。每周由五天工作制变为五天半工作制,每天上午由四节课调整为五节课(实施45分钟课时制改革)。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挤出半个学期的课时,加上原来教育见实习的半个学期时间,累计一个学期,用于顶岗实习支教。通过一系列改革,确保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3.为幼师生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支教创造有利条件。在幼师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期间,不安排其重修课程考试、普通话测试和毕业照像等工作。幼师生上岗前,要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并达到合格以上成绩;参加所在系统一组织的校内岗前培训,试讲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经院校统一组织考核,拿到“顶岗实习支教合格证”后方可派出。顶岗实习支教结束时,受援学校综合考评完成任务者,顶岗实习支教成绩记人学生本人学分。

4.对幼师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确保幼师生培养质量和顶岗实习支教质量。幼师生的教学工作和吃住等生活完全服从当地管理,进驻和撤离时间与受援学校开学、放假时间同步,工作上同当地教师统一要求,生活上同当地教师统一对待,因病因事请假者须经受援县市区教育局和所在学校批准。院校选派责任心强、有支教和管理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带队教师,不再安排这些同志的校内工作和教学任务,集中精力搞支教。除具体协调联络受援县市教育局和受援学校外,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5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日益得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面对医学类职业院校的特殊性,2008年两部委联合出台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医学类院校在实施上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本课题旨在探讨医学类职业院校如何将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建立起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模式。使医院和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

为了培养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技术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高职高专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教育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对接。在高职教育理念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医院、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提出;顶岗实习已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基于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实习现状,探讨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如下。

1顶岗实习的内涵

1.1含义顶岗实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性最强的一部分。对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而言,顶岗实习就是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完成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再到专业对口医院、企业等的具体岗位上进行实习,即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医院、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强化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1.2目的意义高等医学技术类专业的职业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实践性强为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有关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技能之后,应参加社会生产实习,积极推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即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熟练、强化其综合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适应岗位,缩短毕业生上岗前的见习时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特点①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政府部门对职业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②学生到医院、企业顶岗实习,学习最真实的环境“岗位”替代了“课堂”具有在校学生和医院、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③根据我校医学技术类专业制定的面向市场办学方针,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主要是针对“岗位群”设计;但学生一旦到医院、企业顶岗实习,则主要针对具体“岗位”。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以高就业竞争能力。

1.4组织机构顶岗实习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教务处宏观指导、学生处检查和监控。临床医学部负责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成立临床医学部负责医学技术类专业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具体人员由临床医学部主任、专业带头人、学生处、指导教师等组成。详细部署工作实施细则及责任,把每项工作做到实处,以确保顶岗实习全面实施至圆满完成。

2方法

2.1顶岗实习的地点地点主要定位在与学校有协作关系的医院和企业单位。由系部学办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统一分配。学生由教师带领到实习单位参加实习。

2.2顶岗实习的模式

2.2.1眼视光技术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眼镜设计、眼镜生产管理、眼镜外贸营销、眼镜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既懂理论又能操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本专业与长春爱尔眼科医学、长春一诺眼科医院和金瞳眼科医院合作办学。使之成为学校的顶岗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根据医院、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做,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如学生在熟悉配镜技术的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无晶体眼的配镜原则的基础上,顶岗实习时又直接面对患者与其眼镜架、眼镜片的选择的沟通,然后参与眼镜的加工制作,向带教教师学习眼镜的调整技术,跟患者介绍眼镜的使用和保养知识等。学会了眼镜验配的实际工作流程。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做实结,并对理论内容和实践技能考核予以成绩评定总结不足。

2.2.2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顶岗实习按教学大纲到相应医院接受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DSA、核医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实习。使学生具有了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学生体会到顶岗实习与以往生产实习的比较,专业顶岗实习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思想观念。

2.2.3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体会到顶岗实习促使我们边学技术、边获工资,还实现了提前就业。由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有的同学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色,毕业前就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就业率达100%,还有的困难学生靠自己实习报酬支付了学费。

3顶岗实习应用能力评估

3.1选择对象我们把临床医学专业与医疗技术专业分两组级对照组以试验组。对照组为传统毕业实习100人,试验组为顶岗实习100人,通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就顶岗实习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通过深入临床一线,就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包括临床带教老师、医院主管实习实训的领导、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学生座谈会,结合调查问卷,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通过毕业实习结束时进行专业理论及实践能力毕业综合考试与学习心得报告进行分析。即医院和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的模式。

3.2结果优试验组共81人,对照组20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通过医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验证,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通过在真实的医院、企业环境中参加各项顶岗工作,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岗位责任感,为实现就业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医学类职业院校将服务地方经济和学生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建立起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模式。可促使高职院校、医院和企业、学生三赢,并为其他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提供建设性意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加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徐新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1(02):33-35.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三导师协调;校外实习;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38-0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在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由于社会对经管类人才需求量大,加之办学成本低,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经管类专业。高职经管类专业具有典型的人文社科性特征,没有理工科专业的“技术性”特征。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的顶岗实多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如何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成为职业院校、职业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院经管类专业在校企合作教育方面的改革,来探讨适应于经管类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1 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校外实习管理方式

在实践性特点及技术要求方面,高职经管类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其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培养合同和订单,由合作企业冠名办专班等方式,定向培养学生。学生一般在校内或在企业内接受经营管理技能、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专门培训课程,这时学生是企业预备员工。专门培训结束后,学生入厂顶岗实习,半天学习、半天实践,工学结合,实习结束经考核合格后转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二是顶岗实习模式。根据顶岗实习的长短有“2.5+0.5”模式和“2+1”模式。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主要表现在实习阶段的合作。实习期间,企业指定指导师傅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指导,间或集中学生,由企业职业人士上课,学校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队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处于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关系,因此其教学管理的灵活性更为突出,实习管理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在校外实习的管理方式上,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管理模式是教师带队,委托企业管理的方式。即在企业聘请指导教师,这种管理模式能管理到位且效果较好,但只适合实习学生相对集中的管理,管理面相对较窄,且管理成本较高。另一种管理模式是“实习巡查”,该管理模式根据实习学生分布情况,制定学期或年度巡查计划,对相对集中的学生进行实地检查。该方法比较灵活,在检查过程中可以走访企业,了解学生学习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但管理成本高,检查面有限,信息沟通交流不及时。

2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校外实习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顶岗实习虽然是高职教育的必须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上却存在一些问题,实习单位不重视,学校教育管理不深入,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共同教育与协同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放任自流,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2.1 适应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有待建立

高职院校的运作机制和合作单位的运作机制存在较大差异,校企还没有真正融合,学生顶岗实习中的运行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运行上都存在较多问题,如:高职院校的教学行政管理不能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需求;校内学生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解决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育形式变化了,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措施也要随之改变。因此,必须根据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的岗位要求,结合高职经管类专业实习岗位群及学生管理的特点,增加相关校外实习的管理内容,采取与实习单位和行业岗位相适应的管理方法,改进和完善适应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2.2 合作企业参与实习管理不够深入

相对高职院校而言,企业在接纳、指导与管理实习生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最终目标是谋求利润最大化,要使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就必须给企业足够的利益空间,激发其参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企业参与学生实习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这不能全部责怪实习企业,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和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还有待改革和完善。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相差甚远。学校虽积极施行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但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校企合作”的相应组织机构,更缺乏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2.3 分散实习的管理问题

对于企业来讲,对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所需要的数量一般较少,即使在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情况下,能集中安排实习的企业也非常少。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都采取的是同时间、多地点、多单位的分散实习办法。实践证明,经管类专业采用分散实习方式是符合专业发展的要求,对专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容易导致学生失控。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联系方式,导致教师无法与学生联系,也无法得知学生的实习情况。二是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多数学校是采取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岗位不一定适合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的要求,使专业实习失去原有的意义。三是实习指导效果较差。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很难按学校的要求进行指导学生的实习;校内的指导教师数量有限,往往不能面面俱到。

2.4 缺乏相应的管理协同机制

校企结合模式下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在一定时期内脱离相对管理较严的校园教育环境,而处于相对管理宽松的社会大环境中。学生容易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生活懒散,纪律松懈,加之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面对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在校外,或在外地自己家乡这一实际情况,学校老师不能随时进行管理,实习单位不愿过多去管理,学生家长管理效果又不理想。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家长虽然都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但是,相互缺乏沟通,对学生的要求和目标不完全一致,更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的联动机制,致使效果较差。

3 校企合作模式下“三导师协调”校外实习管理机制的改革思路

3.1 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直接关系到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要求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必要条件。专业特点所决定,经管类专业很难推行集中实习的方式,一般的高职院校采用分散实习。大多高职院校是采取自主与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能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的,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在这种实习模式下,实习效果很难保证。事实上,分散实习与校企合作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是否愿意在提高实习质量上加大投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分散实习的方式会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因此,通过增加财力与人力的投入,多选择一些适合经管类专业实习的企业(数量众多),加强同这些企业的合作关系,这对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能够顺利实施,以保证学生能实现真顶岗实习,顶真岗实习,保证实习效果。同时,可加强校企联合,为教师提供一个了解企业经营现状的机会,为企业解决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更好地促进经管类专业的建设。

3.2 构建“三导师协调”的校外实习管理机制

所谓“三导师协调”制,即给实习学生配备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协调管理机制。从实习生的角度看,校外实习过程中会出现思想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等问题,能找到负责管理的任,有人去关心、管理学生;从学校的角度看,则是通过“三导师协调”管理制度把学校的管理延伸到校外,使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及监控都有效开展起来。这种协调机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一是设立校外实习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学校与实习单位要共同成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协调领导机构。领导机构可由合作企业(实习单位)与学校人员组成,聘请实习单位领导、学校及职能部门等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学校还要成立实习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全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协调管理事宜,有计划的安排顶岗实习,强化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及教育管理工作。各分院(系)要成立顶岗实习的指导小组,同时还要建立校、系二级督导机构,负责对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行为监管工作。二是要建立“三导师”管理队伍,落实管理任务。建立由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相互协调的管理队伍。专业导师是由专任教师充任,主要解决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的“岗位范围”问题,承担校外教学任务;职业导师由辅导员充任,主要解决实习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等,承担实习巡查监督工作;企业导师则是聘请实习企业管理人员协助对实习生进行管理。每一位实习的同学共同由指定的导师进行实习指导。三是建立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校企合作”模式下,随着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所处的环境变化,原有的校内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都不能适应,应根据不同的实习环境和实习岗位及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立《企业导师考核制度》、《“三导师制”实习成绩评定办法》、《企业导师信息反馈制度》、《“三导师”(辅导员)实习巡查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规范校外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除建立制度来,在管理方式上也应有所创新。如学校可充分应用学校网站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顶岗实习监控管理系统”。“三导师”可以充分利用平台来督促学生认真履行日常行为规范,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监控和管理。

3.3 构建双重教育与培训机制

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准员工。为此,必须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教育和培训制度。一是要构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制度。学校要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岗位特点在校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和责任教育;制定详细的学生校外实习行为规范,对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业余活动等做出具体的要求,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学生。二是构建岗位培训指导指导。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除由企业相关部门统一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行业规章制度和实习管理规定的学习外,岗位技能则由企业导师进行在岗指导与培训,使学生在顶岗前对行业标准,岗位要求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以便较快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岗位。实习企业的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善于利用企业的文化教育熏陶学生,如邀请实习单位优秀员工开展讲座,组织杰出校友进行座谈等,通过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行业道德准则,规范职业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水平。

3.4 改进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为全面深入推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校外顶岗实习的开展,除了建立和完善教育和管理机制外,还需要制定学校和实习单位相关认同的考核评价机制。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的评价与考核。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

学院应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成绩考核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完成。学生考核合格等级以上者,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证书》,学生以此作为自己实习工作经历的凭证。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3.5 深化风险防范机制

在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教育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职责意识,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校外顶岗实习中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学校要重视评估实习单位的安全环境,主要考察实习单位的生产条件、安全保障是否达到学生实习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其次,在学生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要签订安全协议。再次,学生上岗实习前,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办理相关的保险。如:校园责任保险、校外实习专项保险等。

总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学生及家长等多方的支持和参与,共同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政府要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上,学校要在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上,合作企业要在积极提供实习岗位上,不断完善机制。学生要履行双重角色和自我管理的义务,学生家长也要充分理解和配合。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新模式之路健康顺利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较高素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