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例6篇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1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环境友好、节能环保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建筑,它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资源、建筑材料、土地以及水等,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健康、安全,是一个极为环保的理想建筑。近年来,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这就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作者主要介绍建筑工程设计者主要本着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目标和评估标准,朝着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住宅设计,以期能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2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策略

2.1坚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年限内,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以有效的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与自然生态互利互惠的节能环保建筑。它是通过能源的有效节约和利用的途径来实现低负荷环境下节能生态住宅的建设,是全面实现人与环境和建筑三者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生态建筑模式。绿色建筑不仅有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舒适、安全的生产、生活空间,在极大程度上有效满足了人们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主要是按照零污染和资源的重复利用的原则,以极大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念,有效促进了传统建材和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改变了我国建筑结构的增长模式和房地产的产业结构。同时,绿色建筑还对居住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系统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坚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积极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势在必行。

2.2坚持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我国将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的总体发展作为战略目标,以有效推动我国建设绿色建筑的步伐,其战略的重点在于以极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来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以高端的科技创新水平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以正常使用年限的视角来作为绿色建筑的实践。我国绿色建筑最基本的发展政策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积极引导绿色建筑向着科学、合理、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等。

2.3坚持绿色评估标准准则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绿色住宅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推动和实施适宜的建筑工程技术,使建筑的资源和能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能有效的在适用、环境、经济、安全以及耐久等五大性能方面具体列出了详细的技术指标,这有效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实内涵。为有效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于2006年和2007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评估标准,奠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建立的基础。2008年我国又对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者进行了奖励,指明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2.4坚持建筑节能环保原则绿色建筑理念重点主要体现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以及环境友好等几个方面。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的消耗量也非常大、利用率较低、浪费也十分严重。如何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合理协调能源的结构和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都是今后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生态住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土地资源严重匮乏,节约土地已成为当前我国高度贯彻的政策,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并有效地改变居住环境和模式,就需要人们从人均生态足迹以及土地生态价位等几个角度来进行考虑,有效的评价一个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所产生的影响,就要看其对土地的生态总价位的影响,政府要积极鼓励利用荒地、劣地来进行项目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建设项目的生态价值。在进行项目建设时,要尽可能的选择绿色建材,它对构建绿色节能和环保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节能环保和经济性能较合适的建筑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会释放有害气体的建筑材料,并尽可能的选择可再度利用的建材,例如:钢结构高层建筑和一体化钢结构住宅等。

2.5坚持以绿色奥运为特色我国奥运场馆的建成,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所有的奥运场馆都有效实现了50%以上的节能目标,有些建筑甚至能达到65%-75%以上,同时还在外窗和护结构上有效实现了节能目标。在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能源方面,主要采用了地源、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集热技术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绿色能源节能的比例。在进行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从方案设计、选址以及现场的建筑施工,均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情况,例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的地下通道,主要呈树枝状分布,能通往“鸟巢”以及“水立方”等比较重要的比赛场馆;其中心区的地下车库更是充分考虑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能有效提供超过千余个停车位;同时,对于“水立方”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有效控制水温和水流等多种功能。我国的奥运场馆在进行设计和建设时都落实了中水和雨水的并用,有效满足了节约水资源的要求。因为在全部的场馆中都应用了中水技术,有效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能分别满足奥林匹克公园景观水系和绿化冲洗水量每年312万吨和157万吨;另外,还在极大程度上加大了对雨水的回用力度,6个地下蓄水池一年内能有效处理水资源5.8万立方米。绿色奥运场馆的建设,无论是在设计、规划、建设以及使用等诸多方面,都有效实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目标。它为我国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指明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和标准,为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人员树立了学习榜样。

3结束语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居住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来源:浙江省2012年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W2012013)

作者简介:李兴举(1977—)男,安徽砀山人,建筑学硕士,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 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引言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公寓。同时不仅意味着住房和住区本身,还几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二年级分别安排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居住类建筑设计课程,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居住建筑教育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本人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承担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2.课程特点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该课程教学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市场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该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原理部分内容的陈旧。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建筑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层出不穷,在学科研究和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课程在讲授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时,许多书本知识明显滞后。教材上实例虽然经典,但较为陈旧,与现代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照教材所做的户型被老师给否定的现象,产生负面效果。

(2)课题追求广度但忽视细致。本课程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往往奢望涵盖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住宅类型,比如别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住宅区等。但常常会在实践中遇到很大问题,即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追求“大而全”从而忽视每个课题的“精耕细作”。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往往造成每个课题的完成度过于肤浅。事实上,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到使同学们掌握全部居住类型的。因为市场在飞速进步,居住模式也日新月异。

(5)评价体系有改进空间。在考核中往往较注重课程设计最后所完成的图纸质量情况,及平时及出勤情况,忽略了学生在个阶段的努力及进步状况,学生往往更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3.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探索

鉴于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希望通过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中国近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居住建筑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教研组以现在正在销售、建设的一些商品住宅为范例,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内容采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已建、新建、在建的居住建筑实例,亲身体验与感受这些真实的建筑、空间,再由老师加以启发,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特点,总结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户型设计、建筑尺度、细部构造以及人居环境等有直接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工程实例,应当典型生动,既能反映当代建筑的新科技、新工艺等,又充满时代气息,以激起学生强烈共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深耕细作设计选题。针对本课程以往选题存在“大而全”而忽视“细致性” 的现象,本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摈弃了原来的做法而在设计课题“深耕细作”上下文章。我们在12级住宅设计课程上设置了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及多层户型设计。第一,在低层住宅设计上,我们侧重于住宅的平面功能、常用空间尺度、建筑造型、环境营造等较为全面细致的建筑设计与表达。使同学们对住宅建筑有个较为深入细致的理解。第二,在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课题设计中,我们较为侧重于多层住宅组团的空间设计,包含建筑与周边环境、住宅间日照及间距、住宅户型设计等与工程实际密切衔接的内容。同时保证做到教学时间充足。总之,我们在新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设计的细致性,“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完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注重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图纸等作品的成绩评定也由老师及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通过对比给出评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更使得学生因为能参与考核评价,提高对成绩的认同感。反观自身的设计作品,对自己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通过教学验证,调整考核方案的做法,确实促使同学们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4.教改效果与结论

本论文针对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分析,思考及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需要继续改革的方面,如学时问题、调查的针对性问题、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等,这还需要从专业层面进行调整。当然,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并在学生的反馈中继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这门课改革的预期目标,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掌握居住类建筑设计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王雪英,曹犇,许东,丁波.锦州市三室两厅住宅套型原型设计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吴晓,覃永晖.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年02期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字:建筑小品;居住环境景观;发展方向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more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has made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th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ving area, building, King wall, green belts and other region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esthetics principle of architectural idea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arries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in applic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build the concept give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for the future design.

Key words: Architecture;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F293.33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的进步使得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居住区中度过的,因此说要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就需要优化居住区的环境。近几年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其在景观的设计中也充分运用了美学元素,在优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美学观赏价值。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今后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一 建筑小品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应用要讲求美学原理,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实现美的价值。所谓美学,就是从人类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审美关系出发,将建筑小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充分将其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功能发挥,达到三美合一的境界,而在实际的建筑小品应用的过程中该如何把握美学原则,将其充分的应用在居住景观设计中呢?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充分发挥对比衬托的功效

对比衬托是建筑小品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在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要有对比,才能够突出某一环境的特色,才能够彰显主题,使得居住环境中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外形的对比、色彩的对比、造型的对比等方法,都能够在建筑小品应用中展现,使得环境景观时而宁静庄重,时而轻松活泼,又不失独特之处,充分发挥建筑小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功能。

(二)巧用黄金比例

建筑小品各具特色,在居住环境中的应用作用也不近相同,因此说在实际的设计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要巧用黄金比例,本文就以植物的配置为例简单的说明。居住环境中的景物大小各异,景观的各部分也长短不齐,因此所在植物的配置中要遵循黄金比例,将花草树木、盆景水源等和周围建筑物实现完美协调的搭配。对于大型的景物来说,恰当的视距应该是景物高度的3.3倍,对于小型的景物来说,应该是1.7倍,而宽度则应该是1.2倍,在景物的配置中需要把握好这个黄金比例,才能够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美的功效。

(三)遵循美学原理中的形式美和实用美规律

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应用建筑小品,目的就是要实现形式美和实用美。建筑小品的形式美就是姿态美,能够将建筑小品作为刺激人感官的信号,引起居民的观赏兴趣。要达到形式美的要求,可以综合利用对比衬托、黄金比运用、节奏韵律配置等多种方法,实现建筑小品与环境的完美融合。而实用美则是着重针对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实用性,即其能够在造型、颜色或者线条等方面带来感官刺激,引起观赏欲望,并能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例如亭子的修建要达到美观和休闲的功效,工艺桌椅等要达到美观和实用的功效,树木的栽种也可以达到乘凉的效果,花朵的配置能够营造一个沁人心脾的舒适环境,这些都是建筑小品实用性的功能。因此说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要在遵循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建筑小品配置,彰显其形式美和实用美。

(四)实现变化与统一的和谐应用

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既具有变化的要求,体现出景观的节奏美,又要达到统一的规范,要实现二者的协调,就必须要在外形、色彩、线条以及风格等方面都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变化中求景观元素的统一与渐变,体现出景观的韵律美,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因此说在实际的建筑小品应用与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时,要使得其中的植物配置在统一的状态下寻求一种变化的因素,是植物给人的感觉既有庄重的统一感,又有灵活的变化感。

二 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中的具体应用

上文中论述了,在建筑小品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美学原理,将美学设计理念和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融为一体,下面本文就以具体的建筑小品应用为例进行论述。

(一)建筑小品中亭的具体应用

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中亭的应用最为广泛。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今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广泛的采用亭子作为景观配置的一个因素。亭子既可以达到形式美的功效,又能够充分的展现其实用美的一面,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景观配置要素。景观配置中,亭子的设计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虽然小巧,但是设计出来一定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其存在既在情理之中,又能够出人意料。其次在亭子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立面装修的大小,形状、颜色配比等,繁简的设计也要参考相应的资料,既要体现出格调清雅的一面,又要展现灵秀明快的一面。除此之外,亭子的使用还需要做到情境交融,周围需要配置符合情调的植物配景,能够使居民在此休憩时有一种赏心悦目和心旷神怡之感,能够引起遐想,或产生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

(二)建筑小品中景墙的应用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景墙运用的也较多,通常是用来隔断或者是划分空间的,也能够起到衬景的效果,同时景墙本身还具有装饰功能,在美化环境和营造氛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景墙设计的恰到好处,还能够使得居住区内的景观空间呈现出一种变化多端和层次分明的效果。景墙在设计时需要和居住区的其他建筑景观达到协调的状态,与树林、草丛、花坛、小亭等景观呈现出交错分布的视觉效果。景墙是由不同的石头砌成,可以砌成形态各异的样子,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此能够很好的和景物融为一体。

(三)建筑小品中廊架的应用

廊架是走廊和花架之间的结合体,既能够体现走廊空间的延续性,又能够支撑花架空间的透明性。廊架的设计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木质材料,也可以是石材,或者是钢筋混凝土的材质,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选择。在设计时要注意,需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使其既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又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三 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小品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因此其今后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首先要以服务性为主题,在突出自然特性的同时彰显文化品格;其次要使其形式更具有创造性,和环境的融合程度更完善和完美,是景观更具吸引力;最后要在设计中更多的体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要既简洁明快,有要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

结束语:经济的发展带动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也使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集中的表现就是对于居住环境景观的设计的要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要应用到建筑小品,达到一种美观和实用的功效,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论述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应用,简单的介绍了集中建筑小品的具体设计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的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的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起到帮助作用,使建筑小品在应用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1] 靳超 建筑小品在居住环境景观中的应用——以北京部分居住小区为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2] 方松林 浅谈小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山西建筑,2009年第10期

[3] 韩松亭 柳东菊 对景观设计中的建筑小品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0期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工作;概念设计;理论分析;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当前时期人们自身建筑设计观念的不断萌生,设计人员要想使其设计的作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采用新的先进的设计理念来开展具体设计,而概念设计便是这样一种具有极大优势设计理念,其在我国的应用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诸多的帮助。而近年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人员也开始将其引入到规划设计的工作中,并且对其具体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及分析。而本文也是以这种研究为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相关的概念设计理论,然后又对其在居住区规划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相关探讨,以求推动其为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发挥更多的优势作用。

一、概念设计相关理论分析

作为当前比较新颖设计理念,概念设计几乎在设计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建筑设计对于此种理念的应用尤为众多。近年来,为了使建筑的具体规划设计能够切实地满足业主对于设计的需求,建筑设计人员大力地开展了对于此种设计理念的应用。本文下面就对概念设计进行一下理论分析:

首先,就概念设计相关的含义来讲,它是指设计人员在对其所要设计的目标实现全面深入的理解之后,为设计工作制定了适当的设计理念,并以这种理念为指引来进行具体的设计方法及途径的构想,接着从这些构想中将最能与预想的目标相匹配的表现形式挑选出来,并以这种形式为基础来构筑多种设计方案,同时经过对比、分析、评价从中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其次,就概念设计相关的优势来看,这种设计既非常注重设计方案的从整体上对于设计工作的可行性,又非常关注优化的概念在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它不仅具有设计工作的优化思路,还能够充分地使设计工作体现出方案的整体框架性、内容上的概念性、性质方面的研究性、建筑工程的功能性等特点,全面地推动着设计对规模、形态、环境、结构、文化、情感等方面的满足。

再者,就概念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来讲,它是在设计人员对城市发展需求以及整体的住宅市场进行了合理定位之后,再具体地结合住户对于其居住的区域各种规划要求,从而为居住区制定出全面符合现代规划要求及住宅形态规划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而且这种方案还会延伸到对于居住区域的各种后续工程的设计,比如建筑园林景观设计。总之,这种概念设计对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从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二、我国居住区的规划工作对于概念设计的具体应用

良好的概念设计对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来讲,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应用,它能够帮助居住区设计实现对于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二者的双向达成。然而,这种概念设计目前在我国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推动这些问题的全面解决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其各种作用的实现。本文就从存在问题及完善策略两个方面对概念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1、居住区规划对于概念设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概念设计的应用还存在于一种层面化的状态,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即设计人员对于这种设计理念的认知过于肤浅。一方面,设计人员将概念设计简单地归为设计的理念,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够实施深入全面的居住需求研究以及居住市场调研,根本不能够使设计出来的方案达到对于设计要求的满足。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错误地将概念设计等同于地产的概念,即在设计中利用智能小区、生态小区等作为设计的概念,这种概念只是一种整体的策划设想而非真正的指导设计工作的概念。

其次,当前概念设计工作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以及先进的方法支持。一方面,概念设计工作缺乏专业人员,它主要是由策划阶段的策划人提出某种设计要求或整体理念,而专业人员只是借助于这种既成的概念来进行设计,不能够保证概念设计工作从全方面得到专业人员的整体落实。另一方面,概念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许多设计公司仍然不能做到利用优化的设计方面具体的开展设计。而且,诸多的公司在设计方面从始至终都未能对概念设计进行利用,这就导致了概念设计的失效。

2、居住区规划优化应用概念设计理念的策略

第一,切实抓住居住区规划工作的关键点进行概念设计。一方面,概念设计必须达到对于居住区域所在城市的整体发展趋势的迎合,并且充分地考虑居住区的规划对于城市发展趋势的依托以及影响。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工作对于概念设计的应用,必须以居住者的全部需求作为基础来开展设计,并且在设计中积极地对居住市场整体的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定位,然后使其与具体的居住区规划要求相结合来进行设计。再一方面,居住区的规划工作对于概念设计的应用,还应该使概念设计达到对于人本理念以及精神需求的满足,在充分地将现代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之后,再以这种结合结果作为土壤来实施设计。

第二,规划设计人员在使概念设计工作充分地符合当前国家政策规范、整体市场定位及基本设计条件之后,还要从概念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全部环节来对居住区进行住宅、设施、道路及景观等的设计。即从概念分析、概念生成、具体表达与设计完成这样四个阶段来推动概念设计落实,首先必须做好对于环境、需求、场地等的具体全面分析,接着要确定理念并构思设计且提炼出具体概念,然后要从结构、功能、途径、方法等方面评判概念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确定出最符合要求的方案进行设计。

三、结语

概念设计对于居住区域的规划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要推动这种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妥善应用,除了要全面分析其存在问题并加以具体解决之外,还必须为这种设计理念的应用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使概念设计在体制的规范下得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艳梅. 论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J]. 建筑科学, 2009(04)

[2]武晓璠. 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 福建建材, 2007(05)

[3]吴焱,王楠. 浅谈建筑结构中的概念设计[J]. 企业导报, 2011(09)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居住建筑 住宅 高密度

引言:

居住建筑作为民用建筑中的一类,它同时具有“作品”及“产品”两种属性。从“作品”的角度上讲,中西居住建筑设计理论是有共通性的。欧洲居住建筑设计理论起源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比中国早了一个世纪。后来西方的建筑理论流入中国,对国内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居住建筑作为“作品”存在的同时它又是“产品”,作品好坏的评价标准并不是遵从于人的主观喜恶。它有着一系列严谨的学术评价标准,涵盖建筑的经济、实用、美观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友好程度等等方面。这一套评价标准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改变。但其作为“产品”而言确是有着地域性和主观性的。我们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和审美情趣,只有迎合了消费者的喜好才能确保我们的建筑作为“产品”被成功的交易。否则它就只能是一个物件,被摆在那里毫无使用价值。

而在很多情况下居住建筑的这两种属性是存在矛盾的,如何去理解这两种属性对居住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未来中国的居住建筑设计会怎样发展呢?文中将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居住建筑的中西差异

在没有外因影响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住宅需求量应该是稳定的。只有在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住宅的数量才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而质变往往是由量变引发的。比如18世纪的欧洲,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城市人口在三十年时间里增加了一倍。人们不得不建造大量的住宅来满足使用要求。急剧增长的住宅数量引发了质变,那个时候住宅变成了兵营一样的布局,采光和通风都很差。又如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房屋被毁,欧洲急需建设大规模的居住建筑以解决人民的居住问题。大片的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被建造出来,政府的支持、较低的造价以及熟练的施工技术使这种建筑在欧洲迅速普及。

当住房紧缺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居住环境。上世纪中叶,欧洲人开始认为高层建筑所形成的大尺度的匀质空间缺乏亲切感,学者们呼吁居住建筑应该考虑到人的活动,将建筑的尺度缩小,建造那些混合有各种功能的,形态各异的,有活力的社区。在后来的几十年时间里,欧洲的居住建筑高度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二至四层的建筑里,高层住宅变得不再受到欢迎。

中国目前的居住建筑与二战之后的欧洲有很多相似之处。忽视城市本身的机理,许多巨型的居住区以“新城”的姿态拔地而起。新的摩天大楼形成了许多巨大的,匀质的空间。随着居住建筑设计的模式化、套路化,各地的居住建筑大多雷同,形成了千城一面的格局。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低层的多样化的居住建筑取代那些高层住宅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成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居住建筑。

2、低层建筑的技术可行性

降低建筑高度首先让人担忧的是密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密度并非单指“建筑密度”一项指标,还包括容积率。容积率是体现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是建设者最关心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西方研究理论认为多层建筑完全可以通过增加建筑密度实现与高层建筑一样的容积率,这种理论在中国是否可行呢?这里通过一组模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2.1剑桥大学模型分析

60年代,进行了对于住宅形式和住宅密度的关系的研究。1972年剑桥大学建筑学院的L.马丁和L.马奇他们发表于《都市空间与建筑》杂志的文章中假定了院落式、行列式和塔式三种建筑在平面上的布局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不同建筑形式下容积率的关系。他们提出庭院式住宅的容积率可以达到塔式住宅的5倍,和行列式住宅的1.67倍。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这一模型假定了各种类型的住宅高度相等。忽略了日照和消防间距、通风等问题,是完全理想化的模型。

在这组模型中,庭院式布局建筑密度55%,而中国现行的居住建筑规划要点一般要求这一数值不得高于30%(各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受到这一数据限制,庭院式住宅相对于行列式住宅在节约土地方面将不具有优越性。且模型中55%的空间受到自身遮挡,不满足日照要求,有些空间甚至形成了完全的黑空间。这也违反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采光的要求。(阴影部分为不满足日照要求的部分)。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人比较接受朝向正南方的房子,反对那些东西朝向的房子。中国人认为房子的朝向象征了身份的高低,只有朝向正南的房子才是尊贵身份的象征。受这些精神因素的影响,东西向的住宅在中国并不多见。在那些用地紧张的大城市虽然是存在东西向的住宅,但它们的售价一般也低于南向住宅。由以上几点原因可知,通过庭院式的布局方式来提高容积率在我国并不适用。

通过相关数据统计,行列式住宅的容积率可

2.2混合功能住区

MVRDV是位于荷兰的一家建筑事务所,他们在1997年提出了混合功能住区的概念,他们认为通过将停车、零售、办公和居住功能混合起来,营造一个复合功能的住区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能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营造出富有活力的居住环境。停车可以布置在地下,地上一层为零售,上面是办公,最上层为住宅。零售不需要采光,而办公需要的采光较少,这种金字塔式的布局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理论在国内相对适用。

以位于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的“春漫里”项目为例,项目定位为度假型小公寓,这种类型的居住建筑对日照要求不高,因而采用了前面所说的庭院式布局。建筑围合形成的庭院内部为绿化和活动场地,只供楼内的业主使用。外部为开敞的街区,首层全部为商铺。开发商鼓励业主自己经营这些商铺,各种商业增加了社区的活力,增加了就业机会。店主们每天的通勤距离不到一百米,非常方便。

3、降低建筑高度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至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净增长10万,2010年至2020年每年增长17万。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出于对电梯稳定性的担忧,老年人通常希望居住在六层以下的房子里。他们希望能很好的接触到室外环境,有宽敞的活动场地。希望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尤其是商业和医疗。从这些角度上分析,混合型的多层社区能够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虽然各种人流的混杂会给社区安全带来麻烦,但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监控、门禁等现代化设施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1980年推行计划生育制度,平均生育年龄为25岁。到2025年第一批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妇将超过70岁。随着这一代人的相继离世,中国人口数量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迅速下降。房子再也不是紧缺的商品,相反,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减少,大量房产将处于空置状态。

如前所述,环境的变化会促使居住建筑的形式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居住压力的缓解,老龄人口的增加,住宅也必将朝着低密度方向发展。如何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如何去建造更高、更密集的房子已经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建筑设计必将回归到一个更加人性的角度上。

参考文献:

[1]秦洛峰,德国住宅及居住区发展的经验和特点研究[M],新建筑,2006.2,P41-44

[2]董春方,高密度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5

居住建筑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生态建筑;住宅设计;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会更加关注居住环境的生态环保。此外,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地推进,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为购房者提供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更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生态住宅建筑具有环保、立体、多维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及经济性,并且科学技术含量较高,有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前进。

一、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内涵

所谓生态住宅实际上指的是在坚持生态学的理论的指导之下,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的状态,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将自然生态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为居民提供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生态住宅设计能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并具有较好生物气候的调节功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安逸的、环保的居住环境,实现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发展。此外,生态住宅与普通住宅相比具有多种优点,例如:环境污染小、节约资源,调节生态环境等,从而能够有效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期限(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二、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特点

(一)改善居住环境绿化状况

环境绿化不仅包括平常的种花植树,更应该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为居民营造绿色的、生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应用多种学科,例如:建筑学、美学、水资源学及地理学等,从而对小区的环境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的居住环境。

(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建筑工程本身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应提高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的重视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运用绿色的、健康的建筑材料,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充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关系着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的质量。然而,我国目前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程度较低。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水资源的利用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在日常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应将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每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生态住宅设计具有稳定性及统一性,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为居民创造出一个自然健康、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

(五)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应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通过将垃圾进行有序地分类,从而实现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对绿色生态环境进行统一规划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外在表现。

三、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所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社会效益,不能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以谋求高效节能为代价。因此,为人们提供健康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是住宅的基本条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健康的、方便的居住环境,实现居住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以及自性地三者的统一。此外,居住环境的日照、安静程度以及私密等,都应满足人们的要求,为居民提供配套的社区服务环境,并恰当地组织好各种功能,为人们营造一个秩序井然、卫生洁净以及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始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坚持生态和谐原则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应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提高燃油、煤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可以适当地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以及风能等;要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合理地配置植被微生物以及动物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严格禁止枯山死水、硬质地表等违法自然规律的方式,为人们营造自然的生态的居住环境;此外,应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即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例如:最好选择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及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材料,并积极地应用高科技环保材料;最后,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通过水系统的应用对废水进行回收。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首先,在建筑设计时应对当地的水文、地形、地貌等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当地的建筑施工的情况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兼顾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

(四)坚持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应综合分析考虑气候、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一旦窗户的热性能比较差,即使应用价格高昂的墙体保温材料同样无法实现对能源的节约,由于热能会经由窗户而进行迅速地挥发。所以,将保温材料在关键部位进行安装,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意义

(一)促进对环境的保护

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是基于保护自然资源及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所提出的科学的建筑理论。随着我国的自然资源的逐渐地匮乏,提出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基于以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建造的住宅小区为人们提供了绿色的、生态的、健康的、环保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水平。因此,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理念的提出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住宅设计应充分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自然环境及资源进行充分的合理的应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的审美价值,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的发展,处理好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造福千秋万代的子孙。

五、促进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策略

(一)转变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应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地考虑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特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建筑设计理论的思考,不断地提升综合素质,坚持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的理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二)建立生态建筑评估体系

建立起完善的生态建筑评估体系对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更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所以,应建立起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生态建筑评估体系。

六、生态建筑中住宅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一)走向信息化

随着现阶段的住宅的信息日渐增多,加快了住宅设计知识更新的速度,信息扩散的速度逐渐地加快,因此,住宅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住宅的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设计科技、设计理论及政策研究等。

(二)走向精品化

我国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及手法,产生了全新的设计观念及手法,因此,我国现阶段的住宅设计正在由粗放型设计走向精细型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精品的住宅设计。只有创造出精品的住宅设计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提高了住宅自身的价值,更提升了设计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三)走向开放化

随着我国的住宅设计的市场逐渐地开放,住宅设计逐渐走向了开放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住宅设计一直以来受到了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严重制约了住宅设计方面的创新发展,致使住宅设计一直以来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国外的建筑设计理念纷纷纷纷涌入了国内市场,为我国的住宅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剧了住宅设计市场间的竞争,从而促使我国的住宅设计的水平进一步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生态建筑住宅设计理念的提出和逐步的改进,住宅建筑设计应为居民提供生态环保、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充分地利用好各种自然资源来完善和提高生态住宅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桓小红.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J].职业,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