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市场营销论文范例6篇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范文1

1.1缺乏适合非营销专业学生的教材。

一方面,市场营销教材数量非常多,主要分为本科院校使用的和高职院校使用的,却没有以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为区别来划分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国内的市场营销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侧重点安排不当,针对性不强,案例不够新颖,难以引起学生自学或深入研究的兴趣。

1.2课时设置少。

市场营销是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往往设置在大一第2学期或大二第1学期,在其他专业课之前开设;在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通常是专业选修课,大多开设在大二第2学期或大三第1学期,课时设置较少,一般是营销专业课时的1/2,教师普遍感觉课时紧张,不得不缩减授课内容,很多理论尤其是新理论无法展开讲述。

1.3重视程度低。

一方面是学生重视程度低。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就行,选修课可上可不上,自己今后使用不到。有些非营销专业将市场营销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这个时候学生大多忙着参加招聘会或者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选修课的到课率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布置一些作业或安排实践环节,也因为学生到课率低而无法开展,教师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另一方面是学校院系的重视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时间安排、课时设置以及考试形式的安排上。

二、营销专业学生与非营销专业学生的差别

营销专业学生与非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表现出诸多差异,这种差异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2.1专业基础的差异。

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管理科学、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营销专业学生在新生入学之后就会有专业讲座,学生在参加过专业讲座后就会对市场营销的概念、发展以及市场营销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平时就可能偏好阅读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或收集相关信息。因此,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之前就对市场营销及其相关学科有了或浅或深的了解。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之前对市场营销了解甚少,加之有些专业学生没有学习过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课程,理解市场营销中的一些理论就存在困难。

2.2观念的差异。

对非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市场营销普遍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推销、销售,“推销产品”不足以成为一门课;认为市场营销的主体只有企业,如果今后不到企业工作,也就没有学习市场营销的必要性;认为市场营销是一门纯文字、纯理论的学科,平时不需要花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考试时临阵磨枪就能通过;认为在推销产品方面,经验比理论更重要,所以应多参加实践积累经验,学习理论没有太大必要。

2.3兴趣的差异。

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真正了解了市场营销的理论后,会认识到学习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作用,对这门课程往往充满兴趣与激情,愿意主动学习。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通常认为自己今后不会从事与此有关的工作,抱着“听讲座”的态度,只对涉及的案例感兴趣,不关心理论知识。

三、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探讨

鉴于非营销专业学生与营销专业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应针对这种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而不能搞“一刀切”。

3.1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毕业生从事理论研究的较少。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是本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课作为专业选修课,课时较少,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突出市场营销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这门课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既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框架,又把握市场营销理论的重点内容。

3.2找准课程与学生的结合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将产生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激发和培养非营销专业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的兴趣,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市场营销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点,让学生认识到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与其专业的联系,认识到市场营销对其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发现市场营销的魅力,从而对市场营销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例如,针对物流专业,把市场营销中的渠道策略与供应链管理结合起来,在学生熟悉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知识;针对酒店专业,把顾客认知价值、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作为讲解的重点并引入酒店案例;针对企业管理专业,主要侧重于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的讲解并使学生理解营销战略的制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3.3改进教学方法。

非营销专业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可以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热点讨论法等。

3.3.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分为“理论讲解过程中辅以案例”和“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理论”两种。对于非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后者的效果比前者好。这种方法通过经典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其注意力紧跟案例,主动分析、提炼出营销理论,能够培养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主动思考和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一般要求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非营销专业而言,市场营销案例的选择还应注意结合专业特色,深化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例如,酒店专业的案例应尽量围绕酒店业务,涉及酒店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以及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通过案例学习,学生能够真正将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结合起来。

3.3.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设定营销情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根据所学知识开展相关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和分析并最后作出总结的教学方法。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的营销环境,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运用市场营销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3多媒体教学法。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药院校;市场营销;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24-03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学子步入中医药院校的非中医药专业学习。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中医药本科院校非医药专业的招生规模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01年为3.62%,2010年为18.5%[1],这充分说明非医药专业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我国新医改的逐渐深化引发了医药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由此,医药市场营销在现代激烈市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多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予以了高度重视,认识到在新医改新常态新竞争中,优秀的医药营销人才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然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药营销人才需要经过系统培养、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就成为了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建设较为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现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校企合作模式下此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一、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概述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对医药行业细分基础上新设立的应用型专业。相对于其他医药专业,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历史中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制定、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更是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医药行业新环境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诚信品质,熟练掌握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 和专业技巧,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医药行业)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制订(医药)企业总体营销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目标,依据医药行业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能独立进行业务谈判,从事(医药)企业广告、市场调研、企业策划、销售管理、基层销售等职位的应用型人才。

二、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跨国公司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 “回归自然”、“生态健康发展”理念的强化,引发了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追捧热潮,而这些变化无疑给医药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进而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快速适应这些新变化,有必要认识到现有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目前,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一)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作为湖中医大的一个新建应用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其行业特色性而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有所区别,但发现现有课程设置把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照搬到中医药院校中,再加上一些医药方面的课程,生硬地拼凑在一起[2],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行业特色课程、医药类课程相互之间的耦合不够,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在现有课程设置上,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主要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与学校其他专业统一设置。专业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3],而医药方向的课程比较少,仅有“医学概论”、“药学概论”等作为专业限选课进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课程体系来看,课程涉及面较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市场营销方向和医药方向两个专业的教师是分开的,因而传播理论知识的交叉点自然就会很少,全凭学生自己去耦合这些知识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可能不是社会真正所需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

此外,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总学时为2720),必修课占主要地位(2128学时),达到总学时的78.2%,远远高于国外50%的水平。而选修课偏少(592学时),占总学时的21.8%,不超全部课程的1/4,跨学科、跨专业、跨系的很少。

(三)理论课与实践课配置欠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相对偏弱,且实践内容不同于学校的医药类专业。但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偏多,而实践课程偏少,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重脱节[4]。即使有些课程安排了实践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相关实践教学的条件限制,老师们基本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践指导,而无法亲临市场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四)过于强调专业学科教育,忽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其是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扩大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相关研究也证实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但现有课程体系中,特别重视营销管理的专业核心,过早地给学生进行专业定性,且教学过程完全是按照单纯学科的自身内容进行的,而语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逻辑思维等方面通识教育比较缺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

设置策略

在各种数字新媒体时代,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因此,新形势的发展对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教学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营销专业的教学不止完成理论的教学、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营销的创新思维,营销动手能力。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质量培养,注重在线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6]。从实践来看,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7]。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一般只有校方和学生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校企合作模式,把企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把企业引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校方、企业共同参与,学生互动”的格局。因此,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概括为“教学三要素,学习两课堂”。

(一)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校企

合作项目特点

为探索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湖中医大管工学院从2014年开始,启动“卓越营销师”培养计划,寻求与企业合作,加强(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每年暑假在市场(医药)营销专业中从大一到大四,选出部分学生进医药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旨在让学生从大一时起就能学习与市场对接、与社会接轨,避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下的市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为了使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顺利实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1.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可分成“学校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企业课程”三大模块。学校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根本,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战略视野;培养专业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掌握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学校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校企共建课程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保障,是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点,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在掌握学校课程体系下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市场(医药)营销专业的校企共建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调研”、“产品管理”、“分析渠道管理”、“广告策略”、“营销策划”等。

企业课程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认知就业所需的专业岗位技能,熟悉和适应就业岗位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2.在原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重新组合“学校课程”的构成。学校课程设置不能脱离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基础课程应重视文科基础课程、科学技术基础课、商科基础课程。因此,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应做如下调整与改革:(1)合理增加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教学,以此培养大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2)合理加强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市场(医药)营销专业在专业理论课程上,授课内容应该以越简明、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的企业管理问题中,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线性代数”的学分,但需增加与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竞争力相关的“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理论性课程的学分。(3)聚焦专业核心课程,打破以往教学计划中拼凑的课程体系,以医药行业特色为背景,以营销管理的理论为支撑,增设医药学专业的前沿性课程,把医药学专业前沿性课程与营销管理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3.根据学校特色、师资力量与企业资源,共建“校企课程”模块。(1)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关课题,由课程授课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以“产品管理”课程为例,合作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拟定企业产品(线)规划项目,将项目的实施与学校“产品管理”课程相结合,企业产品部门负责人与学校授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并共同组织教学。(2)校企分别担任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其中,理论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企业人员负责指导。如“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就可以采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进行教学。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应该使各种教育资源更加优化,课程模块设置更趋科学,比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应用性更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设置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高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洋,张智兵.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育发展过 程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

[2]申俊龙,陶林.论高等医药院校非医药类专业的课程设 置[J].中医教育,2005,(1).

[3]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 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2).

[4]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

[5]李惠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0,(1).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缺乏实训基地以及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问题,提出加大力度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等对策建议,争取同时满足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的需求,实现三方“共赢”、“同发展”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目标。

近年来,市场营销人才一直稳居我国人才市场需求的首位,市场营销专业也成为各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然而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反馈,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并不理想,营销类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本文就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进行具体分析。

一、企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类型

(一)综合应用型

我国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普遍存在重基础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在实际的房地产营销、保险营销等营销实务中,虽然都需要运用市场营销知识,但在不同行业营销知识的运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也明显不同。许多毕业生因缺乏相关的企业经营与行业相关知识,短期内无法胜任岗位,导致用人企业的成本增加,造成企业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下降。

(二)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

由于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性和市场营销岗位的特殊性,除了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更重视营销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忠诚和诚信精神、敬业与吃苦精神等。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发现,许多毕业生缺乏纪律性、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服从安排管理。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学科,市场千变万化,营销过程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搬教科书中程式化的内容,而应融会贯通,重视实践教学,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缺乏市场营销实践或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普遍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多是“纸上谈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相比,对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全面,既要强调理论教学,更要强调实用技能;要从重点讲授为什么、怎么办等理论问题,转变为重点讲授怎么做等实践问题。

(二)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先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再进行专业实习,而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这对于对实践要求非常高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时间过短,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开展营销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的实习经费普遍较少,无法满足实习需要,往往导致教师不得不更改或是放弃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这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令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实践指导和提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缺乏实训基地

在高职教育中,拥有配套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的将市场营销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平台。但众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进行实训。

三、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对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并不明确,他们认为有关市场营销的课程都很“虚”,不像报关专业或是国际贸易专业那样能学到实质性的知识,产生了“轻营销”的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抱有“混”的态度,认为只要“瞎说瞎写”就能过关。

(二)缺乏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都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市场营销知识,因此忽视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表现为只愿意听老师讲解案例,而不愿学习相关的市场营销原理。再加上教学是以先理论后实习的模式进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缺乏学习主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学习代替了主动学习,“要我学”取代了“我要学”。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课程灵活性非常强,对于相同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要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样,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是问问题而是问答案。

四、加快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力度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要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战营销经验的人员来给学生授课,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同时,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与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定岗锻炼,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可以令高校和企业达到双赢,也解决了学生无处实习的难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改进教学内容,把成功的市场营销实践或者失败的教训充实到市场营销学的教材中去,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资深教授或营销学专家,对本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教师的理论学术知识,使其真正成为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底蕴,又具备实际营销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改革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存在只片面强调技能教学却忽视理论教学的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生既要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也要学习专业技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实践过程将困难重重。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精心准备好每节课的教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教学目的。  2采取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市场营销这种应用型学科,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采用案例对比法教学,让学生从不同性质的案例分析中找出共同的规律。教师可以选取市场营销中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活动就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如在教授文化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时,可将迪斯尼乐园三个不同市场的经营情况作比较,分析其为什么在本土和日本市场成功,而在法国市场失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差异对市场格局和营销决策的影响,从而引申出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应从中得到的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考能力。

采用案例讨论法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寻求、探索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小组讨论,靠集体力量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学生协调合作能力,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

3采取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化要求的重要手段,它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例如,在分析分销渠道成员时,可在教学中由学生自愿组成6~7人的模拟小组,在设定的情景下,模拟买卖双方完成交易过程,包括对渠道成员的选择、同渠道成员进行协商、和渠道成员发生冲突,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到最后达成协议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也逐步由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监督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协调者,同时对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跃学习气氛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除专业知识、营销技能方面的要求外,还特别注重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和企业生产经营与产品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行业特征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在分组案例分析和模拟教学时,应重点考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忠诚和诚信精神、敬业与吃苦精神等。

可以考虑开设一些选修课加强学生的行业知识,请金融专业的教师为学生讲解金融行业的特征,请旅游专业的教师介绍旅游市场情况等,或组织系列知识讲座,让学生对相关的行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改革考核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紧密联系的专业,因此在考核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理论期末考试外,更应重视对学生实践的考核。如对平时分组模拟分析、协调合作能力、知识运用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考核等。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围绕专业技术水平、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来进行。

(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

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

在教授理论课程的同时,应有相对应的实践课程安排,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企业实践在校学习企业实践”的循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他们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人企业的满意度,同时使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此外,这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供了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这种做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达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共赢的效果。

2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基地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应建立一个模拟零售企业的实训模式,该公司应具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公司总经理由指导老师担任,副总、部门经理由学生担任,各部门分工明确、权责到位,模拟企业完成营销任务,提供有偿服务,大部分报酬作为学生业绩提成奖励,小部分留作模拟公司发展基金,学生服从统一管理,规范化服务。各业务部门可自行联系业务,但报总经理批准,也可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策划和公关策划等活动。模拟实习基地的建设,强调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与学生未来上岗工作的真实职业环境还存在一定差别。

3实现校企联合

学校应积极寻求专业合作伙伴,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营销专业的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同时也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单纯的技术合作向全面的合作过渡,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场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相对于国外院校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这需要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和总结。学校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需求,实现“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军,薛兴利,岳书铭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几个问题[J]山东农业教育,2007(2)

[2]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27-02

一、应用型本科的概念解析

应用型本科是为了适应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但与传统本科院校定位不同的本科型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在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数据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很多院校都被亮了红灯。但是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人才岗位需求很多,而由于有不少非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量进入市场营销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反而在受聘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应用型本科的市场营销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

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1.课程结构理论化严重。通过对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理论化,即时设置了实践教学周,也依然偏理论化。比如市场调研实训、营销策略实训等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会偏向理论化些,学生的实践效果难以得到有效评价。

2.课程体系结构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需要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即操作应用。所以在设计教学课程体系的时候要根据从事营销工作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研究性高校和高职型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忽视了研究型高校生源素质高的特性和高职院校生源的对口单招型特点,课程结构不合理。

3.课程体系结构中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和理论教学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前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需要实践什么”,要明确实践目标,进而将其有效分解,最终形成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并紧密结合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去。

三、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一个合格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它是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知识是个人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营销人员需要的知识,既包括宽泛的营销理念、法律知识以及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等;也包括销售业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所以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市场营销实务、现代推销技术、商务礼仪等专业知识,以应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

2.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技能,是对具体动作的理解,它以行动方法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专业技能是个人能力形成的实践基础。销售人员需要的能力,既包括对销售业务中涉及的对机械、设备等的演示、操作技能,也包括处理销售业务中涉及的交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

3.素质结构。销售人员在社会角色中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综合体,所以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善于协调不同的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面对不同的客户能够机灵地应对,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承担较大的压力和较长的工作时间,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制定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的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调研,企业认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对就业的贡献率较低,但同时,良好专业能力的养成又与求职信心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本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独特的专业培养目标,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培养道路而非大众化道路是该类学校的必然选择。同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独立学习能力。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校外实习且大部分是发传单等简单的体力劳动,校内实训又偏向理论话,针对某一特定题目写出策划方案,流于形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评价。另外有些学校虽然有一些挂牌的实习基地,但大多数流于形式。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突出实践实训的课程及具体的安排,确保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由系里或是辅导员牵头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课程设置不应太多,应给学生留出一些自学的时间;完善图书馆建设,丰富图书馆藏书。

4.课程体系的构建说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就业进行系统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一般可分为三 个模块: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学生修读的课程体系可分为四个模块: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任意选修课模块。

通过以上分析,通识课程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式与政策、体育、军事理论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英语、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其中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的两门课程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为学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的课程,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资源和兴趣进行职业规划。

学科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实务、物流基础、经济学基础、商品学基础、采购管理实务、现代推销技术、中国人文地理、有效沟通实务、营销策划与实务、运筹学基础、网络营销实务、商务谈判实务。专业课程的开设都包含了四周实训周,学生能够在相对连续的时间里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市场调研能力、创意策划能力、产品销售技巧等,能够针对不同的企业产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选修课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能力拓展课,专业选修课有经济法、金融事务等,能力拓展课有商务礼仪、连锁经营实务、网店运营实务等。这些课程的开展能够根据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就业的筹码,同时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空白圈,增加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罗志明.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2] 张,吴作民.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

(3):148-149.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范文5

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导致数量、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相关要求。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全面、客观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灵活应用市场营销理论,更好地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使其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培养该专业学生多方面技能,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有效填补社会市场空缺,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

一、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

1、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更加规范化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市场全方位开放,市场营销人才也被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在生存发展道路上,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随之,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过程中,高校必须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利用各方面资源,培养大批复合型高素质营销人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纷纷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营销专业各项工作都处于不断探索中,不具有其规范性。随着时代不断演变,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走上“规范化”道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日渐完善,有利于构建全新的人才衡量标准。

2、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开放式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出现。

为了有效填补社会市场空缺,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促使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为市场营销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在此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渐增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时期企业相关岗位具体要求,做好职业规划。此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注重案例实训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

1、准确把握消费者客观需求,实现校企双赢

从某种角度来说,消费者的客观需求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想要营销成功,必须准确认识、把握社会市场发展规律。由于学生扮演着双重身份,即是产品、客户,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分析社会市场的客观需求,满足社会市场在人才方面提出的要求。市场营销活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各项活动处于不同层面中,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营销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过程中,要客观分析不同层次需求,结合学生已有的水平,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市场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明确社会市场各方面动态变化,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和不同行业、领域企业间的合作,优化利用相关的市场化运行模式,遵循社会市场已有的客观规律,这样在合作中才能减少自身运营成本,同时获取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学校双赢。

2、优化利用高校资源

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其优势,高校市场、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刺激商家眼球,吸引大批商家。加上市场营销专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实践性”特点,可以让学生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对应的实践活动,比如,销售饮料。在此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环节,比如,选择产品、联系供应商、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这就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广告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拥有更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利用高校已有的各方面资源。

3、构建多功能专业实验室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功能的专业实验室特别重要,使其成为实体店、营销公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增加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借助相关操作平台,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价格学等理论知识,准确理解市场营销理论,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定期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已有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产品推销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商务谈判,促使学生灵活应用市场营销理论,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实践能力,使其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展现自身多样化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过程中,优化利用市场营销理论特别重要,需要优化创新市场营销方法,比如,借助品牌理论打造该专业特色,灵活应用各方面理论原理,比如,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遵循社会市场运行规律,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市场营销专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3):238.

[2]卢毅,翟静.市场营销理论用于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89-191.

大专市场营销论文范文6

当前,很多师范院校提出了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转型发展过

程中,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多学科、多专业,并使多个学科协调发展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市场营销专业是各非师范专业中特色比较鲜明的一个专业,由于目前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各师范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

一、我国高等院校开办市场营销的历史

1.国外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市场营销理论于20 世纪初诞生在美国, 国外营销教学主要有两个学派:一是注重案例教学的“哈佛学派”,二是注重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培养了许多企业精英,而“芝加哥学派”则拥有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般不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本科。原因是这些学科都需要一流的人才,而本科生缺乏经验,思维不够成熟,很难较好地理解管理学精髓。从我国这类专业的本科教学来看,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空虚”,毕业工作后动手能力较差,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实实在在的“硬技术”,缺乏自信心,感觉自己不如工科学生,其原因正在于此,这也是市场营销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2.国内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1949 年以前,中国曾一度引进市场学,对市场营销学有过一些研究(当时称“销售学”),但也仅限于几所设有商科或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1949 年以后,除了台湾和港澳地区的学术界、企业界对这门学科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外,中国内地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营销研究一度中断,直至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才重新从国外引进。1978 年,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学者和专家开始着手市场营销学的引进研究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对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引进时期( 1978 ~1982 年)、传播时期( 1983 ~1985年)、应用时期(1986 ~1988 年)、扩展时期(1988 ~1994 年)和国际化时期(1995 ~)。八十年代后期市场营销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高校对原有的专业开始进行“市场营销专门化”的改造。如1988 年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市场营销专门化”经上级批准得以创建,市场营销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定型,市场营销专门化本科生当年正式招生。1992 年,国家专业目录正式列入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门化转为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也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二、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问题的实际调查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做法,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地位的不确定性

本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应该是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倡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试图把本科学生也都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里的技术专家,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体系残缺或者说还构不成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不但课程门数少,而且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形不成必要的系列。

3.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陈旧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很少反映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纯理论的内容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沿用的传统方式,内容陈旧,综合性差,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作能力,使得有限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学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益。

4.学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陈旧

多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试制度多以笔试考核为主,形式过于简单、陈旧,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果。应采取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 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较为缺乏,而且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经验,有从事实际管理工作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国外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背景。 三、解决的方法

1.合理定位,指导思想明确

市场营销的内涵非常广泛,市场营销人才的规格和层次也很多,每所学校培养的学生都不可能满足企业的所有需求,必定要有所取舍。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及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经营活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认为,要满足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本专业具有以下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知识结构合理,能力训练全面;针对性强,突出岗位特点,适应面广,满足企业要求。

2.改革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多数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这种知识结构实际上与工商管理等专业差别很小,不能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不进行改革,就跟不上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政治类及语言类课时过多,人文、自然科学课程过少,许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体系缺乏系统性,许多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因人设课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尤其是市场营销整合能力方面的课程明显不足。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大学有关营销专业的知识结构进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实情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化问题。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加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前沿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采取多种形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除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还可采取如课堂模拟现场观摩、实际操作、市场调查与毕业设计等。同时还可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如安排专题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与市场分析;与企业达成协议,联系有关业务,组织学生进行推销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推销任务,培养学生的推销能力;联系企业,安排学生主动与企业联系,参与企业日常工作,熟悉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现场观摩,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企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并上交实习报告。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笔试为主。而市场营销本科层次的学生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所以在考试方式上以突出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试方法要改变一次书面考试定成绩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个时段的考核,进行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将讨论作业,实践及调查中的表现记入总成绩,真正做到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考试方式可采取开卷、部分开卷、论文(报告)、口试等形式,通过考试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院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培养一支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证书教师,更应是双能力型教师,而且要有计划地、经常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营销实践的最新资讯和动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学院也可以经常邀请企业的营销经理来学院授课或指导实习,也可以把课堂搬到企业去上实践课,形成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市场营销人才的任务,企业渴望具有专业水准的应用型人才,这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各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力争为企业提供合格和优秀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

[2]王亚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之管窥.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