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社团活动总结范例6篇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范文1

1 主导型政治文化载体:《复兴之路》和《舞动中国》

2009年,舞蹈人参与的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了,这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以后我国舞台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前两部作品,在最后的演出人名表中凝聚成四个字――集体创作。《东方红》的总导演更是敬爱的。而张继钢则是以艺术家身份担任了《复兴之路》的总导演。一方面,《复兴之路》在内容选材上完全遵照中央关于“三次革命”169年的历史发展的重要论述,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另一方面,在自始至终的创作过程当中,创作团队也拥有充足的创作自由,主创核心要做的就是在“如何创作”上下功夫,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剧场多媒体手段,充分挖掘进行事件叙述和情感表现的各种可能性。也正因为此,《复兴之路》的“仪式感”和“观赏性”是共存互生的。

今年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成立60周年。为进一步发挥舞蹈艺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向祖国汇报、向国庆献礼”的重大主题活动,第三届中国舞蹈节于11月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舞蹈节以“礼赞祖国、讴歌时代”为主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包括“一台精品晚会、一场纪念大会、一届发展论坛、一次图片展览”。其中舞蹈精品晚会《舞动中国》于11月28日晚在人民大会堂推出。晚会组织了全国当代著名舞蹈家,汇集当代舞蹈精品,以德艺双馨的时代风貌,选拔60年来创作的优秀舞蹈舞剧精品,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舞蹈剧目创作与表演人才双优成果。大会还表彰了白淑湘、刀美兰、舒巧、陈爱莲等数百位成就卓越的老艺术家,和张继纲、陈维亚、杨丽萍等贡献突出的中青年舞蹈工作者。其中,贾作光、盛婕、梁伦、彭松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舞蹈界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

可以说,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复兴之路》是舞蹈人参与的的“集体创作”,我们也看到了在日益宽松的创作氛围中增加了个体本位的路径,增加了艺术家个人选择的权利。而舞蹈界业内的《舞动中国》则反映了舞蹈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家群体60年来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共振的步伐。中国舞蹈界虽然没有处于文化的风头浪尖,起到引领的作用,但发展的跌宕起伏一直紧跟社会文化主流的步伐,与政治文化脉动产生着共振。

2政府让舞蹈走进民众的举措

2009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平台了解一下今年舞蹈事业在政府支持下的发展。

其一,搭建部级的舞蹈政府奖赛事平台。作为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的组成部分,全国舞蹈比赛是我国舞蹈艺术专业领域政府组织的最高赛事。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决赛于11月15日至20日在湖北武汉举行,自1980年创办以来,全国舞蹈比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自2007年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后,该赛事规范为两年一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第一次派出选手参加了今年的全国舞蹈比赛,其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舞蹈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承办方还实行了“文化惠民”政策,使更多喜爱舞蹈的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能够轻松方便地欣赏到舞蹈艺术。

其二,在政府和民间团体的支持下,搭建全球性的舞蹈平台,开发高质量的艺术节目和新项目,比如受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资助的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局改变了以往直接资助扶持文化单位的做法,更多地借助于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的作用,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第七届演出季于10月30日开幕,突出了“经典-融合”的主题。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来自英国、德国、韩国、美国、西班牙、挪威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内地的众多艺术家带来了20台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中外戏剧、舞蹈精品。9台风格迥异的舞蹈精品陆续亮相,如世界舞坛旗舰名团――美国芭蕾舞剧院(ABT)带来的《堂吉诃德》和《当代芭蕾集锦》,由享誉国际的台湾舞蹈编导大师林怀民率“云门舞集”演绎的以书法为灵感创作的《行草》等。

其三,军队系统的优秀舞蹈作品面向普通大众。全军文艺会演自1952年开始举办,是军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艺盛会。今年5月至10月举行了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全军和武警部队共推出49台节(剧)目,各类演出场次超过1000场。会演评出了27台优秀节(剧)目,还有一大批节目和创作表演人员分获各单项奖。参演作品中既有革命历史题材,也有现实军事题材,既体现了以军事题材为主的导向,也有对广阔社会生活和悠久传统文化的反映。可以说,五年一届的全军文艺会演也是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一个重要的平台。5年前,总政宣传部选调了11台剧目进京参加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优秀节剧目展演,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售票,吸引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观看,获得极大的成功。今年,总政宣传部和国家大剧院共同承办了此次展演活动,不过,此次展演中,舞蹈节目并不是主角。

1 舞蹈的行业管理平台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之后,行业协会的重要性空前突出,舞蹈行业协会也要进行重要的角色转化。中国舞蹈家协会正逐步由“专家协会”向“行业协会”转变,由研究型向功能型转变,加强行业自律,保护行业利益,获得社会认同。

其一,2007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承办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启动并实施,这是舞蹈人参与社会的一件“实事”,它不仅配合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更为重要的是从该项目的酝酿、构想、策划、实施都体现出一种实干精神,而这种“素质教育应倾斜广大农村”的精神正源自于“缩小城乡孩子差距”,“平等社会权利”的理念。项目至今,已普及全国近29个省市,举办了数百个教师培训班,培养农村教师近5000人,在4000多所农村小学开展了少儿舞蹈美育素质教育,工程惠及数千万的农村少年儿童。

2009年7月25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承办的“向祖国汇报―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展演”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实施3年来所取得的一定成效的展示,展现了新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快乐的精神风貌,体现美育教育对新农村少年儿童文明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时值我们伟大的祖国60华诞之际,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彝族、吉林延边朝鲜族等十余个民族,370多名农村的孩子齐集北京,他们充满了热情,要为祖国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与此同时,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讴歌美好的和谐生活,社教委还承办了2009年“小荷风采”(教学成果专场)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活动。

其二,2007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社会舞蹈教育委员会成立,正式启动了中国舞蹈行业管理,今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舞协在塑造行业协会身份方面做出了表率,体现了“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行业协会功能。目前,中国舞蹈家协会注册舞蹈教师人数已近万人,成为了目前舞蹈界最大的群众组织。这是舞协进行行业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加强了社教委的行业影响力。这一举措广泛团结了社会各阶层舞蹈教育工作者,组织力量编创教材,制定培训标准,为社会力量舞蹈培训提供监督和指导,提高了社会舞蹈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据悉,中国舞协社教委“社区舞蹈”项目已于11月2日正式启动,将会有一批年轻的专业舞蹈工作者针对社区群众编创以健康为理念的舞蹈,进而推动全国性的社区舞蹈展赛活动。

2 职业创作演出的市场推进

其一,“桃李杯”推出公益演出(走出“象牙塔”,愉悦百姓家)。“桃李杯”舞蹈比赛是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内级别最高的青少年舞蹈比赛,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的重要奖项。该项赛事自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首届至今,始终本着检阅我国舞蹈教学成果,总结舞蹈教学及创作经验,提高舞蹈教学素质和表演水平,繁荣舞蹈剧目创作,发现选拔优秀舞蹈人才的宗旨,成功举办了八届。由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在继承历届“桃李杯”精神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不仅有了主题歌《舞之谣》,还凸显东北特色、体现乐舞结合,其创新举措还有于8月22、23日在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音乐剧场,部分参赛选手为沈阳市民进行了义演,让市民们欣赏到了中国高水平的舞蹈艺术,也进一步扩大了“桃李杯”这个舞蹈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其二,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成果面向社会公演。自今年3月大型中国古典舞剧《铜雀伎》在保利剧院推出,就拉开了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成果系列展演的序幕。该系列活动也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及北京舞蹈学院建校55周年的献礼。这一系列演出还包括大型古典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国标舞剧《长恨歌》、民间舞剧《第五朵金花》、音乐剧《英雄》、中国舞剧《洛神赋》、古典舞剧《粉墨》,以及当代舞蹈《舞动无界》等。每一部作品在业界都引起了较大的影响,甚至争议。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舞动无界”(DANCECROSS)这个国际性的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项目,该项目以“起舞于动荡世界”为创作主题,触及今天跨越国界的各种严峻挑战的话题:世界气候变暖、复杂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病毒传染等等。体现出舞蹈人公民文化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人类意识。也让我们对舞蹈“现代性”的判定跳脱“现代即西方,传统即中国”的思维模式。

其三,民营舞团的市场开拓。在选择自身的艺术道路时,编导们获得了“以个体为本位”的发展路径,他们自由地做他们认为合适的角色,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生的民营舞蹈团体,以及中国第一个以创作和发展当代芭蕾舞蹈艺术为己任的团体,2009年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已经成立一周年,一年中,舞团得到了文化部、北京市文化局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与关爱,让舞团得以在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状态中健康发展。在团长兼艺术总监王媛媛女士的带领下,从《空间日记》到《惊梦》,从《霾》到《棱镜》,再到被纳入到第七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的周年纪念演出,正是舞蹈本身创作的能量赋予了舞团成长的力量,赋予了舞团面对未来时的信心与希望。

民营现代舞团近年发展较好的首推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北京雷动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设的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以下简称雷动天下),由曹诚渊和李捍忠先生携手创办,曹诚渊担任舞团总监及艺术总监,李捍忠出任执行艺术总监。舞团现有一团和二团,分别成立于2005年9月和2009年6月。演员均来自中国各地,拥有精湛的舞蹈技术、优秀的创作才华和对艺术尊重且执着的工作态度。

2009年4月15至19日,由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主办的“第二届北京现代舞展演周”,在东方先锋剧场隆重拉开帷幕。这是雷动天下继2008年5月成功举办“首届天桥剧场国际现代舞展演周”之后的又一舞蹈盛事。这个“体制外舞团”搭建起来的现代舞演出平台不仅有国际声誉的舞蹈家邢亮、赵明及台北越界舞团的精彩演出和参演作品;更有来自全国一线院团、高校及各地极具活力的团队,如:北京战友文工团、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北京“陶身体剧场”、“蓬莱舞社”、“饭剧场”、广西“点点走廊”和“青谷舞社”、山东“凌云焰身体影像实验室”等等。“雷动”希望在充分展示其个性的同时,更强调现代舞自由、开放的精神实质。通过相互间良好、友善的交流演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演出周一如既往地贯彻了雷动天下“平民化”的票价政策:普通票价每场80元/学生票每场40元。希望通过合理的票价,让更多的观众能愉快地走进剧场,尽享来自全国30多个团队,5场各具特色的舞蹈盛宴。今年雷动天下还在北京推出了旧作《一桌N椅》,以及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专业现代舞者现已经旅居美国的马守则合作的新作《芸生》等。

可以说,在“一体多元”、“多元共生”、“尊重差异”的多样的艺术表达汇成了丰富的公民意识。今天每个舞蹈人都参与其中,见证历史。

3 非职业和职业的创作演出互动

200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方政府搭建着中国舞蹈界最具影响力的演出平台,打通了职业与非职业的界限,更打破了舞蹈人与普通大众的界限。

其一,中国舞协打造行业平台。中国舞蹈行业大奖――专业性的“荷花奖”各专项大奖影响扩大。1998年首届“荷花奖”的设立,成就了中国舞蹈界具有权威性的专业舞蹈评奖活动。迄今,“荷花奖”评奖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目前“荷花奖”已经成功地设置了专项赛制,舞蹈比赛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次,舞剧、舞蹈诗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自2005年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起,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决定将其中的“民族民间舞评奖”部分独立举办,并与贵阳签订了在贵州连续举办五届的协议。2009年9月23日至28日,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在贵阳举行,整个活动已步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良性的市场运作并行发展的轨道。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参与决赛的是来自19个省、区、市,涉及18个民族的43个作品。另外,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已于12月7日-17日在上海举行。舞剧舞蹈诗比赛是中国舞蹈“荷花奖”核心性的重要评奖项目,自举办以来已推出了以《云南映像》、《风中少林》、《妈勒访天边》、《闪闪的红星》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见证了杨丽萍、赵明、丁伟等优秀的跨世纪中青年舞蹈家群体的崛起,推出了刘震、杨云涛、武巍峰等一批表现力强、颇具才华的青年舞蹈家。入围本届比赛的舞蹈诗有上海歌舞团以长征为背景的《天边的红云》、四川音乐学院以“5・12”地震为题材的《震撼》和空政文工团以雾、霞、风、云、雷、雨等为艺术形象创作的《我们的天空》,舞剧有贵州省歌舞团以贵州古老的傩文化、侗族音乐文化等原生态艺术为素材的《天蝉地傩》、政治部前线文工团的《牡丹亭》和内蒙古锡盟民族歌舞团的《草原记忆》等。在这些作品中,现实题材、革命题材、注重对人性开掘的作品占了绝大多数。它们代表了近两年来中国舞剧舞蹈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经过10天的角逐,舞蹈诗金奖最终被上海本土剧作《天边的红云》夺得;舞剧金奖由前线歌舞团的《牡丹亭》摘得。对于评选结果,作品是否“人性化”是众多评委关心的话题之一。

中国舞蹈家协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先后成功举办过“中国秧歌节”、“安徽花鼓灯歌舞艺术节”、“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比赛”等诸多民间歌舞赛事,在弘扬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除了第七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之外,2009年5月21―23日,“中国江南文化节江南舞蹈比赛”在江苏常熟市举行,促进了全国舞蹈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009年9月,还举办了首届中国“龙船调”艺术节暨“全国土家族、苗族民间歌舞展演”活动。

中国舞协还搭建了“非职业”舞蹈展赛的平台。2008年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首次设立“校园舞蹈大赛暨首届全国青年舞蹈节”。而今年颇为让人关注的就是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本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分两个展区举行,地点分别是首都北京和少儿舞蹈活动开展十分活跃的安徽淮南。

其二,创办于2000年的央视舞蹈大赛以强势传媒与舞蹈艺术的“热烈对话”,对推动舞蹈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从第四届比赛开始,突出了群众的参与性,职业和非职业舞蹈选手、军队和地方的舞者、港澳台及海外舞者不限年龄和专业均可参赛。10月30日至11月7日,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展开角逐,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在晚间黄金时间全程直播了决赛和颁奖晚会实况。大赛决赛共9场,其中专场包括群文舞蹈、少儿舞蹈、街舞、国际标准舞4个项目;综合场包括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当代舞。由于央视不容置疑的特殊地位,电视舞蹈大赛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示范性意义。这个示范性不仅影响着舞蹈创作的走向,也引领着中国观众的审美倾向。因此为了提高“收视率”,一些做法可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误导,尤其是在“舞蹈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舞蹈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关系”等方面。不过,我们不太可能要求商业性极强的电视台承载这样的艺术使命,因此,中国需要更多的舞台演出平台来推广多元化的舞蹈艺术。

其三,贵州卫视积极推动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为草根民众搭建了舞蹈的平台。今年夏天贵州卫视主办了两场颇具影响力的赛事。分别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民族民间舞・原生态舞专项赛”和“2009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电视舞蹈新人选拔赛”。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舞艺超群电视舞蹈新人选拔赛”。这项赛事虽然是脱胎自美国的舞蹈热门选秀节目《舞林争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不过,仍然不妨碍它的精彩!“舞艺超群”总体看来有几个特点:1、跨界的态度,在这里没有职业与非职业的界限,也没有舞种的限制,提升了专业舞蹈界与普通民众的亲和力;2、常变常新,赛制处于动态变化中,强化了舞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表演能力和应变能力;3、在娱乐中传播舞蹈文化;4、贴近大众的草根精神。贵州卫视虽然第一次举办类似的节目,而且也是借鉴国外同类型的舞蹈选秀模式,但这个节目不同于东方卫视《舞林大会》,没有让舞蹈成为陪衬明星的调味品,而是真正赋予舞蹈人自身以平台,并让这个平台在普通民众中扎根,提升了舞蹈的社会影响力。

90年代中后期,通俗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兴起,带动了“文化市场”意识的开掘。不过那时舞界人士在如何认识“舞蹈产业化”的问题上还存在空白或误区。而在21世纪初,中国舞蹈无疑将告别过去舞蹈的一体化模式,向新世纪多元化的市场模式转型。舞蹈市场化的发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舞蹈市场的认同;其二,对“市场化”的思考引起了编导编创手法变革。市场的变化影响着艺术家的表达,使得他们要建构新的民族想象,或是要建构具有大众文化品质的中国舞蹈,也就是要创作出“好看、流行、现代、国际化”的舞剧。近年,中国舞蹈市场化运作初见成效。

比如将自己定位于“走出去”的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主打的“上海舞剧”品牌――《霸王别姬》、《红楼梦》、《天鹅湖》(杂技版)等就是代表。今年年底,除了继续在国内巡演《天鹅湖》之外,该公司正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与国际投资商、制作商、运营商联合打造新剧目。不过,这种把舞剧当作“大众文化”来操作的商业思路,不能完全代表中国舞剧的艺术水平。另外,本届“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首次将实景表演纳入了评奖范畴,北京世纪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欢乐谷分公司选送的大型舞蹈诗剧《金面王朝》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实景类表演第一名,也显示出了对大众文化舞蹈市场的认可。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范文2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步入广场,看到最多的是舞动的身姿,从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到退休以后的老人,这是群众文化的一大亮点。格外受到当代人的青睐,在充满冲突的当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在舞蹈中来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舞蹈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但社区活动显得具有自娱性、群众性、随意性等多种特征,就有了成员时聚时散,时多时少,团队自生自灭的境况。在这种情况下,文化馆和政府为了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立的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自然就该担起重任,思考如何让社区群众舞蹈更上一层楼,让人们在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文化活动中展示时代风貌。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此,社区群众舞蹈辅导就有了这样的方针:请进来,走出去;带尖子,促团体;勤交流,出精品。把舞蹈艺术扎根在人民生活的过程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要多深入吸取营养,寻找舞蹈创作的灵感和韵律;多运用喜爱的舞蹈语汇,多塑造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形象。真正使舞蹈艺术与社区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水融,要真正面向大众,特别要努力把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送到农村基层,服务群众。

首先,抓好社区群众舞蹈的培训工作。为不断促进群众舞蹈的发展,提高各团队辅导员、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每年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辅导工作外,还要结合节假日,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最活跃之机,有计划的传授成品舞蹈,编创一些本土节目以及国内外的优秀的表现形式,促进艺术交流,提高大家的创作、表演水平,感受到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提高审美情趣。由文化馆专业舞蹈牵头,①抓好活动型培训。举办由全体舞蹈辅导员,负责参加的理论、管理等内容的培训班。一般以一个专题或一种形式出现,或“以会代训”或“以活动代训”。②抓专业型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社区舞蹈辅导员、文艺骨干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指导,组织能力,从而提高各社区舞蹈团队的专业技能和表演水平,这是文化馆舞蹈干部最主要的辅导方式。将我馆的人才优势,几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策划出全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将我们的辅导成果展示出来。

抓普及型活动。文化馆的舞蹈干部可采取“对口联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根据社区的需求,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开展业务指导,促进社区群众舞蹈活动的繁荣。要选择紧跟时展,善于学习、思维清晰和有较强组织能力,一专多能,并具有辅导普及、提高水平双重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事实证明:一个德才兼备的群文干部,有很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会带动周围广大的艺术爱好者。群众文化的团队建设,这是群文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群众活动开展的源泉和动力。成功的团队建设要不断为社区文艺活动提供丰富的文艺、人才、节目、创作等文化资源,乡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正因为有了团队的支撑而显得繁荣兴旺,而社区文艺团队更加需要这样的舞台展示各自的风采。团队建设推动了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又促使社区文艺能力的提高,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所以团队建设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抓手和文化馆自身业务建设的中心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抓好社区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①搞好主题活动,定期组织交流和比赛。如元宵节、端午节举办秧歌等大赛,中秋举办各种民间舞比赛,九九重阳节举办健身舞大赛等。通过交流和比赛,提高群众舞蹈的水准。②搞好特色活动。结合各社区,各舞蹈队实际,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举办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又有各类特色的各类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③搞好普及活动。落实舞蹈平民化、经常化的宗旨,吸引社区广大群众的参与,推出少年拉丁舞,青年现代舞,中老年健身舞等,适应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活泼型:在强烈的舞蹈节奏中释放能量;安静型:在益寿舞蹈中修身养性;兴奋型:在舞蹈比赛中展示自己;抑郁型:在慢板的秧歌舞中显露才华,在舞蹈生活化里达到全社会最大程度的和谐。

最后,抓好社区群众舞蹈活动的管理和考评。在这里,管理和考评的对象均是各社区舞蹈队的辅导员或文艺骨干。他(她)们是社区活动辅导桥梁和纽带。在工作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社区群众乐于参加的演出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社区群众舞蹈队伍是群众文化活动中最为庞大的队伍,其每个团队少则十数人,多则几十上百人。要组织开展好这些队伍的活动,辅导员和业余文艺骨干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自然给文化馆舞蹈干部提出了对他(她)们进行管理和考评的工作任务。使之显得更专业、规范化。

作为文化馆的舞蹈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以德艺双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以更加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赢得群众。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发扬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从改革实践中挖掘素材,从现实中吸取营养,源源不断地推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舞蹈作品,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总之,社区舞蹈辅导就是:

切实抓好培训,提高市民素质;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音乐舞蹈;社区文化;服务体系

一、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社区音乐舞蹈服务体系是指社区音乐舞蹈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新型社区音乐舞蹈服务体系的架构主要由组织体系、业务体系、设施体系等组成。组织体系主要是指组织机构和文化队伍。包括社区文化专职人员、文化职能部门、专职群众文化机构文化(群众艺术)馆或文化站,以及社会力量。

业务体系主要是以服务为目的,以活动为核心,开展音乐舞蹈文化的组织、辅导等业务工作。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二是专职公共文化事业机构的专业服务。三是社区自身群众文化服务。社区根据居民构成、地域特色,举办特色活动。各城市举办的各种社区文化艺术节、舞蹈节、演唱会或其它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等,就是全方位搭建平台、展示交流、的服务方式。开设常态化文化惠民举措,保证社区居民基本文化权益。此外,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建立社区艺术网站,开展数字化网络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化服务方式。

设施体系包括社区文化中心和室外活动场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场地,是社区开展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场所和依托。一是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应包括图书室、电子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文艺排练室等。二是室外活动场地,包括社区内的街心公园、空地、文化休闲广场等。三是资源共享场地。主要是驻社区的单位内部活动场地、单位门前空地,以及处于闲置状态但可以开发利用的设施场地等。

二、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加强社区音乐舞蹈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力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省社区音乐舞蹈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缺口达49.19%。社区音乐舞蹈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供给方式单一。艺术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有待优化。社区音乐舞蹈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保障能力不强,社会参与机制有待完善。做好社区音乐舞蹈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健全和完善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服务体系

近些年,河北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区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逐步推动艺术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协调发展。健全和完善社区音乐舞蹈文化服务体系思路如下论证:

1.设施机制整合创新

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到了“社区资源整合与共享”,就我所处的唐山市路北区为例,辖区内有街道11个,社区127个,中小学78所,大小公园约20个,大型歌舞团、文化场馆5个,简单罗列下如街道办事处活动中心、学校操场教室、公园广场场地资源优越;各种专业人员、爱好者以及学员人才资源丰富。2013年,路北区组织各街道迎新文艺汇演20余场,整合了资源、凝聚了人心。此外,河北省年度社区文化艺术节初步实现了全省的艺术资源整合调配;通过资源的整合,进一步的互利共享,从而解决艺术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也是推动我省音乐舞蹈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发展必要手段。

文化场馆改造,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大力加强文化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使众多文化馆、艺术馆、大剧院得以修缮。2010到2011间,河北省博物馆完成了新馆建设、旧馆改造工程;实行了文化惠民“三贴近”政策,收到了显著社会效益,为今后的修缮举措做了铺垫。同时,网络化发展,使得音乐舞蹈各艺术门类形象化传播,为社区服务增设新平台。

近两年间我省分别推出了十台大戏惠民生――河北省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普通群众唱主角――河北省群众文艺展示活动;繁花似锦展精彩――河北省优秀文艺作品展览展播活动;文化惠民春满园――各市文化艺术展演展示活动。让全省大众都能领略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社区文化中心运营管理模式,包括自主管理、授权管理;定期调研机制、联合用人机制、完善群众需求,推进音乐舞蹈社区文化信息工程发展。

2.群文辅导培训构架趋于完善

(1)加强基层团队辅导力度,区域协调、城乡结合,树立民间团体带头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艺苑、城市广场文艺演出交流、群众音乐舞蹈艺术团体的不断出现,融合了地区差异,涌现了又一批先进集体和音乐舞蹈文化带头人。

(2)舞蹈培训多样化发展,社区音乐舞蹈阵地化建设。各类社区文艺培训班蓬勃发展,群众艺术馆艺术辅导项目覆盖区域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群文团体热爱群文活动、投身文艺事业、形成特色群文团体,涌现高端技术人才。形成业态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进程。

(3)根据人才类型进行因材培养,实现人才创新,壮大创新人才团队的队伍。

3.社区场馆与社区文化品牌特色持续发展

社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活动中心、演艺集团等单位多极化发展,形成了文化生活圈、前沿艺术圈、商业演艺圈,树立品牌形象,更好的深入群众。并且,形成可持续性配送原则,“送激励、送机会、送培训”,拓展了品牌阵地,聚焦重点资源,促进人才发展,形成音乐舞蹈、文化艺术持续、创新发展。

构建社区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课题,社区音乐舞蹈文化发展是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的关键。加强社区文化艺术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培育音乐舞蹈文化特色,健全创新机制,使社区文化服务体系特色化、风格化发展;促进社区资源共享,整合活动场所,加强社区与各单位共联共建,共创社区文化艺术品牌;提升音乐舞蹈文化底蕴、积聚文化人才,完善艺术培训机构,促进社区音乐舞蹈传播,使社区音乐舞蹈服务体系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石浩.文化创新与社区建设.中国民政,2012.11

[2] 社区服务体系规划.国务院办公厅.2011-2015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范文4

舞蹈运动(DanceSport)原名国际标准舞(ballroom dancing),1995年才列入奥委会的比赛项目,在1998年亚运会的表演赛中,我国获得一金一银,成绩辉煌,国人极为振奋,而中国大陆队亦获一银二铜·大陆舞蹈运动的发展,约比台湾迟二十年,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年之间,有如此大的成就,令人惊讶!跳水、体操两项运动起源於西方,本非东方人的专长,但大陆都能在短时间内,扬威於亚奥运。“舞蹈运动”也是西方人的专长,大陆是否也能在短时间内窜起呢?这是国人极为关切的问题。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文同种,身体条件相似,只是政治制度回异,对舞蹈活动的推展,各有不同的特色,若能深入研究,比较分析,撷长补短,采取其优点以为借镜,对於我国“舞蹈运动”的发展必有助益。

本研究以资料分析、实地考察、访谈方式为主,先後到过下列地方,并访谈各地舞蹈界的领导人,以了解各地的发展特色:

1.1998年9月21至23日考察南京海峡两岸国际标准舞精英赛。

2.1999年8月24至28日考察上海地区舞蹈训练场所。

3.2000年5月l至4日考察西安建工杯国际标准舞大赛及各训练场所。

4.2000年5月5至7日考察广东舞蹈学校及广州市体委训练场。

5.2000年6月18至19日考察青岛国际邀请赛。

6.2000年6月21至23日考察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国际标准舞系、海淀区文化宫,天坛公园舞蹈社团及北京舞场。

(贰)、结果与讨论

一.国际标准舞的发展源起

1980年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民间的舞蹈活动受到政府鼓励,

首先由香港的舞蹈教师将国标舞传入广州,同年六月台湾的舞蹈名师连水生应邀赴广州表演及教学,此後台湾的多位名师黄辉煌、叶荣裕、周志坤,叶荣元、王子文、高承宗等,相继应邀赴大陆各地教学,对大陆舞蹈技巧之提升,舞蹈活动之推广,帮助极大。1985年起陆续成立多个国标舞协会,1989年起首次聘请英国教师赴大陆教学,唯当时舞蹈刚起步,水准尚低影响有限,倒是来自台湾的王子文老师,近十几年来在大陆各地教舞,并为大陆订定各种奖章监定、职业教师资格考试,以及比赛选手分等分级制度,对大陆舞蹈水准之提升贡献极大。

台湾的舞蹈最早是由美军引进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一直至韩战、越战,十余年都有美军驻防台湾,很多专为美军开设的俱乐部、夜总会都设有舞厅,1950年代是美国社交舞最兴盛时期,经由美军传入台湾,当时台湾经济落後,生活水准低,舞蹈只限於商人或特殊阶级者的活动,此後由日本回国的台籍舞蹈教师赖木煌、蔡增添带来英国式的舞蹈技巧,才对台湾的舞蹈水准有所提升,在此之前都属於社交休闲式的舞蹈。

1963年政府颁布新生活运动,公教人员不得到舞厅跳舞,民间举

行舞会应向警察机关申请,事实上舞蹈是被禁止的,到了1970年由张

传琬女士发起成立国际标准舞蹈协会,并加入德国的ICAD(现改为IDSF)组织,一时舞蹈风气大开,人才辈出,唯受法之限制,

舞蹈活动仅限於合法的舞蹈协会,私人的舞蹈教室仍不准教授社交舞,一直到1987年法取消,舞禁才完全开放。

二、行政组织

大陆地区目前全国性的国标舞团体有五个1.中国国际标准舞联合会。2.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3.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4.中国体育运动舞蹈协会。5.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上述五个协会以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活动最为频繁,每年都办理省赛、全国大赛或国际赛,并派员参加英国公开赛。中国体育运动舞蹈协会属体委系统,曾加入英国职业舞蹈组织(WD&DSC)成为观察员,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属於奥会系统(IDSF),曾多次派队参加亚洲杯、亚太杯及亚运会之比赛。

省市级的舞蹈团体不计其数。大陆属於中央集权制,跨省市的比赛活动,必须由中央主办,但经费由承办单位筹措,省市内的比赛活动由省市政府主办向中央报备即可,然而舞蹈比赛是花钱的项目,政府无此预算,全靠民间自筹,大陆民间经济不如台湾,故比赛活动较少。

台湾地区舞蹈团体最高主管机构为内政部,目前全国性的舞蹈团体有十七个之多,此外,各县市及乡镇几乎都有舞蹈协会及体育会舞蹈委员会之组织,可说多不胜数,事业主管机构为行政院体育委员会,但只承认体育运动舞蹈协会(CTDSF)为唯一代表中华台北的舞蹈

运动团体。各舞蹈协会的负责人几乎都是职业选手退休者。

台湾是民主社会,任何团体或个人均可主办舞蹈比赛或活动,因

此,几乎每周都有比赛或活动。

三、政府的支持度

就经费支援而言,对於各舞蹈协会几乎没有任何补助,只有为参加国际赛时,办理选拔赛,选手职员几乎都需自筹旅费。

我官方对於体育运动舞蹈协会相当支持,凡申办国际赛都获得补助,参加国际赛除了旅费补助之外,尚有赛前集训补助款,获得奖牌

亦比照国光奖章条例发给奖金。

(四)、选手训练方式

大陆对於选手的培训并不积极,平时由民间自由发展,部份省市在文化局辖下的文化中心、文化宫、青年会等(类似台湾的救国团、青年服务社,YMCA等),有招收国标舞训练班,按年龄或舞蹈水准(如铜级、银级、金级)分班上课,由民众自费报名参加。体委则利用学校体育馆或其他适合场所开班上课,另私人亦有租用学校场地、文化中心、YMCA开班授徒者,但并不普遍,仅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温州等地较为普遍。师资除本土教师之外,高级技巧大都来自台籍教师,偶而聘请英国名师做短期讲习。遇有国际比赛,由中央举办选拔赛,选出优秀选手代表国家出赛,但是政府补助很少,有时有钱出国的人并非最佳人选,跳得好的人不一定有钱出国,因此每次代表选手都不同人,较难累积国际赛经验,目前大陆职业组选手约近百对,业余组近干对,少儿组(6至16岁)约四、五百对。唯分属国标舞学会、体委、业余竞技协会三个组织,只是界限并不十分清楚。

台湾的舞蹈选手大部份属於职业体系,大家依自己的兴趣、企图心及经济能力,在舞 蹈教室接受训练,或赴英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进修,自费参加国际赛。遇有国际舞蹈运动总会(IDSF)主办之国际赛,由体育运动舞蹈协会提出申请,选派选手参加,行政院体委会拨款补

助,台湾目前职业组选手约五十对,业余组近百对,青年组数十对,儿童组少数几对。

五、民间风气

大陆各地舞蹈风气盛行,惟以健身、社交、休闲娱乐居多,真正练习国标舞仍属少数,尤其经济条件较差,有钱学跳舞者不多(一小时学费,欧洲名师要价900人民币,接近一般人的每月所得,台湾名师也要500元),所以很多选手只学一点基本步,或参加团体班讲习,然後模仿录影带的动作,勤练招式,也能参加比赛。但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总计学国标舞者仍相当可观,且比赛风气日益蓬勃发展前景看好,有些出名的选手有较多的资源,可到英国进修或赴外国比赛。而一般父母亲亦鼓励小孩学国标舞,因此少年组选手多。

台湾民间舞蹈风气极为盛行,跳舞场所到处可见,同样足以健身、社交、休闲娱乐居多,但台湾的社交舞法与国标舞相近,稍加训练即可加入选手行列,专业舞蹈教师多,舞蹈比赛多,几乎每周日或假期都有比赛,近十年的统计,每年比赛场次都超过一百三十次,且至少有十次以上属於国际性大赛,大都由民间自筹经费。台湾的经济状况较大陆为佳,每年赴英国进修的教练及至选手近百对,唯年龄偏高,发展性较差,近年来经济衰退,参加比赛的选手逐年下降,升学压力重,很少父母会鼓励小孩学跳舞,等到长大收入稳定,有钱学跳舞时,年纪已大难有成就。

六、学校教育

大陆已将国际标准舞列入正规教育体制之内,目前已知的学校有

1.北京舞蹈学院社会舞蹈系(国际标准舞系)。

2.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o

3.广东舞蹈学校国际标准舞班。

4.武汉市体育舞蹈学校。

5.天津、广州、大连、吉林、四川等体育学院均设有国际标准舞系。

舞蹈班学生(小班九岁入学、中专班十二岁入学、大专班十七岁入学、尚有成人进修班)全部住校,每周除了国标舞之外安排有芭蕾、爵士、现代舞、民族舞等课程,尤其入学考试时竞争非常激烈,有天份、身材条件好者才能考取。2000年6月18日在青岛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述学校的师生都大出风头,可见舞蹈学校专业训练之重要性。

台湾只四十所大专院校的体育课兴趣分组中,安排有国际标准舞

班,但只属於休闲娱乐层次,谈不上技巧训练,部份学校设有国标舞社团,聘请专业舞蹈老师指导,但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水准有限,去年起台北及台中二所体育学院,招收国际标准舞绩优学生,但缺乏专业课程及专业教师,除非自己特别进修否则进步有限。

七、比赛制度

大陆是中央集权制,故比赛制度较为统一,凡参加比赛的选手,均须经过奖章监定金星级以上者才能报名参加,评审委员也要通过评审资格考试才能担任评审。体委系统并未重视此项运动,未将其列入各级运动会之比赛项目。

台湾的比赛制度大都模仿莱国职业舞蹈教师协会(WD&DSC),因自

由社会人人都可举办比赛,因此显得杂乱,裁判员没有资格限制,全凭主办单位聘请。体育运动舞蹈协会,虽订有完善的教练、裁判

参、结训练及考试制度,可惜高水准的选手及教练都不认同,他们都参加职业系统的比赛,而不加入体育运动舞蹈协会,影响国家代表队实力。去年的全国运动会,首次将舞蹈运动列入比赛项目,对此项运动的发展必有正面的影响。

(叁)、结论

一、大陆舞蹈运动发展比台湾晚,但幅员广大人才多,尤其将国际标准舞列入正规教育体系之内,选择有天份的人施以专业训练,将来的发展性较佳,而台湾虽然起步较早,但缺乏有效的培训制度,而民间舞蹈风气也有钝化之感,加上经济衰退舞蹈发展受限,短期之内恐将落於大陆之後。

二、大陆的中央集权制,限制民间的比赛活动,但能选出最优秀选手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台湾是自由民主制,民间随时都在举行比赛,但是政府所支助的舞蹈团体无法吸纳全国精英选手,至为可惜。

三、大陆的舞蹈风气如日之东升,少儿组及青年组选手很多且肯苦练,而台湾青少年组选手很少,现役选手年龄偏高。台湾目前仍保有的优势,仅有少数几对尖端选手及数位优秀教练,以及掌握亚洲区及亚太区的行政权(叶荣裕先生兼该二会之秘书长)。

四、大陆政府及民间,对“舞蹈运动”的经费支援较少,而台湾政府及民间的经费相当充沛,使我们尚能保持部份优势。

(肆)、建议

大陆最大的优点在於“舞蹈运动”纳入正式学制,自九岁起就可接受专业训练,因此,我们再不重视,短期内将丧失竞争力,现提出三项建议:

一、在国内现有的舞蹈实验班中,增设“舞蹈运动”班,培养青少年选手。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舞蹈化;原因分析

随着近年来大众传媒对舞蹈的追捧与宣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具有舞蹈元素的体育锻炼方式,来满足自身价值观的需求。本文是在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人数增多现象中,分析、探索原因,希望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为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和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供微薄的力量。

1. 我校学生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的现状

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的主要途径,大学生通过自主组织、参加体育类比赛活动或参加体育社团、校外健身场所等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在体育社团和校外健身场所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通过调查显示:近五年,我校大学生参与舞蹈类体育社团和健身、舞蹈培训机构的总人数在迅速增长,健身、舞蹈培训机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近五年,我校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多,可能造成参与体育类社团和健身、舞蹈培训机构的人数也增多;通过问卷调查显示:89%的会员进入大学后才参加健身、舞蹈培训课程。我校大学受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参加体育类舞蹈社团、健身、舞蹈培训机构的人数不断增多,为什么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选择会出现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人数增多的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将会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为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和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2. 我校学生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人数增多的原因分析

2.1个人主观因素

通过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前三位动机分别是:锻炼身体、魅力追求、娱乐缓压,其他动机的排序是:人际交往、自我实现、其他;锻炼身体和魅力追求所占的百分比偏大分别为34%、27%,娱乐缓压动机和人际交往动机的百分比相差不大,仅4%,自我实现动机所占百分比偏小,仅5%;我校大学生参与健身、舞蹈培训的动机,除了五个维度外还有其他动机,其他动机百分比仅2%。

2.2外界客观因素

(1)消费水平提高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实力的提高,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 国家经济的大幅度提高使 人们逐渐树立“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意识[15] 。体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 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受此影响,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大学生身体锻炼意识的形成,也为大学生追求时尚、美丽、扩大交际等心理需求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我校学生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人数增多的一个外界环境影响因素。

(2)网络、媒体创造舞蹈氛围

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与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距离,加快了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和社会覆盖面,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娱乐的方式,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6]。近年来,网络和电视上相继出现了大批舞蹈类综艺节目,据统计,所有已播出、正在播和即将播出的同类节目多达10余档,其中包括《舞出我人生》、《舞林争霸》、《奇舞飞扬》、《NBA啦啦队篮球宝贝选拔赛》等,随着舞蹈类综艺节目的播出,舞蹈越来越受广大观众的关注。同时,网络上的舞蹈教学视频也越来越多,参与到舞蹈中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一种舞蹈氛围,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因此,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加舞蹈类社团、健身、舞蹈培训课程的人数不断增多。网络、媒体创造的舞蹈氛围,促进了我校学生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人数增多现象的形成。

(3)校园艺术活动和商家赞助、宣传

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大学综合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要造就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全面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有两个很重要的阵地:那就是共青团和大学生社团[17]。我校共青团和社团举办的迎新晚会、新生才艺大赛、校运会开幕式、毕业生晚会、及我校特色的樱花节和百团招新等多姿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为我校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机会。健身行业是迅速成长的朝阳产业,我校周边健身、舞蹈培训机构发展迅速,商家相互竞争,通过广告宣传、活动赞助,吸引我校大学生的参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76%的会员通过广告宣传参与健身、舞蹈培训,因此,商家的宣传是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参与的重要因素;另外,54%的会员希望通过健身、舞蹈培训后参加表演。因此,商家通过节目表演或其他的方式赞助校园艺术活动的举办,不仅为会员提供了表演、展示的机会还为商家自身进行了宣传。校园艺术活动的举办和商家相互竞争推动了我校大学生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人数增多这一趋势的形成。

3. 结论

3.1近五年,我校周边健身、舞蹈培训机构数量增多,我校大学生参加舞蹈类体育社团和健身、舞蹈培训机构的人数在迅速增多。我校学生选择舞蹈化体育锻炼方式人数增多现象的原因分为个人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

3.2我校大学生有锻炼身体的生理需求和娱乐缓压、人际交往、自我实现和魅力追求的心理需求,表现难美性项群与其他项群相比更能满足大学生魅力追求的需求。

3.3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大学生消费水平提高,促进了大学生身体锻炼意识的形成,也为大学生追求时尚、美丽、扩大交流等心理需求提供了物质基础。

3.4网络和媒体创造的舞蹈气氛,影响着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而我校校园艺术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机会,健身、舞蹈培训机构通过对活动提供表演或其他赞助,吸引大学生体育消费。

4.建议

4.1依据高校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教材内容,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加入舞蹈元素,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

4.2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使他们慢慢接受“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理念。降低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或其他体育活动的收费,帮助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4.3开设体育健身技能培训班、增设学生体育社团、开展体育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陶勇等.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

[2]侯勇. 湖南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1

舞蹈社团活动总结范文6

他是舞动在香江的艺术家,

多少年来,

他一直在舞蹈之路上不断地追寻

――和煦的春天、娇娆的夏天

璀璨的秋天、银色的冬天

伴随着变幻的四季,

他与舞蹈艺术风雨同路,

执着前行!

他创办了,

引领香港舞蹈界的云海艺术团;

他组织了,

凝聚香港舞蹈力量的香港舞联。

他创编舞剧,

带给大众的是视觉盛宴,

留给社会的是精神食粮。

他以弘扬和发展中国舞蹈文化为己任,

克服困难不断前行,

携手香港舞蹈界更美好的明天!

携手舞联,发展中国舞蹈文化

在香港舞蹈界,有一位本土艺术家,为业界所熟知;谈起他所参与创编的大型舞蹈剧,舞蹈爱好者更是耳熟能详,《香江魂》、《龙情5000》、《丝路流金》、《狮子山下》、《客从何来》等等大型舞蹈诗,莫不是大制作大手笔,莫不切合时代,发人深思。而与这些作品息息相关的艺术家,就是陈起馨先生。

陈起馨先生在香港舞蹈界素有大名,且锺情于舞蹈艺术,将舞蹈艺术当成是自己一生热爱和追求的事业,不断地追寻。他从事舞蹈创编工作数十年,创作出多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留给香港社会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广受好评,在舞蹈圈中具有惊人的磁场。

事实上,陈起馨先生长期担任香港舞蹈联会主席,在资源极为贫乏的情况下,携手香港舞联发挥出极大的能量,对于香港舞蹈界,意义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香港云海艺术团艺术总监、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表演艺术顾问、中国儿童歌舞学会副会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福建省职业艺术学院校友会会长(香港区)等社会职务,凝聚社会力量,为舞蹈艺术而努力。

舞蹈,显然是陈起馨先生的爱好和兴趣所在,也是其孜孜以求的事业所在。谈起舞蹈,他似乎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显得格外兴奋,言谈之间也令人倍感轻松。他首先谈起的,便是香港舞蹈联会。

其实在香港回归前后,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香港舞蹈事业的发展也变化喜人,舞蹈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成绩振奋。而其中,香港舞蹈联会更是引领香港舞蹈界,从一个最初只有12个舞蹈团体的联合组织,发展成为如今拥有108个团体会员的庞大舞蹈团体,为香港舞蹈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香港舞蹈联会凝聚了舞蹈爱好者的艺术才华、强烈的责任感和巨大的热情,推动了香港舞蹈事业的更大繁荣。而最初,正是陈起馨先生领导的云海艺术团及其带领数位舞界知己,牵手其它十一个舞蹈艺术团,以联系本港舞蹈团体、积极推广和发展舞蹈事业为理念,经过三年时间筹备,于1992年创办而成。

1989年筹备,1992年成立,作为一个非牟利性艺术组织,个中艰辛可想而知。陈起馨先生感言:“当初十二个舞蹈团决心牵手,日月星辰结伴而行,在旅途中行列不断扩大,彼此切磋舞艺,磨合心灵,在风雨中舞过,一步一印地来到收获的时刻”,他回首舞联过往足迹,当真是历历在目,舞联在众多舞蹈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壮大,收获累累硕果倍感欣慰。

在不断地进步中,香港舞联转眼间走过十九年历程,斗转星移,春华秋实。陈起馨先生介绍,舞联不仅从只有12个团体的组织发展成为具有108个舞蹈团体的组织,并且个人会员突破万名,遍布港九、新界。成立至今,参演各大型艺术节、庆典节日活动、舞蹈日,而表演场地从各大剧院到大会堂、社区会堂、大小公园、屋村到巡游街道,演出超过2000多场,观众多达百万人次,推动了香港舞蹈事业的发展,丰富了香港本土文化元素,为香港舞蹈文化注入了新的养分。

陈起馨先生坦言,加入舞联的不少是历史悠久的团体,各团体主要负责人和导师均为香港资深舞蹈家和舞蹈教育工作者,为香港舞蹈艺术的发展贡献良多。他说,没有众多成员齐心协力,辛勤经营,就没有舞联今天的壮大,成果实属来之不易。并且,创编五部大型舞蹈诗,均获得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大力支持。

其中,第一部是反映香港百年历史风貌的大型舞蹈诗《香江魂》,当时正是全港喜迎香港回归,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香江魂》的公演可以说意义深刻,影响深远;第二部是《龙情5000》,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大背景下创作而成,由600多人展演;第三部是大型舞剧《丝路流金》,是为了配合祖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而创作的;而第四部《狮子山下》,则是在“非典”横行期间,展现香港在中央政府和内地同胞的支持下如何克服困难,凸显香港人的精神;而第五部以香港人寻根为主题的大型舞蹈诗《客从何来》,更是获得高度评价。

通过大型舞蹈剧创作,通过对生活中的沉淀和思索,陈起馨先生携手与香港舞联的同仁,三五知己表达着对生活的感动,对生命的激情,更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他带给大众的,是阵容空前的视觉盛宴,留给社会的,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他舞动了香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创办云海,执着追求舞蹈艺术

蓦然回首,陈起馨先生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已经走过数十年,在舞蹈的世界中,他以不同的方式延续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诠释对于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在不断地追寻中,他感悟艺术真谛,体会艺术人生。

陈起馨先生从小便喜欢舞蹈,在香港福建中学读书时,家里人已经知道他对于舞蹈艺术的热爱,便送他到内地艺校读书,从此他走进舞蹈的世界。从接触舞蹈到走进舞蹈的艺术天地中,这几十年的时间,他都在不断地追寻自己对于舞蹈的梦想,酸甜苦辣的人生主题,都是紧紧围绕着他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而展开。

在这个行业里,他也有过艰难困苦,但他都一直坚持,靠着执着的信念一路走来。陈起馨先生表示,自己并不后悔选择舞蹈艺术,而是很开心,并希望自己能够一路走下去,能够做到更好。事实上在教学中,他也是这样教导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是教舞,还是教导学生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告诉学生对人要诚恳,对事业则要一心一意,贵在坚持。

一路走来,陈起馨先生都在舞蹈的艺术天地里翱翔,与舞蹈艺术不离不弃,不断地成长,更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他早年前往内地多个省市的舞蹈艺术院校专修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后来进修编导和戏剧课程,并曾赴美国纽约学习现代舞。他创作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舞蹈作品有百余个,屡获奖项,是一个多产的编创人员,在舞蹈艺术的天地里不断地奋进。

1990年陈起馨先生担任云海艺术团艺术总监,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发展舞蹈文化艺术。在他的指导下,云海艺术团组织了一系列更有系统的活动,培养了一批批新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受当时香港政府委任,筹备荃湾艺术节,先后担任筹备委员会委员至2000年,还担任节目召集人、副主席、主席、顾问等要职,而且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也都由云海艺术团负责表演。

云海艺术团在陈起馨先生的领导下,历经磨砺,凭藉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以继承发展和弘扬光大中国舞蹈文化为己任,克服困难不断前行。陈起馨先生说,最初云海艺术团的发展很艰苦,学员上课都是在四面通风,只有上盖的天台上,分批进行基本功训练,一直坚持了近二十年, 已是第二代人了。但正是历经风雨,云海艺术团才摘取累累硕果。

在此期间,先是促成香港舞蹈联会的成立,而培养舞蹈艺术人才更是不遗余力。陈起馨先生表示,在香港的一些舞蹈团体,二年一般只做一两次活动,因为经常开展活动缺乏强大的经费支持,香港的演出和排练场地也非常紧张,租金昂贵,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负担。鉴于此,陈起馨先生在云海艺术团开展培训时,往往并不收取太高的费用(每季三个月180元),甚至对于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采取免费措施,他希望藉此使得学生可以安安心心地学习,安安定定地接受培训,快速成长,成效也大,而导师们是自愿的长期无私奉献者。

陈起馨先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舞蹈人才,进入更广阔的艺术天地的学生们大有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陈起馨先生创作及组织港、澳、台演员一百人以奥运为主题之作品,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三场节目。在此期间,他带领20几个孩子踏上前往北京的路程,演出取得空前的成功,当时是孩子们第一次前往北京演出,家长们的恋恋不舍、社会人士的期望,都令他至今想起来都潸然泪下。

如今云海艺术团走过而立之年,乘风破浪,更是长足前行,不仅仅培育人才,更是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在2008年四川地震期间,云海艺术团在得知消息后,一星期内组织慈善演出,募得善款38万元,用以支持四川灾区,种种义举,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然而对于陈起馨先生来说,舞蹈艺术的发展,本身便是面向广大群众,着眼提升全民文化素质,舞蹈艺术的创作更是要注重社会效果。在这个呈现多元化艺术态势的香港,在传统舞蹈元素与西方舞蹈元素的交汇之间,如何让舞蹈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发展下去,陈起馨先生会依然为之而努力,携手香港舞蹈界更美好的明天!

陈起馨先生的履历与职务

香港舞蹈联会主席

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香港云海艺术团艺术总监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表演艺术顾问

香港荃湾民政事务处中分区委员

香港艺术发展局增选委员/艺术顾问

香港舞蹈团艺术顾问(1993-2006年)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香港区)

中国儿童歌舞学会副会长

中国舞蹈家协会儿童艺术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职业艺术学院校友会会长(香港区)

澳门舞蹈协会艺术顾问

2004年1月获民政事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