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范例6篇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范文1

样本设计阶段

【内容导航】:

(一) 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二) 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审计》科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内容。

【知识点】:样本设计阶段

(一) 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控制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 控制测试目标

(1)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

(2)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的目标是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教材P75)

Y=K/X

2. 定义总体(适当性、完整性)

(1)评价总体的适当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控制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用以保证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单的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应将所有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从档案中选取付款证明,除非确信所有的付款证明都已归档,否则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该期间的所有付款证明得出结论(总体项目内容完整) 。

又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得出结论,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总体的涉及时间完整) 。

3. 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教材P75倒数第1段) 。

4. 定义偏差

(1)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教材P68第3段) 。

(2)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实际工作中常常采用偏差率的表现形式(教材P76第3段) 。

5. 定义测试期间

控制测试需要得出“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的结论,因此控制测试的期间与财务报表期间一致。

(1)期中实施的控制测试(初始测试) 。

(2)剩余期间的补充测试。

(二) 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

【解读】细节测试的样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是“抽取什么样的样本?”的问题,需要从以下5个要素展开:

1. 细节测试目标

(1)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 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

2. 定义总体

(1)评价总体的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总体适合于细节测试的审计目标,包括适合于细节测试的方向。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表定义为总体。

例如: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将被审计单位的供货商对账单作为总体比将应付账款明细表作为总体更加适当; 也可以用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未付款的验收报告等也可以作为总体,它们都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证据。

(2)评价总体的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3)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注册会计师通常从代表总体的实物中选取样本项目。

例如,如果将总体定义为特定日期的所有应收账款余额,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日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

又如,如果总体是某一测试期间的销售收入,代表总体的实物就可能是记录在销售明细账中的销售交易,也可能是销售发票。

注册会计师必须详细了解代表总体的实物,确定代表总体的实物是否包括整个总体。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加总或计算来完成这一工作。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将发票金额总数与已记入总账的销售收入金额总数进行核对。

3. 定义抽样单元

(1)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货币单元(PPS抽样)(教材P85第4段) 。

4. 分层

(1)分层是指将总体划分为多个子总体的过程,每个子总体由一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为货币金额) 的抽样单元组成;

(2)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分层;

(3)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例如,函证应收账款时,可以按应收账款账户金额大小分为三层:

第1层: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账户,应进行全部函证;

第2层:对于金额在5000-10000元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第3层:对于金额在5000元以下的应收账款账户,作为一个子总体选取样本进行函证。

5. 定义误差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范文2

关键词:财务会计 课程考核 记账能力 项目考核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11-0119-03

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正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各项教学改革中,课程考核改革往往较为滞后,也容易被忽视。其实,课程考核具有直接导向功能,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有不少研究表明,当前有许多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考核上侧重于知识考核而忽视能力考核,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大多以出卷考试为主,甚至还存在“一考定终分”现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削弱了课程考核的评价与导向功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本文基于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践,通过反思当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考核上存在的不足,并在梳理沈阳城市学院在课程考核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目标、内容、方式加以探索与研究,以期得到有益发现。

一、深化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

(一)课程考核重知识、轻能力

现行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不论是平时小测验还是期末考试,往往主要考核学生对财务会计核算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死背知识考点,不懂会计实务操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高校仍未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使得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内容“教材化”“唯书至上”。同时,有部分任课教师习惯性地为学生“划重点、给范围”,学生只要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轻松通过考试。很显然,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来说,能力培养比知识培养更为关键,相应的,对学生专业能力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考核重期末、轻过程

现在不少高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往往只注重期末考试,甚至存在“一考定终分”现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进行考核。也有部分高校要求平时成绩占一定比例,但没有对过程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加以规定,这往往导致许多教师按上课出勤或课堂提问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或以期中考试来作为平时成绩,甚至有部分教师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倒推平时成绩等,这种考核方式在本质上仍属于“重期末、轻过程”。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催生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学习行为,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是出卷测试

当前,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对出卷考试“情有独钟”。这可能主要源于教师和教务工作人员考试理念滞后,或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探索更好的考核方式。其实,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除了出卷考试外,还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项目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很显然,出卷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会计核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很难测度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折射出当下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读书”的现状。

综上所述,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不论在考核目标上,还是在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上,都难于发挥课程考核的评价与导向功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合,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课程考核改革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因此,课程考核改革应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不论是在课程考核目标定位上,还是在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上,都应坚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导向。

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沈阳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师总结出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即:逐步建立健全“以能力考核为导向、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考核为抓手、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其中,突出能力考核是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考核是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并以项目考核为主是课程考核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是课程考核改革的根本目的。

三、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采用以记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目标

课程考核目标具有直接导向作用,决定了课程考核改革的总方向。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课程考核目标定位应在注重知识培养的同时,突出能力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目标定位上,应坚持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考核。一般来说,会计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记账能力、算账能力、看账能力等三大专业能力。在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上,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等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账能力;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算账能力;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学等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看账能力。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主要介绍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账能力。所以,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化对学生记账能力的培养。

(二)引入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为抓手的考核内容

课程考核内容是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考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企业日常经济业务核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题目一般来源于教材练习题或教师根据企业业务模拟的试题,这些模拟试题不仅仿真效果差,往往与企业真实经济业务相差甚远,而且缺乏系统性,各模拟试题之间相互孤立、不成体系,很难测评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此,沈阳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组织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功底扎实的骨干教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内容进行技术攻关,历经多年的潜心钻研,研发出财会真题业务项目。

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会计业务题库组成,该题库高度仿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巧妙地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到题库中,整合成一个仿真性高、实务性强、知识性多、便于操作的真题业务项目。目前,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涵盖商业、工业、建筑施工业三大行业,每个行业再细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共有9大真题业务项目题库合计20 600余笔具体业务,基本满足大学四年教学需要。

财会真题业务项目可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与传统的会计学专业教科书相比,它将枯燥乏味的会计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具体的财会真题中,让学生在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更是获得了会计专业能力。同时,财会真题业务项目也可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考核的重要抓手,贯穿于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之始终,让学生动手操作财会真题业务项目,突出真题实战,理论联系实务,可有效地测评出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

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可选用工业中级等级的某一企业或某一月份的真题业务题库为素材,开展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训练。相应的,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可以从工业中级等级的真题业务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作为考核内容,让学生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或者通过财务软件输入记账凭证、查询或打印账表等,以测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记账能力。通过财会真}业务项目的教学和考核,使财务会计课程的日常教学与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财会真题业务项目的操作,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是提高了记账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选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项目操作考核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影响着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因此,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应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可以适当地加大过程考核权重和次数,从多个时点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过程考核成绩,可能是对其最好的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鞭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意味着这两种考核方式都不可偏废,但不代表这两种考核方式各占50%权重。究竟如何分配权重?孰轻孰重?是过程考核占60%,还是期末考核占60%?其实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选用何种具体考核方式能有效地测度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就是说,探究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采用何种具体考核方式,比单纯争论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所占权重可能更有意义。

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项目操作、课程论文、课后作业、出卷考试、上机考试等。通常而言,期末考核较多采用出卷考试、上机考试、课程论文、项目操作等中的某一种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则可以选择上述所有考核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由于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坚持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突出记账能力培养,所以考核方式适宜采用项目操作,它能有效地测评出学生专业能力。当然,项目操作不仅适用于过程考核,也适用于期末考核,建议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中都选用项目操作,以突出能力考核。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上,在强调以项目操作为主来考评学生能力的同时,可以辅以出卷考试或上机考试、课后作业、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考核方式,以测评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必要时,上课出勤也作为一种辅助的考核方式,用于约束学生的翘课行为。

沈阳城市学院通过对课程考试方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也积累了课程考核改革的一些经验,表1为改革后的沈阳城市学院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

如表1所示,沈阳城市学院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项目考核”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其中,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这种考核方式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中均加以运用,主要用于测评学生专业能力中的记账能力,只占总成绩的70%,而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和阶段测试(出卷考试或上机考试)等考核方式更倾向于测评学生对会计核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权重只有30%,这充分体现了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坚持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以知识考核为辅助的原则。

沈阳城市学院财务会计课程自2014年9月采用上述考核方式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已基本扭转了过去单单通过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的不良习惯,使得学生更注重于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更注重于将知识转为能力。同时,自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有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发到学校会计实验室进行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训练。此外,从沈阳城市学院2012级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或实习单位反馈来看,学校毕业生过硬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受到许多用人单位好评。

四、结语

本文基于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践,在反复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即:逐步建立健全“以能力考核为导向、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考核为抓手、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期末轻过程、考核方式单一等弊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可以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课程考核改革提供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刘凯旋.我国会计本科教育考核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15):110-112.

[2]崔晓钟.“会计学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研究――基于嘉兴学院“会计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13,25(4):131-135.

[3]万迈.“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11):30-32.

[4]刘瑞红.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我院《财务会计》核心课程改革为例[J].商业会计,2014,(8):114-116.

[5]周黎明,赵红梅,袁知柱,等.多元化考核改革实践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改革为例[J].大学教育,2015,(5):169-171.

作者简介:

吴雷,男,沈阳城市学院讲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范文3

一、利用Excel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要产生许多的审计工作底稿,其中不少审计工作底稿如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倒轧表、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等都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编制。利用Excel辅助编制表格式审计工作底稿的方法如下:

1.整理并设计各表格。审计人员先要整理出可以用表格列示的审计工作底稿,并设计好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如右表为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的部分格式与内容。

2.建立各表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模本。对每个设计好的表格,首先在Excel的工作表中填好其汉字表名、副标题、表尾、表栏头、表中固定文字和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并把这些汉字和计算公式的单元格设置为写保护,以防在使用时被无意地破坏。完成上述工作后,各表格以易于识别的文件名分别存储,成为各表格的基本模本。

例如,用Excel建立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基本模本的步骤为:①在Excel的工作表中建立表的结构,并填好表名、表栏头和固定项目等;②在工作表中填列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此例中有关计算公式为:E5单元格=B5+C5-D5,K5单元格=H5+I5-J5,B10单元格=SUM(B5∶B9);③相同关系的计算公式可通过复制得到,此例中可把E5的公式复制到E6∶E9,K5的公式复制到K6∶K9,B10的公式复制到C10∶K10;④表格与计算公式设置好后,把有汉字和计算公式的单元格设置为写保护(把不需要的区域设置为不锁定,然后设置全表格为写保护);⑤把已建好的表格模本以便于记忆的文件名(例如GDZCSJ.XLS)存盘,也可以把各表格模本存放在同一个文件的不同工作表中,各工作表以便于记忆的名字命名,以备审计时使用。

3.审计时调用并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上述工作做好后,只要打开相应的模本文件,在需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内填入被审计单位相应的数据即可完成表格的编制,从而得到需要的审计工作底稿。

二、利用Excel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的会计报表

审计人员在完成了各项审计工作后,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及其重要程度确定要调整的项目,并作出调整分录。一般审计人员要先编制试算工作底稿,然后根据试算工作底稿编制调整后的会计报表。这项工作在报表金额较大、调整项目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很多枯燥而又必须保证计算正确的填列工作。如果利用Excel,就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大大加快编表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利用Excel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的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试算工作底稿和各报表的基本模本。每个表格先填列好表头、表尾、固定项目和可通过计算得到的项目的计算公式,并把它们设置为写保护,要输入的单元格暂时留空。试算工作底稿各项目按各报表项目依次排列,调整前、调整数和调整后均包括借方和贷方两栏,调整后数据根据调整前数据和调整数计算得到。因为经调整的会计报表是根据试算工作底稿编制的,因此可利用Excel的链接功能把试算工作底稿各项目调整后数据链接到会计报表的相应项目而无需人工输入。

2.利用模本完成试算工作底稿和各经审会计报表的编制。基本模本建好后可反复使用,每次要编制某被审计单位的试算工作底稿和经审会计报表时,只要打开模本文件,在试算工作底稿中输入调整前与调整数,通过计算公式得到的数据会自动填列到表中。因为表中计算关系已确定且输入差错能相互抵销的几率很小,只要检查试算工作底稿的调整前、调整数和调整后借贷两方合计数是否相等,报表应有的勾稽关系是否满足,马上就能发现输入的错误。由于报表与试算工作底稿建立了数据链接的关系,一旦试算工作底稿编制完成,报表的编制即自动完成。这有效地保证了试算工作底稿与经审会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

三、利用Excel编制集团公司的经审合并报表

对集团公司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就是编制经审合并报表。其主要工作是:①汇总各公司相应的会计报表;②对需要互相抵销的项目逐一编制抵销分录进行调整;③根据调整结果编制经审合并报表。

利用Excel辅助编制经审合并报表的工作步骤为:①分别建立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的基本模本;②利用模本完成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的编制。

由于合并工作底稿中母子公司报表汇总数要由各公司的经审会计报表数汇总得到,所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时,可先利用Excel的“合并计算”功能,将各公司审计后编制的试算工作底稿汇总,生成汇总试算工作底稿。然后,打开合并工作底稿和经审合并报表模本文件,把汇总试算工作底稿中调整后数据复制到合并工作底稿母子公司报表汇总栏。接着,把各合并抵销分录汇总后输入到合并工作底稿合并调整栏,计算机自动计算并完成经审合并报表的编制。

四、利用Excel进行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变动项目,确定审计重点,以便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利用Excel不仅能减轻审计人员大量的抄写和计算工作,还能使审计工作更准确、更直观。其工作步骤为:①根据要求设计相应的分析性复核表格,按上述方法建立其基本模本;②打开相应的模本文件,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输入有关数据后自动完成分析性复核表格的编制。

在审计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不规范的账务处理,这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如一些单位由于效益不好,应收账款长期不作清理。要快速清理应收账款,可以用“账龄分析模板”。该模板是在Excel的工作簿里选择一个按标准的会计平衡式账页设计的工作表,取名为“平衡账”,它分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可按客户的名称,将其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输入到借方,收回账款的金额输入到贷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变为一借一贷,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及时得到欠款余额。但应注意的是,一定要正确输入发货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在同一工作簿的另一名为“账龄分析”的工作表中建立账龄分析模本,利用电子表格的引用功能,将来源于会计平衡式账页的余额数据,根据发货和货款回笼日期,将不同的客户代入计算,得出账龄分析情况,然后输出结果。它既可以得出企业总的账龄分析结果,又可以得出某一个客户的分析结果。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分析;总结;预测

一、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一)中级职称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国家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2.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在复习考试中,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3.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也就是说,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

(二)2008年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内容构成及命题走势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这样,考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笔者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未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1.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其新的分类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1.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2.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4.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5.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2.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这部分内容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人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八)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驾培业务;会计核算;收入确认;税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40-02

1 关于开票问题

目前在学员在参加培训时,驾校报名点开票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收款后开具收据。正式发票要等到学员考试合格后,方能凭收据换取发票。二是收款后开具全额培训发票。

收到学员的培训款后,不论是开收据还是开发票,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上会涉及到收入的确认、税收的缴纳。在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广州税务局的“穗地税函[2006]4号”文件中明确培训劳务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当月应纳税额=当月培训劳务应纳税营业额×适用税率

当月培训劳务应纳税营业额= ∑(纳税期限内向培训学员收取的驾驶培训收入及各项价外收费-免税收费)

可见,驾培业务在学员交费时就是驾培公司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不论是开具收据或是发票。

笔者认为,在开票环节上,应该采用第二种方法,即收款后直接开具全额培训发票。第一种方法开具收据有两个弊端:(1)收据换发票时手续比较繁琐,会计对每张收据都要一一审核,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学员的麻烦。(2)开收据会让学员对公司的税收方面产生误解,增加公司的负面影响。

2 收入的确认

驾校报名――理论学习―理论考试(科目一)――基础驾驶(技能培训)――桩考――路考(内场)(科目二)――路考(外场)(科目三)――领证(如图1)。

图1 驾培业务流程

(1)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计算当月的培训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四号―收入》,对于提供劳务收入:

第十条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第十一条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③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④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十二条 企业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方法:

①已完工作的测量;

②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

③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

对于驾培这一特殊行业,机动车驾驶员的培训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科目一考试,科目二考试和科目三考试。培训一个学员基本上需要45天左右,时间跨度为2~3个月。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驾培公司在确认收入时,理论上合理的方法是正确估算出正常培训一个学员所需要付出的培训时间(学时),而且在每期期末公司能够正确计算个学员当月培训的时间(或者是学习进度,即将培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员通过科目一考试,第二部分为通过科目二考试,最后的部分为通过科目三考试,学员通过第一部分,可认为劳务完成1/3,同样通过第二部分,可认为劳务完成2/3,依次类推)。学员的培训费乘以当月培训发生的时间(或者是当月增加的学习进度,如:某学员上月已完成科目一考试,当月培训并通过科目二考试,可以认为培训任务已完成2/3。该学员当月接受学习培训的进度增加了1/3),计算出该学员当月应计的收入,最后汇总当期培训的所有学员,就是这个驾培公司当月的实际收入。但实际上驾培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有很多。首先,公司在下个月确认收入时需要把每一个学员预交的培训费减去上期已经确认完的收入,再按本月产生的学时(或增加的学习进度)计算当月的收入,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驾培公司来说,一年培训十万个学员,而且具体个学员的培训费、时间进度都有可能不同,对个学员培训费分几次确认收入,工作量较大,造成会计无法确保收入数据的正确性。

其次有的学员报名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后来就没有时间来参加培训了,下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可能会间隔几个月。夏期班的学员今年考试没有通过,到明年暑假再来。还有有的学员学了几天又因各种原因决定不学了,产生退费,对这种学员的培训费只能先挂在预收账款里,而且需要个别单独挂账。

再者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计算结果,在会计期间(月度之间和年度期末)会存在较大的收入确认差异,对于“相同时间长度、不同招收人数、相同培训合格人数、期末未合格人数增减存在差异情况下”,笔者做过测算,收入的确认与其他方法计算的收入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并可能会产生虚增收入的风险。同时在成本核算上,也很难对按学时(学习进度比例)计算收入的学员人数所发生的成本进行配比,既不符合收入准则对收入确认条件的规定要求,在具体核算中也无法实施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原则、同时也存在按预估收入相对应存在较多成本费用金额未确认或确认滞后的现象。这种核算办法计算营业收入,可能会使相关业务人员在月度核算、年末调整埋下了调增或调减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缺口,运用不当会产生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

以上情况使得会计核算无法运用完工百分比法来计算当期收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四号―收入》,第十四条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

但笔者认为驾培公司若按当月的实际成本来确认为当期的收入,也不符合驾培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并且不利于对公司的业绩考核。

(2)以当月开票金额确认当月的收入。

驾培公司若采取收款直接发票,会计根据发票在当期确认收入,会虚增当期的营业收入,此时主要的培训成本还没有发生(教练员的工资费用、教练车的成本),并会导致当期利润虚增。这样对当年来说,所得税费用会明显增加。

(3)以科目二合格学员的名单确认收入。

此时,培训成本基本发生2/3,但仍会发生学员退费、并且由于科目二合格学员名单的不确定性而带来会计确认上的困难,后续成本还将发生等不确定因素。

(4)以科目三合格学员的名单确认收入。

这种方法是以培训学员科目三考试合格作为确认收入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个别确认法。以每个培训学员作为确认收入主体,以其缴纳的培训费作为计算收入的依据。学员报名时直接开票,会计核算记入预收账款。每月末按当月从公安取得的科目三合格人数清单,从预收账款中转出相匹配的学员预交的学费,确认本月培训收入。月末不计算在训学员应考虑的已完成学习进度(或不计算约当完成量)。

笔者认为按“科目三合格”作为驾培公司核算收入实现的依据,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要求,既清晰又直观,同时取数来源真实(直接从公安车管所取得合格人员清单)、可以稽核,既符合收入可以可靠计量确认、又符合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达到“取值便利、核算清晰、可以复核”的核算效果。同时通过科目三合格人数确认收入,也体现了税收筹划的理念。能够较好的体现驾培业务经营实绩,有利于公司实施经营考核和提升管理,也有利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和评价。

3 日常会计核算

3.1 驾培收入

收入是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驾培收入,是指经营汽车驾驶员培训业务,并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学员收取的培训收入,包括学员的理论教材费。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包括:为车管所代收的考试费、代收的红十字会救护培训费、代收的保险费、代收的数码照相费等。

收入科目设置:驾培营业收入主要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会计科目。

(1)主营业务收入。具体帐务处理方式为:报名点收到培训费进“预收帐款”科目贷方,月末根据公安考试科提供的科目三考试合格学员名单从“预收帐款”科目借方转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

(2)其他业务收入。核算的是代收代办红十字证、代收保险费的返回手续费收入等。

3.2 成本核算

公司在营运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分别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1)主营业务成本可分为:

①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公积金。

②折旧费: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③车辆修理费:核算教练车的车辆修理费。

④燃料费:核算教练车的车辆用油、用汽燃料费。

⑤车辆保险费:核算教练车的车辆保险费用。

⑥设施维护费:核算车队使用的训练场地、训练用龙门架、铁柄、铁杆等设施维修、维护费用。

⑦租赁费:核算车队使用的训练场地租赁费用。

⑧事故费用:核算车队使用的车辆发生事故后由单位承担的费用。

⑨水电费:核算车队使用的训练场地、办公场地的水电费。

⑩公费:核算车队领用的办公用品。

B11通讯费:核算车队的电话费、通讯补贴。

B12开训特检费:核算教练车在开训前进入考试场地前的车辆特检费用。

B13营运间接费用:核算从营运间接费用中转来的各项需要先归集后分配的各项间接费用。

B14低值易耗品:核算进车队使用的未列入固定资产的小型设备、办公桌椅等。

B15考试费:核算考试合格后支付的考试费。

B16公务车费:核算车队使用公务车的燃润料、轮胎、修理配件、保养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公务车驾驶员年审体检费、换证费、车辆年检费、事故费、保险费。

(2)营运间接费用。

营运间接费用是营运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教务中心、市场部及各报名点费用、安全机务部及汽车修理、综合办场地建设工程、物资采购、水电修理、汽配仓库保管的各项开支。月底本科目全部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营运间接费用”科目。

3.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营业收入按税率计算应交的营业税金和附加税。驾培公司每月应以当期预收账款的增加数(即当期开票总金额)作为当期营业税应纳税额。

3.4 期间费用

成本会计试用期总结范文6

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正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各项教学改革中,课程考核改革往往较为滞后,也容易被忽视。其实,课程考核具有直接导向功能,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有不少研究表明,当前有许多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考核上侧重于知识考核而忽视能力考核,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大多以出卷考试为主,甚至还存在“一考定终分”现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削弱了课程考核的评价与导向功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本文基于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践,通过反思当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考核上存在的不足,并在梳理沈阳城市学院在课程考核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目标、内容、方式加以探索与研究,以期得到有益发现。

一、深化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

(一)课程考核重知识、轻能力

现行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不论是平时小测验还是期末考试,往往主要考核学生对财务会计核算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死背知识考点,不懂会计实务操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高校仍未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使得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内容“教材化”“唯书至上”。同时,有部分任课教师习惯性地为学生“划重点、给范围”,学生只要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轻松通过考试。很显然,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来说,能力培养比知识培养更为关键,相应的,对学生专业能力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考核重期末、轻过程

现在不少高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往往只注重期末考试,甚至存在“一考定终分”现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表现进行考核。也有部分高校要求平时成绩占一定比例,但没有对过程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加以规定,这往往导致许多教师按上课出勤或课堂提问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或以期中考试来作为平时成绩,甚至有部分教师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倒推平时成绩等,这种考核方式在本质上仍属于“重期末、轻过程”。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催生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学习行为,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多是出卷测试

当前,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对出卷考试“情有独钟”。这可能主要源于教师和教务工作人员考试理念滞后,或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探索更好的考核方式。其实,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除了出卷考试外,还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项目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很显然,出卷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会计核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很难测度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折射出当下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读书”的现状。

综上所述,当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不论在考核目标上,还是在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上,都难于发挥课程考核的评价与导向功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合,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课程考核改革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因此,课程考核改革应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不论是在课程考核目标定位上,还是在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上,都应坚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导向。

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沈阳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师总结出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即:逐步建立健全“以能力考核为导向、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考核为抓手、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其中,突出能力考核是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考核是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并以项目考核为主是课程考核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是课程考核改革的根本目的。

三、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采用以记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目标

课程考核目标具有直接导向作用,决定了课程考核改革的总方向。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课程考核目标定位应在注重知识培养的同时,突出能力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目标定位上,应坚持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考核。一般来说,会计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记账能力、算账能力、看账能力等三大专业能力。在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上,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等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账能力;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算账能力;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学等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看账能力。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主要介绍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账能力。所以,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化对学生记账能力的培养。

(二)引入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为抓手的考核内容

课程考核内容是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考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企业日常经济业务核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题目一般来源于教材练习题或教师根据企业业务模拟的试题,这些模拟试题不仅仿真效果差,往往与企业真实经济业务相差甚远,而且缺乏系统性,各模拟试题之间相互孤立、不成体系,很难测评出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此,沈阳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组织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功底扎实的骨干教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内容进行技术攻关,历经多年的潜心钻研,研发出财会真题业务项目。

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会计业务题库组成,该题库高度仿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巧妙地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到题库中,整合成一个仿真性高、实务性强、知识性多、便于操作的真题业务项目。目前,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涵盖商业、工业、建筑施工业三大行业,每个行业再细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共有9大真题业务项目题库合计20 600余笔具体业务,基本满足大学四年教学需要。

财会真题业务项目可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与传统的会计学专业教科书相比,它将枯燥乏味的会计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具体的财会真题中,让学生在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更是获得了会计专业能力。同时,财会真题业务项目也可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考核的重要抓手,贯穿于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之始终,让学生动手操作财会真题业务项目,突出真题实战,理论联系实务,可有效地测评出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

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可选用工业中级等级的某一企业或某一月份的真题业务题库为素材,开展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训练。相应的,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可以从工业中级等级的真题业务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作为考核内容,让学生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或者通过财务软件输入记账凭证、查询或打印账表等,以测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记账能力。通过财会真?}业务项目的教学和考核,使财务会计课程的日常教学与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财会真题业务项目的操作,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是提高了记账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选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项目操作考核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影响着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因此,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应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可以适当地加大过程考核权重和次数,从多个时点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过程考核成绩,可能是对其最好的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鞭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意味着这两种考核方式都不可偏废,但不代表这两种考核方式各占50%权重。究竟如何分配权重?孰轻孰重?是过程考核占60%,还是期末考核占60%?其实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选用何种具体考核方式能有效地测度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就是说,探究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采用何种具体考核方式,比单纯争论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所占权重可能更有意义。

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项目操作、课程论文、课后作业、出卷考试、上机考试等。通常而言,期末考核较多采用出卷考试、上机考试、课程论文、项目操作等中的某一种考核方式,过程考核则可以选择上述所有考核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由于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坚持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突出记账能力培养,所以考核方式适宜采用项目操作,它能有效地测评出学生专业能力。当然,项目操作不仅适用于过程考核,也适用于期末考核,建议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中都选用项目操作,以突出能力考核。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上,在强调以项目操作为主来考评学生能力的同时,可以辅以出卷考试或上机考试、课后作业、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考核方式,以测评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必要时,上课出勤也作为一种辅助的考核方式,用于约束学生的翘课行为。

沈阳城市学院通过对课程考试方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也积累了课程考核改革的一些经验,表1为改革后的沈阳城市学院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

如表1所示,沈阳城市学院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突出项目考核”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其中,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这种考核方式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中均加以运用,主要用于测评学生专业能力中的记账能力,只占总成绩的70%,而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和阶段测试(出卷考试或上机考试)等考核方式更倾向于测评学生对会计核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权重只有30%,这充分体现了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坚持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以知识考核为辅助的原则。

沈阳城市学院财务会计课程自2014年9月采用上述考核方式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已基本扭转了过去单单通过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的不良习惯,使得学生更注重于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更注重于将知识转为能力。同时,自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有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发到学校会计实验室进行财会真题业务项目操作训练。此外,从沈阳城市学院2012级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或实习单位反馈来看,学校毕业生过硬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受到许多用人单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