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例6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文1

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对西汉名臣、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一生的总结概括,意指成败都归于他。而这个典故的由来,与另一位西汉名将韩信密不可分;

2、所谓“成也萧何”,是指当初韩信投奔刘邦时只当了一个小吏,还曾因犯军法差点被处死。由此,韩信甚至想要逃跑,但萧何经过与刘邦一席长谈以后觉得他是一个人才,因此急急忙忙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由来;

3、所谓“败也萧何”,是指后来刘邦开国,韩信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却不受重用,甚至遭到贬斥。韩信因此便郁郁不得志,开始图谋造反。当刘邦皇后吕雉(吕后)知道以后,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来源:文章屋网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文2

竞价广告战最后赢家只有搜索服务商

在网络崛起的早起,批量的中小企业靠搜索竞价广告获得了生存与发展,但在网络推广被所有企业所重视,一些财力强大的企业集团也纷纷加入网络推广的行列,搜索竞价广告的竞价机制大家都清楚,为挣得第一的黄金位置,各家企业都铺了血本,大家你超我赶把单次点击的价格竞到几十已不鲜见,早期靠竞价广告获得发展的中小企业,在如此竞价环境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这个竞价规则下先入的不一定能为主。

大家可以想象,原来我一家在做广告,一次点击3毛钱,我的成本收益率是何等之高?可当今的情况是,热门词汇不仅竞价到几十,而且做竞价的企业也是好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点到第三页还是有竞价排名的客户,这样一类企业投放竞价广告单次点击费用翻了近百倍,投放广告的竞争者多了几十个,搜索带来的客户分流到各家企业那是肯定的,广告效果打折在所难免。

原来靠竞价抢得市场先机的企业,如今按老路走下去无比艰难,广告费投入加大,不见成交回头钱的情况越来越多,竞价广告的排名规则下,不管哪家企业抢得首位,不管搜索者选择了哪家企业成交,最终的赢家肯定是搜索引擎服务商,作为广告投入者不得不承担这种因不被用户选择而产生的“无效广告费”。

品牌优势才是企业商战致胜法宝

当甲企业靠竞价广告获得胜利之后,接下来乙丙丁等企业也会纷纷加入竞价的行列,竞价广告本身的机制,也会给同行之间造成恶性竞争,当然大家竞的越厉害,搜索服务商得利越多,当然人家搜索服务商也是企业,人家靠自己的本事赚钱无可厚非。可作为企业来讲,可靠竞价广告打开市场,但不能依赖它继续发展,因为它根本就保证不了企业在商战中的利益。

如果说销售额是企业的口粮,那么品牌是企业的血液,小马识途网络营销机构的顾问警示企业,竞价广告能解企业一时之急,品牌才是企业稳步发展的保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是卖手机的企业,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可以去网上投广告做“手机”这个关键词,但是买手机的用户,80%以上是某些品牌的忠诚消费者,他们买手机直接会去搜索“苹果”“三星”“HTC”“诺基亚”等品牌,他们的目标性很强,没有品牌的企业也只能靠搜索去抢另外那20%的客户,同时没有品牌的多家企业互相竞争,可见品牌的力量之大。

企业打造品牌网络软营销是首选

不用多说,企业品牌的价值营销人都明白,无奈的是品牌成长非几日之功,那么企业靠什么来打造品牌呢?竞价广告可以吗?竞价广告适合销售促进推广,打造品牌没有优势,因为广告本身是精准设计的,不是面对大众人群,而且广告本身的特点,让用户产生质疑,品牌打造还需靠网络软营销,如新闻软文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网站优化等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文3

【关键词】成败萧何;京剧;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38-01

一、继承

传统京剧具有程式性、虚拟性、综合性等特点。新编京剧《成败萧何》继承了这些特点。从这出戏的表演来看,演员在台上又唱、又念、又做、又打,这些正是综合性的表现;再来看程式化。演员的台步、动作、化妆和服装都是规范化的。当韩信因为收留了钟离昧而与刘邦发生了矛盾时,刘邦认为韩信谋反,举刀要杀韩信,韩信发出一声冷笑。这一“笑”到底该怎样表现,演员不能任意决定,需按程式化要求来表演;戏中的舞台美术是适度的,舞台安排很简单,便于进行时空转换,只在有些场次简单摆放桌椅象征汉宫。萧何追韩信时,韩信和萧何所骑之马都是虚拟的,只用一根马鞭来表示。萧何追韩信追了很远,在表演中实际上却只是围绕舞台转了几圈,这些都是虚拟化的表现。

《成败萧何》很重视传统京剧的唱、做、舞。麒派老生陈少云继承了麒派艺术传统,嗓音苍劲浑厚,将老丞相萧何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追到韩信后唱的那支曲子是麒派经典,用在此处贴切地向观众展示了萧何痛苦、无奈的心理,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麒派还善于用“抖髯”等外部动作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萧何月下追韩信时,萧何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他不愿追韩信,可为了大汉江山和天下苍生他又不得不这样做,这里陈少云就用“抖髯”的动作来表现萧何内心之纠结。在阻圣驾那场,刘邦亲自率兵讨伐韩信,令萧何担心不已。情形危急之下萧何作出一个“大跳跪”的动作,企图使圣驾返回,高高跃起随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刘邦面前。人物之情深意切通过这一细节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载歌载舞的动作即从传统京剧中继承而来。

此外,《成败萧何》还借用了京剧传统剧目《萧何月下追韩信》中萧何追韩信的场景。同样两个人,同样在月下,同样是追,萧何与韩信,一文一武,互为知己,两剧意味却大相径庭。《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追,萧何追的是大将,是求韩信助刘邦一臂之力一统江山;而《成败萧何》中的追,是萧何怀着极其无奈的心态追赶韩信回去受死。正如戏中萧何所唱:“十年前月下相追追将才,十年后月下相追追命来”,场面令人唏嘘。这一场景不免吸引很多京剧老戏迷,同时,新的场景又会引起他们新的思考。在新编历史剧中借用经典老戏场景既能让年轻的观众喜欢,又能吸引老戏迷的眼球,编剧手法值得借鉴。

二、发展

《成败萧何》对于京剧传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以往的京剧中,人物形象往往过于简单,人物性格只有一面,可以简单用“好人”或“坏人”两字来概括。英雄人物往往是高、大、全的,而与之相对的反面人物则坏得彻底。但《成败萧何》中的人物却塑造得真实、鲜活。剧中萧何既想实现助刘邦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又想实现保护朋友和功臣的道德理想,最终只能为政治为大局牺牲道义;韩信为人爽直,功高盖世,却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吕雉是有心计的,然而她对萧何的那段“肺腑之言”又让我们看到她的处境之无奈,不能仅用阴险二字来形容……剧中人物行动轨迹皆由其性格决定,而不由作者随意捏造。

第二,行当的开拓。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中,韩信由武生演员扮演,而在《成败萧何》中则由花脸扮演。以往武生扮演韩信给人以重视做工之感,而《成败萧何》中韩信的扮演者安平是唱裘派花脸的。裘派花脸融合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之所长,既重视唱功又重视做工,这样戏中的韩信既有精湛做工又有出色唱腔,人物性格展示更为全面。

第三,伴奏乐器别出心裁。以往京剧多用京胡、月琴、快板、锣等来伴奏,这出戏加入了三种新鲜乐器:埙、古琴和管子。“埙”音色古朴,表现古代题材特别适合。戏末韩信唱“莫怨泣,休责怪,萧何生,韩信死”这几句时,伴奏乐器即是埙,气氛之忧伤由此可见。“古琴”音质深沉、悠远,萧何得知刘邦和吕后已下决心杀韩信时,导演安排了萧何抚琴的场景来表达萧何“心欲回天势难由人”的心情。此外,戏中多次运用“管子”这一乐器来渲染悲剧气氛。

第四,现代化语言的加入。如萧何劝刘邦修改诏书时刘邦来了句:“他奶奶的,姜还是老的辣啊!”又如刘邦表示:“为君者万一误判误杀功臣,要动摇人心国本”后,身旁的公公跟了句:“女流之辈万一误判,不过被人骂一句头发长见识短罢了。”刘邦紧接着感叹:“你太有才了”!引来全场大笑。这些插科打诨性质的现代口头语放在剧中,有些保守戏迷认为太过随便难以接受,但需知刘邦在称帝之前原本就是市井之人,现代化口语的加入既符合人物性格,又能调节演出气氛,使古朴的戏曲艺术也“摩登”起来,拉近了戏曲与年轻观众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

作者简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文4

梁武帝在家族问题上,基本上不把国法当回事。好像他只是萧家的家长,而不是梁朝的皇帝;好像管制好自己的亲属,只是处理家族的私人事务。

萧衍从雍州谋划起兵,其兄弟在建康者都受到了牵连,大哥萧懿更是死于非命。因此称帝之后,兄弟昆侄,个个高官厚禄,违法之事,萧衍颇为纵容,有罪不惩,反而呵护有加。我们这里举三个亲属的例子。

第一个是六弟临川王萧宏(473―526)。

萧宏比萧衍小九岁,长得一表人才,却是一个十足的混蛋,生活奢靡,贪腐无度。萧宏的妾弟吴法寿杀了人,藏匿在他府中,躲避搜捕,官府无可奈何。他曾带大军北伐,军队之盛,前所未有,却大败而归,这就是著名的“洛口之败”。他长得清秀,又临阵怯懦,人称之为“萧娘”。

有一次,梁武帝驾幸光宅寺,有盗贼伏击于车驾所经之地,事发,说是萧宏指使。萧衍流着眼泪对萧宏说:“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不堪,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汉文帝,念汝愚耳!”萧宏连连叩头说,绝无此事,绝无此事!

还有一次,有人密告,说萧宏家里内室库房管得很严,怀疑里面收藏的是兵器,意图不轨。萧衍也没有去调查,只是假装去他家里赴宴。半醉之后,萧衍起身说要去后房看看。萧宏吓得面如土色,“恐上见其货贿,颜色怖惧”。萧衍更加怀疑了,“上意益疑之”,一屋一屋地搜检,发现各个房间里都塞满了钱财,“每钱百万橐痪郏黄榜标之,千万为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余间”。屈指计算,现钱三亿余万,其他的屋子里,“贮布绢丝绵漆蜜蜡等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

萧衍知道所藏的不是兵器,一下子就放了心,非常开心地说:“阿六,汝生计大可!”接着开怀畅饮到深夜,举烛而还。兄弟关系更加亲密敦睦。a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萧宏居然与萧衍的女儿永兴公主私通。于是谋行弑逆,约定事成之后,立永兴公主为皇后(萧衍一直没有立皇后)。有一次,皇帝为三日斋,诸公主并受邀参与,永兴公主秘密让两个刺客穿上侍女的衣服,经过门卫的时候,遭到守阁卫士的怀疑。斋事结束后,装扮成侍女的刺客突然冲向梁武帝,幸好被事先安排的八个秘密卫士从身后反抱擒住,梁武帝受惊跌倒,撞在屏风上。经过搜查,刺客身上带刀,说是萧宏指使。梁武帝只是杀死刺客,既不声张,也没有追究。永兴公主惭恚而死,梁武帝拒绝探望,但是,萧宏却仍然逍遥法外。史称“宏性好内乐酒,沉湎声色,侍女千人,皆极绮丽”b。永兴公主只是萧宏利用谋夺皇位的工具而已。

萧宏曾经因为洛口之败及其他违法事件被撤职,但是不到一个月,又被任命为中军将军、中书监,进而又以本号行司徒。走笔至此,司马光愤然评价道:“宏为将则覆三军,为臣则涉大逆,高祖贷其死罪可矣。数旬之间,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诚厚矣,王者之法果安在哉!”a

第二个是萧衍的儿子萧综(502―531),525年叛逃到北魏,成为轰动性事件。

原来,梁武帝代齐后,纳末代齐帝东昏侯的三个妃子,其中一个叫吴淑媛的,还为他生了儿子萧综,50岁以后的萧衍杜绝了,吴淑媛失宠,告诉儿子萧综说,我怀孕七个月生了你,你是你爸(东昏侯)的遗腹子。母子抱头痛哭。“综由是自疑,昼则谈谑如常,夜则于静室闭户,披发席,私于别室祭齐氏七庙。”当年六月,萧综利用在彭城前线统兵的机会,临阵投敌。“军遂大溃。魏人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至宿预而还。”梁军将佐士卒死没者十之七八。梁武帝闻之,惊骇,有关部门提出惩处建议:“削综爵土,绝属籍,更其子直姓悖氏。”但是,不出旬日,“诏复属籍,封直为永新侯”。

在北魏那边,萧综至洛阳,参见北魏孝明帝元诩,参拜毕,他在所住的馆舍为生父齐东昏侯举哀,服斩衰三年。北魏胡太后以下并就馆吊之,赏赐礼遇甚厚,拜为司空,封高平郡公、丹杨王,更名萧赞。b几年后,萧综透露出想回来的念头,萧衍马上派人送去其幼时穿的衣服,希望引起萧综的思乡之情。c但是,萧综最终也不曾南归。

第三个是萧宏的儿子萧正德(?―549),更是混蛋至极。亲妹妹要出嫁,他制造一场纵火案,用一个丫鬟做替身,谎称妹妹被烧死,却将她藏起来留作自己的夫人。

萧衍称帝之前,养六弟萧宏之子正德为子,当时太子萧统还没有出生。萧衍即位,萧正德期望被封为太子,但是,恰好此前一年萧统出生,正德还本,赐爵西丰侯,“怏怏不满意,常蓄异谋”。522年,正德自黄门侍郎为轻车将军,竟然投奔北魏,自称废太子避祸而来,但没有受到北魏的待见,次年,复自魏逃归。萧衍并没有追究其叛国之罪,“上泣而诲之,复其封爵”a。525年北伐,萧综投敌,他弃军而逃。在吴郡,他曾杀戮无辜,抢劫钱财,回到京师后,又夺人妻妾,略人子女。每次犯事,萧衍都会加以惩处,但是,不过旬月,立马就赦免。他恢复职位,但是依然“狼心不改”(萧衍语)。

侯景举兵攻打建康,知道萧正德心怀不满,致信说:“今天子年尊,奸臣乱国。以景观之,计日祸败。大王属当储贰,中被废黜,四海业业,归心大王。景虽不敏,实思自效。愿王允副苍生,鉴斯诚款!”萧正德得信大喜,报之曰:“朝廷之事,如公所言。仆之有心,为日久矣。今仆为其内,公为其外,何有不济!机事在速,今其时矣。”b不仅甘愿为侯景做内应,还要求进城后不得留下二宫(指萧衍和东宫太子),立自己为皇帝。侯景假装答应,结果在萧正德这个内奸的帮助下,侯景攻入了台城。

侯景得手后,萧正德称帝没有几天,“(侯)景更以正德为侍中、大司马,百官皆复旧职”。萧正德才知道自己被侯景耍了一把,“入见上,拜且泣。上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c萧衍没有骂这个引狼入室,做了“梁奸”的侄子,只是平静地说,不要哭了,后悔有什么用呢!要知道,萧衍此刻吟诵的“啜其泣矣,何嗟及矣”,乃是《诗经・王风・中谷有(tuī)》中的名句!

综合上面的事例,我们发现,萧衍在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时,不仅没有国法,而且也缺乏家规。侯景乱梁之时,把萧衍的几个王子王孙骂了个遍,萧衍无言以对。

五、面子皇帝

梁武帝好面子,与他青年时期就共事的沈约最了解。有一次,沈约陪梁武帝吃饭,恰逢豫州向皇上进贡栗子,径长一寸半,萧衍觉得很奇特,与沈约一起回忆史书上关于栗子的典故有多少,各自将所记之事分条写下,结果沈约比萧衍少写了三件事。出来后沈约对人说:“此公好要面子,不让他三事就会羞死。”a沈约差点为了这句话丢了性命。北朝史家也评论说,梁武帝“好人佞己,末年尤甚”,身边的人“莫敢正言”b,即不敢讲真话。

难道就没有人对梁武帝的荒谬行为进行规劝吗?非也。单《资治通鉴》所载,就已经有许多条,无奈萧衍一概听不进去。

《资治通鉴》记载,大同二年(536)四月,尚书右丞江子四上封事,极言政治得失。萧衍下诏回复说:“古人有言,‘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朕有过失,不能自觉,江子四等封事所言,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宜速详启!”好像是很虚心听取的样子,胡三省却看出了门道:“江子四所上封事,必不敢言帝崇信释氏,而穷兵广地适以毒民,用法宽于权贵而急于细民等事,特毛举细故而论

得失耳。”c

江子四的上书,史书没有留下记载,但是,胡三省的评论却是有根据的,因为江子四后来还是因为耿直而被免职。几年后,贺琛上奏四事,引得梁武帝大怒,可以为证。

545年,散骑常侍贺琛启陈四事,这四点全面反映了当时国家的混乱情况。

其一,百姓贫苦现状堪忧。地方各级政府对百姓刻薄过甚,百姓流离失所,户口空虚,朝廷派出的使节,对地方是严重的骚扰。“如此,虽年降复业之诏,屡下蠲赋之恩,而民不得反其居也。”指出政府优待农民的措施,有名无实。

其二,官场奢靡风气堪忧。地方官普遍贪残,皆因风俗侈靡所致。酒宴豪华,食品琳琅满目,根本吃不完,浪费惊人;还有养蓄歌姬的风气。几年地方官当下来,致赀巨亿,罢归之日,几年工夫,都因为宴饮之物、歌谣之具而挥霍得精光。于是更加贪得无厌。奢靡之风,习以成俗,愈来愈烈,怎么能使人安守清廉?“诚宜严为禁制,道(通‘导’)以节俭,纠奏浮华,变其耳目。”指出豪华奢靡的生活方式会带来腐败。

其三,皇帝身边奸佞堪忧。陛下十分辛劳勤政,您身边那些奸猾小人,“既得伏奏帷,便欲诡竞求进,不论国之大体,心存明恕;惟务吹毛求疵,擘肌分理,以深刻为能,以绳逐为务”。难免有人乘机自作威福。“诚愿责其公平之效,黜其谗慝之心,则下安上谧,无徼幸之患矣。”指出皇帝身边有小人弄权。

其四,政府过度兴作征取堪忧。要从上而下“省事、息费”,征发徭役的事情少了,百姓就能休养生息;各种奢靡的开支少了,才能改善财政收入。建议首都和地方各种不必要的兴作、征求,能不做的就不要做,能减省的一律减省。不要因为每次开支和劳役规模不大而为之,积少成多,也足以害财、劳民。指出要节省费用,减少开支。

年过八旬的梁武帝览奏大怒,当即把身边秘书官找到跟前,口授敕书,就“贺四点”一一进行了反驳:

我自有天下以来四十多年了,不知道听取了多少直言极谏的上书,说的与你差不多。可是,你把自己混同于那些普通人,尽说些套话,图个虚名,为了对外面说,我给皇上上书了,可是皇上不采纳。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某刺史横暴,某太守贪残,尚书、兰台某人奸猾,使者渔猎,并何姓名?取与者谁?明言其事,得以诛黜,更择材良”。

又,你说士民饮食豪华过度,“若加严禁,密房曲屋,云何可知?倘家家搜检,恐益增苛扰。若指朝廷,我无此事”。过去祭祀用牛羊,早就不宰杀了,朝中开会用餐,都是吃的蔬菜而已。至于供养佛事活动的用品,都是菜园中自产之物,变一瓜为数十种,治一菜为数十味;变着花样弄了许多菜肴,“何损于事!”

至于我自己,若非公宴,不食家之食,已经很多年都如此了;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凡所营造的建筑,都不用材官及国匠,都是花钱雇人完成。

百官的勇怯、贪廉,各有不同,并不是朝廷有意引导的结果。你以为是朝廷的错,那么错在哪里呢?“卿云‘宜导之以节俭’,朕绝房室三十余年,至于居处不过一床之地,雕饰之物不入于宫;受生不饮酒,不好音声,所以朝中曲宴,未尝奏乐,此群贤之所见也。”我每天三更起床处理政务,事情不多的话,上午就能处理完,事情一多,太阳偏西才能吃饭,一天只吃一顿饭;过去我比较胖,腰腹十围,如今瘦得只有二尺多,旧的腰带还在呢,不是我妄说。我为谁如此辛勤地工作呢?不都是为了百姓做事吗?

你又说“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如果不让百官奏事,让谁担其事任!找什么人去专任其事,怎样才能得到这种人才?古人云:“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秦二世之专委赵高,汉代王政君专付王莽,他们指鹿为马,值得效法吗?“卿云‘吹毛求疵’,复是何人?‘擘肌分理’,复是何事?”治、署、邸、肆等机构,何者宜除?何者宜减?何处兴造非急?何处征求可缓?“各出其事,具以奏闻!富国强兵之术,息民省役之宜,并宜具列!若不具列,则是欺罔朝廷。”我等待你的新奏章,我将会予以公布,“庶惟新之美,复见今日”。

贺琛但谢过而已,不敢复言。

确实,梁武帝生活节俭,工作勤奋。平日不吃荤腥不喝酒,一日只吃一餐,也是蔬菜、粗饭而已,有时候忙起来,中午只能喝口水。穿的是布衣简衫,盖的棉被两年才换,戴的冠帽三年一换。但是,这种严守佛教戒律下的道德自律,能够作为帝王治国的评价标准吗?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天下户口,几亡其半。”a举国崇佛,该蠹耗多少

财富!

梁武帝为人整饬、自敛,但过度优待士族门阀,“牧守多浸渔百姓,使者干扰郡县。又好亲任小人,颇伤苛察。多造塔庙,公私费损。江南久安,风俗奢靡”。贺琛谈的全部是实情。“上恶其触实,故怒。”贺琛的上奏,恰恰击打到了梁武帝的痛处,故而梁武帝恼羞成怒。

司马光在这一条记载下面,有一段犀利的评论:蔬食之俭不可以算“盛德”,日昃之勤不能当“至治”,梁武帝其实在用这些私德麻痹自己,认为“君道已备,无复可加,群臣箴规,举不足听。如此,则自余切直之言过于琛者,谁敢进哉!由是奸佞居前而不见,大谋颠错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绝祀,为千古所闵笑,岂不哀哉”b。

司马光这里所说的“奸佞居前而不见,大谋颠错而不知”,指的是朱异与侯景之乱。这场大乱也是梁武帝刚愎自用的结果。

萧衍八十五岁那年(547),正月十七日,梦见“中原牧守皆以其地来降,举朝称庆”。天一亮,他就把此事告诉了身边的宠臣中书舍人朱异,梁武帝说:“吾为人少梦,若有梦,必实。”朱异奉承道:“此乃宇内混壹之兆也。”两个月后,侯景派人前来约降,说侯景定计投降那天正是正月乙卯(十七日),“上愈神之”。但是,梁武帝意犹未决,交由朝臣商议,大多数反对此事。

梁武帝心中也有些犹疑,有一次他散步时自言自语地说:“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悔之何及?”在这种情况下,朱异应该讲出真话,分析利弊,但是,史称“朱异揣知上意”,拍马屁说:“圣明御宇,南北归仰,正以事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自非天诱其衷,人赞其谋,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内,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梁武帝“乃定议纳景”。a后来侯景举兵向阙,进攻建康,朝野都把责任算在朱异头上,朱异忧愤而卒。其实,说白了,这事还得归梁武帝负责,因为朱异是揣摩着梁武帝的心思而出言的。

侯景在萧正德的内应下打进石头城后,给萧衍上陈“十失”,直接指责梁武帝的为政过失:“陛下崇饰虚诞,恶闻实录。”说他行事如王莽,如赵王司马伦。大肆修建浮图,百度靡费,使四民饥馁,像后汉笮融、后秦姚兴时代。“建康宫室崇侈,陛下唯与主书参断万机,政以贿成,诸阉豪盛,众僧殷实。”指出他的家人,豫章王萧综、邵陵王萧纶,无父无君;皇太子以下萧家王侯,珠玉是好,酒色是耽,所在残破,贪纵不法,都是沐猴而冠之辈。“亲为孙侄,位则藩屏,臣至百日,谁肯勤王!”b众多的子侄儿孙为藩王,我侯景起兵百日,有谁来救你呢?看了侯景的启奏,萧衍惭愧无言。为什么?因为句句都是实话。

六、梁武帝的多面现象

什么叫梁武帝的多面现象?就是什么都想要。身为皇帝,享受今日之轩冕,却想出家当和尚,享受明日的涅;帝王应该虚己受人,允文允武的才华,却养成了好胜的资本;国君应该赏罚严明,却亲情泛滥,加上佛家的慈悲,导致有罪不诛的放任。这些矛盾现象的本质,是梁武帝的角色冲突。在现实中他如何化解角色冲突?两个关键词:虚伪和昏聩。需要用虚伪来伪装自己,然后用昏聩来麻

痹自己。

先说虚伪。

萧衍并不是一个岩穴隐居之士,他生于官宦人家,追求功名利禄,而且心机颇深。他怀恨于父亲萧顺之死得冤屈,不惜暗助萧齐宗室疏属萧鸾夺位,齐明帝萧鸾死后,他夺得江山,杀尽萧鸾一系,却善待萧道成嫡系子孙,还假惺惺地说,齐梁禅代,江山并非从你家夺得。可见其阴险与虚伪。

他天天高谈佛理,不惜舍身寺院为奴,但是,对于红尘世界却无限眷恋。昭明太子萧统本来已经为其生母丁贵嫔找到一块墓地,宦官俞三副受人贿赂,硬是劝梁武帝让太子购买另外一块地,说这块墓地对皇上比较吉利,“上年老多忌”,下令太子换了墓地。葬礼完毕,有道士说:“此地不利长子。”于是,太子命人把蜡鹅之类的东西埋于墓侧长子位,以为厌胜。这件事被秘密举报到梁武帝那里,说有人“为太子厌祷”。梁武帝派人去调查,果然挖到蜡鹅等物,十分震怒,想彻底追究,因为大臣极谏而止,只是诛杀了出主意的道士。可是,太子却从此背上了黑锅,“终身惭愤,不能自明”,郁郁而终。按照常理,太子亡故,应该立皇太孙为嗣,梁武帝也曾征萧统的长子、南徐州刺史、华容公萧欢至建康,欲立以为嗣,但是,心中一直记恨着这件事,犹豫了许久,还是让萧欢还镇,另立太子同母弟晋安王萧纲为皇太子。“朝野多以为不顺。”a萧衍的阴暗心理,在太子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雍州起兵之时,在建康的兄弟颇受牵连,大哥萧懿甚至被处死,萧衍称帝后对兄弟颇为倚重,尤其是对六弟萧宏简直是纵容。但是,之所以容忍其胡作非为,甚至萧宏有谋逆嫌疑也不深究,是因樗知道萧宏是一个十足的愚人。

但是,佛教的苦空却又严重地影响到他的施政行为。《隋书》记云,“梁武暮年,不以政事为意,君臣唯讲佛经、谈玄而已。朝纲紊乱,令不行,言不从之咎也”b。《资治通鉴》也说:“上年老,厌于万机。又专精佛戒,每断重罪,则终日不怿;或谋反逆,事觉,亦泣而宥之。由是王侯益横,或白昼杀人于都街,或暮夜公行剽动,有罪亡命者,匿于王家,有司不敢搜捕。上深知其弊,溺于慈爱,不能禁也。”c

对此,胡三省有一段深刻的评论:平心考察梁武帝一生,“自襄阳举兵以至下建康,犹曰事关家国,伐罪救民。洛口之败,死者凡几何人?浮山之役,死者凡几何人?寒山之败,死者又几何人?其间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南北之人交相为死者,不可以数计也。至于侯景之乱,东极吴、会,西抵江、郢,死于兵、死于饥者,自典午南渡(指永嘉司马氏南渡)之后,未始见也。驱无辜之人而就死地,不惟儒、道之所不许,乃佛教之罪人。而断一重罪,乃终日不怿,吾谁欺,欺天乎!”d胡三省把萧衍佛家慈悲的伪善面目,揭露无遗!

再说昏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文5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堪称一个老字,一口气活到86岁。要不是侯景把他活活饿死,熬过90岁应不成问题,在皇帝群里,可以当老大的。所以,北边的人,尊敬点的叫他老翁,不客气的,就叫他老儿。由于活得长,梁朝基本都是他当政,他死后,虽然还有几个皇帝,但都是一闪即逝。用他的话来说,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又何恨焉?自己给自己挣了家业,自己再把它败掉。

然而,打天下那阵儿,萧衍也和众多帝王一样,准备建立万世基业。不过,他推行的是亲亲策略,爱自己家人。但凡萧家的兄弟子侄,一律身居高官,大权在握,即使贪腐也不影响官位。要是民怨沸腾,也只用家法处置,暂时去了官职,避避风头,过后还是高官厚爵。

萧衍的六弟临川王萧宏,率兵出征,一朝兵溃,单骑逃回,什么事也没有。过了一年继续做高官,掌兵权。萧宏还是个财迷,他府上有上百间库房,平时封得密不透风。有人向萧衍告发,说临川王库房里都是武器。这回萧衍有点怕了,借故亲自去库房勘察,发现里面全是钱,每一百万放一堆,总共有3亿多,珍贵绢帛也堆得到处都是。看过之后,萧衍根本没打算治他巨额财产,反倒夸奖他会过日子。这个兄弟会过日子,他治理下的百姓,日子就没法过了。

萧衍的亲亲策略,终于得到了他六弟的回报。萧宏被爱得不行,起了杀心,准备除掉梁武帝。一日,打探好了梁武帝要去光宅寺上香,遂派死士埋伏在路上,打算行刺。结果,梁武帝临时改变了行程,谋刺未成。此事败露后,萧衍流着泪对萧宏说,他不学周公诛管叔,也不学汉文帝诛淮南王,只好免掉萧宏的官职了事。

对兄弟如此,对自己的儿子也这样。萧衍的第六子萧纶做刺史不仅暴虐,而且胡来,搜刮民财不遗余力,也做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看人出丧,哭得哀伤,他非要把孝子的丧服扒下来,自己穿上,学孝子哀嚎。梁武帝免了他的官,他就找一个干瘦的老头,穿上龙袍,扮作他的爹爹,按在上座,自己在下面磕头诉说自己如何无罪,然后把老头拖下来,并剥下龙袍,用鞭子抽打。都折腾到了这个地步,萧衍也没真动怒,就是暂时处罚一下,过后王爷还是王爷,刺史还是刺史。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其最危险的敌人,恰是自己家人。反正大家都是同一血缘,都有资格做皇帝。龙椅又没有刺,谁不能坐?帝王之家的父子兄弟,不似草根布衣,从小又不在一起玩耍,一出生就有各自的小家,奶妈仆人一大堆,跟身边宦官的关系反倒比父亲兄弟还近些。不管怎么强调父慈兄友,最后也亲密不了。所以,无论萧衍怎么亲亲爱人,最后把他坑死的人,还是他的自家人。

侯景打上门,兵微将寡,威胁并不大。但被派去应敌的侄子临贺王萧正德,却暗中跟侯景勾结,致使都城沦陷。城破之后,萧正德第一个领人杀入宫中,要萧衍的脑袋,还是侯景拦住了他。如此深仇大恨,就是因为萧衍先前无子,立萧正德为太子。后来妻妾多了,梁武帝也有了亲生儿子,萧正德的太子就被废了。其实,不做太子后,萧衍待他并不薄,没想到却招恨到这个地步。

萧衍死后,侯景也死了,子侄们一片混战。裸地骨肉相残,萧纲、萧绎、萧纶、萧誉、萧詧打成一团。为了获胜,几乎每个人都引北兵入援,不仅祸害自家兄弟,而且祸害了一方百姓。结果,梁朝最后一个皇帝梁元帝萧绎被他的堂兄弟萧詧引西魏兵害死,而萧詧只能待在一座空城,做一个傀儡的梁王,不久郁郁而亡。

帝王家的骨肉亲情,无论怎么讲究,都离不开两个字:虚伪。把虚伪的道德强调得越声势浩大、涕泪交加,这道德背后的残忍,就越是凶猛。假的就是假的,一万年,都是假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文6

汉朝首任CEO刘邦得天下后,在洛阳宫大宴群臣。总结革命经验时,他坦诚己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善用人才,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为军队提供补充,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此三人,皆人中豪杰,为我所用,是我取得天下的得力助手。而项羽逞其匹夫之勇,刚愎自用,根本不懂用人之道。他连自己的亚父范增都容不得,更不用说善用贤者,这就是项羽自取灭亡的深刻教训。

作为中国一代古帝王级别的CEO,虽脱胎于纨绔子弟的刘邦,难得他在面对古汉国中层以上干部的讲话中,能够有如此清醒而又颇具现代化的头脑。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诚如刘邦所言,韩信身为他的营销总监,在抢夺天下的激烈市场斗争中,他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果然是一代千古帅才。

张良作为研发(或技术总监),专管创新,时时有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新奇古怪的“馊主意”冒出来,让匹夫之勇的项羽防不胜防,他的最大功绩便是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

而萧何乃杰出之人力资源总监,刘邦能得韩信这一奇伟帅才,就是这位人力总监成功运作战略人力资源的神来之笔。

由于有三大总监的尽心辅助,项羽虽然勇贯三军,有万夫不挡之雄武,在你死我活的残酷市场竞争大潮中,即使一百个刘邦,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由于他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用人,所以,在与刘邦的激烈市场角逐中,项羽落得个公司破产倒闭,自己众叛亲离,最后只得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究其根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追忆楚汉两家超级集团公司在市场上殊死搏斗的艰苦岁月,刘邦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战略管理目标,“务必夺得天下。”围绕着这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刘邦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大成功之作,就是得千古奇才韩信而用之。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项羽却根本没有清晰的战略管理思维,并且,他在人力资源上的一个最大败笔,就是逼走出身低贱却才华横溢的人中豪杰韩信。这比逼死他的常务副总裁范增,对其革命事业的伤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一颗“棋子”的不同命运

韩信自小父母双亡,生活几无着落,在人世间倍受,后世流传着的韩信忍跨下之辱,便是历史明证。即使在这样非常艰难的历史逆境之中,韩信却身怀大志,他牺牲自己整个青春,学得有惊天纬地之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韩信佩剑从军,投身在项梁军中。项梁战死后,韩信继续跟随项羽,但未受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在这过程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均不被采纳。

而才华横溢的韩信,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露面,应该是在鸿门宴的前夕,当时项羽四十万大军,驻扎于霸上,都是精兵良将。而与项羽对峙的刘邦只有十万大军,且战斗力远远低于项羽。此时,虽然刘邦先进咸阳,但他带领的大军一路所遭遇的对手,并非劲敌。而项羽后入咸阳,却沿途所遇的都是秦军主力部队。

尽管如此,但按约定,应该是刘邦先项羽称王。但刘邦依手下谋士之言,没有自行屡约,是因为惧怕项羽的大军进攻。这些局势,虽然韩信当时贱为持戟士,却了然于心中。并以持的持戟士的低贱身份,奉劝项羽偷袭刘邦,以铲除后患。

而刚愎自用的项羽竟然喝斥韩信,多亏有范增解劝,才没有降罪于韩信。遗憾的是,范增虽有经世治国的雄才伟略,却没有伯乐知人善任的战略人力资源眼光。才导致韩信洒泪、落恨而去。

韩信怀着荒废了自己整个青春年华所学的卓越军事才华,去投身于项羽的军中,本想做一番大的事业。没想到自己事业没做成,却差点把命都搭上了。他非常伤心失望,然而,他没有放弃,转身投奔于项羽的直接劲敌刘邦去了。

韩信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已从鸿门宴上脱险,被封汉王(中国古代政治高级别的CEO),状态良好。他在面试韩信时,以堂堂汉王的高姿态居高临下,故意为难于这一在自己眼中“不忠贞于主公(项羽)”的持戟士,他告诉韩信,只要他在一方手帕上,能够画上多少个兵,就让他带多少兵。韩信真不愧为人才,他在那方手帕上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其意是,韩信锋芒毕露地挑明,自己的才华并非仅带几个兵,只有在战场上撕杀的匹夫之勇,而是有能够带领千军万马决胜于千里的擎天将帅之才。

刘邦虽豪言壮语,“斩白蛇起义,以三尺剑定天下。” 但是这个纨绔子弟,除“心胸开阔、有容人之雅量”(这是做一个成功之CEO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外,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华,他在对韩信做过背景调查后(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法),得知韩信弃项羽来投他(“不忠”)又受过跨下之辱,便一笑置之。但是为了掩天下来投奔他的英雄豪杰之耳目,刘邦还是勉为其难,给了韩信一个小官当。

后来,刘邦的人力资源总监萧何听说韩信有才华,于是就注意上了他。结果,这人力资源总监和韩信一接触,便发现他果然有才华。这时,因刘邦所受封的汉国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很多人都开小差偷偷逃跑了。

刘邦正为这件事情烦恼,有人报告说人力资源总监萧何不见了。刘邦大吃一惊,险些没尿了裤子。几天过后,萧何来见他的直接上司,刘邦见人力资源总监归来,悲喜交加,连忙扶他坐下,问他这几天去了哪。萧何不敢隐瞒,把以往的经历一一向刘邦做了交代。

原来,因刘邦没有重用韩信,弄得个才华出众的韩信又含泪离去了。刘邦的人力资源总监萧何得知这件事情后,凭着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预觉到韩信绝非等闲之辈,更何况我军与项羽开战,老打败仗,军中正处用人之际。于是,萧何来不及向刘邦请示、汇报,单枪匹马,前去追赶韩信。所以,这才有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追上韩信后,萧何忙问他为何要走,韩信叹道:“我来汉营也有些时日,可是老刘根本就不用我。我看,我留在这,也没有什么意思啦!”

萧何仔细一听,发现要留下韩信,有很大的把握,急忙说道:“小韩,只要你能留下来,我这人力资源总监不当了,脱袍让位给你。”

韩信道:“老萧,小弟不是那么不仗义的人,怎敢窥视您的宝座。再说,我的专业也不在那个方向。”

毕竟是做人力资源的老手,萧何心里有了底,他知道韩信想做率领百万雄师、行军打仗的市场总监。于是,这老谋深算的人力资源总监视连忙说道:“你先和我回去,如果老刘不封你为市场总监,我跟他急。”

韩信见人力资源总监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韩信只有跟着萧何回汉营去了。

刘邦听说追来的人是钻人家胯下的韩信,心里头老大的不高兴,他一脸不屑地说道:“我还以为你追来的是什么大人物呢?原来是他呀!”

萧何心知肚明,但没有向他的老大直接挑明。运用所学到的战略人力资源技巧,萧何拐弯抹脚着说道:“大王,你想不想得天下吗?”

这一招果然很管用,刘邦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毕竟是厚脸皮的CEO(成大事,应该要这样,不能象项羽那样沽名钓誉),当然,刘邦也觉得,在自己的手下面前,没有必要隐瞒自己雄心勃勃的战略野心。于是,他用双手握住人力资源总监的手,急不可待地说:“老萧啊!我做梦都在想这件事情呀!”

萧何见正中下怀,连忙答道:“汉王,跑了那么些人,都是无关紧要的。惟独这韩信,正是大王您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宝贵人力资源啊!他熟读兵书战策,行军打仗是第一流的高手呀!就是姜子牙在世,也比不上小韩的军事才华啦!所以,我敢说,我们汉营中,谁都可以被人替代,独独只有韩信,是跑不得的啊!

刘邦大惊失色,萧何继续解释道:“韩信这人,从小熟读兵书,更兼之,又跟随世外高人学过出奇制胜之法。他才华横溢,盖世无双,并且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绝非赵括此等纸上谈兵之徒,所能望其项背。”

刘邦一笑,说:“丞相,既然你管人事,现在又走了那么多人,有许多的空缺,你就看着挑个大点的官,象什么都尉将军之类的,安排给他就好啦!”

人力资源总监萧何急忙进谏道:“大王,既然你要实现夺取天下的宏伟战略目标,就必须要有韩信的鼎立辅佐,这样的话,只有封他为大将军,才是最为恰当的做法呀!”

刘邦倒吸了一口凉气,封韩信为CMO(市场总监),这等于放了自己的兵权了。换句话说,要从这古代汉王级别的CEO的手里分权,就好比把身家性命交给了他人。要是换成项羽,谁敢向他出这样的馊主意,他准会把这人给宰了不可。

但刘邦毕竟是刘邦,当回想起自己屡次败给项羽的尴尬场面,他知道让自己领兵达仗,只有挨项羽扁的分了。他牙根一咬,顷刻间,采纳了人力资源总监的建议,择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以隆重的仪式,正式拜请韩信为大将军级别的CMO。

知人善任成就大业

新官上任三把火,韩信就任营销总监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主动出击,先消灭项羽的势力。于是,一方面,韩信派人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所烧毁的栈道,以迷惑住雍王章邯,另一方面,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然后,韩信引得胜兵,出函谷关,直逼洛阳,韩王、殷王等从属于项羽的封国望风归降。

三把火烧后,汉营军中无人不服这新任的营销总监。紧接着,韩信率大军进至楚都彭城,随后由刘邦接管。未想刘邦一进城,便把防务丢在一边,到处搜集美女钱财。此时,正在另外战场上与韩信鏖战的项羽,听说彭城失守,急带三万精骑,星夜赶到彭城,一举将刘邦击败。刘邦兵败彭城,原先降汉的封国重又倒戈、归顺项羽。

韩信闻闻讯,即刻赶来收集刘邦的残兵败将,并成功地进行了阻击项羽继续推进的战争。这样一来,韩信因军功被刘邦封为左丞相级别的高级副总裁。尔后,高级副总裁兼营销总监领兵攻破魏国。再接着,韩信以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大破二十万赵军。最后,韩信率重兵奇袭破齐,刘邦迫于形势,被逼无奈,封韩信为享受CEO待遇的CMO。

韩信攻占齐地后,项羽恐慌万分,连忙派人去游说韩信,希望他能反汉联楚,结果被韩信狠狠地羞辱了一番。“想当初,你贵为CEO,我是你手下的一个普通员工,你根本不把我当人看。并且,我一腔热血报效于你,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为提升你个人的领袖形象,还险些取了我的性命。,你也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