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管理的建议范例6篇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范文1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mainly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understanding of safe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ources.It aims to discuss how to seize the key link , promote the system work, how to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with full participation,constant summar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o further enhance the power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重要性;关键环节;结合实际;总结

Key word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importance;the key link;with reality;summary

中图分类号:X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123-01

1认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公司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践行南网方略的具体行动,是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和提高公司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应对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将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把生产管理规范化、指标化工作与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不可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来推动工作。局是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都要亲自组织和督促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体系建设的管理工作。应明确体系建设牵头部门或成立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配置适当数量人员。组织落实体系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完善和规范体系建设技术与方法,现场指导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培训、审核和技术支持,定期或不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体系建设情况,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根据体系要素和功能,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管理体系,体系各要素内容相互联系,可根据体系要素的主要功能,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两者应密切配合,完成体系建设工作。

2抓住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关键环节,推动体系工作

在体系推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紧紧抓住“七个关键环节”进行体系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2.1 关键环节一:结合实际加强学习培训,全员参与,掌握体系思想方法和应用技巧。了解、掌握体系的管理理念、内容、作用、要求与方法是体系建设的基础,特别应关注管理层的培训和学习。

2.2 关键环节二:以体系管理要素为依据,梳理各部门、班组(站、所组)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应包括管理工作与作业任务。

2.3 关键环节三:实施风险分析与评估。作业风险评估(含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的评估)按照公司下发的《电网企业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指导性意见》实施;设备与电网的风险评估可应用体系提出的评估方法与要求进行,鼓励引进和探索新的风险评估方法,在条件成熟时,各分子公司应逐步统一评估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2.4 关键环节四:应用风险评估结果。根据核心业务,梳理工作流程,将风险控制措施融入到工作标准与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中,并加以执行。

2.5 关键环节五:对员工进行工作标准与作业标准训练,让员工熟悉管理与作业流程与要求。

2.6 关键环节六:做好生产管理过程相关数据信息收集、汇总和分析,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2.7 关键环节七:定期回顾工作标准与作业标准执行情况,分析其适应性、可操作性及依从性,实现持续改进和闭环管理。

3结合实际,全员参与,稳步推进体系工作

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和各层次的员工参与。在体系推行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三个结合”,并充分发挥“三种人”的作用,实现“二个控制”。

3.1 “三个结合”:做好与实际相结合。应按“写我所做”原则,编制工作标准与作业标准,确保标准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按“做我所写”原则,严格执行标准,确保管理与作业的有效性。做好与生产管理规范化相结合。体系的工作标准与作业标准是实现规范化有效方法,与公司提出的生产管理规范化相辅相成,因此不能将体系建设与生产管理规范化割裂看待。做好与本单位管理现实相结合。不同的单位其管理水平基准点不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体系推进计划,不能盲目图快,以确保实效。

3.2 “三种人”:充分发挥领导人作用。单位“一把手”是体系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体系建设内容与技术方法应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从组织措施、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好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指导体系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中层和管理层作用。中层与管理层是体系工作关键所在,具体负责制定和组织落实体系工作计划。中层与管理层应熟悉掌握体系内容、方法与要求,才能用体系思想方法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应培养一批体系工作骨干,系统掌握体系基础知识和体系应用方法,指导部门开展体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3.3 “二个控制”:做好体系建设与应用质量控制。应从编写、审核、批准实施等方面严把工作标准与作业标准质量关,使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求稳务实,切勿生搬硬套。对已批准执行的标准应严格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做好进度控制,分层分级抓住总体与分项进度。应做好工作进度计划,按项目管理要求,落实工作内容、进度要求与质量要求,明确责任人,配置相关资源,有条不紊地开展体系建设工作。

4扎实推行、不断总结、持续改进,确保成效

4.1 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推行过程中,应杜绝形式主义,绝不能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作为一种运动和一项短期工作进行突击,要切实把推行体系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实现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4.2 要注意对体系开展工作情况的总结,设立形式多样的沟通平台,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开展对普遍性问题的研究探讨,营造良好的工作探讨交流氛围,并定期向上级单位沟通、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

5结束语

建立和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南方电网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也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南网方略的具体体现。随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必将大大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工程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 影响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建筑业的发展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面对新形势,势必会产生新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工程质量的控制上。在传统的建筑行业,与工程质量相关的因素较少而且较为容易控制,如材料、人员、环境等,但现在出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工艺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上,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影响将愈发明显。为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也为了避免先出现问题后治理的传统作业方式,建筑行业必须在工程管理上多下功夫,要树立预防胜于治理的观念,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更好的适应新变化,将高科技材料与工艺有效运用,更加主动地迎接时代的挑战。

一、工程管理度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1、施工材料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的优质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因此,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是不可替代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材料管理的力度,做到科学、合理、细致的去管理施工材料。但在一些工程施工期间,材料运至现场后,工作人员将材料直接应用到工程中,而没有经过应有的检测,这是不规范的行为,如果材料不合格,很有可能导致工程返工而影响施工进度,更严重的会导致工程最终的质量出现问题,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和名誉损失。此外,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在材料运至现场后露天放置,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一些易受潮的材料和一些化学性质活跃的材料很容易因此变质最终不能使用,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2、监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负责工程监理的单位和人员在控制工程质量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指导性的,居于最为重要的位置,监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且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够为工程把好关,为工程质量提供保证。但在目前看来,一些地区参与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走过场”现象严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一来,工程质量将会存在很大隐患,建筑方面的问题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处理,加之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工程中偷工减料,是我国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或是一些更小的县城,从事建筑施工企业多数是以“承保公司”的形式存在,在接到了一些工程项目后,建筑公司会召集施工人员,而这种组织结构的松散导致在工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比如材料的任意堆放、施工人员的操作欠缺规范性等等,都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工程管理方面也没有系统的规范性要求或是指导意见,只是单方面的抓工期,而并没有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当出现问题时,通常不能够明细责任。

二、以工程管理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的措施

1、质量管理

对于材料的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第一,要加强材料进场的管理。当材料进场时,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严格实施“三检”,对于无出厂合格证、检验参数不合格和材料规格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予允许进场,从源头上禁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第二,要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监督,并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管理方针,做到不疏忽、不拖沓,遇到问题早解决;最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发全员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保证工程质量。

2、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

目前国际上通用ISO质量保证体系。ISO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关键是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措施是施工纪录。目前,大多数企业进行的是ISO14000体系认证,也有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ISO14000体系认证。其执行的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纪录,只有做到了事事有人写、有人做、有人查、有人改,ISO质量管理就一定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3、进度管理

施工前要首先对工程的整体做出规划,比如进行施工进度的编制等工作。在施工进行阶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施工计划,并且要求施工人员熟悉工程图纸,掌握合同要求。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编写进度计划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一起配合工程技术人员编写方案,以便在施工的过程中顺利沟通。编写施工方案关键在于对进度的管理,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人员、机械、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通过合理调配,才能够使工程顺利完成。在时间编制方面,可以采用分阶段法进行,比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月计划、季度计划等,这样可以将总体任务化整为零,便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也能够更加及时的解决在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工程款的给付,要严格按照合同中所要求的进行,对于拖延工期的行为,要进行索赔。在此基础上,项目经理或是其他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条款的增减,但需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

4、机械设备管理

在施工中,对于机械设备的要求也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如何使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等,都是关系到工期和质量的问题。管理人员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时,需要本着科学、合理、合规的原则进行操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可用性,并且保证其不过度使用,注意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不进行隐患操作。对于操作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专人专岗,操作员必须有相关的资质认证方可上岗。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注意要进行签字确认,并在交班时做好交接工作。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机械设备,注意其放置地点,比如搅拌机不能够放在距离施工人员休息处较近的区域,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现象。

5、加强监理检测监管

重视建设工程检测和监理工作,加强检测和监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定期对检测机构和监理市场进行专项调查,重点检查和处理监理单位未履行监理任务的行为,尤其应明确和落实总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同时严格管理建设工程机械设备检测机构,尤其规范内部管理混乱的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检测市场秩序。

6、场地环境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场地环境的管理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许多施工队伍没有对环境进行管理的概念,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低,但在专业施工队伍看来,施工环境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场地设计的合理且整洁,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期和成本,并且能够有效的进行其他方面的管理,反之,场地环境较为恶劣的施工现场,其各方面管理也势必是混乱无章的。对于场地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布局,按照人机分离的原则进行基本布局,即将休息区与作业区分离开来,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地面,并且在生活区设定卫生间、洗漱和换洗场地等,保证工程现场的合理有序。

7依靠政府的指引

在宏观方面,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质量的提升要依靠政府的政策,从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方面给予一定的政府支持,才能够使建筑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这需要在业内形成行业协会,积极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不断通过健全行业规范来进行行业整体发展,实现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需要涉及到制度、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多个方面,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有着现实意义。对于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引入长效机制,并且配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才会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进而使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崔文梅,浅析工程档案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2期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安全生产;检察监督;检察建议

一、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内涵与功能

(一)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内涵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检察实践中为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能,根据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检察权创新出来的产物,其目的是要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关于检察建议学界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訛譹,《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中规定:“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为促进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结合执法办案,建议有关单位完善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正确实施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管理、服务,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结合自身执法办案和相关调研,建议有关生产单位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其内部制约、监督,以期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领域职务犯罪和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的发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具有的功能

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主要还是基于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1.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具有纠错和整改功能,对事故和犯罪有预防作用检察机关通过所办理的安全生产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检察机关直接介入调查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中的犯罪案件,发现案发单位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执法、监管等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等。通过及时调研、分析和总结该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制发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可以有效地预防该领域内的犯罪行为,进而减少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预防效果。訛譺2.安全生产检察建议具有弱对抗性的功能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比较“温和”,其建立在查清事实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于预防安全生产领域职务犯罪的目的。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在法律上没有强制拘束力,其督促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訛譻如果采纳可以减少和预防生产事故和职务犯罪的发生,大多数情况下被建议单位都比较愿意采纳。3.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具有专业性的特征与功能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是由各级检察机关出具的建议类法律文书,具有法律专业性。安全生产领域具有特殊性与专业性,需要检察机关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形成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因此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

二、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质量不高,弱化了其社会效果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议的实施效果。实践中存在没有对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而制发的建议,使得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毫无实用性。缺乏对安全生产类线索管理机制,导致检察建议质量不高。2.反馈、落实、跟踪、督促缺乏相关工作机制在实践中,各级检察机关没有形成送达、反馈、督促、跟踪回访等有效的工作机制。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既非要求,也不是对具体事项的处断,它与行政领域的软法机制一样,并不具有强制性和指令性,而是要依靠建议机关和被建议单位的合意与协作才能保证落实。”訛譼如果没有合意,一些被建议单位内心瞧不上该建议,即使书面回复了而实际上却并没有进行整改,或者干脆束之高阁,而没有产生任何实际的效果。3.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公信力、权威性的不足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有些单位和个人甚至认为检察院发出的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书是在给其行为挑刺、找麻烦,更有甚者认为检察院越权干涉自己的事务,对检察建议有抵触心理。4.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类案的系统建议各检察机关没有形成健全的内控机制,以致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质量不一、不规范。很难综合各部门、不同地区检察机关的智慧,通过类案的对比、分析、归纳,找出共性问题,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于同类案件制发类案检察建议,没有发挥检察一体化的优势。5.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权力“无限性”问题在检察实践中,有部分检察机关无限的扩张自己制发安全生产检察建议的范围,插手行政执法,严重超出了检察权的范围。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权力的扩张,不仅可能侵犯其他权力的合法运行,也会使该权力自身缺乏监督。

三、完善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若干建议

(一)以质量为导向,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制发水平

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要以提高质量为导向,安全生产检察建议的制发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内控机制和检察建议线索管理机制。訛譽1.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内容的实用性检察机关在制发建议前,要切实结合办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实用性强的检察建议。只有实用性强的检察建议才能因其可操作性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2.完善安全生产检察建议的内控机制,要求坚持检察一体化原则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是以检察院名义制发的,笔者建议要完善检察院内控机制,严格把控检察建议的质量;建立专门的机构提前介入,严格把关。发挥检察一体化的优势,使得检察机关不同层级之间,同级之间,本院内设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高效率的运用司法资源,提高建议质量。訛譾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线索管理机制线索对制发检察建议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类线索管理机制,对线索进行及时分析和整合,以期形成对某类安全生产事故和职务犯罪起到预防作用的建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对特殊个案线索的把握,尤其是具有特殊性的安全生产事故,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类检察建议的社会效果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后期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总工程量基本上是完成了70%,随即进入装饰装修、设备安装阶段,此阶段的工程施工特点是:工种多、人员杂、场地紧、交叉作业多、机械设备、用电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管理维护难。建筑施工后期的这些特点,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是事故多发阶段。

1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后期的工作内容不确定因素较多,涉及到的工种、技术含量、工艺复杂性等诸多实际问题,而建筑施工企业自己又不可能具备各种各样的工种和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转包其它专业施工企业在所难免。

(1)建筑施工单位直接或间接将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对这些直接或间接与建筑施工企业签订施工合同、发生经济往来的施工企业,一没有管理责任,二无法进行实际到位的管理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对安全生产往往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或管理能力不足。

(2)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土建施工企业因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成,剩余工作量一般较少,本企业管理体系大部分陆续撤离施工现场,使现场安全管理更为薄弱,许多方面基本上无人管理。

(3)各参与建筑工程的企业之间安全责任不明确,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的脚手架、井架、施工升降机、电箱等只有使用权、没有维护管理的责任,多数情况在转包工程或分包工程时都没有设备及设施使用及维护责任。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缺乏总体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和体系,各参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为政、管理无序,造成现场混乱、施工隐患增多,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2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的总体协调。首先,应在交错复杂的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多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组织,由发包企业统一指挥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现场布置、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现场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实行施工总承包责任制,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凡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施工工程,都必须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召集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参加,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小组。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自己应当主动负起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的责任;第二是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制度。包括:协调会议制度(应明确会议时间、出席对象、议事规则)、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缺席惩罚条例等;第三是开展日常协调管理。包括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宜和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等两个方面。通过总召集协调会议解决下列问题:①由总体协调机制统筹安排各方企业的施工进度,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②加强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及时调整各作业区域的物料堆放与人员作业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禁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组合现象和潜在隐患控制;③合理进行用电规划,避免出现个别电箱超负荷或线路负载不平衡现象和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使用一个电箱而导致管理混乱;加强施工用电管理,避免出现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造成用电事故;④协调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组织维护保养,落实维护保养经费和人员,保证使用安全。⑤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落实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落实情况,必须由总承包单位专人组织、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现场各工段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协调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强化落实安全责任首先是总承包企业应与各分包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及行之有效的责任制。一是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双方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明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安全设施的交接、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的手续和安全责任;二是工程分包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应时时在岗在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现场安全生产协调小组的管理,贯彻协调会议精神;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处理生产安全事项;向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生产安全问题和现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问题;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操作工人讲清作业内容、作业条件和环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危险性和发生危险时的自救措施和报警方式。

(3)强化安全监控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分包企业现场安全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严密的监督、检查、控制,确保协调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协商解决协调会议未尽事宜和突发事件;确保现场有序施工、安全施工。有条件的,可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实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3建筑工程后期安全管理建议

(1)建筑工程施工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推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制,严肃查处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为施工安全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2)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除建筑企业直接发包工程而造成的安全监管盲区。目前,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仅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做出了规定,对由建筑施工企业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未作规定,客观上造成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总体协调管理的盲区,对现场安全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阶段,要确保建筑施工后期的安全生产,必须在“全面推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制”和“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总体协调责任”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在当前全面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困难较大的情况下,采取后者较为现实。政府应当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分包,谁负责协调”的原则,落实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协调责任,促使建设单位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使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生产安全管理走向有序、规范,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范文5

自2012年起,秘书处共计收到地标立项建议书224份,其中2012年共收到立项建议书95份,2013年共收到立项建议书52份,2014年共收到立项建议书77份,对上述立项建议进行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1.1立项建议涉及的专业领域

224份地标立项建议书中涉及地方特色食品的有24个,占总数的10.7%;一般性食品有86个,占总数的38.4%;微生物检验方法有28个,占总数的12.5%;理化检验方法有70个,占总数的31.3%;生产经营规范有9个,占总数的4.0%;其他7个,占总数的3.1%。

1.2地标立项建议项目推出单位

地标立项建议项目推出单位主要包括卫生监督机构、疾病控制机构、食品药品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检验检疫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等院校等。其中卫生监督机构推出18个,占总数的8.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推出8个,占总数的3.6%;食品药品部门推出5个,占总数的2.2%;质量监督部门推出122个,占总数的54.5%;检验检疫部门推出26个,占总数的11.6%;行业协会推出17个,占总数的7.6%;企业推出24个,占总数的10.7%;高等院校推出4个,占总数的1.8%。

1.3地标立项建议项目推出地区

江苏省3年来共收到的224项立项建议,来自于省级单位的57项,占总数的25.4%;来自于苏南地区的104项,占总数的46.4%;来自于苏中地区的22项,占总数的9.8%;来自于苏北地区的41项,占总数的18.3%。

2讨论与分析

2.1申报建议的立项方向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研究方向不完全一致

申报的立项建议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较广,包括地方特色食品、一般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理化检验方法、生产经营规范等多方面,但是申报建议的立项方向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研究方向多不一致,如:申报规范类的立项建议最少,只占总数的4.0%;申报地方特色食品类的立项建议也只占申报总数的10.7%,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主要体现地方特色食品及传统生产工艺的宗旨不符,这就要求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和引导,明确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研究方向。

2.2由卫生部门推出的立项建议为数不多,企业参与较少

2012~2014年3年间收集的224项立项建议中,由各级质量监督部门推出的项目最多,共计122项,占54.5%;由卫生部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只有26项,仅占总数的11.6%;由协会、企业参与推荐也为数不多。这与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转变后各级卫生部门工作重心转移快慢有关。随着《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食品安全工作规范》的公布实施,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重点将会转移到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中来;而随着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合并与整合,监管力量的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2.3立项建议项目推出工作苏南、苏北地区不均衡

从实际情况分析,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由于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食品企业工业化发展程度相对较慢,地方特色食品及传统工艺保留的应当反而相对完整;但是从立项建议项目推出的数量可以看出江苏省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落实情况南北不均衡。224个立项建议中来自于苏南地区的104个,占总数的46.4%;江苏省级单位57个,占总数的25.4%;苏北地区与苏中地区比较少,这一状况与苏南、苏北地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检验机构的工作经费、技术力量不均衡相关。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各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政策与经费支持,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

2.4立项建议书的形式与内容不规范

对立项建议书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审查时发现,立项建议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项目填写不完整、缺项;标准名称不规范;个别申请产品不属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范畴。因此,作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的宣贯和培训。

3建议

3.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重点应以地方特色食品为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原卫生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实施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可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是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做出的补充,应当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体现鲜明的地方产品特色。因此,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重点应以地方特色食品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于这一类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缺乏针对性;而对于其他一般性食品的标准及检验方法的标准,为保持其统一性与规范性,应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主要研究方向。因此,各地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的研究方向上,必须立足地方特色食品及其特殊的传统生产工艺研究,重点立项地方特色食品及其规范类标准。紧紧围绕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各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每年的工作重点优先安排立项。

3.2卫生部门应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完成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从监管向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的转移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自2009年6月1日起交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至今已有6年的时间,但是很多市级以下卫生监督机构仍然没有从以前的管理理念中转变过来,工作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部分因仍然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无从顾及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另一部分自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移交之后,取消了相应的食品职能科室,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呈现空白。因此,卫生部门应尽快适应角色互换,完成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从监管向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转移。积极开展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发挥卫生监督机构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中的技术优势作用。同时建立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管理的机制,调动监管部门的制标积极性,达到标准管理工作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目标。

3.3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知识的宣贯与培训,提升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质量

针对立项建议书中存在的各项不规范内容,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培训;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建议申报的申请流程、申请材料、申报要求、受理机构、审查细则等的制定与指导,提升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建议申报质量。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加大对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以满足当地标准管理工作的需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更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及技术设备的保障,以适应不断更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的技术内涵。

3.4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的宣传与交流,合理扩大地方标准制修订的社会参与性和开放性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范文6

一、目前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司对基层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方式主要有“周一上岗检查”、“动态检查”、“公司领导跟带班”、“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和“安全生产体系检查”五种形式。检查的方式方法符合各项目部生产实际情况,夯实了各基层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基础,促进了公司各基层单位安全健康发展

结合项目部实际,针对会议研讨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1、公司各项监督检查、隐患排查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公司各项检查没有足够的时间全面了解和分析基层各单位整个安全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对于公司“解剖麻雀”和“望闻问切”的检查方式表示赞同,并对具体操作提出如下建议:

⑴、建议公司领导实行“蹲点”监督制,监督过程要有公司分管领导负责,这样才能更好发现和解决问题。

⑵、由于各基层单位生产条件各具有特点,深入检查势必给基层单位带来相应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招待所”条件相差较大,对于这些公司要给予解决。

⑶、公司领导在“蹲点”过程中要参与监督项目部各项安全管理流程,从各基层单位的班前会、集体升入井、风险预控、安全确认和管理考核流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好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⑷、公司要积极帮助项目部解决与所在矿方的主要矛盾和制约项目部的发展问题。

3、对于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的提高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提升,如上所言,质量标准化创建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提出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并在基层各单位全面推广、共同提高。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考核虽然有细致的考核标准,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发展参差不齐,建议公司针对考核标准和先进单位的做法,制定统一的流程和操作方式方法。公司有必要制定相应要素的课件,划分要素组织专项培训,提高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统一、规范安全体系建设资料。

4、对于如何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建议如下:

⑴对于控制重特大事故,要从技术上保障安全,做到技术先行,严格制定各项技术措施,积极与矿方技术科与地质科联系,对各施工地点的地质构造深入了解,并完善各项技术措施。对存在水患、防突、瓦斯、顶板隐患的特殊地段要制定专项措施,从源头上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⑵要规范职工行为,将风险预控、安全确认贯穿到整个施工程序当中。公司应制定新的适合本单位的隐患和三违分级标准,不能盲目按照矿方制度。

⑶对于控制轻微伤事故要加强安全培训,建立公司自上而下系统的培训监督和考核制度。

5、从“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 、“从零开始,向零奋进”;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到学习神华再到安全体系建设,都没有从根本上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建议公司结合各专业实际,提炼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