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例6篇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1

摘 要: 云服务的出现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对传统考核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林业系统工程课程本身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基于云服务的过程化考核模式,即确立“案例讨论+章节考核+课程考核”等多方位的考核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地考查学生,为林学专业同类课程考核提供一些改革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林业系统工程 课程考核 教学改革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近年来,随着云服务的应用与发展,教育改革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师讲授课程+期末考试的教学模式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仅以最终成绩评定学生,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临时抱佛脚,而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1]。有些老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最终考试变成全程多次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考核结果未能及时反馈,有时还会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样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多次考核带来巨大的作业工作量,对有些课程和老师而言很难完成这样的教学^程[2]。

林业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着眼于综合应用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科学、经济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林业系统最优化问题,是林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今后从事林业相关工作和研究的必备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3]。

本研究以“林业系统工程”课程为例,结合林业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提出利用云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过程化考核环节的想法,对课程考核改革进行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云服务概述

云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方式。学习资源可以在“云”上无限制增加,学生可以在低端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时学习。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具体细节,不需要掌握云内部的专业知识,只需一个移动终端设备,即可通过互联网获得我们需要的一切。它为我们提供方便的购物环境,便捷的交通出行,快速的诊疗挂号,电影游戏娱乐等。除此以外,还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共享平台,在云服务中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到学习资源[4]。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本科教育而言,国家更希望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学校开设了大量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每门课课时大量减少。就林业系统工程这门课而言,课程安排总共16课时,课程内容有8个章节,平均每个章节仅两个课时,有些内容只能一带而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为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统PPT教学模式饱受学生诟病,学习过程极其枯燥。绝大部分学生在通过考试后,便将所学抛之脑后,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学生毕业后感觉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不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了解课程与专业的关系,以及课程的应用价值,最终使学生对课程和所学专业失去兴趣,本科生专业水平出现明显下滑。基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现有考试已经凸显出以下问题:

1.长期以来林业系统工程这门课程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在传统考核中,往往理论考试内容偏多,实际应用考试居少,考试内容多是书本内容的缩影或变形。学生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或获取高分,因此往往临时抱佛脚,突击学习,而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老师以最终成绩界定学生的优劣,大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无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给予学生及时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2.针对本科学生专业水平下降,很多高校教师已经有了较深的体会,并且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改革。针对林业系统工程这门课程,我们曾经尝试将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多次考核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师工作量加大。另外林业系统工程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很强,学习这门课的主要价值在于学生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然而学生提交的作业需要作为考核凭据,因此考核多流于形式,考核成绩往往以提交的书面实验报告成绩为主。这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很难进行评价,考核作业的结果不能有效反馈给学生,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过多关注理论知识学习,往往忽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因此,为了引导学生从应付学习到主动学习,向提高能力转变,建立全面的、多方位的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智能设备普及,学生变成低头族。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与智能平板已经悄悄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备品,从电影到游戏,从购物到游玩,从吃饭到睡觉,学生再也无法离开手机,甚至上课的时候也有很多学生低头玩手机。很多高校采取各种手段杜绝上课玩手机,很多学生社团呼吁学生不要玩手机,很多老师对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发出警告,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有些老师甚至觉得手机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

学生离不开手机是因为它带来太多方便,而且很多行业都在努力向智能平台靠近,为什么高校教育一定与它格格不入呢?只要加强学生平时能力考核,将知识融入手机,使学生玩手机的同时又能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

三、基于云计算的“林业系统工程”课程考核改革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林业系统工程这门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且需要生活经验的科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林业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在设计之初将其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这是非常恰当的时间。仅具有基础林学知识是不够的,单纯教学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林业系统工程的重要性,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林业系统工程失去兴趣。

林业系统工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系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林业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规划和服务,从而_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实现林业系统的综合最优化。它作为一门综合叉学科,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应用领域众多,要求考核兼顾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

云服务的出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全新教育技术理念。智能终端的出现使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结合本课程培养目标及本课程特点,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确定基于云服务的课程考核改革设计思想:

1.考试方式多样化。云服务平台的搭建,让学生随时通过网络服务器向计算服务器提交任务,使考核模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为林业系统工程这门课程构建了“案例讨论+章节考核+课程考核”等多方位考核方式,设定不同考试形式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从而更客观、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

2.考核内容的变化。基于云服务的考核内容发生很大变化。考核题型的设计以主观发挥题型为主,减少客观记忆性题目,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

3.评价形式的改变。参与考核的对象不再是教师一人,而是综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加权累加,计入总分。

(二)改革实施方案。

1.期末考试采用试题库形式。考试结束,利用云服务进行考试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案,期末考试计入总成绩的40%。

2.利用云服务平台构建趣味题库,并且随时增加新内容。趣味题库的内容不要求难,紧密联系当前林业生产管理的需求及林业发展的新动态,以书本为基础,广泛涉猎相关内容,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重点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林业实际生产管理中,从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今后投入林业管理决策工作打下基础。

3.教学过程中,增加案例小组讨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可以自主在互联网上选择案例,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案例,利用所学系统工程方法构建优化决策模型,并且通过云服务进行分组讨论,并将结论、心得体会与全班同学分享,最后教师就其案例中涉及的理论开展深入探讨,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积极寻找新算法。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成绩,并计入总成绩的30%。通过这样一种考核形式,鼓励学生翻阅大量和本专业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资料,让学生学到资料查找、科学方法的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研必备能力,使课程学习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这种交互式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操作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案例将通过云服务器被保存下来,今后学生都可以查找、翻阅、研究。

4.由于课程内容繁多,课时安排紧张,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过程性学习及综合能力的测评,多次考核改革为章节考核。综合利用云服务的优势,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利用手中的智能终端完成考核,并提交成果。教师通过云平台了解学生学习、作业情况,反馈考核结果并发表点评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还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随时查询自己的考核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已经建立的云服务平台,通过QQ、微信等社会化应用软件搭建云服务辅助教学平台,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及考核后遇到的疑问。

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完成章节考核,这个章节的成绩就为“0”,而且我们将增大章节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大概设置在30%左右,因而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章节考核,否则很难通过这门课的课程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系统地完成学习过程。

5.让学生参与章节考核评价,老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热情大大提高。章节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阶段性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应用情况,学生如果想给出同学公正、合理的分数,自己首先要掌握所学内容。利用云服务平台随机给每个学生分配5个学生的考核结果,并要求其打分。学生打分结果和老师打分结果进行加权累加,最后计入总分。一方面,通过云计算平台分发的试卷都是匿名的,避免学生之间打人情分。另一方面,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给别人的作业打分,了解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别人的作业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这种考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认真上课,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

6.现阶段网络比较发达,抄袭现象非常严重,而且学生之间存在很多抄袭现象,因此构建一个智能云服务器,随机给每个学生分发题目,尽力保证题目不同,如果给两个学生分配了相同的题目,云服务平台会将两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初步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重做。并最终提交给教师评判,不合格的答案会要求学生退回重写。课程考核中云服务的运用,使学生不得不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有效杜绝抄袭现象发生。

四、课程考核改革体会与展望

(一)改革变化。

我们以林业系统工程这门课为例进行了基于云服务的课程考核,其中期末考试占40%,案例讨论占30%,章节考核占30%。与以往考核方式相比本次改革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了案例讨论和章节考核,题型设置以主观题为主,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内容选择上更贴近林业生产管理及本学科研究需要,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从事林业管理工作打下基础。考评增加了学生互评,学生主动性得到体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云服务的课程考核改革体会。

云服务的出现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借助云服务,章节考核可以随机发放试题,尽力发放不同试题,章节考核不用拘泥于某一天,可以安排在一定时间段内,还能对雷同答案进行预判发回,有效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将教师工作分摊到一定时间段内。借助云服务,老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可以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

借助云服务,学生能更快捷、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不受时空限制,通过智能终端利用闲散空余时间即可完成学习,并且可以通过云平台调用微信或QQ等通讯软件直接与任课教师联系,进行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反馈速度。

借助云服务,老师和学生相互融合,在考核过程中平等、实时、互动、按需使用云中资源和数据。

(三)展望。

林业系统工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未来希望邀请林业生产单位的专家参与趣味题库的构建及案例分析讨论,从而使人才培养更注重生产实际需求。借助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实现考核过程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田甜.远程教育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设计研究――基于“CIS策划与设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9-12.

[2]陈从新.以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带动电子商务专业考试考核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5(4):22-24.

[3]李际平,黄山如,等.林业系统工程基础[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2

在私营企业、港澳台侨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和在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四、评审专业类别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昆明 园林本科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Kunming Gardening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tatus Research

PENG Wenming, NIU Laichun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2)

Abstract This paper by comparing Kunming four undergraduate colleges gardening training program for professional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set by the institutions that exist, suggest improvements to strengthen basic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for the region's landscap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Key words Kunming; gardening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云南园林专业最早由西南林业大学创办于1987年,近几年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师大文理学院)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随着当前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诸多问题,园林专业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参考国内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通过昆明4所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比对分析(见表1),总结其优势与不足,以期增进校际交流,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基本情况

西南林业大学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752学时,共15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152学时,共121学分,占课时总数的78.2%;实践教学为472学时,共29.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7.2%;课外活动为128学时,共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4.6%。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1048学时,共5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8.1%;通识选修课时为128学时,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4.7%;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176学时,共分,占课时总数的6.4%;学科基础选修课时为224学时,共1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1%;专业必修课时共为416学时,共22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1%;专业选修课时为160学时,共5.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5.8%。

云南农业大学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928学时,共18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472学时,共154.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4.4%;实践教学为456学时,共28.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6%;无课外活动学分。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816学时,共51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7.9%;通识选修课时为320学时,共2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0.9%;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648学时,共40.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2.1%;无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时为304学时,共1分,占课时总数的10.4%;专业选修课时为384学时,共2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3.1%。

昆明理工大学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860学时,共19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016学时,共126学分,占课时总数的70.5%;实践教学为844学时,共4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9.5%;设课外活动为320学时,共20学分,占学分总数的10.5%。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512学时,共32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7.9%;通识选修课时为160学时,共1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5.6%;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576学时,共36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0.1%,学科基础选修课时为432学时,共27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1%;专业必修课时为336学时,共21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4%;专业选修课时为240学时,共6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4%。

云师大文理学院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795学时,共16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375学时,共14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5%;实践教学为420学时,共2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无课外活动学分。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854学时,共5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0.6%;通识选修课时为96学时,共1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4%;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525学时,共3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8.8%,无学科基础选修课时;专业必修课时为486学时,共27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7.4%;专业选修课时为414学时,共23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4.8%。

2 优势与不足

2.1 优势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属公办院校,建校时间较早,因此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学科建设相对完善,而云师大文理学院属“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底子薄,但拥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因此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2)通过图1分析,西南林业大学通识课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3.9至19.2个百分点,昆明理工大学学科基础课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13.1至20.7个百分点,云师大文理学院专业课设置比其它2所院校高出8.7至20.4个百分点,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实践课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12.3至14.5个百分点,昆明理工大学课外活动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6.6至11.2个百分点。

2.2 不足

(1)云师大文理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将生态学、建筑学课程设置为选修非必选课,昆明理工大学将生态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云南农业大学将测量学课程设置为选修非必选课等。总体上,4所院校学科建设进展缓慢,课程体系构建滞后,削弱或回避了学科较弱的课程建设。(2)通过图2分析,西南林业大学必修课为2240学时,占课时总数的81.4%,选修课为512学时,占课时总数的18.6%;云南农业大学必修课为2168学时,占课时总数的74.0%,选修课为760学时,占课时总数的26.0%;云师大文理学院必修课为2285学时,占课时总数的81.8%,选修课为510学时,占课时总数的18.2%;昆明理工大学必修课为2492学时,占课时总数的87.1%,选修课为688学时,占课时总数的24.1%。4所院校总体上必修课比重偏大,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3 构建措施

(1)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绘画、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初步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教学。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应增加绘画课程课时,各所院校应丰富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内涵,延伸“三大构成”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及技能训练内容,并重视园林表现技法、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开设。

(2)结合社会需求,补充新的专业基本技能内容,合理调整课型。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应将测量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生态学调整为必修课,适当减少农业物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定量分析化学等课程门数及课时比例;西南林业大学应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调整为必修课,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园林植物虫害防治调整为选修课;云师大文理学院应将园林史、园林生态学、风景区规划等调整为必修课,将园林表现技法调整为选修课;昆明理工大学应将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区规划、园林史、工程力学调整为必修课,将程序设计语言调整为选修课等。

图1 各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情况对比图(单位:%)

图2 各院校必、选修课对比图(单位:%)

(3)根据专业方向及个性化发展特点,合理设置必、选修课内容及比例。其中云南农业大学第1、2、3、4学期化学、农学等课程设置偏重,第6、7学期必修课较少,应加大专业必、选修课内容建设;西南林业大学必修课比例设置偏大,应按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模块课程建设;云师大文理学院第2、3、4、5、6、7学期选修课较多,应加大专业必、选修课内容建设;昆明理工大学必修课少且单一,应在选修课平台中加强学科建设,丰富选修课内容,加大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遵循专业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适当调整部分课程开课顺序与时间。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制图课程应考虑在第2学期开设,植物学、绘画应考虑在第1学期开设,园林树木学应考虑在园林规划设计前开设;西南林业大学测量与地图学应考虑在园林设计1前开设,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1应考虑同学期开设,风景区规划应考虑在第7学期开设;云师大文理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1、计算机辅助设计2应分别考虑在第6、7学期开设,测量学应考虑在园林规划设计1前开设,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管理应考虑在第7学期开设;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制图应安排在第2学期开课,建筑结构与构造应考虑在第3学期开设,建筑设计应考虑在第4学期开设。

(5)适当削减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课内容。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园林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园林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应适当调整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延长课程教学实习,昆明各院校园林本科专业实验教学需要推进实验课时低于20%以下的课程设置改革力度,加快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素质。

4 结语

园林专业是交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基本技能课程的种类繁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累加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努力,不断实践。通过分析我省4所院校园林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释

①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云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云师大文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昆明理工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

参考文献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4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教育 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05-03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各高校共同关注的话题。2010年10月,我们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个案,对在读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代林业高校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以期增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研究概况与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使用自编的“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思想道德(包括社会主义政治观及个人价值观);②学习、生活情况及师生关系;③校园(生活)环境;④择业取向等几方面内容。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对象为西南林业大学在校统招研究生。我们共发放了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为97%。在问卷调查的对象中,男生占48%,女生占52%,其中中共党员比例相对较大,有378人,占样本数的56%;共青团员人数有243人,占36%;群众55人,占8%。总体上看,样本覆盖面较广,涉及到不同学科专业和年级分布,具有代表性。

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二、调查相关内容分析

1.关于政治立场

从总体上看,研究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在填写问卷的所有对象中,56%是中共党员,36%是共青团员。他们情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在某些问题上,研究生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同学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如在对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的看法上,26%的同学认为是“三农”问题,54%的同学则认为是“腐败问题”,58%的同学认为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还有52%和42%的同学分别认为是“就业难,无业、失业人口增多”和“高房价问题”。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看法上,62%的同学认为“应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应为解决的基本途径”,26%的同学认为“应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尽快,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其次,研究生基本认同“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价值,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在对“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会稳定”的观点表态时,72%的人持赞同态度,这说明研究生能认识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所起到的巨大的社会稳定功能。再次,研究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场十分坚定。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都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深得民心。80%的学生十分赞同“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的前途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多数学生反对中国搞多党制。这些情况代表了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的主流倾向。

2.关于学生党员和入党动机

通过调查,大部分研究生对加入党组织的意愿较为强烈,受调查的对象中仅有12%和7%的人选择“没有入党愿望”和“还没想好”,这主要是因为“身边党员干部先进性不明显,部分党员干部腐败”的原因造成的。此外,研究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加入党组织不仅只是单纯的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而是为了“谋求仕途发展”和“增强就业竞争力”,见表1。

3.关于专业学习、学校生活和师生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3%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感兴趣”,有38%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感觉“一般”,不是很满意。同时,75%的同学认为课余时间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专业课学习或参与导师课题研究”。问卷调查表明研究生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思想政治学习,但又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其次,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对学校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不满意(见表2),呼吁提高补助标准。

另外,在师生关系方面,研究生普遍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成长成才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38%的同学“喜欢和导师面对面交流”,42%的同学“能定期与导师见面”,18%的同学“与导师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和导师间的关系并不和谐。

4.关于择业取向和实践能力培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在择业方面逐渐趋向务实,对经济条件、工作地点及工作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个人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读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表3是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参加工作后能接受的月薪。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大,在调查目前他们最关心的这一问题时,66%的同学把“就业问题”摆在了首位,58%的同学认为读研期间最大的压力来自“就业和自身前途”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同学的就业首选单位是“机关、高校等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还有12%的同学持观望态度,30%的同学较愿意毕业后到西部和基层工作。表4是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的就业意向。

在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58%的同学认为“应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开拓视野,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且56%的同学持有“学校应在实践能力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的观点,说明大部分研究生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培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很多研究生却对学校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而开展的“三助”(助研、助管、助教)工作知之甚少,只有12%的同学了解“三助“工作的具体内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因素

(1)社会转型、经济变革带来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经济主体由过去的单一化发展成为多元化,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不断发生利益冲突。市场经济在充分激发社会成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欲望的同时,也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于各种社会思潮和科学前沿接触了解较多的当代研究生无疑也受到这种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在价值观上亦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1]

(2)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失,思想教育模式不健全。按目前的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没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没有专门的人员对研究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研究生导师虽与研究生接触较多,但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研究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认为关心学生思想、生活等问题应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情,加上自己的科研教学任务、行政职务或社会活动,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业务以外的指导和交流,于是只好把育人当作“软”任务。其次,由于研究生群体结构复杂,主体差异性大,思想成熟,个体独立性强,学科专业分散,集体协作意识淡薄等特点,[3]增加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与本科生相比,学校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少、或缺失、或沿袭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一整套系统有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4]

2.主观因素

由于研究生都已系统受过本科教育,处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总体来说思想相对较成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在考虑问题方面有更加独立的判断能力,具有更强烈的主体意识。再加上学科专业繁多,专业研究方向分散,以及特殊的“导师制”,造成了研究生相对独处时间多,活动自由度大,时间分配较为分散,导致了研究生个人意识不断加强,集体组织观念淡薄,给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研究生还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思想更容易产生波动。

四、对策与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西南林业大学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地方所属林业高校,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目前拥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日制研究生924人,党员占54%,既有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也有两年制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鉴于我校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和学科发展专业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本科生,不能将对本科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照搬到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之中,应针对研究生的特点,施予新的理念来指导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大格局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独立的环节。研究生比本科生成熟,所以他们要求更多,更需要关爱,更需要因材施教,要“以人为本”。因此,学校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研究生处、团委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学院和导师密切配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健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总支)、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的工作体制,竖立“全员”意识,做到领导、机构和人员三落实。重点在各学院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学院党委(党总支)领导下,与研究生导师一起,共同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2)以党建为龙头,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党组织具有强有力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而且在校研究生的党员比例一般都占研究生总数的40%左右。[5]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组织生活很好地融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做好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促进整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党组织建设为龙头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关键是抓好党支部这个工作核心,应根据研究生班级概念模糊而学科、专业相对集中的特点来建立合理的党支部,使得党建工作成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3)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研究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导师的引导和把关。导师更应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贯彻者和灵活的教育方式的实践者。提高导师队伍的质量本身就是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的重要方面。在目前国家培养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研究生学习及实验条件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赖于导师及其所在学科的科研实力。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导师的总体素质和学术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导师的“育人”作用。如引入竞争机制,对导师队伍实施动态管理,进行任期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其进退去留相挂钩,打破导师职务“终身制”;对新增导师进行上岗培训,明确其育人职责等。

2.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未来发展为主要目的。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要与之相适应,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变革,不断增添新鲜内容。

(1)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性。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沉浸其中并且最容易接受与认可的一种教育文化、管理文化和组织文化,它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内化过程,也是对当代研究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努力去研究和建设好研究生的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研究生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艺术社团载体,结合林业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更好地开展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目前很多学生学林不爱林的现状,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把学林爱林教育寓于其中,让他们了解中国林业的辉煌发展史,了解中国的国情、林情、社情和民情,具有民族及林业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敢于面对落后的林业现状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承认落后但不甘心落后,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矢志不渝地向着林业科学高峰攀登的精神。

(2)建立和健全研究生勤工助学服务体系。当前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勤工助学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尤其是经费问题还未具体落到实处,因此在研究生中开展的范围极其有限,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小。应积极完善以奖、贷、助、补为主体的多元化自主体系,建立起完善的“三助”管理体系,把“三助”与研究生培养、研究生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地开展助学活动,为特困生排忧解难。

(3)注重研究生实践性德育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培养对研究生的自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生通过专业实践、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活动的参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道德认识、规范道德行为,而且可以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

(4)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首先,应对研究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帮助研究生能够科学地评价、定位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依据自身特长选择职业,把握择业去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其次,应帮助研究生及时掌握动态信息。除了传统的招聘会外,要尽可能向研究生推介网络求职等多元化就业信息,并通过就业讲座、信息等逐步使他们建立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 张云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8(4)

2 李德才、沈克祥.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特点与教育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

3 王 平、马利杰等.针对研究生群体特征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3)

4 李 玲、聂 新.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5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顶岗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应建立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块化”顶岗实习结构将顶岗实习划分为“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模块,“校内顶岗实习”模块根据技能特点和类型,设置“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校外顶岗实习”模块内根据实习岗位类型,设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单元、“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单元及“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单元。“校内顶岗实习”模块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单元的实习任务,主要目的是逐项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活动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但实习内容和场所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践项目,教学人员结合实际项目情况综合讲解相关知识。“校外顶岗实习”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依据自主联系或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单元。实习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但主要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实践项目,对照相应单元的学习任务书完成顶岗实习。(二)“递进式”顶岗实习方案将原本在第5学期(约16周)集中完成的顶岗实习分散到第3、4、5三个学期,按时间由短到长、内容由简到繁、自学由少到多的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3、4学期,历时约8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的课程进度,“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在第3学期开设,约两周;“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在第4学期开设,约6周。“校外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5学期,历时约8周。根据行业的季节特点,在第五学期前期开设。实习结束后在校内开设生态类、管理类、法规类职业拓展课程,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案例,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图1)。(三)“系统性”顶岗实习考核鉴于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学期、两大模块,其考核方式也对应调整,顶岗实习成绩由每个单元的分项成绩组成。同时,考虑到学生实习岗位的差异性,对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除了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外,还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初步规定为:顶岗实习成绩=校内顶岗实习成绩×50%+校外顶岗实习成绩×50%。其中,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园林植物应用”单元成绩×25%+“园林工程”单元成绩×50%+“园林设计”单元成绩×25%;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实习岗位对应单元成绩×70%+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成绩×30%。这一标准鼓励学生联系顶岗实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向,带着专业问题展开实践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工作中思考、总结的习惯。(四)“综合型”顶岗实习平台传统的顶岗实习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一类的方式展开。这类模式中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学校与实习企业的交流层面,而以学校为媒介形成的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并不广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内外部分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为顶岗实习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的综合型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有效地获取政府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信息,从而快速调整顶岗实习方案。实习结束后,也可以综合多家企业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此外,“政校企”合作的模式深化了学校“产学研”一体的内涵。顶岗实习人员作为学校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同时也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协助学校展开科研活动及成果转化。学校的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活动与学生顶岗实习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真正从“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中获益。

改革后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6

“街道的特点是困难群众多、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金碧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齐林开门见山。“低保户1713户,2000多人,占西山区的1/3;残疾人占到西山区1/3;失业职工近2000人,登记在册的困难职工300多人。”李齐林在街道分管着不下五六项工作,却对与帮扶有关的每个数字如数家珍。

同时,辖区内的企业也不少,“一幢楼内就有几十家,”对于总数,李齐林也心中有数:“非公企业1048家,涵盖个体、商贸、服务等行业。”

与街道的特点相对应,街道总工会的工作重点,一头是帮扶困难职工群众,一头是企业建会。

帮扶的“三张牌”

1、政策牌

在金碧街道西坝社区,住着一位90多岁的退休老大爷,体弱多病,收入微薄,却每年都要花费两万多元的医疗费。

由于早年没有办理过医疗保险,这笔费用只能由老人自付。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平日生活起居全靠80多岁的老伴照顾,老两口过得十分艰辛。工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伸出了援手。街道总工会为他办理了大病补助,从此他每年可以获得3000元的救助款,同时又将情况上报到西山区总工会,区总工会又为老人报销了8000元的医疗费。

另一家困难企业职工李师傅年过半百,患有痛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基本丧失劳动力。祸不单行的是,他早年离异,家中女儿虽已成年,却没有工作。在社区的入户调查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反映到街道总工会。

李齐林亲自与这位困难职工结成了联系对子,从此,每逢传统节日,他都会带上礼物和慰问金前去看望,还帮助李师傅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办理了大病补助,每年可发放大病补助金2000元。并利用各种时机,尽可能地为李师傅争取一些临时性的救助金。

李齐林说,街道总工会的帮扶工作通过交叉互补的3种方式实现,分别是“政策帮扶”、“爱心帮扶”和“人文关怀”。各种方式又具体细化为多项不同措施。这一套完整的措施共同构成了街道总工会的帮扶体系。

而在这一帮扶体系中,首要的是政策帮扶。对于下岗失业、困难等工人,通过遍布街道、社区、企业的工会组织进行普查和登记。根据困难程度,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300多名职工,全部为他们申请了低保;没有社保的则帮助协调办理;生病的困难职工,按照解困资金的标准给予大额医疗救助,那位90多岁的老大爷和李师傅,就是大额医疗救助的40多名救助对象中的两人。如是残疾职工,还与残联协调,实施帮助。

2、爱心牌

每逢传统节日,工会工作人员都会带上礼品和慰问金分头行动,深入辖区各个困难职工家庭探望。可是有一次,一家困难户让他们犯了难。

一对夫妻都是身患残疾,孩子尚未工作,一家三口全依靠两名70多岁的老人养活。家庭如此不幸,工会决定为其申请低保,民政部门调查后,却认为他们不符合享受低保金的条件,原因是老人收入尚可,家庭平均收入超过了低保线。而他们的家庭成员没有大病,工会的大额医疗救助也无用武之地。

这件事让李齐林看到,单靠政策和制度,也存在空白和难点,要帮扶,还得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倡互助互爱。

李齐林说,为了资助那些靠不上政策,又确实需要帮助的人,工会成立了“关爱互助基金”,号召有爱心的企业和职工捐款。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金华商会一次为“关爱互助资金”捐款1万元,还发动浙商参加“旱区行”活动,为一所郊区小学捐资4万元。

爱心传递的路上,不断地有企业和职工加入,欧博电子公司出资15000元;交通科技公司直接与社区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每户慰问1000元;富邦企业对社区内20余家困难户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慰问金,浩帆商贸公司职工捐款10000多元用于抗旱……

不少企业纷纷效仿,又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小范围的“关爱互助金”。

李齐林说,过去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款是面向全国、全省,对身边的困难人群反而帮不上。“关爱互助资金”的建立,使得区域内的互助互爱蔚然成风,社区变得更加温暖。

3、人文关怀牌

街道总工会开展了一项“专家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辖区内有几家知名的大医院和学校,志愿者中不乏医生和老师,他们借“进社区”之机,给居民送去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

工会依托共青团的“12355”平台,为困难职工群众提供长期咨询,为他们疏导心理和情感纠结。

李齐林说,贫困人群容易出现自卑、失望等心理问题,通过志愿者,或者邀请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有助于他们树立信心,走出困境。

同时,为困难职工创业、再就业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根本脱贫,也是街道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一条重要途径。街道总工会依托社区便民服务站,每年举办内容各异的就业培训班。仅去年至今,就培训20多期,内容涉有织网花、计算机等,帮助失业人员2500多人,推荐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00个。

工会组织在企业扎根

金碧街道工会建会的任务之艰巨和效率之高,可以由两组数字直观看出。2009年街道总工会刚成立时,辖区内共有工会组织85家,会员2300多人,到目前,仅非公企业工会就有1048家,工会会员增至13500人,工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

飞速增长的数字背后,却是难以想象的奔波与辛劳——要逐一调查和核实企业是否存活、是否具备建会条件;在非公企业建会,经常会遭到企业主的误解和抵触,需要向他们耐心宣传法律,宣传企业建立工会的意义和作用,不少老板,是在工会干部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之下,被他们的真诚和执着打动,才配合建会的。

李齐林说,他们能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没有捷径,靠的全是“一张嘴和一双腿”。

如果考虑到这一成果是在社区工会没有专职人员,工会干部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取得的,那就更令人刮目相看了。其实,就连李齐林本人,也是兼管组织、宣传、精神文明、“工青妇”、老干等数项工作,虽说面面俱到,却哪一块都不能放松。加班、放弃节假日,对他们这些基层干部是家常便饭。

建会也为维权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起初,工会向企业寄送《工会维权意见书》和《工会维权建议书》, 一些老板无法接受,认为是“找茬”。一段时间下来,不少企业发现了工会监督的好处——这些反映职工心声的建议书和意见书,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在职工和老板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有助于企业管理规范化。近一两年来,街道总工会向企业发出“两书”,全部被企业接受,并按“两书”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改进。

荣耀的背后

短短3年时间,街道总工会连年获得区总工会“目标考核特等奖”,集云南省“六好街道工会”、昆明市“模范职工之家”、“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于一身。

在成绩突出的背后,李齐林说,最该感谢的是基层工会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 他们普遍身兼数职,面对社区帮扶面庞大、企业职工众多且流动频繁,工作资金短缺等困难,还是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