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例6篇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 解题反思;初中数学教学;作用;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好的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 因此,分析“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途径对初中数学教师实现教学相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1. “解题反思”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解题反思”可以让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积累解题的经验,从而在解题中对数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例1 已知一股台风在距离A城400 km的B处,以北偏东60°的方向沿直线BF移动(如图1),其影响范围为250 km以内,试问A城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解题思路 由题目可知,判断A城是否受到台风影响,只需要知道台风在距离A城最近时,A城是否在其影响范围内即可.

解题过程 (如图2)过点A作ADBF,交BF于点F.

∠ABD = 30°,ABD为Rt,AB = 400,

AD = ■AB = 200 < 250,

A城将受到台风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反思后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2. “解题反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既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发现各部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2 比较■和■的大小.

解题思路 依据“b - a”的正负情况进行分析:① 若a > b,则a - b > 0;② 若a = b,则a - b = 0;③若a < b,则a - b < 0.

解题过程 (利用作差法)

■ - ■ = ■.

■ - 2 > 0, ■ > 0,即■ > ■.

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完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反思,在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不知道a、b的具体数值,则a和b之间的三种关系都需要进行讨论,缺少任何一种情况的讨论,其解题过程都是不完整的.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a - b|的值,学生经过刚才的解题反思,很容易就会找到解题的思路,仍然从a > b、a = b和a < b进行解答,从而将加深对绝对值判断大小的理解.

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将不同数学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解题反思”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很多初中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只关注解题答案是否正确,如果答案正确,则不再对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如果答案错误,就急于改正错误,而不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得在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思考解题方法或者出现相似的错误,从而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可以避免使用题海战术,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例3 如图,已知AD = BC,AC = BD,求证:∠C = ∠D.

解题思路 在三角形中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方法为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行求解. 题目中已知有两边分别相等,因此只需找到另外一边构成三角形,利用SSS求解,或者找到已知两边的夹角构成三角形,利用SAS求解. 由题已知条件分析,利用SSS求解最为合适.

解题过程 连接CD.

AD = BC,AC = BD,CD = CD,

ADC ≌ BCD, ∠A = ∠B.

又 ∠AOD = ∠BOC(对顶角相等),

∠ADO = ∠BCO(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即题目中∠C = ∠D.

虽然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有限,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和思考,学生仍然可以利用隐藏的条件,顺利找到解题的思路. 由此可知,学生只有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注意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解题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指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解题反思”,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鞠锦瑜. “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作用[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18.

[2]徐北康. “解题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5):49.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反思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层次的思维实践活动,反思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强弱. 教育学认为,数学反思能力就是学生个体对自身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研析、自我评判、自我提升、自我改进以及自我调节的思维分析活动能力水平. 初中生反思能力在学习能力素养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功效”,是学生学习技能素养的集中反映,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 本人现简要论述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方法和举措.

一、挖掘积极情感,增强初中生主动反思能动“欲望”

情感是学生学习活动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的“思想基石”. 反思活动作为高层次的思维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保证”. 但在实际反思进程中,部分初中生面对较难的问题案例,面对较为复杂的分析过程,内心产生消极情感,缺乏反思、评判的积极性,不能深入其中,进行深入细致、深刻显著的反思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此时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利用现有积极教学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反思欲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情态主动开展反思实践活动.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反思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运用活动中,利用矛盾激情的方式,设置出“全等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案例,学生在探析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该问题判定存在“矛盾”,意识到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虽然它们对应角相等,但不一定全等,学生在教师设置的“矛盾情境”下,认知产生“冲突”,主动反思欲望得到增强,反思积极情感有效激发.

二、重视实践锻炼,积淀初中生有效反思科学“技能”

学生在对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的自我评析过程中,离不开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和思考分析技能. 同时,反思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素养的“积淀”,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究、分析等活动,逐步形成和树立富有成效的实践分析能力水平,为科学深入反思积淀丰富“技能”,为有效反思提供能力“积淀”.

问题:如图所示,O是ABC内的一点,求证:∠BOC > ∠A.

这是教师在讲解“三角形”问题案例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评析技能水平,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认为:“应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寻问题解答思路,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阐述. 学生探究分析后指出:“解答该问题时,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通过添加辅助线方法,延长BO交AC于点D进行证明.”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评析活动,向学生指出:“证明三角形中有关角的不等关系方法有两个,一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大边所对应的角较大来证;二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证明.”

学生在实践锻炼、思考分析、探究解答过程中,通过数学语言将自身解题思路进行展现,教师进行实时的指导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思考、分析、解答的技能和素养,为学生反思活动深入开展打下了能力素养“基石”.

三、传授解题思想,培养初中生高效反思良好“品质”

解题思想策略,是解决问题方法系统化、条理化的集中反映. 初中生在反思能力实践活动中,运用科学、正确的解题思想策略进行问题条件分析及解题过程思考、研判、改进活动,切实提升反思能力素养,提高反思活动效能,形成反思良好“品质”. 初中数学问题解答活动中,经常运用的解题思想策略主要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方程、整体等思想策略. 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深入掌握并有效运用解题思想进行反思评析,能够提升学习实践活动效能.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反思教学 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反思教学法是基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及课堂教学后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进而课后进行反思,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这样课程学习才算有效,反思在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需要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让初中数学课程学习更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一、反思教学法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反思教学法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反思教学法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反思教学法,就是关注入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问题研究,对初中学生对初中数学社会学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初中生数学情境和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初中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初中初中数学问题为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伦理学等学科,而且要扩大对初中学生的初中学生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初中数学中的初中学生学习建筑的建设思路,在关键环节的必然,应注意的问题和我们在初中数学思维培养初中学生的发展,将学习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的建设发展不破,在[建设校园,初中生的情绪现实本身,以各种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老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一)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

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二)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将初中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够让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起来也显得更轻松。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成为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凤慧.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 才智,2013,16:125.

[2]郑淑环. 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一点感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143-144.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素养;能力培养;教学效能

思考是人们进行问题解答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能力水平进行体现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思考分析的重要表现方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解决问题技能的提升、思想素养的增强,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活动通过反思自身教学活动环节、方式、过程,达到“更进一步”的效果,学生通过反思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等活动,及时改正,达到技能、素养、效率的再提升。但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重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过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分析、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和环节,导致学生学习效能提升不够明显。而教育学认为,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二者之间都需要反思活动作为支撑力和推动力。因此,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将学生反思能力素养培养,作为教与学双边互动效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要求的有效教学活动。

一、重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引导学生反思

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反思能力未能得到提升和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忽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自我完善的思考分析活动。而教学实践学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在长期锻炼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树立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吝惜教学实践,能够对教学活动的整个环节进行有效设置,预留出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的思考分析的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刚才学习活动、解题活动、学习表现进行剖析,为有效反思提供充足时机。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内在潜能,在导入环节,设置了“现在有2厘米、4厘米、6厘米三根木棒,你能用这三根木棒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吗?”的问题情境,学生此时动手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纷纷动手操作起来,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无论如何操作也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此时学生产生了“疑惑”。这样,教师就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强化学生思考过程的指点,教会学生反思

问题: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CAB,AD=8,BC=10,则梯形ABCD面积是多少?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相似形的性质”教学巩固环节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教者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探究、教师指点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问题条件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初步认识到该问题案例条件主要是关于相似形性质的运用,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学生对构建等量条件关系发生了卡壳,此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发挥指导点拨作用,要求学生对问题条件所展现的内在关系进行再次分析,并且找出这些条件关系中,哪些与问题解答要求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点拨下,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策略是:“如图所示,作AE∥DC交BC于E点,由RtABE∽RtCBA,依次算出BE、AB的长,最后求出AE的长,即可求出梯形面积”,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策略。

通过上述问题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教师将问题解答的过程变为了教会学生解答分析问题的过程,实现了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活动,实时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对解题过程所存在的不足有及时深刻的认识,又能够对解题方法策略有准确全面的掌握,从而为学生有效反思提供方法论支持。

三、注重学生辨析问题的训练,推进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能力素养的养成,需要实践和锻炼的时机,从而实现思考能力素养的有效树立。初中生在一定时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了初步思考分析的习惯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在教学活动的练习反馈环节或评价辨析环节,设置具有辨析特性的数学问题或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基础上,进行反思辨析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解题经验,对他人解题过程和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活动,实现学生在问题辨析的活动中,借助于反思手段,达到思维能力素养的有效进步和提升。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

摘 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加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主要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展开详细探究,并且就如何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所在,通过数学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素养和成熟的思维方式,才是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真正价值体现,而不是仅停留于数学考试成绩的好坏。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与巩固,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与素质。为此,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进行深入讨论,并且希望能够以此文与教育同仁

探讨。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找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时机

现阶段,初中学生对于数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仍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足与欠缺,正因为如此,更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培养并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正确引导。初中教师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举一反三的数学思想,找寻数学思想渗透的最佳时机,控制渗透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数学公式和定理等数学概念的提出、知识的形成以及数学问题的正确解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数学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自如地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反之,如果教不能够在教学中举一反三,依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则会使得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受到严重制约,久而久之,会严重挫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到“有理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由于现在使用的教材中“有理数大小比较”这一内容缺失,这便需要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时候贯穿“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点,在讲解完数轴后,教师便可以引出“数轴上的两个数,数轴左边的数会比右边的数小”和“大于零的数为正数、小于零的数为负数,并且负数小于所有正数”,将负数的大小比较放在绝对值这一内容教学之后,

这样一来,便使得“有理数”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与此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思想是灵活多变且多彩丰富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和选择数学思想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时候,需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明确重点进行数学思想渗透。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并熟悉初中三年所有教材中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以及重难点内容,认真研究数学教学大纲,真正意义上做到吃透数学教材,进而挖掘并找寻灵活多变的数学思想渗透方法。在选择数学思想渗透方法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做到数学思想渗透的层次性、阶段性与针对性。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到“同底数幂乘法”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便需要首先了解学生对指数、底数等相关数学知识点以及其运算方式的掌握,以便整理归纳出适合学生接受的通用教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渗透策略,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数学方法的演绎和归纳有着明确的层次划分,并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最终引导学生树立习惯性数学思维方式。

三、强化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要想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除了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还需要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同时由于数学思想的形成是循序渐进并且需要日积月累的,因此需要学生反复进行习题练习,才可以使其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的实际领悟。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有较强针对性的“数学思想系统”,如此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实现对数学思想的应用,当然这同样也是需要时间去强化完善和日积月累的。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找寻数学思想渗透时机,还需要教师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当然也离不开学生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和巩固,如此,才能够真正满足现代化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与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中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学周刊,2012(36).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6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基本反应。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段积累的过程当着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到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做一副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威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教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的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数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型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划规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是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发现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等。在数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到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地提出“发证法”的数学思想,出“反正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用“反正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得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2.从“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即相互相成,又相互虚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数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比较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的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续含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记生搬硬套,和盘突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数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