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技术总结范例6篇

土建施工技术总结

土建施工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土木工程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原来的限制,所以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土木工程能够取得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针对现在土木工程领域出现的问题,综合各方面的经验和研究力量,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创新。

1、施工技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建筑都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经过详细后,本文总结了以下典型的弊端:首先,理论和实际相脱节。这是整个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的创造是为了使用,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涉及了很多工作,比如最优控制、线性分析和反馈分析等,实际的施工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所以单一的理论技巧和实际的施工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其次,还有施工技术的落后性。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传统的施工技术不能满足现在快速发展的土木行业,也满足不了社会对土木工程提出的新要求,所以要针对这些落后的技术进行非常必要的创新。以上就是典型的施工技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2.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由于我国的国土地域辽阔,在建筑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的建筑地点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建设问题在建筑工程中是一项比较突出的问题。软土地基自身就带有承载力差,自身变形性大的特点,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土质类型进行不同处理技术的分类,合理选择地基的处理技术就是对软土地基处理最关键的原则,对软土地基进行合理有效的地基处理,减少地基土质发生变形的状况,增强建筑工程自身的稳定性。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对建筑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但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比较复杂,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在使用和存储时应加强注意,尽量选择比较干燥的地方进行存储,避免在存储的过程中出现凝水现象。在使用时,注意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3 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经常用到,进行钢结构施工的重点是准备工作。钢结构施工的准备工作一般有对施工场地的清理,构件的运输,道路的修筑等。钢构件的运输顺序要与施工顺序相对应,要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钢构件的保护工作要做好,构件要存放在起吊的位置,需要木枕来垫底,防止被损坏。钢构件在吊装之前的准备工作也有很多,同样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去做,如核对钢构件的位置和标号,将结构的表面进行清理等。另外在钢结构的施工中,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重点的防护有两类:防火和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因为在钢结构的安装施工中,会有焊接施工,所以防火工作要做好。另外在吊装钢构件时,要采用高空作业的形式,所以要做好高空作业防护措施,在进行高空作业前,要仔细检查施工设备和防护装备是否正常,安全带和绳索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装备,即使是很小的问题也要十分注意,因为这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4 工程防水

由于一栋建筑中会设置多种用水机构,像卫生间、厨房以及浴室等,因此对建筑物进行防水处理时很有必要的,建筑施工方要加强前期的防水处理,必要对细节以及门窗和墙角等容易漏水部位进行重点处理,防止后期施工和使用阶段出现漏水状况。同时相关人员要对防水涂料以及防水工程进行详细、严格的检查,在保证涂料高质量的同时,确保防水工程达到施工要求。

3、 土木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土木工程开始注重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是提高效益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投入成本,会提高整体效益,从而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土木工程行业中也是这样,要想提高工程的总体效益,就需要从造价方面进行改善。改变造价就需要对工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控制,如人工费、机械费等,在各个环节节省费用,总体的费用就降低,也就实现了总体投入的降低。

3.2 强化绿色生态施工

未来的土建施工发展趋势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平衡的绿色施工。工业革命前,我们注重展重工业,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今的土建施工,更加强调生态的平衡,在施工上我们更倾向使用环保、低耗的施工材料,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生态施工是现代土建施工的一个内在要求,这是未来土建施工绿色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平衡的内在要求。绿色生态施工有助于维护土建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建筑行业的和谐稳定。

3.3 强化工业化发展,改变传统的施工模式

传统的施工模式一直被人们利用至今,在整体施工周期规划上、施工材料选择上都没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在未来土建筑施工中,会更加强化工业化的发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模式,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系数,缩短施工周期,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工业化的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必然走向,符合土建施工发展规律,工业化代替传统施工模式,也是顺应时展。

3.4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新科技的应用在每个行业都会带来新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也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土木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表现为将施工技术与互换性、流水性相结合,从而提高效率,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通过工业生产来完成建筑构件的转变。自动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深入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也为土木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 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充分分析相关的各种因素,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最适合的施工技术。并要结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其管理体系,促使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走向生态化和智能化,从而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土建施工技术总结范文2

1.1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使其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将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且受到气候因素影响,所以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保存工作,避免混凝土受潮而使混凝土性质发生变化,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的混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各种成分,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标准。在混凝土施工中,还要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砂石的含水量,根据此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做好混凝土施工人员管理和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质量问题,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降低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在混凝土养护工作中还要做好人员的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达到养护时间和强度要求,不遗漏各项工程细节,做好混凝土养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1.2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土质十分复杂,在基础施工中通常会选择桩基础进行施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力对于高层建筑整体意义重大。目前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即现浇混凝土桩和预期钢筋混凝土桩,这两种桩基础施工技术发展的时间较长,通过长时间的时间总结,其施工技术较为成熟且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

1.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高层建筑测量中主要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测量方式,在测量前要做好测量仪器的调整,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严格控制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确保测量环节的测量精度,从而促进后面各项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1.4钢结构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其节能环保特点在建筑中也得到了有效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要考虑到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工期和工程特点等因素,选择与工程相符的安装设备和吊装设备等。此外,为保证钢结构工程整体安装质量,还要做好地脚螺栓位置的预测,其预测准确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钢结构工程安装质量,选择合适厚度的钢板制作加工出定位钢板,之后对地脚螺栓进行固定。在安装钢柱时,钢柱的长度要按照对应的标准高度制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除去竖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和焊缝收缩表形,高层建筑的总高度要达到钢柱收缩变形总和,还要达到每根柱子制作的合理偏差综合。在安装钢梁时,要控制钢梁与钢柱连接所形成的整体后的下垂度和中轴线位置,必要时要使用限位钢板对其进行临时加固,并多次矫正。

2现代高层建筑中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重复性。高层建筑结构是垂直的,这决定了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就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按期完工并取得最大化的工程效益,通常会滑模施工技术、逆向施工技术和泵送技术,下面对这三种施工技术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做简要分析。第一,滑膜法。滑模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对组织要求管理程度要求较高,整体性很好,同时对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该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节约施工劳动力,减少了工人工时,节省了一部分施工成本,在施工中有效缩短了工期,直接组装预制模板便可。所以,在新形势下建筑施工进度、建筑成本的要求下,同时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滑模法施工有利于工程项目施工。第二,逆向施工技术。逆向施工技术的施工原理是在建筑物中间支撑桩柱,然后向下开挖土方并对地下各层结构进行浇筑,直到底板封底为止。采用这种施工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地面上部与地下内部同时施工,有效的缩短了建筑工期,同时有效减缓了基坑变形的现象,避免其他因素对建筑物结构产生影响。第三,泵送技术。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施工材料,采用泵送技术可以将混凝土送到预设高度,提高了高层建筑垂直作业的效率。

3结束语

土建施工技术总结范文3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大量采用,其可以切实的对房屋建筑的总体质量提供保障,在对土木工程房屋建设进行建造时,建筑公司往往采用深基坑支护技术,此举不仅可以确保工程正常施工,还可以提升土木工程房屋建设的使用年限和施工质量,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种类为深层搅拌桩、地下连续墙以及柱列式灌注桩排桩三种深基坑支护技术方案,以下着重针对这几种方案实行探讨。

1.1深层搅拌桩深基坑支护技术

该深基坑支护技术是通过专门的机械装置,将地质外观以灰色为主,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和硬化剂掺杂搅拌,以使地质软弱粘性土的物理特征产生变化,达到提升地质的稳定性的标准要求,该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和软弱粘性土等地质构造中应用最为广泛。

1.2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

该技术可以切实地提升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强度,提升建筑物的防渗效果,该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具备操作简便,短工程周期以及高防渗能力,可以切实减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发生沉陷情况,地下连续墙在地质构造相对繁杂的土木工程房屋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

1.3柱列式灌注桩排桩深基坑支护技术

该深基坑支护方案能够分成密排与疏排设计两类,通过该深基坑支护技术方案实行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需保证砼梁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需在桩顶浇注大横截面钢筋,进行工程施工时,为了避免埋藏和运动于土层岩石空隙中的水及杂物混进深基坑内,应选用高压注浆的方案进行施工。

2土木工程房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工程施工准则

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行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工程施工时,要保证采取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可以符合有关标准,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需重视以下几方面施工准则:

2.1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要达到土木工程房屋建设的稳定性要求及变形标准,即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要符合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日常使用过程中,可承受的最大的荷载和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个限值的状态。

2.2为了确保总体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可靠,采取的房屋建设深基坑支护技术需要具备严格的安全性。

3土木工程房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3.1工程施工实际举例

某个房屋建设工程的建筑总面积为30624.6m2,建筑总高度为26.2m,建筑地面上为9层,地下为1层,地下设施底板是建筑标高-6.6m,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此建筑的地质构造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厚度1.7m~3.1m之间,处于自重固结状态,淤泥质土厚度0.5m~6.2m之间,具备较高的在压制过程中被压缩的能力,塑性指数介于10~17之间的粘性土厚度1.1m~4.3m之间,具备相对淤泥质土稍差的在压制过程中被压缩的能力,残积粉质粘土厚度0.5m~2.2m之间,层顶埋深12.7m~16.9m之间,建筑公司对工程施工现实状况实行探究,且以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费用、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的能力以及技术性等角度实行综合分析,最后选用将基坑边坡通过由钢筋制成的土钉进行加固,边坡表面铺设一道钢筋网再喷射一层砼面层和土方边坡相结合的边坡加固型支护施工方法,实行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在深基坑北方,西方,东方转角10m内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作为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取的连续止水体,为提升深基坑开挖阶段,淤泥质土层自身稳定效果,通过保证隧道工程开挖稳定的辅助措施,顺着深基坑安装8排土钉结构,彼此间距离为1.2m×1.2米,土钉墙厚100,选取C20砼喷射定型。

3.2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实行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深基坑支护之前,建筑公司要细致勘察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埋藏和运动于土层岩石空隙中的水水位改变状况以及天气气候因素,保证房屋建设深基坑工程可以正常进行,实行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深基坑支护施工前,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分配工作人员将工程施工现场中的杂物清除,确保工程施工现场的优良环境。

(2)依据工程施工现场现实状况,设立科学的工程施工方式,且明确施工技术交底及工程建筑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工程施工正常开展。

3.3选择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分为人工开挖与机械开挖,人工开挖是工作人员通过工具实行深基坑挖掘,该开挖模式相对灵活,可在多种地质条件的施工中应用,可工程工期长,人员工作强度大,且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阅历要求标准较高,所以,人工开挖不适合大规模深基坑开挖,机械开挖则适合大规模深基坑开挖,需依据现实状况,采取科学的机械设备,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阶段,采取适宜的边坡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以确保边坡稳定,此工程施工阶段,建筑公司选用人工施工与机械施工彼此结合的方案,先利用机械设备在预定部位开挖,与深基坑坑底接近20cm位置,采用人工施工模式。

3.4选用合理的防水方案

深基坑支护工程工期较长,工程施工质量极易遭到埋藏和运动于土层岩石空隙中的水水位作用,若无法确保深基坑的防水标准,很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情况,不仅对工程正常施工不利,还有很大概率对范围内建筑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特别是地下水水位较高,对深基坑支护的安全性损害极大,所以,建筑公司要依据现实状况采用合理的防水方案,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阶段,建筑公司的防水工作往往采取止水帷幕方式,该措施是通过高压器械将砼浆液喷射在深基坑内,产生具备防水能力的砼幕墙,因为砼施工和桩体质量对总体止水帷幕的质量作用巨大,所以,进行工程施工时,需提高砼施工质量,保证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满足标准要求,最终保障总体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论

土建施工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后浇带施工的方法来解决施工建筑的沉降问题或者进行伸缩的调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项目,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钢筋混凝土的凝固程度,提升建筑物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本文讨论的核心就是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的技术。

1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的主要用途

1.1解决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沉降差

大多数高层建筑和一些新式的裙房式结构的建筑物尽管再对建筑施工进行设计的时候是按照一个整体的构架来进行设计的,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却是首先将主体部分进行施工,然后再将分开的两个部分通过混凝土连接,在这样的连接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到的一个技术就是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调节建筑物各个部分的沉降差,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物看起来比较美观,而且还能将整个建筑物的压力分散开来,避免由于某一方压力过大造成坍塌事故的发生。同时这也是后浇带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1.2减少温度收缩对建筑物的影响

混凝土的浇筑时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混凝土凝结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很多不可测因素,最常见的就是天气的变化。如果天气变化比较明显,温差较大就会对混凝土的凝结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是夏季温度过高浇筑的混凝土预热就会膨胀,如果是冬季气温骤降,混凝土就会收缩,无论是哪一种状况都会对混凝土的正常凝结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对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带来影响,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后浇筑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这样的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和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带来的影响。

2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要素

后浇带的施工实际上并不像听起来的那么简单,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遵守一些标准的规定和要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要素,以下主要来讨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和要素。

2.1模块的设置

在实际的后浇带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施工的地点和施工方向进行严密的侦查和讨论,最好是设置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主要是要对施工的模块进行严格的规定和设置,这一切都必须遵从设计施工的总方案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标准要求。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设置相应的模块主要是为了保证整个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紧急的事件,影响整个施工过程!

2.2结构混凝土浇筑

实际上混凝土的浇筑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在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浇筑的时间和厚度刚好满足建筑物的施工需求,避免由于混凝土的浇筑问题对建筑物的美观程度和实际质量带来影响。在结构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的就是浇筑的厚度以及浇筑振捣过程中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把握好这个距离对于保证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和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处理施工缝方面的技术要点

一般情况下,在对结构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垂直施工缝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处理,避免这些施工缝给建筑物的美观程度以及后续的正常施工带来影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首先要对凝结过的混凝土进行冲刷,冲洗掉混凝土表面的杂物以及不利于施工的物质,必要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机器设备作为辅助工具,这样的前期清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后续一系列的后浇带施工过程能够顺利开展。一般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些混凝土浇筑中的泥浆和一些没用的碎片。另外一个必须要在后浇筑之前实施的工作就是混凝土凝结后要对钢丝网进行拆除,这不仅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也是为了后浇筑施工的实际需要。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也是提升后浇筑施工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

2.4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过程总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后浇带采取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浇筑的质量,首先就是要在后浇带施工的两端和两侧分别设置相应的挡水砖墙,砖墙的高度最好是在底板的高度之上,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或者浇筑完成后有水进入,破坏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其次就是要在后浇带施工的墙壁两侧涂上防水的砂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后浇带的施工现场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和其他施工溅水的损坏,一般砂浆的涂抹厚度和宽度是宽五厘米,高不超过十厘米。总之这些保护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后浇带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另外一个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后浇带浇筑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这个时间必须要根据实际的建筑需求来确定,不同的建筑物都不尽相同,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设置必须要及时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总之这些可以灵活进行应用和改变的事情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但是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改变建筑物的质量和损毁建筑物。

3小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整体效率就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控,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是施工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施工技术的提升施工过程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必须要得到严格的控制,而且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提升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是提升建筑工程尤其是大型高层建筑设施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随着我们国家的建筑设置需求的不断提升,我们更应该及时提升建筑物的质量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建筑物设施,同时也是为自己在建筑物市场上赢得更好地发展空间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武杰.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1):21-21.

土建施工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技术:我国建筑工程结构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就是混凝土,因此对混凝土产生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从低强度逐渐转变为高强度,生产技术也从人工形式的计量、分散式的搅拌逐渐发展为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集中实施搅拌。混凝土技术逐渐朝着耐久性的目标 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1.混凝土原料

混凝土原料的逐渐发展,推动了混凝土不断改善和提升性能。从目前我国水泥的品种与产量的分析,不管是强度还是收缩性方面都已经处于世界水平,能够达到各种混凝土配置的要求。外用添加剂也从单纯的减水剂逐步具备了抗冻、缓凝、防渗等各方面性能,对混凝土的性能逐步进行了改善。

2.混凝土预拌的发展

混凝土早期的现场分散拌置,强度离散比较大,不能很好的保障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发挥保护作用,搅拌站逐渐开始使用机械配料,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控制,之后对各种外加剂与掺合剂实施添加,通过搅拌车进行运输,利用泵输送模块在这个系统过程中,混凝土预拌就产生了。

3.钢纤维混凝土的产生

伴随着不断发展的建筑业,人类对建筑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具有很好的居住性还要具备生产适用性,越来越关注建筑的美观感。为了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对建筑物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建筑物具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我国建筑人员提出了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有效改善,加强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抗剪、耐久能力,使混凝土成为了延性特征更好的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具备了很好的吸收能量的功能,令构件发挥更好的抗冲击和抗震功能。应用钢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技术中属于一个重大的突破,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4.混凝土大体积的施工

在混凝土大体积施工中,因为混凝土水泥具备的水化作用会释放一定的热量,一旦出现应力温度比混凝土所承受的压力大时,就会造成混凝土产生缝隙。要想施工一项建筑工程,首先就要解决混凝土产生的温度裂缝的问题,它在施工技术中也属于一个重要问题。施工技术人员需按照具体的情况以及计算的温度应力,决定使用哪种方法实施浇筑。之后在决定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计算出运输混凝土的工具、浇筑设备以及劳动力具体数量等。通常使用的浇筑方法是泵送浇筑混凝土或者是起重机浇筑,同时还需要对浇筑实施科学的分层分段设计,这就需要按照不同高度的混凝土来进行具体的浇筑。在针对大体积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后,要注意在初凝与终凝之间要实施一次表面抹压,有效除去工程表面形成的泌水,使用木板反复进行密实抹压,去除表面存在的裂缝。尤其是在冬季,对混凝土实施密实抹压之后还对其覆盖保温材料,有效养护混凝土。对混凝土内部以及表面的温度要定期的进行测定。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发挥了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作用,必须受到参与施工项目人员的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应用管理的具体职能和科学的方式,推动技术工作的持续开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的技术政策、法规和技术管理部门的指标。合理安排各项技术工作,构建良好的技术程序保障生产整体过程达到规范要求,以便能够取得生产技术、质量进度和经济技术的辩证统一。这样就有利于根据工程的特性以及施工的具体条件,使用合适先进的技术类型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成功转变为生产力,从基础上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同时有利于使用新方法培养技术管理人员,不断提升管理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优化的施工方案与资源的科学配置,提升施工的效率,加快施工速度,缩减施工工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水平,更好的联系实际工程情况开展技术研究,不断的总结经验,创新施工方法。

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施工技术体系不完善

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施工建筑单位,其技术管理的不完善现象特别严重。在建筑业实施总分包的制度下,施工工程项目中,施工总包单位管理技术工作的性质是把握总包全局,各分包处进行细致管理,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总包内部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要涉及到分包单位的配合协同,同时还要链接承包平行单位上的技术沟通,因此从广义上讲,施工管理技术体系一般都要确立承包工程合同,核心是总包、总分包实行紧密合作、总包对分包进行指导、分包依赖于总包进行技术的联动。可是往往有些施工单位总包与分包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各司其事出现了问题。同时在不完备的施工技术管理下,也会经常产生不合理的原材料储存和堆放,不能严格控制原材料入库的要求,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很多单位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对工程整体质量和进度产生了影响。

2.管理技术制度存在着缺陷

施工工程中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标准不能很好的落实与完善。不能很好的构建管理技术机构组织和责任体制,在技术责任实行的企业中,缺乏每一个技术岗位都配有负责技术人员以杜绝与防止施工中无人负责的现象,这也是技术制度管理存在缺陷的关键表现。

很多施工建筑企业都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构建体系制度,或者是构建制度的单位同现有的实际项目情况出现了不符合局面。最为常见的就是管理安全措施混乱,具体的表现就是负责安全人员有名无实。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施工中为了能够方便操作,得过且过。管理人员对于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没有彻底的交底。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脚手架等,定期按时的实施检验和组织验收、施工场地消防设施的虚设等。再加上施工项目自身出现的弊端,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都需要尽可能的完善制度。

3.不适当的监管暗藏安全隐患

没有单位的监督工作,具体来讲就是重建不重管。在任何一个建筑现场类似情况都实际存在,管理者限制操作者,没有真正按照规定和标准组织施工,认识这些规范的程度仅仅是停留在墙上的标语。对于规范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乏认真执行监督者规定的标准。①管理人员不能尽职尽责,操作人员违章进行操作,造成了大小事故的不间断发生。不能按照施工规范实行,缺乏相关的监督细节,是工程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②因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缺少必要的知识理论,传统的施工方法占有了非常大的比例,在管理人员监管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更加容易产生浪费原材料、较高的返工率以及拖慢施工速度、安全出现问题等。

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1.优化自身管理体系

认真比较有关的法规政策和自身管理技术体系中的差异,仔细修补存在的漏洞。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与实际情况构建专业队伍和项目负责人,针对整体项目应确定1}2个总体设计师,分包的项目应落实到每一个人负责一个项目。按照技术健全指标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实际的需求设立岗位,同时对各个管理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对项目施工之前、项目施工之后的人员进行合理调度与安排。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实行经常性的职业培训来提升管理技术者的知识理论和专业水平,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提升安全防范知识,减少发生事故的几率,同时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做好人才的开发和储备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标准

贯彻执行建筑法的有关规定,从源头开始认真执行。认真落实各项有关制度,包括可行性研究、审核原料、交底施工技术、安检、施工等各项操作细节。严格把关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步骤,从大局着手,齐抓共管各个部分。这样就需要管理技术人员不仅要把握整体项目的结构,更要看重小项目的质量,对于各个项目都要落实到责任人。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严格禁止私自改变相应的操作。下面依据土方工程为例:

在准备施工阶段要做以下工作:①勘查现场,决定工作的方案;②测量放线定位;③清理土方,平整清理现场:④现场进行降水排水;⑤熟悉图纸,推行岗位责任制。之后要对挖方标高轴线的标高进行控制且复核,最后执行质量评价规范。在后期要进行定位测量记录、记录验槽、验收工程、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执行。尽可能的减少人工操作,尽量使用技术性的方式,对工作方式进行优化处理,将人工的怠慢影响尽量的降低。例如振捣人工混凝土,仅是依赖于人工施工会产生不密实,不如换成自动化的免振高抛结合人工的方法,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要将控制成本与施工进度合理结合起来,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在建筑施工技术中这两点才是最关键的。

3.增加监管的力度

对监管负责人的责任要贯彻落实,实行全方位的从上到下的无死角的监控。①要加快学习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思想的教育,将墙上的安全第一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身上,提升全体人员的操作规范意识;②要增强管理手段,对工程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加强监管,及时组织违规的行为,保证检修设备、正常运转、消防设施要准确到位。仔细检查和验收,避免危险情况的产生。

土建施工技术总结范文6

Abstract: The fair-faced concrete technology started late in China, from initial use and develop to some successful case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it has not been universally applie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in concret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bottleneck problems of it with corresponding measures proposed and the fair-faced concrete applications prospect is looked ahead.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瓶颈;环保建筑;绿色混凝土

Key words: plain concrete; bottlenecks; green building; green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54-02

1清水混凝土的概念

清水混凝土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

2清水混凝土的应用特点

清水混凝土可以显示出混凝土材料中最本质的美感,因此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这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正是由于这些追求“高贵的朴素之艺术效果”的理念,使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青睐于清水混凝土建筑。另外,清水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不需要装饰,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清水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清水装饰混凝土避免了抹灰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的质量隐患,减轻了结构施工的漏浆、楼板裂缝等质量通病,消除了诸多质量通病……可以肯定地说,清水混凝土的应用价值是毫无疑问的。

3清水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应用中的瓶颈问题

3.1 缺乏统一的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标准,对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工程往往是根据业主或设计方的要求并参照国外的标准而定,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往往依赖于施工单位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质量验收时,不仅给施工单位造成自检困难,对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而言,也难以信服地开展工作。

笔者认为,解决的方法:在参考国外的混凝土施工相关规范标准验收的同时,抽调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规范编写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深入到工程实践中,调查研究,积累经验,尽早着手编写符合我国现状质量验收标准,虽然这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投入,但这也是我国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走向标准化的必由之路。

3.2 施工技术问题。清水混凝土施工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比一般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从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混凝土浇筑与养护、钢筋放样、绑扎;模板选型、拼接以及缺陷修复、成品保护等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使清水混凝土的价值失去意义。

解决的办法:施工中须有严格的分工,钢筋、混凝土、模板必须有专项负责人,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有方案作指导,技术交底必须全面到位,严格执行清水混凝土施工前制定的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成品保护工作。

3.3 工程技术信息交流不畅,施工队伍素质差,严重影响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施工队伍普遍素质较差,工头责任心不强,致使工程信息交流不畅,工程技术交底不能落到实处,直接导致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返工现象严重。

解决办法:施工总包单位应建立工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狠抓落实。加强混凝土专业施工队伍的技术学习,甚至做到工人挂牌施工,落实到每个工人,内部层层把关。建立淘汰制度,奖惩制度,逐步培养出技术骨干力量,精心打造出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增强业主的自信心。

3.4 施工项目管理水平落后,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施工技术本身,其难点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与严谨的项目管理上。由于其施工过程较传统隐蔽的凝土结构严格,因此没有完善严格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手段,很可能导致清水混凝土的预期质量目标无法实现,造成徒劳无功地浪费。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停滞不前,直接导致质量预控目标难以实现。

解决办法:施工单位应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完善管理手段。建立适合的运作系统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好施工,使每一个环节都运行良好,并且企业在整个过程中需不断总结施工自身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5 甲方在清水混凝土的经济性方面认识性的片面性,成为制约其发展应用的直接根源。

在我国,清水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还处于初级阶段。可以说,甲方的选择是清水混凝土技术得以应用的最大瓶颈。绝大多数甲方,尤其是私营业主在确定方案时,经济性因素仍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通常甲方认为清水混凝土仅适用于一些国家出资建设的大型高档工程项目中,而在一般工程中应用价格偏高。

我国相当一部分业主在对清水混凝土建设项目的经济性价值认识上,缺乏整体系统性的认识,更多地关注于眼前利益。其解决办法:需要业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可以考虑聘请一些有经验的经济顾问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以提供经济上可行的方案选择方面的建议。

总之,清水混凝土的应用瓶颈问题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的。施工管理水平的落后往往会使施工技术无法很好地执行,诸如此类。反之,也就是说解决好瓶颈问题,可以得到相互促进的结论。

4清水混凝土技术发展前景

一个新的事物要被人们普遍接受并采用,需要有一个过程。纵观国内外成功地应用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工程实例,不难发现,清水混凝土正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着我们新的审美观念。必须承认,我国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还有诸多不足,但随着一些城市的推广应用,必然会带动更多的城市

效仿借鉴,鞭策各施工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会促进更多的细化专业分支的发展,甚至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5结束语

笔者认为,尽管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应用有瓶颈问题存在,但回避采用这种先进的新技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明智之举。如果我们能够协助业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分析新生事物,全面综合考虑问题,多给清水混凝土技术以实践的空间,上述瓶颈问题也会随之解决。笔者也相信:随着与国际接轨的日益加速和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日渐重视,清水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将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强.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Z].2007(1).

[2]顾勇新.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