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范例6篇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范文1

(1)落实《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体。日常《规范》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包含人类传统和人类优良品质的复杂的道德体系,是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简化为具有明显行为标志的伦理纲要。“听腻了”,正说明我们长期停留在口头说教阶段而忽视了行为的养成,应当把“讲”的过程深化为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过程。《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知”是简单的(这里指口述或背诵而言,彻底的“知”应指真正理解其复杂的道德内涵)。“行”则困难得多,所谓“困难”主要是难在持续不断,难在养成习惯。实践告诉我们:时断时续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

(2)落实《规范》需要全体教育者形成“合力”。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是分工不同,培养学生的大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抓了行为规范,为任课教师上课创造了条件;任课教师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影响学生,并时时配合班主任抓好行为规范,又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方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行为规范较快地影响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认真品味“养成”二字,可以认识到,它就是连续的、一贯的,而决不是时续时断的。

(3)落实行为规范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落实《规范》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准则,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应当在抓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落实《规范》,应从落实《规范》的实际行动中要学习成绩,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讲究养成教育的方法。养成教育的方法论,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指导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讲求养成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

(1)定时专一法。行为规范的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次训练达到要求。可定时重点抓“一”条(专一),要求学生对照《规范》,努力改正“一”个缺点。只有目标专一,才便于强化训练,也易于见到成效。第8条规定:“不挑吃穿,不乱花钱,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要节约水电。”在进行教育时要求学生对照这一条,进行检查。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爱护学习用品”这一具体的“点”上。如,有一学生有十几支圆珠笔,经常乱丢。集中了一条后,他主动把多余的圆珠笔放回家中,只带一支到课堂上;这时,教师给予表扬,使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纷纷仿效。

(2)分类突破法。在落实《规范》的过程中,学生既有菜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有落实起来感到困难的答款,也有落实起来相对容易的条款。对共性的、难以落实的条款,可组织学生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或由教师把《规范》分解成具体细致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经常给以鼓励表扬。通过检查、鼓励,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

(3)自我教育法。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周记本中,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以“教师”的口气评判己一周的表现,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应该看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在信息传递与行为反馈活动中的协调过程,只有充分发挥被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使之与教育者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被教育乾缺乏主动性,就不可能把《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日常行为。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便于观察和操作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生依赖性和冲动性的心理特点。

(4)说理引导的主要措施有: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养成教育范文2

论音乐教育与养成教育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一、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1.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想象以及理解。音乐的感知为音乐审美最初的阶段,是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重要阶段。所以,要了解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就必须使学生了解音乐里的情感。音乐的审美是无法脱离想象的,但必须要以音乐的情感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这四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促使学生在音乐上的欣赏能力不断地提高。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维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我们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了解它的美。“听觉”是学生了解音乐美的唯一途径,能够通过听觉来判断音乐中的感情是音乐所特有的思维能力,而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这也是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

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作者通过音乐将情感进行传递,听众通过听觉去了解作家创作时的情感,彼此达到共鸣。所以说,音乐的教育本身是审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来获取音乐中的情感。在音乐的表演中,表演者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升华和表现。随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逐渐将感情投入到音乐中。所以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的音乐情感。

二、音乐教育的内容

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感受和鉴赏。其中包括各种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音乐的情绪和形式,音乐的流派与风格等。第二,音乐的表现。主要包括演唱、表演和演奏等。第三,创造能力。包括探索音乐与音响、音乐创造和即兴创作等。第四,音乐文化的普及。包含音乐和社会生活、音乐和其他学科、音乐和姐妹艺术等。

三、对学生的个人培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敢于进行创新,进行个性化教育。

1.个性化的欣赏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可能各不相同,当学生的理解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大相径庭时,教师不可以否认学生的认识,反而应该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因为音乐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一种传统的课堂教育,因为音乐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情商以及心理上有很大的帮助,它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打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充分地发挥想象。

2.个性化地演唱

演唱歌曲对学生凸显个性尤为重要,作为老师,要习惯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多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才艺进行展示和表达。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基础上,对于流行的儿童音乐进行教育,不能像传统的音乐教育,学生学了一学期的音乐课还是唱《数鸭子》,鼓励学生在台上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针对不同心理的学生进行不同趋向的个性化培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们带来了乐趣。

3.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

养成教育范文3

责任担当是衡量一个人具备做社会人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在学生时代,基础教育从小培养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思想,对他的成长成人将会起到充实人生的作用。为此,我校提出德育工作新思路,建立事务安排和卫生分担的自主管理模式。把全校事务罗列和卫生细化,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责任担当机制,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份事务和卫生负责区。通过每天的习劳担当促使学生的习惯养成。学校为此也通过每日的自评自检表,通过学生自己打分、全班监督的形式让孩子自主管理自己,定期评选优秀担当学生,进行全校表彰。用这种校内尝试性习得教育,基础教育培养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校全体教师共同的心愿。为孩子一生负责,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当一个人心中有了一份责任,言行中折射着一份担当的时候,他就长大了,他就成人了。

二、以“规范”为训练点,提出“庄重一生,吉祥一生”的习礼修身意识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是文明的体现。要作一名当代文明公民,就应从小培养孩子的习礼修身意识。往往同学之间的矛盾几乎都是不懂礼仪,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造成的。在这方面,我校从实际出发,出台了校内行为规范十要求和日常行为十不准。“双十校规”不仅让学生牢记于心,而且要践行于外,言行一致,严格要求。单一的强调会使得学生觉得很枯燥,收效也甚微。我们则组织各种活动,来丰富和充盈孩子的内心世界。学校成立了校内足球队、合唱团,不定期组织少先队文艺演出。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在活动开展与交流中,懂得礼仪与规则。比如,足球比赛,每次我们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要求;有时提出快乐第二,比赛第三的思想,意在让孩子从活动中先感受其乐趣和兴致,而不去一味追求比分,并且在比赛中,注重整体传接而不提倡个人主义或大脚闷踢的极端做法。孩子通过活动中的交往,懂得了尊重与谦让的心境,理解与鼓励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融入这个大家庭中。在自身修养上,我们严格要求从穿戴上做到整齐划一的校服,在仪式训练上做到周一升国旗的严肃对待。天天去做,周周去行。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提出站姿、坐姿、走姿的具体要求,养成修身修德、端庄大方的宝马小学风貌,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自律自省、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习礼修身美德。

三、结语

养成教育范文4

1.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音乐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想象以及理解。音乐的感知为音乐审美最初的阶段,是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重要阶段。所以,要了解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就必须使学生了解音乐里的情感。音乐的审美是无法脱离想象的,但必须要以音乐的情感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音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这四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促使学生在音乐上的欣赏能力不断地提高。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维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我们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了解它的美。“听觉”是学生了解音乐美的唯一途径,能够通过听觉来判断音乐中的感情是音乐所特有的思维能力,而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这也是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

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作者通过音乐将情感进行传递,听众通过听觉去了解作家创作时的情感,彼此达到共鸣。所以说,音乐的教育本身是审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来获取音乐中的情感。在音乐的表演中,表演者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升华和表现。随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逐渐将感情投入到音乐中。所以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的音乐情感。

二、音乐教育的内容

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感受和鉴赏。其中包括各种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音乐的情绪和形式,音乐的流派与风格等。第二,音乐的表现。主要包括演唱、表演和演奏等。第三,创造能力。包括探索音乐与音响、音乐创造和即兴创作等。第四,音乐文化的普及。包含音乐和社会生活、音乐和其他学科、音乐和姐妹艺术等。

三、对学生的个人培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敢于进行创新,进行个性化教育。

1.个性化的欣赏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可能各不相同,当学生的理解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大相径庭时,教师不可以否认学生的认识,反而应该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因为音乐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一种传统的课堂教育,因为音乐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情商以及心理上有很大的帮助,它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打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充分地发挥想象。

2.个性化地演唱

演唱歌曲对学生凸显个性尤为重要,作为老师,要习惯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多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才艺进行展示和表达。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基础上,对于流行的儿童音乐进行教育,不能像传统的音乐教育,学生学了一学期的音乐课还是唱《数鸭子》,鼓励学生在台上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针对不同心理的学生进行不同趋向的个性化培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在丰富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们带来了乐趣。

3.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能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课外活动。通过学生的特长进行不同地分组,例如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天赋将学生分为舞蹈班、声乐班、乐器班等。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通过不同小组定期对音乐的探讨可以拟定不同的班内音乐活动和总结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拟定更为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养成教育范文5

以身作责。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乃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去模仿,父母做的好,才能给孩子树立威信。许多家长都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多看书、阅读,然而一些家长并没有注重自己的行为,本身并没有看书阅读的习惯,甚至有些家长整日徘徊于打麻将和酒桌中间,孩子没有好的榜样自然就不会有好的习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甚至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打麻将、喝酒等一些坏习惯,家长本身的交际固然重要,然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如果家长每天都在孩子面前读书看报,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好的习惯。所以家长在养成教育中首先要做好表率,给孩子一个高大的背影。

放手教育。小孩子在学走路时,大人刚松手的那段时间,孩子肯定会跌跌绊绊,频频摔跤,但若不松手,孩子就永远没有会走的一天。当下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度呵护,一些家长宠爱孩子,甚至上小学还给孩子穿衣喂饭,孩子对家长就产生依赖性,不愿再自己动手去做事情。家长从生活上替孩子想、替孩子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使孩子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思想上替孩子决定一切,孩子容易形成逆反心理,随之影响亲子关系。所以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做主,家长必须在一张一弛之间把握住平衡,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适时夸赞。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而厌恶被否定和批评,孩子也是这样,家长要善于发现和不断巩固发展孩子身上所有好的行为。如果美好的品质得到肯定,那么坏的习惯和毛病就会受到排 ,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消失。一些孩子学习时总是很马虎,常常出错,家长为此很生气,几乎天天批评、数落孩子,可总也改不了孩子这个毛病,一味的批评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不愿意去学习。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给孩子讲明马虎原因的同时,每一次进步都适时的夸赞,孩子在精神上受到激励,自然就会不断进步。经常鼓励和表扬,总比批评、数落更有效果。所以,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夸赞,同时也有助于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树立。

养成教育范文6

关健词:德育养成教育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养成教育提供了依据。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丫‘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个方面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科学的规划。从学生形象标准、学生行为要求、课堂纪律等内容上,对学生一天学习生活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使半生在学习、礼仪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制度约束,时时刻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养成教育在内容规划上呈现阶段化、层次化,学校有规划,年级有重点,班级有特色,为强化养成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养成教育要讲明道理

教师让学生明白《纲要》和《规范》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禁止那样做的道理,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注重发挥学生自我规范的潜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引导学生将规范要求变成自觉要求,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自觉律己做人。在明理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的影响。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结合情感体验晓之以理,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

三、养成教育要分步实施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养成教育的训练目标、内容、方法。这样才能使养成教育收到实效、落到实处。

第一步、宣传动员,营造氛围。比如,在师生必经的过道口设置“轻声细语、言语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等警句,以及激励性语R‘见到客人,你能主动问好。嘿,你真棒!’气“能主动拾起身边的杂物,不愧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别你能在走廊里轻声慢步,不愧是一名文明好少年!”;在走廊、教室内外墙壁张帖科学家、伟人画像以及名言;在教学楼、实验楼等醒目的地方制作以校训、教风、学风、办学宗旨为内容的标语或灯箱,使学生从中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渗透和感染。

第二步、强化训练,自我养成。如强化自觉习惯的养成,要求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作业布置与不布置一个样。再如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学生用礼貌用语,养成“讲卫生、丢陋习”的文明习惯,塑造健康活泼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第三步、检查反馈,走向自律。通过教师考核监督、学生值周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以及文明学生评选等措施,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反馈矫正,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自律能力。

四、养成教育要因材施教

养成教育要讲究层次性,因材施教。注重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一是对行为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明白落伍后进的原因,体验不良行为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坏处,矫正与塑造同步进行。这也是利用学生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的“自然教育法”。二是针对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言”中训练和‘行‘中训练的方法,能使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三是对中等学生要极力上进,发扬优点,用《纲要》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四是对道德行为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启迪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

上一篇教育叙事

下一篇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