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范例6篇

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

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范文1

一、建设原则

除按照消防法规须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重点单位外,其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立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合用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可联合建立微型消防站。

二、人员配备

(一)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不少于6人。

(二)微型消防站应设站长、副站长、消防员、控制室值班员等岗位,配有消防车辆的微型消防站应设驾驶员岗位。

(三)站长应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兼任,消防员负责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工作。

(四)微型消防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等。

三、站房器材

(一)微型消防站应设置人员值守、器材存放等用房,可与消防控制室合用;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

(二)微型消防站应根据扑救初起火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配置外线电话、手持对讲机等通信器材;有条件的站点可选配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破拆工具等器材。

(三)微型消防站应在建筑物内部和避难层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可根据需要在建筑之间分区域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

(四)有条件的微型消防站可根据实际选配消防车辆。

四、岗位职责

(一)站长负责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预案,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训练;指挥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二)消防员负责扑救初起火灾;熟悉建筑消防设施情况和灭火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器材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并落实器材维护保养;参加日常防火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三)控制室值班员应熟悉灭火应急处置程序,熟练掌握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方法,接到火情信息后启动预案。

五、值守联动

(一)微型消防站应建立值守制度,确保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做好应急准备。

(二)接到火警信息后,控制室值班员应迅速核实火情,启动灭火处置程序。消防员应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处置。

(三)微型消防站应纳入当地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参与周边区域灭火处置工作。

六、管理训练

(一)重点单位是微型消防站的建设管理主体,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成后,应向辖区公安消防部门备案。

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范文2

一、工作目标

按照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夏季火灾防控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行公安机关、消防部门职能作用,动员发动相关警种,采取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与火灾防控基础工作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等方式,进一部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职责,提高社会单位自我管理水平,夯实消防基层基础,增强社会火灾防控能力,确保夏季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事故,部队执法执勤不发生有损形象的事件。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推动提升行业消防管理水平

在县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的议事协调作用,健全行业部门消防安全情况通报、会商研判、联合检查等机制,推动落实行业部门消防管理责任。要严格贯彻落实县公安局与教育、民政、卫计、文广等部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联合教育、民政、卫生计生、文物等部门对相关行业单位达标建设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得少于50%,对不合格的,要重点帮扶整改。

(二)开展夏季火灾隐患排查整治

夏季消防检查的重点范围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大型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暑期人员集中的培训机构、临时出租屋、旅游景点,高层地下建筑、文物古建筑、仓储物流、施工现场、“三合一”等单位场所,采取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

1、全县集中专项整治。根据市公安局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和我县实际工作要求,集中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大型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等单位场所以及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

(1)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严格落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的有关部署要求,认真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重点针对单位消防安全组织建设和责任制落实、专(兼)职消防队伍建设、防火安全技术措施、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设施运行、灭火药剂储备、灭火应急预案和演练、火灾爆炸事故的工艺应急处置等方面内容,制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开展集中检查,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2)大型城市综合体。对总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不包括住宅和写字楼部分的建筑面积)逐个排查登记,全面摸清消防安全现状,重点针对特殊消防设计和针对性技术措施落实、多产权和多业态消防管理、消防设施设备联动、餐饮场所使用明火、人员安全疏散、违规设置店铺摊位、救援窗口及消防车道、电气线路以及建筑钢结构防火等方面内容,组织开展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3)超高层建筑。对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和公共建筑逐个排查登记,全面摸清消防安全现状,重点针对特殊消防设计和针对性技术措施落实、竖向火灾蔓延控制、人员安全疏散、消防设施运行、避难设施、救援窗口和登高救援场地、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电气线路以及钢结构防火等方面内容,组织开展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4)大型医院。要依法督促全县医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落实防火巡查、检查措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提高自防自救能力。要针对此类场所因用火、用电不慎引发火灾的特点,督促单位制定落实严格的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要针对医院老弱病残人员多,且行动不便等实际,指导单位配备实用的报警和疏散逃生设施,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配合卫计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指导卫计部门对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医院消防安全检查规程,对医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医院改扩建施工现场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同时,指导卫计部门在本行业内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对开展好的单位,应树立典型。

(5)文物古建筑。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古建筑为重点,主要检查建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指导单位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配合文物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督促指导文物建部门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规程,对文物建筑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现场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同时,指导文广部门在本行业内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对开展好的单位,应树立典型。同时,要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专兼职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保安等五类人员培训,日常消防检查巡查,消防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人员安全疏散,装修装饰材料,用火用电管理,违规住人,灭火应急预案制定和组织演练等情况。建立部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安全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对重大火灾隐患和屡禁不止、屡查不改的消防违法行为,要提请政府牵头综合治理。

(6)社会福利机构。配合指导民政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督促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按照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检查规程,对社会福利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指导民政部门在本行业内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对开展好的单位,应树立典型。并定期联合民政部门组织对辖区社会福利机构进行全面普查,准确掌握福利机构的消防安全状况,摸清底数,建立台账。要严格依法实施福利机构建筑工程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公安消防部门和派出所要按照职责划分,将社会福利机构作为消防监督检查重点,及时核查群众对社会福利机构火灾隐患的举报投诉,建立与民政部门的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坚决取缔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社会福利机构。

(7)电气火灾防范。针对电气火灾多发问题,提请政府组织人力社保、安全监管、质监、工商、电力等相关部门,集中开展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切实抓好电力技术人员、重点工种业务培训、持证上岗、履职履责,督促单位做好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和自查自检,老化、破损电气线路和电器产品更换,以及电器产品生产、流通环节安全质量管理等工作。

2、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对夏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区域性火灾隐患,要于7月份集中提请政府挂牌督办,集中向社会公告、组织媒体曝光,掀起重大火灾隐患集中督办、强力整治声势,督促落实整改责任、资金、方案和防范措施,力争9月10日前整改销案。

3、全面提升社会单位灭火疏散能力。以消防安全管理人及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人员为重点,采取模拟火情形式,实地测试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反应速度计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灭火疏散的能力。

4、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夏季检查时期,聘请第三方具有资质的专业消防技术评估机构,针对火灾高危单位、大型石化企业、大型综合体及区域性火灾隐患等场所,根据各类场所火灾荷载能力大小不同,火灾存在风险不同对整个建筑的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能力、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的检测维护保养开展消防安全技术评估。

(三)做好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工作

根据省公安厅统一部署,切实加强G20峰会、“丝博会”等重大活动及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期间消防安全保卫工作。G20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期间,公安机关要严密制定消防安保方案,成立消防安保指挥部和工作组,组建涉会场所消防安保团队,逐个涉会场所督促落实“六加一”措施、组织开展实地熟悉演练,联合综治、民政、安监等部门部署网格力量、公安派出所实施群防群治;全县要加强社会面火灾防控,维护消防安全形势稳定。

(四)打牢消防基层基础工作

1、抓实网格化消防管理。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网格消防管理人员及工作职责,将消防管理延伸至 “网格”最末端。要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充分借助现有基层工作平台或移动终端,推广安装网格消防管理手机APP应用软件,加强网格消防信息采集、情况反馈、问题督办。要制定印发网格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指导书或手册,组织对网格员进行消防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常见消防问题的检查方法。要结合本地夏季火灾特点,发动网格力量开展针对性地网格排查检查,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9月底前,要推动40%的街道乡镇落实以上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建强用好微型消防站。要整合单位社区保安、重点岗位员工、物业管理人员、治安联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消防志愿者以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多种力量资源,结合值班安排和在岗情况,分时段优化人员编组,分区域设置消防器材,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消防演练,确保发生火灾“3分钟”到场处置。微型消防站要做到消防安全巡查队、灭火救援先遣队和消防知识宣传队“三队合一”,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和效能。要积极提请政府出台政策性文件,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优化保障和激励措施。9月底前,40%的重点单位、20%的街道和社区要按照以上标准建成微型消防站。

3、建立区域联防协作组织。以微型消防站为支点,划定范围组成一个消防联防区域,建立区域互查互检和通讯联络、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安全互查和应急调度、联合作战、战斗支援等方面演练,逐步实现联防区域内“一点着火,多点出动,邻里互助,协同作战”,提高区域联防协作能力,强化区域消防安全保障。

4、大力推进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请县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贯彻公安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和基层消防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公通字〔20xx〕24号)的意见措施,加快推进城市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训练基地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消除县级灭火救援力量空白点的任务,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小型消防站规划建设,编制实施各级各类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及消防专项规划。

5、强化火灾技术防范手段。要结合当地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建立消防基础信息数据库,提高社会消防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9月底前要向政府提交专题报告,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采取由政府投资运营或政府委托有关机构运营的“政府模式”,建立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要在居民家庭、小场所、小作坊、“三合一”场所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聚集场所,推广安装简易喷淋、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实用设施,9月底前,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安装率不低于年度任务的70%。

6、组织开展消防大培训。9月底前,要组织消防监督员、派出所消防民警、消防文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实地操”训练,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组织行业部门、街道乡镇消防工作负责人以及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并对培训人员进行造册登记备案。

7、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县区深入推进消防监督员“每日一查”工作,既要检查社会单位,也要对行业部门、街道乡镇、公安派出所、基层网格工作开展检查;既要检查单位消防设施、通道,也要检查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情况。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执法督察队伍,配备专门人员,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五)提升灭火应急救援能力

1、重点场所熟悉演练。组织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超高层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等场所逐一开展实地熟悉,掌握消防设施运行、水源道路、单位消防力量情况,及时修订完善预案。结合五类场所火灾特点,加大特殊装备配备,优化作战力量编成,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开展灾害处置技战术研究,提升专业处置能力。9月底前,消防大队开展五类重点场所灭火救援演练每类不少于1次。

2、数字化预案制定。根据灾害等级、力量编成、指挥层次等实际需要,分公安消防总队、支队、大(中)队三个层级,分别制定跨区域灭火救援预案、灭火救援类型预案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县消防大(中)队制定或修订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不少于15家。县消防中队数字化预案制定完成率不低于20%。

3、专业技术培训。组织攻坚组队员和基层指挥员进行基地化轮训,新任队员不少于30天,复训不少于15天。组织公安消防大队、中队指挥员进行集中轮训,每期时间分别不少于5天、7天、10天。抓好消防中队干部指挥能力考评工作,30%的执勤中队干部通过考评、持证上岗。指导微型消防站开展灭火救援专业训练,提高初期火灾处置能力。出台制度规定,明确消防中队和微型消防站的联勤联动程序、调度指挥方式,接警调派消防中队的同时,调动微型消防站先期到场处置。

4、技战术和体能训练。按照灭火救援实战需要,组织开展高层、地下、化工、灭火等编队的合成训练,优化作战编成和组织指挥,提升灾情侦察、评估决策、攻防组织、联合作战等能力。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灭火难题,分类研究制定一套处置对策和战术方法。消防中队战斗班组、典型灾害事故处置合成操法训练项目分别不少于6项。消防中队每天开展不少于1小时的体能训练。

5、抗洪抢险准备。建立与气象、水利、交通、地质、民政等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洪涝灾害的重点防控区域,了解汛情发展趋势,修订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完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

(六)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1、落实社会化宣传措施。联合教育部门组织第三届“暑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行动”,中小学开展以“上一节消防课、进行一次逃生演练、参观一次消防队站或消防科普基地、完成一次暑期家庭消防作业”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协助各类学校办好“消防夏令营”,实现对在校学生普训一遍。40%以上的中小学做到消防安全知识教材、师资、课时“三落实”,力争大学、高中新生在军训期间全部接受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积极推动党政干部培训机构将消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组织全县小学生消防征文大赛以及少先队消防培训活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开展消防培训及演练活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消防安全“三提示”和员工“一懂三会”培训活动。

2、宣传普及消防知识。协调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主要网站及各级官方新媒体,分别开展不少于1次的集中曝光行动。在省级媒体开设消防专栏不少于2个;省级电视台、广播刊播提示字幕、公益广告分别不少于1500条(次);消防官方微信、微博每天发送消防提示信息,手机消防安全提示短信每月不少于1条;“移动互联网消防信息服务平台”目标人群关注数,不少于年度任务数的80%。

3、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规范消防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开放工作,每周接待有组织的群众性参观、体验活动不少于1次。消防宣传车巡回宣传每周不少于3个半天,消防监督员每周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少于半天。

三、工作步骤及要求

夏季消防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5月20日前为动员部署阶段,提请政府召开会议、印发方案进行动员部署,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发动,营造社会舆论声势;9月10日前为全面检查阶段,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排查、检查,同步推进消防基础工作;9月20日前为总结考核阶段,组织检查考核,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提升防火、灭火能力的长效机制。各地要严格落实夏季消防检查各阶段任务,切实做到有声势、有效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夏季消防检查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加强消防现实斗争、夯实火灾防控基础的重要举措,既要通过夏季消防检查稳定火灾形势,又要带动基层基础工作、促进源头治理。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分管领导要亲自检查,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加强调度指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二)坚持党政主导,强化部门协作。要主动向政府报告夏季消防检查部署开展情况,争取重视和支持,将夏季消防检查纳入议事日程,提请党委政府领导带队检查消防安全工作,推动解决城乡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消防队站、消防装备、重大火灾隐患等重大问题。要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推动落实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以标准化促进行业消防管理规范化。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强大声势。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夏季消防检查工作部署开展情况以及重点工作成效,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宣传报道,推广典型经验,曝光重大火灾隐患,营造浓厚氛围。要针对夏季火灾特点,开展提示性消防宣传,普及安全用火用电常识以及自防自救知识,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四)严格督导检查,落实各级责任。要层层分解工作责任,将任务逐项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员,要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对组织有力、成效明显的,提出表扬;对工作不落实、进展缓慢的,通报批评。对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实行责任倒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则。要依法加大对失火案和消防责任事故案的侦办力度,配齐配强办案力量,公安机关法制、刑侦、消防部门建立协作办案机制,坚决杜绝有案不立、以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等现象。

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范文3

关键词: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火灾;技防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都发生了多起古城、古村落以及古建筑火灾,损失惨重。多发、频发的火灾形势将古城消防安全问题重新带回人们关注的视线,为我们敲响警钟。2019年4月6日,法国巴黎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建筑损毁严重。2019年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烧毁房屋343栋,受灾群众335户。同年1月25日,贵州报京侗寨发生火灾,烧毁房屋148栋,受灾群众296户。2020年5月4日,浙江温州永嘉县芙蓉村古建筑群之司马第大屋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246平方米。无情的大火不仅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给传统文化保护造成严重威胁。绍兴古城是一座2500多年的历史名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载体,是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古城是以活态的、文化空间的形式存在,房屋耐火等级低,建筑内可燃物多、火灾负荷大,房屋布局密集,还有相当数量古村落、古建筑电源线路严重老化,村民缺乏必要的用电安全知识,大量存在私拉乱接电线,极易引发火灾,提高古城消防安全等级刻不容缓。

一、绍兴古城基本概况及火灾形势分析

绍兴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包括越子城、石门槛(古越文化展示区)、八字桥(南宋文化遗产保护区)、嶯山(东晋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区)、鲁迅故里(近代文化遗产保护区)等历史文化街区、9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百处文物保护点,常住人口约为14.4万。(一)古城特点。古城有着“两多一高”的特点。一是文保和历史建筑较多。古城内有部级文保单位17处,省级文保单位7处,市级文保单位71处,文保建筑密度高,木结构建筑多。二是新建大型综合体、高层建筑多。与国内其他传统古城不同,绍兴古城内有新建大型商业综合体银泰城、咸亨新天地等,其他新建高层建筑超过30幢。三是社区人口密度高。古城内有百草园、花园、西小路、燕甸园、北海、罗北、铁甲营等七个社区人口密度超过200人/公顷,人员活动、居住较为密集。(二)古城火灾统计及原因分析。笔者统计近五年来绍兴古城内发生的火灾共90起。从起火时间来看,早上7点到8点,中午11点到12点和晚上18点到20点这三个时间点起火风险较高,起火次数占总数的52%。上述三个时间段为用火用电高峰期。从火灾发生地来看,住宅火灾起数43起,占总数的48%;商业餐饮类场所火灾起数19起,占总数的21%。商业用地集聚区和老旧小区火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新建小区和其他地区,历史街区嶯山街明显高于其他街区。从起火原因来看,电气火灾39起,占总数的43%,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29起,占总数的32%,用火用电引发的火灾占起火总数的三分之二。综合分析,古城内居民用火用电不规范,电气线路敷设年代久远,不能及时维护更新,并且用电设备在原基础上大量增加,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托古建筑开设的餐饮场所用火用电量大,日常管理不规范,也是古城火灾的另一个集中点。

二、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消防基础条件差,先天性不足较多。古城历史街区内长街窄巷分布较多,空间以人行交通为主,道路宽幅多为2.5-3米,不具备消防车辆通行条件。街区内以木材构建筑为基本元素,各类木构件年代久远,致使先天易燃的木材成了“全干材”,易燃性提高。古城有众多保留完整的特色台门建筑,宅院四面围合,建筑相互依附,防火墙隔断空间有限,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连锁效应,造成火势蔓延。历史街区内消防设施以室外消火栓为主,但古城内460个室外消火栓多数集中在新建道路两侧,街区内分部较少。(二)建筑产权和功能复杂,火灾隐患突出。除面向公众开放参观的景点建筑和新建的建筑外,古城内多数老旧建筑、文保建筑仍为居民居住使用。一是违建普遍,违章建筑遮天蔓延。在日常生活中,台门建筑出现较多违章建筑用来遮阳挡雨,进一步压缩建筑开敞空间。二是生活杂物堆积多,走廊过道空间狭窄。三是各类线路交织分布,线网安全隐患大。早期建筑内部设计没有独立水电设计,走线相对随意,随着用电电器增多,线路铺设越发密集。四是日常用火条件较差、使用方式不规范。古城内老年人较多,日常用火习惯不规范,有部分居住老人还在使用蜂窝煤。(三)责任主体欠明确,日常管理松散。绍兴古城文物建筑多,又是一座旅游名城,属地街道、社区以及文保、旅游、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交叉,呈多头管理的态势。对历史街区内老旧建筑出租用于经营餐饮、娱乐、住宿等部分高危场所,不能明确管理主体,不能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消防管理人员,场所也未按照要求落实日常巡查检查、消防宣传、灭火疏散逃生演练等工作制度,消防安全设防等级不高。(四)应急处置力量不足,处置能力欠缺。除3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站覆盖古城以外,古城也已经结合社区办公用房、老旧小区车库等空间建设了一批微型消防站,历史街区所在社区基本都配备有社区微型消防站,但这些站点并未派驻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值守,且值班人员缺乏专业的消防技能培训,普遍不会使用消防水泵等设施,对比历史街区内古建筑群的火灾危险性、蔓延速度,应急处置力量人员、装备以及处置能力仍有所欠缺。

三、从加强技防措施作用入手,提出加强古镇消防工作的措施

古城消防安全具有其自身特点,其火灾不仅以扑灭火势为目标,更是要最大限度保护其文物建筑、最大限度减少文物损失。因此,古城消防工作应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治理责任体系,制定各级政府、部门、街镇、行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实现消防管理社会共治,重点坚持“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古城内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风险报告和管控承诺机制,履行法定管理职责。定期组织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基层监管人员岗前培训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除了以上人防手段以外,笔者从加强技防措施入手,合理利用现代消防技术成果,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一)深化源头快速预警,建立智能防控体系。1.利用物联网技术精准排查火灾隐患及时预警。建立古城“智能预警”系统,针对古城内部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独居老人住所、电动车停放点、厂房仓库、沿街商铺、集体宿舍等关键领域“小火亡人”问题,通过安装无线智能感烟探测器、无线手动报警装置、无线声光报警器、电气监控设备、智能充电桩和可视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探测烟气、高温、燃气以及监测记录电气线路及设备的电流、剩余电流和温度等数据,一旦采集到异常信息,系统自动通过声光、手机向承租户、房东、基层网格员发出警报,并同步将报警信息发送至附近微型消防站、消防队,实现火灾自动多级报警。2.利用“掌上”单位自主管理系统强化责任落实。可以运用RFID,无线传感等技术,依托无线、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破解单位自我管理难度大、人员管理更换快、管理模式不一致、“四个能力”知识不熟悉、演练演习情况不及时、隐患排查情况不透明等问题,建设统一的“掌上”单位自主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掌握单位基本情况、地理信息、消防设施、消防巡查、消防评估、演练培训及宣传等基本资料,实现对古城重点单位日常管理、培训指导、交流学习“指尖化”,进一步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二)创新监管手段,建设古城特色消防管控模式。1.实行消防基础信息循环采集。落实古城网格员每月对辖区小微企业、文保单位等重点建筑进行一次全面走访,重点采集员工数量、消防安全状况等动态信息,实现动态信息每月循环更新。落实镇消安办和村社区等组织每季度对城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通道和微型消防站等进行一次核查,重点采集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布局、智慧消防物联网终端设施、微型消防站执勤力量等基础信息,实现基础信息每季度循环更新。依托当前镇街均已建成的基层管控平台,所有消防元素信息在平台的城镇地图上集中展示,着力提升数据和信息分析研判能力。2.推行消防隐患检查督改外向循环。落实政府部门相关科室和网格员实地检查、督改等信息通过消防监督管理手机app上传隐患检查、整改照片至平台,由平台值班人员根据隐患照片情况进行分工和销案确认,实现隐患督改机制循环落实。为确保信息真实,可由平台自动定位检查人员手机位置,上传照片自动添加检查单位名称和拍摄地址水印。古城所有智能烟感温感、智慧用电终端传感器和相关视频监控信息和实时状况,定时在镇街基层指挥中心循环滚动直播,实现重点部位循环管控。(三)开拓宣传途径,加强消防安全教育。1.建立科技化消防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利用上大路望火楼等历史文物建筑,将其提升改造为宣传教育基地,设置知识学习、技能实践、隐患排查、逃生体验等区域,融入VR、AR等高新技术手段,以互动式的答题和体验式的游戏设施,打造展示古城消防文化的体验区。将基层网格员等一线监督人员、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安保人员、学生、游客等请进来,让群众掌握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推进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逐年提升。2.建立重点区域消防安全自动提示系统。在古城的文化旅游景区、历史街区、大型公共互动中心、轨道站点等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建立以公共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平台的安全风险提示短信系统,平时向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安全防范和逃生知识等消防短信,重大火灾发生时及时消防逃生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四)集成精准数据,加强灭火救援“精确指挥”。1.充分采集共享各类数据资源。加强5G通信和传感网络相融合的消防信息化运用,建立古城消防指挥辅助平台,通过采集古城内智慧消防物联网终端设施、社区消防站值勤信息、消防队站地理位置、重大危险源参数指标和作战对象灭火预案等消防基础信息,实现消防资源集成共享,为政府调动力量提供辅助决策。采集道路视频监控系统,汇接实时路况、周边水源、视频监控等数据资源,建立多维度分析评估模型,全面提高接处警准确性和针对性,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全过程、全要素指挥体系。2.建立高效精准联勤体系。在建强古城小型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的同时,打破传统调度模式,建立古城微型消防站联勤联动平台,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一键式调派火警500米范围内所有微型消防站,第一时间形成预警点位与各级响应单位的工作合力,有效提升各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动处置效率,达到“反应迅速、覆盖全面、多方支援”的目标。同时,可以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现国家消防救援队伍与微型消防站互通互联,实时掌握队伍动态,形成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微型消防站联勤联动体系,真正做到“小火不出社区、大火不出街道”。

以上提出的各项措施,对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古城消防工作中大量人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对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强古城消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开展古城消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所在地区突出问题,在积极督促有关单位压实主体责任的同时,结合旧城改造、文物修缮同步增设智能消防设施、设备,在实战性、实用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合理运用科技力量来做好古城的消防工作。

参考文献:

[1]白铁柱.浅议历史文化名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以大理古城为例[J].北京:经济日报社,2016:39-41.

[2]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N].四川日报,2019-05-28.

[3]陈成.历史街区中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预防措施分析[J].深圳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2020:259.

[4]张庆顺,赵柯,马跃峰.基于安全街区理论的历史古镇防火设计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9:146-151.

[5]王刚.互联网+古建筑智慧消防系统[C].杭州: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6]曹洪斌.历史街巷消防安全适应性研究[J].北京:中国房地产研究会,2018:35-36.

[7]王久平.提高智慧消防技术创新能力人防技防共护安全[J].中国应急管理,2019,(11).

[8]浦天龙,鲁广斌.现代城市智慧消防建设探讨[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5):50-55.

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范文4

在全市消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尊敬的X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作个发言,汇报2018年全市消防工作情况,建议安排2019年主要工作。等会,张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一、2018年全市消防工作情况

2018年,全市消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创新火灾防控方式,全面深化社会消防管理,不断壮大多元消防力量,大力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加快推进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总体稳定。全市火灾起数、直接损失、伤人数、亡人数四项指数全面下降,特别是火灾亡人数为零,是去年全省仅有的未发生亡人火灾的三个市州之一,平稳的火灾形势为娄底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主要工作体现在:

    (一)党政主导,齐抓共管,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消防安全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15次听取消防工作汇报,调研指导消防工作,现场解决消防工作难题,高位推动各项消防工作落实落地;市县两级政府先后召开政府消防工作会议8次,市消安委与5个县市区消安委、28个市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及97家市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一签订了《消防工作责任状》。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市(县)委党校将实施办法宣贯纳入全市处(科)干培训班必修课程。各行业部门主动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责,联合部署行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合力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安全责任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严格治理,多元施策,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以冬春、春夏火灾防控工作为主线,先后组织开展了消防领域“十大战役”攻坚行动、消防安全打非治违“春雷百日行动”、落实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年活动、消防安全监管“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利用约谈提示、隐患曝光、联合执法、综合治理等组合拳,全面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落实,娄底大市场等3家单位成功摘除省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帽子,全市28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完成整改销案。2018年,全市消防部门共检查单位1.41万家,发现火灾隐患2.85万处,整改火灾隐患2.82万处,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331份,临时查封单位380家,责令“三停”单位190家,行政拘留44人,彻底整治了一大批火灾隐患。

(三)创新模式,疏堵并重,火灾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升。在保持严格执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火灾防控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将“智慧消防”建设纳入“智慧娄底”建设内容,推广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装置4000余个,逐步将全市火灾高危单位和高层建筑接入远程监控系统,并依托电信大楼建成监控指挥平台,通过探头站岗、物联放哨、鼠标巡逻,实现消防监管手段从单纯人防向人技结合的精准防控转变。

    (四)建强队伍,磨练打赢,灭火救援事故处置本领不断增强。将社会化联勤联动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壮大消防应急联动力量、常态开展联合演练行动,不断磨练队伍综合作战能力,一年来,按照“有队员、有场地、有车辆、有保障”标准建成乡镇政府专(兼)职消防队71个,建立微型消防站802个,聘请22名灭火救援专家充实灭火救援力量,修订8种类型灾害事故预案,组织公安、交通等行业部门、乡镇专兼职队和微型消防站等多元消防力量开展工贸行业火灾事故综合应急演练、鸿星新天地高层建筑演练、娄底高铁南站等综合性跨区域拉动演练10次,全市应对灭火救援事故的综合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去年,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出动1285次,出动消防车1995台次、出动人员13824人次,抢救被困人员263人,疏散人员4312人,抢救财产价值1.9亿元。

    (五)全民参与,广泛发动,群众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升。紧紧围绕消防宣传全覆盖目标,以全民消防我行动、雏鹰行动、住宅火灾精准防控、消防教育进军训、119消防宣传月等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消防宣传“七进”工作。组建128支社区“打更巡逻队”,招募243名“消防宣传代言人”,7家企业将消防元素融入品牌宣传,3360名快递员参与消防宣传公益行动,1852所学校60万师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活动,分期培训1125名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我市推荐的优秀消防工作者——涟钢专职消防队大队长段武兰获得第四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中央媒体报刊16次报导娄底消防工作,消防宣传影响力不断提升,居民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二、当前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没有到位。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上热下冷”现象还比较突出,部分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存在消防工作重视不足、消防组织机构不明确、消防管理措施不具体、消防巡查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行业部门之间仍然缺乏及时有效的联合会商、信息互通、重检查轻整改的问题没有根本扭转。部分社会单位存在重经济利益、轻消防安全的现象,日常管理不规范、岗位职责不明确、消防投入不充足、设施配备不完善、培训宣传不经常等问题较为突出,没有从被动整改向主动管理转变。

(二)消防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虽然2018年来全市未发生亡人火灾事故,但潜在的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仍然不容有丝毫麻痹大意。各类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建筑、易燃易爆企业、集贸市场、“三合一”、群租房等大量涌现,这些场所普遍存在人员密集、致灾因素多、火灾扑救难等特点,发生火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和社会影响。同时,农村地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层组织缺失,网格化缺失,防范和处置火灾能力差,火灾多发易发,“小火亡人”的隐患比较普遍,个别县市区出现小火亡人现象。

(三)消防工作基础较为薄弱。自2007年底我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正式驻兵以来,我市已经连续12年未新建落成消防站。按照《娄底市中心城区城市消防规划(2015-2020)》要求,我市中心城区应建消防站12个,现投入使用的仅有3个,各县市城区至少要建2个消防站,但目前都只有1个,已建成的消防站保护半径过大,无法对火灾初期形成及时有效的扑救,消防栓欠账,极易酿成各类大型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当前我市年度消防经费总量偏低,在全省排名第13名(省消防总队后勤部提供),落后于周边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州支队,特别是在人员保障、装备购置、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需求方面压力很大,无法与当前的工作任务和消防工作实际需求相适应。

三、2019年全市消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9年全市消防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火灾形势总体稳定”这一总目标,持续完善“四位一体”的社会化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大力加强火灾防控能力建设。主要任务是六个方面:

(一)压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多元共治管理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国办、省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出台我市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年内至少提请召开一次常务会或专题办公会议,研究解决重大消防问题。要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务督查、民生实事、绩效考评、平安创建、综治管理、乡村振兴等内容,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乡镇、街道100%落实网格化管理,社区100%达到消防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明确驻村辅警、网格员、安监员等基层力量消防工作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各行业部门要将消防安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日常监督检查范畴,严格落实联合执法、诫勉督办等措施,确保本部门、本行业消防安全。深化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督促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落实“6+1”措施和户籍化管理,探索重点单位监督管理模式从“重监管责任”向“重单位主体责任”转变、从管物向管人转变,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水平。

(二)深化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持续净化消防安全环境。

把握火灾发生的季节性规律,扎实开展“冬防”、“夏防”两个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商业“三合一”、“九小场所”分类整治,组织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新型工业园区等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电动自行车、文博单位等消防治理“回头看”。依托重大事故隐患“一单四制”制度,加速推动全市13处重大火灾隐患整治。深入推进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强力开展电气产品、电气线路整治,全面整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的电气安全突出隐患。加快智慧消防建设,推广应用城市远程监控、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物联感知技术, 全面铺开消防领域“智慧乡镇”、“智慧小区”、“智慧建筑”、“智慧单位”等各类场所创建试点工作。深化“消防安全示范社区”达标创建工作,全面推行居民住宅“楼院长”制。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夯实消防事业发展基础。

要重点加强乡镇专职队和农村志愿消防队建设,年内推动全部乡镇建成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的消防车辆器材,全部自然村建成志愿消防队,配备手抬机动泵。要加大装备器材保障力度,逐步淘汰超期服役车辆,加强消防特种车辆装备配备。要统筹规划消防队站建设,构建“特勤和普通站为核心、小型站全面覆盖”的城镇消防队站体系。要加强市政消火栓建设,开展城区消火栓“欠账清零”工作,年内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市政消火栓建设达到国家标准,新建市政消火栓不少于140个,建有率和完好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

(四)开展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增强公众消防安全意识。

年内,打造1所中小学校综合性消防安全示范教育基地,每个社区至少培养1名“消防宣传大使”,所有中小学校做到消防安全有课程、有教材、有师资。充分发掘利用新媒体、自媒体潜能,办好娄底消防官方微博、微信。加大对消防“明白人”的培养力度,针对性开展行业部门消防主管人员、村(居)委会负责人、驻村辅警、基层网格员、重点单位消防管理人、责任人、微型消防站站长等7类人群消防培训。结合全市脱贫攻坚战役,确保全市乡镇农村实现消防广播“村村响”,并在部分乡镇试点建设“消防安全示范乡村”,探索农村志愿消防队和消防广播“村村响”结合推进的新模式。

(五)完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不断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强化“演练即实战”思想,组织开展多部门的跨区域实战化演练行动,完善统一指挥、信息共享、预警响应、应急联动、综合保障、信通支撑等工作机制,建立起快速灵敏、高效畅通的社会联勤联动救援机制。要加强灭火与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或联储代储机制并开展应急保障物资演练,确保各项应急救援行动准备充分、保障有力。

(六)认真做好迎接“国考”工作。

4月中旬,国务院将对我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随机抽取两个市州进行实地核查。今年是应急管理系统机构改革后,国家层面首次组织的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合并进行的考核巡查,此次考核规格高、范围广、要求严。全力做好此次迎考工作,是当前全市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

各负有迎考责任的部门要以“国考”迎检为契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结合自身职能,对照考评标准,全面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推动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要逐一把关城市消防规划、市政消火栓、消防专项经费、消防装备等硬指标、硬任务,确保达到标准,不出问题。同时,各行业部门要对考核细则中确定的常态工作任务和指标,推动纳入本行业本系统今年总体工作部署,明确具体的时限、任务、责任,跟踪调度推动,确保按时保质落实到位。

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范文5

关键词:倒闸操作 电气二次联锁 微机防误闭锁

1 问题的提出

《电业安全生产规程》和1990年能源安保[1990] 1110号文提出了电气设备"五防"的要求,其中明确规定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应优先采用电气防误联锁的设计原则。所以在操作二次回路上设置电气闭锁已成为防止人为误操作等事故发生的有效而可行的手段。近几年来,随着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广泛运用,许多老式防误闭锁的变电站也在进行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加装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新建变电站在配置了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后, 是否可考虑不设计电气二次回路闭锁?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安全管理、微机"五防"技术与传统电气二次防误装置功能比较,以及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2 误操作事故原因的分析

从误操作的过程来看,人为误操作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运行值班人员、检修人员以及其它人员的误操作造成。还有因操作二次回路绝缘损坏,造成的恶性事故发生。

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就是防止运行人员的误操作这类事故而采取的一种积极措施。但是它是在微机(或模拟屏的单片机)上实现的,是虚拟的。它只能满足运行值班人员的操作要求,并不能完全解决检修人员和其它原因的误操作问题。因为在检修、试验过程中,这时的拉合是由检修人员执行,在不能依赖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前提下,电气二次回路联锁就成了最后一道防线。此外,还有二次操作回路一点的绝缘破坏、无关的人员误碰等原因造成外力原因误操作事故。

3 传统电气二次防误闭锁与现代微机防误闭锁技术分析

电气防误操作是建立在二次操作回路上的一种防误功能,一般通过断路器和开关的辅助接点,在其操作二次回路上串入并相互联锁来实现。微?quot;五防"则是一种采用计算机技术,用于高压开关设备防止电气误操作的装置。通常主要由主机、模拟屏、电脑钥匙、机械编码锁、电气编码锁等功能元件组成。现行微机防误闭锁装置闭锁的设备有断路器、开关、地线、地线开关、遮拦网门(开关柜门),上述设备需由软件编写操作闭锁规则程序。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与传统电气二次防误技术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电气二次防误闭锁回路是一种现场电气联锁技术, 主要通过相关设备的辅助接点连接来实现闭锁。这是电气闭锁最基本的形式,闭锁可靠。但这种方式需要接入大量的二次电缆,接线方式较为复杂,运行维护较为困难,辅助接点设备工作不可靠。

(2)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一般不直接采用现场设备的辅助接点,接线简单,通过防误闭锁系统微机软件规则库和现场锁具实现防误闭锁。

(3)电气闭锁回路一般只能防止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误操作,对误入带电间隔、接地线的挂接(拆除)等则无能为力。不能实现完整的"五防"功能。

(4)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写相应的"五防"规则程序,可以实现较为完整的"五防"功能和杜绝不正常的操作行为发生(易引发恶性事故发生),但是在微机系统故障而解除闭锁时,"五防"功能完全失去。另外,电动操作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二次操作回路绝缘破坏还极易导致开关的误拉和误合。

4 完善的防误解决方案

从以上的分析和比较可知,片面地认为电气闭锁回路可靠和不可靠,认为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万能,可以彻底取消电气二次闭锁回路,都是不可取的。

电气二次闭锁回路是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完善和总结,发展起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误闭锁方法,实现起来方便、可靠,但回路复杂,间隔多的大型变电站实现起来耗费大量电缆,且在运行中存在开关辅助接点工作不可靠、户外电磁锁机构易损坏等问题,再者其防误功能随二次接线而定,不易增加和修改,不能实现完全?quot;五防"功能。

微机防误闭锁系统通过软件将现场大量的二次闭锁回路和操作行为变为电脑中的"五防"闭锁规则库,实现了防误闭锁的数字化,并可以实现以往不能实现或者是很难实现的防误功能,应该说是电气设备防误闭锁技术的最新技术和飞跃。但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漏洞和其致命的弱点在于"五防"功能以操作逻辑为核心,对于无票操作和误碰(主要是检修人员)及二次绝缘破坏则有可能防不住。通过分析传统电气二次闭锁回路和现代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各自的特点,对于新建和改造的变电站,我们建议采用的"五防"闭锁系统方案如下:

方案一:对于站内所有断路器和开关的位置为实遥信,且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与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共享一个数据库的,可以考虑不设计或取消电气二次回路闭锁,所有防误功能由微机"五防"系统独立完成,且要求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有"防空程"措施。

方案二:对于站内所有断路器和开关的位置为虚遥信,且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与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共享一个数据库的,可以考虑部分不设计或部分取消电气二次回路闭锁(主要是指接地开关电磁锁和综合闭锁),防误功能由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和间隔电气二次闭锁回路共同完成。要求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有"防空程"措施。

方案三:无论站内所有断路器和开关的位置为虚遥信还是实遥信,也无论微机防误闭锁与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是否共享一个数据库,不设计或取消电气二次回路闭锁,但在电动操作的开关或接地开关机构箱的操作电源回路中加入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强制接点,防误功能由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独立完成,并要求微机五防系统有"防空程"措施。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对电气"五防"系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传统电气防误闭锁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而作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用发展方向的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在功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为了安全可靠起见,在大力推广应用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同时,适度保留间隔的电气二次闭锁回路或将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接点引入到电动操作回路中,应该是比较有效的防误闭锁措施。

参考文献:

[1]《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能源安保[1990] 1110号文件》.

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范文6

关键词:110kv变电站 设计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110kV变电站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农电负荷属于三类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对一、二类负荷要低,变电站工程造价标准较低,应本着安全、适用、节约、小型化的设计原则。综合自动化是变电站建设的发展趋势,故新建变电站应按综合自动化站建设,满足调度自动化要求,逐步实现少人或无人值班。

1变电站设计思路

1.1 主接线

对主接线的要求一般应满足简单可靠、运行灵活、操作安全、经济合理、便于扩建。方案1: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该方案特点是需两条110kv线路和两台110/10kV变压器,供电可靠性高,但工程造价高,不能实现35kv系统送出,适用于末端变,接线方式见图1。

图1 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方案2:采用110kV和35kV线路变压器组联合供电,110kV作为主供电源,35kV系统作为后备电源,供电可靠性高,工程造价相对方案1较低,适用于变电容量较小的变电站。当35kV系统供电时经济性较差,适用于末端变,接线方式见图2。

对农电而言,由于经过数年的农村电网改造,35/10kV电网结构和设备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35kV网络日趋完善,具有一定的后备能力。所以,应简化变电站主接线,建议三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为检修断路器和线路方便,可设接地隔离开关。110kV侧可按2~3路规划;35kV侧可按3~4路规划;10kV侧可按4~5路规划。

1.2 主变配置

变压器配置两台,110/38.5/10kV主变一台,35/10kV备变一台,备变容量的选择条件是满足10kV负荷即可。其运行方式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主变带全部负荷。当主变检修、故障或110kV系统停电时,当地10kV负荷由35kV系统其他电源联络线通过备变带。为简单经济,备变35kV侧采用高压隔离负荷开关控制(若10kV负荷比较重要,可改用断路器、隔离开关组合控制),35kV侧负荷可根据联络线的传输能力,决定由联络线带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变电站。

1.3 电压调整

为保证电压质量,提高用户电压合格率,拟采用有载调压方式,并以10kV电容器作为辅助调压。变压器调压可通过监测系统实现远方操作和就地操作。

1.4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110kV是否接地由调度部门根据系统情况确定。35kV中性点是否配置消弧线圈应根据35kV线路长度决定,一般当线路接地电容电流超过10A时,应配置消弧线圈,消弧线圈采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10kV侧因农村电网电缆用量很少,接地电容电流极小,故不考虑配置消弧线圈或经电阻接地。

1.5 一次设备布置

为保证安全,配电装置采用半高型布置。地区年降雨量较少,加之变电站接线方式简单,年操作量并不大,可以满足运行要求,虽占地面积和屋内式相比较偏大,但农村地价和城市比较,还是低很多。所以选择屋外敞开式、半高型布置是可行的。

1.6 一次设备选型

变压器:原则上应采用节能变压器,线圈采用铜芯。根据农村负荷率低的特点,铁芯采用非晶合金材料,可大大减小变压器空载和低负荷下的铁芯损耗。

开关设备:为满足无油化要求,采用SF6开关或真空开关。断路器采用弹簧储能的操作机构。避雷器:采用合成绝缘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电容器:考虑到农村负荷变化大,电容器应采用散装式或变容量电容器,以便随时调整所投入的电容器容量。根据需求可配置一组或两组,为减小谐波对系统的影响,电容器应串电抗器。

电流互感器:考虑到10kv负荷波动性较大,10kV侧采用双变比户外式,以便于根据负荷情况调整变比。建议采用独立式干式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建议采用干式互感器。电能表:采用电子式电能表。

1.7 保护与自动装置配置

1.7.1 保护配置

110kV线路:由于自承式光缆的架设,为高频信号的传输提供了高质量的通道,采用高频闭锁距离和零序保护可以满足运行要求。主变压器:主保护为差动、瓦斯;110kV侧后备保护为复合电压闭锁过电流等常规保护配置。

1.7.2 自动装置配置

为满足两个方向电源的瞬时切换,110kV线路和所用变压器装设备用电源自投装置。35kV和10kV线路装设微机消谐及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35kV和10kV线路装设微机低周减载装置。

为提高瞬时故障供电可靠性,配置线路自动重合闸。保护及自动装置全部分散化,保护及自动装置作为一次设备的附属设备,要求保护装置有通信接口,具有故障录波功能。

1.8 安全装置

变电站安装微机五防系统,并和监控系统进行通信。

1.9 通信及自动化系统

系统通信:采用110kV光纤通信为主要通信方式,备用通道为载波通道,主备通道手动切换。

站内二次系统通信: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自动化系统:应提供监控与消谐、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投切装置、直流系统、电子式多功能电度表、五防闭锁、故障录波、消防报警的通信接口。

1.10 所用电源

按两台所用变压器配置,一台装接在10kV母线;一台装接在35kV母线。所用屏低压供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1.11 直流系统

采用智能型高频开关电源直流电源柜,变电站与通讯共用一套直流系统,系统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设一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蓄电池经开关接在母线上,正常情况下蓄电池以浮充电方式运行。直流系统(220V)应采用微机智能化的控制管理,具有数据采集及远方通讯功能,使得整个电源系统处于高度自动化状态下运行,并通过通信接口接入微机监控系统。

2变电站运行性能评价

3.1 安全性

由于主接线简单,操作单一,不存在带电进行母线、变压器切换,并且配置了微机五防闭锁,可以满足倒闸操作安全性。并设有故障录波分析装置。

2.2 可靠性

采用110kV供电,35kV备用的供电方式,可以满足10kV侧在任何方式下连续供电。

2.3 经济性

主接线简单,所需元件较少,可降低工程造价。副变压器可采用旧变压器。采用节能型照明灯具。保护及自动装置采用全分散化,节省大量电缆。按少人值守设计,需要运行人员较少。

2.4 优质服务

设有光纤通信,保证语音和数据传输质量。设有通信接口,满足外部对变电站信息的要求。

2.5 自动化水平

采用微机控制,智能化程度高,数据高速传输,及时、准确反映变电站开关设备位置状态和实时电流、电压、功率、电量等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供电企业技术标准(设计标准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