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例6篇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1

不平凡的2010年转眼半年已过,回忆过去的半年,我们一手抓防治“xx”这件大事不动摇,一手抓常见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不松懈,夺取常见病防治、公共卫生管理双胜利。下面就我站前半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一年之季在于春,进入元月份我站就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撤销了药供科,监督监测职能分开,成立了监督执法大队、健康体检中心、消毒杀虫中心、信息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等科室,职责进一步明确,功能进一步齐全。在这次抗击“xx”中,体检中心、信息中心、消毒中心、监督执法大队等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整顿了组织纪律,完善了规章制度,为规范一支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素质较高、训练有素的防疫队伍,我们经过了二周纪律整顿,全部职工要求南迁办公,实行每日指纹两签到,在严明纪律的基础上,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各科工作在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的规范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防“xx”工作:(见xx市防疫站防治sars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传染病防治与计划免疫工作:

1、XX年年1--6月份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根据全省腹泻病监测方案,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均开设了肠道门诊。为了认真做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我站于近日正在对各医院肠道门诊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5月31日下发了xx市《关于加强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6月7日下发了《关于开设肠道门诊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6月18日我站转发了省疾控中心《关于加强霍乱防治工作的通知》。

4、甲肝防治工作,为防制甲肝疫情在我市的发生,我站于3月份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甲肝疫苗的普种工作,共接种甲肝疫苗28万人份。在广大儿童青少年及高危人群中全面普种,广泛地提高了人群的免疫水平。

更多精彩:

铁路局车辆段团委年终工作总结 供电局党委年终工作总结 房产局年终工作总结 统计工作年终工作总结 6、4月14日--15日,我市召开了全市计划免疫暨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计免工作的管理,规范了簿、卡、表证及技术档案管理,督促各县(市、区)尽快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并规定了半年内应达到的工作目标,在抗xx期间从没放松对其它流行病的监测工作。 五、消毒杀虫工作。在做好防xx消毒灭菌工作的同时,对市直医疗单位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举办消毒专业技术培训班三期,培训专业人员120余人,经过技术考核颁发了上岗证件。三月初对市直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四月初因防xx中断。五月初以来,在做好防xx消毒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大面积夏季灭蚊、蝇、鼠、蟑工作,电视发了通知通过广播报刊做了广告,目前工作进展顺利。

六、地方病科在做好xx防治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实今年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针对近年来布病逐年上升,而且今年上升速度非常之快的现状,提出了防治计划,并报市政府批准通过普种疫苗予以预防的计划,目前工作正在落实中。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2

一、科学管理,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

为保证本单位出具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公正性,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通知,我们积极进行换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员少等种种困难,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了严密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五个方面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各种有关质量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评审和内审表明,该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能够对所有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于二月下旬申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区的计量认证进行复评审,通过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于四月下旬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确保卫生检测质量。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防制工作成效显著

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非典疫情,我区制定下发了《20xx~20xx年度全区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贾汪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有效加强疫情报告的法制化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我区于去年11月份和今年4月份两次启动了非典应急防控体系,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做好各项“防非”物资储备工作,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和应急处理小组值班制度,实行非典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开展了非典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因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快速处理疫情,提高疫情处理质量,我们于5月4号假日期间组织了非典疫情处理模拟演练,并且顺利通过市卫生局组织的模拟演练,得到“反应快速,技术过硬”的高度评价。通过演练,有效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今年年初,全国发生了数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中心多次组织人员进行人禽流感知识的培训,并负责对全区各单位成立的应急处理大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储备充足的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有效的预防了全区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三、依法加强了传染病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重点传染病

在抓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及其它重点传染病的防制,全区目前无霍乱疫情和暴发疫情发生。

1、疫情报告管理: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要求,我区依法健全了疫情管理组织,制定了疫情报告制度,加强了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乡级人员培训2期约160余人,并组织了两次模拟疫情报告测试,全区21家医疗机构于三月初如期实现了各种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因病死亡病例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我中心还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直报的卡片审核工作,确保疫情报出后2小时内及时审核,截止6月中旬,全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54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6.57%,其中病毒性肝炎171例,淋病32例,梅毒5例,麻诊2例,菌痢28例、肺结核103例,与去年同比上升的传染病有病肝、菌痢、淋病、肺结核上升幅度分别为64.02%、154.55%、220.00%、145.24%。

为发现和掌握急性的传染病人就诊后未依法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它信息,第一季度对区人民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共查出乙类传染病100例,报告97例,报告率为97%。

2、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

对某些重点防制的病种进行定期、定点的监督,研究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区目前共登记腹泻病人414例,霍乱病原检索52例,检索率为12.6%,占总人口的0.1‰。霍乱外环境水检索12份,海产品及凉拌菜检索5份,均未检索到霍乱弧菌。通过每旬对区属三家医院(人民医院、大吴、青山泉)AFP、麻诊、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主动监测,全区共报告AFP1例,麻诊2例,均已上报并进行了流调采样工作。

为做好今年霍乱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霍乱防制措施,我区印发了《贾汪区腹泻病防制工作预案》,各医疗机构做好了肠道门诊开诊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房屋嗽薄⑸璞浮⒁┬档龋并?月1日准时开设肠道门诊,我中心及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霍乱病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小组。各医疗机构在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肠道门诊培训班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参培率95%以上。

四、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做好预防接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照市局制定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分级验收标准,积极准备,加强软、硬件建设,各接种点配备专题宣传画板,全区统一配备了微机,并完成了计划免疫软件系统的安装、培训及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目前全区已正常使用IC卡。为推进我区规范化门诊验收工作,选择了耿集镇作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的示范点,召开全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现场会,为各地门诊的建设提供了样板。我区自查的基础上,上报市局五家接种门诊作为首批甲等规范化门诊的复验单位,有四家通过市局验收。

为提高群众对计免知识的了解,我区于4月25日计免宣传周期间,利用版报、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单千余份,解决群众咨询约3000余人。为提高全区计免人员业务素质,我中心于三月份组织全区计免人员约60余人进行专题培训工作,并对考试合格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

我区继续加强接种率月报制度,各接种门诊均能做到“五及时、四相符、三一致”,提高门诊接种率,上半年各疫苗接种率均超过98%。

五、结核病、性病、艾滋病防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我区自去年10月开始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今年截至5月底共登记结核病人108人,其中菌阳22例,菌阴81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新发登记率为2/万,新发菌阳登记率为0.4/万,其中治疗管理38例,菌阳16例,菌阳病人检出率为42%。为加大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区围绕“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为宣传主题,利用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使群众了解到国家关于结核病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发现青少年中的结核病人,在去年开展大中专院校、中学生PPD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中心继续组织专业人员对部分学生进行PPD检测,上半年共接种3450人,强阳性112人,阳性率为3.2%,未发现一例肺结核病人。对于强阳性学生均进行了免费胸透、肝功能检查及预防服药,并定期随访复查。

我区今年无艾滋病新发病例及感染者,对既往报告的病例均已进行流调和管理,并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告知,目前全区的两例HIV感染者均死亡。

六、开展寄地防常规工作,加大消毒与媒介控制力度

对“三热”病人进行血检是发现疟疾病人的一个最直接手段,自5月份以来,全区共开展“三热”病人血检669人,血检率为0.14%,上半年无疟疾疫情。消除碘缺乏病是地方病防制的一个重点,我中心每月都对居民用户食用盐碘含量进行监测。目前共对九个乡镇36个村居民进行监测,共采样288份,合格碘盐286份,合格率为99.65%。

为掌握本区四害密度,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提供根据,依照工作计划,我中心每月开展鼠密度调查。上半年共布夹1320介,有效夹1298个,鼠密度为0,4-6月每旬开展蚊、蝇密度监测,并及时上报报表。

为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就医者安全就医,四月下旬,我中心组织开展了对4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进行了消毒质量检测活动,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及器械等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同时对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索证登记、毁型、消毒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共采样172份,合格140份,合格率为81.40%。

七、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1、存在问题:我区的防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如:个别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建设标准不高,腹泻门诊流于形式,腹泻病人登记率、检索率偏低,距上级要求的检索率达到登记率的10%、总人总的1‰的目标有一定差距;结核病人转诊率不高,个别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截留结核病人、痰检率低,痰检质量不高,治疗方案不正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医疗单位传染病诊断不规范,误诊误报率偏高,疫点流调处理质量不高等问题。

2、下步工作打算:针对上半年工作开展存在问题,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中心将在开展常规工作的同时,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继续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争取年底全区余下的8家接种门诊能够如期通过市局的甲等规范化门诊验收。计划选择一个接种点,完善资料管理,规范接种操作,作为全区计免软件建设的一个示范点,召开现场交流会,为各接种门诊软件建设提供样板;下半年,我中心将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加大结核病的转诊督导力度,加强肺结核病法制化管理轨道建设,定期督导,提高菌阳病人登记率提高转诊率,以期能够完成今年175个菌阳任务数;依法加强对一级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监测工作,针对部分一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收费难的问题,我中心将积极寻求局领导的支持,依法对医疗机构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切实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3

一、加强内部管理,抓好职工能力建设

1是明确工作职责。将中心赋予的职责,逐一分解到每个职工,使每一位职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2是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科室情况和上级要求,积极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宣传战线大练兵活动的学习,以使全科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为此,制定了业务学习和“保先”教育大练兵学习计划,每个星期开展1次学习。派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疾控中心举办的钩体病监测、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知识学习班。

二、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

(一)、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免免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高度灵敏,计免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

1、接种率监测:通过全年9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及调查接种率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

常规免疫:1—11月份共报告接种适龄儿童BCG91111832人、OPV36536人次、DOT35518人次、MV11435人次、乙肝疫苗33521人次、首针乙肝及时接种10912人,流脑接种44781人,乙脑42349人,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BCG96.59%、OPV98.90%、DPT98.53%、MV98.35%、乙肝疫苗97.80%、乙肝首针及时免疫率97.83%。、流脑疫苗97.93%,乙脑疫苗98.28%;每月均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上报常规免疫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OPV10696人,免疫率100%,MV加强免疫10500人,免疫率100%;糖丸普服适龄儿童39132人,免疫率99.15%。

接种率调查:5月份、11月份我县开展2次自查和省对我县1次综合考核,对全县19个乡镇28个防保所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调查结果显示:我县计免工作总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三次检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四苗各单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0%以上。

2、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本年度仍采取主动与被动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在28个防保所设立了监测点,三所县级医儿科门诊均设立为主动监测点,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监测点均设有专或兼职人员负责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整个监测系统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度。各监测点每旬按时上报监测旬报表,发现脊灰疑似病例以电话的形式随时报告。全年共年监测麻疹疑似病247例,脊灰疑似病例4例,流脑疑似病例7例,乙脑4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229例,脊灰0例,新生儿破伤风0例,流脑病例5例、乙脑4例。除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率和麻疹二次血标本采集率未达要求外,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

3、、异常反应处理:全年共发生2起接种异常反应,均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

(二)、传染病管理

1、法定传染病管理

(1)、疫情报告: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5466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死亡10例病例(狂犬病4例、艾滋病1例、病肝2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无甲类传染病。

我科设2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每天进行3次(早、中、晚)疫情报告和审核,报告卡及时审核率在100%。全县7所医级医院,27个乡镇医院,2所私立医院,除仁爱私立医院外,其余各医院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并在24内进行报告。

(2)、传染病管理检查

全年计划传染病管理检查2次,分别于5月和11月份对6所县级、27所乡镇级、2所私立医院、52所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共98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大部分县、乡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较为健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并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其中县医院、徐圩、魏庄、淝河、荆芡乡卫生院等单位,疫情管理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但少数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疫情报告质量问题严重;法定传染病野蛮司机调查报告率仍较低,在90%以下。

(3)、病例调查:除痢疾、感染性腹腹泻外我科对其余病种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病毒性肝炎的个案调查率可达90%以上,少发病例调查率在100%。

2、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2005年4月县卫生局下发怀卫字[2005]第66号文件,就今年我县以霍乱为主的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布署,县卫生局成立以陈文化副局长为组长的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下设流行病学调查组,医疗诊断组,检验采样组,消杀组。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成立了相应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安排落实了必要的防治工作经费,统一布置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及早做好了人员、技术、药品和器械等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于4月28日在防疫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对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及各乡镇防保所负责人就《霍乱防治实用手册》及《安徽省霍乱预防控制责任制》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对单位职工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我县采取电视台游走字幕,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利用板报厨窗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腹泻病监测: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立了肠道门诊,5月1日均按时开诊,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周一电话上报腹泻病例,3所县直医疗单位实行日报制度,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设有专人负责腹泻病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备有疫情电话记录本,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2005年全县5—10月份共报告腹泻病826例,霍乱弧菌培养477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总培养率为57.7%;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报出腹泻病83例,霍乱弧菌培养83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100%;乡镇卫生院共报告腹泻病743例,霍乱弧菌培养394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53%。于每周二上午将腹泻病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后上报市疾控中心,同时报出报表。

外环境检索:A、水源监测:按照每月逢“10”采集淮河下洪水、涡河水及县医院污水口等3处监测点水源水进行霍乱弧菌检测。5—10月份共检测6次,采集标本180份,及时送往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B、食品监测:县食品卫生科定期对城关地区饮食服务行业进行了食品监测,并且对部分凉菜摊点和熟食摊点进行了采样送检。全年共检测了43个点,采集样品126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C、公厕监测:选取城关地区乳泉、小西门两个公共厕做为监测点,按每月逢“10”对两处公厕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实验室进行霍乱弧菌培养,5—10月共采集粪便标本24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

监督检查:共在开诊期间进行2次检查,对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肠道门诊、部分村级卫生室、城关地区医疗社区门诊、省荣军医院、龙亢农场医院和私立民望医院、火庙医院等进行了检查。检督人员现场检查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内、儿、急诊科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记录本和化验室霍乱弧菌培养记录等,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要求限期改进。检查显示;各单位均建立了组织和制度,均设立了肠道门诊并按时开诊,基本能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设备。存在主要问题是肠道门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监测哨点作用,存在其他门诊截流腹泻病人现象,漏报严重(尤其是部分私立医院和村级卫生室),及腹泻病人标本送检及时率较低。

3、、突发疫情控制与处理

1)、流脑疫情控制:1月31日从网上得C型流脑流行的信息,即向站领导作了汇报,组成的3个疫情处理小分队;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形式,连播5天,提醒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同时宣传基本防治知识(如加强锻炼),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组进A+C流脑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针对2周岁—18周岁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共免疫易感人群8613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县、乡、村三级均设专人负责流脑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日报制度,全年共发现8例流脑疑似病人,我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采集其密切接触者咽部分泌物进行送检,均为阴性,同时采取给予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服药,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含氯制剂进行的消毒,对于易感人群用A+C群流脑疫苗应急接种。8名疑似病人中5例临床确诊,3例排除,由于处理措施及时得当,未再有二代病例发生。

2)、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

我县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11起,其中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9起(麻疹3起、风疹3起,水痘2起、麻风混合1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各1起,疫情涉及9个乡镇的11所学校。接到报告后,我科均立即组织疫情处理小组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处理,采取了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密切观察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人血清检测、开展疫情日报告、停课、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几起疫情爆发原因有4个共同点:1是学校缺乏报病意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未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传染源。2、是乡村医生和个休诊所作为疫情报告人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未上报疫情。3是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免疫工作有待加强。4、与全国疫情流行形势相符合,今年是出疹性疾病高发年,全国出疹性疾病发病率均大幅度升高。

4、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

监测:为做好我县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科于1—4月份进行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监测,全县共设7个主动监测点,2所县直医院(中医院和县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鲍集、常坟、五岔、河溜、龙亢),设2名专职监测人员每半月对各监测点进行主动搜索,填报主动搜索表(一式2份被监测单位和我科各1份),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CDC。1—4月监测结果为0。

疫情处理:按照卫生部禽流感疫情处理三同时的原则,我科积极与县畜牧中心配合对6起“聚集性家禽死亡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虽然经县畜牧中心解剖病死禽,6起事件均排除禽流感的可能,但我调查人员仍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围期7天的医学观察,观察期间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无异常表现。

5、灾害疫情监测工作:为做好灾害期间灾害相关传染病的处理工作,我科根据上级要求于7月12-11月1日对全县灾害疫情情况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共发现灾害相关传染病24例(其中痢疾7例,疟疾10例,感染性腹泻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并不比平常年份增高。

三、其他工作

1、大力推行乡级定点接种门诊建设和计免金卡的推广使用

制定了《怀远县乡级计划免疫定点接种门诊管理办法》和《怀远县定点接种门诊规范》,计划在2005年底全面实行乡级定点接种,撤除村级接种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目前全县共设立了乡级接种点51个,将于明年初对各乡定点接种种门诊进行考核验收。

3月7日一12日,开展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培训班》,邀请四川科鸿软件公司专家对我县38个接种门诊60余名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38个接种门诊安装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共有15个接种点已投入使用,发放计免金卡3000余张。

这两项工作的推行使我县计免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2、乙肝普种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在我县的流行,在站领导的安排下,我科组织于2005年3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2—50周岁人群乙肝疫苗普种。为保证普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制定了《怀远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并深入各乡镇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进行宣传、组织、接种实施等进行技术指导,截止10月上旬日,乙肝全程三针免疫已全部完成,全县共接种80651人。接种后乙肝表抗检测工作在进行中。

3、钩体病监测工作:根据省级要求我县做为钩体病监测县,我科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确定了河溜、唐集两个监测点,设专人负责每日疫情监测工作,于6月初和10月配合省站进行了两次样本采集工作,以了解我县人和动物钩体隐形感染和钩体在人和动物间分布情况,2次共采集了216个野鼠,50付猪肾,250人血清,完成了全年的监测采样任务。省CDC对6月份样品进行了钩体和流血热病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为:13个黑线姬鼠携带钩体(河溜1个,唐集12个),3人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唐集1人、淝南2人),均为黄疸出血群。今后此项工作将做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

4、配合做好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我科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于4月中旬对全县7类60所学校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5、做好了入拖入学儿童的验证工作:从今年始,入拖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将纳入常规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由疾控中心与学校配合开展,目前各乡镇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已全面结束,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上报我科,我科将结果上报市CDC。

6、流感防治与流感疫苗的推广

根据流感流行规律,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做好我县流感防治工作,按照站领导要求,我科从宣传、疫苗接种和疫情3个方面开展流感防治工作。1是制作流感防治专题电视讲座连续播放一个星期,和4万份宣传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当前疫情形式,了解掌握流感防治基本知识,支持我县的流感防治工作。2、我科还积极组进流感疫苗,截止10月底共组进流感疫苗5980支(其中成人流感1700支、儿童流感4280支),均已发放,免疫5980人;3、设专人负责流感疫情监测工作。

7、成功推广新起点口服免疫球旦白,配合省CDC进行疫情预警基线数据调查和我县疫苗分况费用调查。

8、中央补助金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实施工作

为做好中央补助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计划免疫接种项目实施工作,我科首先制定了〈怀远县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昔免疫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对乡镇防保所副所长进行了认真培训。2是要求各乡镇防保所严格按照要求对上半年的基础免疫情况进行重新统计汇总,上报我科,我科根据再结合疫苗发放情况对各乡镇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再汇总上报卫生局和财政局,根据报表数字,财政局再下发补助经费;3是开展减免部分儿童计划免疫费用的宣传工作,使全县人民了解这一国家政策,监督补助经费的真正落实。目前,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已完成。第四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将于明年2月份完成。

9、认真做好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做好各项工作,我科不仅于每期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性对乡镇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为加强基层防保人员能力建设,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科受县卫生局委托于2005年8月28日—9月21日对全县404名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计免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重点在预防接种基本知识、资料的管理、计免监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处理,同时传达了预防接种工作最新知识动态,使我县预防接种人员及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工作需要。培训工作决定分两步进行,对于县、乡两级预防接种人员和部分乡镇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较少的均在县疾控中心进行培训,而村预防接种人员防接种人员较多的几个乡镇集中起来入乡培训。首批培训于8月28—31日完成,共培训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192人;第二批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于9月15-21日完成,培训212人。阅卷工作和人员资格初审工作已完成,发证工作将在11月底完成。本次培训认证后,凡未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认证的人员将一律不得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四、宣教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提高群众对计免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与配合,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科一直把宣传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工作需求以现场讲解、电视游走字幕和制作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免疫预防的重要性,传染病预防方法,疫苗的接种方法、接种时间及如何识别假劣疫苗等,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20万份。4月2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我科组织4名精干力量走上街头,开展“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为主题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咨询问题300余个,发放宣传单5种4000余份。

五、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运转

1、生物制品管理:5月12—20日对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检查发现,各接种单位均有相应的冷链设备,有专或兼职人负责疫苗的保管,疫苗存放正确,且均从县疾控中心购进,无非法购销疫苗情况。从6月开始,生物制品管理工作将由药品管理局负责。

2、冷链运转:全年共冷链运转9次,除6、7、8三个月于每月月初进行运转工作,根据各乡镇上报计划,制定运转计划和工作要求,每次均由县疾控中心专车专用冷藏箱进行运转,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和接种需求。

全年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1是科室内部管理上,规章制度的监管缺乏力度,未能充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部分职工对本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存在等靠思想。2是在乡镇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问题,使乡镇各种资料填报存在的不及时、不准确现象,疫情报告意识不够,导致今年出现多起暴发疫情。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规范化定点接种门诊的建设,继续推行定点接种和计免金卡管理系统。

2、加强法定传染病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管理,提高其报病意识。

3、做好流脑疫苗基础免疫第二针的接种和糖丸查漏补种工作。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4

一、工作目标

对本辖区内目标人群进行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通过现场初筛确定高危人群电子肠镜精筛临床治疗复查随访等步骤,使无症状的大肠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能够获得“三早”,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节约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筛查对象

大肠癌筛查对象为全镇40-74岁户籍人口(出生日期为1938年1月1日-1972年12月31日)。

三、筛查费用

所有应查人员检查费用实行全免(包括问卷调查、大便隐血检查、肠镜检查费)。

四、治疗费用

查出病变者的病理检验及治疗费用根据农村合作医疗或医保政策有关规定执行。

五、工作步骤

包括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等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10日-2012年7月31日)

1、成立陶庄镇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全镇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2、各村(社区、养殖场)进行调查摸底,初步确定筛查名单,完成筛查对象的“居民健康调查表”;镇政府制定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3、进行陶庄镇大肠癌早诊早治启动仪式,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筛查职责。广泛宣传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及要求。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8月1日-2012年10月31日)

1、各单位、部门及各村(社区、养殖场)按照筛查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筛查工作方案,明确人员职责,落实各项筛查工作措施,扎实有序地开展筛查工作。

2、以村为单位,按照人口的多少依次进行筛查医务人员和各筛查村工作人员的配备(原则上每50人配一名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村工作人员按照筛查名单通知每位筛查对象(发筛查告知书)筛查的时间、地点。

4、按自然村或社设若干个集中点,进行问卷调查和大便采集管发放(原则上每一个点不超过100人)。

5、收集大便采集管,各社或自然村交到村里,由村统一送卫生院(每个筛查对象收集大便2次,间隔1周)。

6、卫生院将所有调查表以村为单位按筛查号整理好、2次大便隐血检查结果列好表后交县肿瘤防治所,由县肿瘤防治所确定每个村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名单。

7、由村、社人员把“肠镜检查通知单”送达筛查对象本人。需要肠镜检查的对象由家属护送或自行达县肿瘤防治所进行免费肠镜检查,检查后自行回家(第二年对高危人群和检出的早诊病例再进行一次免费复查)。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对大肠癌早诊早治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及汇总分析,并向县卫生局作出书面报告。

六、工作任务及职责

(一)镇政府工作职责

1、镇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各村(社区、养殖场)书记、主任、公共卫生联络员、卫生院院长、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启动仪式”。会议由县卫生局领导及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大肠癌筛查工作情况,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工作流程、时间安排、项目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等,镇主要领导对做好此项政府实事工程提出具体要求。

2、做好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的组织发动工作。

3、做好筛查工作中的相关协调工作。

(二)村(社区、养殖场)工作职责

1、提供40-74周岁(1938.1.1-1972.12.31出生)应检对象名册、日程安排表,发给本村(社区、养殖场)各工作小组组长,并将电子文档提供给镇卫生院。

2、由村(社区、养殖场)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村(社区、养殖场)工作小组组长、医疗卫生单位联络员、项目组负责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参加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动员会,并对做好筛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各村(社区、养殖场)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不同形式,对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

4、村(社区、养殖场)各工作小组组长到村带领筛查组工作人员下组进行现场调查。

5、将各组送来的大便采样标本,由村(社区、养殖场)集中送卫生院化验室,每天送一次,时间为每日早上10:00以前。

(三)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1、由镇卫生院分管院长担任联络员,做好各村(社区、养殖场)与大肠癌筛查工作组的联系工作,并与项目组负责人一起参加各村动员会议。

2、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卫生院密切配合项目组做好大肠癌筛查工作。

3、联络员根据筛查计划,指导各村做好应检对象名册及日程安排分组工作。

4、将应检对象筛查名册(日程安排表)打印两份,一份给筛查工作组,一份给大便检验室。

5、承担大肠癌筛查大便隐血检验工作任务,并将检验结果分别用纸质、电子文档进行登记,以村为单位,做好大便送检汇总统计,两次大便检验完成后,将电子文档资料及时提供给筛查工作组。

6、协助县肿瘤防治所,做好各村(社区、养殖场)肠镜检查对象通知工作。

7、负责安排现场调查员的相关后勤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是一项政府实事工程,对于提高全镇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镇卫生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工作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忠民任组长,分管副镇长顾晓红任副组长,党政办、财政所、爱卫办、工办、广电站和卫生院负责人及各村主任为成员的陶庄镇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筛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费兴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筛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实施及日常工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此项筛查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构建我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以有效保障筛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

各部门要按照筛查目标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切实完成各项筛查任务。卫生院必需保质保量完成问卷调查、大便隐血检查工作、技术指导,全力协助县肿瘤防治所对检出病例的治疗工作(包括:大肠癌、腺瘤治疗的通知,治疗信息的收集、统计等);各村全体干部必需全力以赴协助卫生院及县肿瘤防治所的相关工作,每个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筛查工作,另外配备1-2名工作人员协助组长的工作,村干部分片负责,指导、协调分管片的筛查工作,并负责密切注意本村参加筛查群众的各项安全工作。各村(社区、养殖场)的初筛顺应率必需达到或超过80%,电子肠镜检查顺应率必需达到或超过70%,与年终考核挂钩。(初筛顺应率=实际参加筛查数÷应该参加筛查数×100%,肠镜检查顺应率=实际肠镜检查数÷应该肠镜检查数×100%)切实加强对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形成筛查工作合力。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5

耐药菌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威胁。2013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一项报告概述了美国前18位危急和严重级别的耐药相关的威胁。在15种危急和严重级别的威胁中,7种是主要从医疗过程中接触的细菌,其中包括艰难梭菌。尽管艰难梭菌并没有产生耐药性,但与其他6种耐药菌一样,如果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或感染控制不充分,该菌将会引起感染以及所致感染的扩散恶化。预防医疗相关感染,将直接有益于降低耐药性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如美国抗击耐药菌国家行动计划所提出的,把抗菌药物管理和预防感染步骤相结合的同时,预防医疗相关感染对降低耐药菌对公众健康的威胁至关重要。

每天一半以上的住院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疗,而且25人中约有1人有1种及以上医院获得性感染(HAIs)。据估计,2011年美国急诊医院内约有722 000例HAIs,其中大约有75 000名病人在住院期间死于HAIs。一半以上的HAIs为CDIs、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或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 infections,SSIs)。HAI国家行动计划(the HAINational Action Plan)要求CDC利用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National Heahhcare Safety Network,NHSH)密切关注既定目标的进程。这个报告介绍了美国在降低HAIs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2014年上报的HAI中对公共卫生威胁达到紧急或严重级别的6种耐药菌的发生率。

2方法

按照NHSH对HAI的标准定义,来自所有50个州、哥伦比亚特区以及波多黎各的医疗机构向NHSN上报了有关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ABSIs)、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CAUTIs)、SSIs以及实验室确诊的CDI事件等2014年的HAI数据。由于不同医疗机构上报HAIs的类型和上报时间不同,因此数据分别以急诊医院(包括偏远地区定点医院)、长期急诊医院以及住院康复机构形式列出。

标化感染比(standardized infection ratios,SIRs)是追踪HAIs的统计量,用来比较2014年报告的感染观察值与感染预测值之间的差异,这些数据来源于某历史基线期间上报的国家汇总数据。不同感染的标化感染比按相应关键危险因素调整。在短期急诊医院,CLABSIs和SSIs的基线期是2006-2008年,CAUTIs为2009年,CDIs为2010-2011年。在长期急诊医院和住院康复机构,CLABSIs和SSIs的基线期是2013年。SSI数据包括10类医疗过程,这些^程依照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外科护理改进项目中心(Centers for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Surgical Care Im-provement Prject)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并且于2014年实施。

病原体及易感性数据由医疗机构指定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供。每个HAI事件报告的病原体不超过3个。每个病原体的易感性检测结果报告为“易感”、“中等”、“耐药”以及“未检测”。6种耐药菌的表型包括紧急威胁级别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以及严重威胁级别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表型的肠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定义表型的标准与CDC耐药菌威胁报告中使用的多重耐药的临时标准以及更新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标准类似。

每个具威胁级别的抗性病原体的合并平均百分比,可通过所测抗性病原体的总数除以测试病原体的总数计算得出,并按HAI类型以及医疗机构类型分类。HAI与6种耐药病原体中的任何一种的相关性可通过所有抗性表型的HAIs总和除以上报的HAIs的总和计算得出(不管是否有其他病原体,或对SSI而言,无病原体报告)。

3结果

2014年,大约4 000家急诊医院、501家长期急诊医院以及1 135家住院康复机构上报了感染数据。在4 000家急诊医院中,有3 655家医院上报了CLABSI数据,3 791家医院上报了CAUTI数据,3 994家医院上报了CDI数据,3 618家医院上报了SSI数据。急诊医院上报了17 758例CLAB-SIs、35 760例CAUTIs、101 074例院内CDIs以及15 927例选定医疗过程中发生的SSI。不同感染类型相应的SIRs(95%可信区间)如下:CLABSI为0.495(0.488~0.502)、CAUTI为1.00(0.990~1.010)、CDI为0.924(0.918~0.929)、SSI为0.827(0.815~0.840),与历史基线相比,相应的下降百分比从0%(CAUTI)到50%(CLABSI)(图1)。2013-2014年,感染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如下:CLABSI为-8%,CAUTI位-5%,CDI为4%,SSI为2%。

长期急诊医院共报告2 928例CLABSIs和4 467例CAUTIs;对关键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与历史基线相比,CLABSI和CAUTI的SIRs分别为0.909(0.876~O.942)、0.893(0.867~0.920),相当于相应下降了9%和11%。住院康复机构共报告了1 449例CAUTIs,对应于与基线比较SIRs为0.856(0.813~0.901)或者下降了14%。

在所有医院的HAIs中,47.9%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29.5%肠球菌科耐万古霉素,17.8%肠杆菌科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3.6%肠杆菌科耐碳青霉素烯,15.9%铜绿假单胞杆菌和52.6%不动杆菌属为多重耐菌株。值得关注的是,不同医疗机构类型的耐药率是不一样的,长期急诊医院的耐药率一直处于较高态势(表1)。

2014年,6种耐药菌中任一种造成的感染随着HAIs类型以及医院类型的变化而变化。在短期急诊医院,14%的医疗相关感染由6种耐药菌中的1种细菌引起,包括18%CLABSIs(3 348/18 373)、15%SSIs(2 583/17 512)、10%CAUTIs(3 601/34 621)。在长期急诊医院,28%CLABSIs(808/2 873)和29%CAUTIs(1 251/4 293),由这些病原体中的1种引起。在住院康复机构,12%CAUTIs(164/1 349)由6种细菌中的1种细菌引起。将所有医院的感染数据汇总,79 021例HAIs中约有14.9%的病例都与上述耐药病原体中的任1种有关。

4结论与评论

在美,每年因感染耐药菌患病的约200万人,约23 000人死亡。本报告首次将国家有关耐药菌威胁的数据与HAI预防进展相结合。2014年,急诊医院CLABSI的发病率达到了HAI行动计划设定的2013年目标,即发病率在2008-2014年间下降50%。考虑到CLABSIs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巨额花费,这个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CLABSI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以及肠杆菌科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细菌造成感染的频率有某些关联。此外,2013-2014年CAUTIs的发病率在急诊医院总体下降了5%,尽管在这个报告中没有量化;在非重症监护病房CAUTIs的发病率下降了24%。长期急诊医院的CLABSIs和CAUTIs的发病率与住院康复机构CAUTIs的发病一样都出现下降。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肠杆菌科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以及(特别是在长期急诊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引起感染的频率,凸显了在医院内预防CAUTIS感染的重要性。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对于成功预防医疗相关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部门包括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the U.S.Department of Healthand Human Services,HHS),其中含美国CDC、卫生部助理秘书处、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以及卫生研究和质量机构。例如,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报告和赔付激励促使透明度和问责制更大化,该机构的医院合作与质量创新网络成为了最佳实践的推广。

最近,艰难梭菌被认为是急诊医院最常见的HAI病原。2011年,该菌造成453 000例感染,29 000例病人在确诊30 d内死亡。94%的CDIs与先前或者当前医疗行为暴露有关。2011-2014年,急诊医院的CDI标化感染比总体仅下降了8%;需要注意的是,2013-2014年上升了4%。预防艰难梭菌和抗生素耐药菌的感染尚需更多工作。

控制耐药菌的威胁与预防HAIs发生,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以降低微生物面临的选择性压力作用,以及阻止抗生素耐药菌在医疗机构内及机构间的传播息息相关。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血管和膀胱导管插入、维护以及移除的推荐指征和指南,能够有效地预防导管和医疗过程造成的感染。CDC及其合作伙伴正在以2015年NHSN的数据为新的基线数据,落实HHS新提出的2020年12月应达到的HAI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措施是建立预防针对性的评估策略,通过不相称的HAI数值识别医疗机构在感染控制中的差异。除了减少治疗使用抗生素的需求,HAI的预防还控制了感染的并发症,包括主要死因之一的败血症。

与预防HAI配合开展的是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计划的实施。达成该计划要求当开始使用必须抗生素时,尤其对脓毒血症患者而言,总是尽快获取细菌培养结果,根据培养结果重新评估继续使用抗生素的需求,在不需要使用或者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情况下停用抗生素;选用合适的药物并给予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频率。抗生素暴露被公认为CDI的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抗菌药物管理是潜在的最有效的CDI预防策略。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增加促进高毒性、耐氟喹诺酮类艰难梭菌027毒株在北美和欧洲的出现和扩散。在该毒株控制达标的医院内,降低这类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非常重要。正常菌群的破坏将增加病人获得其他HAI病原耐药菌株的风险,菌株一旦克隆成功便造成感染,这点并未得到广泛认可。抗性传递基因与增强毒力的基因能在同一质粒或染色体上携带,导致高适应性耐药病原体的出现。美国CDC总结了成功管理抗菌药物项目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有助于确保必要抗生素的及时启用,降低不必要抗生素的滥用,从而降低CDI和耐药感染风险,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并节约医疗成本。

与HAI预防和抗菌药物管理配合开展的第3个必要策略是预防交叉感染。要达到这个目标,医生、护士和医疗领导者必须促进手部卫生、房间清洁以及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且密切关注在他们医院或所在地区发生的由耐药菌引起的医疗相关感染暴发。就艰难梭菌而言,在所有耐药菌中,该菌的独特在于产生孢子,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环境措施阻止其传播。由于耐药菌株比其他菌株的毒力更强,因而他们可能更易于在已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病人体内克隆和感染,阻断这些菌株的传播可同时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数量以及由耐药威胁引起的医疗相关感染可能性。当适应性强的抗性菌株在一个地区出现和扩散时,为帮助临床医生、医疗领导者以及州、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情况,CDC及其合作伙伴正建立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能更好地监测和应对耐药威胁,通过一个新的HAI抗生素耐药病人安全分布图可以更容易地从医疗机构获得抗生素耐药数据。

在长期急诊医院中,每4个HAIs中就有1个是由耐药菌引起的。此外,有限的数据表明,CDI在长期急诊医院的发病比其在短期急诊医院高数倍。其中一个贡献因素是病人从急诊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向外转诊,病人在重症监护病房期间暴露于抗菌药物,导致其自身微生物菌群被破坏,进而导致耐药菌在体内增殖。长期急诊医院则能在有业务联系的医疗机构形成的社区之间传播或放大抗生素耐药性。有业务联系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于早期发现和应对新出现的抗生素耐药威胁非常关键。协调联动的预防计划对社区或地区的影响最大。通过信息分享、务实的专业态度和区域领导力,多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对于预防抗生素耐药菌的感染和扩散比医院的单独行为效果更明显。

肠道门诊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规划布局;功能合理;消防布置;节能设计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现代社会对于公共建筑的要求也不断地增加,而作为与人们最为切身的公共配套设施――“医院”更作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公共服务对象。而作为医院建筑设计更是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如此重要的公共建筑的设计考虑到许多人们日后的日常使用,所以,医院建筑设计的考虑需要十分周详与细致,既要考虑现在的使用要求,也要考虑日后扩建或加建的技术需要。本文以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南宝医院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对医院建筑设计与规划进行一些探讨与研究。

1 场地及建筑概况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在原来的卫生院内,场地东边是南兴路,南边是卫生路。场地地处南宝镇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发达,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场地方整平坦,地面标高90.03~91.45m(85高程),相对高差1.42m,场地地貌单元属山前堆积平原。地块地势平坦,设计结合地形的特性,尽量减少土方量。

南宝镇位于临高县西南部,距县城30km,毗邻儋州市,与西联、西流、新盈、加来四个国营农场接壤,是边远偏僻的革命老区镇。全镇有3065户人家,总人口13019人。拟建的临高县南宝卫生院项目包括1幢3层门诊主楼、1幢1层发热、肠道门诊楼、1幢3层宿舍、1幢2层宿舍、1幢1层电房和1个污物处理点。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总用地面积为28755.83m2,总建筑面积为5011.88m2。门诊主楼建筑面积3252.72m2,发热、肠道门诊楼建筑面积164.85m2,宿舍建筑面积1381.91m2,电房建筑面积162.40m2,污物处理建筑面积50m2。

医院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以上,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设防烈度为七度,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结。

2 建筑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1 气象条件

南宝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9.6℃,最低气温2.2℃。年均降雨量1733mm,最多年份2274.2mm,最少年份822.2mm,受海洋季风影响,降雨量多而集中,气候湿热。

2.2 用地现状

临高县南宝卫生院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场地方整平坦,地面标高90.03~91.45m(85高程),相对高差1.42m。场地地貌单元属山前堆积平原。

2.3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稳定性良好,场地未见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断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3 设计指导思想

建筑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特色及景观条件,创造相得益彰的生态环境,规划布局运用了城市设计的手法,创造优质的人文景观。

由于医院建筑为公共性建筑,对于地区的设施配套相当重要,所以本着对社会,对业主,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在设计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民用建筑的抗风、抗震、消防、交通、环保、安全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4 总平面布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4.1 规划布局

4.1.1 确定总体规划中医院区出入口

(1)门急诊出入口:位于南兴路中,前广场及停车场的设计方便交通出入,疏散及人流交汇。

(2)宿舍出入口:有相对安静的室外环境,并且单独出入口设置,与医院院区相对独立分开设置。

(3)后勤货物出入口及污物出入口:布置适当的集散场地,同时做到隐蔽、易清洁,与医院主入口相隔较远,不影响日常人流交通。

4.1.2 院内交通环境是就诊环境的保障

(1)机动车流:设计合理地考虑了外部车流,内部车流与货流之间的交通流线,做到车流线之间互不干扰而又有效运输。

(2)人流:建筑单体考虑各种人流性质:①医护、后勤人员;②病人(急诊、急救、门诊、住院、传染病);③陪同人员;以满足人流之间有导,有序的集散。

(3)货流:医院总体考虑、清洁品及污物的运输,做到隐蔽而方便,易清洁。

4.1.3 功能分区划分直接影响医院合理运行。

(1)医疗功能分区:诊断、护理、检验、放射、治疗、理疗、取药等用房。

(2)交通空间功能分区:门厅、走廊、楼梯间等。

(3)候诊空间功能分区::候诊厅、候诊廊等。

(4)等候空间功能分区:休息厅、小卖部、餐饮部、交费厅、共享空间等。

(5)卫生空间功能分区:公共卫生间、医护人员专用卫生间、浴室、清洁间等。

(6)辅助空间功能分区:各种设备机房、电器用房、管道井等。

4.2 医院与周边城市规划环境的关系

本医院建筑规划设计遵守城市规划中的条件,并且满足城市规划中的日照间距及卫生间距(视觉和防护)。同时,医院建设也考虑了为城市公共交通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充分重视与其紧密联系。

4.3 绿地系统规划

本项目中的绿地系统有医院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公共绿地是医院前广场、公共停车场,和门诊主楼后的庭院绿地成为该区的一大主轴,充分体现了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的设计概念。绿地采用了铺植自然草地、种植灌木乔木,保留原有的绿化等全自然的景观手法,在不失其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保证建筑可亲近自然,体现环境自然化的构思。

(1)门诊楼直接通向疏散走道并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5m;直接通向疏散走道并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20m;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发热/肠道门诊楼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到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0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电房和水泵房房间内任一点到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2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1#,2#宿舍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大于22m,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门诊楼设有两座封闭楼梯,楼梯可以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其窗扇可开启面积三层加起来大于2.0m2。楼梯开向走道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65m,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小于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m,宽度不小于0.28m。首层疏散外门净宽不小于1.4m。疏散楼梯间的门净宽不小于1.4m,开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宽度不小于0.9m。各疏散楼梯间可直通室外进行疏散。走道和楼梯均设明显的防火疏散标志。

(3)1#宿舍属于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第二层使用人数不超过100人,设有一座开敞式楼梯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5m,宽度不小于0.27m。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进行疏散。宿舍开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4)2#宿舍设有二座开敞式楼梯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2m,梯级高度不大于0.165m,宽度不小于0.27m。疏散楼梯间直通室外进行疏散。宿舍开向疏散楼梯的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5)电房和水泵房直通室外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发热/肠道门诊楼开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宽度不小于0.9m,直通室外疏散门宽度不小于0.9m。

(6)建筑所有管道井在设备管线装完后均于各楼层标高采用于楼板厚度相同的混凝土将各种孔洞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