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范例6篇

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

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范文1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开展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全县县级林长制责任区域2020年度工作任务》和《**县林长制工作巡查制度》的要求,县融媒体中心结合实际工作,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深入到包保济徐高速**段沿线和**镇杞柳园区认真开展巡查工作,现将包保区域巡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济徐高速**段沿线绿化区域在有害生物防治、树木补植、森林案件查处、森林灾害隐患排查等情况:

(一)、济徐高速**段沿线绿化区域在防治杨树舟蛾、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方面,采取了以飞机喷药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的形式,做到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2‰以下。

(二)、**镇济徐高速两侧绿色通道已完成补植黑杨2.3千米,补植黑杨面积35亩。

(三)、**镇济徐高速两侧绿色通道已完成补植黑杨4.5千米,补植黑杨面积50亩。

(四)、在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中,树木案件查处到位率保持在95%以上。

(五)在森林灾害防治、林木乱砍乱伐等问题排查中,没有发现此类现象。

二、**镇杞柳园区情况:

1、**镇已完成更新、新植杞柳种植面积3000亩。

2、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4360亩的柳清湖是**镇政府依托当地的杞柳资源和地理特点,集杞柳特色文化展示、科普实践、特色垂钓、采摘、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于一体打造的重点生态湿地旅游项目。

三、下步工作计划

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范文2

一、抓好四个落实

一是落实会议精神。我镇以落实县委县政府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为抓手,狠抓了森林防火宣传和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11月7日召开了全镇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会议传达了市、县有关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对去年这起火灾教训深刻分析,查找原因,以案说法,教育干部。二是落实防火预案。在借鉴其它兄弟乡镇的做法的同时,根据本镇实际,制定并下发了《大佳何镇森林防火预案》。三是落实责任。重新明确镇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农业副镇长担任副组长,农办干部和其他有关干部为成员。全镇26个行政村也成立了森林防火小组。会上镇长代表镇政府同各村、各部门签订了防火责任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会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可喜局面。四是落实宣传。做到森林防火宣传进行政村、进农户家庭、进学校。印发宣传单5000张,下发至各村5000个农户家庭。学校利用班会课、课间操时间开设森林防火讲座,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并要求中小学生对家长进行宣传。在进入林区的主要道路、交通要道、村庄设立防火宣传牌40块(座),林区受教育群众达95%以上。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法规、政策。同时对党员干部坚持警钟长鸣,组织全镇党员、村三委会干部、村民代表、团、妇、民兵干部,并结合各类会议进行强调部署,做到逢会必讲,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创建省级生态镇和先进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具体体现,确保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到位。

二、做到两个坚持

1、坚持依法治火。根据有关规定,制止烧田坎和焚烧秸杆等行为;对制造火警案件进行严厉查处,由镇派出所和综治办传其谈话、做笔录,直至罚款或行政拘留,对火警案件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扑救、早消灭、早处理)、“四不放过”(未查明火因不放过、未查处纵火者不放过、肇事者未受到处罚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方的效果。

2、坚持科学防火。加强了岗位技能培训和扑火安全教育。共培训基层防火骨干30余人,提高了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部分村开展了砍柴割草清除林区可燃物工作;有些村进一步抓好利用毛竹林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加强三项建设

1、加强扑火装备建设。合理补充设备,完善灭火器具。在原有15台风力灭火机的基础上,镇财政拨出7000元,购买最新进口灭火器一台;拨出21000元,购买消防泵一台;拨出8000元,购买扑火队服装、盔帽60套,从硬件上保障和提高了林火预防和扑救能力。

2、加强森林防火巡逻队建设。镇一级配备巡逻员8名,各村自配巡逻员1-2名,共35名。从工资待遇、工作职责、巡逻工具、工作监督四个方面入手保障工作水平。一是确定工资,每名巡逻员每月600元;二是明确职责,以合同形式签订每位巡逻员的职责、巡逻范围;三是发放工具,要求巡逻时身配袖套,带二号工具、柴刀等;四是加强督查,镇农办干部会同值班人员每天对巡逻员进行查岗,对巡逻过程进行记录、考核(扣分),考核结果作为次月发放工资的依据。

3、加强扑火队建设。在原有队伍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考核情况进行调整,组成共35人的专业扑火队。根据我镇山林分布情况和地理位置,对专业扑火队合理分组,其中后洋村15人,涨坑村10人,溪下王村7人,镇级正副队长3人。为确保扑火队员人身安全,一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扑火培训,另一方面为他们投保了人身意外保险,以解决队员的后顾之忧。并要求队员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保证呼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调动扑火队员工作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对工资予以明确,一小时50元,1-2小时100元,2小时以上200元。镇机关内部也建立了第二梯队扑火队伍,由50岁以下的男同志组成。在此基础上,各村也组建了村级扑火队,共300人。

四、狠抓四项工作

1、加强对重点地段的监管。我们根据森林分布情况和历次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制定了《大佳何镇森林防火预案》,划分了a、b、c三级地段。对a级地段,我们重点加强了监管,增强了巡逻人数和巡逻频率。对某些火警频发的高危地段设立了嘹望哨。

2、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监管。根据经验,痴、呆、傻人员、某些老年农民以及中小学生是产生火警的特殊人群。为此,我们对这些人加强监管。要求监护人看管好痴、呆、傻人员和中小学生,严格限制其携带火种,看管好他们的活动,无特殊原因不得进入林区;禁止老年农民在山区和近山区使用生产用火。如果发生火灾或火警将追究其监护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3、狠抓野外火源管理。组织巡逻队上山头、把路口,严防死守,森林火警易发天气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有效减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4、构建森林防火信息平台。按照“四早”(早发现、早扑救、早消灭、早处理)的指导思想,以森林防火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镇机关设立两部24小时值班的火警电话,扑火队员和镇机关干部手机做到不关机,一有火警随时报告,确保把火警消灭在萌芽状态。

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建设的系列部署,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以严格资源保护、提升资源质量为目标,探索建立林长制,加快构建“省级统筹、市县组织、乡镇运行、村组落实”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路径和方法。

(二)坚持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网格化责任体系,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其他领导分区负责,部门及有关单位领导各负其责,层层压实责任。

(三)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尊重自然和科学规律,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对症开方,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科学经营、规范管理。运用辩证思维,建立长期管用的政策制度体系。

四、坚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用最严格的监督检查全面如实评价林长制推行工作,科学总结、探索路径、补齐短板,探索成功经验做法。

三、实施目标

(一)探索确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发展目标体系。通过建立林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探索科学的推进路径和实现方法,确保森林、林地保有量不减少,确保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确保防范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目标任务落实,促进林业资源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利用。同时,充分发挥好森林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作用,深入推进土地沙化防治,为黑土地保田增产提供保障。

(二)探索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保护发展制度体系。围绕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制度建设,结合试点林长制相关工作制度,全面梳理、修改完善、查缺补漏,探索形成系统完备的保护发展制度体系。

(三)探索落实监管有效的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围绕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修复、更新进行监督检查,以建立林长制为抓手,强化各级领导责任意识,明确承担部门职责和责任人,不断增强制度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林长制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四、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

(一)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

1.分级设立林长。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构建镇、村两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我镇林长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共同担任,副林长由镇政府主管林业副书记担任;林长制成员及包保区域由镇相关负责人担任;林长成员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村级林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及村主任担任;村以下设置若干管护网格长,各村网格长由各村护林员担任。

镇林长、副林长职责:负责组织本级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完成本级资源保护责任目标;组织群众护林,组织建立资源保护源头治理网格化巡护模式,配备专职网格长,指导、监督林长制办公室完成日常工作和村级林长履职情况,组织落实会议、巡查等制度,协调配置“一林一警”,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村级林长职责:负责做好网格长的推荐,组织开展网格化巡护和一线普法宣传;维护林长信息公示标识;参加乡镇级林长组织的会议,落实巡查要求;协助承包经营人解决实际问题等工作。

网格长职责:负责对管辖区域内林业资源的日常巡护,记录好责任区巡护手册,及时发现、制止毁林开垦、盗砍滥伐、森林防火期野外用火、猎捕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并向上级报告。

镇级林长和副林长为我镇第一责任人,村级林长为主要责任人。村级林长要对镇级林长负责,镇级林长对村级林长负有指导、监督、考核责任。

2.设立林长制办公室。为强化组织领导,便于工作开展,林长制贯彻实施过程中各成员部门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治林的原则完成好职责工作,设专门的林长制办公室,为本级林长的办事机构,负责林长制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拟订相关制度、组织实施考核、建立保存档案等工作,向林长报告全镇资源保护发展情况,镇级林长制办公室主任由镇林业服务站负责人兼任。

3、设立林长会议。林长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落实上级部署的任务,研究解决林长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二)执行林长制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镇级林长、副林长负责对全镇村级林长及林长成员部门,林长制相关责任人员在林长制工作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要严格按县制定的七项制度执行林长制相关工作:1.档案登记制度、2.信息公示制度、3.巡林制度、4.信息通报制度、5.警示督办制度、6.会议制度、7.工作考核制度,镇林长制办公室在镇级林长的领导和指导下对各部门人员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发现推诿、不作为、慢作为的一律严肃处理。

(三)强化配套措施和公众监督机制

1.配备“一林一警”。镇派出所与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衔接,派出所会同镇林长制办公室划分民警执法责任区;民警执法责任区由派出所确定。民警执法责任区配备对应的责任公安民警,“一林一警”配备警员名单由镇、村和派出所共同备案并上报县林长制办公室。名单实行动态调整,如有变动由派出所及时通知备案。

2.因地制宜,按照“一林一策”的原则灵活制定推进措施。镇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分解至各村后,各村要统筹兼顾将任务按照本区域实际,科学制定各项林业发展规划,谋划好林业产业发展。

3.主动接受监督。设立群众监督岗或成立公益组织等参与林长制实践,强化林长履职日常监督。

4.规范经常性工作。梳理镇、村级林长、网格长等岗位,按要求定期分时段梳理归类岗位时段工作任务,按照《林长经常性工作履职手册》要求履职尽责。

5.抓好层级落实。对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进行责任分解,确定村目标责任,压实林长主体责任,确保任务目标明确。

6.运用科技手段。配合县林业部门将林长制与“一张图”相结合,与数字化巡护相结合,与林业资源动态遥感监测相结合,探索建立镇级林长制平台系统,提高林长制现代化水平,在图斑变化、环保督察等涉林保护方面发挥各级林长职能作用。

7.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途径引导全社会关注,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学校、群众家庭等认建认养“责任林”“家庭林”“纪念树”等公益活动,提高林业资源管护社会化参与程度。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20年10月12日-2020年11月5日)

由镇林业服务站牵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文件精神落实好调研工作,摸清各村实际情况,科学拟订我镇林长制实施方案和组织架构并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报请镇党委、镇政府审阅通过,完成方案制定和组织架构建立。

(二)实施阶段(2020年11月6日-2021年5月1日)

(1)2020年11月5日前召开镇林长制工作启动大会,正式启动林长制工作。

(2)2020年11月6日前各林长制成员完成和包保村的对接,共同研讨推进措施。

(3)2020年11月15日前将我镇制定的方案、组织架构、正式文件及会议相关资料报县林长制办公室备案,各村按照镇林长制方案做好林长制启动各项工作,镇林长制办公室启动林长制建档工作。

(4)2020年12月15日前将镇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分解至各村,村级林长因地制宜按照一林一策原则对本村林业资源进行产业发展规划。

(5)2020年12月31日前镇林长制办公室指导各村完成同公安机关的对接,划分民警责任区,落实“一林一警”并登记备案。

(6)2021年2月28日前镇林长制办公室完成林长制基础档案建立工作,登记林长责任区域及职责,各种相关文件资料归类存档,并报县林长制办公室备案。设立林长信息公示牌。

(7)2021年5月1日前镇级林长组织群众家庭和学校、社会团体认养“家庭林”、“纪念树”,镇级林长组织开展义务植树,认建“责任林”。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完成任务。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0年11月30日-2021年5月1日)2020年11月开始,镇林长制办公室将对各村林长的任务完成情况陆续展开检查,检查前将进行工作提示。检查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把检查结果进行全镇通报,对落实工作不力的,将由林长或副林长对责任人员进行约谈。各村林长每季度向镇林长制办公室报告季度工作进展情况,由镇林长制办公室进行汇总上报县林长制办公室,2021年4月10日形成林长制工作总结报告报县林长制办公室。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级林长是林长制的主要责任主体,要提高站位、亲自部署,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组织、落实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林长制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将林长制工作经费纳入镇级政府预算,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林业生态建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范文4

为加强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和督察全区森林防火工作,成立区清明期间森林防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程学晋任组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区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徐文胜,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区人武部部长刘军,区委区府办副主任卢焰平任常务副组长,区林业和园林局分管领导、各镇(街)分管领导及相关单位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及各镇(街)森林防火工作的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设在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区林业和园林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林业和园林局总工程师冯庆良同志兼任。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以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大力度地开展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努力营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为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准备阶段(3月15日—3月25日)

主要任务:制定工作方案,下发通知,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准备各种宣传装备物资器材和资料。

(二)实施阶段(3月25日—4月30日)

主要任务:组织区、镇(街)、村、社各级力量全面开展工作。

(三)总结阶段(5月1日—5月10日)

主要任务:总结并上报市森林防火部门。

(一)落实防火责任。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有关规定,切实抓好镇(街)、村、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完善镇级森林防火预案,采取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等办法,将森林防火责任分解落实到村社,落实到山头地块。各单位要把当前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对清明和春耕生产季节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和再落实。特别是镇(街)、村在抓好当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切勿麻痹大意,引发大的森林火灾。要严格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对山火多发的地方,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森林火灾案件要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必要时挂牌督办。

(二)加大宣传力度。按《__区2014年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大力宣传森林防火工作,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

(三)严控火源上山。清明节期间,各镇(街)、相关单位及林地面积较大的村要在林区要道设立检查站,登记入山人员身份、车牌和手机号码,加强对入山人员的检查教育,坚决把火种堵在山下林外。

(四)组织队伍巡山。各镇(街)、相关单位要根据墓地分布情况组织巡逻队(扑火队),佩戴红袖臂、携带扑火工具,在坟墓比较集中的地方巡逻,制止并及时扑灭火源。

(五)开展隐患排查。各镇(街)、有关单位对本区域森林防火重点地段进行隐患排查。

(六)队伍集合待命。 区森林消防护林大队、镇(街)森林消防半专业中队要靠前驻防,进入高度战备状态,接到火情快速出击,重兵扑救,把山火消灭在萌芽状态。扑救山火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遵守科学扑灭森林火灾的原则,把扑火安全放在扑救指挥工作的首位。严禁组织未经过扑火训练的干部群众直接扑火。山火扑灭后,要认真清理火场,防止死灰复燃。

(七)落实防火物资。做好扑火装备、车辆、机具的检修和维护保养,补充扑火物资,加强

通信设备管理,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八)落实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等制度,做好值班调度,做到在岗在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报告火情。

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范文5

一、因势利导,建章立制,加强队伍规范建设

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长期运行的关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队伍的生存力。为充分发挥巡查队伍在维护街面治安稳定中的作用,使之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主力军,我们针对巡查队伍的运行和管理现状,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规范队伍的管理。一是调整队伍运行机制。去年3月份,我们针对部分队员入队目的性不明确、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对队伍的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在调整中,我们采取中队领导、民警聘队、组长,队、组长聘队员的方法,重新聘任了13名队组长,125名队员。在调整中,先后有35名队员被落聘。二是加强队伍教育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队员的集中教育培训活动,专门邀请公安老局长和中队领导主讲,就(艰苦奋斗、如何开展巡逻盘查等方面对队员进行教育,做到基础训练经常化,教育形式多样化。三是强化队伍监督。中队领导每天对各分队的运作情况进行一次督查,队员管理办公室也定期不定期地对巡查队伍的巡逻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督促纠正。中队领导和管教办还经常深入到队员中,及时了解情况,纠正存在问题,使队伍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四是加强考核约束。为使队伍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有较强的战斗力,凝聚力,我们重新完善了队员《禁令》、《学习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奖惩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来规范队伍的管理。为提高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我们严格按照奖惩办法每月对各队组的工作进行考核,把奖励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奖勤罚劣。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增强队伍防控效能

我们结合不同时期的发案实际,坚持车巡与步巡、点与线、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重点区域、时段,规范队伍运作,力求实效。一是在步骤上,做到巡逻路线选择、人员配置、时间安排等合理有序。我们根据街面“两抢”、涉流、入室盗窃等案件的发案特点规律,及时调整巡逻的重点,划定巡逻区块,做到点线结合,重点加强对银行、车站等易发案重点区域、时段的巡逻,增强巡逻的实效性。二是在方法上,结合管区的治安状况和队伍工作任务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摩托车巡逻、设点盘查、观望、守候等多种方法,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和线索,并充分运用手机短信进行查询。10月6日,太平分队通过守候,在鸣远路抓获抢夺负案在逃嫌疑人王某,从中破获发生在鸣远路附近的三起抢夺女行人提包案件。三是在时间上,实行全天候有重点的巡逻,突出巡逻的工作重心,把主要精力放在面的控制上。确定下午至上半夜主要防“两抢”等街面犯罪,下半夜主要防范入室盗窃、流氓捅刀子案件。5月26日凌晨,队员在北门街地段巡逻时,当场抓获刚在八一迪吧内用刀捅死梅石榴的杀人嫌疑人陈小云。四是在内容上,把治安巡逻和为民排忧解难及提高群众自防意识结合起来。在巡逻中,对群众求助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对发现的防范漏洞,积极通过张贴、发放“警示单”等方式提醒群众,加强防范。

三、进村入户,严密管控,有效服务现实斗争

如何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有效服务现实斗争,我们坚持把巡查工作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实战效能。2006年,重点加强外来人口、出租私房管理。一方面,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要求,队员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积极协助开展外来人口、出租私房管理,及时了解出租私房户的变更和外来人口变动情况,管住外来人口落脚点,并积极探索外来人口、出租私房管理方法。月河分队针对出租房屋反复登记,易出现漏登现象的实际,在对出租房主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对出租私房实行分层次和编号登记管理。东辉分队推出寝室长变更登记管理。另一方面,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依靠村居干部、护村队、护区队员,加强联系,多掌握一定的信息,做到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5月20日,锦园分队在小河头村开展外来人口排查时,村干部反映一湖南籍青年形迹可疑。通过查身份登记及上网比对,发现王某系网上持枪抢劫刑拘在逃犯。5月22日下午,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终将王宏彪抓获。

四、以人为本,巡查为民,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林长制巡林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布龙自然保护区; 野外巡护;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124-05

1 引言

西双版纳布龙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缅边境,为少数民族聚居山区,民风淳朴,生产生活相对落后。但近年外来资本不断涌入,乡村信息快速发展,民众生产生活方式迅速改变,林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压力加大。为适应新形势,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巡护管理之路,保障辖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安全。

2 保护区概况

布龙保护区位于西双版纳州西南部,南与缅甸接壤,总面积3.5万hm2,是以典型热带山地雨林、季节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自然植被景观以及长蕊木兰、云南蓝果树、藤枣、八蕊单室茱萸、印度野牛、蜂猴、熊猴、灰叶猴、云豹、灰孔雀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和特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中型自然保护区,区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金、银、铁、硅、锑等20多种,周边是傣族、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区域,各种民族风情及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多样性元素,构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2]。保护区内及周边有布朗、哈尼、拉祜及傣、彝等16个少数民族,共涉及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46个,户数3417户,人口14716人。

2.1 保护区植物资源

保护区植被类型包括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据调查,区内有高等植物1658种,并含有较多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特有植物。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云南蓝果树和藤枣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云南拟单性木兰、中华桫椤等7种,此外,还分布有古老的单室茱萸科珍稀植物八蕊单室茱萸及其它特有植物[3]。

2.2 保护区动物资源

保护区地势复杂,山川纵横,河流交错,气候温湿,森林类型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给各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据调查,区内兽类97种,鸟类309种和亚种,两栖爬行类31种,鱼类53种,昆虫1860种,此外还有许多低等植物、浮游、底栖、游泳生物。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云豹、印度野牛、绿孔雀等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黑熊、水鹿等38种[3]。

3 野外巡护现状分析

野外巡护是自然保护区实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然而组织野外巡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有义务技术上的要求,而且要有组织、人员、装备的调配和保障,以及巡护后数据处理分析等工作[1]。保护区自2008年12月成立以来,在完成总体规划、勘界核权和综合科学考察等基础性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开展了野外巡护方案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巡护管理工作。本文就重点巡护对象、重点巡护区域、巡护路线及频次和时间、巡护人员、巡护记录及物资、巡护监督6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重点巡护对象

保护区覆盖有大面积的原始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稀有和典型性突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价值[2]。野生植物及其生境、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是布龙保护区日常巡护的重点巡护对象,重点在打击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强化林权、林地管理,保障自然资源安全。重点巡护对象反映了保护区抢救性保护阶段的特性,保护区典型性、特殊性和代表性不是很明显。

3.2 重点巡护区域

综合考虑重点巡护对象的栖息地、原始生境、特有生境、关键物种、关键群落、干扰严重性等要素,结合案件和森林火情信息,确定布龙保护区27个重点巡护区域(图1)。重点巡护区域主要分布于保护区边缘,集中于保护区实验区内,属于集体与保护区交汇且人为活动密集及案件和火情高发区域。重点巡护区域主要考虑了干扰信息,对原始生境、特有生境、关键物种和关键群落考虑不足,核心区基本未纳入重点巡护区域。

3.3 巡护路线及频次和时间

巡护类型分为日常巡护、稽查巡护、监测巡护和武装巡护四类。日常巡护是根据年度巡护管理计划设置的固定巡护,依据重点区域原则、以点带线原则、以线带面原则、最短距离原则、侧重干扰原则、综合权衡原则[2],设置日常巡护路线10条,往返里程732 km,频次为每年15次(图2)。日常巡护路线基本覆盖了重点巡护区域,但主要是以线带面的方式设定,巡护点尚未完全确定,还需进一步调查和完善。稽查巡护是临时针对突发事件开展的特殊巡护,是布龙保护区开展次数最多的巡护方式,主要是因为保护区成立时间晚,突发事件多。监测巡护是以生态监测等科研项目为主的巡护,保护区近年主要开展了以红外相机为主的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设置监测样11条,往返里程260 km,频次为每年2次(图3),共安装红外监测相机75台,监测区域主要集中于核心区,对实验区和缓冲区监测不足。武装巡护又称纵深巡护,是由巡护员、森林公安民警和当地驻军共同参与的专项巡护。保护区规划武装巡护路线4条,里程291 km,频次为每年4次(图4)。路线基本贯穿了整个保护区,巡护重点集中于国有林权范围内,社区村寨和集体林权地涉及不足,宣传性和震慑性不突出。

3.4 巡护人员

保护区巡护管理人员编制25名,另聘专职护林员8名、驻村护林员40名,共有巡护人员73名。巡护管理员是保护区巡护和管理的主要队伍,目前在职在岗22人,26岁以下1人占5%,30~40岁14人占63%,40~50岁5人占23%,50岁以上2人占9%。中共党员16名,占73%。通过函授学习,本科学历达15人占68%,大专4人占为18%,中专2人占9%,高中1人占5%。获得林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20人,高级工程师1人占5%,工程师7人占33%,助理工程师11人占52%,技术员2人占10%(图5)。巡护管理队伍比较年轻,以30~40岁为主,政治素养较高,党员占比大,知识层次高,高学历人才比重大,技术职称以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为主,需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驻村护林员2017年增加到40名,几乎覆盖了保护区所有村寨,是保o区巡护的最基层的护林人员,要进一步研究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3.5 巡护记录及物资

保护区印制专门野外巡护笔记本,主要记录巡护路线、人员、方式、时间以及观测到的物种信息、事件发现及处置情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更便携及防水的记录本。巡护计划表、巡护完成情况表、资源情况报表、巡护记录表、巡护出勤登记表和巡护报告是保护区6类主要表格,重点在于填写和汇报巡护成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巡护数据由巡护员填写,管护站内勤负责统计报管护所,由资源监测员负责数据管理工作,还需要强化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工作。巡护物资方面配置巡护车2辆,巡护摩托车8辆,GPS手持机10台、对讲机10台、望远镜6台、无人机1台以及电脑等办公设备,还需要进一步采购高科技巡护设备和强化管理。

3.6 巡护监督

巡护监督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系统地、科学地进行巡护监督管理,才能有效进行巡护工作,进而保护好自然资源[4]。保护区形成了每年随机检查不少于4次,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12次,并将巡护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的巡护监督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奖罚机制,采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参与监督管理。

4 巡护存在的问题

布龙保护区地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山路通道多,林地破碎化严重,社区发展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林地占用情况突出,管理上采取抢救性保护为主,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步推进的模式。巡护上还存在管理粗放、组织不力等诸多问题。

4.1 重巡护,轻观察记录情况突出

巡护员对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重视程度不够,巡护过程中不善于记录物种信息、干扰信息、植被信息、社区信息和特有生境信息,致使基础信息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更新,制约保护区决策。

4.2 巡护计划和巡护路线制定不科学

巡护计划和巡护路线制定不科学,在周一和周五安排巡护少,周末很少安排巡护或无巡护,在重要时间段未增加对重点区域巡护力度,制约了巡护效果。

4.3 巡护人员素质不高

4.3.1 专业知识不足,科研力量薄弱

保护区巡护管理员年轻,管理经验不足;高学历多数是函授教育文凭,第一学历多为中专和高中,专业水平不高,职称以初级为主,技术力量不强。存在无法识别和监测关键物种,不能熟练使用地形图等野外常用巡护仪器,观察、填写表格及撰写巡护报告能力欠佳,3S技术及数据分析能力弱,法律法规掌握不系统等情况,制约科研和巡护监测工作。

4.3.2 巡护员责任心不强

巡护员吃苦耐劳、 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精神不足,存在不按巡护要求开展巡护,巡护不到点到位,巡护记录不及时详细以及巡护表格填写不规范等情况,制约保护区发展。

4.4 高科技投入不足,信息系统不健全

保护区巡护范围大,社区情况复杂,高科技投入不足,巡护收到落后,存在巡护死角,导致偷砍盗伐、毁林开垦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威胁自然资源安全。

保护区完成了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但信息管理数据库未建立,巡护数据主要以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存档,未录入数据库管理,只能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运用。

4.5 巡护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手段不多

巡护员在巡护过程中不注重宣传,在村寨停留交流不多,宣传方式主要采取会议和发放宣传资料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少。

4.6 行政执法能力弱

巡护人员相对年轻,执法经验不足,虽然能够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但在查处案件上方法不多,制约办案效率。

4.7 缺乏相互协作

各站、哨卡、巡护片区间工作人员相互协调滞后,协同开展巡护有待加强。

4.8 资金使用不到位,巡护设施滞后

保护区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和天保二期工程。目前管护所没有固定办公场所,野外巡护装备、扑火设备、科研设备、宣教设施不足,巡护通道和防火通道投入少。专职护林员工资低,工作辛苦,招聘困难。

4.9 管理粗放,缺乏奖惩机制

保护区巡护监督管理不力,巡护检查和监督手段落后,高科技监督手段未投入,巡护制度执行不严格,巡护激励机制缺失。

5 巡护管理工作的对策

5.1 科学系统地完善巡护方案,提高野外巡护效率和成效

巡护方案是巡护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科学、规范巡护的基础[2]。科学系统地完善巡护方案,不仅能明确布龙保护区巡护目标,使组织保障有力,而且能减少巡护成本,提高巡护效率和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要综合濒危性、特有性、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系统科学分析,使其重点巡护对象能够真正反映保护区特有性和代表性。第二,是要综合重点巡护对象的栖息地、原始生境、特有生境、关键物种、关键群落分布以及干扰信息科学分析,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科学确定重点巡护区域。第三,是科学制定巡护路线,合理安排巡护计划、频次和时间。根据保护区重点巡护对象和巡护区域,科学制定巡护计划,依据不同时间段合理安排新湖计划、频次和时间,提高野外巡护效率和成效。

5.2 科学制定管理计划,逐步解决野外巡护难题

管理计划是保护区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文件,是针对某一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威胁,利用可能的资源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计划。针对具体威胁因子,需要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周期性、灵活性的管理计划。首先,需要拟定资金使用和物资采购计划,保障外巡护员基本生活和基础性物资需求。做到野外巡护有差旅费,野外巡护有必备工具及高科技装备。其次,要制定巡护管理制度,规范巡护员巡护工作。做到责任清楚,措施落实,防范到位。第三,是要拟定奖惩机制,提高巡护员积极性。做到巡护到位、发现及时和制止得力的给以奖励。巡护不到位,擅自改巡护或不参加巡护,巡护记录不规范的给以惩处。

5.3 加强巡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巡护技能

保护区高学历人才比重大,但多是函授教育文凭,第一,学历为本专业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需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首先要加强巡护基础知识培训,掌握野外观察、巡护记录、巡护表格填写和巡护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其次,强化林权林地管理技能培训,做到熟练掌握保护区林权界线,能够现场独立开展林地技术调查的专业性工作。第三,强化巡护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做到能够熟练运用地形图、GPS手持仪、望远镜、照相机、对讲机以及救护用品等基础性巡护设备。第四,强化野生动植物知识培训,提高野外监测和记录技能,能够识别和记录主要物种信息,植物群落变化、动物痕迹等。第五,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做到能够规范化办结案件。第六,加强巡护宣传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能力,做到熟练掌握社区民情,能够融入当地群众。第七,强化野外巡护救护技能培训,做到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置办法,确保野外巡护人身安全。

5.4 强化巡护队伍管理,增强凝聚力

保护区巡护管理员比较年轻,经验不足,党员先进性不突出,凝聚力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能够吃苦耐劳、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团结协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巡护管理人员。其次,要加强护林员管理,发挥最基层护林人员的巡护效能。第三,凝聚巡护员力量,团结一心发挥团队力量。

5.5 采用新科学技术,保障巡护成效

巡护监督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系统地、科学地进行巡护监督管理,才能有效的开展野外巡护工作[4]。布龙保护区野外巡护监督主要采取电话抽查和实地检查两种方式进行,手段落后,效果不佳。应考虑使用无线网络监控、卫星导航监控等新技术,确保巡护工作按质按量完成。

5.6 强化巡护宣传,提高社区群众支持度

野外巡护同社区关系密不可分,只有不断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群众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才能增加群众的支持力度。首先,野外巡护需要在社区村寨落脚,补充能量和休息。其次,野外巡护的主要对象是干扰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社区居民。第三,社区和谐、林区平安的关键因素在社区。第四,自然资源的破坏者和最终受益者是当地群众,因此,加强巡护宣传,提高社区群众支持度,是野外巡护的基础性工作。

5.7 加强边民交流,展开联合巡护

保护区地处中缅边境,跨境盗猎、盗伐、违规用火情况突出,加强边民交流,开展联合巡护是做好野外巡护的主要工作之一。

5.8 强化巡护数据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是野外巡护的必要工作,野外巡护数据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为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提供科学有效数据。

6 结语

野外巡护的关键因素是人,只有不断提高巡护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最终做好野外巡护员工作。首先,要强化巡护员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养。其次,要加强巡护员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第三,要注重伍队建设,增强凝聚力,第四,要积极采购高科技巡护装备,提高巡护效率。第五,要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创新巡护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心. 自然保护区巡护与执法手册[R].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9:10~31.

[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R].昆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