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自我总结范例6篇

数控自我总结

数控自我总结范文1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含义及总体情况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含义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是结合国内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基于:管理层监督和控制文化、风险确认、评估控制活动和职责分离、信息交流和沟通、监督活动和纠正缺陷,这五大要素目标的实现程度设计内部控制基本指数,同时将内部控制缺陷作为修正变量对内部控制基本指数进行修正,最终形成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内控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内部控制指数。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

由上图可知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三年的内部控制指数均值约为46分、48分、50分,在2015年我国的内部控制指数有非常明显的上升,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一切都是内部控制逐渐规范化、科学化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住我国控制活动指数均值都已达到60以上,可见在控制活动方面做得最好,风险评估指数虽然也在逐年上升,但发展相对于其他指数均值来讲,还是需要加强提高。相较而言,内控监督指数均值在2015年有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上市公司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相较而言比较完善的。但从上市公司的整体现状看来我国的内部控制指数虽然有大幅度的进步,有些方面也需要加强改善[2]。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完整披露内部控制的自评报告、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独立意见、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只有16家占样本总数17.8%,较为完整披露内部控制的自评报告、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独立意见、(注册会计师)独立意见有45家占样本总数50%简单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29家占样本总数的32.2%。

因为我国法律规定,证监会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指数信息,但从上图结果来看,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化并未得到有效性的实施。从合计看来,只有90家样本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级报告,从整体现状披露的角度来说,披露还没有完整,这个对于投资者来讲内部控制指数信息的参考性并不大,对于自身的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由上面所述结果看,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内部的管控力度,完善内部的治理机构[3]。

三、内部控制指数的建议

(一)上市公司降低内控指数的风险

从上市公司内控指数均值能看出企业发展的好坏,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想要提高内控指数,企业要做到除了强化内部的管理还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完成对风险识别、风险判断、风险抵御方案的设计。目的是使上市公司,自身能够准确、清晰的发现,经营中潜在的风险,以及及时的制定风险抵御方案。最大限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避免企业内控指数的降低[4]。

(二)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管理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基调,也是提高内控指数的前提。内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结果,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提高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其内部控制的治理机构,以身作则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完整内部控制实习体系是重要的内控基础,想要提高企业的内控指数,企业就应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通过“制度控制”“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的方式监督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从而保证内控指数的提高[5]。

(三)加强内部控制化指数的信息建设

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建设、企业自身管理的双向结合,内部控制化的信息建设已经是提高内控指数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得以有效地运营的关键。随着内控指数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才能长远有效地发展,因此企业应从内控信息的基础上,加强内控信息的规范化、流程化建设。对于内控信息建设予以监督,提高内控指数,保证其长远有效地建设发展[6]。

数控自我总结范文2

一、控制硬件架构的设计

根据太原刚玉为蒙牛配送中心预设的系统要求,项目组大胆地采用了AS―I总线作为检测信号与控制信号的底层传输总线。

AS-I(Actuator-Sensor-Interface)是执行器―传感器―接口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用在控制器(主站)和传感器/执行器(从站)之间双向交换信息的总线网络,它属于现场总线(Fieldbus)下面底层的监控网络系统。一个AS―I总线系统通过它主站中的网关可以和与PLC、儒C或上层现场总线(Profibus、Interbus、DeviceNet、CAN、Modbus、Modbus+、CC-Link、Ethernet)相连。AS―I主站可以作为上层现场总线的一个节点服务器,在它的下面又可以挂接一批AS―I从站。AS―I总线主要运用于具有开关量特征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系统,传感器可以是各种原理的位置接近开关以及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开关等。执行器可以是各种开关阀门,电/气转换器以及声、光报警器,也可以是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低压开关电器。当然,AS―I总线也可以连接模拟量设备,必须注意的是在连接主站和从站的两芯电缆上除传输信号外,同时还提供工作电源。其网络拓扑结构灵活(线型、树型、总线型、星型等),数据传输速率在167Kbit/s,系统安装调试扩展简单,带有故障预警功能,维护、诊断简单迅速,停机时间短。

在设备选型上,我们选择了P+F(倍加福)。德国P+F公司(PEPPERL+FUCHS)是全球最大的传感器专业公司,创建于1945年,于1958年向世界推出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一代电感式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化工石油行业。德国P+F公司与上海自控电器厂在1993年底建立合资企业上海倍加福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P+F传感器。

每个AS-I总线长度为300米,从站数为31个,每个从站可连接4个输入和4个输出。在这个方案中,我们采用了双AS-I总线,把系统从电器上一分为二,保证了电器安装调试的方便,也为控制软件实现设备故障自诊断功能打好了硬件基础。其电控系统结构原理图如上图所示(与实际结构稍有差别)。

二、控制软件架构的设计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的控制系统,经历电气控制、电气程序化控制、数字程序控制等几个时期。目前对于立体仓库的库前处理系统,一般采用输送机、传输小车、放货台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由输送机构成的库前处理系统而言,会随着用户的要求,其规模、排列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设计其机械结构时,就需要考虑输送机控制系统的复杂度与控制实现的难度。除此之外,在现场安装调试时因为其系统是为用户定制的新的系统,在检测信号的特征、控制信号的特征以及工作流程上都是特殊的。目前大多数厂商采取的控制系统,由程序代码勾画设备工作流程,其控制复杂度与系统规模息息相关,这种程序结构不但调试难度大,就其运行可靠度、稳定度而言,将随调试人员的技术能力与心理素质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满足蒙牛配送中心需求,达到系统预设计要求,项目组依托AS-I硬件基础设计了一种适合由输送机群构成的立体仓库库前处理系统的控制技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在设计、调试时的瓶颈问题,降低设计复杂度,提高调试效率,稳定运行可靠度,提高整体输送机群的工作性能。本技术通过对输送机系统进行树星数据结构处理后,产生的由设备检测信号、设备控制信号、输送机拓扑结构数据、物料运行路径数据所构成的数据群。由一个通用的数据引擎对数据群进行处理后,再由执行控制单元控制调度单个输送机个体的控制结构。实现了输送机控制与数据引擎、执行控制单元无关性的控制技术。

建立输送机的逻辑模型,使输送机可以在逻辑上进行控制,即逻辑模型的输送机同实际物理类型的输送机有相同的功能。在检测信号的处理上,逻辑模型以一种完美型输送机结构设计,即到货检测、有货检测、换速检测、等待检测等功能都具备的输送机模型。在控制信号的处理上,同样采用一种完美型输送机结构设计。完成之后,把物理输送机输入信号与控制输出信号同逻辑输送机相应功能的数据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输送机控制实体。同时,用相同的办法,构建升降机的控制实体。

首先,对输送机结构进行分层处理,本控制技术可以对多达200层的输送机结构进行控制。其次对输送机物理拓扑结构进行分类,目前输送机的组合结构一般有直线型、直角型、丁子型、十字型,后三种类型的结构在进行传输时还需要升降机配合工作。由此就产生了由四种控制工艺所组成的数据引擎。在控制引擎中通过对设定路径分析,拓扑结构分析得出货物在输送机上传输路径的组合结构,调用相应的控制工艺进行处理。

其次,建立输送机、升降机的拓扑结构描述数据,以及输送机与升降机的耦合机构描述数据。

最后,设定输送机可能出现的运行路径数据。

至此,我们就可以控制货物沿输送机的逻辑路径在物理输送机上进行搬运处理。在输送机系统的设计时,就不需要考虑输送机可能出现的控制复杂度。在调试时,只要把物理输送机输入信号与控制输出信号同逻辑输送机相应功能的数据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输送机控制实体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输送机群的拓扑结构数据与物科搬运路径数据,就可以完成对输送机的调试工作。

在输送机群的数据模型确立后,为了使系统协调工作,需要有路由功能模块、路径解析模块、工艺生成模块以及设备监控模块、设备调度模块、过程控制模块等组成的一个公用的数据处理引擎,完成输送机群的协调工作,其各个模块的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种控制技术是一种数字路径优化技术,通过托盘条码将管理系统的物料搬运同设备数字化调度绑定到一起,由设备监控模块,监视物料运行状态,成功地实现了设备故障自诊断与故障现场保护,为库前处理系统的稳定可靠地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现场应用的状况

首先,AS―I总线用简单经济的方式将二进制的执行器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因为所有的信号处理的采集点同处理单元的距离很近,电器安装调试工作异常方便;安全、故障隐患降至最低。

数控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ARM Cortex M3;锻钢球阀;全自动车床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网络化控制成为工业控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基于嵌入式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控制系统开始兴起并广泛应用。在制造企业的生产现场,多个设备分布于厂房,其中许多设备的运行完全依靠人工控制,生产信息的统计依赖于人工统计,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都很低。许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行业开始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装备和改装传统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方式替代原有的手工操作。现场总线技术是为了适应现代工业自动化发展而出现的。现场总线将网络通信、网络控制与管理的概念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将自动化底层的控制设备与服务器互联,实现生产过程监控的网络控制。现场总线通信协议简单、易于实现,在工业现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温州地处“中国阀门城”――龙湾滨海是一家从事金属硬密封球阀、软密封球阀、升降式止回阀等产品生产销售的阀门企业。该企业拥有超音速热喷涂技术和设备,使其在硬密封球阀芯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球阀芯车削、研磨工序仍采用传统人工上料、操作、下料的作业方式,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较低。该企业有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希望通过与我校的产研合作,研制一款适合该企业和温州中小型阀门生产企业实际需要,价格适中,性能稳定可靠的球阀芯自动车床,实现毛胚自动上料、车削加工、下料、检测、分拣等工序,并能通过上位机进行车间的生产管理和控制。

数控加工系统是数字信号对机器的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由于数控系统的核心是工业计算。通常数控系统包括数控单元(NCU)、人机通信、伺服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部分。最典型的数控系统应用就是数控机床,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镗床、数控磨床、数控钻床等,还有一些数控组合机床及专用机床。若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刀库、附件库及自动换刀附件装置,实现一机多能,则称为数控加工中心。

二十一世纪的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我国从1958年开始数控系统的发展研究,于1966年成功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并将样机用于生产,有些品种已经小批量生产,例如线切割机、非圆齿轮机等,并于1972年成功研制集成电路数控系统。80年代开始,我国向后从日本和德国引进数控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数控技术获得了质的飞跃,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华中理工大学开发的华中Ⅰ型(NHCI)以32位工控机为硬件主机,配置了具有曲面造型与自动编程的CAD软件功能,能进行复杂曲面的造型、数控加工规划、NC程序生成、干涉检验和加工仿真,并实现了曲面直接插补功能。

球阀是用来改变管路断面和介质流动方向、控制输送介质的压力、流量和温度的一种装置。球阀借助流体压力、弹性元件作用力或预压力产生的作用使密封副(球体与阀座)相互靠紧、接触或嵌入,以减小或消除密封面之间的间隙,达到密封的接触型密封。金属密封球阀的密封副性能主要受其球体圆度及球体与阀座密封面的粗糙度影响。球体的圆度影响球体与阀座的吻合度,如果吻合度高,则增加流体沿密封面运动的阻力,因而提高密封性。粗糙度对密封性的影响也很大。当粗糙度高而比压小时,渗漏量增加。当比压大时,密封面上的微观锯齿状尖峰受压变形,粗糙度对渗漏量影响显著减小。若密封副表面粗糙度及球体圆度偏差较大,则保证密封所需的比压就大,残余变形也大。

球阀是以球体作为关闭件,可借助手柄或其它驱动装置驱动球体旋转90°,使球体通孔与阀体通道中心线重合或垂直,实现全开或全闭动作的阀门,常用的球阀从结构上可分为浮动球球阀与固定球球阀,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浮动球球阀球体无支撑轴支撑,仅依靠两个阀座予以支撑,阀杆与球体活动连接,球体呈“浮动”状态。关闭时,流体压力在球体上产生的作用力全部传递给阀座,流体压力越大浮动球球阀越容易密封。但是通径变大时,球体自重也变大,自重在阀座上所产生的压力分布不均匀性也变大,因此浮动球球阀的通径有一定的限制,其通径一般不大于200mm。浮动球球阀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在工业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固定球球阀的球体与上、下轴连为一体,可沿与阀门通道相垂直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通道轴线移动。固定球球阀工作时,流体压力在球体上产生的作用力全部通过上下轴传递给阀体,不会使球体向阀后座移动,因此阀座不会承受过大的作用力,适合高压和大口径的场合。

图1 浮动球球阀示意图

图2 固定球球阀示意图

依据球阀阀座使用的材料的不同,球阀可分为软密封球阀和硬密封球阀。软密封球阀阀座常用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填充聚四氟乙烯等,其温度一般不超过200℃。硬密封球阀的阀座材料采用金属或者陶瓷,高温阀座基本上采用硬密封形式。球阀阀芯的制造工序为:模锻――内孔掏料――车削――检验――研磨――检验――(高温超音速喷涂等表面处理)――抛光――检验。硬密封球阀一般会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处理球体,使球体表面形成碳化物金属陶瓷涂层,达到耐腐蚀、耐高温以及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本课题研制的球阀芯自动车床是完成制造工序中“车削――检验”工序,并能够完成自动上料、下料、检验后自动分拣的工作,并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各生产设备和传感器网络、用户交流界面的数据连接和管理控制。项目首先需要研发自动车床的机械结构机器驱动装置,锻钢球阀芯全自动车床的机械结构包括主轴机器传动变速机构,圆盘及其转动驱动装置,上、下料及其液压驱动装置。自动车床的机械结构本体如图3所示:

1.主轴电机 2.主轴转速传感器 3.X轴进给伺服系统 4.X轴旋转变压器 5.显示屏及操作系统 6.滚珠丝杠 7.Z轴进给伺服系统 8.X轴旋转变压器

图3 数控车床本体图

为了实现灵活的伺服电机控制、控制器网络链接和数据传送,系统采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控制器作为控制节点的主控芯片,利用CAN现场总线连接各个控制器和传感网络。本系统需要研发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的内容:

(1)基于ARM Cortex M3的控制器设计

机床自动化一般采用PLC作为控制器,优势是编程简单、运行可靠,适合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员的需求,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算法和功能软件的编写较复杂和难实现,对于大批量的应用价格也偏高。本系统采用嵌入式ARM技术作为控制核心,实现机床工作步骤的在线编程与存储功能,实现对电磁阀、异步电机、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与调节,提高和实现车床的自动化。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用户界面系统和传感器网络相连接,控制器的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控制器结构框图

(2)基于CAN工业现场总线的控制器、传感器、和用户界面的控制网络设计

CAN即控制器局域网,它是一种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数据通讯协议。目前CAN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用户的现场总线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总线之一。CAN数据结构简单,结构层次少,非常有利于系统中实时控制信号的传送。其主要应用领域有汽车制造、公共交通车辆、机器人、液压系统、电梯、工具机床、楼宇自动化等。

根据本课题的控制与设计要求,系统结合CAN-Bus现场总线的特点,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级联了PC上位机、控制节点、用户界面、传感器的控制网络。其机构图如图5所示。上位工控机与基于CAN的ARM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网络构成典型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图5 基于CAN总线的控制器网络结构框图

(3)改善球阀芯光洁度的算法设计

车削球形工件时,主轴恒速转动,车刀在主轴平面沿球心做半圆周转动,如果车刀的圆周运动也恒速,由于车刀转动时,车刀与主轴中心的距离在改变,车刀相对工件表面的线速度也在改变,会使工件便面留下车痕,降低表面光洁度。增加后段工序研磨的难度。本系统车刀的圆周转动由伺服电机驱动,控制器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车刀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通过算法设计,根据车刀的角度计算出车刀的角速度,可以改善车削后工件的表面光洁度。

总结:研发锻钢球阀芯全自动车床的机械结构包括机架、主轴及电机驱动装置,转盘及伺服驱动装置,上下料及液压驱动装置等。研发一款基于ARM Cortex M3内核,具有逻辑信号输入输出功能、模拟信号输入功能、PWM输出功能、实时时钟功能、支持CAN、USB、RS485、RS232、MODBUS等通讯协议方便与其他系统比如工控屏等进行通讯的嵌入式控制器。电源采用24-3.3V隔离电源方案,输入输出均采用快速光耦隔离,感性负载比如电磁阀等还要采用中间继电器进行隔离。研发一款基于ARM Cortex M3内核的嵌入式信号采集和显示系统,采集车床各部件传感器和用户输入输出交流界面。该装置通过CAN现场总线同PC机和控制器进行通讯。最后利用CAN总线将各个控制节点、用户交流节点、传感器网络、管理PC机连接一起,实现灵活、统一的自动控制并通过PC机上位机软件实现数据统计和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舒志兵,严彩忠.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和发展综述[J].伺服控制,2006(1):27-31.

[2]王军红.数控机床检测功能的开发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05.

[3]张春良,陈锡嘉.具有负偏差特性的快速圆弧插补,1996 (6).

数控自我总结范文4

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里也开设了数控技术这门课程,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十七、十八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控实习,经过两周的学习我对数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了不少数控知识和技术。

还没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数控软件上面每个指令的使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上手了,踏入了数控这个门槛,还适当地给我们布置些作业,我们也积极认真地对待,认真完成每一次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之余,我们还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自己尝试着车一些自己想要有图案零件,效果还不错。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时光总是匆匆而逝,很快两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大二了,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总结。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两的数控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实习心得集锦

生产实习报告大全

数控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问卷调查

企业内部控制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信息完整可靠、促进遵循法律法规的有效手段。为指导企业健全内部控制,财政部自2001年起,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担保”、“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等具体规范。为了解企业是否熟悉并实施这些规范,所发挥作用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云南财经大学与云南省财政厅联合于2006年8月成立了课题组进行调研。课题组向云南省内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发出了“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前后历时6个月,收回的调查问卷中企业392份、事业单位548份、行政机关502份。现对收回的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一、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寄回调查问卷的392家企业中,按单位隶属关系层次为,中央企业27家,占6.98%;省属企业61家,占15.56%;地(州、市)属企业57家,占14.54%;县(区)属企业207家,占52.81%;其它40家,占10.20%。从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来看,国有企业180家,占45.92%;集体企业63家,占16.07%;民营企业141家,占35.97%;外国投资企业7家,占1.79%;其它企业1家,占0.25%。从是否属于股份制企业来看,属于股份制企业的有150家,占38.27%;非股份制企业242家,占61.73%。从企业所属的行业来分析,制造业125家,占31.89%;商业84家,占21.43%;建筑业25家,占6.38%;服务业70家,占17.86%;其他行业88家,占22.44%。可见,无论从隶属层次、所有制性质、所属行业来看,被调查企业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表1分别从2005年底的资产总额和职工总人数、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情况列示了被调查企业的规模。从表1反映的情况看,资产在5 000万元以上的有136家,占总数的34.4%;主营业务收入在5 000万元以上的有111家,占总数的28.32%;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有98家,占总数的25%。可见,从被调查企业的规模来分析,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但也有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在规模上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可见,所分析的样本在我国企业结构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这样,调查结果的分析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情况。

二、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了解程度及其渠道

财政部颁布与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已有5年多。对其了解是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表2和表3分别列示了企业对内部控制规范的了解程度及其了解渠道。表2表明,有38.01%的被调查者对内部控制规范很熟悉,且他们大多为大中型企业;同时也有26.53%的被调查者不太了解,这主要又为中小企业。这主要是国家监管部门对大中型企业建立和健全相关内部控制的要求较高,他们自身因经营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也有这方面的强烈要求。表3表明,他们了解内部控制规范的主要途径为财政部门文件,其次是通过相关培训,而通过相关杂志或网站了解的不多。这告诉我们,要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和熟悉相关的规范,相关监管部门下发正式文件还是一个主要途径,其次是以相关监管部门为主组织的培训,相关的杂志和网站是补充渠道。

三、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适用情况的评价

从表4看,企业认为内部控制规范适用的有264家,占被调查对象的67.35%;不适用的有11家,占的2.80%。这说明企业普遍认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适用的。

四、关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一)对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的认识

在被调查对象中,认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很重要的有352家,占总数的89.80%;认为一般的有38家,占总数的9.69%;认为不重要的有2家,占总数的0.51%。在调查中认为本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较完善的有257家,占被调查对象的65.56%,不完善的有39家,占总数的9.95%。这表明企业很重视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并认为本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较完善。

(二)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基本上进行了内部控制建设。其中,内部控制建设比较健全的企业有294家,占75%;但基本没有成文制度的企业也有51家,占总数的13.01%。具体负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是财务、会计部门,占总数的73.73%;其次是总经理办公室,占14.03%;只有极少的企业专设内部控制部门,占1.78%。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第五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但均需由具体业务管理部门牵头草拟。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大多与财务、会计相关,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企业所有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

从表7是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总体评价。其中:有31.89%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执行比较有效,只有2.25%的企业认为基本无效。这表明被调查者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效果总体评价较高。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情况的具体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的具体情况,我们以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要求各单位采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和建立的内部控制内容为依据,我们要求被调查者就本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和具体内容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将其分成7级,分别为根本没有得到执行到执行效果很好,分别记1-7分,得分越高,表明执行效果越好。由于有的企业没有应用某种控制方法或没有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因此对相应内容没有回答,这样,各项目的回答总数不同。从表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就内部控制方法的实施而言,被采用较广的方法是资产保全控制,共有318家企业明确认为实施了该控制方法,占寄回问卷总数的81.12%;其他控制方法依次为授权批准控制、风险控制、内部牵制控制、内部报告控制、计算机控制,最不太广泛的是预算控制,仅有280家企业明确表示实施了该控制方法,占寄回问卷总数的71.43%;就实施效果来看,会计系统控制最好,认为被系统执行且效果好的企业有256家,占回答总数291家的87.97%,平均得分为4.95分,其他依次为授权批准控制、内部牵制控制、内部报告控制、资产保全控制、预算控制、计算机控制,最不如人意的是风险控制,认为执行效果不好的企业有100家,占回答总数297家的33.67%,平均得分为3.84分。就内部控制实施内容而言,被实施最广的内部控制内容是采购与付款,共有322家企业明确认为实施了该控制内容,占寄回问卷总数的82.14%;其他控制内容依次为存货控制、成本费用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固定资产控制、担保控制、工程项目控制,最不广泛的是对外投资控制,仅有266家企业明确表示实施了该控制内容,占寄回问卷总数的67.86%;就实施效果来看,销售与收款控制最好,认为被系统执行且效果好的企业有268家,占回答总数303家的88.45%,平均得分为5.07分,其他依次为固定资产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存货控制、担保控制、工程项目控制,最不如人意的是对外投资控制,认为执行效果不好的企业有81家,占回答总数266家的30.45%,平均得分为4.03分。

五、企业对内部控制监控情况的评价

(一)企业内部控制监控体系的建立情况

为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监控体系。为此,我们也希望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监控体系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从表9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内部控制监控体系的健全的近90家,占总数22.96%,基本上没有内部控制监控体系的也占13.52%。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监控体系的健全性还有待完善。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控的情况

从表10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半数以上(占60.46%)对内部控制经常进行监督,几乎不进行监督的占7.91%。此外,但在被调查企业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系统经常进行审核的却不到50%,几乎不进行审核的也占总数的17.09%。可见,应当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监控制度,并监督实施,这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难点。

六、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

如表11所示,我们列举了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五个问题。员工普遍不了解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其他问题依次是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虽建立了内部控制但未被有效执行、不知道如何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和内部控制不健全。多数企业同时存在这些问题。可喜的是,内部控制建设受到了领导的重视,认为本单位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仅占总数的17.86%。

七、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形成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尽管财政部在2001年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对此不太熟悉,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了解内部控制规范的主要途径为财政部门文件,其次是通过相关培训,而通过相关杂志或网站了解的不多。因此,当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并实施时,通过各级财政部门下发文件到各级企业并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是确保所有企业学习和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前提和基础。

企业普遍认为财政部于2001年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适用的,企业也很重视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并实施了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我国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良好基础。但企业具体负责建立内部控制的部门,大多是财务、会计部门。由于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建议大中型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协调工作,其他企业可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以财务会计部门为核心、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临时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以使所建立的内部控制既符合相关规范,又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并提高各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数控自我总结范文6

机床作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的发展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促使机床的控制信息出现了质的突破,导致了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柔性自动化控制的新一代机床-数控机床的诞生和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为人类提供了实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自动化的理想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控机床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同时使人们对传统的机床传动及结构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数控机床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精度、灵捷而多样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瞩目,并开创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先河。数控机床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机床电机的启动和停止,主轴变速,工件松开和夹紧,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等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或计算机,经过译码,运算,发出各种指令控制机床伺服系统或其它的执行元件,加工出所需的工件。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其主要有以下的优点:1.适应性强,适合加工单件或小批量的复杂工件;在数控机床上改变加工工件时,只需重新编制新工件的加工程序,就能实现新工件加工。2.加工精度高;3.生产效率高;4.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5.良好的经济效益;6.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数控机床已成为我国市场需求的主流产品,需求量逐年激增。我国数控机机床近几年在产业化和产品开发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机床的高速化、多轴化、复合化、精密化方面进步很大。但是,国产数控机床与先进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还存在差距,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机床大国,有三百多万台普通机床。但机床的素质差,性能落后,单台机床的平均产值只有先进工业国家的1/10左右,差距太大,急待改造。旧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顾名思义就是在普通机床上增加微机控制装置,使其具有一定的自动化能力,以实现预定的加工工艺目标。随着数控机床越来越多的普及应用,数控机床的技术经济效益为大家所理解。在国内工厂的技术改造中,机床的微机数控化改造已成为重要方面。许多工厂一面购置数控机床一面利用数控、数显、PC技术改造普通机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经济资源有限,国家大,机床需要量大,因此不可能拿出相当大的资金去购买新型的数控机床,而我国的旧机床很多,用经济型数控系统改造普通机床,在投资少的情况下,使其既能满足加工的需要,又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1984年,我国开始生产经济型数控系统,并用于改造旧机床。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厂家生产经济型数控系统。可以预料,今后,机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将迅速发展和普及。所以说,本毕业设计实例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第二章总体方案的设计

2.1设计任务本设计任务是对CA6140普通车床进行数控改造。利用微机对纵、横向进给系统进行开环控制,纵向(Z向)脉冲当量为0.01mm/脉冲,横向(X向)脉冲当量为0.005mm/脉冲,驱动元件采用步进电机,传动系统采用滚珠丝杠副,刀架采用自动转位刀架。2.2总体方案的论证对于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在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机床的改动应尽可能少,以降低成本。(1)数控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由于要求CA6140车床加工复杂轮廓零件,所以本微机数控系统采用两轴联动连续控制系统。(2)伺服进给系统的改造设计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有开环、半闭环和闭环之分。因为开环控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制造容易、控制精度较好、容易调试、价格便宜、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开环控制系统。(3)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任何一个数控系统都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数控系统的基础,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数控系统的工作性能。有了硬件,软件才能有效地运行。在设计的数控装置中,CPU的选择是关键,选择CPU应考虑以下要素:1.时钟频率和字长与被控对象的运动速度和精度密切相关;2.可扩展存储器的容量与数控功能的强弱相关;3.I/O口扩展的能力与对外设控制的能力相关。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数控系统的应用场合、控制对象以及各种性能、参数要求等,综合起来考虑以确定CPU。在我国,普通机床数控改造方面应用较普遍的是Z80CPU和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配套芯片便宜,普及性、通用性强,制造和维修方便,完全能满足经济型数控机床的改造需要。本设计中是以MCS-51系列单片机,51系列相对48系列指令更丰富,相对96系列价格更便宜,51系列中,是无ROM的8051,8751是用EPROM代替ROM的8051。目前,工控机中应用最多的是8031单片机。本设计以8031芯片为核心,增加存储器扩展电路、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组成的控制系统。2.3总体方案的确定经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后,确定的CA6140车床经济型数控改造示意图如图所示。CA6140车床的主轴转速部分保留原机床的功能,即手动变速。车床的纵向(Z轴)和横向(X轴)进给运动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由8031单片机组成微机作为数控装置的核心,由I/O接口、环形分配器与功率放大器一起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经齿轮减速后带动滚珠丝杠转动,从而实现车床的纵向、横向进给运动。刀架改成由微机控制的经电机驱动的自动控制的自动转位刀架。为保持切削螺纹的功能,必须安装主轴脉冲发生器,为此采用主轴靠同步齿形带使脉冲发生器同步旋转,发出两路信号:每转发出的脉冲个数和一个同步信号,经隔离电路以及I/O接口送给微机。如图2-1所示:

第三章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微机数控系统硬件电路总体方案设计本系统选用8031CPU作为数控系统的中央处理机。外接一片2764EPROM,作为监控程序的程序存储器和存放常用零件的加工程序。再选用一片6264RAM用于存放需要随机修改的零件程序、工作参数。采用译码法对扩展芯片进行寻址,采用74LS138译码器完成此功能。8279作为系统的输入输出口扩展,分别接键盘的输入、输出显示,8255接步进电机的环形分配器,分别并行控制X轴和Z轴的步进电机。另外,还要考虑机床与单片机之间的光电隔离,功率放大电路等。8031芯片内部结构图各引脚功能简要介绍如下:⒈源引脚VSS:电源接地端。VCC:+5V电源端。⒉输入/输出(I/O)口线8031单片机有P0、P1、P2、P34个端口,每个端口8根I/O线。当系统扩展外部存储器时,P0口用来输出低8位并行数据,P2口用来输出高8位地址,P3口除可作为一个8位准双向并行口外,还具有第二功能,各引脚第二功能定义如下:P3.0RXD:串行数据输入端。P3.1TXD:串行数据输出端P3.2INT0:外部中断0请求信号输入端。P3.3INT1:外部中断1请求信号输入端。P3.4T0:定时器/计数器0外部输入端P3.5T1:定时器/计数器1外部输入端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在进行第二功能操作前,对第二功能的输出锁存器必须由程序置1。⒊信号控制线RST/VPD:RST为复位信号线输入引脚,在时钟电路工作以后,该引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完成一次复位操作。8031单片机采用两种复位方式:一种是加电自动复位,另一种为开关复位。ALE/PROG:ALE是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它的作用是把CPU从P0口分时送出的低8位地址锁存在一个外加的锁存器中。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当其为低电平时有效。

VPP:当EA为高电平且PC值小于0FFFH时CPU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当EA为低电平时,CPU仅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XTAL1:震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入,使用外部震荡器时必须接地;XTAL2:震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出,使用外部震荡器时,接收震荡信号;(2)片外三总线结构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扩展外部存储器、I/O口等。单片机的引脚,除了电源、复位、时钟输入以及用户I/O口外,其余的引脚都是为了实现系统扩展而设置的,这些引脚构成了三总线形式:⒈地址总线AB地址总线宽度为16位。因此,外部存储器直接寻址范围为64KB。由P0口经地址锁存器提供16位地址总线的低8位地址(A7~A0),P2口直接提供高8位地址(A15~A8)。⒉数据总线DB数据总线宽度为8位,由P0口提供。⒊控制总线CB控制总线由第二功能状态下的P3口和4根独立的控制线RST、EA、ALE和PSEN组成。其引脚图如图3-3所示:3.1.28255A可编程并行I/O口扩展芯片8255A可编程并行I/O口扩展芯片可以直接与MCS系列单片机系统总线连接,它具有三个8位的并行I/O口,具有三种工作方式,通过编程能够方便地采用无条件传送、查询传送或中断传送方式完成CPU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8255A的结构及引脚功能:1、8255A的结构8255A的内部结构如图3-4所示。其中包括三个8位并行数据I/O端口,二个工作方式控制电路,一个读/写控制逻辑电路和一个8位数据总线缓冲器。各部分功能介绍如下:(1)三个8位并行I/O端口A、B、CA口:具有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和一个8位数据输入锁存器。可编程为8位输入、或8位输出、或8位双向寄存器。B口:具有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和一个8位输入或输出寄存器,但不能双向输入/输出。C口:具有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和一个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C口可分作两个4位口,用于输入或输出,也可作为A口和B口选通方式工作时的状态控制信号。(2)工作方式控制电路A、B两组控制电路把三个端口分成A、B两组,A组控制A口各位和C口高四位,B组控制B口各位和C口低四位。两组控制电路各有一个控制命令寄存器,用来接收由CPU写入的控制字,以决定两组端口的工作方式。也可根据控制字的要求对C口按位清“0”或置“1”。(3)读/写控制逻辑电路它接收来自CPU的地址信号及一些控制信号,控制各个口的工作状态。(4)数据总线缓冲器它是一个三态双向缓冲器,用于和系统的数据总线直接相连,以实现CPU和8255A之间信息的传送。

摘要:针对现有常规CA6140普遍车床的缺点提出数控改装方案和单片机系统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和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并提高生产率。本论文说明了普通车床的数90控化改造的设计过程,较详尽地介绍了CA6140机械改造部分的设计及数控系统部分的设计。采用以8031为CPU的控制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由I/O接口输出步进脉冲,经一级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滚动丝杠转动,从而实现纵向、横向的进给运动。

关键词:数控机床,单片机数控系统,改装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润孝,秦现生.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华,MCS-51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3]李圣怡等,Windows环境下软硬件接口设计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顾京,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