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例6篇

电网监理工作总结

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 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优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52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03- 02

电网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大型公用性管理企业,承载着电力供应管理的重要使命,在电力发、输、配、用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管理责任。随着我国电力装备的不断提升,电网骨架不断增强,电网企业整体资产水平不断增大,针对电网企业安全、稳定、合规合法的运营与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对企业监督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全面综合的提高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1 电网企业强化协同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企业应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以及党委负责主体责任,国家全力开展依法治国、强化作风建设、深化监督管控机制落实,因此,深化协同监督管理,有利于推动企业强化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开展,明确廉政责任机制,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及管理效率提升。强化协同监督管理有利于企业强化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及外部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实时监控、企业及员工安全保障体系建立。

2 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电网企业深入开展协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强化管控措施的提出与落实,深化监督管控的实效分析。要求成立健全的协同监督管理组织结构与责任主体,深化协同监督管理的落实与追踪,推进监督管理与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的融合,构建监督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信息流通保障。

2.1 深化电网企业专业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建设

电网企业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性管理及调节主体,对于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大的责任。生产及运营相关主体专业部门应作为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的主体对象,要做到监督重点明确,监督对象明确,监督内容明确,确保协同监督管理部门全覆盖、岗位全覆盖、责任全覆盖,进行有效的监督职责细化研究,重点突出关键问题,构建有效的专业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

2.2 深化电网企业内部协同监督管理调节与合作体系建设

电网企业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利用协同机制,充分调动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之间的调节与合作作用,提高监督管理的协同作用发挥。深化专业部门之间的监督协同合作,提高监督效率,提升监督全面性、深入性。

2.3 深化电网企业协同监督闭环管理体系建设

监督管理的内容体系不仅包括发现问题、反映问题,针对问题的解决及责任追究也是重中之重,因此深化电网企业协同监督闭环管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应充分落实制度与法律的重要性,充分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的落实,利用协同监督管理,总结问题与经验,构建完善的闭环管理体系。

2.4 深化电网企业协同监督重点问题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中隐藏着多种形态的问题与矛盾,涵盖着多种形式的风险隐患,协同监督管理应针对重点矛盾进行全面深化的总结与凝练,构建重点问题的解决机制及防范机制,明确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防范,提出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 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优化建议分析

3.1 强化企业协同监督管理意识提升,落实协同监督管理责任主体

构建长效的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机制,需要全面提升企业员工与领导的协同监督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提高岗位责任落实与思想修养提升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内容形成守规矩、敢担当、严格自律的良好氛围,明确责任底线与红线。强化跨部门、跨专业的问题沟通,实现横向、纵向的有效协同监督体系。

构建企业协同监督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提高防控廉政风险水平。落实企业、部门、岗位管理责任,严格落实监督主体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协同监督管理与标准化专业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落实到实处,构建过程管控机制与追踪反馈机制。

3.2 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协同监督主题教育活动,形成长效的协同管理机制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协同监督管理内容及形式,通过主题教育强化精神落实。开展针对党性、纪律、思想修养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企业整体协同监督管理意识;开展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考评机制,提高责任主体的专业化素质;开展交流与总结评价机制,加强与同类型单位、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交流与总结。

3.3 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健全协同监督机制

完善的协同监督管理体系要求从源头上开展风险与问题挖掘,从过程中发现问题与改善问题,从结果上强化责任追究与规范提升,因此,应该健全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有针对性的构建一体化的内控管理流程,形成风险识别、预警、评价、应对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测。通过长效的协同监督管理落实,健全协同监督机制,优化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效率提升。

3.4 强化社会协同监督管理参与,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电网企业作为重要的公用性企业,为社会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企业协同监督管理应高度重视社会监督的参与,在生产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有效的社会监督参与管理机制。通过企业门户网站建设、客户服务电话管理、监督问询反馈机制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入社会协同监督管理,发挥其重要的公众参与及普遍性作用。

3.5 重视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进行合作与交流反馈

随着社会媒体舆论普及面及时效性的不断增强,媒体舆论监督将作为企业优化协同监督管理重要渠道,充分发挥该最敏锐工具的良好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开展相关在线咨询、媒体沟通、服务规范公示等多渠道活动,构建有效的媒体舆论监督合作与交流反馈机制。

4 总 结

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将成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为企业营造安全、稳定、高效、开放的管理环境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电网企业协同监督管理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管理工作,需要在实践与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问题与经验,创新协同监督管理内容体系与管理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的协同监督管理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志红. 电网企业建立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 电力安全技术,2006(4):3-6.

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CAN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high speed railwa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tworking scheme of the network management and the network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high speed railway, and then proposed one kind of system networking basing on the CAN bus .

Key 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铁路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功能是对各种危及高速铁路运行的自然、事故灾害进行监测、报警,提供经处理后的灾害预警信息,为综合调度中心运行计划调度、下达行车管制、抢险救援和维护维修作依据,保证列车安全正点、高效舒适。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由风监测系统、雨量及洪水监测系统、地震监测系统、轨温监测系统、突发事故异物侵限及非法入侵防护系统组成。本文从系统的硬件和网络构成入手,探讨系统的组网方案。

一、系统层次结构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包含两个层次的网络,上层网络为管理网,下层网络为现场网。

1、管理网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一个广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将防灾安全监控的车站、区间、工区、变电所等局域网和调度中心局域网通过数据网或TDM电路互连。

管理网以主监控中心和区域监控中心为主的二级网络。其作为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上层网络,负责收集、汇聚下层现场网络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产生告警等信息,将信息传至综合调度中心,并在综合调度中心信息共享,进行系统联动和控制;同时负责接收、转发综合调度中心下达的维修防护、抢险救援指令,并控制下层设备网络的相关动作。

2、现场网

现场网主要由监控点、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组成,是一个原始数据采集的底层网络。根据监测地点的不同,现场设备可以设置于车站、工区、区间、无人值守机房、变电所等。

现场网主要负责采集现场原始数据,上传至网管理网;同时根据管理网下传的指令进行相应动作,并维护自身的稳定运行。

二、系统方案设计

1、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铁路数据网和传输网基础资源,构建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信息网。

(2)充分考虑系统的实时性,数据上传、指令下达所经过的节点不应太多。

(3)各现场子系统的资源应能有效共享,尽量构建在统一的监测平台上。

(4)各子系统应能适应铁路沿线的恶劣环境,在灾害降临时,底层设备应能不受干扰的、有效、可靠的运行,单监测点的失效应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2、组网方式

(1)管理网

主监控中心一般为综合调度中心。设置各类服务器、数据库、协议转换设备、网络设备及各种监控终端等,实现其接收、处理、存储各类信息,输出告警、共享数据及指令下发、转发等功能,并完成与外部其它系统的接口互联。主监控中心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主监控中心局组网图

区域监控中心一般为综合维修工区。通过设置各种接入、处理设备,将现场监控点数据进行汇聚并上传至主监控中心。区域监控中心的组网如下图所示:

区域监控中心组网图

(2)现场网

监控点位于车站、区间、变电所等。监控点接收现场设备采集的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正确性分析、告警判断,并对现场设备进行直接管理。监控点可输出实时告警信息,对于需要综合历史数据、联动其它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才能确定的信息,则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进行处理。监控点是管理网与现场网的连接部分,并具备直接管理现场设备的功能,是整个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

监控点的核心是连接管理网和现场网的网关设备。该设备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 接受现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正确性分析

 与上级监控中心的通信功能

 告警判断功能

 实时告警数据的暂存功能

 设备自检、故障告警功能

该设备主要提供以下接口:

 与现场采集设备的接口(总线接口或其它)

 与监控终端(后台设备)的本地、或远程网络接口(RJ45或其它)

 网络管理接口(RJ45或RS232)

 与上级监控中心的网络接口(E1或其它)

为保证监控点的可靠性,网关设备宜采用双机热备的工作方式。监控点组网如下图所示:

监控点组网图

底层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设施。底层设备的组网方式灵活多样,借鉴工业控制领域现场总线的成功运用经验,在此提出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现场总线组建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监测网络的方案。

CAN总线具备多主工作方式、无站址通信、带优先权的总裁技术、短帧传送、出错及故障监测等技术特点,能较好的解决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总线组网方式能将各子系统有机的整合;尤其适用于节点多而分散、实时性要求高、现场环境干扰大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以铁路各车站、变电所、无人值守机房及区间的风、雨洪水、轨温、火灾、地震、异物侵限及非法入侵监测传感器,门禁、消防控制器、执行器为底层网络节点,以CAN总线组建底层网络。CAN总线网上位机作为作监控点与底层设备之间的网关,监控点工作人员通过后台设备查询现场监测数据及设备运行状态,控制机通过铁路数据网或专用TDM电路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

底层CAN总线网络工作原理为:CAN总线设置为主从式工作,CAN上位机负责监控各个从机(CAN节点),向从机指令,并接收、处理从机传来的监测数据,输出告警;从机执行主机的指令,向主机传送监测数据或控制部件动作;由于通信信号传输到导线的端点时会发生反射,而且反射信号会干扰正常信号的传输,因此,总线两端应接有终端电阻,以消除反射信号,其阻值应当与传输电缆的特性阻抗大致相当。底层设备网络如下图所示:

基于CAN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结构图

基于CAN总线设计的监测系统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而且价格低廉、可靠性高。同时系统还具有高可扩展性,在需要多通道采集的情况下只需添加少量的采集模块即可;组网方式灵活,铁路沿线车站、区间、车站房屋、通信信号机房等需要监控的的点都可挂接在CAN总线上;还可将AD、DA、开关量、计数器、控制器等模块进行集成,形成通用数据采集模块,进一步减少现场设备。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网、现场网的网络结构,给出一种适合的组网方案,其结论可为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组网方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Bosch公司 CAN 协议规范 V2.0版本.

[3]雷森.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4]史久根,张培仁,陈真勇.CAN现场总线系统设计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站 监控系统 技术改造

1 引言

赵沟电站是玉溪河灌区主干渠上梯形开发中的第二级电站,属径流引水式发电站,隶属于四川省玉溪河灌区管理局负责管辖。1988年机组开始投入使用,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该水电站按照常规配置电磁式继电保护和监控装置,保护监控部分采用常规监控方式,速度反应比较慢,可靠性差,安全性差。

针对这种监控模式,目前工作人员值班方式是五班三倒,每班5人,主要采取人工抄表,巡视监控,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发展模式。为消除当前监控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化电站工作模式的需求,需要对这种监控模式进行改造,来实现无人值班或者少人值班,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赵沟电站的主要作用是为四川省部分地区提供电力能源供给的任务, 所以该监控系统的设计既要追求技术先进, 又要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根据赵沟电站的运行特点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特性, 赵沟电站监控系统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

(1)在满足可靠性以及实用性的基础上,采取无人值班或者少人值班的值班方式, 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全计算机监控的模式, 只设置统一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独立的分散监控设备。

(2)计算机监控系统选用开放分层分布的结构, 在系统中任一设备发生故障情况下,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的其他设备仍然能继续工作。

(3)实现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同网调监控系统、电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电站各个主要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用电系统的通信。

3 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赵沟电站的运行值班方式按无人值班或者少人值班的原则设计。从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来考虑,电站还需要设置多处紧急停机装置、安全闭锁装置以及事故动作的硬线回路, 这样能够在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电站工作人员对重要设备实施紧急处理。并且该计算机监控系统需要采用开放的分层分布结构,设置冗余容错的设计,在系统中任一设备发生故障情况下,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的其他设备仍然能继续工作,各智能控制单元能够脱离电站层独立运行。

4 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及设备配置

赵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选用开放的分层分布结构, 数据库实行分布式管理。按照网络结构将系统划分为两层:厂站控制层以及现地控制层;按照设备布置将其划分为两级: 厂站控制级设备以及现地控制级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各设备是通过网络节点的形式来接入电站控制层网络。

4.1 网络结构及特性

赵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干网络是厂站控制层网络,它选取双星形的以太网结构,在电站的中控室以及地下值班室分别设置了冗余的星形以太网交换机,这样在整个网络发生链路故障的时候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链路。现场控制层网络是系统中各个LCU以下的现场总线之间的通信,该系统内部各个LCU现场总线主要选用MB+现场总线以及通用协议的现场总线这两种形式。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设备、以及监测仪表等均连接在相适应的总线上。

4.2 设备配置和布置

赵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主要由电站控制级设备和现地控制级设备一起完成。电站控制级设备配置包括:2套数据处理工作站、4套操作员工作站、 2套应用程序工作站、2套网络设备、1套监测信息查询服务器、1套语音报警服务器、1台便携式计算机以及操作台和打印设备。计算机主监控设备布置在中控室内,在原来的控制台位置放置计算机监控的操作台,上方布置服务器、工作站以及视频监控显示器等设备。采用直流电源来更换原来的高频开关电源,配100Ah免维护的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为实时监控,需要对站内机组供水系统、机组制动系统进行配套的改造;全站内部均设置视频监控摄像头,通过网络通讯将数据上传至中控室,实现对电站生产过程全面监控。

5 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配置

赵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用NC2000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化软件,它是基于分布式对象的计算技术,从系统的规划设计到软件的编程实现,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组态软件工具以及可视化应用界面。NC2000系统软件中系统主机主要是选取LUNIX操作系统作为其支撑软件,其它功能计算机采用Windows XP或者Windows7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MySQL软件,另外,其他软件主要包含:辅助与和实用软件、数据库及接口软件、人机接口软件、数据采集软件、报表生成软件,同时也附带各种通信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防病毒软件等辅助软件系统。

6 结论

赵沟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在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和采用了先进的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并采用分层分布结构、双重冗余技术以及现场总线技术等,来实现容错功能以及冗余功能,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完全满足电站对生产设备的全方位监视和几种控制的要求,电站计算机监控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提高了电站的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修茂.刍议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展趋势[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 33(2):1.

[2]谢云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王定一.水电厂计算机监视与控制[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文4

   一、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一年多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两会精神、南网方略、南网和公司工作会精神、云南省和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节能减排的规定等文件资料、袁懋振董事长和廖泽龙总经理在公司抗险救灾抢修复电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理解,增强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对党的先进性认识,进一步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和科学内涵;进一步认识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标准、现实标准和具体标准。

   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了南网方略的重要性。

   深刻体会了“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胜不休”的抗灾精神,理解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将是我以后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克服困难的有力武器。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来了解和学习政治时事,关注社会政治生活,对政治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

   在业务知识方面,我参加了网公司组织的营销工作创新培训和公司组织的营销相关技能培训。除了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也虚心向同方公司和各供电局专业技术人员请教营销信息化、自动化相关知识,并结合工作需要,自主学习信息化、自动化的专业知识。此外,利用周末时间,攻读昆明理工大学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已基本完成了工程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收获,并在《云南电业》发表文章。

   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提升工作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部门领导的安排下,我主要参与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营销监控中心建设

   营销监控中心是通过对客户服务系统、95598系统、负控管理系统、需求侧管理系统、调度mis、营销现场监控设备等资源的整合,建立了新的营销工作流程监控管理体系,真正实现端到端的管理,全面提高营销服务水平和层次。

   从年初建设开始,我参与了《云南电网公司营销服务中心系统建设方案》编写完善,建设过程中全程参与协调相关参建单位工作,并承担了监控中心的软硬件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系统投入试运行后,通过征求各部门意见,编写《营销服务中心系统需完善的内容》,年底组织监控中心验收,参与《云南电网公司监控中心后期建设思路》、《云南电网公司营销监控中心运行管理制度》、《云南电网公司营销监控中心岗位职责》等的编写完善。至今营销监控中心已累计完成功能开发累计73项,其中业务功能63项,数据填报功能10项。在业务功能中,发供电模块23项、需求侧管理15项、营销经营13项、优质服务10项、其它2项。

   (二)县级公司“一体化”工作

   作为今年营销“三大工程”的全省营销信息“一体化”建设,我参与了《一体化客服系统推广实施方案及业务》、《云南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营销信息“一体化”业务流程规范(试行)》、《云南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营销信息“一体化”电费核算细则(试行)》编写完善。针对“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网络问题,参与《云南电网营销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项目书》编写完善,并参与组织实施。与现场技术人员一道参与“一体化”客服系统交流会,收集整理各单位对系统的意见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编写完成《一体化客服系统常见问题解答》。目前“一体化”已完成66个县公司689个供电所抄、核、收三大核心模块的实施。

   (三)昆明局五华分局试点建设7x24小时数字化营业厅

   参与《7x24小时数字化营业厅建设方案》的编写完善,协调昆明局、云电同方等相关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7x24小时数字化营业厅土建部分已经完成,软件开发也已过半,很快将投入使用,届时用户可以24小时通过全自助方式,以现金或其他方式缴纳电费和办理查询、报装等业务,让用户更加快捷的完成业务办理,省时灵活,同时也节约了供电成本。

   (四)建设移动营销作业系统

   参与《云南电网公司营销移动作业子系统方案》、《云南电网公司营销移动作业子系统技术协议》的编写完善。组织协调昆明局和云电同方结合云南电网的实际情况,在昆明供电局稽查大队率先进行移动试点应用,目前主要实现了:综合查询、查询供电通知书、用户档案信息、审核整改通知单、填写现场处理单、问题记事本等稽查常用功能。

   (五)参与编写各种规范

   参与编写完成《云南电网公司配电班组建设规范(共十六分册)》、《云南电网公司营销安全工作危险点预测及预控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电网公司市级供电企业营销标准体系》、《云南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营销标准体系》等规范。

   (六)完成计量处日常工作

   完成西电东送电量结算、审核上网电厂电能计量装置配置、编制营销计量及营销项目计划并跟踪项目完成情况。

   关于技术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2009年毕业于XXXX大学计算机学院,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9年7月进入XXXX公司工作,任信息维护员岗位,从事信息系统维护工作;2012年12月至今任信息主管,从事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各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局域网网络维护及网络安全管理、服务器运维管理、机房管理及维护、计算机终端管理及维护。

   自2010年12月被评为助理工程师以来,本人在思想上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上积极主动,脚踏实地,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各项专业技术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探索;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及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

   2010年2月至2010年4月,参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整改”项目的实施工作。该项目是按电监会、南方电网公司相关通知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护,切实做好电力二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卫专项工作。该项目实施概况如下:互联网出口增加攻击检测报警系统,SIS 区与管理信息大区间部署主机防御和网络管理监控系统(目前SIS 区核心有两台Cisco 3750 交换机,出口有一台Juniper 520 防火墙),在放置有电力专用隔离装置、采集机、加密认证设备、电力专用服务器、SIS 系统的三个机房安装监视系统、门禁、防盗门窗。此项目中本人主要负责机房监控、门禁、防盗门窗等工作的实施

   管理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按照技术规范书要求对项目物资进行核实验收,对实施安装、调试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并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公司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对网络及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并满足电监会及南网公司相关要求。

   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参与ERP系统推广实施应用项目。ERP 系统为集团化系统,是集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包含财务管理、物料管理、燃料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党建管理、人资管理、任务管理、报表管理、标准化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在此项目中本人主要负责业务需求及系统问题处理、培训管理、各模块业务执行情况管理等工作。为了深化应用ERP系统,进一步提升公司管控水平,一是加强应用培训,针对系统更新的内容,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更新培训;二是加强应用管理,每月检查系统各模块应用情况,对审批业务不及时、未按时完成任务责任人提出考核;三是对系统应用进行评价,每月对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有待提高的应用模块提出整改建议。经过一年的努力,2011年公司ERP系统顺利通过集团公司验收,并在集团火电版块ERP系统实施及应用情况评价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月度评分第一名。ERP系统的实施,促进公司管理迈向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达到了集中管控的目的。

   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参与“信息集成应用平台及核心网络改造”项目建设工作。该项目内容分为硬件部分及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实施内容:(一)局域网核心网络升级,更换核心交换机并配置双机热备,网络提速至桌面终端千兆网络。(二)部署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质量分析管理、网络设备运行状况及日志管理、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协议及端口流量精细分析、信息报表生成等功能。(三)新增防火墙并配置冗余用于互联网接入控制。软件部分实施内容:开发信息集成应用平台门户系统,与SIS系统曲线、报表等模块功能整合,同时具备OA协同办公、门户、内外网邮件、文档管理、考勤管理、请假出差管理、短信平台等功能。该项目本人主要参与前期可行性调研、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工作。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公司信息网络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安全保障;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远程安全办公,移动办公,进一步提升办公效率。

   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负责“厂级监控系统(SIS)完善改造”项目。该项目是在原SIS系统基础上升级服务器硬件、软件及数据库,优化绩效考核、性能计算等功能;开发了SIS系统移动应用程序;新增脱硝系统、电除尘系统、电量系统、#3#4DEH系统、粉煤灰系统等数据接入工作。该项目中本人担任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各项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调研、技术规范书及技术方案编制、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管理等。开发完成SIS系统移动应用程序,可通过手机及Pad等终端随时随地访问SIS系统,了解生产信息;实施完成SIS系统核心网络改造,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完成绩效考核、性能计划及耗差分析模块升级,建立数据模型,

   修正计算方式,确保数据更合理有效,更具参考性。通过升级改造,建立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企业级实时数据管理平台,管理人员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与分析,随时掌握运行状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负责“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建设项目。该项目为新建系统项目,为承接原有ERP系统中生产管理相关业务,主要包含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班组管理等功能模块。该项目中本人担任项目实施负责人,负责的主要工作如下:项目前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需求分析、讨论汇总、数据收集工作;项目实施计划、方案的编制;项目实施过程监督及项目中相关事宜的协调;组织系统各模块上线应用培训及项目实施推进协调会议;收集汇总各部门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组织项目验收工作。2015年1月1日,设备模块、运行模块、物资模块等主要功能模块正式上线单轨运行,各生产业务顺利过渡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提高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推动公司管理水平及办公效率的提升。

   2015年2月,在部级期刊《中国科技信息》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探索》。

关于技术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在项目过程中向各专家及技术人员学习,并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本人的信息化运维及管理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序的提高;但这还不够,为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在工作中还需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公司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对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成绩及不足

   本人自年2月进入公司以来,一直在公司项目部担任园林工程师,期间认真学习公司的各类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在工作当中,认真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并积极学习各类规范、图集标准。在业余时间内通过自学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目前已获得一级建造师的考试资格,年底将获得园林建筑中级工程师职称。

   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作为园林专业工程师,积极主动与其他专业工程师及设计部、审计部工程师相互沟通,对施工中的问题尽量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前做出的有效的预控措施。一年中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负责1栋室外园林绿化工程的监督管理。园林绿化关系着小区给人的整体印象,因此对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求进度,目前已完工验收。

   2、协助杨工、黄工负责二期的土建施工监督管理,目前47栋a单元已经成功封顶,其余均处于结构施工期间,在钢筋验收当中严格把关,认真复查钢筋的规格和绑扎、模板的支护及外脚手架的防护,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各类临边防护。

   3、及时联系grc生产厂家,跟踪别墅grc的生产、安装;负责别墅的土建施工监督管理,目前廉江一建施工段第一、二排别墅已拆完排栅、第三排正在拆除排栅,第四排将在本月底拆完排栅,顺华公司施工段别墅排栅已全部拆除,为外部环境及时施工提供了作业条件。

   4、负责二期排洪渠的园林绿化工程,目前已按照预定的'进度计划顺利完成相应的工程量,为二期顺利进行预售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

   5、在一年的施工管理当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较多,在严抓质量和进度的过程中,忽略了安全文明施工,特别是要转变管理思维,要做好预控工作,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二、职业规划及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积极响应公司的领导,与公司同仁密切配合,针对工程中存在问题和遇到的挫折及时调整,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好一名优秀的园林工程师,并争取在其他专业上得到扩展,为上东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三、建议及意见

   针对公司目前的情况,建议如下:

   1、加强公司的流程建设,对不必要的环节进行精简,形成合理有效的程序文件。如将现场设计变更、签证办理的流程提炼成简洁的流程图,下发各个项目部以便于操作。

   2、将售后服务维修工作的主责放在物业公司。项目部工程师只负责质量投诉的现场责任鉴别,责任确定后由物业公司联络施工单位进行维修及相关工作。这样可以减少售后服务工作的对接,便于及时地处理维修工作。

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电网设备监造;电网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测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8- DOI:10.13535/ki.11-4406/n.2015.

1 概述

目前我国的电网建设主要具备科学化、交互化、智能化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让我国的主干电网稳定地向社会各个方向输送能源。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电网设备的监造工作也要面对新的考验,传统的监造理念可能已经成为当代电网形式的累赘,我们必须坚定我们的改革方向和电网建设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让电力工程的建设得以保障。

2 新形式下电网设备的监造工作

我国的电网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成为国家所关注的科技对象,各项先进的电网设备逐渐投入电网建设中,电网设备的监造工作随着变得复杂,在得到新机遇的基础上,新的挑战也慢慢展开,让电网设备的监造工作中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在新的挑战面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是必须要得到实行的,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精细化的核心内容,这是一项需要首先解决的任务。全方位的推动电网设备监造工作,对其电力设备的整体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全面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质量,从而保证了电网的长期性运行,让电网工程从新定义“零缺陷”的含义。

3 精细化管理下电网设备监造的措施和方向

3.1 放弃传统招标形式,多元化选择监造单位

提前对电网设备的监造项目进行方案的制定,合理地选择时间,保证监造单位能有足够的时间理解电网设备项目的中心重点,理性地选择与之相符的企业单位,最好编制出有效的监造大纲。传统的招标方式是在范围很小的监造单位中进行的,在新形势下应该扩大眼界,多元化的选择监造单位。

在经过招标会的选择后,电力建设方选择优秀的电力设备监造单位,不仅让电力设备监造目的得以实现,也让双方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在确定了监造单位后,电网建设方给予已经制定好的监造大纲,双方可以把监造大纲当作合同的一部分,为其监造单位指引电力设备监造的方向和监造类型。

3.2 建设优秀的监理团队,从而加强监造力量

电力设备监造过程中由总监理师全权负责。监理师的主要工作是对其选择的监造单位进行驻厂监管,当然这样繁重且复杂的工作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这样就需要我们组建一支优秀的监理团队,这支队伍又由总监理师一手负责,在挑选人员是应该注意他们的工作作风,是否具有理论扎实、经验丰富、敢于表达等一些专业的监理理念。

监理队伍驻厂的主要目的是全方位、多视角的观测监造单位的监造过程,观察监造单位在对电力设备的设计、材料、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是否达标,有权利对其加工好的电力设备成品进行检验,对其不合格的产品应该拒绝验收。还要做到对各个款项的控制,全面监督监造单位对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款项,将监造单位从监造开始的各项数据有要收集并整理,向电力总部及时汇报。

3.3 增强监造人员思想,奠定生产理念

监造单位的监造人员在开始监造作业之前,必须牢记合同上的生产重点和经济管理知识,对其所生产的设备文件要认真阅读,熟悉设备的技术规格、质量指标和检验标准,最后还有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要全面的熟悉。

监造人员还要对其需要监造产品的图纸认真观看,做到每一步的加工工艺都完美无缺,掌握施工中的各项因素,妥善地应对,在监造的关键节点时要重点控制,坚定自己的使命。认真对待电力公司对其厂家的各项审查,奠定了电力设备的生产标准。

3.4 对其监造过程进行科学管理,掌握监造产品的质量和进度信息

监造单位应该大力优化加工生产作业的环境、成品质量检验的掌控,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加大处理制度,坚决不能让不合格的电力设备走向电力的建设中,对零件、半成品的保护力度也要加强。监造单位还应该时刻的进行抽查检验,监理人员应该主动地介入产品的调查中,反复对产品进行检验,查看是否达到电力建设的指标,全方位地加强电力设备生产的管理,保证电力设备成品的质量。

3.5 做好产品的验收准备,对已出厂的产品长期管理

在电力设备产品经过层层的监测系统和监管系统过后,最终形成合格的电力成品。监理团队应该根据国家电力设备方面的规则制定,做好电力设备验收工作,对其设备的存储和运输严格把关,做好设备末期管理工作。在对以出厂的电力设备严格的监控,定期到电力建设现场进行现场勘查与电力设备安装重点的指导,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转。

4 电网设备监造新方向和新未来的工作重点

4.1 强化电力设备监造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指标

在未来的新形式下,电力设备监造的管理理念应该有传统理念向“飞行检查”方向发展,不定时不定期的对电力设备生产线进行突击检查,生产进度、生产质量是突击检查最主要的两方面。及时的发现电力设备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且使用交谈的方式提出生产整改建议,促进加强电力设备生产的水平和监造服务的理念。

4.2 开展监造调研报告会和总结提升长效机制

监造工作是呈螺旋式的上升趋势,在我们的监造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当然这种机制并不是死板的、不予更新的,并且应该时刻的更新机制的理念和目标。同时我们的监理团队应该开拓自己的眼界,定期与生产厂家开展监造商品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分享经验和接收信息,并且对新的政策要有所了解,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做到工作上的取长补短。

4.3 将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廉洁的政治作风发挥到工作中去

加强监造单位的行政作风建设,保证监造人员的优良政治作风和管理方式,保证监造过程中不受到利益的诱惑,守住自己的底线,将廉洁的工作作风完全的发挥出来,确保监造团队的纯洁性。

5 结语

电力设备监造单位应该时刻贯穿,国家和党赋予的工作市民,电力设备的监造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基础,保证电力设备的质量就是保证了国家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在精细化管理的今天,电力设备管理我们还是做的远远不够,更多的问题还是需要我们来认真地解决,从而保证了我国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绮,朱峰.电网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J].华东电力,2006,34(11).

[2] 于强.青岛电网变电设备缺陷精细化管理项目研究

[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3.

[3] 曹志强,何吉彪,龚晓璐.线损精细化管理在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中的应用[J].供用电,2012,29(3).

[4] 聂伟锋.新形势下电网设备监造的精细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5] 蔡秀芬.电网运行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9).

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文6

首先,调整了与电信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继续贯彻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妥善处理了两固网公司与其它企业的互联协议继承、光缆引接和南北进入等问题,保障拆分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协调电信与网通的业务划分方案,促进两大集团公司尽早实现业务双向进入和固定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

其次,针对电信业务市场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出台了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修订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颁布了《电信网编号计划》;针对电信市场中出现的诸如“游子归家”、、“一号通”、转售和基础电信业务等新技术、新业务、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相应对策引导、解决;对推进骨干电信企业的全业务经营、稳妥推进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发展及技术业务试验等课题进行大量跟踪研究工作,为我国电信业长远发展做好积极准备。制定了《电信新设备进网试验管理暂行办法》,并初步建立起新技术、新产品进网管理的调研机制。版权所有!

今年还重点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电信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一定进展。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突破进展。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互联互通监管的“硬措施”,配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司法解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号文件精神,颁布了《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切实加大了对人为破坏公用电信设施、中断网间通信的恶性事件的惩治力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密切合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长期增量成本法对固定本地电话网、移动电话网进行了成本核算工作,并根据测算结果起草了网间通话费结算标准、用户资费标准的调整方案,为理顺互联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奠定了基础;颁布了《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和《通信质量测试方法》,统一建设了“电信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为电信监管部门加强网间通信质量管理,有效防范人为原因造成的网间通信不畅,减少结算争议,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此同时加大协调整治力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半年对三起严重阻碍互联互通、破坏市场秩序的违规事件进行了公开通报,月份又召开了全国电信网间互联管理电视电话会议,月份对近期发生的几十起破坏通信设施和阻碍互联互通事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处理意见,这些措施对树立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促进电信市场公平有序竞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保证互联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针对网间互联争议日益尖锐和复杂的情况,制定了《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对启用专家论证程序进行了规范;力促电信、移动、网通、联通四大运营企业拟定了本公司的“互联规程”,以推动企业加快互联进程,保障互联程序、协议的高效和透明;为促进固定网与移动网短消息互联,对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在几个省进行了互联试验。

……

回顾匆匆走过的岁月,,留下了让人难忘的一笔———电信行业释放出改革带来的活力,政府监管基本走上正轨,各地监管实践也已找到感觉,困惑和迷茫逐渐散去,剩下的就是“信心”———满怀信心坚定地走下去!

××年已成过去,明年电信市场监管工作如何开展?近日部电信管理局拿出了新的一年的工作思路,我们今天刊登在此,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也借此表达我们对电信监管事业的良好祝愿。

认清责任转变职能

进一步认清电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肩负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电信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为电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信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电信监管工作定位在为电信业发展创造公平、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推动电信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上来。积极研究和探讨电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应当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鼓励由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接入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环节组成的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和细分,形成产业互动、良性发展。

提高服务意识,切实转变职能。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关注技术演进提供政策支持

积极跟踪研究通信技术演进趋势和业务市场发展动向,做好电信业务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及时性研究,为电信业深化改革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加强对涉及未来电信网络演进和方向性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规划。根据市场、改革和技术发展进程,对发展、下一代网络发展和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政策性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为和全业务经营实施做好准备;发挥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在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分析总结近几年我国电信业务分类目录调整与电信业发展不同阶段适应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下一阶段电信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形势要求的电信业务分类及管理方式的预研工作,保障在业务发展管理政策上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和监管方向的要求。

做好新技术、新业务商用试验的引导、组织和总结工作,为下一步健康发展和有效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继续跟踪研究等域名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商用化、实用化进展,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根据数字集群通信业务商用试验的情况和国内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未来基础电信业务主体架构总体设想,以保证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研究提出在全国范围该业务发展的意见;通过统一组织开展的国内多方通信服务等三项增值电信业务试验,认真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应当采取的措施,完善增值业务市场的发展环境。

针对技术和业务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本着发展和规范并重的原则及时加以解决。在新业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电信新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本着“以市场为主导,以监管促发展、保证市场竞争有序”的原则,解决市场上出现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带来的管理新问题,及时研究建立相关规则,对有不正当竞争倾向的行为,加强引导和规范;在具体处理企业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时,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企业创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针对公用电话市场出现的无序竞争的新情况,研究多运营商环境下公用电话的管理方式、方法和发展目标,保证公用电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和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地区公用电话的平衡协调发展;针对多运营商情况下号码查询不便等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号码查询、电话号簿规范服务的有效途径,以提高电信企业整体服务形象和服务水平;针对基础运营商在对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升级、演进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做好发展初期的规范和引导工作。

丰富监管手段促进有效监管

为适应电信技术和市场发展以及监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创新监管思维,完善监管规制,丰富监管手段和模式,保证电信业务市场监管有效、规范有序。

根据电信业务市场的规律和特点及市场管理的现实需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制。建立和完善涉及市场准入、市场秩序及市场退出的规章和政策,出台《电信业务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管理办法》,在健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同时制定市场退出机制和市场信誉机制,明确和细化电信业务市场规则,更好地适应入世的要求。

依据新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和入世承诺表及内地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认真履行职责、组织落实好内外资进入电信业务市场的准入和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促进电信业务市场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其中,重点研究解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电信企业和境内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所涉及到的业务经营许可及授权等有关问题,并开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网上申请、受理和查询工作。

开展电信业务市场的重点监管与整治工作。对影响较大的国际电信业务市场、卫星通信市场及信息服务市场进行专项监管,针对各自市场特点,创新监管手段,出台有关政策,实施综合治理。如对国际电信业务市场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国际电信业务市场管理办法》,从加强监管、有效打击、重视防范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对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抓好《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抓好业务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信息安全的审查机制、责任的落实机制和有害信息追究机制等,总体上使重点监管的市场秩序有根本性的好转。

及时协调处理电信业务市场发展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规范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的授权及行为等,及时制止或纠正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电信企业的超范围经营和市场中的无证经营问题;积极为电信业务经营者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为电信企业在境外上市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电信业务市场指导信息,促进电信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年检工作对市场主体和市场状况的综合透视作用,通过经营许可证的年检系统全面地了解各类电信业务市场和经营者发展状况,并加强对电信业务市场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工作;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做好市场的引导、规范及服务,使电信业务市场步入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轨道。

研究许可政策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调整进网审批程序,清理电信设备目录,推出新版本进网许可证,提高进网审批效率,进一步缩短进网审批时间,以适应促进通信市场发展、服务制造企业的需求。

在对电信设备市场全面整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电信设备证后监督体系及制度,完善以各省通信管理局为主,相关地方部门参加的市场监督检查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电信设备质量监督抽查,促进证后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制,协调好测试机构、认证机构、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不正当竞争。加强实验室管理,在已实行的“四统一”基础上对进网测试报告严格把关。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年审和扩项授权,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室比对工作,推进实验室对行业技术走向的跟踪研究,促进实验室自身发展。

完成与各进网检测实验室、各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管理部门的联网工作,完成电信设备进网管理信息系统的三期工程建设,以便于政策贯彻、电信市场执法、信息交流。健全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完善设备抽样、检测、网上审批等工作流程。

根据我国在的承诺,履行我国实施电信终端设备相互认可第一阶段的承诺,积极推进与经济体之间电信终端设备检测报告的相互认可工作。

强化各种手段规范互联互通

进一步提高对互联互通的认识,继续将互联互通作为当前监管工作的重点。

要从建立一个公平、有效、有序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电信领域深化改革的关系;从提高各自的网络价值,使竞争双方实现双赢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从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的角度,处理好互联互通与用户权益的关系。引导企业加强对干部、员工的思想教育,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竞争的经营氛围;及时化解企业间的矛盾,依据部号令和《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论证工作若干规定》,及时解决政策层面的互联争议,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进行争议判定的机制,解决互联互通质量和网间结算等技术层面的争议,保证协调过程更加公开、民主,裁决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强化监测,及时分析,建立和完善网间通信质量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并督促各运营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测试方法》对网间通信质量进行测试,对上报的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并依据《公用电信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障碍”、“严重障碍”、“事故”、“重大事故”的定义对其进行定性和分类,及时互联互通质量“疫情”通报;通过对网间质量的分析,及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要继续充实网间通信指标体系、完善测试方法,管理好、使用好“网间结算和互联互通监测系统”,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互联互通管理协作机制,提高互联互通综合治理水平。通过将互联互通质量通报制度与加强互联互通监管、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与树立行业新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与企业内部奖惩制度相结合等方式,建立互联互通管理的协作机制。对擅自中断或阻碍电信网间通信的事件,要及时判定责任方,并依据《电信条例》、《关于加强依法治理电信市场的若干规定》等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即将颁布的“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及阻碍电信网间互联互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处理。版权所有!

发挥经济因素对互联互通的促进作用。督促企业按照《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办法》的要求,按时实施网间结算,以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意识,保障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和健康发展;在社科院已完成的电话网互联和零售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参考成本核算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步骤地对网间业务的结算关系和标准进行调整,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保证网间结算调整方案的出台,以处理好网间互联的经济利益问题,促进网间互联。

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根据互联互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依据相关法规和世贸规则,在互联互通的业务开放、互联程序和协议、收费项目和价格、技术体制和标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互联互通工作程序透明、收费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

落实“村通工程”推进普遍服务

今年要尽快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通信普遍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充分调动和发挥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积极主动性,全面启动村通工程。计划年初先期组织企业进行村通工程试点,探索经验、完善方案,条件成熟后,村通工程全面铺开。

形成合力,打造村通工程良好环境。加强横向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在资金、政策、税收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并积极促成当地政府和电信企业签订有关合作协议,为“村通工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利用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广做宣传,营造气氛,借社会媒体作用对企业形成“激励”机制,共同树立电信行业“替国家分忧,为社会解难”的形象,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加强村通工程的目标考核和实效查验,成立村通工程联合工作组,出台并完善“村通工程”各项管理政策和考核办法,指导和协调各通信管理局和各企业之间的村通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村通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督促各企业保证所建成的村通项目的正常运营和通信畅通,确保“村通工程”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研究探讨对“村通工程”的扶持政策和技术手段策略,鼓励科研机构和设备厂家开发研制适合于农村通信的经济实用设备。同时继续大力推进普遍服务成本补偿机制的建立进程,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信普遍服务问题。

完善互联网管理发挥网络效益

进一步认清互联网在网络结构、业务应用、经济特性等方面与传统电信网的联系和区别,将互联网放在整个信息产业链中,放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以及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中谋划发展。

鼓励多种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增强宽带网络应用的对策,充分发挥宽带网络效益;研究分析互联网市场上不同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型和产业价值链,促进我国互联网市场尽快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模式,逐步研究解决制约我国信息高速公路作用发挥的关键环节。

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开通在我国设立的域名根服务器的镜像服务器;抓紧与互联网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从国外引进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镜像服务器和解析服务器;建立国家顶级域名服务节点和容灾备份系统,进一步完善域名系统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优化我国互联网互联结构,完善互联网交换中心运营模式,进一步发挥我国互联网交换中心的作用;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推进我国互联网亚太交换中心的建设,切实提高我国互联网络性能。

加强境外域名境内注册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境内域名注册服务质量,建立域名保护、变更、注销管理机制,维护国家和域名用户利益;稳妥推进个人域名开放;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互联网新兴具有公共通信资源特性的寻址标志的应用以及配套管理政策的研究,推动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的发展,提高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便捷有效性。建立地址境外申请授权管理和日常使用备案管理制度,设法保障我国互联网发展对地址资源的需求;抓紧研究地址资源的管理政策,争取地址资源管理的主动权;积极开展网络向网络演进的策略研究,确保我国互联网络的平滑过渡。加强与、等国际互联网有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的管理工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适应宽带业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制定科学、合理的互联网骨干网互联的架构,出台互联网交换中心新的结算办法,采用互联网交换中心和网间直联等方式解决互联网的互联问题,建立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互联互通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以适应我国宽带业务的迅猛增长,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创造条件。

搞好服务监管服务百姓生活

狠抓电信服务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的贯彻落实工作,对电信服务质量进行多方位监督管理,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大力宣贯《电信服务标准》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抽查;推行以用户满意度评价为核心的新型质量评估管理模式,在全行业建立分层次的满意度测评体系,量化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公正透明地向社会通告服务质量,运用技术手段对全网通信质量进行测试和检查,同时对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坚决查处,通过引导、规范和监督,保证电信服务和网络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继续将服务质量监督与树立行业新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互动的良好局面。在部行风建设指导小组的领导下,继续做好电信服务“评优帮差”等工作;针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电信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所有新建电信网络均须提供收费项目的详细收费清单查询,对于原有的不具备详单查询的市话网络,在电信、网通部分地区市话清单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要求企业总部对各地在用的与用户间的服务协议强化规范和治理,坚决纠正不规范的和侵犯用户权益的服务协议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