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例6篇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体重进行性下降,骨骼肌萎缩等。营养不良常使呼吸肌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肺通气功能严重障碍,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还易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进而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逐渐成为治疗COPD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COPD患者者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6月就诊我院的合并营养不良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9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所定义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分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肺康复治疗组。三组病人均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代谢异常、肠道炎性反应、肿瘤疾病等情况。研究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营养支持予以日常饮食加整蛋白营养液,给予能全力,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成分配比为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16%:35%:49%,每日摄入500~1000ml。肺康复治疗的方式主要为:上肢锻炼,即无负荷的上肢运动,通过握力器加强上肢肌力的锻炼;下肢锻炼,即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下肢负荷锻炼;呼吸肌锻炼,即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义称膈式呼吸。每周在指导下锻炼3次。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分别评定肺功能及6MWT。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 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前三组的肺功能及6MW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营养支持治疗组及肺康复治疗组肺功能及6MWT较治疗前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中重度C0P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稳定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为24%~60%[3]。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是COPD患者全身炎症的反映,是COPD进程中独立的影响因素。低体重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体重的患者明显下降,对于COPD尤其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营养不良引起COPD患者肌蛋白分解和肌纤维结构改变,呼吸肌萎缩,造成呼吸肌无力和呼吸耐力差;造成通气驱动减弱,降低患者对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引起全身以及呼吸道局部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力不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生成减少;引起呼吸道纤毛清除能力下降,细菌易黏附支气管壁,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4]。

对于COPD患者,除了能量与饮食摄取的不平衡造成营养不良外,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机体组织的长期低氧血症、体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增高以及治疗用药物等,也是引起COPD病人营养不良的可能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影响,共同参与营养不良的形成。有研究发现单纯增加热量摄入,有时大部分热能转变为患者的脂肪组织,而呼吸肌肌力和肺功能无明显改善,单纯给予营养支持来改善呼吸肌功能状态是困难的[5]。本实验结果观察到采用营养支持联合肺功能锻炼的治疗方式可较单独给予营养支持或肺功能锻炼明显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上述因素相互影响有关。

肺功能锻炼的目标是提高力量和耐力,但锻炼的密度、强度以及锻炼的时间对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经有较多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了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的有效性,有研究结果表明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减少每年的住院天数。在肺康复治疗中,其症状的改善与康复锻炼的时间相关,适当延长康复锻炼时间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目前常用的肺康复时间是6-12周,本实验观察了进行16周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活动耐量。综上所述,营养支持及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呼吸肌功能、避免呼吸肌萎缩,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江涛.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营养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261-26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Vermeeren MA,Woutem EF,Geraerts-Keeris AJ,et 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for an acute exacerb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feasibility trial [J] Clin Nutr,2004;23(5):1184-92.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2

【关键词】 营养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043-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hanges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after nutritional support treatment,and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atients.Method:46 cases with COPD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in author’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utrition support group (2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3 cases).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anti-infection,spasmolysis,oxygen therapy,and the nutrition support group treated with oral or nasal feeding enteral nutrient fluid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serum albumins of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10 days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serum albumin and improvement rate between nutrition suppor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Nutritional suppor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yi City,Xinyi 525300,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制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对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进行调,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高达8.2%。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估计,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呈慢性消耗状态,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加强营养支持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得到重视。本研究从营养支持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及临床好转率,以探讨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6~80岁,平均(68±2.2)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COPD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糖尿病、结核病、肿瘤、其他消耗性疾病影响营养支持治疗的疾病。将4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氧疗等常规综合治疗。营养支持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或鼻饲喂养肠内营养混悬液。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治疗10 d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临床缓解情况。临床疗效观测分为临床好转与死亡,咳嗽、咳痰气促明显减轻视为临床好转,对比两组治疗好转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3 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方面营养不良、感染、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影响COPD治疗,营养不良使呼吸肌贮备下降及易于疲劳,能量供应不足和肌纤维结构的改变减弱呼吸肌的收缩力和容易出现呼吸机疲劳,导致通气功能严重障碍,还可以使患者全身和呼吸系统局部防御机能降低,诱发肺部感染,由于感染的存在,机体处于高度分解状态,能量及蛋白质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加重感染或出现呼吸衰竭[2-5]。长期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常导致电解质紊乱和消化功能紊乱,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氧化利用均受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指出“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其中营养不良是公认的肺外效应[6-7]。

COPD营养支持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缓解负氮平衡状态,减少并发症,纠正已经出现的营养不良,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对疾病和治疗的耐受性[8],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营养支持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肯定的重要价值。应争取达到理想的体重。另一方面对COPD患者的饮食治疗必须考虑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组成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因此,总的饮食原则是在满足患者机体需要和组织修复需要基础上,尽量减少食物消耗的氧气量,降低食物呼吸商,同时要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过高热卡,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帮助纠正高碳酸血症[9-10]。

本研究中,4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营养支持组经过10 d积极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更有效达到缓解,另一方面,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改善,使治疗时间缩短,从而缩短了住院总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从而降低病死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廖振源.饮食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蔡柏蔷.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804-834.

[4]Harik-Khan R I,Fleg J L.Body mass index and the risk of COPD[J].Chest,2002,121(2):370-376.

[5]许东琳,赵子文,林材元.营养支持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5):473-474.

[6]崔书章,寿松涛,柴艳芬.实用危重病医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49-561.

[7]关国宏,黄健增,马永亮.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26例营养支持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3-14.

[8]邢平东,李容,林增.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3.

[9],康晓明,夏锡荣,等.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短期营养支持的疗效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2):821.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3

如今的王大爷,咳嗽少了,痰液没了,呼吸顺畅多了!晚上也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

何为“肺病二联疗法”?

“肺病二联疗法”是由众多权威专家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治疗呼吸疾病的方法,它以清肺仪的“负压脉动疗法”为有效手段,同时配以华盖胶囊“抗氧化营养疗法”,二者有效结合,彻底解决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排痰排气”困难的医学难题,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史上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肺病二联疗法”已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的全国推广项目,是目前解决咳、喘、憋,恢复肺功能最有效的方案之一。

“肺病二联疗法”真有这么神奇吗?

我们知道,一切疾病都来源于细胞营养不良和毒素侵袭。咳、喘、憋之所以成为顽症,难以治愈,就是因为肺部的基本营养物质氧气供给不足以及二氧化碳排除不畅。病菌大举入侵呼吸道,诱发呼吸道发生炎症和水肿,呼吸道出于自我保护分泌大量黏液(痰),不断堆积在支气管纤毛上。痰液的积聚,使气道变狭窄,气体进出阻力加大,通气量减小,呼吸吃力,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肺内环境恶化,肺功能下降,诱发多种疾病。

痰液是反复感染以及阻塞气道的祸首,呼吸阻力增大是喘、憋和缺氧的根本。“肺病二联疗法”正是针对这一致病原理,将排痰与补充营养有效结合,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咳、喘、憋,恢复肺功能。

二联疗法之一“负压脉动疗法”

时间晶体・众大清肺仪“负压脉动疗法”是运用负压脉动振荡气流,通过鼻腔和气管传到肺部,在自主呼吸和负压的引导下,将肺内过多的残气排出体外,减轻二氧化碳潴留。脉动振荡气流可改善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增加纤毛向上蠕动的力度,把痰液推向喉咙,刺激咳嗽将痰液排出,恢复呼吸道畅通,避免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使呼吸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负压脉动式清肺仪是全球首款家用呼吸机,已于199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993年被列入部级火炬项目规划以及部级重点新产品项目题录公告。

二联疗法之二“抗氧化营养疗法”

“抗氧化营养疗法”是目前国内国际上推行的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时间晶体・华盖胶囊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从多种天然植物中(山药、佛手、黑芝麻、覆盆子、枸杞、葡萄籽提取物等)提取的抗氧化剂和营养剂组合应用,从根本上增加肺部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肺内组织活性和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

现在拨打400-685-2299,我们将为您提供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控制与风险评估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持的肺癌风险评估报告

电话订购免费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一周内退换货保证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4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具有病程长、呼吸道感染反复迁延的临床特征,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甚至增加成年后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文章总结了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婴幼儿患者,就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12例,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0~12岁,年龄分布、喂养方式及分娩方式详见表1。

表1  RRTI患儿的样本分布情况

比较项目

年龄分布

喂养方式

分娩方式

分段

0~2岁

3~5岁

6~8岁

9~12岁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早产或剖腹产

足月自然分娩

例数

56

31

15

10

42

52

18

36

76

构成比(%)

50.00

27.68

12.39

8.93

37.50

46.43

16.07

32.14

67.86

1.2  诊断标准:本组样本所有患儿均符合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1987年)制定、经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2008年)修订的RRTI诊断标准[1-2]。详见表2。

表2  小儿RRTI的诊断标准

年龄(岁)

上呼吸道感染(次/年)

下呼吸道感染(次/年)

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

0~2岁

7

3

2

3~5岁

6

2

2

6~14岁

5

2

2

注:①上呼吸道感染2次间隔≥7 d;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方能达到诊断标准;③肺炎为1年内肺炎≥2次

1.3  RRTI的治疗: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正规的治疗,一般在增加营养、增强体质、给予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的同时,辅以退热止咳、解痉平喘等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各年龄段患儿的发病情况:详见表3。

表3 各年龄段患儿的发病情况[例(%)]

年龄段

样本数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

0~2岁

56

29(51.79)

17(30.36)

10(17.86)

3~5岁

31

11(35.48)

15(48.39)

5(16.13)

6~8岁

15

9(60.00)

6(40.00)

0(0.00)

9~12岁

10

8(80.00)

2(20.00)

0(0.00)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本组样本资料显示,0~2岁是RRTI的高发期,提示我们婴幼儿的年龄越小,自身的疾病抵御能力越弱。这与婴儿特殊的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婴儿鼻腔较成人短而大,后鼻道狭窄,黏膜娇嫩且缺乏鼻毛的防护;咽喉及气管也较狭窄,支撑力薄弱,腺体分泌少;肺组织发育不完善;桶状胸和不发达的胸肌也影响婴儿的换气功能。这些生理特点使婴儿在吃奶、哭闹时发生憋闷、缺氧,呼吸不顺畅,在受凉、遇有异物堵塞时产生呼吸道感染。同时,婴儿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机体抵抗力低下,柔嫩的皮肤黏膜极易受损,自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完善,体液免疫中各种免疫球蛋白产生较少,尤其是IgA、IgG、IgM的缺乏严重影响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引起婴幼儿RRTI的发生[3]。

3.2  营养因素: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易导致RRTI的发生。营养不良是RRTI的主要内因,维生素能促进机体细胞分化、增强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微量元素则参与机体内的多种生化功能,如铁的吸收促进造血功能,锌能参与体内百余种酶的合成、加快蛋白质合成和刺激淋巴细胞的再生,钙促进骨骼生长等。母乳喂养时未能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时营养搭配失衡,孩童期偏食、厌食、过渡进食膨化食品类零食等,都能降低患儿的营养摄取,影响多种维生素及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降低患儿抵抗力,增加RRTI的发生率,本例中人工喂养患儿的比例高于母乳喂养患者,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3.3  日常护理、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小儿处于发育时期,各项生理功能均不完善,日常护理中多注意保暖、进食及预防感染等。在一些旧式家庭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小儿呵护过度,为防受凉而不顾天气冷暖均包裹以厚衣物,过渡进食引发小儿积食、消化不良等影响正常代谢吸收,此类护理看似防护较严密,实质并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更易使患儿代谢不良、外感风寒引发疾病。大多数的RRTI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患儿有感染症状时,某些医生或家长急切希望控制感染,盲目滥用抗生素甚至激素,或者在症状稍有好转时即停药,长久如此造成细菌病毒产生耐药性,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产生新的感染,形成RRTI和免疫力低下的恶性循环。

3.4  其他因素:遗传、环境污染、某些先天性疾病等也能引发RRTI。资料显示,RRTI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具有阳性家族史的小儿发生RRTI的概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机理可能与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4]。针对环境而言,工业污染重、人口密集区域的儿童RRTI患病率更高。大量的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废料、装修材料的污染等,有害气体直接吸入患儿体内,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增加感染几率[5]。此外,某些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心脏泵血能力不足,肺部淤血,影响通、换气功能,或者呼吸系统发育本身的疾病也能导致RRTI的发生。

    近年来,RRTI报道量增加,发病率具有上升趋势。经过对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一般认为RRTI的发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营养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是感染的内因,接触病毒、环境污染等则是感染的外因。知晓了RRTI的发病原因和疾病特点,对患儿祛除内外因素,搭配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增加机体抵抗力,辅以正规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呼吸道反复感染。

4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2] 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

[3] 张春晖,杨清广,尤  忠,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3):282.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些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肺心病;呼吸衰竭;护理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逐渐取代“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是将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贯穿在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对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给予满足。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动脉系统或肺组织的原发病变,右心室因右心负荷加重、肺动脉压力增高而出现肥大征象,最后造成继发性心脏病变发生,其中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为急危重症之一,积极有效的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4-89岁,平均(67.7±7.5)岁,病程13-29d,平均(19.8±5.6)d。患者心功能2-3级,均有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其中支气管扩张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人性化基础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对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警惕合并肺性脑病的出现。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并紫绀加重时,应做好广泛痰栓阻堵塞或自发性气胸的排除,如有睡眠昼夜颠倒表现时应观察有无发生二氧化碳潴留,若有异常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氧疗: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合理给氧,使肺泡内氧分压增高,增强氧弥散能力,对缺氧状态进行纠正,故需积极对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吸氧,依据呼吸衰竭的类型来确定吸氧的剂量。吸氧流量在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为4-5L/min或略高一些,按需氧吸,避免长期给予高流量氧,对氧中毒的发生进行预防。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为低浓度(24%-30%)及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避免吸氧浓度过高造成肺性脑病,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吸氧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做好密切观察,在确定病情是否好转的同时避免发生意外。

1.2.2 人性化心理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身心和经济均承受着极大负担,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担心,使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等负性心理加重[2]。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的目的、意义、远期效果向患者作简单介绍,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对血压、心率造成影响,不利疾病的康复。耐心、热情、温和的对患者进行疏导,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使家属参与到治疗中来,或举同类疾病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3 人性化呼吸道通畅护理 将积痰及时清除,保证呼吸通畅,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是对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的关键环节。依据患者咳嗽情况、咯痰的性状和量对肺部疾病变化进行判断,同时协助患者将痰液排出,使呼吸保持通畅。尽量使患者与呼吸道感染患者隔离,对痰的黏稠度、色泽和量进行记录,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发生,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对危重者可行吸痰器吸痰,吸痰时动作需轻柔,缓慢抽吸,避免损伤黏膜,并留取痰标本行药物试验,若吸痰无效,气道堵塞严重时患者发生窒息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行气管切开,以对病情进行缓解。

1.2.4 人性化药物指导 呼吸兴奋剂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有效药物,有改善神志和加强自主呼吸的作用,故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呼吸兴奋剂的使用,以达到治疗目的,做好药物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观察。若患者缺氧症状消失、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说明疗效理想,若发生肢体抽搐或恶心呕吐,提示药物过量,观测生命体征,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3]。

1.2.5 人性化营养支持 肺心病患者因右心功能不全,胃肠道淤血而导致食欲减退,加之活动少、长期卧床营养状况不佳,故加强营养支持,利于疾病康复,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水肿患者给予低盐饮食,并尽量适合患者口味,保证充足热量、水平的营养物质供给,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1.2.6 人性化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出院后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改善环境卫生,增强体质,戒烟,防止肺部进一步损害,改进不良生活习惯,行营养支持治疗,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对支气管扩张剂遵医嘱应用,保持乐观情绪,定期行门诊复查,并行6个月至1年随访,如有意外及时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参照有效抢救时间、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同时,采用自用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检验,P

2 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肺源性心脏病比较多发和常见,病情反复发作,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4]。近年来医学护理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将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耐心在护理的每个环节融入,为“以人为本”的崭新的护理模式,是临床护士多重角色功能的展现,对工作责任心有了更高的要求[5]。

需不断激发护士的学习新技术和新观点的积极性,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制定有计划的心理疏导方案,消除负性情绪。人性化护理在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中的开展,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舒适护理、营养支持、生命体征和病情观察各方面。人性化护理是患者的需求和现代社会的需要,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庆梅.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J].中国护理杂志,2007,4(7):73-74

[2] 郑守华.人性化护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研究,2007,21(11C):3075-3076

[3] 高红梅,张正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卫生,2010,48(11):63-64

[4] 张卫东,刘云超,王西洁. 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136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范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3.5急性发作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