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范例6篇

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

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范文1

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福利院儿童是我国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都有遭遗弃或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再加上特殊的福利院养育环境使其无法拥有普通家庭的正常情感体验,很多儿童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表现出孤僻、偏执、攻击行为较多等不良交往习惯,严重影响了同伴关系的质量,对其正常的社会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团体辅导主要应用于改善普通儿童的同伴关系,而很少有以福利院儿童为辅导对象的研究报告。因此我们尝试以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希望能借助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 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质量,使他们快乐健康地生活。

一、团体辅导活动设计的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来自灾区福利院的7名儿童住进了宁夏儿童福利院,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能否较快地适应新环境,以及更好地和宁夏福利院的老师和儿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新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于宁夏儿童福利院来说,能否使其与院里原有的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防止出现“帮派”现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福利院儿童都是在不同时间入院,并且年龄也有很大的差异,加上个体性格的差异,使得这些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容易体验到负性情感。如何让这些原本陌生的儿童在一个新的大家庭中融洽相处,无论是对儿童还是对福利院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发挥团体辅导特有的作用,帮助福利院儿童彼此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高其交往能力。

二、团体辅导活动内容

【团体目标】促进宁夏福利院儿童和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福利院儿童彼此间的熟识与了解,培养团体凝聚力与团体信任感。

【团体对象】宁夏儿童福利院的19名儿童(包括来自四川震区福利院的7名儿童),所有儿童均无智力障碍,也无明显躯体残疾,或经手术治疗后恢复健康,其中最小的年龄8岁,最大的年龄17岁。

【时间频次】共四次活动,每次1.5~2个小时。

(一)知你知我――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活动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促进成员尽快认识,激发成员交流的积极性和兴趣;协助成员订立团体规范。

活动准备:“谁是谁”信息卡,大白纸,笔,奖品。

活动过程:

1.互相认识(15分钟)

团体辅导者和团体成员作自我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

2.谁是谁(30分钟)

给每位成员一张信息卡,请其认真填写卡片上的全部信息(填写时注意保密),折叠好放入小纸盒。每人随机抽取一张(如果抽到自己的信息卡,请折好放回重新抽取)。在团体当中寻找具有信息卡上特征的人,成员拿着卡,走到一个人身边问他是否有信息卡上的特征,最后确定信息卡的主人,并把他的名字填写在卡上交到组长处,前三个正确提交的成员将获得奖品。

3.无家可归(20分钟)

开始时让全体成员手拉手,充分体会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然后,组长说:“变,4人一组。”成员必须按照要求重新组成四人组,形成新的“家”,此刻,请那些没有找到家的人谈谈游离在团体之外的感受,也可以请团体内成员分享。可以多次变换人数,使成员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融入团体。

4.建立团队契约(10分钟)

辅导者向成员说明订立团体规范的原因。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和制定团体的规范,如“真诚地对待每一位伙伴”、“保守秘密”等,最后通过举手表决,选出大家都认同的规范,写在一张纸上,形成《团体契约书》。每个成员通过签名的方式表示自己愿意遵守契约。

5.分享和总结(10分钟)

在“信息卡活动中”,你找对了同伴了吗?当同伴通过你的信息卡准确地找到你时,你的感受如何?当同伴找错了的时候,你的感受又如何?

(二)同舟共济――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增进儿童间的交流,体验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的情感;让儿童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单独的个体,更是团体中的一员,培养其集体感,增强团体意识。

活动准备:报纸,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3分钟)

回忆上次团体活动的内容。

2.信任跌倒(20分钟)

成员两两成对,一人倒,一人接。当领导者喊“倒”时,一人身体垂直向后倒,脚跟直直倒下,倒到一半的时候,接者平稳地接住。然后互换角色。

3.信任圈(25分钟)

成员围成一个圈,一位成员站到圈的中间,然后闭上眼睛,自觉舒服地倒向任何一方,其他成员必须手挽手,形成保护圈接住倒下的人,再把他推至中间使其站稳。如此倒下、接住,使中间的成员从紧张到很放松,可以信任周围的人。

4.同舟共济(40分钟)

所有成员分成两组。每组成员要齐心协力站在“大海中的一条船”(一张报纸)上。报纸面积减半,再站;再减半,再站……以此类推,最后能够在最小的船上同舟共济的队伍获胜。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在“信任跌倒”活动中,一开始的感受如何?当你安全“倒下”时的感受又是什么?当你在“信任圈”中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认为要出色完成“同舟共济”任务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众志成城――第三次活动

活动目标:增进团队的气氛,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学习接纳他人。

活动准备:眼罩,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5分钟)

“刮大风”游戏:成员围坐成一圈,把多余的凳子拿掉。听领导者口令:穿裙子的站起来,重新找座位;扎辫子的站起来,重新找座位等。

2.信任之旅(45分钟)

辅导者事先选择好盲行的路线,道路有阻碍,如上楼、拐弯,室内与室外结合。团队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者的搀扶下,沿着指导者的选定路线,绕行室内外。期间两人不能说话,帮助者只能靠肢体语言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结束后互换角色。

3.解开千千结(20分钟)

所有成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圈,然后举起右手,抓住对面另一成员的手,再举起左手,抓住另一个人的手。但是不能抓自己身边成员的手,也不能两只手抓一个成员的两只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然后要求成员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个“结”解开。可以钻、跨、绕,但是不能松手,必须让成员明确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拉的是谁,确定解开结后仍然是此人。如果尝试了半个小时“结”都没有被解开,领导者可以允许某两只相邻的手断开一次,但必须马上封闭。

4.优点轰炸(30分钟)

所有成员围坐一圈。请一位成员坐或站在小组中央,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个性以及长处与短处,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然后被“轰炸”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没有察觉的。每位成员轮流到中央戴一次高帽。

5.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当变成“盲人”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当同伴牵引着你走的时候,感受是什么?当你成为同伴的“拐杖”时,你的想法是什么?

当你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时,感觉是怎样的?在解开了一点后,你的想法是否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与周围的朋友结下了这样的“结”?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人际交往中的这些“结”?

当其他人说出你没有发现的优点时,你的感受如何?

(四)相亲相爱――第四次活动

活动目标:提高福利院儿童的团队凝聚力,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儿童间的情感联系。

活动准备:报纸,透明胶,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10分钟)

“坐地起身”游戏:两名成员随机组合,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先成功站起的两名成员获胜。

2.齐心掌(20分钟)

所有成员整齐地站成两排,集体按照数字顺序鼓掌。共有10关,第一关只拍一下;第二关,先拍一下,再拍两下;第三关,先拍一下,再拍两下,再拍三下;以此类推,到第十关。掌声必须整齐、响亮。

3.纸坦克(50分钟)

所有成员随机分成两组,注意性别和年龄的均衡。各组成员在辅导者的协助下亲自动手用报纸制作“坦克”,然后所有成员充当“坦克”的履带,要确保纸坦克顺利走完指定的路线,谁先到达指定的地点谁获胜。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所有成员必须同心协力,从制作“坦克”到走完路线,成员间的协调和配合是关键。

4.最后大团圆(10分钟)

所有成员站成一个大圈,将两手分别搭在左右成员的肩膀上。每个成员依次发表自己参加团队游戏的感受以及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期望。最后一起轻声哼唱《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然后在温馨的气氛中告别。

三、辅导活动总结

在活动中,所有福利院儿童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说明团体辅导这种形式能够被福利院儿童所接受。每一部分活动均是以“游戏”开始,较能激起儿童的兴趣,在每一个游戏结束后要求成员依次序发表活动的感想和体会,以讨论分享为重点,领导者进行点评,和所有成员共同分享活动带给大家的积极体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儿童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勇气,而且通过情感表达,还能促进同伴间更好地了解和沟通,增强其情感共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增强福利院儿童间的了解和融合

相互了解是同伴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我们所设计的“知你知我”为主题的辅导活动,孩子们逐渐变得熟知和活跃,很多孩子表现出了许多平时鲜为人知的珍贵的品质,改变了老师和其他同伴对其原有的刻板印象,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同伴间的交流开始增多,互相之间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好感,来自震区的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逐渐消失,孤独感和焦虑也有所减轻,他们很快就喜欢上了“新家”很快融入到了新集体。

2.增强福利院儿童间的信任和团结

大部分福利院实行的都是集体式管理,所有儿童都是集体养护,由于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而且没有血缘关系,如何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相互帮助、彼此信任,增强团结的力量,形成一个充满亲情温暖的大家庭,对所有儿童福利院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此情况,我们特意设计了信任专题的辅导活动,如“盲人旅行”“信任跌倒”等,让儿童在一个个游戏式的活动中体验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的快乐,感受属于集体的温暖。同时,通过带领儿童完成需要所有成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如“纸坦克”“解开千千节”,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让儿童明白他人存在的重要性,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学会接纳他人。

3.增强福利院儿童交往的欲望和能力

在每次活动中,儿童体验着与人交往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爱,无疑会促使儿童打开封闭的心,增强与人交往的欲望。同时,活动中暴露出了有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原因,如忽视他人的存在、凡事爱争先、逞能、不遵守团体规范、总喜欢指责他人等。辅导者及时发现问题,利用游戏后组织成员发言的机会,让儿童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并且给予正确指导,然后利用团队的力量,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正强化,使其内化为个体所拥有的交往技能。

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福利院 儿童福利需求 孤残儿童 需求理论

1研究概念

为了避免对概念的不同理解而引发歧义,有必要首先对文中涉及到的“孤残儿童”的概念进行界定与说明。根据民政部的相关文件,“孤残儿童”是指失去父母或事实无人抚养的0~18岁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本论文所指的孤残儿童包含以上定义中的儿童,但考虑到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的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的需要,本文所指的孤残儿童为所有监护权为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的照料儿童。

2 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儿童需求现状分析

2.1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及儿童部概况

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是隶属于市民政局的国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下设的儿童部,主要任务是收养L市地区的弃婴、弃儿。为孤残儿童提供养育、预防、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功能。儿童部大楼主体四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置床位200张。中心儿童部共有儿童60余人,工作人员41人。结合笔者在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社会实践的观察和研究,笔者选择三方面比较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需求进行具体表述。

2.2医疗康复需求

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共有儿童60余人,其中0-1岁儿童30余人,其余儿童最小的2岁,最大的19岁。这些儿童中的绝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生理疾病或缺陷。

笔者在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的观察研究发现:按照规定,孤残儿童的基本养育费是包含了伙食费、服装被褥费、日常用品费、教育费、基本医疗费和康复费在内的费用总和。以L市孤残儿童每人每月1000元基本养育费为例,除衣食、日用品和教育等费用外,可用于基本医疗和康复的费用明显不足。儿童福利院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可是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乃至整个中心都缺少医生、康复师。

2.3教育需求

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的教学组负责院里孩子的教育、学习工作。儿童部残疾程度较轻、可以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孩子共计14人。这里有两名专职教师分别带小班、大班。小班里是0―3岁的孩子,有5人;大班里是3―14岁的孩子,有少数17、18岁的女孩子也在其中,有6人。另外有两名身体状况允许的适龄儿童在附近的社区幼儿园、小学就读,还有一名聋儿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被送到当地的特殊教育中心上学。

笔者在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的观察研究发现: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里部分儿童由于智力、身体方面的原因不能接受普通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有一些智力正常但肢体残疾,需日常使用器械的孤残儿童,他们外出就学往往会遇到困难,所以也需要在机构内的接受特殊教育,但目前院内教师资源缺乏且没有专职的特殊教育老师。

2.4就业发展需求

成年孤儿的安置问题,成为当前各地儿童福利机构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在L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部的观察研究发现:院内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出去工作的大龄孤残儿童能成功在外面找到工作的很少,有部分孩子只能先在院里的食堂帮忙。成功就业的孩子中大多数也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也不高。

笔者了解到L市有一个社会福利工厂,但L市的社会福利工厂与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这两个同属民政局的福利性单位联系很少。

3总结与建议

在本文中,笔者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需求、教育需求和就业发展需求做了进行了描述和分析。(1)医疗康复需求。福利院孤残儿童中的绝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生理疾病或缺陷,这一群体亟需手术治疗与康复训练。(2)教育需求。福利院儿童既有一般的教育需求,更有针对性教育训练需求。(3)就业发展需求。成年孤儿的安置问题,成为当前各地儿童福利机构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福利院孤残儿童的需求研究,笔者认为,从实际角度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建议区别、细化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和专项经费。(20建议适当放宽福利院编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以吸引更多专业人员。(3)建议对儿童福利机构中残疾程度较轻,智力发展正常的儿童制定出相对应的教育政策。(4)建议向福利院大龄孤残儿童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与就业辅导。(5)建议为大龄孤残儿童建立稳定的就业渠道。(6)建议实现现行孤残儿童发展性保障政策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7)建议加强社会对儿童福利院、福利院孤残儿童以及特教工作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陈静.孤残儿童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2(2):21-25.

[2]成海军.中国特殊儿童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225-226.

[3]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3.

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社会福利院;优化教育;康复医疗;爱心教育

“残疾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不仅要治愈残疾孤儿生理上的病痛,也要拂去他们心理上的阴影,更好地向社会传递大爱和道德力量。要使更多残疾孤儿得到有效救治,点燃他们人生的希望。”国家总理于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的一段话,被深深地镌刻在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心里。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从建院至今,已经走过了64年的风雨历程。64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忱关心和支持,全院职工也为福利院建设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孩子们倾注了视如己出的爱心,使福利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条件最优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大家共同携手,为孤残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园。

一、儿童福利设施建设长足发展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51年。当时的情况是资金短缺,没有任何设施和设备。筹建领导小组的同志一面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一面和职工们共同建设庭院。经过多年的努力,1987年5月26日,一栋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的儿童生活楼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尽管当时规模不是很大,但这个儿童福利院的建成,填补了我省儿童福利机构的空白,使长沙市的孤残儿童、社会弃婴有了自己的家。

1999年,本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办院方针,福利院班子成员集思广益、放眼未来,建起了当时全市第一所公办的也是规模最大的老年公寓――颐养园。2005年,为适应养老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需要,补充儿童福利院办院经费的不足,动工在院内兴建了我市条件最好、设施最全的示范性老年公寓――长沙市寿星公寓(含长沙老年康复医院),并于2009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37337平方米,设医疗、养老床位960张,入住老人儿童600多名。现在,这所示范性的寿星公寓已成为我市抚老产业的龙头,为儿童福利院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为改变长沙市儿童福利院设施陈旧、没有发展空间的实际问题,省民政厅和市委主要领导在福利院现场办会决定,集中使用600万元市本级福彩公益金,改造5800平方米儿童福利综合楼。此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历时整一年。2012年8月15日,全院最后一批孤残儿童正式入住儿童福利综合楼。

64年历程中,儿童福利综合楼外形设计愈加美观、内部结构渐趋合理、设施功能逐步完善,融科学化和人文化于一体,开启了福利院孤儿养育专楼专区的新时代。

二、优化养育模式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儿童福利事业“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要求,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和改革供养方式,采取机构集中抚养、家庭寄养、模拟家庭、国内领养、涉外送养的“五养”办法,使一部分孩子能够像所有家庭的孩子一样正常学习、生活、交往,接触最真实的社会。

1989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派人到省厅收养中心学习相关法律,了解和掌握申报程序和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筛选和认真准备,1989年2月,第一个涉外送养的孩子孙涓被加拿大罗伯特夫妇收养,至此,长沙市儿童福利院成为我省首家开展孤儿涉外送养的儿童福利事业单位。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自开展涉外送养以来,已将近2000名社会弃婴送养到国外,被送养的孩子们己融入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家庭,在那里,享受着父爱和母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2年2月,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美国公益组织“半边天”合作,开湖南省内先河,启动“新和家园”项目,建立“模拟家庭”养育模式。据了解,新和家园拟组建10个模拟家庭,目前已经有4户家庭入住,模拟家庭的“爱心妈妈”来自社会招募。福利院坚信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场所,尽一切努力为孤儿铺就回归家庭的路,福利院通过创办“模拟家庭”为残障儿童提供持久稳定的家庭环境,致力于为孤儿找家、让孤儿不孤独。

同时,家庭寄养和国内领养等多种抚养方式也广泛开展起来。从2001年至今,14年家寄工作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目前,全院具备家庭寄养条件的125余名儿童已分别寄养在跳马、梅花、城市三大家寄点中,这些孩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关怀,重新找回了天真快乐的童年。

三、康复医疗有保障

近年来,入院残疾儿童的比例逐年提高。为了使这些“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十分注重孤残儿童的康复治疗,更将脑瘫儿童康复视为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福利院借助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治疗“明天计划”的实施,加大了对残疾孤儿的治疗力度。2011年4月,按照民政部脑瘫儿童康复示范基地的要求,成功组建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并开辟了10余个专业康复项目。全院的残儿基本接受了康复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摆脱了残疾的困扰。其中患儿龙诗娜以前是左侧瘫,走两步路就会摔跤,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的走路。

为了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自2012年以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已先后投资开展了六期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培训班,有100多名职工接受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护理知识培训,使专业岗位人员接受培训率达80%以上,残疾儿童康复显效率达95%,有效率达98%,普康率达100%。

四、爱心教育让孤儿成人成材

对孤残儿童不仅要救治、抚养,还要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正规化教育,使他们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致力于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力争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有能力接受普通教育的孩子,院领导及工作人员会积极与各级部门往来协调,及时为他们联系学校,求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保证所有适龄孩子入园入学;对不适应学校学习,但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福利院自办了特教班对他们进行了特殊教育;有特长的孩子,福利院会争取让其进入专门学校进行特长培训。同时针对大龄孤残青年就业能力弱的特点,福利院对外加强协调沟通,为大龄孤残青年争取就业机会;对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并成立了手工作坊,组织孩子们制作十字绣、贺卡、手机吊坠等作品,定期组织义卖和拍卖,增强实现个人价值的自我认同感。针对孤儿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极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院里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认真研究讨论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法。他们为每一名孤儿制订了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孤儿克服了心理自卑、性格孤僻、人格封闭等弱点,树立了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从2002年开始,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上大学实现了零的突破。儿童福利院陆续有20名青年进入大专院校学习,并陆续毕业参加工作,其中不乏优秀学生。如吴明,在湖南建筑学校(中专院校)毕业后,被湘潭大学录取,毕业后在长沙市某房地产公司工作,2011年被福利院院返聘;张珂珂,2008年毕业于长沙市天心区第一普通高级中学,后攻读雅思培训班,顺利考上马来西亚吉隆坡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现就职于深圳某影楼做摄影;陈实,一个双腿残疾的孩子,他上学比较晚,曾就读于湖南民政学院,电脑学得很熟练,毕业后在深圳某动漫设计公司就业的他,因为工作十分出色,现已成为该公司业务总监。类似这样的孩子,在该福利院中还有不少。

为了促进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2014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组建了“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聘请社会上的爱心教师对孤儿进行歌舞、快板、小品等节目排练,鼓励孤残儿童发挥各自的才能,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的成立,为福利院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平台,发掘了孩子们的艺术潜力、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参加艺术团的孤儿学习热情高涨,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心血和毅力,先后参加了2014年在湖南大剧院的庆祝六一儿童节暨“启梦”孤残儿童艺术团成立回报演出和在湖南群艺馆多功能厅的“温暖有爱,宝贝回家”春节爱心公益活动,在文艺汇演中,孤残儿童们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充分展示了生命的潜能和精彩,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福利院有一条不是制度的制度:每年的除夕之夜,院长龙环都要来到院里与孤儿同度,吃过年夜饭后再回家与家人团聚;每年的中秋夜,与孩子开过赏月晚会后,职工再下班。职工们通过这些行动,让孤残儿童在温馨的氛围和浓浓的爱意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范文4

一、养老服务机构福利工作

(一)按照市委八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养老敬老工程’,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1万张以上,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0张床位”的目标,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黔府办发[2008]29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老有所养”行动计划(2008-2012年)的意见》(筑党发[2008]27号),代市政府起草《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的意见》(代拟稿),进一步加大优惠扶持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事业,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二院”共收(代)养老人394人,其中:一福院收(代)养老人215人(其中:收养126人,爱心护理老人89人),二福院收(代)养老人179人(其中:收养146人,代养33人),无一非正常死亡事故的发生。

(三)全市共新增两家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增加床位数171张,有10家正在筹建中,改扩建10家。(各区、县、市具体床位数目标任务待今年12月才能统计)

(四)会同市老龄办制订了《关于做好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发放管理的通知》(筑民发[2011]59号)。《通知》从发放范围、标准、程序及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使高龄营养补贴发放更加规范,把好事作实。今年发放了高龄补贴285.5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五)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老有所养”行动计划(2008-2012年)文件精神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目标,完善市养老服务体系,改变金阳新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没有国有老年福利机构的现状。经2011年1月24日市长办公会议(第4次)研究,同意市民政局使用市级福利公益金在金阳购买老年公寓。目前金阳老年公寓已交付一福院,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六)一福院、二福院切实履行社会职责,按照要求收养“三无”老人和儿童福利院失智、失能大龄儿童;在老龄委和社工人才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爱心护理”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使一福、二福成为全市养老福利机构的骨干和示范单位。

二、儿童福利事业

(一)为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孤儿保障制度,保障孤儿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使孤儿生活得更加幸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2010]5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1]5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局代市政府起草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今年9月,《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筑府发[2011]61号)出台,实施意见着力于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并力求解决孤儿在安置、抚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确定了孤儿集中供养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200元,散居孤儿生活费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进一步保障孤儿的合法权益。

(二)组织开展“重生行动”项目二期工作及对手术对象进行筛查上报工作,要求各区、县、市按照通知要求,严格依据审查范围,对我市“重生行动”手术对象进行筛查上报,并及时得到治疗。

(三)全市孤儿743人,其中集中供养440人,供养率已达60%,已超额完成了省厅“十二五”规划中要求达到50%的指标;床位利用率88%,孤儿集中供养生活费2011年已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已超过省厅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其中儿童福利院收养儿童419人,新收儿童75名,按政策合法程序办理出院儿童57名,国内外送养儿童15名;诊治患病儿童4284人次,无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新入户寄养儿童27名,目前,家庭寄养儿童共215名(其中农村寄养50名,城镇分散寄养165名,中天就读30名);第二社会福利院安置孤儿12人;中八劳教所管教孤儿9人。

(四)按照省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为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顺利发放和孤儿信息录入工作顺利完成。我处及时组织召集各区、市、县和局属福利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对孤儿录入系统进行培训。要求按照省、市文件精神,严格把关,仔细审核申报材料,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及时申报录入系统。在7月按每人每月360元下拨了2010年孤儿生活费316.656万元,并督促各区、县、市及时发放到位。下一步我处将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按照程序和规定,办理增发和停发孤儿基本生活费手续。将审批发放工作与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建设相结合,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虚报现象,扎实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做到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孤儿基本生活权益。

三、残疾人福利工作

(一)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更好地落实国家对福利企业的扶持保护政策,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处于2011年5月24日起开展对2010年度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工作。年检范围是持有市民政局颁发的《社会福利企业证书》并经工商部门年检的福利企业。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年检结果已通报税务机关。目前,全市共有福利企业27家,安置残疾人就业692人,年销售收入65382万元,每年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养老及其他保险共计382.5万元,残疾职工平均工资为1000元左右,确保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

(二)市精神病医院按照《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方案》,积极借鉴先进精神病医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类医疗资源,突出心理咨询、护理、社会适应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等优势,鼓励职工通过职称考试、参加各种职业培训等方式储备人才,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机构,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全年业务创收94万元;收治“110”病人128人、收治省医保病人6人、市医保病人51人,门诊就诊733人。收(代)养病人76人,其中(其中收养35人,代养41人)。

(三)按摩医院积极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摩医院截止10月业务收入280万元,服务病患8万人次。

(四)四个中心认真做好转型的前期工作,根据编办下达的职责,一中心积极配合做好“儿保”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二中心配合优安处做好散葬烈士坟墓管理工作;三中心配合救灾处做好救灾物资储备、救灾知识宣传工作;四中心配合民管处做好民办非企业组织和社团的登机管理工作。

四、公益金管理工作

(一)按照有关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共同对拟使用2011年度市级福彩公益金的项目使用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安排了2011年度市级福彩公益金的使用计划。目前各单位正按照资金计划和规范程序推进项目。

(二)加强项目管理,对1987年到2005年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进行普查,统计、收集了项目名称、资助金额等内容。重点对近两年来公益金资助项目的建设、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切实提高福利公益金使用效率。

(三)福彩金使用情况。今年共安排福彩金5896.15万元(含省级742.5万元),大致使用情况如下:

1、一福院共安排了3087.23万元,其中老人康复楼项目安排480万元,待签订代建合同后按进度拨款;特教区建设项目安排598.23万元,前期已拨付60万元,待签订施工设计总承包合同后按进度拨款;金阳老年公寓安排2000万购置和装修,一期购置款1080万元已拨付,装修已招标,即将按合同拨款,购置尾款待房屋产权手续齐备后按合同付款;福利机构医疗补助9万元已拨付。

2、二福院共安排964万元,其中“三无”老人安置楼拨付608.5万元建设款,145万元购置内部设施待招标结束后按合同拨款;福利机构医疗补助拨付9万元;污水处理160万元和省厅资助41.5万元未拨付;

3、精神病院安排了881万元,其中院门诊楼项目安排500万元,已拨付100万元用于前期;拨付福利机构医疗补助3万元;搬迁改造安排50万元,拨付50万元;优抚医疗11万元;新院建设项目安排300万,鉴于国家资金下达,因此2011年调整到别的项目。(办公会通过)

4、儿童福利院安排161.55万元,其中学生楼维修改造安排41.55万元,拨付41.55万元;拨付福利机构医疗补助3万元;脑瘫儿童项目120万元未拨付。

5、其他项目:拨付县九庄烈士陵园30万元,示范性农村公墓20万元、修文硝厂3万元、按摩医院49.88万元。

截止目前,福彩金共下拨2093.93万元,其余资金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拨款。

五、福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三无”老人安置楼

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立项批复》(筑发改社字[2008]741号),集“三无”老人居住、生活、养护、康复、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三无”老人安置楼项目投资总概算为2353.48万元,建筑面积为6356.5㎡、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高度21米,床位300张。目前工程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按程序购置老人生活必需设备、设施。下一步将积极协调有关方面,督促代建单位做好工程竣工后的各项工作,不留尾巴。

(二)精神病院住院部项目(2011年实事项目)

精神病医院住院部建设项目总投资312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床位200张;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资金2400万元(实际到位2850万元),地方自筹720万元;项目的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环评手续、地灾、压覆矿、水土保持报评审中心评审拦标价,财政局相关处室已发文认定评审结果并明确自行采购。拟建土地已通过市规划局审批,并已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目前正在进行预征地工作,征地资金财政已安排500万元。

(三)精神病院门诊楼项目(2011年实事项目)

市精神病医院门诊楼工程位于市云岩区百花山路58号,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2011年安排福彩金500万元,工程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方式,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11月。目前项目已完成:立项、可研报批、初步设计方案正在编制、市规划局已同意门诊楼工程项目总规,单体规划批复待相关费用缴纳后批复。在10月15日开始拆除地块上原有建筑物,预计年内可以开工建设。下一步加强和建设单位的联系,利用他们在人员、技术上的优势,加快推进项目进展。

(四)社会福利院老人康复楼项目(2011年实事项目)

社会福利院老人康复楼项目总投资1188万元(不含装修和内部配套设施等费用),建筑面积4866平方米;资金来源为:各级福彩公益金、财政拨款、申请上级专项建设资金。资金到位580万元,目前项目已开工。

(五)社会福利院特教区改造

项目总投资733.58万元,建筑面积2406平方米;2011年安排福彩金598.23万元,项目已完成规划会签、地勘,下一步将督促建设单位依法按规办理,早日建成。

(六)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康复楼项目

项目总投资1027万元,建筑面积3848.3平方米,2011年安排福彩金536万元,目前市发改委已下达立项批复,总规报市规划局,待市规划局通过后,交有关部门会签完成规划手续。由于儿童村一期尚有部分遗留问题(土地证未办),总规需要调整,因此项目进展比较缓慢。下一步工作,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帮助建设单位协调规划、国土等部门,争取早日开工。

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三无”人员床位数仍旧比较紧张,应对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床位贮备不足;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较为缓慢,管理亟待加强;

(二)国办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缓慢。

(三)“老有所养”行动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在下一步工作当中,我处将按照局的安排和部署,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各区、县、市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老有所养”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

(二)督促、指导联系的局属单位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局党委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配合做好“四个中心”转型前期工作。

(三)以建设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市级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民政发展基础。

(四)继续做好孤儿信息录入工作,积极探索困境儿童的生活救助工作。

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范文5

他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对残疾青年、幼儿进行抚养、医治、教育,逐步恢复他们身体功能,培养他们劳动技能,使他们重返社会:

他有一个伟大的抱负:按照国家标准,建成一座自治区一级福利院和广西城区福利院示范院,集生活、医疗、教育和娱乐为一体,既是残疾青少年成才的宝地,亦是老人颐养天年的乐园。

他爱心似火,任劳任怨地默默工作,共收养了数以千计的孤老残幼者,他们弱病进来,健康出去,已成为社会的财富;他勤劳如牛,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建起一座环境优雅、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式的社会福利院……

爱心赢得社会的尊重,业绩获得组织的荣誉。正因为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他先后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和玉林市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也正因为他对孤老残幼者的极其关爱,他的业绩在岭南都会到处传颂,人们称赞他为“孤幼之父,老残之友”。

他的名字叫赵显聪,今年52岁,许多人都知道,他是玉林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是一个用自己全部心血献给孤儿残老事业的人。

孤幼人员说:“我们没有父母,但赵院长比父母还好,一屎一尿把我们抚养成人。”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中很多人是体弱的婴儿,处于无知无能无靠阶段,不仅需要生活的供养,更需要感情的抚爱。”赵显聪常常如此对职工们说。这几句话,听起来普普通通的,却道出了福利院工作的特殊性,也指明了搞好福利院的关键所在,并非是一般人就能够说得出来的,赵显聪不仅说得出,而且做得好。

1956年9月出生于兴业县山心镇的赵显聪,不仅在山心铁锅厂担任过厂长,而且在玉林市印染厂、县级玉林市经委和人事局机关保险所、玉州区劳动局等多个单位工作过,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许正因为这一点,2003年5月,他被组织安排来到了玉林市社会福利院,并担任院长。当时,他感到很意外,也感到很突然,更感到压力,想推掉不干,但一见同事们一双双期待的目光,他又忍住了。特别是组织上的鼓励,他就不得不下力气挑好这副重担了。

福利院的工作繁杂而琐碎,身为一院之长,最让赵显聪操心费神的事,是如何使院里的残障儿童都能健康成长。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因身体残疾、被亲人遗弃。赵显聪满脸怜惜的告诉记者:身体的缺陷已经让他们过早地面对苦痛,而亲生父母的狠心离弃更将成为他们一生最致命的创伤。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需要我们大家去精心呵护啊!

在儿童福利事业的管理上,为孤残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福利院每个人的责任,赵显聪更是把这当成工作中的重点,他要求职工一定要严格按照弃婴出入院程序办理弃婴的收养、送养手续。抓好儿童的档案管理,凡儿童入院即建立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与此同时,他积极发展家庭寄养业务。把儿童送到有爱心、责任心强的家庭抚养,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儿童智能、体格正常发育,顺利回归家庭。目前,全院已有寄养家庭33户,寄养在家庭儿童35人。另外,赵显聪还筹办了阳光村孤残儿童家庭养育模式,并与美国儿童联盟基金会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现代科技面前,没有不可康复的人。”赵显聪经常教育全院职工要正确对待残障儿童。现在福利院收有不少残障儿童,其中有些还是脑瘫患者,院里为此设立了医疗服务部,并聘请医生和护士对这些天生的弱者一直进行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和职业训练。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很多脑瘫儿童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了,也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更有特教班的一些孤残儿童还能参加玉林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并被选送参加广西、全国艺术汇演并获奖。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或者是听到这样的消息时,赵显聪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赵显聪还经常抽空与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过儿童节。赵显聪告诉记者,在孩子中间无论是健康的或是身有残疾的,他们的脸上总是那样的纯真,能让他重拾孩提时代的乐趣。

在2007年下半年,赵显聪与全院职工还专门开设了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主要针对小儿脑性瘫痪和其它引起的小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对弱智、肢残、孤独症、语言障碍和感觉统合失调等各类残疾儿童和问题儿童进行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疗效。特别是自2008年4月面向社会接受外来的残障儿童以来,由于是免费治疗,再加上疗效显著,更是赢得了社会上的广泛好评。

残老人员说:“我们没有亲人,但赵院长比亲人还亲,费尽了心血关怀我们。”

在实践中,赵显聪深深认识到,福利院收养的人是一个弱势群体,有“盲、聋、哑、痴、呆、傻、病、残、瘫、孤、幼、寡”,比普通人需要更多的关怀,他们幼小身残,年老体弱,小到缝衣做饭,大到培养孤儿的成长、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等等,都需要国家抚养,确实是社会一个包袱。但如何重塑他们的新形象,把包袱变成财富,这才是自己最艰难最困苦的任务,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为此,在出任院长5年来,赵显聪把目光和精力注重三个焦点:一是抓好幼儿的教育;二是抓好成年人的就业:三是抓好孤残老人的健康。他认为,抓好这三点,就为转化创造了条件,能把包袱变成财富,把弱体变成强体。

赵显聪常常感到:教育是成才的基础,有了文化和知识,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平时,他对抓幼儿既注意生活抚养,又注意文化教育。在幼儿四五岁之后,就要教他们识字、唱歌;身体素质好的,便让他们上小学上初中,现在已有不少人在读中学了。赵显聪对那些勤奋好学的少年特别关爱,常常为他们买衣服、棉被以及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有不少幼儿都说:赵院长真如我们的亲生父亲。

随着社会的进步,养老模式的改变,来福利院要求代养的老人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解决社会中的老年化问题,使老人能在福利院找到家的感觉呢?赵显聪出任院长以后,就一直注重以身作则,一心想着老人,一切为了老人,以“热情周到为院民服务,视他们为亲人:为亿万家庭分忧,替天下儿女敬孝”为服务宗旨。在管理上,他提出了分级护理,按级收费的思路,使福利院老年公寓得以实现高、中、低档共同发展,满足了全市不同层次人民的养老需求。

在平时,如有时间,赵显聪会经常到每位孤老的宿舍走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饮食生活,娱乐爱好等。还会为那些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时时提醒职工要把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来照顾,与老人多沟通,及时打开老人的心结,让老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感到满意。他

还会督促、带领老人们参加一些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和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如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出门晒太阳,与老人在一起聊天等。晚上,有时候,他还要到老人们的房里去察看,看看门窗是否关好:有病的老人是否服了药……每逢大小节日,他还会为老人准备丰盛的饭菜,与老人们一起共享节日的快乐、家庭的温馨。有的老人直拉着赵显聪的手说:“就是亲生儿子也没有像你这样照顾人的!”赵显聪则笑着回答:“你就把我当成你们的亲生儿子吧!”

有一位姓李的老人,一生非常坎坷,又无儿女,为让老人安享晚年,赵显聪积极组织为老人过八十大寿。按老人的要求,他请来了李老的老朋友、老同学和院里的老人们,一起为老人举行了生日宴会。每当李老提起此事时,就激动得热泪盈眶,并说:“我一生坎坷,没想到晚年过得这样幸福,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感谢党,感谢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儿子和闺女来细心地照顾我。有这样的晚年,我这一生都感到满足啊!”

赵显聪的同事对他的品质非常欣佩。福利院副院长苏如意就对记者说:“赵院长对老残幼的关照是非常具体的,一件一件都要落在行动上,这种关照也是长久的,改变了他们的身心形象,使他们能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尊重。”事实的确如此,在赵显聪的努力下,近年来,有不少弃婴找到了抚养的亲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大多数留养者得到了较好的文化教育、技术训练,走上了半供给半劳动之路。因此,有人说这是赵显聪的最大功德,这是不无道理的。

孤老残幼的人员说:“我们没有家,但赵院长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花园式的家,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有一个家?家就意味着有情爱、有关怀,家就意味着有温馨、有快乐。一个有家的人,也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但是,孤老残幼的人没有家,这是世界的不公平,因为,他们确实是不幸的人。

然而,他们又有幸,他们遇上了一个好院长,赵显聪自从出任福利院院长那一天起就下决心,为这些不幸者营造一个幸福的家。

为了这个家,他紧缩银根,过去不买空调,不买汽车,坐破桌办公,骑自行车上班,节约每一分钱:

为了这个家,他多次争取国内外慈善组织捐赠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他四处奔走,寻找机遇……

如今,玉林市社会福利院坐落在城区中心的花鸟市场旁边,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座花园式的标准建筑,有综合大楼、儿童楼、老年公寓等多栋大楼;有草坪林荫带,有壁画凉亭,有巨石雕塑,有健身场地,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如果不是门口标示的牌子,还让人以为这里是一座三星级宾馆。记者来到福利院采访的那一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一走进福利院就见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各种盆景和树木修剪整齐,从远处还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寻声看去,就刚好看见赵院长与四五个老人正坐在石凳上聊天,其乐融融。

在采访中,福利院一位老职工黄永全就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为了全院的老人儿童能享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几年来,赵院长可以说是最苦最累的了。从赵显聪上任院长开始筹建老年公寓,他就不辞劳苦,四处奔波,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为老年公寓筹集了建设资金,使得一座崭新的老年公寓拔地而起,不仅为全院增加了床位:而且增加了医疗、康复用房,大大地改善了老年床位紧张的局面。据统计,赵显聪出任院长以来,他共筹集了资金300多万元用于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公寓、院大门等项目建设,院内绿化面积达1000平方米,新建球场400平方米,硬化院内路面1000多平方米,硬化了人民中路至福利院门口的道路,彻底地解决了老人儿童出行难的问题。

难怪,有人说,现在的玉林市社会福利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不仅是老人颐养天年的大家庭,而且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家庭。最让人称道的是,赵显聪制定的全院人员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使全院人员有一个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更使人感到幸福和快乐,这是赵显聪与全院人员建起的另一座精神之家啊!

谁有病痛,大家会来看管,也有人自愿来照顾:

谁有喜事,大家会来祝贺,分享其快乐:

儿童福利院活动总结范文6

主题词:探索校外教育新途径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那么少年儿童弱势群体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可以认为:一是家庭贫困少年儿童;二是残疾少年儿童;三是流动少年儿童,主要指青年农民工子女;四是家庭失效少年儿童,主要包括孤儿、生活在单亲家庭、家庭暴力以及家庭重组中受到冷落、虐待的少年儿童;五是游民少年儿童,主要包括失学少年儿童、入狱、待业、失业家庭的少年儿童。

弱势少年儿童因父母的监管教育和亲情的双重缺失,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残疾儿童的自弃、低沉心理;单亲、留守儿童的自闭、孤独心理;贫困儿童的自卑、失衡心理;问题儿童的自私、逆反心理,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实施心灵关爱,驱散他们心理上的阴影是我们校外教育任务之一。少年儿童弱势群体在享受义务教育方面享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在享受校外教育方面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基本没有接受校外教育,从而影响其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也损伤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文化活动进校园、兴趣小组进课堂

校外教育针对少年儿童弱势群体接受校外教育困难的现状,选派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通过“送教上门”、“流动少年宫”的形式,定期到打工子弟学校、特教学校、福利院及薄弱学校,拓展双方合作内容与形式,把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教学形式带给师生,做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这样既能让敏感的弱势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还可以挖掘他们的潜能,鼓舞起特长发展的自信,培养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008年北京市少年宫学员在“和谐、爱、坚强”活动中向汶川地震灾区的学生送去祝福卡和玩具;2009年北京市少年宫学员在城乡手拉手公益活动中走进河北杨家桥打工子弟学校;同年藏族子弟走进北京少年科技馆;书法组的学员坚持每年送春联下乡。2010年3月北京市少年宫金鹏科技团分团在北京市唯一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蒲公英中学启动了“城市乡村手拉手”公益活动,并和分布在各区县的打工子弟学校及边远农村校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同时,少年宫积极组织教师走近弱势群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公益及教育公平,贡献应尽的力量。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与湖北省巴东县建立了贫困山区“手拉手”长期协作关系。北京市少年宫的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风格,进行了传授与指导。课后进行了座谈,座谈内容涵盖科技、校外活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辅导、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教材选编等,解答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通过这种“手拉手”协作活动,优势互补的工作关系,达到了资源共享、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开辟了校外教育的新的领域与途径。起到了引领、示范、指导作用。

二、同享关爱快乐成长

体恤和关爱弱势少年儿童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校外教育可充分运用科技、艺术、文化和体育方面的优势,融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少年宫的学员走出宫门,深入社区、乡村、街道,与弱势少年儿童接触、交流,既能够帮助弱势少年儿童,还能达到实践育人的功能,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2008年7月北京市少年宫到房山区福利院组织了“我们拥有同一个家”爱心手拉手美术交流活动,活动主题是: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学会体恤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健康成长做社会有用的人。活动中少年宫的学生与福利院的学生2+1组成兄弟小组、姐妹小组,由少年宫的学生充当哥哥姐姐的角色,学会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互帮互学,共同创新,共同绘制卡通石膏像;参观福利院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共进午餐;和充气福娃做游戏;照“全家福”等活动。手绘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色彩知识,著名卡通形象的创作背景,掌握色彩搭配及调色、水粉手绘技巧,也培养了学生们搜集资料、动手制作能力;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和社会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少年宫的学生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接触残疾儿童,体验了多元立体的生活和美术学习,培养了爱心意识、合作精神,学会了体恤关爱他人。让福利院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些活动都渗透着校外教育对弱势少年儿童的关心和重视,把校外教育特点与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公益性校外教育与公益福利事业的有机结合,尝试了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三、同在蓝天下,爱心欢乐营

把弱势少年儿童请进少年宫集中培训和活动,免费参加兴趣小组,学习一门艺术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新途径。北京市少年宫利用每年的“六一”、寒假、暑假,选一些弱势少年儿童走进少年宫,参加免费冬(夏)令营,使他们在欢乐营中,感受到政府、社会的温暖关怀,享受到同样精彩的童年。北京市少年宫和北京市各儿童福利院建立联系网,将校外教育走进儿童福利院的同时,也让这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同样享有走进校外艺术殿堂的权利。从2007年至201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几次专场邀请打工子弟的孩子和残疾孩子到市少年宫进行游园活动,开放了部分艺术课堂。游园活动中学生们互助互爱、相互勉励、共同倡议:共建和谐校园、共建和谐北京。2009年8月11-13日北京市少年宫美术部实施了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爱心活动。邀请北京太阳村服刑人员的孩子到少年宫联谊,免费为他们做“我梦中的艺术殿堂”公益性艺术培训。太阳村的学生与少年宫的学生一起参加不同门类的艺术培训;参观少年宫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筛选学生作品,印制教育教学成果学生作品集。活动后,通过自评、互评、采访,反馈,太阳村师生一致认为: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做社会有用的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作为少年儿童素质教育重要教育基地的校外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势在必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也倍受老师和孩子们的青睐。

关注少年儿童弱势群体的爱心活动是一项长期的资源共享公益活动。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校外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立体的教育氛围,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关爱他们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关注我们的希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的工作将始终以“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出发点,充分体现校外教育工作的公益性与全面性。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陆士祯 宣飞霞《关于中国社会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