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例6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1

一、组织教学一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抓好课前一分钟,就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课间充分释放情感,情绪上属于玩乐状态,注意力集中在课间活动上,刚上课就马上展开教学活动,既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又不符合教育规律,因为学生的情绪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当用一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让学生尽快从热闹的玩乐情绪中转入到积极的学习情绪中来。在这一分钟里,教师可以走上讲台,用专注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用眼神查看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用表情或手势提醒一些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等待,从而静下心来准备上课。组织教学一分钟用得恰当,往往就能收到“以静制动,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认真思考一分钟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马上举手,似乎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静悄悄的,就以为教学是失败的。其实不然,教师提问后学生不加思考就直接回答,说明教师的提问是表层的,而不是深层的,这样的学习其实才是低效的。因为表层的提问,不能引起学生思考,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问后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过多的解释和引导,应让学生认真思考一分钟,当学生遇到困惑或疑问时,教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作出提示,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只有学生认真思考了,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学会倾听一分钟

“认真听老师讲课”是所有教师和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的,课堂上不仅仅有教师系统的讲授,还有学生精彩的见解。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善于倾听学习伙伴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参与学习探讨,同时更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倾听一分钟,可以集思广益,从相互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倾听一分钟,还可以有的放矢地对他人的意见提出中肯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比如该倾听时教师暗示性地摸摸耳朵,久而久之,学生能逐步养成并学会这一好习惯,从而更有序地进行有效学习。

四、独立自主一分钟

新课程倡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个体的真正发展,有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特别是有赖于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而且也不科学。教师应积极倡导独立自主一分钟,还学生以独立的空间。现在的课堂教学注重合作探索,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目前有些合作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成了听众,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独立和合作要有机地结合,在合作之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学习一分钟,让每个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这时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探索、去生成。即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会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充分感悟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实现参与合作的有效性。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89-01

评判一堂课是否优质,关键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悟数学价值和提升数学思想。日前,笔者听了一节曾经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教师的示范课――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的课例,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冲突”环节,有效利用“冲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就能成功地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片段一:首次“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中的钟面):同学们,这是几点?你能读出来吗?生1:1点。师(接着出示主题图中一小孩睡觉的情景):这是几点?他在干什么?生2:1点。他在睡觉。师(又出示主题图中一小孩看书的情景):这是几点?他在干什么?生3:1点。他在看书。师:为什么同样是1点钟,这个小孩子能做不同的两件事呢?(生陷入了思考)

反思:该教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利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三次出示主题图来让学生逐渐步入思考。由于该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且每一次出示主题图的内容不同,使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产生思维冲突,引发了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

片段二:二次“冲突”,体现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带有时间词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他们可能在干什么。

教师随机在黑板上板书:早上7:30 ,晚上9:00

教师略放慢语速,提高语调,带着神秘的神情说:“下面,老师变魔术了(师通过课件变动时间词“早晨”“下午”的汉字为英文、韩文)问:“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一片茫然)

反思:学生对于一天有24小时这一生活经验并不陌生,因而为教师从认识钟面的时间导入教学内容时,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在交流同一个数字表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活动时,学生也能很轻松准确地描述时间。然后,教师通过精心创设变魔术的活动,将时间词“早晨”“下午”的汉字变成陌生的符号,从而调控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变换时间词这一“冲突”和变动时间词的不同写法,学生引发了思考,且主动学习24时记时法。

片段三:三次“冲突”,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激疑:一天有多少个小时?钟面上只有12个数,怎么表示出一天中24小时呢?然后,教师再次回到钟面,引导学生说一说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结合“春晚”倒计时,让学生感知一天从“0”开始。

让时钟从钟面读数“12”开始转完一圈,同时带领学生数时间:凌晨1时、2时……(用蓝色表示时针转一圈的12个小时)师追问:一天结束了吗?生:没有。接着,教师把时钟再从钟面读数“12”开始转第二圈,又带领学生数时间:中午1时、中午2时……晚上12时(用红色表示时针转两圈的12个小时)。同时画曲为直,将钟面边线展开为标有1―12的线段,展现“一天的时间条”,如图:

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感知12时记时法钟面读数每个数出现两次,所以需要加上时间词。教师引出12时记时法,随机板书“一天的时间”。

反思:本环节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设“春晚”新年钟声的倒计时情景,从“0”入手,带领学生数钟面上的时间。在数时间过程中,学生体验、感悟、积累了一些经验,巧妙突破了“0”这一难点。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经过的时间,并且理解如何借助画图、推理、计算等多种方式寻找经过的时间。数完第一圈将钟面周围的边线颜色变成蓝色,数完第二圈将钟面周围的边线颜色变成红色,同时变曲为直,将蓝色和红色两条标有1―12的线段完整组合成24时的时间数值,变成一个“时间条”。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时间条,并在时间条标上不同的时间词,使学生对一天24小时有了初步印象。

片段四:最后“冲突”,感悟数学价值

教师启发学生继续思考:有什么办法让记录每个时刻的读数只出现一次呢?

引导学生可以将下午1时记为13时,下午2时记为14时……并跳到晚上7时、晚上10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方法。教师将其他的时刻都改为24时记时法,引出24时记时法,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24时记时法记录的时刻;让学生结合红蓝色时间条,对比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3

一、五字分层教学结构基本框架的理论依据

1.设:是指创设情境,激起欲望(5分钟左右)。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思维动力,激起求知欲望,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因此,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2.启:是指启发诱导,探求新知(15分钟左右)。创设情境教学后的十五分钟是学生精力非常充沛,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敏捷,识记能力强的最佳时间,因而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教师应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予以解决。

3.练:是指变式练习,反馈矫正(10分钟左右)。学生在经过有意注意为主导的接受知识的紧张思维之后,要产生精力上的短暂疲惫,其课堂表现力开始出现涣散。这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了挥学生的主体作,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改变刺激方式,设法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做一些题组型的变式分层性练习,让学生把“已懂已会”的知识当堂达到熟练,形成技,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和注意。可边讲边练,也可集中讲练,练习时教师注意巡回辅导,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决定。

4.测:是指形成测试,评价回授(10分钟左右)。这一环节可称为第二次反馈。这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波动、涣散,表现出似听非听,坐等下课的心态。这段时间切忌草草收场,教师应在变式分层性练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组织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批,当堂认定达成度,注意及时补救。

5.归:是指归纳小结,深化目标(5分钟左右)。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三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网。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纳入其认知体系,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保持,促进知识内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五字分层教学结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内驱力的形成,要着力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把教落实到学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方向的把握和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机会和条件上。

其次是实施有效的控制目标。为保证这一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实施,教师应确定明确的控制指标:(1)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学生的思、议、练、测不少于15分钟;(2)变式练习和形成测试限时在课堂完成;(3)上课分层提问,分层指导,作业、考试分层要求,使各层次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问题生”,应有特殊的关照,即及时补偿(分层是动态的);(4)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应及时强化、及时调节、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便于教学的顺利向前。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4

一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创设一个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牢牢引吸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中心发生转移,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接受新知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可以是玩具、书本、学习用具,喜欢吃的水果或蔬菜,上课时,看着同学们拿着各式各样自己喜爱的物品,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我趁机建议大家,这节课,我们全班同学来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超市,好吗?同学们兴奋极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摆好了柜台,每位同学都按类别把自己的物品摆在了柜台上。通过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新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印象。

二 在操作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标准》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小棒、图片来理解“平均分”,“10以内数的组成”等等,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为了让学生对钟面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让学生拿来了自己的小闹钟,各式各样,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观赏,学生们对钟面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又建议大家自己画一个钟表。在画钟表的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12个数字在钟面上的排列顺序和位置,把钟面上的知识全部形象地突现出来,让学生对钟面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学生就在画画中完成了数学思考,学到了数学知识。

三 从学生己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思考的契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有一个内容是要求学生结合一天的生活来认识时间,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钟要转两圈,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就设计了一组钟表及画面,让学生说一说,接着我问同学们:“你们8时的时侯在做什么?”,同学们纷纷说起床、看电视、吃晚饭、睡觉,趁此机会,我又接着问:“为什么都是8时,有的同学起床,吃早饭,而有的同学吃晚饭,睡觉了呢?”同学们很快就明白了时针一天要转两圈。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循着生活经验的方向产生困惑,从而引发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新知从己有的知识中扩展得来,不仅学得轻松,而且理解得深刻。

四 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增长智慧

游戏活动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游戏活动教学法的巧妙运用,对巩固新知识有着明显的作用。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升华新知、进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创设情境;生活实践;教学内容;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28-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时 分 秒”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数学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内容

“时 分 秒”的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分、秒的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导入。同时,教师要改变一上课就向学生讲解复杂的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防止学生对陌生的知识产生畏难心理,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课始给学生播放一段1~2分钟与时间有关的小视频,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对时间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指着屏幕中视频的时长向学生提问:“这个视频有多长时间呀?”学生会根据视频显示回答:“1分10秒。”教师追问:“那1分10秒是多少秒呢?”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时、分、秒之间的转换,所以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时、分、秒的转换问题了。在快下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如可以提出“我们已经上了多长时间的课”“还差多少分钟就到1小时”“再过多长时间就到九点钟”等问题。这样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数学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情境化教学要求教师讲解数学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时 分 秒”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十进制的数,对刚刚接触“一时等于六十分”“一分等于六十秒”的规则不太适应,所以会觉得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教学“时 分 秒”一课前,要求每个学生都带一只表来上课,然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先问学生:“现在几点?”学生回答:“九点五十分。”教师追问:“还有多久到十点?”学生回答:“再过十分钟到十点。”教师再问:“小明每天晚上十点睡觉,早晨六点起,请问小明每天睡几个小时?”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就不会计算了,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看自己的表,从十到六要经过几个小时?”学生通过表能够对时、分、秒的知识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时、分、秒的知识并正确解答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百米赛跑的情境,先让一个学生计时并记录成绩,再找三个学生进行百米赛跑,然后让其他学生预测这三位同学的赛跑成绩。有的学生可能对时间的直观认识较差,认为这三位同学的成绩为几分钟,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几秒钟。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让学生体会一秒的时间有多久、一分钟的时间有多久等,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创设情境,引导反思巩固

时、分、秒的知识与其他小学数学知识不同,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且我们随时随地都与时间打交道。因此,在教学“时 分 秒”一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巩固,使学生在学习时间的知识后能够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如“两天是多少个小时”“一天有多少分钟”等,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如“小明的手表比实际时间快二十分钟,现在小明的手表显示时间为五点十分,那实际时间是几点”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6

讲授过《时分的认识》一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始终能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钟的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以及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又例如:让学生知道1时=60分这个时间进率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表,然后上前演示给其他人看,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2、教学手段

本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比如体验1分这一环节,开展口算、写字、读绕口令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3.缺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