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例6篇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1

【关键词】指导;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等。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④摘录批注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一家人共同的事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在家里,书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要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三、阅读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2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养成。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读书,或者,每天临睡前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当然,从现在开始做也不困难。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读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的习惯。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考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3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四种好习惯,即博览群书的习惯 、勤于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持之以恒的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博览群书的阅读习惯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如何做到让学生能博览群书呢?首先要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1.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可开展“讲故事”、“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2.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强弱之差。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就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通过列举伟人读书的事迹,鼓励学生多读书。如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作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的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4.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浓厚的读书氛围是关键,教师还应尽自己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如张贴名人名言,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展读书笔记展示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做学生的读书表率,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和学生要一起读书,交流心得、体会,用教师的读书习惯去影响、带动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师生都能像伟人那样博览群书。

二、培养小学生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

1.好词佳句的积累运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部分人对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于是可让学生自备一本专用阅读笔记本,把在阅读时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记下来,并注明出处。还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句子并努力背下来,并鼓励他们在平时写作时把这些积累起来的语言适当地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如马克思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

2.让学生养成随时积累、及时批注的好习惯。平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时,要让学生动笔边读边勾划,动笔把写得妙的好词句用曲线或者符号标注出来。开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片段,也可在旁边简单地做批注,如“太妙了”、“太棒了”、“真精彩”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并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外出活动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即便非常简单,也要记录,时间长了,就养成习惯了。

4.让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刚开始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一句话都行,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用符号来代替;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要求学生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的文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学生的聪明智慧。

三、培养小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能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

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放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

2.掌握三种查字典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其使用速度。

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我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四、培养小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4

【关键词】初中学生 语文学习 习惯 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的倾向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自主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好民族语言,提高全民素质无疑具有极大的意义。

近年来,我校大力提倡课堂有效教学,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学习魏书生课堂教学录像,并给全校教师每人三本书《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如何做电好的班主任》《课堂有效教学》,并要求每个教师写读后感及心得体会,此外还邀请福建基础教育主编邹开煌教授到校开讲座。座谈中多数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语文能力差:朗读课文声音小且不流畅,有些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朗读,更谈不上感情;有些学生连简单的口语交际都一字不会说;有些头天才讲的字词第二天又忘的一干二尽;阅读理解能力差,考试大片空白等。这种情况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要求每位语文老师对本班学生学习语文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状与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有直接关系,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我校对七八年级200余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语文老师厉害、要求严格或班主任是语文教师的才预习,老师重点强调了才记笔记,课后没笔头作业不复习,课外没时间或不喜欢看课外书,朗读课文声音小而且没有感情,上课不愿与人合作讨论交流等等。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习惯下怎能学好语文。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没能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原因基本有这些:1.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特别在男生身上表现突出。2.初中阶段课程多且大多是中考科目,没有充足时间预习复习。3.对于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不知哪些该记哪些可不记。4.老师怕有些学生答错耽误教学进度只提问优生,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5.课余时间要做作业或进行大课间体育运动没时间看课外书,节假日回家要放松休息。6.学生怕丢丑没有表现欲望,尤其是女生更是怕模拟表演。7.口语交际时心里想到但不能用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来,导致不敢开口说话。8.怕耽误时间或不想与人合作,课堂上不愿讨论交流。9.觉得大声朗读消耗精力并且太费时间。

二、学生对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不可能一一代劳。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主动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的习惯。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初中学生的阅读量逐步增加,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把许多时间花在识字上,就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检查学生在音形义方面的掌握情况,老师对易错的字进行强调,有特殊含义的在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关于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试译,不能理解的字词在书上勾来,上课时提出来,师生来共同解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翻译不是老师把它翻译出来,学生写在书上。然而“一言堂”、“填鸭式’是很多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被动接受,学生是灌输知识的容器。因为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现,学习过程就是接受、记忆。因此,传授知识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习过程也不强调学生个体的认知过程,它注重的是结果的掌握。

学生是被置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兴趣和激情被慢慢地淡化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被渐渐抹杀了,他们的主动性也没有充分发挥,一切跟着老师设定的途径,按部就班顺着老师的思路走。

正是由于这种消极的学习方式,才造成学生许多不良的习惯:习惯于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思考问题,习惯于耐心等待别人的现成答案等。

三、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不当这种现状,我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由于初中科目的骤然增多,学生整天疲于应付各科,没有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怎能养成习惯。(三)老师们为提高本科目教学成绩,各自为阵,见缝插针进行辅导,相对其他科目来说,语文成绩的提高见效慢,造成学生一有课余时间就学习其他科目。(四)没有时间或不喜欢阅读课外书导致分析理解、写作能力差。(五)老师们可能做到了授之以渔但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学生养不成习惯。

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不可缺少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一个杠杆。因此,语文老师应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扭转他们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这次调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利用课前三分钟:初一年级训练从自我介绍开始。可提出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指导学生课前写好发言稿。上课发言时允许:参考讲稿。进入初二年级后,学生仍可以在课前作好准备,但上课发言时必须脱稿。到了初三年级,则重点训练学生即兴发言或组织学生论辩。“课前发言”活动一旦能长期坚持,学生的兴趣不但得到提高,而且认识能力也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会增强。他们所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常常能做到内容充实、具体,而且往往见解独到,认识颇为深刻。还可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是要养成朗读背诵习惯。每周可灵活安排一节朗读、背诵课,或者利用读书读报时间,教师进行系统的朗读、背诵等的指导。

3、是要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

第一,老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要有足够的宽容,在学生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与学生喜欢的差距。其实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还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对孩子的阅读选择足够尊重。比如说卡通和通俗小说,一般我们都认为是垃圾书,但这却是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品种,而且对孩子提高阅读能力也未尝没有帮助。有一个事例可以表明:1990年和1991年来自32个国家的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了“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的测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阅读书刊是什么呢?就是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看一本漫画书。

第二,老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四十本或者八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文学作家到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第三,不要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进行,课堂上老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或者以一定的时间向孩子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例如我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己读书看报,然后写读书笔记。主要阅读中外名著(主要是初中必读本)、《语文学习报》等一些有益的书籍。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自主选择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4、是要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课前、课中、课后该预习什么、记住什么、巩固什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5、是各科教师要有合作意识,打好整体仗,分配具体的学习时间,不得抢占、挤占时间,否则会偏食营养不良。

6、是语文教师应鼓励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用赞赏的眼光、语言欣赏鞭策他们。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7、是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意识,不要单干,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是要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学生结合课内外阅读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制作读书卡片,贴剪报,做摘抄等,收集、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然后,引导学生拿起笔,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认识现实生活。这时,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最忠实的读者,及时作出反应。教师不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更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

9、是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勤动手、动口、动脑,把看到、听到的新鲜事记到日记本上,并不妨发表一下见解。

10、是语文教师要以身示范,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教师要做到课前备课,课后有教学反思等,并可以把教案展示给学生,以切身行动感染教化学生。

总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特点,针对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突出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探索适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律。可以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学习语文如鱼得水,老师传授知识游刃有余。这样,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又何愁自己教不好学生学不会呢?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汪成一主编《学习方法宝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5

[关键词]外语教学 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为方式,如不依照它行动,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依照它行动,不仅活动效率高,耗费的精力和能量少,而且还觉得顺当、愉快。当然,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小时为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能使人终身受益;反之,则使人受罪,改之吃力。因此,对于刚进校的同学,一定要晓之以理,让他们懂得在外语学习中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作为教师,务必要督促他们养成这些习惯。那么在外语学习中究竟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呢?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1 每天进行朗读的习惯。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而是有声的艺术,学习外语就是要进行朗读。朗读背诵是“听说读写”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道出了朗读与理解的意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手段,通过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早晨、英语课上、钻入数理化迷宫的间隙等都是朗读的良好时机。同时,朗读要力求准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切不可有口无心。读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课文、原著或改写的原著,精彩句段要熟读成诵。

2 养成勤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地道出了勤记的重要性。在外语学习中同样要学会勤记笔记。上课时记下一些语言点,以便课后复习,若有不懂,可及时询问。课外记一些谚语、名句,作为朗读的材料,也可记下一些生词,以便自己能常常背诵。这样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也可记下一些日记或周记,以便提高写作能力。

3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每位高中生都应备一本语法书、一本双解词典(如现代牛津双解词典),便于在学习中随时查阅。一定让学生改掉稍有不懂就问老师的不良习惯,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查证自己的疑惑,并在此基础上,再由老师指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了饭来张口或只满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6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可见,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业成功有密切关系,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共同爱好就是读书。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一、制定适宜的读书计划

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读书也不例外。每接到一个新班,我总是先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列出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目,摆上书架,让学生们马上行动,让读书养成习惯。我在课堂上经常提醒他们: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就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并告诉孩子们: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制定了读书计划,孩子们就会为完成计划而付诸努力、付出行动了。“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去读书。一个不重视读书的班级,是一个沉闷枯燥的班级。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首先从布置教室,营造读书氛围入手。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学校给配发的每人4册书之外,我还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好书与其它同学共享。这样孩子们就有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就可以在书籍的海洋里肆意徜徉。

另外,班级的墙上定期贴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格言警句,随时提醒孩子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这些都是我们图书角、教室里的常见标语。然后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墙和黑板报的作用,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定期展示孩子的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制作的书签作品等等,这不但美化了教室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培养深厚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现代媒体、视频等高科技新生物对人们视觉的冲击,以及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许多人只知道追名逐利,却早已忘记了书香的味道。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喜欢上阅读的关键。赵恒《励学篇》中有“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我也告诉孩子们: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精心酿制的一杯美酒。所以,读一本好书,就等于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另外,在课内外,我经常有计划地向孩子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简介或者精彩片断,激发孩子“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我还适时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速读、浏览、圈点、勾画、批注、摘记等。通过指导,孩子们找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会让孩子们明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真正意义。

四、享受无限的读书乐趣

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怡情,就是让人感到读书的乐趣。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让孩子感到快乐。为了让孩子享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我分时间段开展了“爱我中华诵读会”“好书伴我成长读书会”“我与好书为伴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畅谈读书乐趣,共享好书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我还会适时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的读书生活,激发了孩子读书的热情,使孩子们如沐春风,孩子们时时读书,处处读书,读书就像呼吸一样自由。有些家长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我们适时评选了“读书之星”和“书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