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诺顿评分 压疮

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诺顿评分)应用于压疮危险度的评估,其评估项目简单,易于护理人员掌握。比其他压疮危险评分更具有特异性。用于压疮的评估可以对高危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少压疮的发生。我科自2000~2008年在对100名高危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中,采用诺顿评分,使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侧重点,减少了盲目的工作,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现将诺顿评分用临床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诺顿评分简介

压疮危险性评估表是用来预测压疮高危人群的一种工具[1]。卧床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诺顿评分,是沽国优格公司提供的。诺顿评分是目前评估压疮发生危险因素最为普遍的工具之一,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诺顿评分法也是有效和可靠的压疮危险性评估的方法。

    诺顿评分的内容包括5项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状态、活动力、移动力、失禁。每项评分是1~4分,随分值的降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相应增加,总分<14为高危状态,总分<12分为高度危险。总分为20分,见表1。表1  Norton Scale 评分表(略)

2  诺顿评分在护理中的应用

2.1  诺顿评分在特级护理中的应用

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从理论、制度及临床实践中要求护士在对卧床患者的护理中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并按医嘱行特级护理,每2h翻身一次,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无残渣,移动病人时防止拖、拉、拽等动作的发生。诺顿评分用于特级护理患者当中,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地了解哪些患者更需要这样的护理措施,使得护理工作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早期将诺顿评分应用于患者的护理,计划中对患者大有好处,并且增强了护理干预的效果[2]。

2.2 诺顿评分法在神经科中的应用

神经科中特别是神经外科中危重患者多,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压疮的高发病区。应用诺顿评分法对神经科住院患者进行压疮危险状况的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使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侧重点,减少了盲目的工作,避免了对所有卧床病人都进行2~4h翻身、拍背。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预防压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应用诺顿评分法,护士能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2.3 诺顿评分在压疮中的应用

三级甲等医院及医院管理护理质量标准中规定,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零。患者入院时,护士首先对其进行压疮危险评估,仔细进行护理体检,对于诺顿评分<14的患者,主管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列出护理计划。对于压疮发生危险性高或存在院前压疮的患者,要及时填写压疮评估单,制定皮肤护理计划,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并在护理记录单中详细记录。对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不提倡按摩,不提倡用烤灯,否则加重局部缺血、缺氧症状,正确使用气垫床,不提倡使用凡士林纱布,因其透气性差。另外,经研究发现,患者大小便失禁及肢体活动障碍是发生压疮最危险的因素,发生皮肤潮红最多,而神经科患者经常出现大小便失禁及肢体活动障碍[3]。因此,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便后要及时清洁肛周,保持局部干爽。对全身营养状况差的患者,给予高蛋白,昏迷患者饮食,  患者或进食困难者要进行鼻饲或静脉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3 小 结

       

护理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是卧床患者的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预防压疮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对压疮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必要条件[4]。更为重要的是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诺顿评分要求护士了解压疮高危因素,能熟练应用诺顿评分表,对各种干预方法能熟练操作,因而需要进行培训。预防压疮包括改善全身状况,增进机体的营养和抵抗力,降低局部组织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局部清洁,消除刺激因素。将诺顿评分实际应用于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大大提高了对高危患者的预见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知道护理工作有重点地进行,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薛小玲,刘慧. 3种评估表预测压疮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41~243.

[2]李星,庞军.循证护理在压疮护理中的实践[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2(1):1145.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压疮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为压力、摩擦力以及剪切力而引起的皮肤、肌肉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会发生骨隆突起[1]。压疮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压疮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还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增加死亡率[2],因此其已成为医护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对针对不同压疮高危人群实施的危险评估和护理预防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国内研究结果表明压疮预报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3]。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压疮的发生,我院在护理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对压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持续性改进,结果显示压疮发生率降低至2.16%,治愈率达98.18%,明显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患者采用Braden评分法,分别从感觉、潮湿、活动方式、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等6个方面进行评估,见表1。分值≤12分为高危人群,纳入难免压疮进行管理。

其中将2013年1~12月入院的185例难免压疮患者和110例带入压疮作为观察组。2012年1~12月住院的167例难免压疮患者和91例带入压疮作为对照组。观察组:185例难免压疮患者中,男102例、女83例;年龄36~87岁,平均(60.76±11.22)岁;Braden评分平均(11.75±0.36)分。110例带入压疮患者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33~88岁,平均(61.08±10.21)岁;Braden评分平均(11.51±0.21)分;Ⅰ、Ⅱ、Ⅲ度压疮患者分别37、58、15例。对照组:167例难免压疮患者中,男94例、女73例;年龄35~84岁,平均(65±10.32)岁;Braden评分平均(11.76±0.17)分。91例带入压疮患者中,男54例、女37例;年龄60~85岁,平均(65±9.12)岁;Braden评分平均(11.54±0.27)分;Ⅰ、Ⅱ、Ⅲ度压疮患者分别29、50、12例。两组患者在疾病谱、性别、年龄、Braden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均进行难免压疮评估,同时将分值≤12患者填写申报表并制定护理措施,由护理部审核,护士长负责交由护士实施。带入压疮患者由当班护士评估后,填写报告表制定护理措施,护士长审核后交护理部备案。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具体如下。

1.2.1分析压疮原因 汇总所有压疮申报表,并对突出原因进行分析。

1.2.2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明确制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压疮管理职责、制度及相关上报表格,完善评估、上报程序,规范压疮的临床护理操作。明确压疮风险管理的目的,倡导无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制度,鼓励科室如实报告有关压疮的风险,护理部定期督促检查。

1.2.3 改进后的管理实施办法 ①对护理人员开展了压疮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和预防、伤口愈合的病理生理、湿性愈合理论、新型敷料的识别与使用、伤口换药技术等技能。以已达到提高护士的压疮的管理相关知识的目的。②开展循证护理,改进压疮治疗方法 对已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解决局部组织受压的问题。③实行压疮三级质量监控,做好压疮的申报与质量控制。科室内组成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当班护士层级压疮监控小组,实施层级监控,使压疮的管理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使每一级监控责任到人。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见,对压疮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难免压疮发生率和压疮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讨论

3.1转变压疮管理理念,建立非惩罚性压疮管理制度 作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压疮的发生一度被认为是护理人员的过失,导致压疮发生后护理人员不敢公开研讨。我院现转变压疮的管理理念,使压疮护理成为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以预防为先,护理措施做到有效及时,从根源上控制了压疮的发生。无惩罚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结合,使医护人员主动地以患者解除病痛为出发点。

3.2 加强过程管理,重视压疮的预防 依照压疮的预防指南,动态的对我院患者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措施,对压疮发生的高位患者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科学规范化的护理是降低压疮发生率和患者治疗费用的关键[4]。

3.3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压疮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应用于临床的护理知道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制定护理措施。借助这一科学的工作程序,我院的压疮护理管理已取得较好的收效。

参考文献:

[l]赵燕.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8):717-718.

[2]刘亚红,蒋琪霞,刘云.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7):51-53.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资料与方法

本组手术患者154例,设为实验组,将2008年4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防治压疮,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术后1~15天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实验组仅1例术后出现褥疮,发生率1.78%;对照组4例出现压疮,发生率8.9%。两组术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循证护理:概念: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影响产生的一门分支科学,以临床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临床专门知识和检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是遵循最佳证据的新理念从医学领域到护理学领域的延伸,其实施对患者和护理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

压疮概念:压疮是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紊乱,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组织变性坏死。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更重要引发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寻找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为预防压疮的发生,将临床问题定义为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

检索相关文献: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寻找国内外压疮预防方面的文献,以寻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对检索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经检索与压疮发生有关危险因素的文献36篇,压疮预防有效措施文献25篇,并对其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评审。总结如下:⑴患者自身因素:①年龄:压疮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②疾病因素与营养状况: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负氮平衡等疾病因素术后压疮发生率增高。⑵术中危险因素:①力学因素,垂直压力可以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红肿、溃疡并与持续时间有关;②皮肤潮湿;③术中的,决定患者的受压部位,术中变换时,位垫失去保护作用;④麻醉:物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血、缺氧导致压疮发生;⑤术中体温变化,降温后,皮肤循环不良加剧,复温时,需氧量增加,可增加压疮的易感性。⑶护理因素,护士对压疮知识的了解及对压疮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及护士的责任心增加了皮肤压疮的危险因素。

循证实施:将获得的证据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①成立压疮护理管理课题小组,学习压疮知识。②加强术前访视工作,积极全面评估患者压疮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综合分析,作好健康教育,指导作好皮肤清洁。③积极处理原发病,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④合理摆放手术,合理将患者置于固定稳妥状态,注意骶尾部、足跟部等重点防范。⑤保持手术床铺的清洁干燥,保持易受压部位的干燥。⑥术中加强对易受压皮肤的观察和护理。受压部位涂抹凡士林使其形成封闭性油膜,在骨隆凸处使用茶叶垫,变换软垫的支撑力点,术中护士重视对受压皮肤的关注,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改善其血液循环。⑦对于体外循环患者,注意室温及体温变化,观察末梢肢体血供情况,复温时温度不能骤然升高。⑧及时制定翻身护理计划。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压疮潜在问题,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只要提高压疮防范意识和责任心,是可控可防的。研究遵循循证护理程序,采用可行的方法获取循证护理资源,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针对各项危险因素作针对性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循证护理后患者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

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专科护士的角色作用。循证护理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的学习工作要求。善思考,善观察,对患者护理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对提高护士的判断观察能力,科研工作技能,信息获取能力有积极作用。循证护理可改变护理人员思维和行为模式,可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循证护理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和减少神经外科病房所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入院的病患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加强与患者沟通、护理风险教育并落实好风险管理预案,规范护理人员的责任、法律等意识,才能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让患者满意。

【关键词】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 分析与防范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护理过程中常伴有非计划拔管、压疮、坠床等不安全事件。在疑难危重病人的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病人[2]。其复杂性、未知性,使护理人员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风险也存在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临床护理风险容易发生。现将我院2008年5月到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入院的病患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情况如表1,护理风险事件总数为55例,其中非计划拔管21例,压疮13例,意外事件11例,沟通与服务问题在于10例,详情见如表2。

2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分析

2.1 非计划性拔管: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大多需要施行各种管道引流,且伴有意识障碍(如昏迷、烦躁等)症状,留置管道会引起病人不适, 急性期患者意识变化快,治疗上不主张过多使用镇静剂及约束肢体活动, 易发生病人自行拔管;或因患者改变、剧烈咳嗽、管道使用时间较长、引流管缺乏明显刻度标识等因素均可导致管道脱出或全部脱落、阻塞甚至夹闭、引流过多等 ,引起气道损伤、加重并发症等,处理不当,易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2.2 压疮:由于神经外科病人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预防出血量增加,病危患者则限制翻身次数。或长期瘫痪患者,易伴低蛋白血症,使其皮肤抵抗力下降。护理过程中,交接班时观察评估不仔细, 反馈不及时,种种情况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3 意外事件:神经外科病人方面或因年老体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肢体神经末端感觉障碍或易烦躁或意识不清,癫痫发作等原因;加之卫生间、走廊地面有时拖地后湿滑,未立提示牌;护理人员对约束带、床栏未固定或不牢;患者及家属使用热水袋不当等等种种原因,均可导致坠床、摔伤、及烫伤意外情况的发生。

2.4 沟通服务与护理配置问题:神经外科病人病情较重变化快,护士难与其正常沟通,也因此忽略了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及临床工作量大,节假日与中午、夜班值班人员少;临床护士趋向年轻化, 护理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又缺乏风险、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1];未认真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简化操作规程;与患者及家属问及病情时解释简单,态度不好;加之患者及家属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并寄托了希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馈,则易产生护理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

3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防范

3.1 制定并落实好护理风险预案管理:对护士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并完善各项护理制度,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非计划拔管,压疮,意外事件上报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积极找出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定期检查其落实情况,强化监管力度及重要环节、时段的管理,并结合住院病人病史、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识别病人可能存在的风险;按护理级别巡视;交班时应床头交班;以加强预防。

对新入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带管病人的精神意识方面进行评估, 烦躁意识障碍患者,采用约束带,防止病人自行抓拔,或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意识清楚患者,则耐心向其解释引流管道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治疗、护理操作完成时应检查管道的固定情况;定时或交接班时检查管道部位、长度、深度、是否通畅等。还应注意新老护士搭配及能力的互补,在非计划性拔管高风险时期中午及晚上和躁动患者较多时段增加护理人员以应对[2]。对长期卧床或有压疮危险发生的病人进行压疮评估,填写报表,,建立翻身卡并保持床单干净整洁,交班时检查皮肤状况并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对已有压疮患者及时处理疮面,定期查看疮面情况并填写压疮表上报,严重时则申请护理会诊以促进早日愈合。对有坠床及摔伤风险的病人, 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安排带床栏的病床,年老体虚弱患者下床时家属务必在床旁守护,先坐稳,稍待片刻再下;入厕时予以搀扶,在走廊和卫生间湿滑处安装扶手、呼叫系统、防滑警示牌等,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3.2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使护士熟悉意外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和常见风险。如患者有躁动、剧烈咳嗽、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时应先检查管道有无闭塞及脱出,作为常规处理方法。规范护理操作,翻身时应有两人合力,动作稳实,操作后再常规检查管道是否放置妥当及压疮疮面情况,

3.3 加强与患者沟通:护士应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多与患者沟通, 倾听患者讲诉,尽量取得患者合作, 包容及理解患者的过激行为[3],对意识障碍及失语患者,给予治疗性的触摸、按摩或笔写、图画等形式交流,在床旁陪伴患者, 以此缩短与患者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的基础[4],是非常有利于患者早日苏醒及康复的[5];严禁发生以不良言语伤害患者及家属的情况出现。

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护理风险教育和培训、落实好风险管理预案,不断识别、评估和消除护理潜在的风险。近1年来,我院神经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2.5%,患者满意度良好。规范护理人员的责任、法律等意识,工作能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很好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才能让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 郑凤君,符杏清,黄芳,等.85起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与康复,2006,5(3):223-225.

[2] 步惠琴,王黎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防止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与康复,2007,6(2):1332135.

[3] 吴文珠,陈月珍.手部肌腱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诊,2005,14(6):599.

[4] 李冬云,余咏梅提高护患沟通的能力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88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列入观察对象总50例,男29例, 女21例; 70~80岁20例, ≥80岁30例, 最大101岁;50例中,肺部疾患15例,脑梗死5例, 心力衰竭5例,晚期肿瘤15例,糖尿病5例,骨盆骨折5例; 住院时间为7~90d。平均住院天数60天;入院时无压疮21例(42%),入院带入压疮29例(58%);

1.2方法

1.2.1压疮预防对象的确定和预防措施

按照 2009 年 5 月出版的压疮预防指南中预防压疮流程实施规范的预防措施,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① 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 对所有新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用 Braden 计分表[2]在2h 内完成首次评估;此后按照危险程度进行动态评估, Braden 计分 ≤12 分每日复评 1 次, Braden 计分13~16 分每 3d 复评 1 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评。 ② 判断压疮发生危险度: Braden 计分 ≤12 分为高度危险 (简称高危)、13~14 分为中度危险(简称中危)、 15~16 分为低度危险(简称低危)。 ③ 预防措施:按照预防压疮流程 28 项及压疮发生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低危者 2~4h 翻身 1 次,并使用减压装置,如气垫床或局部减压敷料等;中危者 2h 翻身 1 次,并使用减压装置,如气垫床或局部减压敷料等;高危者 1~2h 翻身 1 次,并使用气垫床、局部减压敷料(垫)等,此外,还给予营养支持,家属签字、执行护士和护士长签名,逐级上报伤口护理组。

已有压疮患者除按高危患者进行护理外,还需根据压疮分期进行处理。

1.2.2压疮的评估

压疮分期按6级分期标准:Ⅰ级: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皮肤与周围皮肤相比,呈紫色或茶色,无破损,压之褪色;Ⅱ级:皮肤完整,局部红斑区,手指下压颜色不会变白,疼痛,变硬或变软;Ⅲ级:皮肤损伤在表皮或真皮,未穿透真皮层,疼痛明显,呈现为一个浅的溃疡或水疱形成;Ⅳ级:全层皮层损伤,深入皮下组织,可见皮下脂肪;Ⅴ级: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外露骨、肌肉和/或支撑结构,有潜行、瘘管、窦道形成;Ⅵ级:不可分期阶段,失去政策皮肤组织,伤口常被颜色的腐肉和/或黑痂覆盖。

2 结 果

29例入院带有压疮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12例痊愈;3例由Ⅲ级转归至Ⅰ级,10例压疮动态评估未发展,4例由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直接发展至Ⅳ级(全层皮肤组织损伤)。21例入院时无压疮患者有1例发生压疮,发生率4.7%。

3.讨论

压疮的发生率在住院老年患者中,发生率为10-25%。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人经济负担,还会引起护理纠纷。研究中我们也看到入院带有压疮的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压疮好转率(痊愈、好转)51.7%,入院时无压疮高危患者仅1例发生压疮,可见预防更重于治疗。

压疮的预防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 及早发现并正确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加强监控管理、 防止压疮发生和促进压疮痊愈的关键所在。 Braden量表是由美国Braden博士于1987年制订由美国健康保健政策机构推荐使用的一种预测压疮危险的工具,被认为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我们自2013年1月开始, 根据以往压疮护理经验及我院护理病人的实际体会, 将国外应用最广的Braden评分表、 国内广泛使用的 《基础护理学》[3]中的压疮危险性评估表及已发生压疮评估表有机结合, 设计用于压疮高危人群的评估,按得分高低确定危险程度, 给予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本研究数据也证实对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数据化评估,能及时识别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能节省大量开支。

3.1危险因素分析

我们观察的50例患者,存在1、Braden评分

表1:50例难免性压疮高危因素

3.2护理体会

老年病人随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由于久病体弱或营养不良及缺乏对皮肤进行保护的知识,则易在长期受压及潮湿部位发生压疮。发生皮肤损伤后,要恢复正常是极其困难的,因此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应用现有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系统地评估病人和各种危险因素,对具有中、重度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重点护理干预, 给予正确、及时、有效的连续评估和护理, 可从整体上降低病人压疮的发生率。

经过1年多时间摸索,对难免性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我们总结如下1、做好健康教育或心理护理。2、根据危险性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3、按定好的压疮护理计划实施护理。4、评估各项护理措施及效果。具体临床实施中得到一些经验如下: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又是治疗压疮的先决条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增加皮肤的抗摩擦力,如有失禁,床单下因常铺有防湿用的通气性差的塑料布或无纺布中单,要注意每天早晚各擦洗 一次受压部位,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全身皮肤,在接触受压皮肤的部位使用柔软的棉布垫,及时更换,避免大小便浸渍皮肤。也可选择新型敷料;使用气垫床的同时,也要注意给病人翻身,协助翻身时,使用提单式方法帮助病人在床上移动,可使皮肤与床单之间无法移动,避免损伤皮肤;定时翻身需做到小时一次而且方法正确(防止推、 拉、 拖); 电动气垫床是否处使用的各项防压疮用具是否完好、边缘无损(气垫床、 气圈、 专用的大小便用具)等; 饮食营养要合理等。

压疮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1 方法

1.1 制定压疮管理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1.1.1 确定小组成员,由神经内科、骨科、老年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组成,内科系护士长任组长。

1.1.2 进行工作进度安排。

1.2 制定压疮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1.2.1 制订压疮管理流程,并组织学习。

1.2.2 及时查看科室上报的高危压疮,进行难免压疮的认定。

1.2.3 指导病区对高危压疮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压疮发生。

1.2.4 对科室上报的家带压疮,及时查看,指导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愈合。

1.2.5 选择高危压疮人群较多的科室,开展新业务,选用新方法,进行压疮护理的探索。

1.2.6 每季度召开压疮管理小组工作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1.2.7 年底总结压疮管理经验,撰写论文。

1.3 制定压疮管理小组职责

1.3.1 在护理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1.3.2 负责全院各病区申报难免压疮的认定。

1.3.3 组织全院各病区疑难高危压疮护理会诊。

1.3.4 了解有关压疮治疗护理新信息。

1.3.5 督促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压疮危险评估,及时上报高危压疮。

1.3.6 负责高危压疮及压疮转归跟踪。

1.4 压疮管理流程

1.4.1 高危压疮筛查

在住院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上增加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使新入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常规化。压疮危险因素采用量表(Braden评分法)进行评估,评估得分范围在6~23分之间,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预测有发生压疮的诊断界值;15-8分提示有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有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有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有极度危险。患者在住院期间,若发生病情变化,压疮评估表中评估项目至少二项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给予压疮评分。

1.4.2 高危压疮和压疮上报

对存在压疮风险的患者,评分≤18分上报病区护士长,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评分1次/周。评分≤12分及时填高危压疮预报表(高危压疮预报及难免压疮认定),24小时内上报压疮管理小组,并在病区醒目位置公示,让病区所有护理人员重视,并将该患者作为床头交接的对象。已具备难免压疮条件,但科室未及时上报,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而发生压疮者,不认定难免压疮。对于院内发生和院外带入的压疮,均填写压疮报告表,并上报压疮管理小组。患者出院或转科后病区及时完善报表,上交压疮管理小组。

1.4.3 压疮预防措施

1.4.3.1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和患者皮肤清洁。需定期翻身者床头应悬挂翻身卡,每次更换时,避免拖拽动作,将身下的床单拉平,检查皮肤情况。如潮红或发紫需增加翻身次数,翻身后检查有无管道、导连线等压在身下,对评分≤15分者给予气垫床预防压疮。

1.4.3.2 加强特殊患者的管理:对使用石膏、夹板、绷带及牵引的患者,每次翻身时检查末梢循环,必要时给予减压;强制平卧位的患者,重点注意骶尾部,可用软枕抬高两侧髋部,以悬空骶尾部,减轻局部受压,用软枕垫于窝下屈膝30°,以减少躯体下滑,并每1~2h在局部涂以0.5%稀碘酒(75%酒精∶2%碘酊=6.5∶3.5),保持局部清洁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收干角质化、形成干结痂,形成一层保护膜[3]。

1.4.3.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等,注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休克等,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皮肤抵抗力。

1.4.4 压疮护理会诊

压疮管理小组收到高危压疮预报表及压疮报告表后,48小时内到病区查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检查上报是否属实,预防和处理措施是否妥当,并负责追踪患者压疮进展情况,将结果上报护理部。对于疑难高危患者,压疮管理小组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压疮管理小组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并邀请部分相关科室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到现场评估,给出意见和指导方案。

2 结果

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共查看高危压疮 156例,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0-12分者95例,评分≤9分者61例,具备难免压疮条件者48例,实际发生II期压疮13例,病情改善后压疮痊愈。未上报高危压疮而发生压疮者3例。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发生压疮16例,该时间段共收住住院患者15414例,压疮发生率为0.11%。查看家带压疮18例,Ⅳ期压疮患者8例因病情恶化死亡,Ⅳ期压疮患者3例创面减小,III期压疮患者2例创面减小,III期压疮患者1例完全愈合,II期压疮患者4例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一方面,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我院于2010年8月实施压疮管理流程后,患者从入院开始,责任护士就要评估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对高危压疮患者实施主动预防;另一方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保障。从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到护理部的层层监控使临床护理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

3.2 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压疮不管任何原因均属差错,对护士造成无形的压力,使已经竭尽所能的护士积极性受到打击。目前国内外护理界认为压疮大多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很困难,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及循环不良,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因此实事求是地对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进行评分上报,采取有效监控手段,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压疮发生的客观因素,可使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缩小到最小范围。即使发生压疮,只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将措施落实到位,能促进压疮的早日愈合。

3.3 压疮专项管理使压疮护理更专业化: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实施,进一步确立了压疮管理小组的职能以及角色定位。压疮管理小组成员在压疮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较好地实现了压疮的三级质控,有利于压疮的规范管理,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的预防意识,使护士能够预见性地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缩短家带压疮的愈合时间,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红,付晓悦,余晓晨,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