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护士总结范例6篇

营养科护士总结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86―02

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Cll。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神经内科,如急性期大量脑出血,需要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为科学地实施压疮的科学管理,我科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制定压疮评估表,提高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压疮的管理流程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由接诊护士按照压疮评估表,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15分),填表申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定时翻身、气垫床、局部吹氧,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皮肤护理,改善营养,避免压力与摩擦力,与护理员一起实施压疮预警护理,重视患者的整体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翻身前后的肢体功能位,24h内上交护士长,护士长核实后,24h内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人员下科室核对、指导。住院期间,病情变化,由责任护士负责监控记录,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报转归情况。

2 压疮管理的实施

2.1 压疮高危确认

评估项目:①精神状态:清醒1分,淡漠2分,混乱2分,昏迷4分,②大便情况:能控制1分,偶尔失禁2分,完全失禁但无腹泻3分,完全失禁伴腹泻4分,⑧小便情况:能控制或留置尿管1分,偶尔失禁2分,经常失禁3分,完全失禁4分。④皮肤感觉:感觉正常工作1分,感觉异常2分,感觉迟钝3分,感觉丧失4分,强迫5分。⑤皮肤状况:弹性好1分,皮肤干燥老化2分,脱水或轻度水肿或高热多汗3分,中度或重度水肿4分。⑥营养状况:营养好1分,营养稍差2分。营养差3分,恶病质4分,超重或超轻5分。

2.2 压疮高危报告

院前压疮情况反馈(包括部位、面积、程度等);患者或家属意见,并签名为证;接诊护士签名和时间;护士长签名和时间;患者出科时转归情况记录:出科时间、类别(出院、死亡、转科);难免压疮情况(发生、未发生);已况(治愈、好转、未愈、恶化)。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留科室。

2.3 压疮预防处理

减轻压力、改变、皮肤护理、指甲护理、床单位护理、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等。

2.4压疮病例讨论

对于新入院的带入压疮、高危患者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需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水平。

2.5 压疮记录

由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监控,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2

【关键词】品质圈;脑卒中;饮食管理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品质圈强调让基层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并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发掘、分析及解决现实工作的有关问题[2]。我科于2012年2月成立“雏燕圈”QCC小组,运用QCC 的手法对我科饮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我科自2012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病人总数1287人,留置胃管病人146例。其中男82例,女64 例。年龄51 ~ 86岁。脑栓塞57例,脑梗塞56例,脑出血43 例,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目的 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疾病特点和治疗需要,结合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要素及我科医护人力资源、设施条件,提出开展个体化动态饮食管理,探索个体化饮食量表的制定方式与效果;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合理运用医疗资源,规范细节管理;建立品管圈, 吸引相关人员参与管理;从切实解决患者痛苦出发,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目的。

1.3 品管圈管理模式及实施对象 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完成圈员报名,最后成立了由7名成员组成的QCC 小组。选出1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护师担任圈长,设辅导员1 名( 由护士长担任) ,根据各圈员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活动分工。随后,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此次品管活动的圈名―――雏燕圈。

1.4 品管圈管理目标确定及实施

1.4.1目标 为留置胃管病人制定每日饮食量表,拟定适合进食量及合理营养素搭配,以促进病人康复,重新规范留置胃管病人护理规范,提高病人满意度。 管理重点为提高护士营养搭配知识,落实病人宣教效果,留置胃管患者安全管理有效。

1.4.2品管圈活动组织与实施 病房分为5个护理组,各专业护士根据分管病人的特点从病人饮食管理、食物种类选择、各种营养素配给等处入手,与医师沟通下为留置胃管病人制定每日饮食量表,拟定适合进食量及合理营养素搭配,同时将相关知识加入科室健康教育手册,对重点病人进行重点宣教。将饮食护理知识缺乏作为重点攻关项目,首先邀请营养科主任进行专题授课,将病人饮食管理的原则、食物种类选择、各种营养素配给及脑卒中患者针对性饮食要求等内容对全体护士加强培训,同时在医师指导下各专业护士根据分管病人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加强巡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按时核查胃管固定情况;鼻腔粘膜是否受压;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定期检查病人饮食量与病人病情是否相符;随时检查病人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2 结果 通过本次QCC 活动,圈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较大提高。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患者营养的保障,营养的供给能增强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3]。当饮食不当时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4],因此,饮食管理非常重要。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情与治疗的特点,其饮食需要根据病情以及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从入院到出院患者的饮食会有多次改动,在改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饮食管理的缺失。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次活动证实,运用QCC 的手法对患者饮食进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3 讨论

3.1脑卒中患者多伴随吞咽功能障碍,故留置胃管病人较多,但此类病人带管时间长,康复护理难度大,且稍有不慎就有发生误吸、窒息的危险。规范的饮食安全管理对保证医疗质量、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是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在实施品管圈管理中,我们以人为本,为留置胃管病人制定每日饮食量表,拟定适合进食量及合理营养素搭配,以促进病人康复,重新规范留置胃管病人护理规范 ,提高病人满意度,符合当代的生物- 心理- 社会的医疗模式的要求 [6]。

3.2医护一体化,医护共同参与病人诊疗 由于活动涉及面广,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高,需要圈内护士集体行动,协调一致方可实现。且实现护理人员参与患者治疗全过程的服务目标。

3.3留置胃管病人安全管理有效,护理并发症明显下降。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对临床护理管理有重要作用,护理领域应广泛推广应用品质圈管理[7]。本结果表明,我科施行的品管圈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服务质量水平。

3.4QCC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开展品质圈活动,培养了护士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从而提升团队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8]。每个QCC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讨论决策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实施监督检查,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题和对策,既给予圈员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体现了每位圈员必须对团队负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QCC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等,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再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如此循环,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服务意识随着活动的进行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塑造中医院品质之形―以后勤品质化管理构建中医院全新保障体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 12) : 67.

[2] 刘庭芳,刘勇主编.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 - 3.

[3] 沈丽玲,冯素文,朱秀芳,等.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11,10( 10) : 907 - 909.

[4] 许晨耘,柯雅娟,陈如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房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 12( 1) : 20 - 23.

[5] 贾云华,徐建萍.临床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 2A) : 299 - 300.

[6] 林剑辉.浅谈品管圈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丽水学院学报,2011, 33(4): 67-69.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3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nutrition support and nursing statu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MA Jun-fang1,2 LV Quan-jun2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China;2.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nursing status and open ques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to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Methods 4 inpatient areas of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selected,among them,5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100 nurses participated in the investigation.According to Branch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issuing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2006 and "Expert consensus on enteral nutrition for neurosurgical critically ill coma patients"in 2010,self-made survey report scale was selected as research tool to focus on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cognition and nursing level of nurse staff for nutrition support,and nutrition state an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pestively,and the results were given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sults 50 patie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treatment,there were 19 patients (38%) with early total enteral nutrition,20 patients(40%)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11 patients (22%) with enteral nutrition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There were 3 inpatient areas (75%)had clear rules for nursing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during nutrition support ,4 inpatient areas (100%) did blood sugar monitoring,and there were 7 patients with nutrition complications.The total score of nurse staff for nutrition support cognition were (62.70±17.29)points,and the total score of nursing level were (83.71±11.07)points. Conclusion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has received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the nursing level of nutrition support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is higher,but cognitive level still needs to be enhanced.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Critically ill;Nutritional support;Nursing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意识障碍,往往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无法正常进食,而患者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呈现负氮平衡,影响免疫功能,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功能,调节免疫[2],关系到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人员作为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治疗的一线实施者,其对营养支持治疗的认知及护理水平影响患者的预后[3]。本研究为了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开展情况,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治疗的认知及护理水平,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50例患者及100名护士进行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共4个病区,各病区随机抽样选择25名护士,入选标准:①临床护士;②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2年。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的5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对患者的既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研究方法

参考2006 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4]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学组达成的《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5]自制调查报告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自制调查量表(认知与护理水平量表各设计问答题10题,每题10分,实行百分制)由神经外科及膳食营养科5名专家共同审核修订,主要内容包括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知水平及护理水平,由调查者本人直接发放至被抽取的100位神经外科护士,当场填写收回,由5名专家进行评分;对随机抽取的50例患者调取住院期间病历及护理记录,评估营养支持治疗使用情况,对血糖、口腔感染、腹泻、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对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

100例问卷全部现场收回,10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29.7岁;职称:护士43人,护师51人,主管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任护师1人;文化程度:大专67人,本科29人,研究生4人;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2~21年,平均7年。

2.2 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

3个(75%)神经外科病区对营养支持期间护理实施细则有明确规定,4个(100%)病区均进行血糖监测,被调查的50例患者均参与了营养支持治疗,其中早期全肠内营养患者19例(38%),全肠外营养患者20例(40%),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患者11例(22%),4例患者住院期间血糖偏高,给予胰岛素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营养并发症7例,腹泻3例,均见于肠外营养患者,便秘1例,见于肠内营养患者,2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恶心、呕吐,给予抑酸药物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肝损伤,给予保肝药物治疗,有4例患者出现喂养不足,6例患者死亡,死亡与营养并发症无关。50例患者中有31例应用谷氨酰胺。患者住院期间各项监测指标见表1。

表1 患者住院期间各项监测指标情况(x±s)

2.3 护理人员的营养认知及护理水平评分情况

护理人员的营养认知总得分为(62.70±17.29)分,护理水平总得分为(83.71±11.07)分,各项得分见表2、表3。

表2 护理人员的营养认知得分(分,x±s)

表3 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得分(分,x±s)

3 讨论

3.1 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早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代谢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发生率高[6],如不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则引起患者免疫力低下、切口愈合延迟,并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增高死亡率[7]。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例抽查患者均给予了营养支持治疗,其中早期全肠内营养患者占38%,全肠外营养患者占40%,肠外+肠内营养患者占22%,其中有4例患者因不耐受肠内营养而中途中止。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患者多保持正氮平衡,血糖控制较好,但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如2例患者出现腹泻,给予补液对症等支持治疗后明显好转,有4例患者出现喂养不足等情况。50例患者中有31例应用谷氨酰胺,说明50例患者所需求的特殊营养素应用率较高,这符合中华医学会对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指导意见,多项研究显示,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能明显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住院费用[5]。

3.2 神经外科护士对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有待提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治疗的认知得分为(62.70±17.29)分,未达合格标准(专家评定小组制订的合格标准得分≥70分),说明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治疗的最新进展了解较少,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提供热量及恢复“正氮平衡”,而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长时间的研究表明重症患者治疗的关键是:灌注与氧合,维持全身器官的新陈代谢,而营养支持恰恰是维持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4]。临床中需加强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进而加强临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护理人员在营养支持的方式选择及开始时机认识不足,2006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及2010年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均推荐早期(24~72 h)开始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对于营养途径的选择,建议首选肠内营养[8]。大量研究表明,早期给予足量肠内营养可起到维持营养均衡、保护肠道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周期等作用[9],对于肠内及肠外营养配方的选择仍存在欠缺,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中仍采用传统的由家属自行准备流质饮食通过鼻饲管推注,对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同样缺乏认识,神经外科患者往往存在应激性血糖增高,所以低糖、高蛋白并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配方更合适[10],可有效改善氮平衡;早期或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短肽配方更易吸收,有效预防便秘。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水平仍较低,护理人员作为患者治疗的一线实行者及观察者,需要加强系统性学习。

3.3 神经外科护士对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水平较高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4

优化护理团队结构,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医院目前开放床位237张,包含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肝胆胰中西医结合科。

现有护士82人,包括主管护师9人,护师25人,护士48人。床护比达到1∶2.89,能够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护理部坚持人尽其才的用人方针,为进一步优化护理团队结构,制定并实施了护理专业后备人才库制度、护理部干事轮转制度及护士长、带教老师竞聘上岗制度,责任护士岗位实行公开答辩、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年度考核实行科室末位淘汰制,确保每位拥有自我营销理念、善于把握机会的护士能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护理部能更好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同时通过优胜劣汰进一步优化护理团队结构。

创新管理方法,提升团队自我营销能力护理部以科室为班组,根据科室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室护理团队形象。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相关文件,学习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自我营销目标和步骤。制作科室人员简介及宣传册等资料在病人入院时发放,病房护士轮流主持与病人交流互动的工休座谈会,并在一周例会上做出总结,提出自己的建议或需要改进的方面。根据科室单位时间内工作量及影响因素确定相应时期的护理人员编配方案,并定时审定、公布,按照方案调配护理人员,实现了护理人员的动态编制和科学管理。由于“无陪护”制度的实施,使得护士与病人获得亲近与交流机会。

病人入院后,护士从加强基础护理和细节服务中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每个护士都必须充分研究病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做到优质满足病人的现实需求,准确预知病人的潜在需求。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理念与团队实践的完美结合护理部制定全新的工作流程,统一修订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质量控制与护士绩效相挂钩,实行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将奖金分配与护士的职称、工作年资、岗位、工作量与工作表现紧密联系起来。护理部将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要求各科护士长严格各级护理人员工作目标及要求,注重工作流程的优化改革,重点强调将责任制包干体现在各岗位工作职责及要求中,同时强化护士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将质量教育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促使护理人员主动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护理常规,注重环节质量的良好保持及持续改进。护士长对护士工作进行质量考评,每月向病人、医生发放护士工作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各级责任护士对工作的熟悉程度、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协助、巡视关心、专业水平、总体评价等。各科室每月根据病人满意度测评及护士长、护士、医生评价结果,评选出最佳护士1名,护理部根据综合评分每年度评选优质护理之星3名,并给予奖励,绩效考评加分。对于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护士,先予批评教育,如不能胜任优质护理工作,予以淘汰。

通过自我营销理念在护理团队建设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获得了更多病人的赞赏与鼓励,还为团队获得了荣誉。护理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到表扬护理团队服务的信件151封,收到病人表扬护理班组锦旗37面;病人对护理班组满意度为99.1%;2010年、2011年化疗科53病区护理团队获上海市“共青团号”称号,乳腺外科护理组与科室一起评选为上海市“迎世博红旗文明岗”。

运用自我营销理念建设优质护理服务团队,体现学科特色综合实力是获得病人肯定、成功进行自我营销的有力保证和支持。具有自我营销理念的护理团队,能充分体现出专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稳健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对团队的信任度,进一步将病人变成团队的忠实“顾客”。团队能针对自身所在的科室强化自己的专业实力,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护理方案,突出自己的专科特色,据此制定出自我营销的最佳方案。在建设团队的同时将带有学科特色的附加值传递给社会,帮助团队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快、更容易地实现制定的目标。

拥有自我营销理念的护理服务团队观念新颖、超前,意识灵活营销理念打造的护理服务团队在工作中能主动关心病人,为病人送去贴心的护理,每位护士都是专业形象的设计者和宣传员,以实际行为展现并宣传护理事业给人类健康所带来的益处,冲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使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所在团队产生更高的认同感。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5

【关键词】医护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营养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1],医护人员不仅为患者治疗疾病,在营养知识宣教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了解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提高营养知识、规范饮食行为,开展营养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4月对178名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骨科病区、外科病区、内科病区等21个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178名为调查对象,其中护士63名,护师42名,主管护师18名,主治医师25名,医师30名。本科70名,专科71名,硕士22名,中专15名。

1.2方法

1.2.1KAP问卷设计自行设计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经预调查专家讨论修改而成,内容包括职称、年龄、学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题型均为选择题。

1.2.2KAP评分营养知识16题,营养态度7题,营养行为7题,每题2分总分30分,答对60%以上为合格,答对80%以上为优秀。KAP问卷调查由营养师对调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现场作答,现场收回问卷,共发放178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100%。

1.3统计处理将原始资料用SPPSS12.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KAP得分情况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根据KAP总得分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即学历、年龄组两个指标作为自变量,作一元回归分析(α=0.05)。

KAP总得分的方差分析,见表1。

KAP总得分自然对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见表2。

3讨论

3.1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得分与学历程正相关,学历越高得分越高,经线性趋势检验,不同学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营养知识高血压与食盐摄入量多少有关系,血液中胆固醇高易引起哪些疾病,哪些食物含胆固醇高三项得分最高,分别为99%、99%、97%,说明医务人员理论知识扎实。您知道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吗,知道体质指数的正常值范围吗,了解治疗膳食吗,得分偏低,分别为61%、61%、69%,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形象地表示各类食物在每日膳食中的地位及建议的摄入量范围,方便居民生活中运用膳食指南原则,而体质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3],治疗膳食有助于临床辅助治疗效果。成人每日钙的摄入量,胡萝卜生吃好,还是炒菜好,哪种食物补钙最好,得分低,仅20%左右。铁锅炒菜可以补铁吗,得分最低,正确率仅为13%。原因分析:可能与错误认识和错误宣传有关,以往大多数认为,胡萝卜为脂溶性维生素,炒着吃容易消化吸收。铁锅可以补铁,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正确率偏低。因此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纠正不正确的观念,加强营养知识。

3.3营养态度本调查营养态度,优秀率86.5%。调查结果与相关报道相近[4-6],医护人员都具备良好的接受营养知识态度,97%医护人员渴望获得营养知识,99%医护人员认为营养知识对自己的工作有指导意义,96%医护人员想通过院报或其他形式获得营养知识。

3.4营养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饮食行为不合理,优秀率仅为21.2%,合格率仅为47.2%,绝大多数医护人员有挑食习惯,挑食者占46%,研究结果与有关报道相似[7],每天蔬菜摄入不足,进食豆制品少。

健康教育KAP模型认为,行为的改变是获得营养知识、产生信念(态度)、形成行为的连续过程,提高教育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可以引导其采取正确的饮食行为[8]。因此,有必要为医护人员开展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改变不良饮食行为,增加自身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蔡东联,史琳娜.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

[2]殷锋科,赵云清,王少光,等.1098例幼儿家长膳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3(21):321-322.

[3]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

[4]李世敏,段立华.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6(18):550-552.

[5]邓玲萍,李建华.某军校学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医学杂志,2012,6(30):441-442.

[6]吕姝焱,张红珍,赵毅飞,等.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调查[J].中国卫生学校,2012,9(33)1056-1058.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实施方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健康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社会质量的重要内容。现代护理学将健康教育定为以医院为基础,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达到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他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同时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传授自护知识和技能,这是新时期护理工作的职能转换及护理专业本身发展的要求,现根据我院产科病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孕产妇收治情况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的2960例孕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8岁,孕周24~41周,平均38+1周,分娩总数2960例。

1.2 收治孕产妇文化程度分析

共收治孕产妇2960例,其中初中文化程度854例,占28.8%;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962例,占66.2%;大学文化程度144例,占4.8%。

2 产科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检验、用药、心理卫生等知识是医院健康敦育的主要内容。接诊护士对新入院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卫生宣传、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和解释,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对护士产生信任安全感。

(2)在住院期间护士针对不同的病人按健康教育的程序对病人进行估计、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观察效果及进行评价,正确掌握和利用心理沟通技巧,给病人耐心、仔细地做好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活动、卫生指导,防病等有关知识的讲解,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和护理,应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营养,如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饮料和汤汁,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鱼汤、鸡汤等,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主要是转变家属尤其是老人的错误观念,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

(3)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宣教内容不仅是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喂奶的具体姿势,而且还要指导产妇及时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使之掌握有效吸吮的特点和重要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3 讨论

(1)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 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孕产妇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健康教育促进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减少了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了产褥期感染。

(2)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沟通技巧,及时调整,并穿插使用教育方法。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年龄的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术后配合的效果都不同,因此,健康教育必须有针对性,教育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应因人而异,符合个体情况和心理需求,教育时间应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在住院期间提问释疑,以不断强化病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不同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起到教育、指导、评价作用。不仅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而且激发了她们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上进心和对患者的责任感。护士在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学习了行为科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教育学等,成为具备T型结构(既有本专业知识又有相关学科知识)的人才[1]。

(4)在产后对产妇进行饮食营养、卫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性生活与计划生育、婴儿日常护理及计划免疫指导等教育,能使产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产后42天复检时,及时帮助产妇解决问题,克服了产妇住院时间短、产后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的不足,提高了围产期的保健质量[2,3]。

参考文献

[1] 郑惠淑.浅析医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