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论文范例6篇

励志教育论文

励志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 励志教育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39-02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紧迫性

关于励志教育的概念,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励”和“志”。首先是“志”,我们要立什么“志”,是考大学的志向,是发财的志向,是升官的志向,还是什么其他的。其次是“励”,这个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解读成“砺”,是磨砺、砥砺的意思,是个人行为;另一种解读是字的本义“励”,就是激励和鼓励的意思,显然是教育行为。从励志教育的总体来看,应该是两种意思都有,即个人砺志和教育砺志。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作为一种品质,可以用三个带有“坚”的词来表示:第一个是坚信,第二个是坚强,第三个是坚持。这是励志最重要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坚信的层次,就是对信心的坚定,是解决一个理想和目标的问题。如果我们对目标没有信心,那不可能是励志的。不过,励志还需要在信心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再往上一个台阶,就是有信念。信念比信心还要高一个层次,而更高层面上的是一种信仰。信仰是抬头仰望心中远大的东西,那是一种理想,是自觉追求的一种东西。对我们老师来说,应该去追求心中的理想,并努力培养拥有理想的学生。第二个是坚强的问题,它是指面对困难和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励志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失败,有挑战困难和失败的勇气。第三个是坚持,坚持是人的意志力的问题,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励志就是要用坚持来创造奇迹。励志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明白,只有不断坚持才会创造奇迹。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说励志教育是信念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更是赏识教育。

如今大多独立学院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一方面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感觉压力比较大,对未来前途较为担心,孤独无助;但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的志向,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感到空虚、寂寞、茫然、郁闷、无聊与无奈,学习上倦怠并充满消极情绪。一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而心理问题、品德问题更是越来越突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学生缺乏励志目标。因此,对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独立学院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励志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成功需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素质。

二、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励志教育尤为必要

(一)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但有些怕苦怕累,需要加强励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家庭背景和物质条件比较优越,从小所受的教育较好,体现在他们身上也就是思维比较活跃,阅历较广,独立性较强,对社会的了解相对较深。还有很多学生受过特长教育,在文体、书画、口才、沟通、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他们更有实力和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能力,今后有望成为社会欢迎的具备知识、能力、素质的精英型人才。但是由于其生活环境较好,条件优越,从小没受过什么苦或挫折,同时人生选择定位又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所以在成功之路上需要加强励志教育,激发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需要加强励志教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恒心,努力学习,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独立学院学生是在三批本科段次上录取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大多学生希望取得好成绩,希望成为学业优秀的学生,但不能够坚持,也怕吃苦,缺乏刻苦精神。部分学生甚至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针对这些情况,加强励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励志教育,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勤奋刻苦的精神,使其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行为特点,更需要加强励志教育

独立学院学生在行为上自律性差,生活往往没有规律,用于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多;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弱,没有主见,往往易受外力影响;他们的爱好广泛、兴趣多变,常常是泛而不精;他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较差,团队意识和服从纪律的意识较淡薄,往往我行我素,很难组织起来成就大事。通过励志教育,可以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坚持为目标而奋斗。

(四)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也需要大力加强励志教育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较为开放,思想意识多样化,其中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强;他们价值意识较强,而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相对较弱;他们的政治取向主流,政治态度积极,政治动机多元化;而他们学习目标都很现实,缺乏远大的志向和人生目标,因此,尤其需要对他们加强励志教育。

三、如何开展和加强独立学院的励志教育

开展和加强独立学院的励志教育,途径和方法很多,重点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一)辅导员积极探寻符合学生特点的工作方式方法

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成绩和学风虽然比不上一本和二本的学校,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问题而造成,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缘故。所以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全面培养意识,更需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教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学会自立,遇到问题时要自己克服解决,而不是依赖辅导员;必须教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是只会发短信或打电话问辅导员;必须教学生学会感恩,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提高辅导员科研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具备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就业指导及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使辅导员具备做好学生工作应有的政治理论素养。独立学院应该大力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学习和培训,学会应对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鼓励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二)通过主题活动的途径来开展励志教育

开展励志文化节,通过阅读励志类的书籍,诵读励志名言名句,聆听励志报告,观看励志电影等一些励志实践活动,以及开展励志之星的多元评价。其实,虽然有的只是刚刚开始,但是只要一直做下去,坚持下来,这颗励志的种子,一定会深深扎根于学生们的心田。

(三)通过课堂尤其是第二课堂开展励志教育

把励志这个主题演绎到我们课堂中,一方面融入我们的教学内容里,另一方面是渗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励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坚信、坚强、坚持等励志的核心品质,每门学科的老师都是可以做到的。

高校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磨炼意志、砥砺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励志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励志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在机构体系上,把励志教育纳入学院团委学生会的日常工作中,组织各种励志教育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要让学院第二课堂成为励志教育的实践磨砺平台;通过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励志教育的环境来熏陶学生励志,如在学院拉标语、写口号等。

(四)充分利用爱心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的方法,结合心理教育,加强对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的励志教育

在实践中打造专业化队伍,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励志教育相结合,将励志教育贯穿和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各项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70-17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静,刘利才.论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J].学术论坛.2008,(8):202.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N].人民日报,2006-10-19.

[5] 李祖超.教育激励论[M].北京:中国教育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励志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励志教育 载体选择 载体运用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为什么要对天之骄子——大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呢?当前,有少数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没有奋斗目标;价值取向扭曲,缺乏自我认同;对人生没有信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等等,甚至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当然,原因多方面的,但归根究底是没有远大志向,缺乏励志目标。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1]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励志教育是高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现状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2]励志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思想性和崇高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主体性与示范性的结合。其中,教育的主体性体现在对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把握和运用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体现在对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3]教育的示范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他人的思想、行为等对受教育者产生一定影响的特质。

首先,励志教育历来十分受重视。我国古代的尚志理论注重人生志向的确立与坚持。古圣贤们十分重视立志。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4]孟子在《文说》中强调人贵立志,“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其次表现为意志,强调人要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和实现自己立下的志向。孔子十分注重坚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西方国家也重视大学生励志教育。近20年来,风靡全球的成功学教育就是一个例证。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励志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大学生励志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高校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励志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有明确的要求,对励志教育的要求却很模糊。可以说是,讲教书,忽略了育人;讲授业,忽略了传道。尽管大部分高校开展了励志教育,但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在教育内容上,不能针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其次,在教育方法上,不能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专业类别、入学生源差异、家庭环境和性格特质等特点,开展励志教育。最后,在组织形式上,往往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不是启发式的互动教育,缺少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因此,大大降低了励志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选择

载体是任何教育活动的客观存在。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同样离不开载体。选择什么载体,反映教育者对教育主客体现状规律的认识程度。在励志教育中,载体的选择运用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励志教育过程展开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如果载体选择恰当、运用合理,就能促使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使励志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反之,则会使各要素互相制约,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由于国防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国防教育能与大学生励志教育建立起有效关联,形成完美的结合体。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具有相同性,都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等等;二是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在功能上具有同一性,都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强和艰苦奋斗精神。国防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备受广大教育者的青睐。

国防教育是众多具体载体构成的系统载体。各种具体载体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体现一定的特质,所承载的内容,彰显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在选择载体时,应考虑励志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形式等要素,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首先,紧扣励志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载体,实现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培养大学生的意志,选择军事技能教育载体,就比革命传统教育载体更恰当。其次,注重载体的可操作性,对那些不能被教育主体所运用的载体必须摒弃。例如,战争是彰显成就意识的最高手段。但我们不能为了让大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而发动一场战争,也不能组织一次军事演习。最后,科学认识载体,有效把握载体的形式和特征。每一种载体都有其短长,要准确地掌握各种载体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根据教育主体自身的特点与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

三、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运用

在大学生励志教育过程中运用的革命传统教育载体、革命传统教育载体、军事技能教育载体、军事理论教育载体、国防教育活动载体等,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效果。

励志教育论文范文3

1.励志口号展现风貌

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全体师生大声齐读励志信的声音回荡在校园上空。读完励志信后,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开始呼喊自己班级的励志口号,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感染着学弟学妹。这样的班级口号在每天下午的跑操过程中还呼喊几次,体现了现代中学生蓬勃的朝气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2.成长记录与作文训练相结合

学生把成长记录交给老师批改,把自己的感悟与导师分享,希望通过导师的评价,确认自己的感悟是否客观,从而使自我得到迅速成长。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把成长记录写成了生活流水账,缺乏对生活的感悟;部分老师批改学生的成长记录简单地写上“好!”“很棒!”,而没有深入地与学生互动。通过反思,我们认为导师分享学生成长过程之后,一定要帮助学生拓展、提升感悟,从而达到优质教育的目的。我们提出“成长记录”与写作训练相结合的想法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赞同和支持,这样既能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深入挖掘自己的思想,又能提高写作能力。

3.励志教育多方渗透

对于在考试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班级,校领导会为他们送上祝福蛋糕,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而当某些班级遇到了挫折而精神不振时,校领导会亲自到班上与他们一起主题班会,鼓励他们重整旗鼓、自信人生。此外,学校还把励志教育与学科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开展励志英文歌曲大赛,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胸怀;把励志教育和中华经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把传统文化中的励志内容融入主题班会;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等,不断深化和丰富我校的励志教育内容。

二、优化励志方法

教书育人关键在教师。在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后,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时,过于简单化或模式化,对学生的成长关注度不够,怎么办?我们认识到,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的成长也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换句话说,教师也需要激励。为了大力宣传我校先进教职工的事迹,激励广大教职工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进行了江南中学首届“十大育人楷模”评选活动。经过教师自荐、教师投票、学生网上投票各个程序,最后由评定小组综合各方面条件评选出来。“十大育人楷模”的评选,一方面为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老师提供了机会,增强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激励了全校育人导师的斗志和干劲,让获奖的人再接再厉,让希望获奖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师生共同励志的理想状态,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育人要从心开始,以信任作为基础,以情感作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心理动力,让学生以自己的力量成长为目的。因此,我们把励志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自2006年我校开始系统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已上升到关注生命教育的高度。

加强教师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技术应用的培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我校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广西社会心理学会贵港市心理咨询中心。校内有生命教育办公室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培养了两位具有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还有思维教师经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专业人员,每年开展校本性质的心理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培训,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情感教育能力不断加强。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提高了教师对人性的认识。教师的亲和力有了很大提升。学校的老师们比以前更懂得与学生情感的融通,更理解和尊重学生,更能从学生心理需要的角度去指导学生感悟成长。比如分管高三年级的梁顺宁副校长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教师,与学生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不时地鼓励他们。生命教育让学生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学会科学合理地激发自己的心理动力,积极成长,塑造强健的人格,努力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潜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搭建励志平台

1.主办大型活动

教育在于“活动”。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积极创设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远比泛泛地说教更有效果。“让我看,我记不住;让我听,我会忘记;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和明白。”我们举办了两届“江南中学十大杰出人物”颁奖典礼,分别由812班和912班承办。方案起草、竞标活动、校内宣传、校外拉赞助、舞台设计、表演节目组织、主持人选拔培训、礼仪队培训等一系列活动都是由学生组织并完成。这个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916班主办了大型“英文励志歌曲大赛”,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2.竞标接待任务

我们创造了一个班级团队发展平台,并明确规定,学生重要的大型励志活动和对外接待活动,由班级竞标承办,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焕发青春活力,张扬个性。2010年10月,901班接待了山东淄博市教育考察团;912班接待了广西柳州外国语高级中学考察团。2011年5月,山东淄博教育考察团再次组团考察我校,负责接待他们的是1002、1016班。学生们在接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来宾的高度赞赏。

3.主持主题班会

把励志教育融入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参与班集体事务的热情。在学生制作的主题班会课件中,涌现出了如《青春•理想•奋斗》《与未来有个约会》《为了美好的明天》等优秀代表作品。学生在收集课件素材的过程中学会了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了思考,提高了组织和策划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此外,学生还定期主持家长会,新颖的形式让与会家长耳目一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高度融合和紧密衔接,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4.宿舍文化养成文明习惯

学校宿舍是学生生活互动,产生情感,释放情绪的主要场所。宿舍文化的建设可直接培育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学生们自我要求宿舍要建设成为高雅、整洁、温馨、健康的生活环境。为此,学校建立了文明星级宿舍评比机制,每周小评一次,每学期大评一次。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宿舍面貌焕然一新:室内布置得整洁干净,精致的小挂件、巧妙的装饰、飘逸的书法、催人奋进的名家名画……无不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和年轻的活力。

5.自主管理,励志成长

学生自主管理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在以情感教育为励志教育导向的前提下,变教师管理学生为学生自主管理,体现学校励志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

四、结语

励志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 励志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120-02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深深地融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上,又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有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之心。但在现实生活中,90后大学生个性较强,多以自我为中心,这源于从小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被父母宠爱的原因。这部分学生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更不习惯主动孝敬老人。因此,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增强感恩教育效果,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只有懂得了对父母恩情的回馈,才能怀有感激之心,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

一、励志感恩教育

励志这一词源自我国古代,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教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目标,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目标的教育。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1]这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进入新世纪,学校德育已摆脱了政治化教育模式,开始关注道德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导向,从普遍性问题入手,遵从道德形成客观规律,顺应知、情、意、行的发展,多方位、多途径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

二、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普兰特在《简单生活》中描述这样的一个现状:“当今的年轻人正沉浸在经济增长所取得的财富中,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得传统‘观念’‘规范’以及‘认真’态度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欲望的急剧膨胀。”[2]现在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致使“90后”中的相当一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一些“95后”,他们从小的生活就很富足,有些做事方法和原则在我们看来都显得特别“自我”,遇事不管不顾,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多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好的品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祖国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一部分“90后”前往现场赈灾,慷慨解囊,并且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字留下,只为灾区的群众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他们看到乞丐,会买一顿可口的饭菜亲自送给乞丐;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也会领回自己的家中;甚至看到狗贩子以不合理的价钱卖狗,来践踏爱狗人士的爱心,他们也不惜花天价将小狗从狗贩子手中救下……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有最善良的成分。当然,导致他们对感恩的认识与正确的感恩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代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使他们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不一样的精神特质,这是我们道德教育需要改变的现状,也恰恰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多元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达的网络环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各种负面事情的报道,朋友圈、微信圈不当言论的发表,追求奢侈生活、崇尚拜金主义的思想等都强烈冲击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感恩励志意识淡薄,价值判断模糊不清,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其次,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育人功能。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后在高考中的成功者,各科文化知识掌握得较为扎实,也历经了多年的感恩励志教育。但即便这样,也会面临诸多困扰:一方面喜于自己的知识含量和所处的社会层次;另一方面又觉得前途渺茫,缺乏远大志向。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较为落后,忽略了道德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内化。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致使感恩励志教育在思政视域下一度被淡出视野。

最后,多数家庭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忽略了道德品质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严重,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家长又常常忽略对孩子的独立性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多体现在生活方面的无微不至,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教育。部分学生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集体合作意识,缺乏团队精神,一旦碰到逆境或困难的时候,还会经常抱怨老天的不公,却很少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对父母及家人更是缺乏应有的尊敬与孝顺之心,只知索取不懂感恩。

三、提升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实效的路径

学会感恩励志,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懂得了感恩励志,才会少些抱怨,多些宽厚;少些仇恨,多些友善;才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被挫折击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感恩励志教育实效的提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励志环境。

(一)营造全社会励志感恩教育良好氛围

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政府部门应对感恩励志教育大力提倡,从加大感恩励志教育经费的投入,到积极宣传感恩励志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充分发挥媒体的宣教功能,利用网上思政教育的优势,建立网络平台,开辟学习资源库;采取新闻媒体报纸互联网等一切有力手段,鼓励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学习先进典型和事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到网络上,进行正能量传播;提供给大学生良好的实践环境,如开展志愿者活动、实习与就业调研、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和工作的不易,体会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进而将感恩意识转变为具体的感恩励志行动。

(二)完善高等学校励志感恩教育机制

高等学校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也为感恩励志教育得以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一定要优化学校环境,完善高等学校感恩励志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用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二是渲染校园环境,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感恩励志意识。三是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团学组织的力量,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特殊节日以及特定场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恩励志方面好的想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父母对家庭励志感恩教育重视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励志,父母就应该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感恩励志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要率先垂范,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认真工作,努力持家,善待他人,本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工作,这样,自然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一个年轻妈妈在孩子面前,能够对公婆孝敬有礼,孩子一定会记在心间,并以母亲为榜样,反之,情况也会相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起到很重要的示范作用,感恩励志教育是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的。为人父母,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四、践行励志感恩的途径

感恩励志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其中许多规范在现实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孝道文化的重新思考势在必行。而励志教育又是激励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不容忽视。

(一)重视孝道,关怀父母

大学生在更多希望得到父母理解的同时也要理解父母的一些真实和内在的需求。而现在的大学生恰恰缺少的就是与父母的主动沟通,出现了沟通障碍。大学校园在给学生提供自由和宽松环境的同时,更要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增强实践内容,可利用团日活动或是社团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即使是一次以孝心为主题的班会,或是给父母电话和短信的问候,都能够给父母一些关怀和精神慰藉,收到很好的成效。

(二)推己及人,关心他人

大学生这个群体很有特殊性,一是文化程度较高,二是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快。如果能让感恩励志的意识深入到他们的头脑中,这个群体定会发挥最大的潜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感恩励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的人。所以,重要的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中强化感恩励志的深远意义,让这些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学生,在懂得孝敬父母、感恩亲人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主动去关心他人,为和谐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三)回馈祖国,关爱社会

每个人都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社会大的环境始终充满着正能量,人们之间实现互助的生存模式,那么就真正地达到了和谐的状态。当代大学生在积聚知识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新闻媒体等来摄取积极能量,提升感恩励志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感恩励志教育。如感动中国中的徐本禹,放弃大都市的繁荣,毅然投入到贫困山区教学;再如“最美女教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等等,这些都在传递着正能量,通过对他们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报道,来形成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促使大学生很好地践行感恩励志,关爱社会,回馈祖国。

感恩励志无论在家庭的维系、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中国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感恩励志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出来的人类传统美德。不断加强励志感恩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在学好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树立起知恩图报、励志向前的信念。应该积极实践,升华人格魅力,要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努力全面地提高自己,做到孝父母,亲人民,爱祖国,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祖国更加强大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励志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学 新生励志教育

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涵义和意义

励志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励志教育是关注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复杂系统, 是关心人类励志生活的一种现念, 是关照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 是关怀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崇高事业。心理学上也指出, 励志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心理教育学体系为框架, 研究的视野较为宽阔, 涵盖面广, 把励志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有教育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 最终通过系统的科学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动机以及成功欲望, 培养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 并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从这一点上看,励志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很好地规划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励志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三自”能力

近几年在各高校迎接新生的时候,出现的“甩手新生”现象进一步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差。这些新生身边跟着四五个家长,行李都是由他们来提,寝室也由他们来打扫,试问,连自己最基本的小事都不做,如何成就大事。

新生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点,在大一的时候开展励志教育,开展以“自理、 自立、自强”的三自教育,就能给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这些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自理自立,自强不息,艰苦勤奋,终能有所成就。

大学对于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求学,因此,在新生的励志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改掉他们的依赖心理,先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二)树立理想,学会坚持

大学生励志教育,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与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最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一部分大学生无所事事,在大学里得过且过;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很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有些甚至导致留级、退学;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些大学生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的在临刑前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没有理想信念,是我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有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那也是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作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是格外的沉重。

对于新生的教育,不但要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他们学会坚持追逐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要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

(三)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励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对于新生,要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些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屡屡在人际关系中碰壁,甚至连寝室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其交往。因此,大学新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增加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三、新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励志教育,不是听一次讲座就可以完成,看一场励志电影就可以解决,我们要努力营造励志的文化氛围。如校友会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校友的资源,邀请他们回校讲座,现身说法;就业中心可以要求社会的知名人士传经送宝,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成长;团委学生会也可以设立类似的励志社团,招纳会员,定期搞些活动,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励志教育氛围。

(二)建立和完善朋辈教育体系

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了班主任助理的制度,通过选聘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这一制度的实行,克服了现有专职思政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也有效地利用了在校的优秀学生群体,对新生起到一个正面的激励作用。

(三)构建长效的激励模式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我们要利用新生的求知欲,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领。如在开学初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个团队(可以寝室为单位),制定各自在本学期的目标,相互监督,并进行中期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及时地修正和赶超。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励志教育不仅仅停留在面上,而且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15.

[3]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92.

励志教育论文范文6

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王晓芸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形式,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人才的必经途径。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励志教育就像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陪伴学生成长和成才,将励志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特别是面对特长类班级,励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特长类班级的特点

当今社会,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本单纯强调文化成绩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现,并且随着社会对音、体、美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高中特长班的队伍正不断在壮大。特长班学生是高中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热爱交往,初步形成了一个个的小集体;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心理特征也比较明显;喜欢新鲜的事物,也比较容易接受新新思想;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思想上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行为习惯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行为习惯改变的周期较其他学生也较长。思想呈现多元化、想法成人化、性格个性化的特征,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过上了娱乐化倾向的生活方式,比如追星族、粉丝群类型等。因为这些特征的存在,若是没有明确的志向,对学生加以引导,他们会处于一种没有目标与志向的混沌状态。高中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思维想法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各方面或好或坏的影响,但由于学生心智不成熟,不能分辨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励志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逐步养成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励志教育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教育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励志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提升班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励志教育活动,能够积极引导班级学生从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确人生的志向,珍爱生命,学会自我激励,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励志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一)一人一句励志名言

在教育的过程中,励志名言是进行励志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关键点。所以在每个学期伊始,我都会让学生制定出班级励志名言,悬挂于黑板正上方,同时每个同学还要写一句自己的励志语张贴于励志墙上,并写上每个同学的目标大学,让同学相互监督,同时通过《你凭什么上北大》等文章,让学生知道,尽管我们离目标有一定距离,但只要付出努力,目标终有实现的一天。让学生要敢想,并付诸行动,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有效励志

从开学伊始,我就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励志视频和电影。当学生学习怠慢、悲观失望、对学习麻木的时候,我就会组织召开励志类主题班会,通过观看励志视频,让学生重拾学习的动力。同时,我还鼓励并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轮流召开励志主题班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生能够想到的题材和形式也远远要多余教师,所以在励志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放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维度、多角度打造班级励志文化氛围

励志教育不是鼓励进行的,只有渗透于校规班级中,相辅相成,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励志教育要以学校相关的纪律要求为蓝本,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学生向标准看齐,不断自省其身,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同时,励志教育需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推荐并贡献出自己喜欢的励志书籍,设立班级励志书架,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励志歌曲、电影、电视剧,班级多媒体每天以一个同学的励志名言和目标为背景,让学生时刻铭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寻找励志楷模,多角度、多维度打造班级励志文化氛围。

(四)通过家长、毕业学生等参与,延伸励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