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建设考察报告范例6篇

机场建设考察报告

机场建设考察报告范文1

【关键词】工程勘察;审查;质量管理

岩土工程勘察是对拟建建筑物通过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为工程设计及基础施工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土的岩土工程特征。其勘察工作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提出完整的的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所起的重大作用。

1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1.1 勘察目的不明确

作为一个勘察单位,当接到一个新的勘察项目时,应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认真理解勘察任务书所提要求,明确勘察目的和工作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详勘阶段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因此,勘察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收集相关资料,编制勘察纲要,必要时召集勘察项目组开技术讨论会,使项目组每个技术人员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

1.2 勘察工作量不合理

勘察工作量是指钻探的深度,钻孔的数量和间距及覆盖场地的程度。取土试样及原位测试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应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例如有些工程在建筑物的周边、角点、重要设备基础无勘探点,勘探点间距超过规范要求,钻孔深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等。对需要进行场地液化判别的勘探孔深度达不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深度要求。取土试样及原位测试钻孔数量过少或分布不均,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

有些勘察报告在取土试样及原位测试数量上不考虑取样,测试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只求满足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少于6件(组),对非主要持力层软弱下卧层取样及测试数量和数据严重不足,造成结构工程师在对建筑物进行变形验算时,岩土参数可靠度降低。

1.3 原位测试方法,手段不规范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及钻探工艺国家已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作为从事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人员应详细了解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采取的钻探工艺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的适用条件,取样的方法及取土器的标准。如砂类土应采用不同的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评价,岩石风化程度的判别不可以动探测试代替。个别勘察报告中发现在碎石类土中做标准贯入试验,而在细中砂层中做动力触探试验。有些勘察单位不对原位测试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校正和维护,造成自动落锤的落距偏大或偏小,标贯底刃严重磨损,取土器严重变形,土样扰动过大,由于原位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的不规范,已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造成测试数据的误差,以致提交勘察报告中岩土参数的不准确。有些工程采用回转钻进,而钻具直径采用φ73或φ89,满足不了国家《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要求,无法取得原状土样,即使勘察报告中提供了土工试验数据,也存在虚假成分。

1.4 野外记录混杂,描述不规范

有些大型勘察场地,多台钻机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和检查,以致原始记录混杂,层位不好统一。作为工程勘察的第一手资料,岩土分类、描述与相关测试数据的不一致,已严重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勘察报告结论建议的错误。

1.5 土工试验成果与结论脱节

土工实验人员与工程项目负责人缺乏沟通,实验人员只管实验过程,发现异常情况不及时与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对,而有些技术人员只是将土工试验结果拿来就用,不去认真的审核或分析对比,势必给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个别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拟建工程概况理解不透,高层建筑不做高压固结试验,深基坑工程不做三轴试验,只提供一些常规的参数,使设计人员无法利用有效的岩土参数进行基础设计。

1.6 勘察报告中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不充分

常见的勘察报告在分析论证方面略显不足的主要表现在,少有或没有数据分析的过程,或者应用分析的方法和理论不符合当前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理解不透勘察的目的,不了解设计意图。甚至对基本资料也研究的不深,导致对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不能深入。由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只是照搬规范和手册,不能有效的对岩土工程项目做实质性的分析评价。以上所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多是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另外也有勘察市场的因素存在。竞相压价、转包、分包、挂靠或出卖图章等现象造成了勘察市场的混乱。

2 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加强政府的宏观控制,建立勘察市场的监管机制。对勘察单位的人员和装备,行业主管部门应到实地考察,不能只是停留在每年年检时的表格式审查。

2.2 加强勘察单位技术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准。对待工程项目要做到合理配置技术人员,即从钻机、原位测试、现场取样、地质编录、钻孔测量、现场协调、室内试验、报告编写、报告审核等一系列工作。使人员的结构层次分明,各负其责。

2.3 严把勘察报告的审查环节。勘察文件的审查应本着程序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为原则。程序性审查包括:项目规划批复书、勘察合同、勘察单位资质、项目负责人资格、原始记录、计算书、勘察文件的签章等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技术性审查的重点应是检查勘察文件是否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勘察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取样和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工作是否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岩土参数取值是否合理,结论建议是否可行,岩土工程评价是否正确。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其成果最终要转化为工程实践。因此,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不单纯是勘察单位自身的素质和管理问题。地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共同把好勘察过程和成果的质量关。使每项勘察文件都能为工程建设项目带来安全可靠地保证。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DB21/T1214-2005

机场建设考察报告范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技术审查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view,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review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 言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工程设计、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起着重要作用。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把握技术分析中的每一环节,强调事先指导、过程控制、事后总结,对于提高岩土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往往不近人意,有的勘察工程方上基建项目或发包工程时认为技术越高越好,而施工方在编制勘察报告时则多掺水分以赚取更多利润,因此做好技术审查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与造价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1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与工程技术审查的重要性

1.1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

岩土工程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的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技术,调查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等提供详实、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物场地的岩土体和地下水及其赋存介质,属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产物,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工活动影响较大,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个从未知到己知,从辨别认知到分析评价,最终提出评价结论和建议的工作。既有外业的踏勘、调查、布孔、钻探、岩土地层判定编录、现场取样、现场测试,又有内业的资料整理、归纳、实验测试、原始数据分析取舍,分析评价,提出报告等工作。是工程设计、施工的依据,其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起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规范、规程较多,既有国标、部标,又有行标、地标,且各种规范、规程的要求也有不一致之处,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必须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到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

1.2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工程技术审查的重要性

施工勘察虽然不像详勘阶段被人们重视,但它却是岩土工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岩土勘察过程中工程技术审查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工程通过地带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以正确处理工程建筑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或改造不利条件,使修建的工程能更好的实现多快好省的要求。

1.2.1基本建设程序重大改革的需要

工程技术审查是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工程技术审查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这是法律规定的。未经审查批准或审查不合格的设计文件不得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实施工程建设的各道程序管理,并形成相互衔接的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国家对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已形成新的基本建设程序框架,即:规划许可,工程技术审查,招投标监管,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竣工备案。这些管理程序是一环扣一环的,把每个环节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按基本建设程序对建设项目监管到位。

1.2_2有利于政府对勘察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发生了根本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设计单位的企业化、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各方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容易忽视社会公众利益,甚至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去谋取或维护自身的局部利益。所以必须对设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工程技术审查,监管勘察设计市场主体各方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设计招标投标行为的监管,对设计合同和设计取费的监管,对无证、越级设计和出卖图签图章及个人执业印章的监管等,都可通过这个环节来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这是对设计质量监督管理根本性的改革措施。

1.2.3我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工程技术审查制度是国外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许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日本对建设工程的工程技术进行审查,而且非常严格,经批准后方可建设。

2.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工程技术审查的措施

2.1提高技术审查服务意识

工程技术审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安全、使高质量的工程技术进入建筑市场,这是为国家和人民在建筑市场把好第一关,并不是要对设计单位进行管、卡、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审查机构应当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业主和勘察设计单位服务,这样才能树立审查机构的权威和信誉。即在把关的同时,要服务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与他们共同研究、解决、处理工程技术中的技术难关,共同消除工程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践证明工程技术审查工作对勘察设计单位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内部质量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勘察设计单位能够严格执行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2严格技术审查机构内部管理

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审查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审查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审查机构的审查行为。审查机构应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质保体系和严密的考核制度,保证审查质量。首先,在用人上必须按照建设部有关文件的规定,建筑、结构人员均为国家注册建筑师或注册结构师,其他专业均为高级工程师,所有审查人员均具有十年以上勘察设计及管理工作经验。针对开展工作初期聘用审查人员较多的情况,应制订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质量和完成时间,通过业绩与收益挂钩、业绩与考评挂钩,极大地加强了审查人员对审查工作的责任心。审查机构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对审查人员的管理问题、审查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还有对被审查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审查机构不得利用其职权卡设计单位及业主。其次,应结合当地基本建设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文件技术审查程序。严格执行初审、复审、会审三级审查制度,层层把关,保证审查质量。对违反强制性条文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要明确要求建设单位督促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整改。

2.3确定工程技术审查依据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技术审查中,就要首先制定好合理的审查纲要。技术审查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

2.4合理整理与编录审查资料

工程技术审查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技术审查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审查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审查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

3结束语

总之,勘察是岩土工程建设的基础,在当前勘察成果审查制度正不断加强和完善,提高工程勘察工程技术审查的规范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提高工程勘察产品质量水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余健明.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E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潘广灿,张金来.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认识[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9:20—24.

[4]赖文煌. 钻孔灌注桩断桩问题浅析[J]. 山西建筑,2005,31'(5):53—54.

[5]高建成. 钻孔桩施工中的问题处理[J]. 山西建筑,2005,31(7):81—82.

机场建设考察报告范文3

1岩土工程勘察取得的进展及热点

1.1取得的进展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lF几方面:

(1)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2)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白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曰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3)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4)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上、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

(1)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山适宜性的技术论证;

(2)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

(3)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J一程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I方法的建议;

(4)对拟建场地作出岩上T程评价。对岩_上加固(毯坑支护)与改良方案或其他人工地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提出建议,根据设计图纸在岩十工程施工中监控施T质量;

(5)预测由于场地及临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建设场地环境和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建造的影响;

(6)为已有工程的安全性进行预测性的评定,对拟建工程可能会造成已有工程的不良影响和事故调查分析提供依据;

(7)指导岩土工程在建筑物运营、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观测如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观测等工作。显而易见,新的岩土勘察体制下形成的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设计、施工都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保障文件,它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重要的建设工程程序性文件。但是在新的工程勘察体制创建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设计和施工企业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企业中不重视运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指导施工的现象显得尤为严。

1.2岩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上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十、盐渍上等。住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3)特殊工程。包括高层建筑、动力机器基础、地卜工程、水上工程、核电站、道路桥梁、机场跑到、水坝、尾矿坝等。大型建筑地基勘察与评价仍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对町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及对策以及地震效应的抗震设计参数等问题。

2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常见的不足

2.1勘察依据不充分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2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2.3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3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3.1确定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就要:①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②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③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3.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白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孑L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机场建设考察报告范文4

目前,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的基础就是地基,地基设计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作用,而进行地基施工主要依赖于岩土勘察结果。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虽然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以及地基设计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善与优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这对工程的质量具有保障作用。

一、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概述

岩土勘察工程要将建筑项目的要求作为依据,分析、研究、评价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环境特征、地质和岩土等,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勘察工程进行编制。现场检验、室内试验、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工程地质测绘等是岩土勘察工程的主要工作。根据勘察结果,在满足勘察工程各阶段所需的报告成果文件的情况下,全面地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础传送的上层结构荷载是由地基来支撑的。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要确保地基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正常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其在建筑物整体荷载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质的破坏。一般情况下,地基的土质在受到压缩、膨胀收缩、湿陷、冻胀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形,但是这种变形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此外,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基基础底面单位面积压力应比地基的承载力小。

二、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准备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会影响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工作的开展。很多工程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项目出现延期的现象。资料收集不全面、未能精确分析勘察数据、未能全面地掌握岩土勘探工程的深度与范围等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勘察手段就是岩土勘察工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填写标准与规范,认真详实地对勘察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填写。如果不按照规范执行,会使勘察报告缺乏实质性和价值性,只是简单地对勘察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会导致地基设计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将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延误工程。

2.2 勘察报告内容不规范

勘察单位仍受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框架的影响,在岩土勘察报告中多以描述为主,勘察结论与建议较为笼统且不具针对性,多为理论研究,未能对建议给予重视。参数不仅不完整,而且存在矛盾,报告内容也存在不规范表达的情况。这使地基设计和施工人员无法将其采用,导致了勘察和设计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2.3 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

只有规范地进行施工操作,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虽然在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中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很多工作人员未能按照规范标准来进行。这就是规范性不强的表现,极易在后期的地基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要返工返修,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到严重损失。经调查发现,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岩土勘察工作无法落实与展开;或者勘察人员并未进行全面勘察,只是勘察了重点地段,导致勘察结果的片面性,对地基设计的相关参数产生直接影响,为后期的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甚至会拖延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等。

2.4 欠缺对环境条件的考虑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要建造一座质量可靠的建筑就必须具有安全可靠的地基。但是在现实的地基设计中,往往会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考虑,地基周边的环境同样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气候、山体滑坡、地震多发带等。所在,在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以防止其对建筑工程带来影响,延误工期。

三、优化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策略

3.1 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检查

为防止发生准备工作不足而使工程延期的现象,应落实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的准备工作,并严格对其进行审查。对于勘察目的、技术,以及岩土工程的特性,准备工作中的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具有全面的了解,对施工场地、相邻场地的岩土信息和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收集、了解、整理了各类信息、资料后,制定出合理的岩土勘察方案,使勘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就需要确保地基设计数据的准确性。

3.2 提高勘察报告的规范性

需对勘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其参加各类相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使其勘察知识更为丰富,从而有效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只有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编写的勘察报告才会更具针对性,同时还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令报告内容更为规范,提高定量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3.3 加强对勘察现场的监督

为避免发生不规范取样、试验、钻探等现象,应对勘察现场的监督进行加强。另外,还要加强审查勘察报告,对报告中的勘察质量、工作量以及各个数据结论等一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自身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进行加强,使勘察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3.4 综合应用勘察方法

对岩土进行勘察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因此,在实际勘察工作中,为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各种勘察方法。例如,需要进行划分勘探点位的岩土分区界,应首先运用挖槽法;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同时勘探深度不大时,可使用挖井法;对地层土层的承载力或者其他指标进行查明时可选择方便快捷的触探方法。

3.5 制定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地质环境的特点较为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可能会由于成因环境的不同而在物理力学性质与力学性质上存在差异。从地基土的承载力来看,有些地区会低一点,而有些地区又会高一点,制定规范时主要是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去考虑,其建议的指标对大部分地区是可行的,但对个别地区来说却过于保守。所以,要对地区性的研究进行加强,以制定出具有区域性的勘察与设计规程。

机场建设考察报告范文5

关键词:移动通信 工程勘察流程 中心机房 基站

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移动通信建设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工程勘察是整个工程的前期阶段,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以后的维护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将对整个工程实施进行指导。勘察结果的准确与否对生产、发货、工程质量、安装进度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移动通信工程勘察一般分为中心机房侧勘察和基站侧勘察两部分,除了通信设备同时还会有相应的业务设备和配套电源设备。在工程勘察中,如果每个产品都有工程师进行工程勘察,则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通常的,只需一名工程师完成整个网络的工勘任务,这样,可以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节约不必要的项目开支。因此的,工勘任务对人力资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对各个产品都有所了解,在各个产品的后方技术支援下能够完成工作。

一、 流程分析

在合同签定后,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合同与技术协议书,明确合同的配置和技术要求,了解工程条款及工期安排。了解现场情况,参考合同要求,预计勘察期限,在现场与客户协商勘察日期,制订出工程勘察计划,拟订工程勘察进度表及工程勘察任务单,着手工程勘察。

准备勘察工具:万用表、卷尺、防静电手环、地阻仪,激光测距仪,罗盘等。

准备相应文档:工程合同、工程界面、网规报告、工程勘察报告、环境验收报告。

工程勘察首先按照《环境验收报告》对现场环境进行第一次验收,并依照《勘察指导手册》与客户工程师一起对《工程勘察报告》中的项目进行现场勘察,并按要求详细记录。勘察完毕,整理结果,拟定工程界面划分图,完成《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完后输出的文档:《工程勘察报告(工程设计部分)》、《工程勘察报告(排产发货部分)》,《环境验收报告》。

在制作《工程勘察报告》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应及时与客户沟通进行协商处理,征求意见,达成共识。若用户提供的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环境条件等有不符合的地方,则建议用户尽快进行工程改造,改善设备运行环境。勘察过程中应与客户紧密配合,仔细勘察填写每一项内容;属于客户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须与局方协商定出日期,个别重要事项可单独列入《个别事项备忘录》。双方对勘察结果达成共识后,在《工程勘察报告》上签字盖章确认。

二、 中心机房勘察

中心机房是网络的核心,产品包括核心网,业务,电源,传输等,内容包括设备供电,机房平面,线缆布防路由,工程界面,工程组网等。

1.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的勘察按照《环境验收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大部分项目需要目测,重点检查交直流电压、照明、温湿度、地板高度和承重、门窗高度宽度、消防措施、接地电阻等内容。对这些项目必须要求客户满足条件,目前不满足的协商好计划完成日期。对其他项目视客户条件而定,不能满足的不强求,但要求对用户说明利害关系,有条件满足的协商好计划完成日期。主要要求为:

温度:短期工作条件:0C-45C,建议长期保持在15℃-35℃;

湿度:短期工作条件:20%-90%,建议长期保持在40-65;

机房净高度:一般上走线时不低于3m,下走线时不低于2.7m;

机房地板承重:一般大于450kg/m2(根据实际设备重量考虑);

限流接地电阻:

机房要求配有空调,设备发热量是选用空调机容量的主要依据,制冷量采用下式计算:

Q=Q1+Q2

Q1=0.86×V×A(千卡/小时)

Q2=S×150(千卡/小时)

其中:Q1:交换机的发热量

V:直流电源电压(取53.5V)

A:忙时平均耗电电流(安),中心机架忙时电流约6安培,模块约3安培。

0.86:每瓦电能变成热能的换算系数

Q2:交换室制冷量

S:交换机房面积(M2)

150:房间面积转换为制冷量的参数(千卡/小时×M2)

机房内的空调系统,应在设备上电调试前安装调试完毕,并能正常工作。

2. 机房平面图

机房平面图应反映整个机房的当前已有的各种设备的大置,以及新设备所处的详细位置。

一般情况下,中心机房分主机房和辅助机房,主机房用于放置通信系统的主体设备,辅助机房用来放置操作维护设备等配套设备。为保持主体设备运行环境尽可能独立且便于维护和管理,同时也尽可能减少线路投资,要求主机房和辅助机房分开,但必须安排紧凑,使连线尽量缩短。

机房平面图中设备的位置一经双方确定后不得轻易更改,否则会造成安装设计更改,影响安装施工进度,更改较大更会造成电缆长度有误,延误工期,造成损失。当用户因特殊原因要更改时须提前进行书面通知,勘察时应对用户说明清楚。

3. 电缆布线图

电缆布线图中应反映出各种电缆(如电源线、2M线、光纤等)的具体走线路径和方式,详细画出走线设施如走线架、槽道等;当走线设施未就绪到位时,应协同局方确定其安装位置并应同样画出草图。

4. 工程组网图

此图为实际组网逻辑拓扑图,一般依据双方签定的技术协议书得出;图中应包含有关的网元,并标注直联局向中的信令链路和话路数。在勘察时,需要按照技术协议书进行网元和信令链路、话路数的确认,认为以后可能会有变动的须在图中加以说明。工程组网图中应包括本局网络图,以及后台各模块和前台机架间的组网。

工程组网图作为设计和生产调试的原始资料,须与局方沟通最后签字确认网络拓扑,以免在施工时因为网络改动造成工程延期。

5. 物料勘察

工程物料主要有:设备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中继线缆,光纤,网线,机架安装附材,走线架等。各种物料都应准确、合理的确认数量或长度,为施工留有一定余量备份,并准确选用各种物料型号、规格,避免在施工时发现错货。

电源线缆、中继线缆、光纤作为中心机房的主要物料,应重点确认线径、长度和型号。

中继电缆国内一般都常用匹配阻抗 75ohm。

通常一般设备采用25 mm2作为直流电源线,35 mm2作为设备保护地线。

6. 工程界面

工程界面主要是指工程安装界面,工程界面图为双方工程施工中的分工界面图;该界面图是逻辑示意图,并非实际工程图,主要是通过此示意图表示双方的分工界面。

工程界面对工程分工有指导意义,它确认各方的工作范围和接口点,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因职责不清引起纠纷,造成工期延误。并且在明确各方工程职责上有最终判断依据。

三、基站勘察

基站勘察大体分为3部分:环境勘察,室外勘察和室内勘察。

1. 环境条件

机房温度:15℃-30℃;

机房湿度:40-65;

机房高度:根据实际产品具体确定;

机房承重:根据实际产品具体确定;

采用联合接地,机房的防雷接地电阻

2. 室外勘察

室外要求有足够空间,天线正对方向30米内不要有明显的障碍物;特别要注意勘察天线抱杆安装方式和位置、铁塔安装方式和位置、电磁环境、一些自然环境信息以及馈线布防路由等。

站点要求有防雷接地地网,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时,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5Ω。室内和室外设备分开接地。铁塔或抱杆的避雷针要求对设备提供合适的避雷角度,要求避雷角度在45度范围内。

铁塔接地电阻要求小于5欧姆。勘察时注意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天线,并考虑同已有的其它天线的隔离度。一般采用垂直空间隔离方式。同时要勘察馈线的走线路由,铁塔的承重和高度。

在楼顶安装天线时,需要抱杆,抱杆的高度应满足网划的要求,同时应考虑防风和防雷。采用抱杆安装天线,每根抱杆自带避雷针,应分别连接至避雷带。

当天馈线从机房到楼顶和铁塔时,需要安装室外走线架,室外走线架应每隔20m接地一次,保证接地可靠。

按照网规要求和天线选型要求,确认天线极化方式,确认馈线路由。

主馈缆走线路由原则:走线路由的原则是使线缆最短、走线最方便,如果馈缆需要沿建筑物外墙走,要考虑加隐蔽盖板,不破坏建筑物的美观。

合理估算室外物料,包括馈线连接头,室外跳线,室内跳线,馈线接地夹,室外地排,放水包装附料等。

3. 室内勘察

按照设备摆放原则和机柜尺寸合理利用机房内部空间,摆放设备,也要考虑设备扩容所需的空间,绘制机房平面图纸和线缆布线路由图纸。

合理估算室内物料,主要有:电源线缆,中继线缆,工程附料,室内走线架,安装附料等。

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的线料,不得在中间接头。交流电源线要求和其它电缆线分开走线,间隔100mm以上。如不能分开走线,必须套屏蔽套管,勘察时应注明屏蔽套管的长度。

机房内安装上走线架,走线架安装高度为2m左右,宽度为300mm-600mm,确定宽度应考虑规划中的终局容量。合理估算走线架长度。

四、小结

中心机房工程勘察结果关系到核心网能否顺利的按照预期目标施工,因此做勘察时应严格按照勘察指导书和勘察报告进行工作,确保勘测的准确性和对工程的指导性。

基站勘察虽然与中心机房相比较为简单,但是在勘察任务中占据较大的工作量,通常情况下每个基站都要进行勘察。如果某个区域基站都采用统一的机房,相同类型室外铁塔,相同天线挂高,相同室外安装方式,则在此情况下可以工勘个别基站,采用无工勘发货模式来节约工勘成本。

机场建设考察报告范文6

1.1工程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常在开展勘察工作之前进行。通过地质测绘,可以准确地掌握场地的基本情况。可先结合实际要求初步制订设计方案,为后续勘察和测量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勘探与取样

勘探主要包含物探、钻探和坑探三种常见方法,主要用于准确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样品来完成土质的原位测试与监测等工作。

1.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通常借助具体的勘探项目完成,这是细致勘察工作的重要阶段,目的在于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各项技术参数,比如物性指标、土质强度参数、抗渗透能力和具体的应变时间。

1.4现场检验与监测

现场检验与监测是工程勘察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其中,现场检验是指对先前勘察结果的验证与检查,而监测主要是指监督整个勘察过程,找到潜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从而确保勘察质量。

2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岩土勘察的体制不够健全

如今,国内的工程勘察体制依然延续前苏联所提出的传统模式,工程勘察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几乎不存在任何联系,加之当今项目的种类不断增多,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具体勘察工作的范围持续变窄,但是技术手段却没有加强,很难发挥出最佳的作用。此外,勘察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缺乏完善的介入标准。许多没有任何勘察资质的单位浑水摸鱼,影响了工程勘察领域的可靠性。另外,市场严重缺乏约束力,有些单位贪图一己私利,伪造图章,勘察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本无法发挥出指导的作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成熟的勘察人员工作资格考核体系,许多勘察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技能,而且勘察单位也不具备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的能力,所以由这些单位和人员得出的勘察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漏洞,为设计与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2.2技术水平落后

由于国家对勘察单位的管理不够全面,所以市场上有很多单位的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对应的勘察设备和技术人员更是极度缺乏,根本无法起到基本的带动作用。这些问题制约了勘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单位由于经济运作出现问题,无法引进勘察所需的先进装备,而且对于原有设备也无法进行定期的检修与校正。勘察单位严重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几十年如一日地完成勘察任务,不仅技术水平低下,而且即使出现了问题,也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改善,所以单位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势必会走向灭亡。如果勘察单位无法在短时间内购置全新的装备,并创新技术,就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几乎所有的精力都会被当前的任务所牵制,加上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尽管全身心投入,但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换言之,勘察单位可能无法准确定位潜在的危险,一旦发生意外,造成的经济损失远比更新技术与设备的成本要大,因此,孰重孰轻,相关单位还需作出权衡。

2.3报告不够规范

如今,国内众多勘察单位的经营形式还较为守旧,所以所得出的勘察报告与规范化报告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勘察报告主要定性地分析了施工场地的基本结构,而没有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且许多报告都来源于勘察人员的主观臆断,缺乏相应的客观依据,甚至还有一些勘察结果隐藏了地质情况当中较为不好的部分。除此之外,结合报告内容所提出的建议往往也只是局限的、片面的,无法对工程施工带来任何帮助。因此,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勘察报告足够规范,才能使取得的成果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3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措施

3.1构建健全的岩土勘察体系

政府应切实加强市场的管控力度,建立一个专业的认定机构,提高工程勘察工作的专业水平,确保勘察工作的质量。勘察单位需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考核,淘汰那些浑水摸鱼的人员,从而节省资源,使其发挥出最佳效果。与此同时,将附近地区的勘察工作作为基本内容,为项目施工提供服务。勘察单位需认识到勘察工作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进行准确的勘察,以便更好地应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3.2提高岩土勘察水平

单位应广泛学习国内外成功案例与先进科学技术,尽可能地引用新兴科技,并定期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检修与校准;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在保证勘察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缩减时间与经济投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3加强管理力度

应在勘察单位建立一个对应的管理机构,从而对勘察的各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把控各个勘察环节,防止问题的发生。勘察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勘察水平接受任务,切勿贪图高额利润,接受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勘察任务,如果缺乏完善的硬件设备与水平,是无法得到准确的勘察信息的。同时,监管机构还需监督勘察结果与报告。报告应该客观地分析地质情况,对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4测绘、化验项目和成果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测绘过程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测绘结果影响着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是勘察成果中最基本的资料。化验项目是对勘察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勘察之后,需要总结勘察成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是采用资料整理、信息汇总和综合分析等方式明确的综合性评价内容,报告内容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勘察的成果也会对工程的后期施工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引起勘察单位的高度重视。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