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论文范例6篇

成本核算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1

1.1错误定位

每每听到成本核算,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利益是多少。其实,营林产业的目的并不是利益,而是公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所以通过营林产业来改变现状。但是很多人却把这个当成了一个商机,一个赚钱的手段。所以在核算方面中更多注意到的是利益,这样就会导致使用错误的核算方式。这样一来,可能不但没有改善环境还可能会导致更恶劣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对营林产业正确定位,这样才能够提高环境质量,发挥营林产业的作用。

1.2营林的账目

对于一个产业的成本核算,少不了计算,更少不了账目。很多时候,成本核算上的问题,不仅仅是计算方式上的问题,还因为账目的不准确。所以想要解决营林产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根本,就是应该要进行记账,然后在后期核对账目,计算成本的时候才能够有保障。

1.3不合理的核算方式

随着营林产业的发展壮大,营林成本的核算上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其实,营林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影响营林成本的关键。在核算的时候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在结果上会有很大的差异。营林产业主要是一项以公益为主的事业,虽然目的并不是盈利,但是不精准的计算也会对营林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2解决营林问题的对策

2.1正确定位

因为对于营林产业的错误定位,以为它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应该对营林产业进行重新正确的定位。首先要丢弃掉以营利为目的的错位观念,将保护环境,让家园绿色化的正确观念传播出去,让大家明白营林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公益事业。与此同时,也要转移营林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营林产业既然是公益事业,那么在财务上就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营林产业财务部的工作不应该仅仅是计算盈利的多少,还应该将各项开支公之于众,让相关部门进项讨论,看看是否有些不必要的开支。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一些资金,而多出来的就可以用到营林的发展和壮大上。除此之外,在营林产业中还应该注意宣传营林产业的公益性,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甚至是加入进来,更重要的是这样子能够让营林产业的工人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营林产业的工作人员彻底的摒弃曾经的营利观念,正确定位营林产业。为了营林产业的成本的核算的准确性,还应该加大对于营林产业财务部的重视,让他们明白他们做的是有益于全世界人民的事情,所以在工作中应该要更谨慎,避免犯原则性错误,也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包干方式,实行按实际工作量和费用编制成本计划,这样一来能够增加营林产业的收益。虽然营林产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其主要目的不是利益,但是并不代表不需要盈利,不盈利却还亏损的情况可不是营林要的。面对这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公益事业,相信在正确的定位后,人们对其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这样一来我国的绿色事业就会越来越昌盛,同样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2.2营林产业的账目建立

面对现在营林产业中账目核算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将产业中所有的资金的去向进行管理和记录。传统方法中多是财务部将成本和收益进行计算然后公开,可是这样一来,大家就只知道最终结果,而不知道细节就很难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治愈,应该先检查一下账目的明细。财务部应该将每一项开支,不论大小,都记录下来并做成文件,然后在最终进行营林产业核算的时候,经过正确核算的方法,看是否还会有问题。其实,这样的方法还能够避免经济问题,在账目出现问题时还能够有所依据。同时,传统的营林产业在核算成本的时候,核算周期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丢失或者是市场的改变都会导致核算的不准确。现在营林实行按年度、林种、小班分户计算成本,澄清历年营林成果的成本,这样子可以避免在年终核算营林产业成本时出现大的纰漏。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对成本进行一次清算,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在循环中变大。营林产业的成本核算问题,不仅仅是关乎营林产业的利益,与营林产业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为了营林产业的发展,也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营林产业的账目应该实行透明化,这样还能够更好地解决账目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营林产业核算的精确度。

2.3成本核算的模式

成本核算的关键是合算的方式,不同的计算方式对于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在核算之前应该确定核算对象。现在实行按年度二林种、小班分户计算成本,所以可以以小班为一个核算对象。接下来要确定营林生产周期,确定之后才能够确定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期,同时还需要确定核算的计量单位!其实不同的核算对象,合算的周期和计量单位都会有所差别,因此面对不同的核算对象要有所变通。不合适的核算方法会导致计算误差,致使经济方面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营林产业的发展。除了要有合适的计算方式,还应该要完善核算制度。譬如,很多时候在进行营林成本核算时,都没有把营林投资借款利息支出列入营林成本核算,这样一来就会降低营林成本核算的准确度。除此之外,由于营林产业的预算方式的不合适导致无法核算出准确的成本,所以在完善核算制度的时候还应该对于预算进行规定。在核算的时候,还应该要确定核算成本的项目。例如森林植保设施是合算的项目之一,但是其他的设施却不是。因此在核算的时候要避免将错误的项目带到核算中,如果核算的项目都不正确,那么不论是什么样的核算方式,多么完善的核算制度都没有效果吧。营林成本的核算对于营林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营林产业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喜爱,但是不断亏损对于营林产业的发展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忧患。因此,要坚持正确的核算方式和完善的制度,将营林产业发展下去。

3结束语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2

(一)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含义就是将一个企业在某段时期内所产生具体的生产和经营的总费用,按照相应的性质和花费地点进行收集并进行具体的核算、分类以及汇总,具体计算这一段时期内企业内生产活动所花费的资金总量,以及对每种产品所花费的整体费用和单个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的管理模式。企业成本核算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及时有效的对相关产品总量实际成本以及单个产品成本进行计算,进而为企业提供出真实有效的成本数据,对企业日后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核算成本的具体情况,相应地体现出企业在这一时期内的生产运营状况以及企业管理水平。

(二)二级成本核算。企业二级成本的核算具体含义就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企业中所有成本核算工作进行实施的组织模式。通过这种核算体系,企业下面的各个生产部门和职能科室在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喜爱分别对自身的产品明细实施分类核算,并且还要定期性准时向财务管理部门上交进行核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依据所上交的明细资料进行准确的记录分类以及部分的明细账目的汇总,并以此来编制出财务统计表。二级成本的核算方式有利于企业以下的各个有关部门以及每个生产部门对核算资料的合理运用,实现日常的总结和分析,第一时间对相关部门内部所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企业二级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企业实施二级核算的主要目的就要对核算单位进行缩小化处理,对核算的实际渠道进行理顺,对企业产品的具体劳务成本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并对企业日常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材料进行控制。此外还包可对产品成本实施具体的分析和审核、对企业的预算考核以及产品成本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以此来对企业在运营和决策方面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从整体上反应出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生产管理水平。

(一)优化一级核算。企业的二级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企业的一级核算为基础。所谓一级核算,即传统意义上所表述的,根据工业企业中总财务部门直接对财务的管理以及会计的核算结果,进行实质性的管理,在一级核算中要对企业各个部门所消耗的固定资金和所完成的各个方面的目标值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企业进货的库存数量进行具体的设立和有效的控制,并将核算结果送到企业的二级核算部门。依据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资料,结合社会市场的实际价格信息,对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进行制定,并制定所需产品零部件的计划价格、员工的工时标准以及企业产品的成本总额。

(二)二级核算的构建探讨。企业的二级成本核算体系是将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和责任会计二者相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企业的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的相关管理之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将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核算二者之间进行结合,建立起企业二级成本管理体系就是为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目标、方式以及方法和会计核算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既有区别性又同时可被运用到工业企业的日常运营体系的全过程当中,同时还可以直接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具体的核算、监管、预算、分析,并以此做出相应的决策。

1、减小核算单位。依据不同企业运营模式的不同、生产工艺的差异性以及相关生产流程的区别,对具体的部门进行单位划小工作,依据企业的相关管理准则和财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的相关内容实施有效的划分。

2、对二级核算体系进行规范化构建。为了对企业的二级核算的各个时期的核算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以此实现到企业二级核算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促进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企业在进行二级核算之前必须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规则以及企业的资金流动的要求,科学有效的制定出二级核算制度。对二级核算实施科学的制定是对二级核算成功实施的保障,是企业对财务内部进行掌控的基本形式。对二级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规范有利于财务成本核算的规范化,大幅度提升了财务核算的工作效率,同时对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行为也起到了约束性作用。

3、根据核算结果为企业制定管理计划。对各个部门的材料成本以及在工作管理方面进行指导、监督以及组织,准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科学有效实施考核,依据产品的材料,生产费用、人工费、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根据产品的具体型号精准的计算出产品完工后的实际成本,进而实施定额成本和实际产品的成本比较分析,协助相关的采购部门、材料供应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对产品原材料方面、制品方面以及成品方面的核查和管理,做到每一笔账目都和实际的预算项目相符合。

三、结束语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3

1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点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做出决策、承担责任。但项目经理又要把参建人员组织起来;把职权分解下去、一层层地交付下去、明确分工、各司所职、奖罚分明。使每一个负责人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一个人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作到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禁止用“大炮打蚊子。”所以说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工作,力争在施工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2.1合同方面

按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技术规范、图纸要求,详细的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在施工图纸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应及早的提出并要求甲方尽快给予答复,以免出现怠工、窝工的现象。对于图纸以外而增加的工程量要及时的作好施工签证并申报、签字。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减少开支。

2.2技术组织方面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依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工程应在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并列入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合理的绘制施工现场布置图以达到所用材料最省、施工最方便、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目的,根据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2.3安全方面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允许有任何细小的疏忽。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必须从现场标准化管理着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质量方面

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和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质量技术交底,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监和验收,降低返工、停工损失;根据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减少质量过剩支出。

2.5劳动力方面

在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定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当实物工程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调整人工和人工费,对在进度、质量、节约、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要进行罚款。

2.6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实行“质量好、价格低、运距近"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专人严格计量。采取“量价分离"的方法进行费用计算,密切关注市场指导价,如遇价格大幅上涨,可向甲方争取按实补贴。材料的领取可采用“限额领料单”的办法,定期盘点,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数量。随时掌握工程进度的材料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的比值。对于周转性材料要及时的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出现场,尽量的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7机械管理方面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作到既实用又经济;作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同时,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防止操作不当影响正常的施工从而增加成本;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随时都能正常运转,保持其完好的整体性。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对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摸底。

2.8财务会计方面

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并对各部门成本招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把好花钱关。

3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就是根据统计审核、业务考核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要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动态的、多形式的开展,而且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成本分析既要注重时效又要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的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矛盾,避免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础。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预算成本。施工预算计划成本和实耗人工、材料确定的实际成本进行“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寻求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节约途径,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就雁控制支出人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3)年度成本分析: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更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以对项目成本更有效的管理。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的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单位工程对象,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资料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4小结

以上论述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搞好成本控制

(1)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体系。

(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指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4

一、建立产品成本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主要金融产品价格,如存贷款利率、金融服务收费标准等,各商业银行作为产品既定价格的接受者,缺乏产品定价自。因此,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银行需要在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方面做出努力。只有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的详细资料,银行才能有的放矢地控制和降低成本,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准确进行产品定位。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势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虽然我国目前金融产品价格仍由央行制定,但近年来有所放松,如浮动利率贷款的范围和利率浮动的区间都有所扩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各商业银行将面临自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问题——即产品定价。虽然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提供了完备的产品定价模型,但在实践操作中,及时、准确、完整的产品成本信息是合理定价产品的重要保证。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各银行应从现在着手开展产品成本核算,为迎接未来挑战做好基础工作。

(三)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提品成本信息资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在第八章《成本》中规定银行成本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支出”,具体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费、手续费支出、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外汇、金银和证券买卖损失、各种准备金和业务管理费等。从理论上讲,成本和费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费用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则是对象化的费用。因此,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的定义更适合于费用概念。鉴于银行依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目前所实施的成本管理实质是费用管理,尚未建立以产品为对象的成本核算系统,无法提供成本信息。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成本会计理论,产品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组成。在传统工业企业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占产品成本较大比例,制造费用比重较小,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程度对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不大。但是银行业不同于传统工业企业,具有产品种类多、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制造费用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的特点,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产品成本的准确程度。若采用传统方法分配制造费用,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和产品决策失误。因此,银行业在建立产品成本核算系统时,不应沿袭传统会计政策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应引入工序成本法。

(一)工序成本法

1987年哈佛大学RobinCooper教授和RobertS.Kaplan教授提出工序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

他们认为,在销售多种产品的公司里,决策层进行产品定价、产品组合决策时所依据的成本信息已经严重失真,根本原因是适应十几年前业务核算的会计政策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更为糟糕的是,没有可以替换的信息警告决策层他们使用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扭曲的。十几年前,大多数公司产品种类少,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构成,能够轻易地追溯到各个产品,按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不会使成本信息发生较大的扭曲。目前产品种类和市场渠道大量增加,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以市场营销、推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大量增加。但是大多数公司还是按照传统会计政策的方法,以不断减少的直接人工成本为标准分配不断增长的制造和管理费用,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他们认为,工序成本法能够成功替代传统成本会计系统。主要理由是,任何公司在生产产品时都有工序,在各个工序上所有的制造和管理费用都是可分的和独立的,容易追溯到单一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中,所以应按工序确定产品成本。他们以一个水利阀门制造商的例子证明了工序成本法的作用。水利阀门制造厂是一个多产品公司,大约门销售产生了80%的收入。更有趣的是,60%的产品产生了99%的收入,而花费管理者大量精力的另外40%的产品却只产生了1%的收入。显然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该制造商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提出,设计产品成本系统一是要准确收集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精确资料;二是分析各个产品使用非直接资源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三条重要原则:1.应向昂贵的资源集中;2.重点放在不同产品或产品类型中存在重大差异的资源;3.应特别重视需求类型与传统分配标准完全不相关的资源。原则1要求进行资源分类,保证新的成本系统可能使产品成本存在重大差异;原则2和原则3则最大可能地辨别被传统系统扭曲的资源。对于工序成本法而言,以劳动工时、材料数量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己不能满足需要,追溯产品成本应遵循从资源到工序、再从工序到产品的过程。

(二)国外银行业的实践

就目前国外银行业的实践来看,一些国外银行已经开始利用工序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如汇丰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等。据了解,新加坡华侨银行从1997年开始推行工序成本法,其做法是先从电脑部门做起,成功一个部门再向下一个部门推进,逐步推广到全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我国银行业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设想

国内部分银行也着手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其产品成本分配基本沿袭了传统会计政策分配方案,核算较为粗糙,处于起步阶段。为得出正确的产品成本资料,笔者认为,银行业应采取“拿来主义”,充分借鉴国际同业的做法,采用工序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鉴于各银行己按照财政部以及央行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准确核算和提供各类费用支出资料,为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设计产品成本核算系统时,应充分利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必要脱离现有核算体系开发设计一套全新的:工序成本法核算系统。

开发设计成本核算系统应包括以下工作:首先,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产品分类标准。目前对银行产品定义较多,如将产品定义为“银行向金融市场提供的、可以为客户带来收益或客户可以用于消费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银行直接提供给客户的赚取实际的、名义的、潜在收入的服务”等。对银行产品的分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如美国的银行管理学院和生产力中心确认了31种产品,而《银行世界》杂志认为有250种产品。因此各行应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定义产品并进行分类。各业务部门负责直接经办各类产品,应承担提供本部门产品类别和细分的工作。开发小组在汇总业务部门提供的产品类别后,确定产品分类表,如可以将产品粗略地分为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每一大类再根据要求进一步细分,如存款可以按照期限、款对象等进行细分。银行产品分类越细,产品信息就越详尽,但会相应加大工作量和投入,因此产品分类并非越细越好,应以满足决策层对信息的需要设定划分标准。

其次,明确产品业务流程和定义工序。业务部门应按照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制定各项产品业务流程。组成业务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可以被视为工序。将某产品的业务流程划分为多少道工序取决于决策层对产品成本准确度的要求。产品成本准确度要求越高,业务流程就划分得越细,工序就越多。相应地,分配标准就越多,工作量和投入也会增加。因此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合理划分工序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某一产品的工序并不局限于一个部门,往往会涉及到若干个不同部门,如发放贷款就会涉及到信贷、风险管理、财会、电脑等部门。

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多、人员多的现实情况,建议由总行建立统一的产品分类、业务流程和工序构成标准,避免各分支行自行投入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资料缺乏可比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第三,设计产品成本归集标准。这是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难点和重点。银行产品成本分为能够直接追溯到产品的直接成本和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的间接成本,需要建立统一的分配标准分配产品间接成本。由于不同的分配标准会对产品成本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以各产品使用资源的程度作为标准。例如,电脑部门向各个部门提供电脑维修服务,服务费用支出追溯到各工序时应以提供服务的时间或日常维修的次数作为标准。由于不同的分摊标准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各部门利益,建议由各部门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后确定。

第四,按照工序归集产品成本。将各道工序上的成本汇总归集,得出产品成本资料。由于产品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数据和不同分配标准,仅靠手工进行数据处理无法满足核算需求,需要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该系统不仅要拥有处理现有产品成本信息的能力,而且应能应付不断出现的新产品成本核算问题。一般来说,开发、设计一套工序成本核算系统需要9到36个月的时间。

工序成本法的应用可能会带来全新的概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从直观概念分析,活期存款利率要明显低于定期存款,往往认为活期存款成本比较低,如当前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1.26个百分点。但利用工序成本法归集成本后,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原因是:虽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业务流程基本一致,即工序构成是一致的,但是营业部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应付经常发生的活期存款存取款业务。若以营业人员花费在两种产品上的时间为分配标准,活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明显要高于定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例如,营业人员一天工作7小时,可能有5小时花费在活期存款业务上,而只有2小时花费在定期存款业务上,那么,活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将是定期存款的2.5倍。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产品成本核算涉及到银行内部所有部门,大量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如业务部门制定产品分类和业务流程、各部门参与讨论成本分摊标准、电脑部门开发系统等。因此,决策者的支持和协调、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保证。

第二,产品成本核算系统的开发、应用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在应用中要根据实践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因此取得有效成本数据需要相当长时间,不能急于求成。笔者建议,在遵循工序成本法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由粗到细的方法确定产品分类和划分工序,即先由产品大类入手,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细化产品分类,循序渐进地取得产品成本的详细资料。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5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强调了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管理学论文是论文频道的重点推荐的论文栏目页,望大家前来参考。 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概念,涉及到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加强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投资事实上被当作是国家无偿给予教育单位的福利,教育单位既不存在或很少有自有资金投入,也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更不存在任何意义的亏损或破产的威胁。因此,他们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也无须进行成本核算,因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无偿占用学校资源、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等不良现象。鉴于此,学校教育应该实行成本核算,打破学校只计支出不计成本的核算方法,正确归集和控制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使各部门都具有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使学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学校创造条件。 (二)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政府拨款 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成本逐年增加,政府的财政支持相对紧缩,学生缴费收入在学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学费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学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与学生适当交费并举。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应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不应将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学生和家庭。因此,学校的学费标准应考虑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及家庭的支付能力两方面的因素。教育收费的标准主要是由教育成本和教育的社会需求来决定的,因此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确定正确的生均培养成本对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意义重大。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强调了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对策。管理学论文是论文频道的重点推荐的论文栏目页,望大家前来参考。 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 一、学校教育成本的基本构成 学校教育成本是指提供某种类教育所需要的相应教育服务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其可分为学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学校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教学成本(如教职员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如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必要的教学设备运转与维修成本(如教学设施购置费、维修费、水电费等)。这些费用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没有这些学校将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间接成本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教务管理成本之外的行政管理费、公用设备、公务用房(如教学楼、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基建费、购置费、折旧费以及购买和租赁耐用资产的支出。这些花费与培养学生的关系是间接相关的,没有这些耗费,学校不能提供有效率的教学服务。 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成本不单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

成本核算论文范文6

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物流的概念以来,物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政府机关也越来越重视物流发展,许多地方政府成立了指导和规范物流市场的专门机构,并建立地方特色的发展规划。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现代物流业己经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更新设备、扩大产量获得规模效应,或者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应用高科技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但是,当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企业所获得的利润的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此时,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因此,物流领域的潜力就被企业所重视起来。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物流费用寓于企业成本之中。物流费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利润的多少。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重生产、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据有关统计数据表示我国很多企业目前的物流成本仅次于原材料本身的价值而在产品成本中占据第二位,一般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15%-30%,有的比例达高40%。也就是说一件生产成本是10元钱的商品其中与物流有关的费用高的竟然达到4元钱。如此惊人的比例让许多企业对隐藏在冰山下物流成本产生浓厚兴趣,如何揭开物流成本神秘的面纱,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企业没有独立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要分离出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进行界定和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希望能够科学界定和核算物流成本,但是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成熟的阶段。2007年5月,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下文中简称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物流成本内涵、构成和计算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为企业切实掌握自身物流成本,从而达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提供了依据。该国家标准的出台是中国物流界的一场及时雨,但是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怎样应用该标准,该标准是否就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最佳选择呢?这还都是需要解决和研究问题,也就是本文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

2、本项目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物流成本研究

早在1962年,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得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将物流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这对物流成本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启迪作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了物流成本的冰山理论,并在1970年提出了物流的“第三利润源说”,引起人们对物流和物流成本研究的重视川。其它物流成本研究还有效益背反理论、成本中心说、利润中心说、服务中心说、系统说、战略说等理论,对人们在物流成本的研究方面有着启发作用。

2.1.2国外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1977年,日本的运输省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将物流成本按物流范围、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分类并进行计算,使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有据可依。美国采用将物流成本分为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三类,并且各自有核算的方法:库存费用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费用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运输成本是基于伊诺运输基金会出版的年度运输丛书得到的货运数据,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和货主费用;物流管理费用,是按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得出的。美国的物流管理费用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大体在4%左右。得出结果一般是社会总的物流成本。在美国物流总成本核算方面一般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派别注重物流战略研究,很多倾向物流战略研究的学者把物流创造价值与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Richardson在1995年以及后来的Gilmore在2002年的文章中指出物流控制着大量资源,对现金流、盈亏数字有直接影响,并且能通过连续生产和提高服务来增加价值,与一个公司的顾客服务水平和财务收入有很强的关联。Fagan0指出全球采购业务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战略,在全球供应链中核算得到物流成本显得更加重要和具有战略意义。另一个派别注重物流成本效益优化研究,一般分析物流成本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法、以作业为基础的方法、优化法等。Fera在1998曾对某公司全球外包战略的可行性研究中有关的成本因素进行确认和分类。Zoroya提出用回归分析模型来计算运输费用,其中有三个变量用来测定哪些因素影响了运输线路的价格。VanDammeo与Vander Zon在1999提出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物流成本,帮助高层管理者分析财务信息以做出物流决策。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应用基于优化模型的方法来分析物流成本,试图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其中还包括了运输、采购与库存决策方案。美国倡导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强调物流成本分摊和分配的基础要尽可能的选择最大程度反映其和所耗资源的关系。其物流作业成本计算主要步骤依次是辨认物流作业、确定物流资源、确定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配物流成本。

2.2国内研究现状

2.2.1国内物流成本研究

张弘在2004年的《中国物流成本研究》中指出:中国自己无法准确的计算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且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的物流成本较高。这表明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的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反映真实的物流成本势在必行。国家标准的出台正是印证了这一说法。易华曾在2002年指出我国物流成本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不清,二是物流成本的计算与控制由各企业分散进行,缺乏相应的权威统计数据。并提出通过明确物流成本构成、将总物流成本进行分配与归结、建立数学模型求一定条件下系统总成本最低的可行解、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统计口径,进行全国范围的统计,设立行业与地区的物流成本数据库四个方面加强物流成本研究。虽然时间过去8年,但是其在文中提出的问题现在还没有清楚的解释,且其提出的方案在目前还是有着可行意义。目前中国在物流成本方面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是大多局限于理论阶段。

2.2.2国内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研究

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在国内关于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2.2.2.1日本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按照1997年日本运输省制定的《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分为按物流范围、按支付形态和按物流功能等计算成本三类。(1):按物流范围计算成本是以物流特性划分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和废弃等物流费。(2):按支付形态计算成本,是按照财务会计费用分类计算,大体可划分为:运费、仓库保管费等向企业外部支付的委托物流费用和人工费、材料费等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费用。(3):按物流功能计算成本,大体分为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物流管理费三类。其中物资流通费细分为包装费、输送费、保管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和配送费等。日法是从微观处着手,且对核算内容规定详尽,较适用于企业。

2.2.2.2统计方法核算物流成本

利用统计原理,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和整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数据。具体方法是,通过对有关物流业务的原始凭证、单据和报表进行再次归类整理,对现行成本、费用核算资料进行解剖分析,从中抽出物流成本的部分,然后再按物流管理的要求,对上述费用按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汇总,加工成物流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

2.2.2.3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

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产品的界限,把成本核算深人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按照资源动因将企业所消耗的资源分配到作业收,形成作业成本,然后把作业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形成成本对象的成本,从而将企业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以及顾客。它被认为是确定和控制物流费用最有前途的方法,国外很多企业都己经使用这种方法来核算物流成本,在国内只有极少部分企业应用。另外还有些学者提出将任务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建立M一A模型来核算物流成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独使用这种方法的不足,对企业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2.2.2.4会计方法核算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方法。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单轨制和双轨制。a:单轨制,是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现行的其他成本核算如产品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等结合进行,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共同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b:双轨制,是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要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外重新构建一套成本核算系统,反映企业发生的与物资实体流动相关的费用。有的学者提出设置“物流成本”一级账户,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该账户的明细核算可设“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和“销售物流成本”等二级账户,以及“材料费”、“工资福利”、“运输费”、“管理费”、“水电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若干明细账户,再将物流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单轨制增加了核算复杂性,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双轨制操作似乎相对简单,但基本上改变了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具体操作困难无法预计。这种会计核算模式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更没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但是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2.2.2.5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中提供的方法

该方法是在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从物流成本项目、物流范围和物流支付形态三个维度来界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和计算对象。在不改变现行会制度体系的前提下,通过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从现有账户中分离出己经在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出的物流成本,并根据有关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存货相关成本,从而得出企业比较全面的物流成本。《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标准结合了以上说的1和4两种方法,为中国企业物流成本计算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案。但是,其在实践中是否适合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2.3国内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在国内关于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

几种:

2.3.1标准成本法

制定产品或服务的标准物流成本,对实际物流成本与标准物流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根据得出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责任归属,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消除不利差异、发现有利差异,以实现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

2.3.2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通过市场调查,预计可实现的物流营业收入,订立为实现目标利润而必须达成的物流成本目标值,然后将目标物流成本进行分解,落实到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确定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从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

2.3.3局部控制与综合控制法

局部物流成本控制是对物流成本中的运输费用、装卸搬运费用、储存费用、包装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单个进行控制,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关系,达到物流费用控制的目的,但是往往会出现某局部物流成本低但总体物流成本高的现象。综合控制法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对物流成本进行预算制定、执行监督、信息反馈、偏差纠正等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达到预期物流成本控制目标。综合物流成本控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高效性、战略性的特点,有较高的控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