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教学建议范例6篇

对学校教学建议

对学校教学建议范文1

关键词:高校水彩画;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34-01

一、水彩画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水彩画是以透明画法来完成画面的形体塑造,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画种,引进到中国已有近三百年历史。20世纪初,水彩画作为“色彩”课的一项内容进入中国的普通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水彩画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论是参与的人数,还是在全国的影响力及创作形式,都在不断的增强和丰富,由于创作群体的努力,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更加广泛。

二、我国高校的水彩画教学特点

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具千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彩画比较重视技法学习,师承影响比较明显,不同教师教授出来的学生绘画风格大不一样。虽然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但对水彩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传授还是一致的,只是在创作训练以及难度较高的课程上才特别明显。

三、高校水彩画教学的现状

(一)水彩画教学滞后的表现

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滞后。水彩画自传入中国之后,前辈艺术家们在其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这是值得我们充分学习的。但我们却沉溺于将其与民族传统绘画相结合,对新技法、新材料却无动于衷。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僵化。学校教学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从写生、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很多学生有时候面对一些景物时有着强烈的绘画欲望和创作冲动,却没有胆量下笔,这种畏首畏尾的创作心态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最后是教学评价的单一。目前,我们都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自身所具有的优点也得不到肯定,致使学生对自身的绘画水平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地域差别造成水彩绘画教育风格差别

因为我国高校水彩画教师的数量有限,他们大多集中于全国的几个区域,受到地域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也呈现出强烈的地方性特征,不同时代的不同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绘画风格也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因地区差异所体现出的绘画风格的差异,本是水彩画丰富表现力的一种体现,但是由于各个地域和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得几种风格不能充分融合, 学生的创作视野也受到了限制。

(三)师资分配不平衡

前文中提到,目前我国水彩画教师的数量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很多高校并没有专职的水彩画教师,很多教师只是水彩画的爱好者,或者是自学成才,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水彩画教育,势必导致教学质量的落后。一些文化发达的地区,高校相对集中,聚集了一些优秀的水彩画教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愿意在这些地区从事研究和创作,从而陷入了一种不平衡的恶性循环中。

三、高校水彩画教学的建议

(一)适当调整专业课课程结构

增加创作课程的课时量,改变基础教学阶段单纯写生的课程结构,在每学期的专业基础教学课程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创作课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创作性思维,学习创作方法,积累创作经验,同时也为后期的毕业创作打好基础。

(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

适当借助心理干预手段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人生动力进而把握好专业学习方向、确立职业目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依照精神分析心理学派艺术观点,绘画的程式化集中反映出绘画者生命力、创造力的衰微。解决学生的此类问题虽不是此阶段美术教学的直接任务,但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这方面的素养和意识能使学生获得至关重要的成长机会这也是就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更新教育观念

高校水彩画教学体系革新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更新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体制的生命。这里阐述的更新并不是完全摒弃现有的教学体制,而是对原有的教学方法重新解读。中国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体现了艺术创作中“意”的重要性,水彩画创作同样如此。因此,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应该在更大程度上探索如何让学生在水彩画创作中学会动脑筋,使作品能真正体现对艺术、人生、社会的思索,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中的形象真正体现出个人独特的艺术精神观念。

对学校教学建议范文2

【关键词】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一方面,随着职业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积极改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以适应扩招政策;另外一方面,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要想保持自己的优势,就需要不断的迎合市场人才需求,而这也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来讲,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势在必行。

一、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概况

1.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含义

不同于其他同类高等教育一样,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是指在遵循职业高校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对于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应该尊重自身职业高校的特点,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高校教育的职业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二,高职教学生源质量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比较薄弱,这是高职教学的基础;其三,职业高校教学体制落后,教材老化,管理严重落后,教学环境不完善。

二、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1.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于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的调查发现,很多职业高校在此方面存在大量的漏洞。具体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对于教学活动干预过多,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造成教学管理质量不断下降;其二,职业高校各个系别和专业教学管理人员难以依据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去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去;其三,教学管理一味的发号施令,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难以形成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2.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过关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学管理人员去进行统筹规划,以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效用。但是实际上,很多的职业高校教学管理者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以更加强硬的手段去实现管控,而不是如何以服务的观念去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其一,不懂得教学管理是一个关联的过程,需要各个部分,各个成员相互沟通合作;其二,不懂得教学管理是服务的过程,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其三,不懂得教学管理是创新的过程,需要积极进行探索和阐释。

3.高职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职业高校来讲,其在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的失误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其二,过于重视理论基础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也就是说,高职教学培养目标在于实现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从现实情况来看,职业高校在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难以结合市场需求培养理论和技术兼备的人才。

4.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职教学课程体系职业性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造成了很大困扰的同时,也使得职业高校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其二,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协调性不足,难以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多的不协调的情况;其三,高职教学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缺失,难以处理好旧知识体系和新技术动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多课程僵化的情况。

三、改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从校,系,专业,班级四个层次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为开展各项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打下组织基础;其次,以高校教学管理组织为主体,形成权威的教学改革小组,针对于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自身职业高校的现实情况,制定有效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再者,积极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去促进职业高校教学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划分,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

2.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才的素质

首先,严格控制教学管理人才的选拔和聘用过程,以便保证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其资质,经验,技能尽心全方面的考核之后,才能够进行聘用;其次,积极组织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理论,技巧学习培训,以考察,留学的方式去促进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以最大化的适应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最后,注重强化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得其在教学管理方面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创新进取,实现教学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确定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其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发挥企业在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确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保证所设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其二,不断提高自身研究市场的能力,实时的依据市场对于相关专业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善,以保证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时性;其三,切实在教学管理过程各种,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保证以培养理论和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4.科学设置职高课程教学体系

其一,始终以职业性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证引导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开展全面的技能学习,为其未来的职业做好打算;其二,切实处理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健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综合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三,积极鼓励教学主体去接触最先进的行业信息,实现课程内容与现实的融合,以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束语

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行的好与坏,将关系到职业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以切实的措施去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l0(1):58-59

[2]秦彩宁.浅析知识管理对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的促进[J].交通职业教育,2009(4):24-27

对学校教学建议范文3

关键词: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认识上的缺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研究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起步晚,研究少。有关的直接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有专著面世。出现较多的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建设的论文。二是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目前关于载体形态的说法过多过滥,其中不少说法不够准确、不够科学。对各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整载体体系中的地位等内容缺乏足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落后还影响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近年来,高校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力度,但其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一些活动流于形式,主题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两课”得不到师生的重视。教师的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单调,学生不爱听、不愿听,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仅9.09%的大学生认为党团活动对个人很有帮助,22.22%的认为对个人没有帮助,15.10%的学生积极参加党团活动,6.927%的凭自己喜好参加,3.65%的反感且不参加853.80%的大学生有过打网络游戏的经历,19.67%的上网观看过不健康信息。这两组数据说明,无论是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还是网络等现代载体,其作用发挥的效果都不理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育人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实际,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1.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

一要明确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政治方向。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据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中。二要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科学育人和人文育人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方向,着力培养具备竟争意识、法制意识、求实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知识及拥有用现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学校要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真正予以重视,切实把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部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党委宣传部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做好协调工作,党办、校办、学工部(处)、教务处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和单位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比如,宣传部负责提出活动规划,活动场所的协调,经费的管理使用,举办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学生处负责活动的组织,文化骨干的培养和文化组织的建设等。要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开展专题研究,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方向原则上把好关,在整体布局上统一规划,在活动上协调管理,在人力上统筹安排,在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运用校园网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随着高校办学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校园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为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重要的是要抓紧开发教育软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链接到相关网站,吸引学生使用和参与。在各个高校的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则可以考虑建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统形成整体优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技术知识相对缺乏,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这支队伍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又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的性能,并熟练使用网络&既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能够不断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样的,信息网络只是其中的一种。把网络作为教育的新载体,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的基础上,网络作为新载体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对学校教学建议范文4

【关键词】军校英语教学 军事英语词汇

一 引 言

随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军人的英语能力已上升为新型“关键性作战力量”。军校英语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军人英语能力的主要手段必须与时俱进,加以改变以使其能培养出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军事人才。其中军事英语词汇作为军事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却未能受到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当前军校英语教学中军事英语词汇缺失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二 当前军校英语教育现状

我军院校外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按照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课程和要求实施教学,设有各种全国统一的水平考试,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参加。同时结合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实际需要,总部还制定了《军队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全军院校的外语教学,主要是全军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目前对军事英语的研究主要涉及军事英语的语言特征和语义的理解。比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制了“英汉军事术语检索大全”使用软件,成为目前国内最新最大且功能最全的军事术语大全。 在全军院校整体转型的条件下,研究建立具有军队院校特色的军事英语教学体系,既符合军队院校应突出军事素质培养的精神,又能为贯彻落实强化军事英语教学的要求提供支持,对新时期军队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军事英语教学集英语学习和军事知识的学习于一体,同时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又可以通过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得以实现,因此,军事英语教学代表了军队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但如上所述,军事英语教学起步较晚,虽然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较早使用了涉及军事内容的英语教学材料,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及其他指挥和技术院校在专业教学中也都采用了一些军事学科或涉及军事内容的英语教学材料,但大都把这类资料的学习看作是专业学习的一部分,真正有意识地将英语学习和军事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的并不多见。

就整体而言,我军现有军事英语教学体系建构还并不充分,仍在一个摸索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论述军事英语教学的专著。对作为教学对象的军事英语的研究比较少,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对军事英语本身的特点必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好的教学方法、编写出合适的军事英语教材以及合理有效的评测体系,这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利益空间不断拓展,我军与外军的接触交流日益增多,涉及面更加广泛,包括:联合军事演习、国际维和任务、打击海盗、防务磋商、军事互访、裁军谈判等等,这些行动无疑赋予了我军职能任务新的时代内涵,对军队官兵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军人的英语能力已上升为新型“关键性作战力量”。

但根据目前军校英语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官兵在英语能力上还远远不足以胜任相关任务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涉外领域语言障碍严重、涉外行动依赖翻译人员现象严重、翻译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严重、特别是军事翻译过程中非军语化现象严重影响信息准确传递。

综上所述,在我军英语教育问题上必须增加军事英语词汇的教学。

三 关于在军事英语教学中增加军事英语词汇的建议

由前所述,军校英语教学与地方高校在基础阶段教学内容一致,没有突出军校英语教学在培养对象、岗位特点、专业领域、词汇积累等方面的差异。长期以来,我们对语言与国防建设关系的认识还不够,一直认定英语为公共基础课程,仅强调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军人英语能力对国防安全的价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军事英语教育体系包括编写军事英语教材以及语料库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测评系统,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对军事英语人才的需要也日益迫切,所以需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界定出一批含有军事英语含义的词汇,并在课堂中讲授。

例如:

Abandon vt .丢弃,放弃 [军] 弃机,离机(机上人员跳伞)abandon a position 放弃阵地

Able a. 有能力的,出色的 [军] 字母A的旧代字, Able “能干”号(美军事海运司令部TAGOS-20 海洋监视船)

Accommodation n. 住处,膳宿 [军] (美常用)招待设备;膳宿供应;居住舱室

Accord vt. 给予(欢迎,称颂等) vi. 符合,调和,一致 n. 一致,符合 [军] 协议

Access n. (to) 接近(或进入)的机会,享用机会;通道,入口 [军] 通路;接近路;能接触核武器并有可能使其爆炸的条件

Accommodation n. 住处,膳宿 [军] (美常用)招待设备;膳宿供应;居住舱室

Cabin n. 小木屋;机舱,船舱 [军]〈英、口〉禁闭室;军官室;舰长室

Cage n. 笼子 [军] 供弹机,升弹药机

Can n. 罐头 vt. 装罐头 [军] 深水炸弹;驱逐舰;(火箭)发射井

Carpenter n. 木工,木匠 [军] 修建军士长

Carpet n. 地毯 [军] 机载雷达干扰机;地毯式轰炸

Chamber n. 会议厅,室 [军] 弹膛,药室

Circus n. 马戏;马戏团 [军] 特技飞行表演;诱惑性战斗机群

Cite vt. 引述,引用 [军] 嘉奖,表彰

Fall (fell,fallen) vi. 落下,降落;跌倒,陷落;下降,减弱 n. 落下;跌倒,陷落;下降,减弱;[美] 秋季 [军]陷落;阵亡;

Fellow n. 人;家伙,小伙子 a. 同伴的,同类的 [军] 邻近飞机

Fireman n. 消防队员 [军] 一等轮机兵

四.总结与展望

在未来,大幅提高军事英语教学在军校英语教育中的地位势在必行,最终会建立一套具有军队院校教育特色的军事英语教学体系。当前我军高等教育使用教材是借鉴地方普通高校英语教材而来,教材内容脱离部队任职需求,军事知识和军队生活知识匮乏。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增加军事英语词汇的含量,关于具体做法目前除了本文所提出的在军事英语教学中增加军事英语词汇,目前还有其他几种意见和建议。

1. 大幅提高军事英语教学在军校英语教育中的地位

作为军校学员,仅仅掌握普通英语、具备了普通英语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掌握军事英语,具备军事英语的交际能力。因此军事英语教育应成为军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保持四年本科教育阶段的连续性。我军生长干部军官学历教育不仅要服从于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又要强化军队院校特色,为军队建设培养人才。当前我军高等教育使用教材是借鉴地方普通高校英语教材而来,教材内容脱离部队任职需求,军事知识和军队生活知识匮乏。故我们应当增加军事英语词汇的含量,模糊基础英语与军事英语的界限,比如可以要求学员一、二年级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军事英语教学为辅,三、四年级应当把英语学习融入到军事专业的学习中。通过增加军事英语词汇学习,使学员掌握大量外军相关情况,比如军事组织、军事礼节、军事行动、军事规则等知识。这样既能完成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也能使学员为今后部队的第一任职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军事英语教学水平,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各方面获得相应的成果,所以对于提高军事英语教学的地位这一问题必须放在所有军事英语教学模式改进的首位并加以足够的重视。

2. 编写合适的军事英语教材

模糊基础英语与军事英语的界限,编写出新的军事英语教材并建立相应的测评体系。毫无疑问这个课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很可能需要多所院校一起完成,在目前这个阶段有这样一个构想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具体实施步骤还需时间。

3. 增加军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军事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以外军原版军事杂志或期刊材料为基础,保证足够的真实语言材料的输入量,要以提高学员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为原则,适当培养学员听、说能力为辅助,增加其军事知识的储备。军事英语教学应摆脱大班教学的固有模式,采取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和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坚持用英语授课,采用问答、讨论等真实交流活动来进行,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听、说能力及思维能力。

4. 构建适应军事英语教学的教员队伍

我军生长干部学历教育院校英语教员的来源可以分为两个渠道:一是来自于军队外语院校,二是来自于地方大学。来自第二种渠道的英语教员分为现役文职和非现役文职教员两类,他们是我军院校英语教员的主体。因此,当前军校英语教员普遍缺乏军事科技知识,知识结构单一。培养既懂外语又懂军事的复合性型军事英语教员是解决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军事英语教学的关键之一。此外,还有人提出在做好保密安全的条件下,招聘部分外籍教员从事军校英语教学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总而言之,军校军事英语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员的普通英语能力,更多的是要突出军校的自身特色将学员培养成为能够胜任二十一世纪未来战争的合格军事指挥人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交流将日趋频繁,这势必将要求军校军事英语教育进行改革使之能够适应外部情况的变化,增加军事英语词汇在军校英语教育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要将当前单纯的英语教学和未来可能的军事行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将英语的纯工具性转化为实用性与工具性相结合。使学员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熟悉外军情况,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和外军进行沟通和交流,遂行涉外军事任务能力得到加强,这不仅是军校军事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锦涛, 我国国防安全语言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0.8

对学校教学建议范文5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理工科院校 素质教育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注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艺术教育为大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条件。”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通过舞蹈、电影、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审美活动实现教育目的。狭义地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广义地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①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艺和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包括通过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一、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人类高科技与高情感相结合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人们具有高智商,还需要具有高情商。一方面,社会向人类提出全方位发展的需求:随着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口号的提出,强调了人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也有着强烈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愈加强烈。我国理工科院校由于沿袭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分科过细,造成学生的知识面过窄,除本专业相关知识外,罔顾其他,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艺术教育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成为社会主导教育模式,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作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旨在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切合社会发展现状,在高校教育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艺术教育工作,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调开发,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校园文化的需要。加拿大著名学者斯蒂芬・利考克教授认为:“在大学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其重要出发点之一。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利于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其内在气质和修养,培养其创新意识。由于受到学科布局及专业特点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师生多以严谨、求真的理论研究和精确的数据分析为教学理念,专业课程也相对繁重,因此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构建,普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系统性、主题性,校园文化活动参与面、覆盖面较小,互动性不足等现象。据国家教委调查表明: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还很薄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并且艺术教育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充分切实地开展艺术教育,能够烘托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质,增添校园人文气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学生逐步了解和体验艺术带来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愉悦,缓解压力。

3.艺术教育本身的需要。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类教育,其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易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理工科学生这样一群特定群体,可以成为艺术教育的素材,作为丰富艺术形式的载体,使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在理工科学校中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广艺术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扩大艺术教育的受众面,避免曲高和寡,使艺术教育民族化,大众化,延长艺术形式的生命线,是艺术教育本身延续并发展的需要。

二、几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对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影响

艺术形式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音乐,戏剧及电影艺术形式。虽然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的,但是艺术本身的目的都是创造性地反映人类对自身或世界的认识,反映人类的真实情感。开展艺术教育的优点在于能够突破理工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局限性,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得学生在大学中真正完成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要在高校中有序、有效地开展相关艺术活动,应考虑到参与受众面、开展场地、形式、经费等现实因素,其中,绘画、舞蹈、音乐、戏剧、文学这几种形式较易开展,以下对其影响进行分别探讨。

1.绘画。理工科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空间想象力的现象,对专业中的机械构造、图纸设计、产品研发等一系列涉及空间想象力方面的课程存在“短板”。绘画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观念、形象思维能力,塑造空间感、三维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对理工科院校的工程制图等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绘画作品的鉴赏、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绘画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手指的灵活性,以及近距离的视觉敏锐度。

2.舞蹈。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是通过肢体语言表现人物、事物及其深刻内涵。理工科学生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舞蹈的欣赏和学习,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交能力,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思想,丰富与人交往的形式;而大多数舞蹈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情节性、故事性及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或者欣赏,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音乐。音乐具有“不可翻译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刺激。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强调音乐对管理和改良社会及完善人格的作用,而在现代社会中,通过音乐引发的灵感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发现力。学生通过欣赏和参与学习一方面了解了很多音乐专业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其艺术魅力,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大量的事实证明,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音乐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能力较为发达的理工科专业人员,通常在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更具创造力,更易获得一定成就。

4.戏剧。戏剧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舞台剧,通过肢体表现、音乐烘托、语言表述等表现方式反映社会万象和传达精神状态。学生在排演、观看戏剧的过程中,更深刻的体会和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人生哲理,唤醒他们对社会正义、美德良知的拥护,作品中反映出的道德准则、行为礼仪等方面内容,通过对剧中人物情节做分析评价,引发不同的观点立场,探讨正确的解决方式,换位思考品味人生,从内心深处的思想道德教育,到外在表现的行为举止,有着显著的启发作用。

5.文学。一个人的素质表现为对环境的认识及认识环境的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具体而典型形象表现了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及认知的过程。现代社会,理工科学生不仅需要懂得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得社会时政、国家历史、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以深刻地了解过去、准确地把握现在。阅读健康优秀的、反映历史的文学作品,一方面有助于理工科院校学生了解和适应当代社会,可以从典型人物、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文学素养的培养进而提高道德修养。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其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阅读、写作、理解、口语交际的语文能力。

三、对理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建议

1.转变理念。目前高校教育观念普遍认为就业率是首要的,艺术课程教学并不重要,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在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今天,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造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确立艺术教育在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地位,重视艺术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和艺术实践活动对校园文化的功能,从理念上彻底转变,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上加大力度。

2.优化物质艺术氛围。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先生提出,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常决定大学风格,常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性和文化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②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中,无论是建筑、雕塑、壁画、公共设施都充满艺术气息。例如,在公共场所建立艺术走廊、树立格言标牌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兴趣。此外,还应重视标志物的建设,包括校训、校徽、校歌、校服、礼仪、雕塑、楼名、路名、校园风物、文物景点、学校标志、室内环境等,创造既有自然美又有人文美、科学美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潜移默化地凝聚人、熏陶人、感化人、教育人的作用。

3.开设相关课程。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是相对开放的,适用于集体活动组织,通过教学的方式达到丰富学生精神需求的目的。理工科院校应开设一些比较系统的艺术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校内推行艺术公选课学分制,后迅速在全国高校中普及开来。学生可自主地选择,修满学分方可毕业,从而明显提高了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应在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形成一套适合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及方式、组织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实施方案。

4.开展实践活动。将丰富的艺术理论寓于各活动中,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使艺术教学与活动相结合,互相补充促进,并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下,有效地凝聚学生,对理工科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影响。定期举行大中型的文艺汇演,包括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红歌会、五四青年艺术汇演等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例如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欣赏到高雅音乐,印发观众须知,让学生了解出席音乐会的相关礼仪,并在音乐会进行的过程中由主持人介绍有关作品的背景和赏析,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可将艺术教育活动结合不同理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进行合理整合,将科学理念注入艺术教育的表达形式中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校园里最具活力的教育形式之一,高校开展以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各种艺术活动为主导的艺术教育,改善、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能、培养创新思维、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让艺术教育渗透进理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人才综合素质的发展。

注释:

①彭琛,马春明,周松竹,薛睿韬.大学艺术鉴赏.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

②丁冬,王彬彬,等.大学沉思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6.

参考文献:

[1]林玎.工科院校开设艺术舞蹈公选课的必要性浅析[J].

[2]刘瑞璞.美国的工科与艺术无障碍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

对学校教学建议范文6

【关键词】中专(中职)美术、教育、方法、策略,改变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中职学校里美术教育逐渐开始被重视,美术的作用首先是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学习美术,可以丰富与美术相关的知识;其次学习美术还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但是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不同于大学和高职,因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适当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策略,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刻理解美术教育的核心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辅助,双管齐下进行美育教育。

一、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学校的特点: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化,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所期盼的,可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有其自身特点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同时他们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激情;其次学校层面上虽然国家在不断强调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院校我行我素,只顾眼前,非常不合理的占用美术课的时间,在美术课上要求学生学习其他的知识,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对学生以及学校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这样的现实因素无形中加大了中职院校美术课的难度。

二、当前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现状: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而不只是单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职业院校必须改变这种不合理教育现状,进行理性的规划。

职业院校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及课堂具体的教育方法是比较单一的,缺乏组织性和灵动性。当前的教育现状依然是学生被动的在学习:即传授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虽然老师在上课之前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相关的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收到的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具体表现如下:

a.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教师在课上单纯的机械的理论体系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很难产生共鸣。

b.课程安排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与时代脱轨。有饽于职业教育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念。

三、针对实际现状,提出建议,合理优化教学策略。

1、针对师资水平不足的问题

目前担任中职院校美术课程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结构混乱,大致可分为两种:(1)其他学科教师兼课:这些教师大部分是非美术专业毕业,因学校的师资不齐,转而在校内兼课,严重缺乏专业美术知识和功底。因此不能系统而全面的开展美术教学;(2)单纯史论或者专业技法类毕业生当教师授课:这部分教师虽然有较深厚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是他们的教学是单方面的,不能适应国家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并且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而系统的美术知识也要有丰富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把自己所知转为学生所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来到职业学校学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纯理论性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能力。因此,在中职院校开展美术课程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不单开展理论欣赏教学,还应开展基础性的绘画实践教学。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针对学校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

大多数职业院校紧跟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校园内开设美术课程,但同时相关的硬件还不完备,缺乏开展美术课程所需的专用教室和专业设备。美术教学成果不单单靠教师的讲授,而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结果,因此,一间美术专用教室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够在言语上进行沟通,还能在动手实践方面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4、针对校内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

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与课堂,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活动辅助教学。例如在校内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联合地方政府和社区开展美术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弥补校园内有限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美术融于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