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范例6篇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支付结算 银行支付结算 风险控制

支付结算是在货币、商品、信用等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诞生、成长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间较大数额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为社会经济的运势做了表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总量货币化表现的一种形式,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支付结算与社会经济、金融的发展和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完善支付结算体系的建立对于银行支付结算的风险控制来说很重要。

一、 构建统一、科学的支付结算体系

当前,我国的银行支付结算主要构成有四部分,即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结算管理、银行结算账户及支付清算系统,这四部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银行结算账户为结算业务的办理基础;支付结算工具为资金转移载体;支付结算管理的统一规划为支付结算有效运行的保障;支付清算系统为实现最终的资金清算渠道。

(一)银行结算账户

银行结算账户可以说是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往来的结算起点与终点,其同时还是社会金融行为中资金结算多的重要窗口。主要分为个人银行、单位银行的结算账户,后者主要分为专用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及一般存款账户,除此之外,在人民银行中,由各金融机构开设了备付性质的清算账户。

(二)支付结算工具

它是有效实现债权、债务的清偿媒介、载体,转移资金,能够满足多样性社会经济活动及商品交易。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本票、汇票、支票等为主题的,迎合电子支付发展方向的,多元化支付结算工具。

(三)支付结算管理

此部分主要包括银行结算纪律监督及账户管理、法规制度管理、支付结算中纠纷协调及风险控制管理。结算账户管理,为央行维护金融稳定、有效推行货币政策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纪检管理主要通过奖惩制度及举报、定期汇报等制度维系了正常的支付结算环境;法规政策的制定,从法律的角度强制性严肃了相关纪律,保证了经济活动健康运行;而风险控制管理则通过收集、整理及分析交易信息,查处刻意报告及调查,对违法洗钱活动进行防范,有效净化金融环境。

(四)支付清算系统

支付清算系统目前主要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商行行内汇划资金系统、同城票据交换所以及人民银行全国性电联系统、覆盖各省会城市的现代化支付体系。这些金融体系基本上囊括了国内大部分的支付结算应用,为社会资金的运行和支付结算工具的大动脉,促进了社会资金高速运作。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已经达到了60秒业务资金到账的速度,更是增加了社会资金的运行效率。

二、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银行支付结算风险

银行支付结算过程时连结经济活动及资金之间的纽带,是保障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对于存在于其中的风险,首先应明确产生原因:一是银行内控会计制度有缺陷,控制手段缺乏,结算凭证未规范审查,在岗人员操作违规等。

针对同城结算风险,主要采取这样几项防范措施:一是对于任何一笔业务,都严格取得、填写有效、合法的初始凭证,依据规定的支付结算流程认真办理业务;二是对于同城办理结算凭证、票据等要素要做到认真审查;三是办理同城结算的会计人员要尽可能做到按规定履行职责,实现权责明确;四是提高结算业务办理后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可以点。

对于联行结算所产生的风险,首先应严格将分管制度“印、章、证、压”落实清楚,有效强化对联行业务管理水平,将领用及出入库手续严格明确,及时核对账务;其次,对于人民币、电子联行等结算业务,要坚决杜绝交叉操作、串岗操作,明确各岗位责任制度,以杜绝漏洞。

另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票据结算的风险进行预防:加强对授权额度及客户信用的核查,拒绝票据承兑风险;通过培训及日常宣传提升柜面业务受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加相关常识,对诈骗犯罪的手段、特点及趋势进行分析和掌握;将具有通用性的支付密码推广使用,保障票务的真实性,对于票据欺诈行为坚决杜绝,保证客户资金及银行自身的安全。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从以上两个大的方面展开简要的论述,总的来说,支付结算体系主要分为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结算管理、银行结算账户及支付清算系统这四大板块;而对于银行支付结算的相关风险,比如说,联行结算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同城结算带来的风险、票据结算带来的风险等,我们主要从健全制度规范、加强内控及操作流程规范性等方面入手,促进支付结算体系的形成,为社会金融、经济的发展及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来洪渝.改善支付结算环境服务西部农村金融发展[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11年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 影响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深入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2001年被确认为 “十五”期间财政收支改革的重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对我国财政收支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次改革符合我国财政收支的发展趋势,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够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因此此次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纵观历史,学者们的研究侧重于对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适应性。不难看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与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合理性。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财政理论、委托轮、制度创新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社会福利理论。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的资金管理特征发生变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给高校用款计划申报流程带来变化。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高校都是自行编制用款计划而后报送给相关主管部门,然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录入、审核和上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可以自行录入用款计划,将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标注和汇总,然后逐级上报用款计划,最后将财政部门审核后的用款计划数分别送达给二级以及二级以下的预算单位。如果高校提出拨款的计划申请不符合相关要求,财政部门可以拒绝拨付资金,从而保证了资金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实现对财政资金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此外,这样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支出情况的了解,有效地对高校财政资金进行风险的防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给财政资金拨付给高校的方式带来变化。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财政部门都是按照预算定期将资金拨付给高校的上级单位,然后再由上级单位转拨给高校。在这个转拨的过程中,耗时较长,资金到账时间不固定,可能对高校资金使用情况造成耽搁,而且经过的环节较多,预算支出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这样财政部门不能及时了解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削弱了财政的管理职能,不利于宏观调控。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要自行编制并提交年度预算,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将用款计划上报财务部门,批复后方可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资金。这种资金拨付方式的转变对高校预算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将财政直接支付以及财政授权支付的项目准确区分开来,详细、准确地安排年度支出,从而规范了高校资金的使用计划,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2高校自主支配资金萎缩限制自身发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自主理财的地位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往高校本着“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约束独立”等特点成为独立的主体,其理财的主体地位也得到相应的落实,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自主理财的地位。高校需要按照规定在银行建立账户,资金由银行代收,由财政部门进行集中管理,审批后方可支取资金。这样一来,高校的财务机构、资金性质、对资金的使用权限等都不变,只是将资金收支的管理权交给国库,国库负责监管高校预算内外的支出和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削减了高校对资金的调度权,这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

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筹融资能力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高校以前可以根据师生扩招情况向银行争取贷款,对高校资金不足情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当高校收入学费之后存入银行,从而增加借款信誉,银行才会再贷款给它。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所有的资金都要上缴财政部门,导致高校除了政府指定的银行有存款外其他银行几乎没有存款,既然没有存款账户的抵押,银行就很难将资金借给高校,这就相当于切断了高校一条重要的筹资渠道。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源,高校很容易陷入资金困境,只能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送报,从而丧失了资金的调度权。

2.3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财政支付到账不及时

国库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清算系统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编制和执行管理系统,很多环节还不够完善。例如,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单独控制,每次资金的支出都需要国库亲自支付给相关人员或法人,从而大大加重国库的工作量。此外,现阶段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实时清算系统联网不够完善,高校财务系统与国库信息系统不能对接,导致高校资金无法及时到账,从而影响高校的正常运作。

2.4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缺陷

高校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该种核算基础已经无法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资金的支付由国库统一管理,从而高校的确认基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每笔资金的支出都有原始凭证和资金转账通知单作为确认收入的依据,显然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这种资金的支出特征,给高校会计核算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收付实现制无法使高校了解真实的资金支付情况,导致预算报告与实际资金收支数额存在差异,预算支出数额不能准确反映高校资金实际支出数额。

2.5高校财务人员工作量加重

随着财政体系的不断改革和生源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只是停留在记账、算账的基础上,而是负责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所以高校更应该聘用大量有能力的财务人员负责本校的财务工作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改变。

3.结语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与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合理性。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高校用款计划申报流程、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等带来改变,给高校申报资金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高校的资金管理特征发生变化,限制了高校自主支配资金的权限,加重高校财务人员工作量。总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宇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174,180.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范文3

摘要:文章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讨论了集团股份支付从个别报表到合并报表的分析流程,个别报表中集团股份支付的账务特点,个别报表账务向合并报表抵销分录账务的演化及典型案例,有助于行业、 专业人士深入理解和掌握集团股份支付难点内容。

关键词:集团股份支付 权益型 现金型 合并报表 抵销分录

嗉だ是实务界的常见现象,相比单个企业的股份支付,集团股份支付除了关注个别报表中的股份支付类型判别与账务处理外,还涉及合并报表中对该事项的抵销。本文将以相关会计准则为依据,讨论集团股份支付从个别报表到合并报表的分析流程,个别报表中集团股份支付的账务特点,个别报表账务向合并报表账务的演化,以及典型案例等。

一、集团股份支付从个别报表到合并报表的分析流程

集团股份支付既要讨论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也要讨论合并报表的处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我们将个别报表到合并报表的分析流程描述如下:(1)判定集团股份支付在相关各方个别报表中的类型与账务特点;(2)根据个别报表中的股份支付类型、账务特点进行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3)集团角度审视该股份支付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及分录,与个别报表相关账务简单相加的结果进行对比,确认抵销分录。

二、个别报表中的集团股份支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发生的股份支付,应分别从结算企业和享受服务企业讨论各自个别报表的处理。

(一)结算企业股份支付类型及账务特点

表1可通俗解释为:(1)结算方用自身股票(为自己或他方)结算,都是权益型。(2)结算方用他方股票或现金结算(为自己或他方),都是现金型。(3)结算方为自己结算,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依据人员性质而定);为别人结算,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4)贷方科目按照权益型和现金型一般规则确定。

(二)接受服务企业股份支付类型及账务特点

上页表2可通俗解释为:(1)自己用自身股票为自己结算,是权益型;自己用他方股票或现金为自己结算,现金型。(2)他方为自己结算(不论结算方式,理解为他方对自己的权益投资),是权益型。(3)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为自己结算,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4)贷方科目按照权益型和现金型一般规则确定。

表1和表2中,当结算方和接受服务方是同一主体时,对应的是普通(非集团)股份支付的权益型或现金型。即普通股份支付可视为集团股份支付的特例。

三、合并报表中的集团股份支付

考察表1和表2,集团股份支付中当事企业个别报表中的股份支付类型可形成两种组合,即:个别报表权益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个别报表现金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现分别讨论这两种情形下个别报表账务向合并报表账务的演化。

(一)个别报表权益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

个别报表权益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是指甲以自身权益工具为接受服务的乙结算,则甲是乙的投资者。合并报表分析见上页表3。

(二)个别报表现金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

个别报表现金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是指甲以他方权益工具结算,包括但不限于接受服务企业乙公司的权益工具授予职工。合并报表分析见表4。

表4中,相同题设条件下,因权益结算和现金结算计量规则不同导致X与Y不相等。

四、案例分析

(一)个别报表权益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

1.案例描述。甲为乙的母公司,有关集团股份支付的资料为:经股东大会批准,乙公司100名管理人员自2014年1月1日起在乙公司连续服务满2年,每人可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10万股甲公司股票。甲公司估计的期权授予日公允价为每股25元。假定整个期间无人离职且到期全部行权。

要求:对甲、乙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集团公司合并报表抵销分录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

(1)2014年1月1日,授予日不做账务处理。

(2)2014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见上页表5。

(3)2015年12月31日,全部行权,见上页表6。

(二)个别报表现金型VS个别报表权益型

1.案例描述。甲为乙的母公司,有关集团股份支付的资料为:经股东大会批准,乙公司100名管理人员自2014年1月1日起在乙公司连续服务满2年,每人可获得10万份甲公司授予的现金股票增值权。该现金股票增值权的授予日公允价值为25元,2014、2015年底的公允价值均为30元。假定整个期间无人离职且到期全部行权。

要求:对甲、乙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集团公司合并报表抵销分录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

(1)2014年1月1日,授予日不做账。

(2)2014年12月31日的处理见表7。

(3)2015年12月31日,全部行权。见表8。

五、结论

准确判别集团股份支付中个别报表股份支付类型并掌握其账务特点,能从集团角度描述股份支付的分录,是实现从个别报表账务到合并报表账务演化的基础。演化的逻辑是:集团视角分录减去简单相加的个别报表分录得到“初级”抵销分录,然后将“初级”抵销分录中的每一科目替换为对应的报表项目即可得到“终极”抵销分录。抵销分录的“求解”过程亦可借鉴会计差错更正的操作手法。上述分析中,若纳入所得税因素,需考察“终极”抵销分录对资产、负债项目增量的影响,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和所得税费用等。X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S].2014.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范文4

提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高校预算管理意义较大,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研究,提出建议。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预算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TSA),就是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预算拨付,直至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监督控制全过程的财政国库支付管理制度。财政资金拨付的方式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虽然没有改变高校的支出权限,但却掌握了资金支付权。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建立了对高校的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部门提高财政调控能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预算管理的意义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特别是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促进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一)提高了高校编制预算的准确性。执行集中支付制度前,财政部门按预算直接将预算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自行支付,财政资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实际支出数,学校执行的结果与部门预算往往有“两张皮”的做法,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造成资金浪费,或者预算宽,使用少,造成年终结余多,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预算才能支出”的这一严格规定对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预算一经确定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预算编制不全,用款项目及数额的漏报、少报有可能会造成单位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或资金闲置。因此,只有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才能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开支的需要。

(二)有利于细化部门预算,提高支出透明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无论是领导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应从传统的理财思想和方法中转变过来,由于资金不再拨到单位账户,不可能随意更改和变通支出项目。所以,应把工作重点向认真具体编制预算,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申报用款申请转变。加强单位收支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和透明度。预算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对每一项支出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编制,详细论证,使年度预算计划更科学全面、更规范细化。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常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

(三)有利于高校克服经费使用的主观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都可以在财政国库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财政部门要求重大项目需按规定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方可列入预算,增加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降低了财务风险。

(四)有利于高校执行预算的严肃性。用款计划分到类、款、项,并且类、款、项之间不能调剂使用,用款计划年末要注销,第二年再做追加预算,重新申报用款计划。与原来的拨款方式相比,高校的资金使用状况和结余情况被财政监控,并且结余资金不在学校的账户上。因此,高校必需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资金执行管理。高校快速发展后,高校多渠道筹资能力加强,每年不可预测的收支逐年增加,因此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往往有较大差距,高校是否按预算要求使用财政拨款难以掌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尽的预算申报文本,而且预算的执行与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在时间上一致,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促使单位按预算规定执行,防止挪用财政资金,对高校在预算执行上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把高校的财政性资金收付转移到财政国库直接收付,并没有改变高校预算编制、执行的主体地位,高校的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并没有受到影响。此外,高校在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中还额外承担了编制用款计划、提出资金使用申请、按规定签发支付令等方面的职责。因此,高校预算管理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高校管理层对部门预算编制不够重视。目前很多学校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个别人员参与,预算数据也只是在往年的开支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加上编制预算的人员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使得编制预算缺乏科学认证,编制预算成为“数字游戏”这种方式没有将预算做到位,也没有预测将要发生和规划的项目,即使有计划项目,也没有具体决算需多少资金,而且相当多的高校财务停留在“报账式”的管理水平上,高校的科研、教学及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只是被动接收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造成高校发展规划与资金供给的脱节。

(二)制度改革不够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的收付制度过程中,首先把财政性资金列入国库收付体系,并据此作为单位财务决算的基础。高校目前实行会计制度还是1997年制定的高校事业会计制度,实行多账户管理模式,核算范围不仅包括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而且还包括科研资金、自筹基建资金、捐赠资金等。两者之间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财务决算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高校预算编制可以分为收入编制和支出编制。收入预算编制中最主要的是学费收入,其中,贫困大学生绿色通道入学,学费的减免、学生欠费等无法确定,导致预算中不确定性因素。在支出预算编制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有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长期以来,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作为制定费用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以上年度各部门支出为基数,但各项支出并不一定是合理和必要的,这种方法虽简便易操作,但意味着各部门的预算支出每年只增不减,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导致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部门预算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起点,也是日常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依据。

(四)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目前,高校预算的弹性较大,预算指标约束力不强。由于预算编制细化不够,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往往是哪里要得急就往哪里安排。追加预算一般是根据单位报告、领导批示等因素来确定,对于追加的必要性、经济效益等缺乏必要的论证。一些部门为了业务开展更加顺利,想方设法地争取更多的经费指标,造成实际支出比年初预算多得多,加重资金供给矛盾。

(五)高校预算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相当多的高校,预算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预算只是“估算”而已,没有配套的跟踪管理和考核指标,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和奖惩制度,以致对一些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进度信息不能及时掌握,使预算的执行可能偏离计划的轨道。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思想上重视,观念上更新。最大限度发挥预算效益的关键在于预算安排,各级领导要更新预算管理理念,以身作则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要解决部门领导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部门领导人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涉及到物资、设备、图书等有关方面的单位负责人,要求他们不仅要重视对事项发生的过程,更应该重视前期的预算。高校财务人员也要深刻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政策精神,积极宣传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这种新的国库管理体制不仅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而且涉及高校很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到预算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核心地位,要严格遵守“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预算平衡原则,严禁出现收不抵支的赤字预算编制方案,坚持不预算不支出的原则。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账户体系的设置、财政资金的使用、支付程序和银行结算制度都进行了改革,而与之相配套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支付结算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却明显滞后,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应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形成一整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三)积极推行科学的预算方法。零基准预算简称零基预算,是编制部门预算的规范方法,是一种将业务计划与预算编制密切结合的方法。零基预算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金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开始,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式。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应与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沟通建立一套预算编制体系。

(四)建立完善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是指从拟订符合高校战略规划的预算目标与预算编制建立一个有效的执行机构,推动责任落实与实施,及时进行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业绩评价与责任辨析、奖惩兑现与总结改进,形成高校预算循环体系。在预算安排时,坚持“总量控制,逐项分解”原则,按管理层次把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做到责、权、利的良性结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树立新的理财观念,引入项目法人组织体系的做法,实行责任预算与责任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并以此作为评价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主要依据。

(五)加强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预算执行的监控。对预算编制、调整、执行乃至决算全过程的监督,一要规范支出审批程序,强调“一支笔”负责制,明确预算支出的范围、内容、限额;二是建立超预算预警机制,对超限额的项目需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对确需增加的额外支出应本着量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的原则经过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来确定,财务和审计部门按照预算方案适时跟踪和监督资金投向及预算执行情况,随时把握预算执行进程和均衡性;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对预算的监管要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切实解决预算、决算两张皮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索俊颖.国库集中收付条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08.2.

[2]齐红.浅议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销售企业;完善;资金结算;工具

一、中油碧辟资金结算管理概况及销售企业对比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经济活动中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渠道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相比于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机支付、网上支付和银行卡等现代支付方式因具有快捷性和方便性,逐渐在支付工具和支付渠道中占得一席之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对于成品油企业来说,以前只通过销售成品油就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但在市场经济的剧烈冲击下,成品油企业为了发展将经营范围扩展到了非油品和便利店等服务中来。这种销售网络规模的扩大,既给企业带来了收益,也给企业的资金结算提出了挑战。交易量的增加,如果还仅仅依靠先进支付的方式,客户付款就会遇到麻烦,企业就无法提供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在新形势下,成本油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在资金结算中更多地使用现代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在提高资金结算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提高了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加。中油碧辟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经验和教训,对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了资金结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同行提供了借鉴的意义。

1.中油碧辟资金结算管理取得的成效

(1)资金归集及时。将油站的收入账户对接到总部银行账户,可随时或定时实现资金自动归集。

(2)现金管理平台提效强控。在RMS系统搭建现金管理平台,提高现金管理效率及资金安全管控。

(3)充值模式安全可控。在加油卡系统上增加银行接口,直接连接银行收款账户,有效解决了人工充值工作效率低、充值不及时等问题。

2.中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对中油碧辟的差异

(1)现金收款量大,滞留成本较高。

(2)现金保管及跟踪问题较多。现金涉及到保管和运输多个环节,企业无法对现金进行妥善的监督和跟踪,经济活动的透明度无法保证。

(3)加油卡结算方式较传统。主要是转账支票、网上银行、电汇等方式,到账后客户长时间不去充值点确认。

(4)银行卡结算手续费用较高。以2013年最新银行卡结算费率测算,加油站零售刷卡手续费率0.37%,批发刷卡手续费率0.76%,年刷卡97亿元,手续费约计3637万元。

中油碧辟通过自身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完善,提高了资金结算管理的效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现代支付工具成为大势所趋,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资金结算管理的预期效果没有达到。企业应注重支付方式和渠道的进一步研究,实现现代和传统支付方式的融合,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

二、 完善资金支付工具管理的研究

企业要想进行资金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资金结算体系作为保证。成品油销售企业因其资金的特殊性,需要加强现代支付工具和渠道的应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资金结算管理,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健全和完善资金结算体系,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代化新型结算管理工具的研究:

1.网银支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金融结构在网络上建立银行客户服务系统,打破了传统支付方式在实践和空间上的限制。

(1)企业网上银行服务特点:一是账户管理全面,资金更加安全。二是代收代付轻松,使用更加便捷。三是集团理财高效,结算更加及时。四是贷款融资灵活,流程更加简单,投资理财多样,产品更加丰富。

(2)网上银行的优势:一是服务方便、快捷、高效。二是成本低廉。三是服务更标准、更规范。四是私密性强。

(3)网上银行的劣势:一是受到人为和系统自身的问题,用户资金的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二是银行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制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出入,给数据在银行之间的传输和处理带来一定的麻烦。三是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网上银行的交易体系还不健全。四公民的信用意识不强,社会的信用制度不健全。

2.移动支付

通过在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了远程在线支付。通过在手机和PDA等移动终端上,发送短信、语音等支付口令,从而产生移动增值业务,实现移动支付行为。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衍生出来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不同的是移动支付需要借助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移动终端来实现移动支付行为。

(1)移动支付的优势。消费环境更加灵活,客户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进行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的门槛低,适用性广,各个年龄阶段都能很快掌握移动支付,这种钱包的电子化和移动化,为客户的支付方式带来另外一种选择。

(2)移动支付的问题。一是移动支付产业的技术标准没有统一,企业和公司使用不同的技术标准,给客户的移动支付带来技术上和收费上的困扰。二是相关法律制度与行业规范尚待完善。三是相对成本较高,终端设备如果自己购进,不设置一定优惠,比较难以让客户由现金、银行卡支付转为移动支付。四是客户会更多考虑信息安全问题。五是暂时没有成熟的行业卡与移动支付的对接。

三、资金支付工具的应用及整合建议

关于应用新型支付工具的应用及整合建议

1.拓展网上支付业务:开通网上银行,实现加油站缴费、加油卡充值功能,真正实现资金划拨“零在途”。

2.适当开展第三方付费业务。

3.加大与移动支付业务的合作,目前部分销售公司与电信公司合作“翼支付”业务,但仅实现了一半的智能服务,客户可以使用贴有“翼支付”储值卡的手机在电信提供的后台刷卡器上刷手机消费,加油站通过手机翼支付平台查询客户消费金额,再通过中石油加油卡信息系统刷卡器刷昆仑卡,由昆仑银行与电信公司完成资金划转,没有实现一步链接,实时划转。

4.统一支付平台,提高结算效率

建立统一支付平台的应用目标。实现整合银行卡、预付费卡支付终端,实现与便利店业务系统联动,建设统一支付平台,建立统一的自动对账机制。主要实现这些目标:⑴实现支付终端的整合,终端设备可满足支持各种消费卡(Ic卡、RFID卡、磁条卡)的使用。⑵实现网点便利店业务系统与支付终端之间的联动,业务系统发起扣款请求,支付终端完成扣款并反馈结果。⑶建设统一支付平台,实现网点支付终端与统一支付平台的统一管理,统一支付平成与银联卡、第三方预付费卡系统的数据交换:实现业务系统与银联卡、预付费卡系统等第三方之间的自动核对及清账。平台提供各种查询功能。

5.支持新支付方式快速部署。

四、结束语

此次课题研究,得到了中油碧辟公司财务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课题组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课题制定原则,结合中油碧辟公司在资金结算管理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好的做法,针对资金支付工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新型现代化工具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上官建新.《程序与执行》.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

[2]帅青红.《电子支付与结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3]秦树文.《网上支付与结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4]《中油碧辟管理与实务分册》.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有效融合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1998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加强预算执行和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中央和地方开始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检验,发现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管,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这一改革毕竟是一项单一的制度改革,无法解决深层次改革的复杂性问题。针对单一制度改革的不足,笔者认为,应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制度创新,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发挥两种制度的优势,从而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情况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账户,所有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预算资金不再拨付到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预算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并对此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但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实现集中支付后,国库资金的划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了预算资金的管理,提高了预算执行和监督力度。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预算单位都能够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但是,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涉及到各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及商业银行的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触及到深层次改革的复杂性问题,其单一制度改革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单位过分使用授权支付

根据财政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规定:财政资金有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直接支付的范围包括工资支出、购买支出以及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对于未纳入政府采购的购买支出和小额零星支出,预算单位申请授权支付,采用零余额账户进行拨款。从实际看,对工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基本实现了直接支付,但一些自主进行的采购活动和部分工程项目支出仍作为授权支付处理。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后,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提高了,政府采购的商品平均成本降低了10%左右。但是,有关数据也表明,在所有采购中采用政府采购的项目也只有10%左右,那么可以推断出其他90%左右的业务是通过授权支付来操作的。可想而知,很多单位可能是将一些较大的采购项目进行拆分,尽量申请授权支付,以保护原先的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正是由于部门预算细化程度不够,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滞后,部分工程项目支出未纳入直接支付范围等因素,使得预算单位授权支付比率偏高,影响了财政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国库支付中心的监督职能尚未发挥到位

国库支付中心对超标准的开支及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的提现缺乏必要的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应该为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部门预算的有效执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否则起不到改革应有的作用。目前,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更侧重于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由于办理业务时不要求预算单位提供原始凭证,审核人员不能对其所填支付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不能更好地发挥深层次的监督职能。如一些单位的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严重超标,有的单位把授权额度大多用于提现甚至全部提现,加大了现金违规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预期目的。

(三)银行的信誉有待加强

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之后,一般由银行根据支付指令,通过零余额账户,先垫付资金给收款人,汇总后再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此情况下,银行申请清算的财政资金,一般情况会很快到位。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两种例外:一是银行错过与人民银行清算的时间,导致财政资金不能到账,银行较长时间垫资;二是当人民银行库款余额不够的时候,银行也会较长时间垫资。某人民银行国库处曾经统计过:一家业务量较大的银行每月只能收取5千元左右的清算费用,而其每月为财政资金清算业务的费用却超过10万元。商业银行的成本过高,被迫选择“背叛”。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已发现有银行通过超额清算或先清算后支付等方式套取财政资金。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进行清算时,只要清算金额在额度控制范围内,库款余额又足够支付,国库就予以划转,至于银行的清算金额是否是当天的实际金额,国库部门无法知晓。

(四)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风险

在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与财政直接支付相比,授权支付的风险性更大。因为财政授权给预算单位后,财政部门的监督余地相对减小,给预算单位套取或转移、挪用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预算单位和基层银行管理制约机制相对松弛,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这也为预算单位、银行或有关人员违规操纵财政资金留下一定的空间;同时,预算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支取现金的额度没有明确规定,这也导致财政资金风险的存在,而且,零余额账户的支取是否合理,财政部门无法审定。

针对上述“难题”,笔者认为,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可参照美、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让两种制度相互结合,扬长避短。这种改革的基本作用是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具有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功能延续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让其作为国库集中支付的一个重要职能发挥作用,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核算和监督。

二、两种制度融合的可行性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各地政府为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对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行的有益尝试。这种制度是在资金“三不变”的前提下,撤销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和会计机构,会计业务改由财政部门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执行。实践证明,作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益探索,会计集中核算虽然也存在弱化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但它改变了分散核算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会计监督不到位的缺点,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强化了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等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支付主要解决财政资金拨付中多户头、多环节造成的资金闲置浪费问题,而会计集中核算则解决资金到达预算单位后在使用环节出现的胡花乱用问题。因此,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因为:

(一)两种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致

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都植根于公共财政理论,都以公共财政和效益财政理论为指导,以防范财政风险和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目标,以财政资金控制为核心,以加强预算管理和全程监督为手段。

(二)两种制度的最终目标一致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通过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杜绝胡花乱用和铺张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是通过改变国库资金拨付方式,解决国库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形成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两种制度的出发点尽管不同,但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三)两种制度的承担对象一致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党政机关及直属机构,其具体对象是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显然,其对象与国库集中支付完全一致。

(四)两种制度的操作主体一致

两种制度都是财政部和中纪委共同提出,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两种制度有机结合,使其在物质、技术、信息、人力资源方面做到有效利用,节约改革成本。

三、两种制度融合的具体做法

对直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地区,要取消预算单位的预算外支出专户,在国库集中管理中吸收会计集中核算的成功经验,融合、简化操作程序,并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来调整财政内部的运作机制,从而打破目前政府性资金分块割据和预算内、外“两张皮”的问题,在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使国库中心真正成为集一级政府的资金管理、资金结算、数据分析、预算执行和信息监控为一体的支付、核算中心。在业务处理上,会计核算由预算单位承担,财政可通过会计核算软件联网,实施在线监控,确保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同时,引入会计委派制,并且实行不定期轮岗,防止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勾结,保障财务的独立性,提高全面预算的执行力。

对于从会计集中核算转轨为国库集中支付的地区,可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在不改变原有人员和机构的基础上,增设审核、支付、会计等内部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原有的人员、机构、网络和机制,通过会计和预算两大手段的有机融合,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改造成一个集会计核算与监督、资金支付与结算、数据分析和预算执行为一体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业务操作上,将原来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的会计核算业务退回各预算单位,将单一账户体系的支撑点转移到国库,将资金运行的介质转换为指标,并通过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垫支的形式,实现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

四、两种制度有效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一)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编制细化、预算批准时间之间的矛盾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效的大小,首先取决于预算编制的细化程度。在具体执行中,预算单位的年初预算一般都是上年末编制的。如果单位预算项目的细化程度不够,那么以此作为当年国库集中支付的依据,必然存在一定问题。在预算批准时间上,一般单位年初预算在当年4月左右才下达,那么单位1-4月的支出就缺乏依据。可否考虑将预算批准的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月1日前?同时,还需完善政府采购办法,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把游离在直接支付范围之外的采购和工程项目纳入到直接支付中,提高国库集中支付中直接支付的比例。

(二)建立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现代信息系统

通过高效、安全、快捷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将各预算单位与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政府采购部门、银行、人大等联系起来,满足资金预算、控制、异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等要求。实现政府一盘棋、财政一盘账、财务信息实时在线,真正具备远程化数据管理能力的,先进、安全、稳定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三)协调好财政内、外部关系

要协调好财政与税务、国库、银行等外部关系。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突破,有些问题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各方协调才能解决。应在相关的利益群体间建立博弈的合作关系,让每方都意识到合作才是最优决策;另一方面,也要协调好财政内部职能处室之间的关系。如果财政内部处室不协调,口径和要求不一致,将对国库管理体制的改革产生负面影响。

(四)尽快出台、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财政部门的再监督

要及时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研究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研究制定改革后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国库支付凭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以及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管理办法等,为财政国库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除制度上予以规范外,同时也应规定财政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财政资金使用和国库管理情况,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并定期向人大报告。

(五)预防财政资金风险,完善后续监管机制

财政部门要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规范和完善资金支付操作程序,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基层银行要尽快解决管理松散、把关不严和与财政部门之间信息梗塞的弊端。政府采购部门要配合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在财政资金拨付前对采购合同、收款账户的真伪等进行全面鉴定;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后,财政部门必须采取措施,通过电函、网络等形式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对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实行限额支付,如遇特殊情况确需支付大额现金,必须经财政部门、银行、预算单位的财务主管领导共同审定后拨付,并在拨付后备案待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际上较先进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在规范公共支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基层财政部门根据财政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改革,在实际中凸显了效果。在国库集中支付中进一步强化会计集中核算职能,实现两种制度的有效融合,将对推进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 试论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衔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