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礼仪范例6篇

引导礼仪

引导礼仪范文1

论文摘要: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是做人根本,它反映了礼的高境界追求。教育大学生懂礼、知仪、行礼,形成良好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对礼仪的运用,做到学用并重,以提升自我礼仪知识、人格、修养来构筑校园特色的礼仪文化。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程度越高,礼仪的运用和要求就越高,礼仪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荀子就说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就具备了最高道德。可见,礼与道德关系之密切,礼对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何等重要。如何使大学生懂礼知礼,提高其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大学生重视道德是做人之本,知道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倡导学好、用好文明健康的礼仪风范,才能将之固化成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一、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做人之根本

“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则,“德”是人们对“道”认识的所得。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一直在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道德问题,同时在评价着他人的道德水准。道德简单讲,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是人类的专利行为,是一定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学做人和学做事。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比较重视学做事,而对学做人则有所忽视,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知识、技能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些成年人认为做好了事就是做好了人,实际上这两者的紧密相关性并不总是正相关,我们身边很多事实证明做好了事并不等于做好了人。

做人最重要的应该是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

中国历史上很多论述说明了道德对做人的重要意义,如“德行者本也”,①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德者,才之帅也”,②即道德统帅人的才智。1961年元帅在送儿女学习时写了一首诗:“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元帅教育儿女立德为先,把锻炼品德纯看成培养儿女之根本,让儿女“永作座右铭”。

同样国外的思想家、教育家也很重视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应该被荣誉、金钱和地位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③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说“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④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⑤可见,道德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柱,做人的根本,事业成功的基础。

二、礼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

礼,在汉语中本意为敬神,后引申敬人,表示敬意的通称。仪,《说文解字》道:“仪,度也”,本意为法度,准则、典范的意思,后引申为礼节、仪式和仪表。礼仪概括说,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是指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至今,历来尚礼。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三礼》等专门记载礼仪的著作,历史典籍中也不乏关于礼仪方面的记载,这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并积极投身于礼仪教育,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孟子言:“恭敬之心,礼也”;荀子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说明礼仪对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加强礼仪教育,注重将礼仪规范固化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固化的礼仪形式在社会得以推广,才能形成主流的、社会共识的道德规范,因此礼仪属于道德范畴,是对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它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体现着社会的道德标准。例如我们去看望一位老人,应该穿着得体,带点礼物,用尊敬的语言问候老人,我们把穿着得体、尊敬老人、问候语言固化成为良好习惯,得到社会认可推广,就会变成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可能很快认识到对方的道德品质如何,因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际交往最先感受到的是对方的礼貌与礼节,当我们运用的是规范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礼仪行为时,人与人之间就建立了相互交往的良好基础,才能够共同和睦相处。可见礼仪是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体现了礼的精华、礼的内涵。在人际交往中,讲道德者都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而良好的礼仪风范的推广有助于形成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作为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扬光大我国好的礼仪,并赋之以新的内涵。“礼之用,和为贵”,礼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界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礼仪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提高了大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沟通的能力,推广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维护了社会的祥和稳定,因此在高等院校鼓励大学生以身作则学好、用好礼仪,推动大学生成为健康礼仪风范的表率是很有必要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褒贬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等培养人的道德责任感,规定人们的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礼仪在此基础上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符合社会道德行为,体现人际交往中良好的道德水准。应该说礼仪重在实践,重视礼仪,运用好礼仪是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何引导大学生懂“礼”知“仪”,运用自如,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三、引导大学生知礼、行礼,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的思考

讲究礼仪,尊重他人,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是一个大学生精神状态、文化教养和道德水平的反映,古人云:“国有礼则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有礼则心泰。”可见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何等重要。

让大学生知礼、重礼、行礼,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首先要使其知道现代礼仪继承了我国许多传统礼仪的精华,如《礼记》中载道:“言语之没,穆穆皇皇。”即语言之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并规定人与人交往时应该“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即不要在行动上出格,不要在态度上失态,不要在语言上失礼。《荀子.劝学》篇中讲:“礼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须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⑥就是说只有举止、言论、态度均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这些礼仪精华需要大学生去传承、去弘扬光大,可以说礼仪是一封通行四海的推荐书,学好礼仪,运用恰当,做到先自重后人重,让大学生的素质体现于对礼仪的认知和应用上,并赋予礼仪新时代健康向上的内涵,笔者建议:

1.大学生学习礼仪应该“学”“用”并重。“学”“用”并重是指学习礼仪不能停留在礼仪教程条文上,应该使理论联系实际,使礼仪知识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首先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设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等选修课程,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配备专业教师;其次有条件的院校开设一定的礼仪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礼仪习惯,以行动推动形成校园的特色文化。试想在大学校园积极倡导大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去协调人际关系,那么遵守礼仪基本原则的学生客观上就起着榜样作用,使更多人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礼仪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匡正缺点,端正品行。因为礼仪构成了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是了解一个学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在高校教育学生学习礼仪,遵守礼仪规范,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体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的和谐统一,推动道德建设,形成一股有约束力的道德力量,引导学生按照社会期望将自我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自觉选择符合时代风尚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真正体现校园文化的健康主题和特色。最后引导学生讲礼仪要注重“内”“外”一致、“形”“神”兼具。大学开设礼仪课程,让学生知礼行礼,在运用礼仪中应该引导学生力争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具。因为礼仪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的、装饰性的东西,它应该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言行中,构成其生命的一部分。《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一个人若仅品格质朴,而不注重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若只注重礼节仪表,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虚浮。只有外在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结合,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引导大学生做有教养之人,其礼仪行为就应该是自在的、常态的表现,它在人际交往中以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形态表现出来,而不是刻意的、人为的、生硬的表演出来,更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即一个人如果品行、人格不端,衣着、举止再得体也于事无补。在高校教育学生讲礼仪做到“内”“外”一致、“形”“神”兼具的修炼,是要引领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提升,推广普及良好礼仪风范,使其最终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多方位拓宽大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其人格,提升其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构筑大学生完整的道德体系。现代礼仪的核心内容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注重的是在人际交往中采用一种通用语言,它是衡量他人、判断自我是否自律敬人的尺度。良好的、社会公众认可的礼仪,将其运用自如是一个人知识、修养、人格的自然外露展现,因此讲礼仪、用礼仪不可能仅礼仪而学礼仪,它是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人格魅力、提高自我修养的综合反映。在高校引导大学生重视礼仪,形成良好礼仪风范,有助于构筑大学生完整的道德体系。

人际交往中,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面貌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即修养,好的修养是依靠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升华、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德的提炼、举止的优雅等日积月累而成的。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察知其修养的高低、文明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状况。

良好的礼仪规范构成了高校大学生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提倡在校园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大学生投入一定时间丰富课余生活,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提高自我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健全的人格充实自我,提升其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和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有责任感、有高尚情操、有远大抱负、有感恩之心、守信用、讲信誉,报效祖国、追求卓越。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6年社科普及课题成果,资助项目号:2006095]

注释:

①葛洪:《抱朴子·文行》

②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③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89页

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第90页

⑤《贝多芬传》第158页

⑥其他引用主要来源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第一辑:《论语》、《孟子》、《荀子》等篇章

参考文献:

1.金正昆主编.商务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金正昆主编.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引导礼仪范文2

2、言谈举止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言语文明、举止大方、心态平和、谦虚友善。

3、待人接物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热情助人、诚信担当。

4、文明出行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观看表演比赛、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规则、文明出游、爱护环境、恪守公德。

5、文明餐寝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按时作息、宿舍就寝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节俭用餐、文明就寝、牢记安全。

6、成长六仪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入学、成长、青春、成人、毕业、升国旗等仪。

引导礼仪范文3

人们好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奥运会礼仪小姐,到底是一群怎样的女孩?

虽然用“万里挑一”来形容奥运会礼仪小姐的选拔过程并不为过,但与人们想像的“艳惊四座”、“美貌绝伦”有所不同,奥运会礼仪小姐最突出的是她们的青春与亲和力。这是一群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身高在1.68米至1.78米之间,气质优雅、清新亮丽的女孩:她们的举止像扑面而来的春风,她们的微笑像一缕和煦的阳光,她们的言语像山涧里的一泓清泉。

作为奥运会礼仪人员,奥运会礼仪小姐的身份首先是志愿者。她们分为开闭幕式礼仪人员和颁奖礼仪人员。前者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提供举牌引导和嘉宾引导服务;后者被分作嘉宾引导员、运动员引导员和奖牌托盘员,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颁奖仪式服务。奥运会礼仪小姐代表着中国的礼仪形象,除了年龄、身高等标准,综合素质也很重要。毕竟,等待她们的是盛大的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还有奥运会301次颁奖仪式和残奥会472次颁奖仪式。

蝶变:累并快乐着

随着首批北京奥运礼仪小姐的亮相,青岛奥帆赛礼仪小姐在经过5轮激烈的选拔之后也进入培训阶段,最终选拔出的约110名奥帆赛礼仪小姐,将按照颁奖礼仪人员约25名、开闭幕式引导员约70名、开闭幕式嘉宾引导员约15名的比例分配。

奥帆赛礼仪小姐“大名单”的确定,让慈卿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对于只有18岁的她而言,入选奥帆赛礼仪小姐就意味着终于破茧而出,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曾经在好运北京――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担任颁奖礼仪小姐的慈卿,就读于青岛外事服务学校,是一名非常普通的高二学生。与班上同学不同的是,慈卿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被礼仪训练占据着。她和其他入选奥帆赛礼仪小姐的校友经常要利用午间和下午七、八节课来练习,随着奥帆赛的临近,利用周末或者短期封闭训练也是难免的,而负责形体培训的老师,也渐渐成为她们最亲近的人。

形体房里,教授礼仪形体专业长达12年、负责奥帆赛礼仪小姐主培训工作的王迅老师向记者介绍,礼仪小姐不仅要有良好的形体,综合素质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为颁奖工作很辛苦,她们需要具备很好的体能,也要接受专业的训练。除了开闭幕式引导员和嘉宾引导员的动作流程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外,托盘颁奖员不仅服装和造型要与北京统一,就连动作流程也是一模一样。

为了颁奖仪式上短短几分钟的优雅得体,奥帆赛礼仪小姐的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分解训练,从站姿到行走、从坐姿到蹲姿、从问候到点头示意……包括微笑都需要专项训练。比如在颁奖时,几名礼仪小姐有同时转身的动作,脚步就要一致。再比如,在颁花鞠躬时,向前是以髋关节为轴,向下15度到30度。由于颁花时是多人一组,在鞠躬时,经常出现时间不统一、动作不整齐的情况,所以要求礼仪小姐心里要有一个一致的节拍。托盘的动作也有要求,手臂与侧腰大约是一拳远的距离,端托盘时,大拇指是露在托盘外面的。在训练中最有难度的就是控制步速和颁奖衔接。控制步速就是在颁奖时,几名礼仪小姐在行走了一段距离之后,她们之间的间距还应该是一样的。

日常训练中最令人吃不消的,就是看上去简单实际上难的“头顶书、腿夹纸”和“咬筷子”,每名礼仪小姐穿着5厘米高的高跟鞋,头上顶一本书,两腿膝盖间夹着一张普通的白纸。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不论是书还是纸都不可以掉下来,否则就得重做。等到休息时,两条腿连打弯都特别疼。行走、步速、转身等分解练习也是一样。每个人的脚都磨出大大小小的水泡,然后水泡被磨破,之后又被磨出新的水泡,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动作终于整齐划一。礼仪小姐的笑容也很重要。中国传统要求女性“笑不露齿”,但这样的笑容显得过于含蓄,不太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观念。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了大家面临的难题。嘴张大了不行,小了也不可以,甚至对露出的牙齿数都有严格的要求。要露出6颗或8颗牙齿,不能多,也不能少。于是,姑娘们每天在练微笑。王迅老师要求每个人在练习笑容时,嘴里都要咬着一根筷子找感觉。这样一笑就得几十分钟,笑得连脸部肌肉都麻了,偶尔会有口水不自觉地流下来,这也成为辛苦训练中最有趣的插曲。

“零失误”是每一位奥帆赛礼仪小姐对自己的要求,为了将中国的美展现给世界,她们为之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每个人都做得非常认真、到位。也许这种对待训练的严谨态度,也是她们脱颖而出入选奥帆赛礼仪小姐的重要原因。

奥运的,民族的

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礼仪小姐虽不是主角,但也是出色的参与者和表演者。回顾历届奥运会,礼仪小姐们的着装其实都是以民族和国家特色为主,散发出主办国的独特气质和品位。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引领运动员入场的礼仪小姐像一道流动的迷人风景:身着希腊民族服装的礼仪小姐,让人联想到“奥林匹克回到家乡”的主题。她们在颁发不同的奖项时,也穿着不同的服装,丰富多彩,也特别的绚丽。2000年悉尼奥运会礼仪小姐则体现了澳大利亚迷人的海岛风情。她们蓝白的服饰,微风般的微笑,让人联想到蓝天和白云。1988年汉城奥运会,身着韩服盛装亮相的韩国礼仪小姐,让人感受到庄重典雅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时空的错觉,印象深刻。

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们穿什么?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虽然,旗袍作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最能体现中国女性清秀高雅、稳重大方,但频繁出现在不同档次不同场合的“旗袍”小姐,显然已经让人们视觉疲劳。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服装似乎应该试着跳出“旗袍”的限制。好运北京――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礼仪小姐的穿着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与场地气氛协调,旗袍不再作为大范围使用的礼服。开幕式上的引导员穿着红白相间的海军衫,头戴白色水兵帽,造型活泼可爱,与帆船运动项目自然融合在一起:海上颁奖平台上,托盘颁奖员穿着天蓝色的套装亭亭玉立,与蓝天、大海遥相呼应,白色帽子更像是天上白云、海中浪花,给人以清新舒爽的感觉。人们对礼仪小姐干净利落的造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为奥帆赛礼仪小姐的服装造型设计做出了一次十分成功的尝试。

引导礼仪范文4

一、借助隐性环境,促进幼儿文明礼仪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一所好的幼儿园,更应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强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小草都能说话,都能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走廊、楼梯、围墙、门厅等位置的内容设计上,尽可能渗透一些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张贴文明礼仪的照片或用卡通图片张贴“请讲普通话”“上下楼梯向右行”等提示性语句,也许幼儿不认识这些字,但是通过卡通图片的设计,采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中学到文明礼仪知识,学会辨别对错和是非,为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而班级的环境创设,则需要结合幼儿实际,在活动室、盥洗室、寝室等幼儿经常接触的地方,布置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卡通图片,如在饮水的地方张贴“请排队”的图片,在堆放玩具的地方张贴“请及时整理好玩具”的图片,等等。

二、借助教学活动,形成幼儿文明礼仪认知

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阵地。从幼儿教材来看,大多是通过卡通或者绘画方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对此教师应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幼儿知晓文明礼仪知识,懂得在类似场合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还可通过文明礼仪读本或者相应的游戏,将礼仪知识贯穿其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所学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教学形式,将文明礼仪知识贯穿于每一个角落,这就需要做到:(1)抓好晨间接待,即每日安排一名幼儿与教师一起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2)抓好区角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活动提高合作、协商能力。(3)抓好重点节日,利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

在系列互动过程中,除了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外,还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进行督促、提醒和检查,在无形之中推促幼儿对礼仪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借助主题活动,渗透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幼儿天性活泼,对鲜艳、感性的内容感兴趣,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和活动就成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文明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让其过程多样化,以便真正达到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只有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各种主题活动中,才能顺其自然地推促幼儿真正了解礼仪教育的内涵。

例如,针对《弟子规》的教学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幼儿诵读。在幼儿初读几遍之后,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孝顺父母的视频,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同时开展“孝顺父母,从点滴细节做起”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家后对父母说一声“谢谢”,给父母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还可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这些小细节让父母感受幼儿的成长。另外,对于其他文明礼仪,如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教师也可以充分结合主题活动渗透给幼儿。

四、借助游戏活动,矫正幼儿不良礼仪行为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率。通过游戏,教师可以适当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而且还能对幼儿具体礼仪行为进行反馈,以便在游戏过程中纠正错误行为,为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奠定基础。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制定相应的规则,但由于游戏的不可预测性,往往会有意外发生,如幼儿之间碰撞、争吵,甚至会出现动手打架的行为。对此,教师需要客观审视这些行为,而不是怒斥或惩罚。幼儿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教师要利用这些错误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知道遇到类似事件应该怎么处理。

例如,在“黑猫警长”的游戏活动中,扮演“黑猫警长”的幼儿在抓“歹徒”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引发争执,甚至出现扭打的行为。这时教师应告诉“歹徒”,“警长”不是故意的,要学会谅解别人,而不是抓住不放;同时也告诉“警长”,做游戏时要小心,万一碰了别人,要及时学会道歉……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两名幼儿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一定要改正。

五、借助一日活动,巩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靠平时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日活动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巩固,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条件反射,而且能为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例如,早上入园时,要求幼儿使用入园礼仪,鼓励幼儿与父母用礼貌用语道别。在盥洗的时候,教师在一旁轻轻引导幼儿说儿歌:“洗小手,勿拥挤……”教师起头后,幼儿就会跟着说下去,原来没有排队的幼儿都自觉排队,没有关水龙头的幼儿,则自觉拧紧水龙头,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午睡时间,可以说是一天中最“混乱”的时间,有的幼儿随意扔鞋子,有的幼儿上下乱窜,有的幼儿大声喧闹……一般情况都是教师大声喊几句,然后训斥几名幼儿,才有可能控制这种混乱的局面,让幼儿睡觉。后来,教师结合《三字经》改编成“睡觉三字经”,午睡时,教师轻声起头:“不蒙头,不趴睡……”幼儿也慢慢地跟着教师吟诵儿歌,他们在儿歌中渐渐停止打闹,慢慢睡着了。

六、借助家园共育,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由于家园配合不到位,还会出现“5+2=0”的现象。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家园联系,尽可能与家长多沟通,以便形成“统一战线”,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仪行为。

例如,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微信平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到不打骂幼儿,孝顺父母,遵守交通规则等,父母是幼儿的一面镜子,作为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幼儿。同时,教师要鼓励家长,多为幼儿提供实践的平台,如家里来客,鼓勵幼儿与客人打招呼,做力所能及的招待工作,给幼儿提供见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尤其是得到客人的夸奖后,更能推促幼儿在日常行为中注意文明礼仪。教师还要告知家长尽可能正面引导和表扬幼儿,尽可能多肯定、多鼓励,只有给幼儿更多的信心,才有可能推促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引导礼仪范文5

【关键词】口袋书;文明礼仪;校园;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61-02

【作者简介】陈松胜,王武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300)。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守礼仪已经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传统。文明礼仪成为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和能否融入社会的重要前提。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也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绕不开的话题。为切实提升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淮阴实验小学以“口袋书”为抓手,大力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成功打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文明校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口袋书”为抓手,引导学生铭记礼仪规范

2014年春季,江苏省文明委从培育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工作。我们积极响应省文明委的号召,认真研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紧密结合校情和学情,组织精干师资力量编写了一本校编德育教材《学生规范礼仪手册》。

这本为德育工作量身定做的校编手册虽然只有手掌大小,但囊括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淮阴实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的内容。手册免费发放给全校4700多名学生,并且被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这在全区乃至全市尚属首家。孩子们一拿到这本小书,立即被图文并茂的文明礼仪内容所吸引,一条条文明规范一看就懂,一项项礼仪内容一学就会。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各班不仅利用班、晨会等时间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诵读,还将手册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进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对学生中讲文明、守礼仪的典型进行及时表扬,对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道德观念差、不懂礼仪、不讲文明的特殊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如今,学生们在课余的时间总喜欢聚在一起拿出“口袋书”翻一翻、看一看、议一议,全校逐渐形成了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氛围,呈现出讲文明、修美德的新景象。

2.以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践行礼仪规范

在深入学习“口袋书”的同时,我们还以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践行礼仪规范,强化“口袋书”学习成果,以激发全体同学努力做一个受学校、老师和同伴欢迎的文明学生。

一是结合节假日开展实践活动。每年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我们会举办一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比如上学期学校结合重阳孝老传统举办了“讲礼仪故事,说文明事迹”征文比赛活动,本学期又结合清明踏青习俗举办了“改陋习促成长,明礼仪作表率”演讲比赛活动。由于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每次实践活动孩子们都能踊跃参加,活动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保证。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每周周三和周五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这一平台,对最近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播报,进一步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成果。同时我校每个班级的门前和后墙都制作了班级展示牌和班级园地,引导学生利用班级格言、中队特色、星级评比、我型我秀等栏目展示班级文明礼仪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营造了一个集分享与竞争为一体的学生礼仪风采展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遵守文明礼仪规范不仅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需要,从而强化其内心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同,使其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等方面都能严于律己,争当礼仪楷模。

二是结合家长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为此,我们自开学初就成立了家长学校,并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常识作为家长学校学习的重要内容。本学期我们先后组织家长学校活动十余次,并利用这一窗口很好地宣传了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及经验,在取得家长普遍支持的前提下,共同筹划并开展了“五小”文明礼仪主题实践活动,即在家做关爱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护公物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勤奋自立的“小主人”。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讲文明、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使文明礼仪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是结合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社区、敬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也是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平台。本学期,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美德进社区”和“我为社区添光彩”等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开展文明礼仪汇报演出。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崇尚礼仪、争创文明的良好风气,夯实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根基,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

四是结合“班”创建开展实践活动。是全国人民心中永远的好总理,他的一生堪称文明礼仪的楷模。作为总理家乡的学校,我们把引导孩子“追寻总理足迹、学理精神”作为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要求所有班级都要积极融入“班”创建热潮,组织学生观看《》影片,阅读《传》等书籍,开展“学恩来精神、扬总理风范”演讲比赛,召开“我与总理比少年”等主题队会,使学生从伟人身上汲取文明礼仪的营养,从小做一个文明的淮安人。

3.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推广礼仪规范

引导礼仪范文6

一、言传身教,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行为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是幼儿行为的学习来源,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要求幼儿讲文明礼仪,自己首先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例如,每逢上午家长送幼儿入园时,教师要主动地和家长打招呼说“您好”;孩子帮助自己做了一件事,要说一句“谢谢”;吃饭时,要求幼儿安静,自己也不和他老师大声交谈等等。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给幼儿做最佳的榜样示范。

二、设计活动,让幼儿逐步知晓文明礼仪

为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教师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中设计一些活动形式,让幼儿逐渐明白生活中有哪些礼仪,在不同的场合中要讲究什么礼仪。例如,为了让幼儿明白关于做客的礼仪,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白兔做客》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幼儿明白,去别人家里要敲门,要有礼貌地向主人打招呼,吃饭菜时不能挑食,告别时要和主人说再见等等。又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日常的礼貌用语,我们举行了一个文明礼貌用语比赛活动,比比看谁知道的文明礼貌用语多,谁知道不同的文明礼貌用语分别应该在什么场合使用。通过日积月累的活动渗透,逐渐让幼儿知晓文明礼仪,做到基本的文明礼仪要求。

三、加强建设,发挥环境的暗示功能

上一篇礼节礼仪

下一篇仪表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