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工作总结范例6篇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范文1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舞台林林总总的企业当中,小微企业的数量超过了半壁江山,其在财政收入、解决就业、推进创新、构建创业平台、完善社会服务分工等方面均为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成为一支经济生力军。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让大多数小微企业一直在浪尖上跳舞,仍然面临着融资难、人才匮乏、产品或服务水平较低等一些困难,同时普遍存在产业机构较单一、产权不明晰、盲目追求扩张、缺乏前瞻性战略规划等诸多问题。研究小微企业发展趋势,可以帮助社会及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对其的现状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可以推动小微企业明确自身定位,加强规划,准确研判趋势,把握市场脉搏,使其健康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1 小微企业的定义及特点

1.1 小微企业的定义

据百度百科介绍:小微企业是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于2011年11月提出的,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2011年6月18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其中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特别结合我国的实际,在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如工业企业中划分微型企业的标准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为微型企业(详见《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小微企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第九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1.2 中国小微企业当前的四大特点:

1.2.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机构多元,私营企业是小微企业的主体;

1.2.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明显,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1.2.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特色;

1.2.4敏感脆弱,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

2 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

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94.15%。小微企业已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

我国中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小微型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可见,小微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我国有劳动力人口近8亿,就业人口达7.67亿。小微企业解决了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的70%以上集中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从资产净值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小微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都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微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5倍以上。

小微企业是解决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3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从劳动力成本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仍位列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首。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主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映逐渐趋于理性,开始接受低廉劳动力成本时代已结束的现实。劳动力成本上升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物价上涨,为了生存工人要求高工资;企业要承担社保缴纳以及其他各种员工福利,导致对每一位工人身上的投入越来越高;员工频繁跳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成本维护,这包括招聘员工和培养员工的费用;同时,一部分小微企业主将问题归结到现行的人才供求体制上。从市场情况来看, “市场萎缩”是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3.2从整个市场环境看,调研发现,2013年以来,受外需低迷、内需不振、宏观调控、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电子商务兴起等因素影响,建筑、纺织、医药、服务行业等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各自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传统产业市场最为低迷,比如房地产、机械、建材、纺织、服装业;而环保科技、移动互联等一些新兴行业的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订单量下滑最大的是出口型小微企业。

3.3从小微企业内部看,“市场萎缩”的原因除了上述客观外部环境因素以外,主观上一些小微企业在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的竞争力、营销方式等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或者对市场发展的前景没有非常明确的预测,没有及时的研判和掌握,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小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4从融资情况来看,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相比往年小微企业主们对于融资难众口一词的“普遍感受”,调查发现,部分小微企业主表示 “融资环境逐渐在好转,融资途径逐渐在增多”。小微企业主对于融资难易程度的感受如何,首先与当地政府对民营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紧密相关。政府能否为银企搭建平台、增进双方信息对称,或者增加金融支持、提供政策担保等,对缓解当地小微企业融资难显得至关重要;其次,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多数银行已将发展小微金融列为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业务之一,他们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主动和灵活。

4 结语

小微企业发展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也有着诸如经营灵活等优势,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社会将越来越认可小微企业,更多的人才也将进入小微企业,未来小微企业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微型企业;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支持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具生机和活力,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就是微型和小型企业经济体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微型企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我国关于微型企业的定义

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微型企业为: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这是中国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这一类别。新规还新增了5个行业的划分标准。即在原有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外,新增了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的划分标准。

二、微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区别

微型企业与传统认知上的个体经营存在区别,但其与中小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①组织结构方面:微型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缺乏管理工作内容,与现代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小企业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有正式的管理工作内容。

②资金方面:由于微型企业所能提供的信用担保与中小企业存在差距,所以微型企业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由合作伙伴共同出资,且可以从正式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③固定资本方面:微型企业固定资本少,使用机械化进行生产的比例较少,其主要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技术含量有限,且大多没有专门的场地生产。中小企业拥有机器、设备与专门的场地。

④销售模式方面:微型企业采用直销方式,一部分微型企业采取的方式的专门针对特定对象生产,且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企业所能辐射的范围较小。中小企业一般作为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一环参与生产经营过程。

⑤薪酬制度方面:微型企业的员工人数较少,在薪酬制度方面未建立正式的薪酬制度。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方面进行专门规范的管理,普遍实行了岗位工资制。

⑥生产经营方面: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对产品的质量缺乏严格的管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身的采购、生产、存货和质量管理制度。

⑦人力资源方面:微型企业一般没有正式的职工招聘制度,且对于员工也较少有专业的培训。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招聘制度,进入企业的员工大都接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

⑧会计制度方面:微型企业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是为了满足缴纳税费的需求。而中小企业有着严格的会计制度。

三、微型企业的经济社会意义

微型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在我国,大量存在的微型企业因其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使得创立微型企业的个体主要是自主创业或是为满足生活目的的个体为主。虽然微型企业在生产技术和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面很难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得到的关注也无法与中小企业相比,但微型企业往往为处境最艰难的家庭提供主要经济保障,是这部分人群收入的主要来源。

2.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微型企业接收无法通过正规就业渠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个体,此外,微型企业的审批制度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微型企业的成立速度很快,用人规模也相应扩大。微型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原因在于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3.培训大批的企业家,提高了民族素质。由于微型企业特有的灵活性以及其对于市场变化的良好适应,使得微型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市场发展方向,把握机遇,从优胜劣汰中成长起来的企业领导人就是中国新兴企业家的代表。微型企业作为大部分企业家起步的摇篮,为中国培训了大批的企业家,从而提高了民族素质。

4.提供国家经济活力的源泉。微型企业规模虽小,其庞大的数量使得其成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中国的经济做出突出的贡献,并且微型企业的不断发展更是未来大型企业的重要起步阶段,大多数大型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起步时都是微型企业的形式。因此,微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

5.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微型企业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机会,这对于稳定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微型企业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本地市场,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此外,微型企业也是对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正是因为微型企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对于微型企业的关注也日益提高但近年来微型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因此国家现阶段加大对微型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希望微型企业可以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提供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蔡翔,赵君.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09).

[2]蔡翔,李翠,郭冠妍.微型企业的生命力[J].中国中小企业,2007(03).

[3]金容.国务院新政扶持小微企业[J].中国中小企业,2011(11).

[4]王晓明.工信部:重点扶持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J].光彩,2010(02).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范文3

这次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对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有力支持和监督。根据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的安排,现将我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小微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浙商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在吸纳就业、增加收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到2012年1月末,全省小微企业56.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其中小型企业13.6万家,占23.2%;微型企业43.3万家,占73.8%。小型企业中二产企业占65%,微型企业中三产企业占50.3%。小微企业吸纳就业1178.5万人,占所有企业的55.5%。201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下工业占25.1%,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占31.2%,合计共占56.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31.2%,增速比大中型企业高14.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增速比大中型企业高10.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第一,2010年工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从业人数均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

近年来,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省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主要工作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小微企业是我省的特色和“名片”。如果中小微企业发展出了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出大问题。省政府始终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把它作为贯穿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过程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0年省政府成立了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今年2月2日,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贯彻国务院去年在南通召开的中小企业座谈会精神和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二是加强工作机构。2009年在原省经贸委委管副厅级中小企业局的基础上,通过省经信委增挂省中小企业局牌子的方式,设立正厅级的省中小企业局,同时为有利于工作开展,允许省中小企业局相对独立开展工作。

三是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工作。积极落实中央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先后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1〕7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工业调结构保增长控能耗促增收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118号),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最近,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南通会议”和2月1日常务会议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正在组织制订贯彻实施文件。

(二)突出工作重点,把中小企业工作重心向小微企业倾斜。小微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许多处于初创期,最需要支持和服务,但也最难以普遍享受到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对此,省政府确定把中小企业工作的重心进一步向小微企业倾斜。

一是在工作重点上,浙政发〔2010〕4号文件明确提出“以扶持小企业和初创型微小企业为重点,全面促进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在中小企业工作机构的职能定位上,要求省中小企业局全面履行“小(微)企业局”的职能,利用浙江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经济)早发先发的优势,在转型升级、促进健康发展方面再创浙江特色和新优势。

三是在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上,要求各部门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小微企业上。比如,涉及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进一步向小微企业倾斜;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的对象重点集中在小微企业;加强信贷保障的重点也是小微企业。

(三)强化改革创新,促进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大集群大发展大提升。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大提升。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成长型企业。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向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五型”企业发展,以此带动面上千家万户相关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小微企业提升发展。

二是鼓励科技人员与民间资金、创业资本结合的大创业,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大发展。充分发挥浙江民间资金充裕、创业文化和环境优越、科技人员与企业家创新创业积极性高等优势,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发展高潮。以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施细则为契机,深化创业准入制度改革,放宽创业门槛,拓宽创业领域,完善创业资助政策,支持科技人员利用技术成果与民间资金、民营企业家广泛合作,大力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小微企业,去年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06家,累计达到4541家。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全省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18家,其中直接孵化面积2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673家,从业人员7.3万余人,累计毕业企业1840家,其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5%。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重点投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扶持,去年争取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55亿元,占全国的8.1%,居全国首位;安排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5000万元。在科技与金融资源密集地区组织开展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与金融结合试点,探索对接新机制和新模式。

三是着力开放改革,培育服务外包市场,大力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大发展。着重转变政府包办事业单位、自办包办公共技术事务类服务、自办包办各类服务平台的观念和体制,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开放并培育各类服务外包市场,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服务领域的小微企业。推动现有60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企业化管理机制和与创新贡献挂钩的财政经费补助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其在块状经济、小微企业创新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加强各地专业分市场建设,先后建成纺织、模具、塑料、磁性材料等20家专业技术市场,促进技术供需双方对接,累计为中小企业破解技术难题2万多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00亿元。

四是促进小微企业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块状布局结构大调整,通过企业、行业和块状经济集中区的重组、淘汰、提升工作,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极易引发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小微企业落后产能,着力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优化环境推进小微企业入园、入区、入城集群集聚和生态绿色发展。结合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规划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目前全省已有160家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

(四)立足于抓技术创新与商务模式创新相结合,提高小微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当前,一般消费品市场增长萎缩,替代进口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装备市场稳步增长,消费与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兴市场不断扩大,小微企业既面临新的挑战,也有新的发展机遇。省政府把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利用市场来调整提升,作为拓市场的重要内容。

一是重视创新与工业设计,推动工业设计公司与块状经济中小企业设计市场的对接,加快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快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1〕81号),明确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11个设区市和义乌市各建1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以培育发展一大批工业设计企业,集聚一大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除享受浙政发〔2011〕81号规定的政策外,省政府一次性给予每个基地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要求省级部门对口联系指导。

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视营销体系和商业模式创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个比较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中,浙江约占四成,通过我省平台实现交易量约占全国60%。全省有60%以上的中小企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00多亿元,约占全国的16%。

三是充分发挥各类展会的作用,加大对发展跨省、跨境销售的支持。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参加全国大型知名展会和境外重点展会,引导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去年安排省级开拓国际市场专项资金7000万元,举办和支持138个国际性展会,政策支持的国际性展会展位总数达8000多个,参展企业5500多家。

四是通过财政补贴、完善服务、价格杠杆等手段,带动新的市场需求发展。如在杭州、金华市开展电动汽车示范应用试点,通过加快动力服务网络建设,以及对购置汽车给予补贴,支持电动汽车需求的培育。

(五)落实减负政策,努力提高小微企业增收盈利水平。在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工作中,不是片面保增长,而是有扶有压、有帮扶有引导,重点保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增利、员工增收、税源增加的协调统一。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小型企业利润总额、员工报酬同比分别增长11.2%和22.1%,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上缴税金增长17.5%,增幅低于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办税流程、难点问题、典型案例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法宣传,确保广大小微企业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税收政策信息。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去年全省小微企业仅享受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降低增值税适用税率、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优惠额不少于60亿元。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二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一方面,大力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积极申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国家项目,去年共争取资金7亿元。另一方面,切实加大省本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去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统筹安排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等。

三是开展企业清费减负专项治理。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覆盖全省的企业负担监测点1666个,统一取消疫情处理费等13个部门的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涉及地税等17个部门的3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三年免征政策,实施了社会保险费“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集中减征小微企业四项社会保险费15亿元。

四是引导企业提高增收能力。加强投资引导,通过对成功投资企业、成功投资方式的示范,引导小微企业防范风险、提高回报。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向市场、向管理、向质量、向创新要效益。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六)创新政策举措,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融资工作和服务方式,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支持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在信贷总规模内单列小企业信贷计划,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积极推进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和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工作,发挥其对贷款的“增信作用”。省财政出资10亿元设立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到去年底,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14092.6亿元,较年初增加2245.9亿元,同比增长34.2%,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0.3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2%,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52.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我省小企业贷款余额和增量均居全国首位。

二是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大力推进优势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到去年底,全省上市公司220家,去年新增45家,其中39家IPO企业共获得募集资金132.92亿元。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三位。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省级创投引导基金额已从5亿元增加到7.5亿元,组建了8只创投基金,总基金规模26亿元,全省创投引导基金总额26.5亿元;全省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149家,实收资本120亿元,管理资金总额191亿元;私募股权投资额居全国第6位,我省已成为全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第四大集聚地。

三是加大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制定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若干意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74家。扩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确定8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为试点金融机构。建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率先在全国制定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指导意见,选择在温州等民间融资活跃的市、县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并存的困境。

(七)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把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和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是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强化功能,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健全以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全省建立了包括网上技术市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公共检测检验机构等在内的272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我省被列为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省,争取中央安排3年的专项补助资金5300万元,省市财政配套资金9000多万元。

二是加强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保障服务。在电量、土地、信贷资金的保障中,体现有保有压的原则,重点保优质企业,以形成助调整、促提升的机制。去年在最大用电缺口535万千瓦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供用电形势基本稳定,特别是8月下旬以来基本做到不限电、不拉电。

三是通过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功能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空间,同时也提供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服务以及便利的行政和商务服务。构建起覆盖全部县(市、区)和部分经济发达乡镇的创业辅导网络,开展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轮训,去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辅导700余场,辅导企业4500余家。

四是深化省级机关“双服务”和百组调研服务活动,选择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紧贴基层企业帮助排忧解难。去年,各级政府建立项目推进工作服务队2628支,走访联系企业25万余人次,与企业结对帮扶8.9万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7.9万个。省级机关先后两次组织“百组基层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困难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

二、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省小微企业发展是健康稳定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许多工作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与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小微企业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小微企业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低、小、散”的普遍特征依然存在,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

(一)小微企业总体素质和水平不高。企业平均产出规模偏小,规模以上工业户均总产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小型企业户均总产值仅0.4亿元。投入产出效益水平偏低,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型企业增加值率为17.3%,分别低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3.4和3.2个百分点。2011年规模以上小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4.9%,分别低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1.7和1.5个百分点。

(二)小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落。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出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4%、16%和11.2%,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8.6、15.8和52.7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以来,上述指标月度增速已接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严重时期的水平;四季度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分别为107.8和111.9,已接近100的景气临界点,创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

(三)小微企业资金链持续趋紧。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融资成本高。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利息净支出同比增长41.26%,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6.1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利息净支出增长47.2%,远高于大中型企业32%的增速;小型企业利息净支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5.2%,相当于同期银行贷款余额的6.7%,远高于大中型企业的5.2%。小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处于“不景气”区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时期水平基本相当。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达38%。

(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加大。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小型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上年增长32.1%,远高于大中型企业的22.8%,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11.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为87.4%,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3.3和2.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5%。

(五)小微企业劳动技能结构亟待优化。小微企业大多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低端普工,近年来招工难日趋成为常态,也使得我省外来人口净增快、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低的境况难以改善。2010年我省常住人口中来自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比2000年增813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人口占84.8%。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2011年全省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同比上涨20%,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9%。

(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重建轻管轻作用发挥、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服务网络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了专题研究。夏宝龙省长在全省民营经济大会上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四个够不够”问题以及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四难”问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进一步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和发展水平。

(一)抓紧制订出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去年以来组织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专门成立政策起草小组,制订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以破解“融资难、盈利难、提升发展难、成功创业难”为重点,统筹破解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不断加大财税扶持、融资促进、组织领导力度,全面推进创业服务、创新支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创新发展和集约发展,促进我省小微企业再创新优势,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召开全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待政策文件出台后,适时召开全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地位作用、面临的发展形势及发展指导方针的认识,动员部署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工作,形成扶持和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合力和氛围。

(三)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各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我省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大我省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要求各地抓紧按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力争小微企业税收优惠额在去年基础上再提高10%以上;继续开展清费减负专项治理,着力规范公路通行费、银行收费以及依靠部门影响和行业垄断地位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收费。

(四)着力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推进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积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社区)银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促进健康发展。继续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股份制大银行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去年增量。全面开展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的再担保业务,争取在现有银行贷款基础上,在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信托和集合票据等新业务上提供新增信和担保服务。开展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企业上市推动活动,支持小微企业上市融资。

(五)支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2011〕51号)和《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1〕58号),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调整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科技专项经费等的支出方向,加大对小微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设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把科技成果向小微企业转移转化作为重要支持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小微企业与大中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参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以及标准制定。对小微企业招用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由企业所在地给予培训费和社会保险补贴。

(六)重视对小微企业的人才服务,提高其素质。开展对小微企业家以及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服务工作,推动企业诚信制度、质量保障制度和品牌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融网发展,不断提高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的能力。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范文4

形式什么是实践?实践从静态分为实践环境与实践主体及中介结构三个方面,实践动态分为发生、发展与结果的因果链条。实践的静态与动态的存在与变化,都需要人们的个体与群体在特殊价值与利益驱动下,依据环境进行创新选择的行动。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经济发展前景的形成与开拓,首先是人与环境的互动,然后才能形成有特定阶段、地区或国家民族特色的经济现状及前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是以问题为龙头的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确,经济发展的具体动力是各种原因形成的世界、国家、地区的特定阶段的特殊问题,围绕解决经济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经济环境的构建与重构,人们的个人与群体需要进行创新性行动的选择、调整与再选择。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马克思只是进而指出人有改造环境的能力与任务。不管怎么讲,环境对于人有先在性、前提性的特点,所以,我们是唯物主义者还是要先强调环境的构建,再有实践中对环境的改造。经济发展的环境是重要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强调,国家自由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也证明了经济政策是经济实践的重要形式,经济政策是发展环境形成的原因。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放开搞活、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创新转型的政策,中国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吗?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既要通过招商引向从外面引入有带动力的大中型企业与资本投资,也要通过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让本土的人们通过创业致富并与外来的大中型企业形成配套关系。所以,发展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既是经济学产业链理论的要求,也是经济哲学的“人本经济”理论的主张。关注与分析发展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是经济哲学理论应用值得重视的切入点。

二国家与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的主要政策与特点

森林必须是多植物群落与树种的生态综合体,才能少病虫害茁壮地生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必须是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综合体。从数量看,大型企业只有少数,数量众多的是中、小、微型企业。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发展小型、微型企业的认识不足,导致地区经济企业结构失衡,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不平衡。问题在哪里?在于发展小型、特别是微型企业滞后。随着对这个经济发展中的实践问题认识的深化,中央在用创新、调结构、转企业,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推进这项工作。

1国务院布署支持小微企业政策

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战略性政策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是:(1)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2)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3)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4)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5)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6)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会议特别突出了用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1)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2)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3)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2重庆市对发展小微型企业具有超前性认识的特点

2010年6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出了[重庆市政办发]192号文件,布署了支持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这表明重庆在全国首开先河,支持发展微型企业。重庆市政府正式明确把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并指定由工商部门牵头,在“十二五”期间承担发展15万户微型企业、新增150万就业岗位的战略目标。文件不仅强调用政策为微型企业发展营造好的环境,还要求政府财政出钱支持微型企业的发展。文件说,市级财政部门每年要根据市微企办确定的各区县(自治县)微型企业发展计划,安排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资金预算,将补助资金切块下达给各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也要对市级财政资金、区县(自治县)配套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并向申请人拨付资本金补助资金。补助比例控制在注册资本金的50%以内,具体补助办法和标准由各区县(自治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

3重庆政府各职能部分形成了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环境合力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范文5

对GDP的贡献占全国GDP总量的60%左右,缴税总额是国家税收总额的50%,解决了我国80%的就业,小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目前小微企业的现状如何?小微企业主们对未来有哪些期盼?政府提供了怎样的支持和帮助?8月15日,记者走访了成都九里堤建材和灯饰批发城的小微企业主及相关职能部门。

“资金周转不顺,不敢接订单了”

“现在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做批发灯饰的老板张女士面对记者显得无精打采。张女士的困惑并不鲜见,在这偌大的灯具装饰城里,即使各式各样的灯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前来购买的顾客也是寥寥无几,惨淡的生意让他们眉头紧锁。

这位投资了40多万、在成都经营灯饰已经6年的张女士,描述了当前面临的处境:虽然“20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但当时我们的灯饰生意做得异常地火。也许是受到房产市场的影响,同样的一个款,最好的销量可以连续卖到500个。但现在,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库房积货多,资金周转困难,每天只有慢慢熬。”张女士说自己已经有3个多月没有上新货,每个月还要照发工人的工资,“有人愿意接手的话,我宁愿不干了” 。在她的脸上,不时显露出无奈的表情。

做建材生意两年、投资了10多万的“雪明建材商贸部”老板粱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现在不敢再接订单了。”她告诉记者,前一批订单拿到手,等着对方付款,快的话需要半年,慢则需要1年。“资金的回收比较慢,材料的再储备能利用的资金不多,周转常常出现困难,加上每个月的水电税加上房租要交7000多,虽然资金链不会陡然断裂,但也加重了我们的成本投入,影响了收益。”

这些由居民直接创办的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都面临着同样的生存状况:资金周转困难、税费压力重、生产运营难以为继……

“宁愿找亲戚朋友借,也不愿意找银行”

在成都,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24万家,98%以上都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它们生存与发展的共有标签。小微企业与银行打交道,最痛苦的就是两点:贷款难、利率高。

“目前,货币政策有适度微调的迹象,但金融机构受货币政策影响,相对前3年货币宽松的环境,对成都市货币投放减少了近一半。同时,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仍没有根本转变,企业获得资金的门槛仍较高。在成都,众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还不能得到较好满足。”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我们碰到资金压力,宁愿找亲戚朋友借,也不愿意找银行,现在贷款太麻烦了。一个是要担保,担保除了要申请,找人担保之外,还要抵押,像我们都是小本生意,这就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另外,贷款申请报上去,还要等很长的时间;现在雇工、工资,各方面费用都在上涨,压力很大。”另一家五金机电有限公司的老板赵女士告诉记者。

如果说融资难仅存于几家小微型企业是正常的,小部分小微型企业在抱怨也是正常的,那么大多数企业都在抱怨就该引起重视了。

“实际上,国家和省里在各方面给予了小微企业很多的支持,这些年小微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但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着一些‘顽疾’,比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银行通常情况下不愿意给这些抵押能力不达标、偿还能力低的小微型企业贷款”。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扶持小微,多举措助力“小微贷”

由于资金、技术、人力方面都比较薄弱,小微企业一直处于实体经济的最底层,受访小微企业主们普遍呼吁,政府应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费等负担,给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从今年起,小微企业3年内免征包括税务发票工本费在内的22项行政收费。这是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又一举措。”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那么,我省对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服务和支持呢?

据了解,今年1月,省经信委牵头成立了由18个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四川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拟定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期有望出台。

4月,省银监局启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要求全省银行业要明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目标,单列信贷规模,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 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四川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达4208.9亿元,为2006年末的4.32倍;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18.85%,比2006年末上升6.67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余额在中西部地区居第一位,在全国居第七位。今年,我省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又专门安排了5000万元小型微型企业扶持资金。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也有探索。比如成都高新区,结合本地金融服务创新的实践,2008年正式提出了“梯形融资模式”帮助小型企业贷款;比如德阳,如果发生大企业拖欠小微企业欠款,就让大企业向银行贷款还给小企业。大企业利息由省、市和企业共同承担。

“目前,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外,还要发展一些担保、保险、投行等渠道来共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培育一些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引导他们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小微企业,特别是一些有科技含量、有成长性、有市场潜力的小微企业,共同助力小微企业的成长。”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链接:

四川小微工业企业

融资问题亟需重视

近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分赴德阳、眉山、广安、巴中、攀枝花和甘孜等市州走访调查了数百家小微工业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从调查情况看,小微工业企业缺乏盈利增长点,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是制约其迅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融资需求大:巴中调查队调查,接受调查的22户小微工业企业,在2009年融资总额为1890万元,2010年为2272万元,2011年为3128万元,融资需求呈逐年加大的趋势。

融资困难:眉山40家小微工业企业中,80%的企业认为向银行贷款“难度相当大”,仅有20%的企业认为向银行贷款“不难”。81.7%企业认为贷款门槛过高是造成贷款难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担保的条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无法达到银行的要求。

微型企业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小微型企业;困境;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47-02

南通是一个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为主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末南通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有94 070家,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3%。小微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60%、57%和40%,提供了70%的城镇就业机会。 ① 从企业数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提供就业机会来看,在南通,中小微企业始终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支撑产业发展、维持社会生活的基础。所以小微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补给国民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就业与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宏观紧缩信贷政策、成本增幅快、税负重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遭遇了融资难、用工难、经营难和发展难等前所未有的困境。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企业本身的缺欠。

一 、扶持政策落实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如国务院总理2011年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为小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法规的保障。但据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抽调查显示:在问及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对本企业的影响时,46.8%的企业认为有措施但效果不明显;47.6%的企业未感受到有措施;仅有5.6%的企业认为措施明显有效。从企业缴纳的各项费用来看,10.5%的企业费用有所减少;63.7%的企业缴纳费用没有变化;25.8%企业交纳的各项费用较2011年有所增加。此外,90.3%的企业不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97.6%的企业未得到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② 南通扶持小微型工业企业政策效应较为有限。

二、企业本身也存在制约增强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

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业所占比重很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数量更少。同时,制约增强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较为突出,在人才、体制、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1.人才匮乏。小微型企业不仅缺少一般技术人才,特别缺少专家,最关键是缺少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目前小微型企业家的素质普遍不高,创新意识不强,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人员,特别是缺乏由核心专家组成的创新团队,缺乏素质好的一般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小微型企业招用技术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等问题。

2.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成果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创新机制,缺少创新成果保护和创新激励措施,中小微企业往往因为创新机制不健全导致核心团队和人才大批流失,无力进行持续性的创新研发;缺少创新成果保护措施,容易出现创新成果被模仿、被侵占的情况。

3.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小微型企业,习惯以低廉生产要素赢得利润,提供的产品、服务科技含量低,处于生产链的低端,缺乏自己的品牌。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盲目投资,热衷于利润丰厚的行业,急功近利的倾向较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缺乏诸如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之类的高附加值产业。

三、微企业技术创新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产物

(一)政府为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外部的推动力

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强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通过政府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对微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重视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债权融资,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政府根据中小微型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企业组织创新和参与创新竞争的社会规则,引导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二) 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1.创新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根本,人才是产品创新的保证,人才是管理创新的基础。企业是自主创新工作的主体,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1)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企业家。经济发展靠企业,企业发展靠企业家、专家和全体员工。靠企业家推动管理创新,靠专家推动技术创新,靠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是具备执行创新职能的主体,有活力的企业家的战略部署是小微型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企业家是具有预见性、洞察企业发展机会、勇于革新、敢于冒险、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管理的人。企业家引领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即企业的产生、扩大、缩小、倒闭,成为经济整体发展的原动力。小微型企业的企业家决定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即企业要如何发展,开发何种类型的产品、采取怎样的生产工艺、提供什么形式的服务等,都由企业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所以,企业管理创新首先要靠企业家,小微型企业的企业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决定企业能否创新。具有创新理念的企业家才能带领、支持、鼓励下属去积极创新。所以企业自主创新要依赖于有创新精神、敢冒风险和有决策眼光的企业家去推动。(2)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中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教师理论性较强,小微型企业需要实践性强的人才,校企联合即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高校接受理论学习,或请理论功底扎实的高校教师到企业进行理论指导,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小微型企业应该成为高校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培养实践技能的同时,又了解小微型企业的实际情况,便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发挥自己特长的企业,也便于小微型企业引进合适的人才。

此外,企业应该坚持培养和引进各种创新型专家,加大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以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永续经营。

2.健全创新机制,有效保护创新成果。自主技术创新企业通常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是申请专利,专利已经成为衡量、分析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状况、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小微型企业为克服其技术力量薄弱的弊端,在技术创新后,避免技术开发成果被模仿、侵占,对应该申请专利的产品或技术要及时申请,通过专利制度来保护技术开发成果的合法地位,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树立“知识产权立企业”的战略思想。

为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小微型企业内部应设有一套由专职人员负责的完整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负责的创新动力的生成和决策、创新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创新计划制订与执行、创新过程各环节内的管理以及环节间、部门间的协调;二是负责商标的申请,授权后的管理,以及专利技术的应用、实施、转让;三是负责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人员考评、奖罚和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和运作。

3.加快转型升级。小微型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微型企业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弱等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客观上又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难点。依靠自主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是小微企业“突破”的必由之路。小微型企业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改变过去“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的“低价工业化”模式,虽然转型升级面临着动力不足不想转、方向不明不会转、风险太大不敢转、支撑不够不能转等问题,但小微型企业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谋生存、求发展。发展低碳化、产业高端化也为小微型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发展低碳化要求传统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的设备和产品,实现清洁集约生产。产业高端化会促进小微型企业价值链升级,依靠精益生产、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实现了由“低质量”向“高品质”的成功转变。利用国家“重点支持小型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安全生产与经营条件等。各地也要加大对小微型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政策,小微型企业重视技术改造和创新,优化生产要素,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找准市场定位,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出新的增长点。

提升小微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小微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是小微型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俞哲.大力提高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能力[J].企业管理,2012,(7):125-126.

[2] 辜胜阻,杨威.“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思考[J].江海学刊,2011,(5):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