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例6篇

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1

专家讲座源自于19世纪德国大学讲座制,该制度由教授进行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后,将成果传授给学生,自此学校开始通过大量的学术讲座来培养学校重点人才和师生的文化素养[1]。目前,具有雄厚实力的高校专家讲座举不胜数,然而地级市高校的学术报告却屈指可数。每年国际学术会议会在专业优势明显的学校轮流开展,其它学校参与会议,但仍有很多地级市学校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参加,并且各学校只有代表人参加会议,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只能观看后期制作的视频和讲稿。专业较强的学校会邀请国外专家来校开展专家讲座,而其它地级市的学校只能望尘莫及。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校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会导致不平衡发展的加剧。

资源共享平台不够开放,导致优质资源不能完全共享。“高校学术讲座资源交流平台”于2008年建立,当时有21所高校共同参与,然而目前该平台的高校成员却不见增长。

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来专门负责专家讲座的资源建设和管理[2]。专家讲座基本上由学校的各个院系举办,没有统一组织管理。并且,目前各学校举办专家讲座还是遵循传统方式,即学校向专家发出邀请,专家受邀到各个学校,并重复地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期间花费图6系统组织机构和人事管理涉及到的类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成茜.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j].企业导报,2013(7):215216.

[3]崔晓斐.uml建模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j].河池学院学报,(26)2006:73 74.

[4]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739.

[5]miehaelblaha,jamesrumbaugh.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m].车皓阳,杨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6]朱树人.集成化uml建模环境研究[ j].计算机工程,2000(12):6668.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福时)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目前,各高校重视学习资源建设,忽视教与学的交互研究,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不高[3]。没有参与专家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只能自己观看专家视频和讲稿,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对外开放此类资源。由于资源与互动的断层,教师和学生对讲解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有疑问的地方不能够得到及时解答。加上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完全靠毅力看完讲座视频的人数不是很多,导致专家的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可行性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上现场直播已经成为可能,并被迅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2011年9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与中国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签订了高清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合作框架协议[4]。即利用高清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开展两岸师生远程面对面交流、教师资源共享、公共教学资源共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视频网,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提供了音视频直播与点播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5]。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和卫星传播授课,或利用全时云会议视频系统或多终端同步视频等进行授课能够成为现实。

研究表明,远距离教育中的交互作用非同小可,并且可以通过恰当的实际操作缩小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迈克尔•穆尔[6]从结构、自主和交互3个方面出发,通过论证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过“对话”可以缩小交互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所以远程同步视频使得专家与听讲者有视觉和语音的交互,拉近了师生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保证了学习的持续有效。根据等效性理论,举办专家讲座的学校提供给异地学校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是对等的[7]。与只看视频和讲稿比较而言,通过远程专家讲座同步视频平台,可以使得异地师生的听讲效果如同在本地一样,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知识和学习经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教育均衡发展。利用网络技术缩小区域差距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针对不同校区专家讲座不平等的现象,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使得专家讲授视频在网络上进行直播[8]。让异地学校的学习者如同在会场听讲报告一样,通过视频终端和教师进行适时互动。同时把授课内容录制成文件,传送到多媒体服务器上,供学习端下载使用,扩大专业学术影响力。

3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3.1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思路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一个学校开展专家讲座,多个学校终端同步旁听,如同在一个学术报告厅一样;异地学校的听讲者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同讲授的专家进行适时互动。

基于此理念,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如图1 所示。该平台要求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有稳定的网络环境,并安装寻像摄像头和相关输出设备。此平台功能的特点有:①讲座现场直播。能让异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如同坐在一个学术报告厅一样同步听讲;②平台操作简单,只需参与听讲的异地学校向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得到授权即可听讲;③各学习终端显示设备不需要特别定制,在学校普通学术报告厅即可听讲(有网络环境、投影仪和音响);④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专家适时互动。

视频同步录播需要学术报告厅安装寻像摄像头和同步录播系统,利用流媒体技术将视频传输出去。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对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保护,防止其它学校或企业用于商业行为,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听讲授权控制”和“视频输出控制”是该平台的重要功能部分。听讲授权控制是对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举办讲座学校的资源保护,其他使用者必须经过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同意才能使用。视频输出控制是对通过审核的异地学校终端输出讲座视频。

图1多终端同步 “学术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

3.2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结构设计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设置了管理平台、专家授课终端和异地学校终端,如图2所示。

管理平台是由开展专家讲座的学校管理部门建设,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讲座信息的宣传、专家教授的视频和讲稿资源管理、平台维护以及对申请听讲学校的审核、授权等工作。开展学术报告的学校有责任对专家的讲座进行拍摄和在线传输,告知管理人员在线视频的地址,管理人员要负责保管,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异地学校终端在得知专家讲授的消息后,选择要听讲的专家讲座,向该校的管理员提交申请。得到授权后,提前组织本校教师和学生做好听讲准备。异地学校的听讲方式是:组织专家讲座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到本校的学术报告厅听讲,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电脑终端观看。在讨论时间段内,异地的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问题集中到专家讲授端,专家适时讲解,实现有效互动。 异地终端屏幕为专家讲授镜头和讲授稿件同时显示,保证异地学习者在听讲过程中清晰地知道讲授内容,跟上专家讲授的节奏。

图2多终端同步“学术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结构

4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优势分析4.1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学术影响力

专家讲座可促进不同学校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宽学习者视野[9]。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多个异地终端与专家讲座终端同步听讲,不再局限于本校师生,扩大了受众范围。异地学校可以选择高质量的专家讲座,同步听讲,打破了学校资源封闭的现状,使得专业前言的研究能够快速地被广大师生所知晓,加快了学科专业的发展。

4.2同步视频听讲,增强学习兴趣

打破了资源与互动分离,教师和学生只能观看讲座视频的现状,使得师生能够同步听专家讲授,并与专家通过视频适时互动,异地教师和学生就像看新闻直播一样兴奋,容易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转换价值的提高。把学生组织在一起,可以增加学习者讨论交流的机会,烘托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4.3节省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改变专家讲授需要奔赴各个地区的这种现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专家讲座视频同步播放,可节省大量的路途时间和精力。专家不用再奔赴各个学校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

重复宣讲,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研究,提高文化产值。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设计,使各个学校节省了重复建设专家讲授资源的经费,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5结语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应用需要。最有效的授课是面对面讲授,地级市学校的师生通常无法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希望借助视频同步技术,尽量达到同样的效果[10]。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专家讲座的异地同步进行。该平台若开发成功,可保证身处各异地的学习者学到相同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缩小了专家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军芳.高校学术讲座的现存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知识经济,2013(7):161162.

[2]柳翔.多视角下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路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8):116117.

[3]王星.“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研究室建设方案——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异地教学研究室[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7175.

[4]我院与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签约开展高清远程视频互动教学项目合作[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4).

[5]何应锦.基于高校平台的视频直播系统研究与构建[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6]nipper, s. third generation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m].uk oxford: permagon, 1989:6373.

[7]simonson, michael,schlosser. theor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a new discuss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9 (13):11.

[8]史晓翠,董家集,傅扬.视频直播系统在学术交流直播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2013(12):153154.

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家讲座;语言;内容;深度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29-02

为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县教委邀请到两位外省教育专家到我县举办学术讲座。应该说这是老师们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贫困山区的教师毕竟难得见到教育专家,难得听到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老师们对讲座的态度令我十分诧异。

当天下午,和一个朋友在QQ上聊天,我问:“你明天去听讲座吗?”他说,“这回学校还算照顾我,没安排我去”。“嗯?没安排你去还是照顾你?”我感到十分惊讶。“是啊,肯定是照顾我呢。我们学校没有几个愿意去听什么讲座的,听不进去,听了也没用,坐不住,浪费时间”。我真的没想到,老师们居然把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当成是一种惩罚。这究竟是老师们不求进步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照理说不求进步也严重不到这种程度。

讲座还没开始,就遭遇如此尴尬。这种现象引人深思。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学生上课不听讲或心不在焉,那么根本问题肯定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从这个角度说,老师们排斥讲座的根本症结就应该是讲座或讲座者本身了。那么讲座或讲座者到底怎么了?听了两位专家一整天的学术讲座后,除了心存谢意,我对老师们的“讲座排斥”心理似乎也有了一些理解。

一、语言的艺术性不强,容易使人疲倦

每位专家一讲就是半天,如果缺乏语言的艺术性和情绪的感染力,则很难将听众吸引这么久。其中一位专家说,“我们给学生讲课一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情绪的感染力”,可是他自己给老师们讲课却不怎么讲究,一个腔调到底,语调、语速、节奏都基本没有变化,基本属于平面高抗型,不仅自己累,听众也累。也许是专家认为对成人讲课不需要那么多讲究,因为成人是有控制力的。其实成人的控制力也是有限的,仅仅是比儿童强一点而已。以前也听说过诸如什么“听有些专家的讲座是需要功夫的”之类的调侃,我以为这是极端的个别评价,没想到如今的老师们大都缺乏这种“功夫”了。专家们或许应该比老师们更清楚,讲座的精彩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内容。

二、内容一般,案例过多

两位专家所讲的内容虽然充实,但基本没有什么新意,缺乏自己的东西,缺乏思想和个性,缺乏精彩。讲座要能使人眼睛发亮、心灵振动,要能使人全神贯注和内心折服,囫囵的“拿来主义”是不能奏效的。不少专家的讲座内容相互“借用”,有的甚至大部分原版借用他人的PPT。殊不知,讲别人的东西和讲自己的东西在感觉和效果上往往是有本质区别的,听众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两位专家深知一线的老师们喜欢案例,于是案例一个接着一个,真是用尽了心思。殊不知,物极必反,案例过多,就感觉是案例的堆砌了,就感觉缺乏抽象之美了。所以,专家也不要把老师们想得过于“直观”,认为只要案例多就好。要知道,案例的内部应该是思想和理念。

三、过于理想和美好,缺乏实际生活感

有位专家的讲座主题就是“创造职业尊严……”,当时就有位老师发问:教师的职业尊严是自己创造的吗,自己创造得了吗?公务员有职业尊严,他们的职业尊严是自己创造的吗?这位老师坐下时轻轻地说了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这至少说明,专家们的讲座不能太虚幻,雾里花水中月并不是老师们经常爱看的,教师毕竟是有思想的群体。目前不少专家讲座给人总的感觉是距离老师们的生活实际和教育实际越来越远,有越来越往上飘、越来越够不着地面的感觉。两位专家的讲座也确实过于理想和美好,老师们普遍反映实际并不是那么回事。教育是很复杂的,教育也不仅仅是教育。即便是讲到课堂教学的问题,两位专家也没有给老师们实践的真实感,过于策略化和简单化。老师们的议论是:没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人是讲不好教学的,他们根本不知道真实的教学是怎么回事。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这是老师们排斥讲座的重要原因。

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讲座服务;公共图书馆;品牌战略;立体模式;合作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51-04

1 引 言

201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6年,“推动全民阅读”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充分显示党中央建设“书香社会”的决心,标志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也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推广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讲座服务以其较强的知识性、公益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日渐成为各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和读者学习充电的最佳选择。笔者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就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讲座服务展开思考和探讨。

2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讲座服务概况(2010―2015年) 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图”)一直非常重视讲座服务。21世纪初,就在广东省委建设文化大省重大决策精神指导下,创办了“广东学术论坛”(2003年10月创办)“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启动)等较为固定的、高规格的讲座品牌,并不间断地与外单位合作,开展“社会科学”“读书与人生”等系列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7―2010年,由于改扩建工程的原因,中图的现场讲座基本暂停,主要播放讲座录像服务读者,直至2010年12月30日改扩建首期工程竣工并开放后才恢复。新馆开放后,中图改原公关部为专门读者活动组,马上启动中断几年的讲座工作,积极引进和打造文化讲座品牌,迅速搭建起较为稳定的中图公益讲座平台。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图讲座开展基本情况如下表:

如表1所示,相比改扩建工程之前每年20―30场讲座活动,中图新馆开放后,讲座服务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形成了大量的活动品牌,服务人次大幅度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策略探讨

近几年,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座流行一时,以慕课、网易公开课等为代表的网络课程方兴未艾,都给图书馆讲座服务带来一定的冲击。要在新形势下坚守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阵地,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创新,从策划、组织、宣传、听众等多方面进行把控,总结中图5年来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做法可供同行参考。

3.1 多方合作,搭建平台,汇聚人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来说,寻找丰富的选题和讲师资源是第一要事。要做到这一点,单靠策划团队的人脉和直接邀请专家的形式往往独力难支。因此,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协作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以中图为例,改扩建工程竣工开放之初,因讲座业务停办3年之久,要在短时间内重聚人气困难重重。为此,中图读者活动组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引进了一系列高规格的讲座品牌。

2011年4月28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的“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从广东省科学馆移师中图开讲。同年5月29日,由孙中山基金会和中图联合主办的“中山讲堂”拉开帷幕。6月25日,中图开启与南方都市报的合作,举办“南都思享汇”文化沙龙系列活动。8月25日,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在中图举行挂牌仪式,由此以海内外僧俗名家为主讲的“禅宗文化大讲坛”也落户中图。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不仅轻松解决了选题和讲师的问题,在经费和宣传方面也提供了极大的助益,比如与南方都市报合作的“南都思享汇”文化沙龙,不仅以媒体的优势请到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著名话剧演员金士杰等群众喜爱的嘉宾,报纸也设置专栏对每期活动进行及时预告和详细报道,为中图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特别是在2014年6月广东省文化厅下发《广东省文化厅聘请专家学者费用管理办法》对专家讲酬进行限定之后,邀请名气较大的专家学者更多地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协助。

依靠社会合作,中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成功搭建起中图讲座平台,各大讲座品牌均有一批固定的粉丝,每次活动现场均座无虚席,人气很高。

3.2 精心策划,提高规格,力铸精品

走品牌、精品路线,不断提升讲座的质量和规格,扩大讲座品牌的美誉度、影响力和辐射力,是维持讲座生命力的重要手段。这要求公共图书馆以传播正能量为原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策划选题,讲师筛选上狠下工夫。

2015年1月,中图对已有的讲座品牌进行了战略合并和清理,只留下“中山讲堂”和其他部门主打的品牌讲座,此后“中山讲堂”由一月一讲调整为每周一讲。这次调整,使中图对讲座内容的掌控力大大增强,也对讲座策划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图精心策划每一期讲座主题,以宣扬爱国主义、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和多样性,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哲学、历史等主题都有涉及。目前,已形成“春秋大学问”“心理”“健康”“艺术”“教育”等子系列讲座。在嘉宾的选择上,尽量邀请在各行业有着重要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目前已邀请过军事专家罗援少将、朱成虎少将,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许进,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教授,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刘斯奋,文化学者胡野秋、摩罗,香港著名乐评人周凡夫,莎士比亚研究学者邓肯・李斯(Duncan Lees),著名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等名人名家,受到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读者的喜爱。

高质量的讲座内容和高规格的讲师团队,保证了“中山讲堂”的入座率和影响力,“中山讲堂”已成为广州市民最喜爱的讲座品牌之一。其中,子系列健康科普系列讲座荣获2015年广东科技情报学会科研项目三等奖。

3.3 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多线发展

俗话说,众口难调。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科技图书馆的重要区别之一是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趣味和需求对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为此,群策群力,寻求多线、立体发展成为一种可行的模式。

以中图为例,除了专门的读者活动组,中图各业务部门也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自主探索建立讲座品牌,搭建起多层次、多维度、多面向、多线良性发展的立体讲座体系。如以传承国学为己任,以福荫子孙为宗旨的“厚朴学堂”;由乐龄俱乐部策划,向老年读者传送健康、养生、法律相关知识的“乐龄讲堂”;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合办,讲解史学知识的“公众史学讲堂”;以传播亲子教育、阅读推广为主题的“星星的家”少儿系列讲座;以普及健康知识为目的,并邀请专家实地义诊的“中图健康有约”讲座与义诊活动;立志做阅读麦田守望者的“中图悦读会”等。

各个部门各个品牌讲座全面开花,成为中图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推手。同时,中图还借助重要时间节点和大型活动,开展相应的主题讲座,以更好地服务读者。如2012年,为迎接百年馆庆打造的“粤海听涛・绿悦读”名人名家系列讲座,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举办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印缅抗战及留在广州的印记”讲座,配合“粤谣新传唱 悦读粤精彩――梁树庭粤语新歌谣漫画展”举办的“阅读怡情――粤语歌谣漫画漫说解析”讲座等。

3.4 强化管理,加大宣传,促进交流

为了让公共图书馆讲座发挥应有的价值,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宣传必不可少。在管理上,从讲座策划到听众组织到讲座后续产品的制作,都需要遵循合理的规则和程序,以保障讲座的顺利开展。在宣传上,宜多方联动,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讲座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中图为例,每次举办讲座,都充分尊重主讲人的知识产权,只有在其签署《授权书》的情况下,才对讲座内容进行录制和传播。同时为加强对讲座听众的统计和组织,2014年10月,中图探索启动了讲座订票模式。读者获取讲座信息后,可通过微信、电话和现场订票等方式,在讲座开始前20分钟换票进场。针对读者听讲座时的部分不文明行为,中图还编印了《讲座入场须知》在讲座入口处派发;同时派发《讲座反馈表》,收集读者对每场讲座的评价和意见,以便及时了解听众需求。

在宣传方面,一方面,中图积极利用合作单位特别是媒体合作单位的优势,对讲座信息进行及时宣传。如“中山讲堂”健康系列讲座,每期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实时转播,广东科技报养生周刊每期都设置专栏报道。2015年起,还与“YY集团”进行合作,在YY公司的瑞雪医生直播平台上进行讲座直播,每期在线观看直播的人数都有1 000多人。另一方面,中图所有讲座信息都会通过海报、读者活动手册等线下宣传方式和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线上宣传方式进行预告,讲座结束后,相关报道也会及时上官网,并报送广东文化网,以扩大影响力。另外,中图还通过政府招标,引进北京超星公司对现场讲座进行拍摄和编辑制作,上传至“中图在线展”栏目供读者免费观看。网上视频的开通为广大读者提供了24小时的免费服务,服务的人群也成倍扩大。

馆际合作和专家资源、讲座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是提高公共图书馆讲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10年12月,“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宣告成立,同时讲座联盟网站正式开通。中图作为联盟成员馆之一,积极与同盟馆联系,共享优秀讲座资源。2013年年底,由中图推荐申报、谭展鹏先生主讲的“广绣审美文化与西方艺术的相互影响”讲座荣幸入选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公共图书馆各省级联盟馆承办的2013年乡土文化系列讲座之“中国的丝织绣染”,并于当年12月7日在国图开讲,取得热烈反响。同时,通过广东流动图书馆网络,中图还将优秀的讲座资源下放到省内各基层图书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图书馆资金和讲师资源缺乏、讲座质量低下的困境。

3.5 培养人才,构建团队,形成合力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从寻求合作、策划定位、流程管理、现场主持到宣传推广、品牌塑造、危机公关,都对负责人员的各方面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好讲座服务,必须培养一支专业性强、责任心重的人才队伍。

改扩建工程竣工开放后,中图改变了以往以图书馆专业人员为主的招聘模式,在招聘需求中增加了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播音主持等专业需求,也招聘了一批有朝气、有活力的年轻馆员,这些馆员被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对开展讲座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中山讲堂”为例,主持人大部分都由年轻馆员担任,经过锻炼,她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较好地控制讲座节奏,调节气氛,引导听众思考,深受读者喜爱。而“中图悦读会”的运作团队更是全部由平均年龄30岁以下的馆员组成,从策划、宣传、主持到技术支持、摄像、现场服务,他们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力、专业的技能为活动注入了灵魂。从2014年12月28日第一期活动“悠远的回响――俄国文学在中国”到现在已开展13期,每一期的形式都有创新和亮点,不仅让读者获得了许多难忘的体验,不少主讲嘉宾也深表赞许。

除此之外,中图还充分利用了志愿者的力量来开展讲座。以“厚朴学堂”为例,所有主讲嘉宾均由专家志愿者――中山大学的知名教授担任,他们对公益的热情与他们深厚的学养以及专业的讲解一样,感动着听众。而每一期“中山讲堂”的现场,都活跃着一群穿着绿色或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他们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中图之友”讲座服务队的成员。从派发讲座书签、引领读者入场、维护现场秩序、传递提问话筒、收集讲座反馈表、协助工作人员清理场地,他们兢兢业业、全程跟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4结 语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功在一时,利在千秋。在党和国家充分重视和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和新媒体全面繁荣的趋势下,公共图书馆更应把握机遇,结合馆情、馆务,结合民众需求和当地特色,深化社会合作,开发特色讲座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资源共建共享,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书香社会”贡献应有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对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再认识――以上海图书馆讲座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6(6):32―35

[2]章忠平.基于读者调查分析的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思考[C].江西省图书馆学会年会,2011:54―58.

[3]兰艳花,单志远.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实践现状及若干建议[J].图书馆界,2011(6):78―83.

[4]傅宝珍.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4(3):63―66.

[5]王惠君.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延伸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9(6):204―206.

[6]吴惠茹.中美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对比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6):93―96.

[7]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89―91.

[8]曹 宁,张志清主编.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论文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4

谈起讲座,笔者总能自动想起当年在学校听讲座的场景。私以为,没有比讲座更能体现大学之义的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如是说。大师虽有专攻,但一堂公开的讲座,则能让他们的思维之光更广泛地普洒至学子。据新闻称,南京有名工程师今年已46岁,仍常去高校“蹭”各种讲座,并在论坛上公布各校的讲座预告。高校讲座魅力可见一斑。

Charms:大学为什么办讲座?

不说网上流行的“耶鲁大学公开课”“哈佛公开课”等番外线上讲座,单说我们所在的大学,每个院系每学期都会有不少讲座任君选择。讲座的主办方各有不同,上至校务处、人力资源部、学生会,下至各学院各系甚至班级,及各学生社团,都能自立山头设坛开讲。

讲座究竟有何魅力,能引得“各方英雄竞折腰”呢?首先,比起图书馆中浩如烟海的文献知识,每天45分钟的课时,讲座的形式更生动更开放。讲座的主讲嘉宾往往均为业界有名望、有来头的“大牛”,他们在社会打拼历练的经验或者造诣,对还未涉世的大学生们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探讨价值。其次,讲座还是大学与社会互通有无的桥梁。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环境,新事物新观点新概念层出不穷,讲座能作为教学系统的有益补充,将新风吹入象牙塔。再者,讲座针对性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事物、话题穷极东南西北中展开充分论述,指导的效用也远胜课堂。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座往往能让年轻的学子看到高山之高,正视自我之小,意识到自身所需。听一堂好的讲座,可以增强学子的求知欲望,加强学习的动力,智慧也将随之而来。由此可见,作为各主办方的“万金油”宝剑,讲座并不是浪得虚名的!

Hot:什么讲座最受欢迎?

无论多寡优劣,讲座都已然成了每所大学不可或缺的要素。讲座林林总总,用什么标准来给一堂讲座“打分”呢?影响分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讲座嘉宾的名气。名人名嘴多半叫好又叫座,专业巨擘也捧场者众,偏门的无名学者就颇为尴尬了。但嘉宾名气是否是讲座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呢?并不尽然。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专业巨擘滔滔不绝,听者昏昏欲睡倒下一片的场面并不鲜见,而无名的学者讲得精彩飞扬的也不在少数。原因就在于,能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一堂课,与演讲者是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何况我国不少专家都习惯纸上见真章,口头表达力有不逮也在所难免。因此,演讲者的名气、硬实力固然是影响讲座分数的因素,但其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容忽视。

其次,讲座的主题。大学生们大多是“讲座主题控”。如今大学讲座按主题可粗分为三类:指导类、学术类和社科类。相比起实操性强劲的指导类和不那么接地气的学术类讲座,社科类讲座明显更受学子青睐。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会在今年3月请了蒋方舟、肖锋、东东枪做“台湾”的主题讲座,离讲座开始还有半小时,场子就沸腾了。而类似昆曲艺术赏析、中国唐诗鉴赏之类的讲座,主讲人怡然自得听者陶陶然,也未必就会曲高和寡。

主办方们自然也知道哪些类型的讲座、主讲人更对学生的口味,为什么还要费力组织那些不讨好的讲座呢?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除了对口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重要。比起社科类讲座,指导类、学术类讲座更像必备品。通识类增加广度,指导类则指明方向,拓展类为学生纵深专业的力量。为了鼓励学生的主动性,不少高校甚至还对某些讲座采取了“听课换学分”的鼓励方式,良苦用心程度可见一斑。纵使有个性者不愿领情,也请包容万千,多涉猎多尝试总有利无害。

Fit:你适合听什么讲座?

听讲座也如喝水穿鞋,受用与否,一千个听者可能有一千种意见,因此,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讲座,只有自己才心里有数。

根据笔者的经验,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听自己想听的。如果你走的是文艺范儿,在本专业学习之外希望陶冶性灵,深度思考人生,那么在大学这天然的文化场,一大批知名学者、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等名家的文化型讲座一定能让你豁然开朗。此外,不同的社会组织借校内教室举办的类似旅行、艺术、文学等社科类讲座也一定能正中你的下怀,赶紧麻利占座。

如果你是特别能“钻”的学霸,学术型讲座所谈的内容相对高端,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讨价值,主讲嘉宾也是该领域中的翘楚,参加这类讲座,往往能体验到思维的碰撞,也能了解到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和最新的成果,特别是一些理工类学科的讲座,更可能成为相关院系学生除上课和实验外的第三课堂。

如果你是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学子,那么指导类讲座更适合你。大学里众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考研、考公务员的讲座,往往会请师兄师姐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学子现身说法,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更强,能为大家提神打气指明方向。偶尔情绪低落或者状态不佳的时候,心理健康讲座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按“是否有用”这一功利因素来选择。比如,考研“大限”将至,此时如果有你所报考专业的大家前来开蒙授课,那这个讲座是排除万难也要去听的。因为专业内部的信息、关注热点很有可能会变成考点,而来自不同学者对同一热点的解读也能增加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由此带来的复习效果可比苦心孤诣的埋头苦读来得更快更扎实。

如果你的课业繁重,也不是一定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已经打破,讲座已进入日常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抽出十多分钟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观看TED的演讲,我们有YY语音频道让我们能听到千里之外的智者之音,甚至能用多支录音笔去同时记录多个现场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

扩展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眼界。大学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具有精神创造力的场所,仅仅将我们的目光停留在主修专业上未免鼠目寸光,在如今的讲座生态圈日益繁荣发展的趋势下,我们拥有许多渠道去接触各式各样的讲座,应该选择性地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多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为将来的发展储备更多的可能性。

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5

学术讲座学生培养问题启示

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讲座,是指某一领域的学者、专家将一定主题的知识或观点在短时间内通过报告或讲演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活动。在传授知识和追求真理方面,讲座是对高校学术多元化的一种贡献,从而引导学生们捕捉前沿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一、高校学术讲座开展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术讲座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也正因为这一文化价值具有隐性作用,使它容易被忽视。同样是讲座,有的积极提倡,有的认为可有可无。学术讲座直接反映出一所高校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氛围,是校园文化和学术底蕴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讲座的价值只有得到认可,高校才会重视讲座的开展并确保师资、场地和资金的投入,讲座的运作方式也会科学合理。

一是内容上的无序化。有的讲座只是为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了解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往往是很肤浅地介绍某个领域的研究趋势。有的讲座往往是主讲者节选自己研究的一个方向,至于他个人研究的这些理论与学生现在学习的知识能否有效的结合,则不关心。

二是安排上的无序化。有些高校讲座总是匆忙开演,闪电结束,没有一个真正系统的组织流程,提前两三天的海报宣传,临时的讲座通知,或事后的校园资讯报道。讲座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讲座开展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播。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讲座,在讲座结束之后才被发现。讲座宣传时间紧凑,很容易造成“上座率”不高和“抓壮丁”现象的出现。

二、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为例

高校只有对讲座价值认可了,才会对其投入资金;只有对讲座的内容设置做出合理有序的计划,才能做好前期的讲座宣传,才能使学生能够“各取所好”,才会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讲座使学生获益。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与来自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教授联系沟通,在流程操作上也确实不易。

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为例,凭借上海大学社会学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各位老师广泛的学术联系,定期的约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到上海大学开办学术前沿讲座。实施情况:仅2013年一年举办学术前沿讲座60余场次,其中,海外学者主讲28场,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国内外大量最新的学术信息、政策走向、社会动态,得以迅速传递给社会学院的师生们,不但为上大社会学营造了异常活跃的学术氛围,而且使本校师生充分享受到了国内外最优质的学术、教育资源,为上大师生能迅速占领学术研究的制高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充分借用国内外一流的学术和教育资源,打破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国内外等体制性因素的限制,突破上海大学作为地方性大学的局限性,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为宗旨。目前,学院的前沿系列讲座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不但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顶尖学者主动申请到上海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而且来过的学者也不断的给学院推荐更多、更优秀的学者加盟。这些讲座已经成为本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三、关于学术讲座促进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策划讲座主题

针对高校讲座开展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就讲座的认识、形式、内容和方法等问题进行全面思考。通过精心策划讲座主题,分类设计形成系列,解决了讲座内容无序化、随意性强的问题,加强了高校讲座的导向性同时形成品牌效应,增强了讲座的吸引力。学院策划了两方面的品牌讲坛:“费孝通学术论坛”(主要指校内教师学术报告),取继承费老的学术思想,薪火相传之意。论坛目的是为全体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参与者主要为本院教师,以反映各专业的部分学术动态和学术经历。“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系列讲座”(主要指校外学者学术报告),先后策划了“当代中国治理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中国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两岸组织转型与城市文化变迁”、转型中的城市社会与城市生活”等系列讲座。通过这些系列讲座,增进了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密集互动,使得本系师生能够迅速掌握最前沿的学术信息;通过这些系列讲座,有机会与国内外一流学者的直接交流,培养本系师生高水准的学术眼光和学术追求。

(二)讲座运作科学合理

高校讲座的品牌效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体现在建立合理的讲座运行机制,从而保证讲座的高效运转。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有一套科学的流程管理:从前期的“策划讲题――确定主讲人――预定场地――制作宣传――信息公开”,到中期“现场布置――接待讲师――讲座主持――志愿者管理,再到后期“整理文字――讲座要点――讲座回顾”。确保每场讲座有序运作。

这里需着重说明:讲座的时间安排正是组织者前期要考虑的关键内容。包括讲座的频次,和学校大型活动、考试时间的协调,等等。一般来说,应保证一个月两次学术讲座,这样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形成一种氛围。同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有助于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期待,有助于形成讲座的品牌效益,不定期可以保证一些临时性的优秀讲座走进校园。

知晓度也是学生参与学术讲座以及品牌打造的重要前提。要实现讲座信息渠道多元化、及时性、有效性,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固定的讲座专栏,及时讲座信息。

组织者在安排讲座工作上需点面结合,在接待校内外师生时热情细致,从而使上下信息渠道畅通无阻,讲座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模式科学规范,运作机制灵活开放。

(三)丰富讲座互动方式

目前,多数讲座的形式都局限于讲授式,很多学生反映讲座中缺少互动环节。因此,在讲座方式上应力求创新,采取互动参与式的方式,尽量避免单向灌输、空谈理论,积极寻求和创造互动空间。组织者可采取学生与专家教授微博、微信互动的方式,在相对有趣的讲座形式下,学生对于讲座的印象度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真正有思想性的讲座是要让学生和教师平等自由交流,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前沿讲座设置了提问环节(甚至超过了主讲者演讲的时间),每个问题都显现出学生们的独立思考。演讲者的学术魅力和个人魅力在此时展现,学生的智慧和灵气也会在提问中闪亮。师生们在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平台上激发和产生创造力,享受知识共鸣的。

要珍惜每次讲座开展的机会,师生们都要共同参与到这项学术活动中来,组织者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起点、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知行合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编.费孝通学术论坛讲谈录[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4.

专家讲座心得体会范文6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26-03

关键词: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文化大讲堂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的窗口,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教育、增强城市文化建设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以下简称“呼市图书馆”)始终重视提升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始终坚持把建立完善的服务模式及良性发展体系作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任务,开设“文化大讲堂”是呼市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探索和实践。

1 “文化大讲堂”的活动实践与成效

图书馆讲座作为知识信息传播的一个有效形式,是城市教室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代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业务之一[1]。近年来,业内对图书馆讲座越来越重视,呼市图书馆也对讲座服务展开了探索和实践。2015年,呼市图书馆“文化大讲堂”积极与社会多方力量进行合作,并邀请该地区和国内多位文化名人、专家担任主讲。图书馆根据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地方特色,紧跟当前社会热点,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举办了一系列专题讲座活动。例如:开展了“清代蒙古草原上的一带一路”“世界上的抗日战争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书香中国与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建设”“少儿写作”“内蒙古呦呦诗群现象谈”等专题讲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1.1 凸显地方特色,邀请内蒙古著名作家开展草原文化主题讲座

邓久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作协理事、中国作协第六和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有多部小说问世,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大盛魁商号》,该书曾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电影,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2009年6月,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的“大盛魁文化创意园”和“蒙商博物馆”工程正是受这部作品的启发和影响而建立的。另外,邓久刚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走西口》(与王西萍合著)、长篇史学著作《茶叶之路》等,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邓久刚的作品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其小说创作以历史背景为基础,深刻揭示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更难能可贵的是体现出了内蒙古地方文化的闪光点,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故乡情以及对家乡人民在草原丝路经贸文化上所做历史贡献的赞美。鉴于此,呼市图书馆向邓久刚发出邀请,主讲专题讲座“清代蒙古草原上的一带一路”,希望呼和浩特市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同时,该专题在文化背景上也与国家目前提倡并努力推行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伟蓝图十分契合,使这一讲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紧贴社会热点,邀请国内著名历史教师举办抗战专题讲座

袁腾飞,中国著名历史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袁腾飞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两宋风云”“塞北三朝之辽”;其游历型脱口秀《袁游》,以实地探访钩沉历史典故;已出版《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两宋风云》《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等书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被网友昵称为“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袁腾飞在呼市图书馆主讲“世界上的抗日战争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专题讲座时期,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给该专题讲座带来了很好的现实意义,既是一次读者了解历史、正视历史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以讲座形式来庆祝民族胜利、走向光明的行动。该讲座回顾了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的战争,揭示了在这种风起云涌的动荡中始终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在文化传承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而袁腾飞这位“史上最牛的历史教师”以生动的讲风、幽默的互动使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1.3 针对读者不同需求,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讲座

为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呼市图书馆邀请了业内专家叶艳鸣主讲“书香中国与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建设”。超星集团是国内主要的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字图书资源提供商,主讲人叶艳鸣作为北京超星集团的副总经理,具有多年数字图书馆领域产品研发经验,在数字阅读、移动图书馆服务方面已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并曾获多项教学成果奖。由叶艳鸣主讲的“书香中国与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剖析了全民阅读的现实意义,对如何结合现实推广全民阅读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观点,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在其中所起到的主力军作用。该讲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如何依靠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移动技术以及互联网、移动阅读等科技手段缩小信息鸿沟,促进全民阅读,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激发了听众对图书馆事业的热情,更让大家对新型的全民阅读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此外,呼市图书馆还邀请了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缨、沈石溪分别就“少儿写作”以及自己的相关作品做了介绍和分析。两场专题讲座专门面向小学及初中的孩子们进行举办,孩子们在现场与两位作家展开了积极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近期,呼市图书馆还与内蒙古塞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合作,特邀白涛、张钟涛、赵剑华、李文俊、蒋雨含等多位嘉宾主讲“内蒙古呦呦诗群现象谈”,这些嘉宾均来自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包头的呦呦诗社,是内蒙古地区诗坛的主力军,他们的风格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时代性,至今仍温暖着每一个热爱诗歌、热爱家乡的人。

2 “文化大讲堂”面临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发展趋势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经费不足、专家资源匮乏、社会影响力有限、专业人才队伍薄弱等[2]。结合呼市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实际开展效果来看,“文化大讲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讲座服务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未重视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此,笔者针对“文化大讲堂”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寻求解决之道。

2.1 缺乏足够空间

目前,呼市图书馆多功能厅的可利用面积不足300平方米,这意味着,除了基础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如果听讲座的人数超过100人,就会有拥挤感。如今的市民对图书馆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越来越强,参与图书馆各类活动的读者也越来越多,而原有的活动空间也日渐显得狭小,同时狭小的活动空间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少儿读者的逐渐增多,陪同家长多数是老人,场所的空间及安全设施的完善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听众来源不稳定

图书馆是否有稳定的听众队伍,通常是衡量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3]。对于地市级图书馆来说,听众的参与度往往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关注程度、图书馆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了吸引更多听众,呼市图书馆在每次讲座举办之前,都会采取一定的宣传手段,如通过媒体报道推广、发放宣传材料,但这些方式的覆盖面不广,社会回应力度不大,未能形成稳定的听众来源。

2.3 公益活动经费不足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必须保证讲座服务的公益性质,同时也要确保讲座的质量,如呼市图书馆所邀请的讲座主讲人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社会文化名人。一般情况下,讲座的支出主要包括主讲人的酬劳、宣传物料的制作费用等。但图书馆的经费有限,随着馆内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活动的增加,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的状况时有发生,这也是当前呼市图书馆讲座服务面临的一大难题。

2.4 专业人员匮乏

“文化大讲堂”已成为呼市图书馆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讲座服务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前景是美好的,它的发展必将推动呼市图书馆事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专业人才缺乏造成的问题日益明显,呼市图书馆需要一批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要打造一个蓬勃、积极、懂策划、懂管理、精诚合作的团队。

3 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互动平台,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现代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讲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应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满足读者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为更好地提高“文化大讲堂”的服务质量,呼市图书馆可建立公共网络互动平台,由专业人员管理、负责,随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及时征集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可以让读者随时了解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以及基本建设情况等。

3.2 丰富讲座内容,推进“文化大讲堂”品牌化建设

讲座内容是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核心,做好讲座选题工作,是构建图书馆讲座服务品牌的关键要素[4]。图书馆讲座服务是一个“汇纳百川”之所,其涉及的主题极为广泛,如: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方历史、宗教文化、民风民俗、亲子教育以及图书馆专业技能等。通过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基于本土文化的地方历史系列讲座,讲述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当地历史沿革、名胜古迹、风云人物、风土人情等内容,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或者针对社会上日益重视少年儿童教育的状况,面向以家庭为主的群体开展亲子教育方面的主题讲座,不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听众群体,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图书馆意识,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3 创新讲座形式,让“文化大讲堂”“走出去”

在讲座形式上,呼市图书馆可以采取固定讲座与流动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让“文化大讲堂”不再仅限于图书馆阵地服务,而是“走出去”,深入到社会不同场所和基层中,比如:社区、农村乡镇、军营、企业、学校等;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进行合作,加强馆际之间的讲座资源交流和共建共享,包括专家资源、选题资源、课件资源、场地资源、宣传渠道资源等,与合作馆共同举办巡讲活动;或者利用信息时代的新科技开办网上讲座,利用网络平台推广“文化大讲堂”,扩大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力。

3.4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图书馆自己的讲座服务队伍

一方面,图书馆讲座会邀请外界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来做主讲,但当讲座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后,仅靠邀请外界人士担任主讲将很可能无法满足听众的需求,所以,图书馆应大力培养自己的讲师队伍。另一方面,图书馆讲座的有序开展还有赖于一支具备讲座策划能力、公关能力、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而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从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应加强图书馆讲座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自己的讲师人才,开展专职岗位培训,不断推进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3.5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图书馆现代化程度

当图书馆为“文化大讲堂”预设一个美好前景的时候,图书馆在基础设施上存在的问题也亟须解决,尽快改变展示场地不足、软硬件设施不过硬等现代化程度明显滞后的状况。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因此这个问题需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解决。另外,当图书馆讲座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后,图书馆在提出扩建馆舍、更新设备等相关申请时也就可以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4 结语

目前,呼市图书馆“文化大讲堂”以其公益性、普及性以及知识结构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它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平台,也是图书馆走群众路线、接地气、谋发展的重要渠道,更是图书馆发挥“无围墙的大学”作用的捷径。对于我国数量众多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来说,讲座服务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中正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现在以及将来都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努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有序性、可持续发展终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对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再认识:以上海图书馆讲座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6(6):32-35.

[2]金.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发展现状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晋图学刊,2012(2):1-4.

[3]俞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实践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