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教案范例6篇

初二地理教案

初二地理教案范文1

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入表格,每小题2.5分,共50分)1、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寒带针叶林2、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降水 C.地势 D.季风3、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4、东北平原的土地被称为 ( ) A.黑土地 B.黄土地 C.红土地 D.紫土地5、东北三省工业基地是全国的(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综合性工业基地 D.高新技术产业基地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湿润区,年降水量大 B.气候干旱,地表破碎 C.地表裸露,缺乏植被 D.人类兴建水库7、北京的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 B.窑洞 C.碉房 D.平顶房8、我国南方地区没有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9、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A.青稞 B.小麦 C.玉米 D.水稻10、目前,我国的城市群是( )A.辽中南地区 B.京津唐地区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11、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形成最主要条件是( )A.两大城市不断扩大 B.经济的快速发展C.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 D.发达的交通便于人们往返不同城市12、被誉为“东方明珠”的是( )A.台湾 B.香港 C.北京 D.上海13、台湾最的树种是( )A.桉树 B.樟树 C.红桧 D.榕树14、目前,台湾的贸易伙伴是( )A.香港 B.日本 C.祖国大陆 D.美国15、我国西北地区西部广布( )A.森林 B.草原 C.荒漠草原 D.沙漠16、我国面积的盆地位于( )A.四川 B.内蒙古 C.青海 D.x疆17、青藏地区的农业属于( ) A.雨水农业 B.河水农业 C.绿洲农业 D.河谷农业18、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A.牦牛 B.三河牛 C.三河马 D.骆驼19、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20、关于我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 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发展中国家 C.目前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世界人工造林面积的国家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22、北京是全国的 、 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23、香港是世界的 港; 是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4、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 平原、内蒙古 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25、 是全国的咸水湖泊; 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综合题(每空2分,简答6分,共30分)26、读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 B 、C 、D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 ,②是 。(3)D地理区域气候特征是 ;B地理区域的耕地类型是 。 27、读 “台湾图”,回答问题。(1)海洋或海峡A ,B ;C ,D 。(2)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列出台湾的美称(任写三个即可)。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A B C A A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B C D D D A B 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1、太行山 乌鞘岭22、政治 文化23、自由贸易 旅游业24、宁夏 河套25、青海湖 三江源三、综合题(每空2分,简答6分,共30分)26、(1)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2)秦岭 淮河 (3)干旱 水田27、(1)东海 台湾海峡 南海 太平洋 (2)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任写三个即可)

初二地理教案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基础理论多、政策性强,内容也较为单一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以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当中,往往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基础理论知识,再画出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背诵。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还不容易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成效,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虽然当前阶段在教育整体中已经不断地推进新课改,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有些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更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部分教师会不自觉地采取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方法。而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教学中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即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原本地再读给学生听,以此来帮助学生接受各种知识。这种最终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教学手段十分的单一,同时也相对地更加形式化。最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脱离。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大致的教学过程。但是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相互脱离的情况。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学生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时间不多。由于初中课堂所开设的科目众多,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便会对科目进行主次轻重的排序,而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重要,学生对待该课堂的态度便是考前突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则更注重于理科方面的学习。第二,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兴趣。由于课堂的教学基本上都是理论方面的教学,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之上提不起兴趣,便很容易出现学生走神、开小差或者是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的现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教学案例的作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需要以“讲读”作为核心,这样一来,完全忽视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僵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吸收以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通过法治案例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进一步地引导他们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可以想到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对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二)发挥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我国新课改明确“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发挥出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诚然,与以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创建出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课堂,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跟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进一步地引导出学生结合案例展开思考活动,解答法治案例背后所包含的相关法律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获得发挥,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具有积极作用。

(三)现代教育媒体融入,促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与以往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形式优势明显,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相关视频教学的案例,可以有效加强教学感染力,进一步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在这一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教师往往精选较为良好的法治案例,以艺术化处理的形式,有效地增强教学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四、选取教学案例的基本原则

(一)具有明确的是非立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高尚情操,进一步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法治的观念。因此,在选择相关法治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教学案例还需要充分展现出来良好的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慢慢地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准确地判断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对的。只有拥有清晰是非立场的法治教学案例,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贴近实际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当中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日常的行为,进一步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初中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需要注重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案例当中涉及的情景,应当和初中生周边生活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联系。案例教学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他们熟悉场景的呈现,让学生能够和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从而更快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来自日常生活,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才可以真正掌握运用到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地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适应时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也会做出一定的改变。日常生活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从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基于此,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当备好教学的案例,紧跟时代步伐,按照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真实情况的变化,进一步地做出来相应的调整。教师随时关注周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提炼,与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作为新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地了解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而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案例运用注意点

(一)精选案例,紧扣主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效运用到案例教学,最主要的就是选择能够与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导入的案例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探讨,但是最终的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进而把知识内容能够内化,进一步地升华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品质,更好地指导行为的实践。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还需要考虑初中生实际学情以及日常生活。一般来讲,案例主要分成综合性、描述性、专题性以及分析性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按照相关知识做出来适当调整。譬如在上文当中提及,案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够仅仅表现为文字方式。案例搜集的路径也具有多种形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一定的时效性,需要适当地引入到社会热点的话题为教学案例,例如,在我国现代信息化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选择法治案例的路径非常多,可以结合到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也能够融入央视法治频道进行筛选,譬如《庭审现场》《普法栏目》以及《今日说法》等,教师需要有效结合电视的频道,进一步地选择出来适合的一些法治案例。教师在精选教学案例过程当中,需要深入了解一些法治案例的原则,譬如,启发性以及典型性等,为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铺垫一定的基础。基于此,使用好教学案例法的首步就是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紧扣主题的案例。

(二)授课实施案例教学法

1.通过教学案例,设置相关问题

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烘托气氛,创造教学的情景,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把教学案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为引导其自主地进行思考,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结合其本身与课本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师生互动过程当中,来思考老师提出来的相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以礼待人”这一内容时,应该对课程教学情境进行设置,即“谁是店长,谁是店员”,小闽、小芳在逛街,他们进入到一家鞋店,小芳喜欢上一双布鞋,因此,她喊住店员帮她拿下来,想要试一试,之后她感觉小了,就问店员能不能换大一点的吗,店员小华看了小芳一眼,态度不好,说道“没有”,这时小闽说“可以找一找吗”,店员小菊却说“没有就是没有,不买就算了”,因此,他们两个人都非常不高兴,于是找到店员评理,这时一旁站着的店员小梅朝这边走过来,并且端来两杯茶水,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发现本店已经没有货了,其他分店还有这双鞋,说道“为表达歉意,为您打六折,请您稍等片刻,这边会派店员送来”,于是两人等一会,拿到鞋就走了。初中教师在讲述完此案例后,说到这三名店员,其中有一位就是店长,于是问学生问题,“他们几个谁是店长,谁又是店员呢?”学生经过激烈探讨之后,回答“小梅是店长”,紧接着老师又会提出,“为什么小梅就是店长?”然后他们经过讨论之后,有的学生答道“小华待顾客不够礼貌”,有的学生答道“小梅能够以礼待人,才能够有顾客买鞋子”,老师笑着夸奖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家都对,非常棒”。这样一来,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兴,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以疑问形式,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2.通过案例,树立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预防犯罪”这一内容时,需要运用到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例如民警侦破一个盗窃犯罪案,犯罪团伙是四名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只有十岁、最大的为十三岁,他们一共犯案四回,总计盗窃八千元,案发的原因是这四名未成年由于嘴馋想吃东西,然而没有钱,商店老板又不卖,他们就商量去偷一些东西。被民警带入派出所后,四名未成年人还没有意识到犯罪行为,一会看桌子上摆放的东西,一会相互打闹。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按照出示的案例,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什么是犯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从而让他们能够树立法律意识,做具有责任心的人。

(三)关注反馈,及时评价

案例教学法,重在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在思辨过程当中可以达成基础知识的习得。在学生能够思考某一个案例时,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能够比较清楚地感知学生思想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还应当注重学生所反馈的法治案例,在他们对教学案例本身产生疑惑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最重要的是应当全面地看待学生在自身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变化,当学生对教学案例产生错误理解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应当循循善诱,学生思维的演进需要一定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及时而积极地引导。因此,“关注反馈,及时评价”是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必经之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有效使用案例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案例教学除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应该根据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地选择出能够贴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法治案例,从而展开教学活动,发挥案例教学在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芸,袁成,卢志.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市调查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6):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6,1.

[3]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项贤聪.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11):62.

[5]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6]王文喜.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7(10):70.

[7]马玲格.以情激趣,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6):24-25.

[8]李学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9]王忠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147.

[10]骆瑞珩.新变化引领新探索:统编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浅析与教学建议[J].中外交流,2017(36).

初二地理教案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案式;教学活动;应用

所谓学案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将课本学习内容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利用学习时间对其进行自主探究,在自己学习意志的引导下通过多个角度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分析与整理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案学习成果,有利于加强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学案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让教学内容得以扩充的重要平台。加大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现状

(一)学案式教学法没有得到重视

学案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法,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才能促进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但是,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没有认可学案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制作学案,完成学习。大部分教师不能理解学生自主制作学案的环节,认为学案制作是老师的事,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学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才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教师对于学案式教学法的不认可,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不利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观的创新。

(二)学案式教学法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案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利用,才能促进学案教学法积极作用的发挥。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初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性,并积极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这些教师只顾着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忽视了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使放手变成了放纵。学生没有学案学习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制作学案,再学会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一步到位的学案教学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学案式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方法

将学案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学案式教学法的正确落实策略。具体方法如下:

(一)开展自主预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在上课前,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将预习工作做到位,是落实学案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预习活动,将自主学习活动视为培养学生学案学习能力的手段。在刚刚实施学案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案,让学生了解学案的意义。在新课讲解的前一天,教师将自己制定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学案中应当包括学生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教师对预习活动的要求。在学案中,教师要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将文章中疑难的词语与句子进行整理,更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写法与修辞等进行批注。在教师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找出生词与不理解的句子,明确文章内容,找到关键段落与句子,通过标注对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在预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学案中设置的检测性对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将不能回答的问题作为保留问题带到课堂。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在预习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应用小组合作,落实学案式教学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案式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案中提出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学案教学活动的综合化,更能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促进教学氛围的开放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互动与交流,是当代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中的开展,可以推进学案学习的深化,更能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他们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解决。小组合作式的学案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进行有效指导,规范学案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在学案预习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更多角度思考而得的结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发展。

(三)做好练习,落实学案式教学

无论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都要重视学习的巩固训练环节。在学案式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课堂达标检测或者限时检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检测,促进学生逐渐转变成为学案的制作者。教师让学生在学案中添加一些检测内容,并在学习之后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检测。当学生逐渐习惯学案学习法,教师就可以将学案的制作任务也交给学生,促进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阵地。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学案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学案,是调动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意义。关注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一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学案式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 2014(26)

[2] 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经营管理者.2010(13)

初二地理教案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背景与目标

关于方程的数学思想,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就有所提及,以案例援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古代历史,即古代数学家为何重视方程组的研究,明确方程组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学习理解的双重效果。相关的案例教学目标可概括为:

(1)引导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古代数学历史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按照这种方法掌握更多的初中数学知识。

2.案例研究阶段

围绕以上提及的教学目标,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资料查阅的合作探究方式,分别从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学习成果阶段入手研究。

(1)问题情境阶段。发放有关《九章算术》的资料,并介绍:《九章算术》源自于两千多年前,书内记载很多沿用至今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譬如“牛五、羊二,等于十两黄金;牛二、羊五,等于八两黄金。问羊一值几两黄金”,按照书中的“齐同”演算,即“牛10、羊4,等于20两黄金;牛10,羊25,等于40两黄金。前后两行的牛10,而黄金多出了20两,主要是多出21头羊的价钱,则可推算出羊1值二十分之二十一”。

根据案例,我说明了以上“齐同”演算中“化归”和“消元”的数学理论,并对学生强调这些数学理论,对当前“一元一次方程”数学计算有很大的影响。

(2)实践体验阶段。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亘古至今的数学意义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为6人,要求每个小组在三天时间内,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资料,分别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化归”解法,同时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题进行求解。期间,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分组研讨情况,并对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3)表达交流阶段。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需要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活,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在合并重复资料和剔除错误资料后,将全部资料进行组内汇总,随后委托组内的任何一位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在汇报期间,由笔者进行引导,将每个小组中的资料,将最具代表性的资料、意见和建议提炼出来,再将各组编制的应用题目打乱,由各个小组随机选取一个题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组”,完成题目的解答。在整个表达交流阶段,我们需要综合各个小组提出的意见,检查每个小组意见中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反思性的建议,促使整个交流程度内容更完善。

(4)学习成果阶段。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按照以上的方法开展案例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至于以上案例教学的总结和评价,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两点:一方面是案例教学兼顾学生的个体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是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特征,直接贯穿于整个课程,正面要求教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的数学案例,让案例教学更彰显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经验总结

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案例,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至少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1)为学生量身定制。学生是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学习主体,课程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案例的设计,务必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选择学生周围最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融入案例中。

(2)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素养外,还要求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学生可进行案例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进行互动性讨论,以此全方位了解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知识。这种方式,既能减少教师的工作程序,又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主动性。

(3)间接“点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属于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在没有标准教学预案的情况下,由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活动期间,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适时,教师不需要即刻为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而是在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获得攻克难关的具体方法。

(4)师生交流的加强。活动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解答,还是气氛的调节,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具体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定。但总体的原则,要求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新奇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探究初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语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通过研究,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基本明确了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数学课程学习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笔者认为以上方法需紧扣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予以因地制宜地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初二地理教案范文5

一、理论学习培训:初一年级对课堂教学相关培训已基本完成,学校要求初二年级对本年级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小组建设与小组评价、各学科讲学稿编制原则及相关要求、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由年级校长、年级主任、教导处杨主任、宋主任分工完成,时间要求本次月假结束前完成。 (负责人:宋艳丽、宋顺堂)

二、年级“比武”课:初一、初二在驻卉学校学习人员参加此轮比武课,学科全体成员参加听评课活动。(负责人:杨井泉学科主任)

参加人员:初一语文:陈永平 初二语文:范丽红

初一数学:自定 初二数学:李国玉

初一英语:自定 初二英语:王淑娟

初二物理:苏综超

地理、生物、政治、历史学科由年级组自定人员参加

活动时间:12月7日为语文学科,以此类推,在各学科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

活动安排:

1、此次比武课目的有四,第一,年级组进行课堂教学相关培训后,进行一次综合“演练”;第二,通过年级、学科、教师组精心准备后,此课作为相关学科的示范课;第三、寻找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确准一些问题,继续解决。第四、对初一、初二年级的课堂改革与实践情况进行评价,确准下一步工作目标。

2、此次学科比武课除课堂教学外,还要检查备课情况,要求必须是集体备课,讲学稿也要进行评比。

3、年级校长主任分工负责学科备课、教导处相关人员参加评课,评委由教导处指定。

4、一周内完成此项工作,由教导处总结活动结果,并对优质课进行奖励。

三、学科“导学案”研讨活动(负责人:朱亚东 学科主任)

活动时间:12月14日开始,学科教研组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规范导学案内容、形式,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导学案作具体要求。

初二地理教案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在现代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的传播的速度也在变快,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缩短了能量转化的周期,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这些变化对社会的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想真正成为21世纪新时代的人才和社会的主人,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一要求的实现就要求身为学生的我们在接受教育阶段,要培养好自身的素质,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方面的素质,同时它也是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教学模式的内在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资格来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形式。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是内容,教育模式是途径,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是对组织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从宏观上进行了调整配对,对教学起到了构造的作用。同时,教学模式一般形成于实践过程中,它解决了教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则是教学模式的实质内容、思想指导。这样合适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学者比较重视的课题,道德素质是学生总体素质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培养一个优秀的新时期学生的基础,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这些理论相结合,把这些积极乐观的政治思想运用到生活中,为自己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但是正因为它与人的日常生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就不断地显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了。

第一,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年级偏小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思想品德内在思想,而只是从文字的表面上记住了这些理论,这还不足以将思想品德的实质内容融入生活。第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很抽象、很无趣的思想理论,于是他们只是将这些理论生硬地灌输给这些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将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生活。第三,只关注理论,关注权威是大多思想品德的基本模式,而这些理论模式是不符合大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一切与生活相关的现实事物,而不是静静躺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应该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要为他们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指明正确的方向,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得他们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学生个性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两个关键因素的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

1.引导模式

在现在这个越来越尊重人权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主要的原则,所以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会给素质教育的实现带来很大的效果。引导模式是指学生以自主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在一旁起到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的协助作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综合的提高。

2.案例模式

案例模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人际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模式。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构建属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独有的案件模式,将案例教学目标植入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中,打造属于它独有的案例模式。第二,案例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案例的撰写。一个好的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选取一个合适的案例,案例中要包含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而且案例要切合实际,反映社会现实。第三,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对案例熟悉,教师还必须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第四,案例教学开展的形式应该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

教育部门在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时会下发一份教案,教案是供老师教学参考的,而非是必须教授的知识,老师在开设自己的课程时要把握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本学生自己的学案,当然学案的内容必须要符合教案的基本要求,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初中的思想品德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素质教育的渗透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彻底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未来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晓虎.浅谈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J].成人教育,2012(5):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