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活总结范例6篇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范文1

一、 把好活动“目标”关

活动“目标”既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在主题活动开展中目标的管理主要要强化以下两点:

一是审查活动目标的明确性。主题活动是在师生互动中构建、生成的,但无论生成的是什么样的主题,都应有其明确的主题活动目标。即: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你要协助幼儿探索什么问题,怎样进行探索活动?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让幼儿获得什么经验?因此,对于各班生成的主题活动,首先应审查其活动是否有明确的预设目标,预设的主题网络及探索活动是否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以防止主题活动的盲目性、拼盘化。

二是评价活动目标的价值。在主题活动网络生成、构建后,不仅要审查其预设目标的明确性,还要评价其目标的价值。即了解、分析主题目标及各子目标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评价其活动目标的价值,检查其目标的建立及活动网络的构建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是否有助于幼儿在对自己已有经验的重新组合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以防止出现无意义的教育活动。

把好活动目标关,还要注意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其网络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有效跟踪,以避免主题活动的表面化、形式化。对主题网络目标实现情况的跟踪,也有助于对主题活动开展情况的了解与指导,有利于主题活动的良性发展,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 把好活动“记录”关

活动记录是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及幼儿的表现所作的记录。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题是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某方面的研究探讨中,立足本班实际情况与幼儿共同生成的,具有较大的偶然性,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方面也具有较大自由和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活动记录也就成为我们了解、分析活动开展情况,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组织及整个主题活动的价值的主要依据。

把好活动记录关一是要强化活动记录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因为全面、真实有效的活动记录,既可以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便于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对教师工作情况的了解与管理。二是要强化活动记录分析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对于每份活动记录,都要要求老师针对活动过程作出全面合理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好活动记录关还要防止出现记录的随意性和应付性。因为活动记录是评价教育活动情况主要依据之一,同时,活动记录也是日后经验总结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三、把好活动“总结”关

总结是获取经验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把好活动总结关主要要作好以下两点:

(一)强化总结的全面性。当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要求老师要针对整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作出全面的总结。即通过对整个主题活动开展过程(包括主题的生成,网络的构建、探索活动的设计、活动内容的组织、活动目标的实现情况等)的回顾,对整个活动的各环节作出全面、详细的总结。总结出一些好的作法与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二)强化总结的反思性。反思性的总结有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教学实践取得成功提供宝贵的经验,为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在对活动进行总结时不仅要全面、详细,还要善于思考、反思,在思考、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经验。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范文2

一、内容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20__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 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20__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 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3、各社区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准备资料,在四月中旬全面完成档案资料的准备,办事处将组织进行检查。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范文3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生活事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7-0032-04

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所谓生活事件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经历的各种需要一定心理适应的事件(包括负性事件和正性事件),这些事件能引起个体的紧张性刺激,这种刺激个体只有逐步消除才能达到身心适应。当生活事件没能消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就可能出现躯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生活事件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已为Holms和Rahe利用他们编制的评定表所证实。青少年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心理冲突和行为情绪问题发生的高危阶段。来自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应激源冲击着这一阶段青少年的成长,因而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对帮助青少年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关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研究表明,生活事件造成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变化而影响其身心健康,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在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紧张性的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增加学生发生身心疾病的危险也在增加。我们以前对生活事件的研究大多是汉族学生,对藏族学生的研究较少。藏族学生因为所生活的社会文化与地理环境与汉族差异非常大,因而关注藏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发展并提高民族教育事业的质量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对在成都就读的藏族大学生与拉萨就读的大学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进行比较,希望通过研究发现异同,并为民族高等教育的开展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成都学习的藏族大学生与在拉萨学习的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成都收回有效问卷256份,拉萨市收回有效问卷365份,共计621名藏族大学生被调查。样本情况分布如表1。

2 测量工具

调查采用的是1987年刘仲贤教授编制的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该量表适用于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和应激强度的评定。经反复测试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ASLEC为自评问卷,有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按内容可以划分为六个因子水平:(1)人际关系;(2)学习压力;(3)受惩罚;(4)丧失;(5)健康适应;(6)其他。

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问卷施测采用匿名操作技术,数据用SPSS 12.0 for windows xp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分析

1 两地藏族大学生在总应激量和各因子得分上的比较

由表2成都藏族大学生与拉萨藏族大学生两个群体在总应激量和各因子的均分可以看出,成都藏族大学生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较高,拉萨藏族大学生在健康适应因子上的得分较高,即成都藏族大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来自其他因子,而拉萨藏族大学生的应激源主要来自健康适应因子;从表4T检验结果来看,在总应激量和几乎所有因子的得分上,成都藏族学生的得分均要低于拉萨学生的得分,在学习压力、总应激量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丧失因子上差异比较显著,健康适应因子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2 两地藏族大学生的在性别、来源维度上的比较

在性别维度的比较上,采用分别抽取被试群体中的男生、女生为两个群体,再对两个群体中不同地域的藏族大学生分别进行比较,在成都就读的藏族男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各因子及总应激量上的得分要低于在拉萨就读的藏族男大学生(在表3里不再显示),在学习压力丧失总应激量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健康适应因子上差异特别显著。而在成都就读的藏族女大学生与在拉萨就读的藏族女大学生受生活事件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在来源维度的比较上,方法也是一样。从结果可以看出,来自城市的藏族大学生在成都就读在生活事件各因子及总应激量的得分要低于在拉萨就读的学生(表中不再显示),在学习压力丧失及总应激量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健康适应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而来自乡村的藏族大学生在成都就读与在拉萨就读在生活事件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3 两地藏族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得分上的各个年级的比较

在年级维度的比较上,也是采用分别抽取各个年级的学生,然后在各年级群体成对对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比较。从各年级成都藏族和拉萨藏族大学生在各因子及总应激量得分的差异比较结果来看,可以看到大学二年级成都藏族大学生和拉萨藏族大学生在受惩罚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成都藏族大学生得分要高于拉萨藏族大学生的得分(表中不再显示)。这可能是藏族学生到成都读书,家长及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较高。他们担负了以前学校及家长的期望,如果遇到预期的评选落空,他们往往归因于辜负期望。内地藏族大学生对惩罚的敏感性是我们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人来讲,需要特别注意对他们行为后的反馈评价方式,避免教师或家长的反应被学生错误归因为对自己的惩罚。

另外,在做年级的维度分析时发现,在健康适应因子上,各个年级的成都藏族大学生的得分均要低于拉萨藏族大学生的得分(表中不再显示),即在成都读书的藏族大学生受健康适应因子上的生活事件影响较小。

三、讨论

1 成都藏族大学生受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较小

可以明显看出在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总量及具体生活事件上,成都藏族大学生的得分大多数要低于拉萨藏族大学生的得分,可见藏族大学生在内地就读对其自身发展来说是有一定的益处的。这得益于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国家投入资金在内地创办民族中学,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到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较好的地方学习,对于能够到内地读书的藏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们会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回报家乡。在成都就读对藏族学生来说,在与自身文化背景不同的环境中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但是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还为他们提供了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生活要比在拉萨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这可以满足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因而在成都就读的大学生受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较小。

2 健康适应因子的特殊性

在以上的结果分析中注意到,在各因子及总应激量的比较中,成都藏族大学生与拉萨藏族大学生在健康适应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达到0.001,在藏族男生比较及城市藏族大学生比较中,在健康适应因子上的差异也比较显著,在各年级的比较中,各个年级的成都藏族大学生在健康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均要低于拉萨藏族大学生。可见在成都就读的藏族大学生受健康适应因子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在拉萨就读的学生,像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学习负担等具体生活事件对成都藏族大学生的影响也较小,可以看到在成都就读的藏族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能较好的适应。这里的可能性结论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健康压力主要与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关联较大。

3 藏族男大学生、城市藏族大学生在比较中表现的特点

在表3的结果中,看到成都就读的藏族男大学生与拉萨就读的藏族男大学生相比在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因子及总应激量上差异均比较显著,而藏族女大学生在成都就读与拉萨就读没有什么差异。这估计与藏族男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关,我们知道藏族是一个热情、开朗、胸怀开阔的民族,而正直青少年的藏族男大学生则更显粗犷、豪放、开朗、不拘小节。他们这种性格到不同的环境中也能够很好的与周围人相处,能较快的适应。而藏族女生则相对内敛,到陌生的环境中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因而在受生活事件影响方面表现出与男生的差异。

城市藏族大学生到成都就读与在拉萨就读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在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因子及总应激量上差异比较显著;而乡村的藏族大学生在成都就读和拉萨就读受生活事件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来至城市的藏族大学生在成都就读受生活事件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拉萨和成都在文化背景上,共性因素较多,因此,来自城市的藏族大学生在条件较好的成都学习则能够较好地适应。乡村的藏族大学生在成都就读,却表现出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因子及总应激量的得分均要高于在拉萨就读的学生。在成都就读的藏族大学生受生活事件的影响比在拉萨就读严重,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乡村藏族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而在成都就读却要比在拉萨就读花费相对多些,会加重乡村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给他们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思想包袱也较重;二是乡村藏族大学生来到成都的民族中学学习,其成都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他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等差异太大,客观上导致了适应能力的降低,因而受生活事件的影响也较严重。

4 成都和拉萨藏族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来源维度上

成都藏族大学生和拉萨藏族大学生在总体比较中差异体现在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及总应激量上,在性别、来源维度比较中的差异和总体比较的差异基本吻合,但在年级比较中只有大学二年级在受惩罚因子上有显著差异,这与总体比较的差异有一定的偏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成都藏族大学生与拉萨藏族大学生的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来源维度上,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不是很明显,这或许与取样时样本分布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注重考察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同时注意样本分布的合理性。

四、结论

第一,在生活事件各因子及总应激量的比较中,成都藏族大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来自其他因子,拉萨藏族大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来自健康适应因子;成都藏族大学生在各因子及总应激量的得分要低于拉萨藏族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因子及总应激量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第二,成都就读的藏族男生比拉萨就读的藏族男大学生受生活事件影响小,在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因子及总应激量上均到达显著水平,藏族女生在成都就读与在拉萨就读受生活事件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女研究生 主观幸福感 相关因素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科教兴,则民族兴;人才兴,则国运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大量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毋庸置疑,研究生作为最高层次的人才,肩负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一个高层次群体,他们目前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研究生人群的年龄和学习、活动方式较之大学生和其他人群存在着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关于研究生的研究相对来说显得十分薄弱,尤其专门针对女研究生(硕士、博士)的研究就更少了。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女研究生作为未来女性人才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她们不仅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而且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婚恋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一系列的竞争和冲击不仅给她们带来困惑、期待和迷茫,势必还会影响她们主观幸福感的形成,从而影响她们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笔者根据调查所得出的各项数据,用统计学处理方法,对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进行分析,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际状况,探索影响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提高女研究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让她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方法

2.1被试

被试取自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四所高校的研究生(硕士、博士),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500名学生,统计中剔除无效问卷52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48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女研究生被试304份,男研究生被试144份。在总的问卷中抽取出女研究生的被试,得出的有效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2.2.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

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33个题目。本研究中采用国内段建华①(1996)对该量表的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和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平均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在本研究中女生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2.2.2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Campbelletal,1976,简称IoWB)②

该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总分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根据姚春生(1995)等人的资料,本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P<0.001)③。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总体情感指数与另一种幸福感测查的相关性为0.52,平均分为11.8。本研究中,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性为0.51,女生在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

2.3研究程序

测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测试前根据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注意事项,并告之该测试为匿名测试,回答的问题无所谓对错,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2.4数据处理

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数据的录用采用Excel,处理采用SPSS13.0。

3.研究结果

3.1女研究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

3.1.1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分析

对不同专业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虽然文史专业女研究生在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三个方面略高于理工专业的女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性水平;文史专业女研究生在情感指数方面略低于理工专业的女生,但二者差异同样没有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性水平。

3.1.2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学历差异分析

对不同学历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在总体幸福感、情感指数得分方面,女硕士研究生低于女博士研究生,二者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而在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硕士研究生略低于博士研究生,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3.1.3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4),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未婚女研究生都略低于已婚女研究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3.1.4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生源差异分析

对不同生源地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5),生源地在城镇的女研究生在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要高于农村,二者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在总体幸福感得分上,二者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3.1.5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对是否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6),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都略低于非独生子女研究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4.分析与讨论

4.1人口统计变量学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人口统计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通常研究的方面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等变量。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了专业、婚姻、生源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四个人口统计变量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

就专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还是生活满意度方面,文史专业和理工专业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女研究生幸福感水平大致相当。这可能是因为在研究生阶段,不管什么专业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论文压力、人际压力、工作压力及情感等问题,都要面对自己各种问题并着力解决,因此主观幸福感及情感指数在专业类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感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者就婚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④上世纪70年代,Campell等人甚至将婚姻和家庭视为预测美国人主观幸福感的15个因素中最主要的两个。Brown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由于配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婚姻因素会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我国台湾学者陈洛采用自编的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研究发现,仅仅是在家庭和工作满意感方面,有婚姻生活者得分明显高于无婚姻生活者,在幸福感上两组得分差异不显著。邢占军、金瑜⑤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居民无婚姻生活者比有婚姻生活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已婚人士自己的婚姻质量评价不高。梅锦荣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夫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因此已婚的幸福感比未婚的要高。但是,本研究发现,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未婚女研究生都略低于已婚女研究生,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虽然这一结论与已有的一些结论有部分的相似之处,但遗憾的是,本研究中这一结论很难说是可靠的,因为从调查对象来看,未婚人数有284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3.4%,已婚人数有20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6.6%,两组人数之间差异如此之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婚姻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就应该扩大已婚对象的数量,遗憾的是限于研究的时间短暂以及这类研究对象不容易选取,本研究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目的。

关于生源所在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城乡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源地在城镇的女研究生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这可能是城市和农村这两个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某些差别的反映。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因而主观幸福感较高;而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我们的研究显然间接支持前一种观点,一般来说,来自城镇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来自农村的要好,这反映到主观幸福感中就是来自城镇的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些。同时,城乡差异可能也与来自城镇的女生在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强于来自农村的女生有关。

关于是否独生子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很少有人涉及。一般认为,独生子女会得到更多的来自父母的爱和关心,遇到困难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应该更高些。但是本研究发现,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都略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这就意味着是否独生子女对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关,本研究的对象是女研究生,她们经历多年的求学生涯,独立生活能力都比较强,有独立获取更多社会支持的能力,在家庭中,非独生子女完全可以通过获取兄弟姐妹或他人的支持来弥补父母缺少的帮助,从而获得高的主观幸福感,因此是否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可以理解了。

5.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女研究生在学历、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婚姻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注释:

①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1.

②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

③姚春生等.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

①Scott Huebner.Manual for the Multidimensional Stue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J].Version,2001.

②邢占军,金瑜.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

参考文献:

[1]陈瑛.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5.

[4]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

[5]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

[6]姚春生等.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范文5

团员学年的个人总结篇【一】

马上就要进入大二,回顾大一学年的学习和工作,作为一名团员,在各级领导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为了今后的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本学年的思想和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学习方面

大一使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我懂得了科学规划生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大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他(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知识总是有用的。

二、 思想方面

首先,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团内的各项活动,时刻关注时政和国内外大事,XX年世博会的召开,展现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新姿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世界各国人民亲眼看到了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反方面的进步,让我更加钦佩共产党的伟大,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略和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更加为自己一个团员而感到自豪。

其次,学会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宿舍的同伴。而且,和班里的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配合班里的团支书开展团总支下发的学习任务。广交朋友,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向他们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

三、 实践方面

积极参加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平时我会一些兼职,做兼职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接触社会,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更自信了。

以上是我对大一整个学年各方面的个人总结,以上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培育。当然,人无完人,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总会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还须加倍努力,才无愧于作为一个真正的共青团员。

团员学年的个人总结篇【二】尊敬的团支部:

一年的校园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学年的学习和工作,作为一名团员,在各级领导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为了今后的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本学年的思想和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对团章的认识方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这一年来,我通过对团知识的学习和积极的参与团内的各项活动,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作为一个共青团员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我认识到团员负担着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些任务,目前的阶段主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以便将来的运用。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围绕党的执政实践,深刻认识*******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真领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决策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方法。 了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增强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职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二、学习上:

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大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我懂得了科学规划生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成了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在课余时间,我也进行一些文娱活动,如征文比赛、晚会并取得好成绩,尽量在其他方面也做到全面发展。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他(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知识总是有用的。

三、思想上:

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习江--总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满足于党校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所获得的党的基本知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按照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汇报四、工作上:

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为了从各个方面锻炼和提高自己,为了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是班级里的劳动委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深知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且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而且骄不躁,败不馁,能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当然了,学校一直鼓励贫困学生奋发自强,并且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我也在今年获得了“勤工助学”三等奖学金,这些都激励着我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勤勉回报学校,回报党、回报全社会!

五、生活上:

尽量与舍友、同班同学搞好关系。广交朋友,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向他们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因家庭原因,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不让辛劳父母继续为我的学费、生活费发愁,不再为了我节衣缩食,我做过很多的兼职工作,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分发传单等。做兼职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接触社会,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更自信了。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女子院校 心理压力 压力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85

A Research about the Mental Stress and Stress Coping

Styles of the Students in Women's College

ZENG Yanfen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 The research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stress and Stress coping styles of the students in Women's College through questionnaire. It shows that the mental stress of the students in Women's College is in a certain condition, also brings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jors, the origin and if only-child or not; their stress coping styles should be positive primarily.

Key words Women's College; mental stress; stress coping styles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大学生的压力逐渐增高。长期的心理压力容易使人精神耗竭,过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而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则容易使得压力难以得到解决,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因此,时刻了解和监测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水平和压力应对方式使用情况,刻不容缓。

女子院校专科大学生(高职生)作为大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独特的“全女生”教育模式和性别单一的环境,其特殊性在教育中可见一斑。随着女子院校在社会的发展中办学越来越多,群体越来越庞大,如何更好地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进行教学和培养,是当今教育非常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然而,在大学生心理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关于女子院校大学生(高职生)压力源、应对方式等研究依然非常缺乏,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女子高校大学生为对象,对其压力状况和压力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其压力状况及其压力应对策略的特点,并且希望能够以本研究的结果,对我国女子院校的学生压力状况和应对策略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增强女子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某女子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3份,有效回收率为97.1%。使用SPSS20.0对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三个变量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采用李虹(2002)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压力源、解亚宁(1998)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压力应对方式进行调查。

《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李虹,2002)包括总量表和三个分量表,分别是个人烦扰、学习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列有没有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严重压力4种选择(相应评分为0、1, 2、3)。在信度和效度指标方面,总量表 =0.91,学习烦扰分量表 =0.88,个人烦扰分量表 =0.84,消极生活事件分量表 =0.83,拥有良好的信效度。压力总量表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能力最强。

《简易应对方式》解亚宁(1998)问卷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有20个条目,该量表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评分为0、1, 2、3)。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 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 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 系数0.78。

2 结果

2.1 心理压力状况分析

2.1.1 女校高职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

表1所示为该女校学生压力的描述统计。由于《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理论分数范围是0~90分,分数越高表示压力越大。量表采用理论中数45划分压力的高低,得分高于45被认为高压力,反之为低压力(李虹,2002)。压力总分的平均数远远低于理论中值(t = -41.88,p

2.1.2 各变量上学生的心理压力分析

表2为各变量上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对各变量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生源地: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压力总分(t = -5.970***,p

专业:理工科学生和文史科学生在压力总分、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上的压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个人烦扰维度上差异显著(t = -1.925,p

独生与否:独生学生和非独生学生在压力总分、(t = 3.051,p

2.2 压力应对方式分析

2.2.1 女校高职生压力应对方式总体情况

女校高职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主要是积极应对方式为主,积极应对方式的采用显著多于消极应对方式(t = 67.336,p

2.2.2 各变量上压力应对方式状况分析

各变量压力应对方式情况可见表4,对各变量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积极压力应对方式差异显著(t = 0.130,p0.05)。

不同专业学生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差异显著(t = 4.360,p0.05)。

独生与否变量上两类学生两种压力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女校高职生总体压力状况分析

以往研究表明(王金洪,2008;查康,2010;龚勋,徐远,2011;王英,2012),大学生压力属于轻度水平,高职生报告的压力大多属于轻度压力而非重度压力,本研究的结果符合以往研究结果,女子院校大学生报告的压力大多属于轻度水平。从对该院校的总体压力状况的统计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压力总分,还是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三个分量表的分数,其平均值都远远小于理论中值,达到中度医生压力水平的学生只有5.8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该女子院校学生大多数属于轻度压力。总体来说,该院校学生压力水平属于轻度水平。这说明大部分女校高职生心理压力不大,能够正常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

3.2 各变量上学生压力水平的对比

在对不同生源地的压力水平对比中可以发现,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压力总分、个人烦扰、学习烦扰、消极生活事件都存在差异,来自城镇学生在总压力和其他三种类型的压力都显著小于农村学生。城市与农村生活环境存的巨大反差,农村学生经济状况与城镇生活水平的鲜明对比,长期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情况的突然变化,这些因素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中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因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这导致农村学生在校园中的压力,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人际关系、生活事件挫折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城镇学生。这样的结果提醒教育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当更加关注农村的学生,协助农村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当给予各方面的压力处理方式的培训,缓解农村学生的压力。

不同专业压力状况的比较,总压力、学习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显著不差异,但在个人烦扰一项,文史科的学生远远大于理工科的学生。《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的个人烦扰项主要测查学生独立生活压力、同学人际关系压力等,这表明文史科的学生在应对独立生活、人际关系方面比理工科学生存在着更多的困难。而这提醒教育者,应当更加重视文史科学生的环境适应和人际适应方面的教育教育,尤其是文史科对于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使得文史科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应对生活和人际关系。

在独生与否变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独生学生和非独生学生在压力总分、个人烦扰、消极生活事件都存在差异,独生的学生在总压力和另外两种类型的压力都显著小于非独生学生。表明非独生学生在面对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时感到更大的压力。这提醒教育者,可以制定相对有针对性的策略,用以缓解非独生学生面对个人和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生活挫折上的压力感。

3.3 压力应对方式总体状况

在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中,该院校学生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远远多于消极应对方式,这跟以往研究的结果相近(龚雨玲,2010)。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仅使用积极应对方式,不代表学生心理状况完全没有问题。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范围从1~19分,超过理论中值12的学生占21.3%,学生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同时也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表现主要是逃避、消极等待或消极接受等。这提示教育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减少学生逃避或消极等待的应对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教给学生解决压力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以成熟的应对策略面对困境、战胜挫折。

3.4 各变量上压力应对方式状况

对不同生源地的对比分析中,城镇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对比中,理工科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使用显著高于文史科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不同独生情况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

上述结果表明在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上,城镇学生多于农村学生,理工科学生多于文史科学生,这提示教育者们,在针对女校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培养策略中,应当更加重视农村学生和文史科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培养。

4 结论

(1)女校高职生总体压力属于轻度,积极应对方式的采用多于消极应对方式。(2)农村城市学生的总体压力感、各类型的压力感均大于城镇学生。(3)文史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存在更多的个人困扰。(4)非独生学生在总体压力感、个人烦扰、消极生活事件上的压力感大于独生学生。(5)在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上,城镇学生多于农村学生,理工科学生多于文史科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探析[J].应用心理学,2002.8(1):27-32.

[2]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3] 王金洪.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归因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8.8:95-97.

[4] 查康.当代大学生压力调查与分析[J].时代教育,2010.8:15-16.

[5] 龚勋,徐远超.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差异的比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1.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