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例6篇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文1

XXX学校关于加强学有困难学生辅导的意见

“促进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灵魂,但人与人的个体差异、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优”与“差”的区别。因此,缩短学有余力学生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差异,加强对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我校学有困难学生的现状分析

从我校学有困难学生反映的情况,绝大多数的“差生”不是由于智力上的原因,而是由于:

1、学习基础较差

有的学有困难学生由于过去学习的知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导致继续学习中遇到各种障碍,形成暂时落后的局面。如:拼音知识没有掌握影响了今后的识字;乘法口诀没有记牢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等。

2、学习方法欠缺

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知识的加深,要求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而且各课学习的特点不同,也要求有相应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也会导致学习上的暂时落后。

3、学习习惯欠佳

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不能较好地听、说、读、写,不能积极动脑,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困难喜欢依赖别人,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习上的暂时落后。

4、非智力因素影响

(1)、家庭环境因素影响

我校的学有困难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教育的帮助和监督,而所处的社区环境也较复杂,难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兴趣、情趣、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内驱力,虽然它不能直接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却决定着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否能得到充分挖掘并得以充分发挥,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还要大。我校的学有困难学生,大多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二、我校对学有困难学生辅导的内容:

1、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课内外对学有困难学生和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具体帮助,必要时给他们补课。

4、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他们做好课内外作业。

三、我校加强学有困难学生辅导的主要措施。

1、关爱每个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学生。这是辅导工作成败的关键。

爱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源泉,“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有困难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能切实提高辅导工作的实效。

2、全面观察每个学生,特别是经常调查了解每个学有困难学生的状况。

了解情况是做好辅导工作的前提。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考试测验以及与学生的谈话、谈心与相关教师的交流,对家长的访问等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症下药”。

3、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辅导计划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辅导工作应制定周密的计划。

我校学有困难学生辅导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辅导的目的、内容,辅导对象,辅导的重点,辅导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计划制定得好,辅导就容易见效。

4、主动提出问题

学有困难学生往往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学习方法也不好。因而不知道怎样深入学习,不能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地、明白地提出来。因此,在辅导时,教师要主动提出问题,不要光等学生来问自己;要主动深入学生,不能光等学生来找自己,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有计划地启发诱导学生,解决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5、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

实践证明,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可以增强辅导工作的实效。

⑴、集体辅导

①、组成辅导(或补课、结对子)小组。

②、根据存在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⑵、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应该是主要形式,因为通过个别的交谈,最容易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指导。

①、利用课堂练习时间,教师在学生中进行巡回指导,个别指点。

②、差生的作业面批、面改,以便及时针对情况进行辅导。

⑶、组织几名各科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协助同学解答疑难。

6、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效率。把课堂作为辅导学有困难学生的主阵地。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文2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困生;辅导方法;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28-02

中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在中学阶段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顺利,一旦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困难,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个人发展。本文就辅导数学学困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行探究。

1.教师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数学学困生

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不仅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且在心理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学生总会认为自己由于没有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在同学中的地位较低,也不受教师的爱戴,因此可能会产生自卑等多种不利于学生学科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有效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引起重视,只有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帮助数学学困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既不能轻视数学学困生,同时也不能过于放纵学困生,要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数学学困生,这样学生的心理才会平衡,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既不会使学生轻视数学学习,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心理压力。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加有效的辅导学生学习。

2.及时弥补学生以往的知识盲区

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本人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困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以往的知识盲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必须以以往学习的知识为基础开展,而一旦学生出现了知识盲区,随时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何况数学学困生大多存在大量的知识盲区,使学生陷入数学学习的泥潭不可自拔。因此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对与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学生一旦理解了与要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那么在理解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就自然更加顺畅。

当然帮助学生弥补以往的知识盲区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尤其教师在刚刚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区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然而结合本人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经验,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知识盲区会变得越来越少,不管是学生的学习难度还是教师的辅导难度都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会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教师一定要克服自身在辅导学生走出知识盲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同时也要克服学生在弥补数学知识盲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3.注重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方法讲策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辅导效果,其中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导方法。所谓数学学困生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学生不仅难以对数学题目进行有效的运用,而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学生一旦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自然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被阻断。

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较之于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言,教师在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放慢教学的进度,耐心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真正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应用,进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逐渐帮助学生摆脱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起重视。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即使以往对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也会因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兴趣逐渐淡化。那么教师在辅导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无疑面对着更多的困难,教师可以将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与知识点结合起来,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以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辅导在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5.给予数学学困生更多的鼓励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文3

一、研究目的

口前我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重庆的一些偏远地区,其中2003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困难学生占本系学生总数的27.2%。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教育辅导关系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困难学生又是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难题:一些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自卑、缺乏自信,很难和老师、同学沟通与相处;一些学生为逃避现实而转向虚幻的网络世界,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困难学生的教育研究迫在眉睫。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的生活有四年,而困难学生比例不容忽视。通过对困难学生常规管理及辅导的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接触到学生的心理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我收稿日期:2004一12一01作者简介:巫桂英(1981一),女,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助教。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一)困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上这类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形成两种性格:自卑和自尊。这两个极端几乎可以说是同时存在的。困难学生多来自贫困山区,家庭经济环境较差,生活空间狭窄,进人大学,首先是昂贵的学费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收人多数只能依靠农业生产,这仅能解决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学生的学费多是借款或贷款,这种经济负担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学生自身也有压力;其次,育才学院虽然地处郊区,但离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区不远,与落后的贫困山区形成巨大反差,生活环境的差异会给从小在山区长大的困难学生带来自卑感,由于物质生活的缺乏,他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对贫乏,面对大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多样性,困难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可能允许他们很快融人新的环境;再次,大学其实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社会,即一个社会的缩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通常也会令贫困学生产生自卑感,譬如相互攀比,互相请客吃饭等。因此,在大学,基本是生活水平差不多,家庭背景相差不大的学生才能走到一起。这些是在大学环境下令贫困学生产生自卑感的主要因素。所谓“物极必反”,自卑感特别严重的学生自尊心也出奇的强,他们往往是听不得别人说他们穷、困难、需要帮助,面子思想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从不主动申请困难补助,在某些场合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使自己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这类学生比一般困难学生问题还要大,因为他们心理上害怕承认自己是贫困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从而显得敏感、多疑,在与其他学生的交往中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就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学习、生活乃至成人成才。

2.生活上困难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及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多在生活上比较勤俭节约,除非必要的开支,否则一般不会胡乱花钱,但需要注意两种情况:其一,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长没有能力提供给学生必需的生活费,或只能提供极小部分,大部分都要靠学生自己来想办法。这部分学生温饱问题不能解决,就必须抽出时间与精力来从事勤工助学活动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如家教、促销、钟点工等等。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勤一「助学活动,引导他们利用勤工助学维持生活,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要顾此失彼。其二,极少数困难学生面子思想比较严重,不会计划生活,常常饱一顿、饥一顿,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习。

3.学习上困难学生在学习上一般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刻苦勤奋地学习,但也并非不存在问题。首先,困难学生由于来自贫困山区,认知水平有限,接受的教育方式落后,学习能力较差,思考能力与接受能力也相对薄弱。基于此,有些困难学生在学习上只靠单纯的机械记忆,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知道怎么开动脑筋,或者不善于组织自己的心智活动和学习工作。有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上粗枝大叶,注意力分散和不稳定,思维灵活性差,缺乏综合分析能力,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往往是很勤奋的学生学习效果却没有其他学生好其次,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学教育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学,容易出现“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的空间不大,多是老师手把手地教。而大学教育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比较大,教师只负责介绍大概脉络,学生要自己花时间去理解、消化、补充。大学的教学内容又远比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深奥、复杂,因此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像中小学生一样简单的一本教材就足够了,而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籍,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实现。譬如买参考书,买电脑,到网吧上网查阅资料等等,都需要花钱,这样一来,闲难学生就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办法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4.道德情操上困难学生多数来自山区农村,淳朴善良,在道德情操上是保守派,一般不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有少数困难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出生,正视自己的家庭,而是羡慕家庭环境优越的学生,以自己的家庭、父母为耻辱,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基于这种心理,他们往往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自我封闭,人云亦云,甘愿成为别人的“影子”,缺乏自己独立的人格;另一个就是“仇富情结”,即由羡慕转为嫉妒条件优越的学生,怨天尤人,自艾自怜,认为自己之所以不如人就在于家庭环境不好,而别人之所以比自己强就在于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因此,他们仇恨一些家庭环境好的学生,故意找茬,制造事端,例如会破坏别人的东西以泄愤,更有甚者会走上偷窃或抢劫的道路,以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不足,结果往往是走上犯罪不归路。

5.其他例如,有些困难学生开始可能因为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违反学校校纪校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没有原因也可能会违反纪律;再如,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环境的限制,缺乏发展特殊才能的机会,不容易成为人际关系中的中心人物,往往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出现问题,要么孤僻、不合群,要么就只能充当小角色。此外,困难学生容易发生经济纠纷,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向别人借钱的,但有个别困难学生因借钱后无力偿还,容易出现“三角债务”,产生一些纠纷。

(二)困难学生的主要特点

1.来么贫困山区、家庭负担重我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受调查的2003级困难学生都来自重庆的贫困山区,如酉阳、黔江、奉节、忠县、巫山等等。它们地处重庆偏远地区,经济普遍不发达,以上困难学生有84%来自山区、农村,其余也有不少来自城镇的下岗职工家庭,还有单亲家庭,普遍特点是家庭经济负担重。农村、山区的困难学生家庭收人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由于农村思想观念落后,一定程度上很难实现计划生育,所以这些困难学生几乎不是独生子女,往往家中有几个兄弟姐妹,而城镇的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来源就更加不稳定,有些是父母一方下岗,另一方在岗但工资不高,有些父母双方下岗,只能靠社会低收人基本生活保障金和小生意维持一家生计一,而大学教育费用昂贵,即使家中有人外出打工,家庭负担仍然很重。

2.乃人诚恳、朴实,但内向、缺乏主动困难学生多来自下层平民阶级,淳朴、善良是他们的本性,他们平时为人诚恳、朴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愿意和他们交往,但这些学生在和其他学生交往中往往不够主动。大多数困难学生性格内向,情绪的变化一般不显露在外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交往中往往是被动地按别人的意见行动,自信心不够,自我评价总是偏低,在挫折面前往往一撅不振。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过分敏感的特征,经常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言语、行为而受到伤害,但也不表现出来,往往是独自一人躲在暗处而自我苦恼。

3.学习成绩差别较大困难学生大多学习勤奋,但学习效果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特别优秀,要么特别差。有些困难学生自知家庭环境不好,对于贫困感悟得比较深刻,力思进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现状。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摆脱了贫困农村、山区的生活,因此他们十分珍惜这种机会,很容易克制自己,强制自己努力学习,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这类学生自觉性强,自主学习、模仿能力也强,头脑灵活、聪明,虽然认知水平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也能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困难学生,虽然也想通过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但由于底子差,情感意志力相对缺乏,不能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学习效果不明显,做事往往急功近利,事倍功半。这类学生由于长期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技能方法,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以至发展到“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除了学习成绩差以外,往往会出现不遵守纪律,道德败坏等一系列的问题。

4.人际交往困难、缺乏有信困难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缺乏自信,即使是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只是有些表现得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己。正是由于缺乏自信,经济上不如别人,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觉得低人一等,行动总是表现得小心翼翼,显得敏感。有些困难学生自卑感很强烈,在校园里几乎是独来独往,很少有真心朋友,这部分学生看似独立、坚强,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容易受到伤害。也有困难学生性格开朗、活泼,愿意和别人交往,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成为人际交往之中主角的本钱,如良好的口才、特殊的技能、出色的外貌、合体的衣着打扮等等,只能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配角,容易被人忽视,甚至嫌弃、鄙视。这样就会打击这些困难学生交往的积极性,畏首畏尾,变得更加不自信,与人交往更加困难。

三、困难学生辅导研究

(一)困难学生辅导的特征

1.多层次性这主要是由他们存在问题的多层次性决定的,包括从心理、学习、生活、思想品德、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困难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辅导。首先,在心理上,要注重引导困难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出生和个人的荣辱得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较为健康的情感观和坚强的意志力,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在各方面完善自己。其次,在生活土,要注意困难学生的温饱问题,提供良好的勤l几助学条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再次,在学习上,帮助困难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找到其学习不好的原因,坚定其学习信念,使其能全身心投人到学习中去。在思想品德方面,注重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及时纠正困难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人际交往方面,鼓励困难学生多主动与人交往,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尊重这部分学生,对于过分敏感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理解别人,同时完善心理健康辅导,定期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2.持之以恒性对困难学生的辅导必须要持之以恒,这是因为困难学生的问题不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时段、一个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长期观察、关心这部分学生,对随时出现的问题作必要的辅导。只有确保了对困难学生辅导的长期性,才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才能让困难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走出困难的阴影,坚强、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才能完成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辅导的具体措施

1.建立贫困生档案在学生进人大学之初,就应该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情况及学生在心理、学习、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师生谈话记录等等。档案中除一些固定项目外,如家庭地址,其他项目要随时记录、补充、完善,辅导老师应该熟悉贫困学生档案,对困难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及时跟踪辅导。

2.密切关注困难学生、尤其是特困学生对于困难学生,辅导老师不能建立贫困生档案后,就对其不理不睬,放任自流,而是需要密切关注。当然关注的前提是关心、爱护,不能让学生产生老师是在监视自己的误解,那样会使学生迅速封闭自己,不信任老师,师生之间更加难以沟通。只有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正想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才会主动找老师沟通,老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才会看得更加透彻,从而更好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特困学生,辅导老师应随时关注他们的温饱问题,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集中精力投人到学习中去。当然,老师的时间、精力也有限,不可能随时随地去关心、呵护他们,因此可以通过定期个别谈心、单线联系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倾诉、倾听来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这样还可以照顾到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

3.个别谈话、介类指导困难学生不可能只有一个,也不可能情况都相同,对困难学生的辅导最好采取个别谈话、分类指导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谓个别谈话,是指辅导老师与困难学生一对一单独谈话。个别谈话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师生间的信任感,这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信任感,这样在个别谈话中,学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谈,坦露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希望通过老师的指导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所谓分类指导是指对存在同一类问题的困难学生可以用同一方法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类指导不仅仅要求辅导老师具有高度的概括分析能力,还要有敏感的辨别能力,对同一类但又有区别的困难学生要有区别的指导,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纸漏。

4.完善勤工助学保障体系,积极乃贫困学生创造条件在大学阶段,学生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教室死板地学习,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如何引导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如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和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院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家教、促销、教室及机房的保洁等等。在岗位开放的力度及管理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完善,比如完善勤工助学办公室制度,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的生活问题,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5.学校、家友“双轨制”辅导模式所谓“双轨制”共同辅导模式,即是学校与家庭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共同辅导学生的一种管理方式和辅导模式。学校辅导即前面所述,而家庭辅导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困难学生多来自山区、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而教育则是学校的责任。正是这种落后的观念,使很多家长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辅导,更有甚者,在言行上给学生带来反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生的家庭辅导之所以必要还在于大学生的假期较长,学生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多。当然困难学生的家庭辅导主要还得由学校牵头,由辅导老师经常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帮助他们改变落后的观念,配合学校教育来实施家庭教育。家长除了在家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以外,学生到校后,也要定期与学生、老师沟通,只有家庭、学校两方面都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深人、细致,才能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努力学习,完成教育的终极口标。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文4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生 高校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70-01

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界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这里的“学生”,指的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2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压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在经济条件方面不如身边的同学,会出现经济拮据、无力支付学费,甚至是难以保证正常生活、无法顺利地完成学业的情况。同时迫于家庭经济的压力,他们需要千方百计寻找打工机会,这样就必须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有时成为廉价劳动力还要受到人格上的侮辱。尽管现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到学校后获得了一定的助学贷款,但是贷款的偿还压力将伴随他们走完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2.2 思想方面

2.2.1 自卑心理和失落感

自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种心理。在中学时期,同学经济上的差距不是很大,基本都处在紧张学习环境中,很少顾及同学间的贫富差距。进入大学后,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家庭条件的差距也会加大,由于学习压力减小,学生们会更注重消费,此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消费方面都显得落后、寒酸,时间久了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有的学生虽然努力参与集体活动,但因囊中羞涩,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选择封闭自守的生活方式。这样容易演化为性格的孤僻和心理的封闭,不敢面对困难和压力,逃避现实。

2.2.2 焦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有时为了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而担忧,从而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当中。在面对家人的辛苦养育和社会的关怀时,学习上的压力也比一般学生大。加上,毕业后还要还助学贷款、帮助家人以及就业压力等,容易在思想上成为包袱。

2.2.3 就业压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当今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加之大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公正现象,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 辅导员在对待家庭经济困难生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3.1 合理利用国家助学体系,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

辅导员要运用好奖、贷、勤、补、减多项措施的助学体系,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从物质上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辅导员要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经济困难学生详细信息,确立帮扶计划,要公平、公开、公正地认真做好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助学金及爱心基金的发放工作,勤工助学岗位的推荐工作等。同时注意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将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3.2 积极开展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辅导员首先要尊重、关心、理解这些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动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同时还可组织专门的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为其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3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新的、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观念。

引导他们客观评价自我,正确看待竞争,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主动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推荐工作,在引导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的过程中,要对其予以特别的注意和关爱。

参考文献

[1] 周武庆,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困难生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8年5月.

[2] 洪美珊,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高教高职研究,2011年6月.

[3] 张洋,高校辅导员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2月.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文5

[关键词]高校贫困新生 需求层次理论 入学教育

[作者简介]赵鹏(1979- ),男,山西大同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淄博 25504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054-03

贫困家庭大学新生进入高校的校园除了要像其他新生一样必须经历学习环境从指令性到指导性、学习方式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换过程外,还要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敏感和缺乏自信使他们在遭遇挫折后更易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进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和自我封闭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做好贫困新生的入学教育是近几年来困扰高校的一个棘手问题。若解决不好,不仅影响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需求层次理论概述及其在高校贫困新生教育引导中运用的现实意义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该理论把人的需求按照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结构似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金字塔”。其中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就像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水、食物、穿衣、睡眠等一样,是一切需要中最优先的需要。安全需求是在生理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对生命财产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等的追求,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社交需求,也称爱与归属的需要,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其实质是人们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尊重需求,即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反之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现实世界中人的需求往往是共同存在并相互交叉的,但总体来讲,层次越低的需求出现得越早,需求的力量也越强,层次越高的需求出现得越晚,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就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求并随之支配和激励人的行为。

2.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贫困新生教育引导中运用的现实意义。从行为科学这一重要理论出发,对于刚刚踏入校园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这一群体而言,不尽相同的贫寒家境、迫切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以及面对的陌生环境,往往会让不同的个体产生复杂多样的需求,如衣食保障的需求、融入集体的需求、学业的需求、争取荣誉的需求、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需求、顺利就业升学的需求等。当这些需求没有经过科学、客观的分析并通过合理的指导逐层得到满足或延迟满足,由此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又无法及时、正确和有效的排解,将对某些大学贫困新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做好贫困新生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层的践行者和实施者,更应紧紧围绕着贫困新生这一特殊群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客观分析每个贫困大学新生的切实需求,从面对、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入手,根据不同个体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帮助他们合理、逐层设立和修订相应的发展目标,以目标激励引导他们发展自我,成长成才。因此,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来研究如何做好高校贫困新生教育引导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二、高校贫困新生的层次需求分析及解决策略

大学贫困新生表现出的入学后生活学习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波动等问题,在很多大学贫困新生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但又有其特殊性,高校新生辅导员应在深入了解每个贫困新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客观分析贫困新生现实需求,分阶段、分层次逐步解决其遇到的各种困惑。

1.物质上帮扶,帮助高校贫困生“自立”。高额的学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高校贫困新生就是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走入校园的,物质条件的相对悬殊给贫困新生带来了经济压力和思想包袱,致使他们深感自卑,他们有迫切改变现实的需求,但又无能为力。高校新生辅导员应从物质解困入手,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渡过适应期。第一,解贫帮困首先要解决高校贫困新生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高校新生辅导员应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爱心捐助、减免学杂费和保险费等优惠政策,确保贫困新生顺利入学并解决他们在开学初最基本的食宿问题,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学院师生及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在征得同意的基础上,新生辅导员可以适度开展一些贫困新生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让校内外更多社会上爱心人士认识和了解这个特殊群体,校外的爱心力量作为学校资助工作的有效延伸,可以有效解决贫困新生在开学初遇到的很多实际困难。第三,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有效利用国家和学校的优惠资助政策。利用好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对高校贫困新生进行资助是帮扶他们最为有效的手段。高校新生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并应严格按照评选规程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发放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并使之成为贫困新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第四,鼓励自强自立,积极联系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变“输血”为“造血”。为了让高校贫困新生尽早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观,避免产生对助学金的被动依赖,高校新生辅导员还应通过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校外兼职信息等工作让贫困新生体会依靠劳动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快乐,逐渐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学会自立。

2.学业上引航,帮助高校贫困生“会学”。习惯了高中学习模式的大学新生在刚入校后普遍都会出现学习上的不适应,“死读书”“读死书”、耗时间低效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与更注重“自学”和学习效率的大学学习格格不入,特别是对于贫困大学新生更迫切需要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辅导员贴近贫困新生细致地开展好教育引导工作。第一,引导贫困新生正确面对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克服焦躁情绪。第二,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引导贫困新生制定详细的学习时间表,做到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互不冲突,提高学习效率、保障学习时间,做到课前预习与课后及时复习相结合。第三,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鼓励贫困新生通过图书馆、网络和购买相关书籍等方式,主动寻找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来进一步拓展自己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引导高校贫困新生学会学习,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学能力。

3.改善人际关系,帮助高校贫困生“自信”。高校贫困新生在思想、心理上的负担往往比生活上的压力还要大,他们有融入集体的需要与愿望,有时甚至急于证明自己,但在遇到挫折后又会产生自卑心理和消极心态,不愿意向老师、同学敞开心扉,进而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慢慢变得孤僻、自闭。“心理扶贫”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信,重新融入集体生活。高校辅导员应针对贫困新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惑,帮其找出自身的欠缺,开导他们只有自己敞开了心扉,才能更好地被别人接纳。同时,新生辅导员更应动员班集体的力量,特别是授意班委带动同学们主动去接近和关心他们,集体活动给他们主动表现的机会,加强与他们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际关系的改善,会让高校贫困新生重新找到“自信”。

4.依托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课,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自强”的目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迫切需要通过大学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他们更需要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设立“自强”的目标,规划职业发展的方向,为之奋斗,自强不息。高校辅导员在与贫困新生探讨职业发展时,应充分结合学校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大学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着重突出榜样的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突出实际案例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模板,并帮助贫困新生制定、完善详尽可行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

三、在高校教育引导中满足贫困新生层次需求的有效对策

1.动员各方面力量,关心关爱大学贫困新生。大学的贫困生工作不是单一的解困助学,而是一项寓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和谐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依靠学生工作人员特别是新生辅导员的力量根本无法做好这件工作,学校应动员全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关心关爱大学贫困新生,切实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2、以人为本,用爱关注贫困新生的真实需求。首先,高度重视对贫困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贫困大学新生入学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这部分学生能否及时、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对他们大学学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新生辅导员必须拿出足够多的精力来做好贫困新生的工作,同时在处理贫困新生的工作时要给予大学贫困新生足够的尊重,讲究方法,避免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直接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其次,走进贫困新生群体,用爱心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关注他们的真实需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校新生辅导员在面对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时更要以情感人,这就需要走到这部分学生中间去,真心实意地与他们沟通和交融,关怀、理解他们,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敞开心扉,才能让他们把平时不愿意讲的内心话讲出来,才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和真实想法,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具体举措,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3.公平公正地做好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给予有效的物质帮扶是做好贫困大学新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项工作出现失误,会使新生辅导员在大学贫困新生中迅速丧失威信和公信力,甚至造成师生关系恶化,致使后续工作陷入被动。

4.加强针对性指导,积极引导家庭贫困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第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贫困新生更应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涯,应通过入学教育、名家讲坛、师生交流会、专业导论课、学长导航、警示教育等措施尽快帮助他们认清专业发展前景,学会专业学习思维,牢固树立专业即是“饭碗”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意识,培养他们自觉将大学的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更合理地安排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第二,要适应大学学习特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新生辅导员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大学贫困新生了解到大学的学习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课余时间增多。学生应该注意学习方法,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下课后整理笔记。另外大学里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大学生应该多往图书馆跑,大学接触的知识面广,专业性也强,多去图书馆才能满足知识的储备。

5.有效开展大学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应进一步完善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联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让贫困新生能及时、有效地排解出现的不良情绪,最大限度地降低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同时,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帮助、启发、引导和教育,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生正视家庭经济困难,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通过树立和宣传逆境成才的典型来激励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其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6.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朋辈关系是大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它成为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源头。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大学环境更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善于人交流,表现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渐趋淡漠,朋辈提供的支持也就大大减少。因此,新生辅导员应该在班内营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交往环境,指导其交往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7.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大学贫困新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大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大一更是生涯规划的关键阶段。因此,面对目标缺失、生涯困惑的大一新生,特别是新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新生辅导员首先要依托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针对不同专业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尽早确立自己的现实目标,用目标牵引的方式引领和激励他们的成长成才。

四、有待探讨的问题

前文中针对高校贫困新生入学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第一,按照目前高校的师生比,辅导员数量仍不足,繁杂的日常工作使得辅导员无法将大学贫困新生的工作做细做实。第二,对新生中的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是做好贫困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但单纯的提供物质支持的方式,非常容易增加大学贫困新生的心理依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高校目前开展的资助工作并没有很好地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教育导向相结合,没有发挥资助育人的最大功效。第三,在新生班级如何客观公正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依然有待进一步探索。新生入校后一般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按照高校现有的评定流程,新生间在不是非常了解的情况下,仅依靠申报材料或贫困证明,评议出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肖明朗.入学新生中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性教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5).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文6

关键词:朋辈教育管理大学新生学业辅导

学业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任务,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实现内涵式发展,是高校的根基所在[1](11-13)。面对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模式从被动向主动转换,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学习环境变化,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学业适应性挑战。同时,新生入学可能会有一些适应不良的情况,产生焦虑、厌倦、自责等情绪[2](84-86)。意味着我们更应该关注新生的学业辅导工作,帮助顺利度过适应期,为今后学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学业辅导内涵

朋辈辅导最早起源于牛津大学,所谓“朋辈”(Peer),实际上是“朋友和同辈”的简称,是指年龄相近、职位相当、生活境遇相似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可以是相互熟悉的,也可以是相互陌生的[3]。进入同一所高校学习的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时代背景及求学经历,进入大学后拥有相同的生活环境,接触相同的教育资源,在不断的磨合适应中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念及人生目标追求,对彼此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大学新生学业辅导机制能够通过新生群体间的价值认同增强学业辅导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班级学风氛围,帮助大学新生走好大学期间学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朋辈教育学业辅导机制,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2.大学新生学业辅导需求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期对于学业辅导的需求,优化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大学新生学业辅导机制,对安徽某高校265名在校大一新生的学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一新生在专业学习中积极性高,但专业概念却较为模糊。85.71%的学生选择对专业学习有热情,并想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一结果符合初入校园的学生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但仅有21.58%表示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对于未来的就业前景明确并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具体翔实的规划。同时自主学习意识强,但缺乏有效的方法。87.34%的學生选择想要自主学习专业相关知识,阅读本专业相关书籍,同时有62.34%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满意,不是十分有效。遇到学习问题时,45.24%的学生选择自己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视频课、做练习题等自助方式解决,仅有18.34%的学生选择与同学开展互助学习,78.25%的同学认为朋辈互助方式是所有方式中最为有效和快捷的。说明大一年级学生对于学业辅导有一定需求,但是选择朋辈互助的方式解决学习困难的较少,仍然需要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大学新生学业辅导机制。

3.加强新生朋辈教育学业辅导工作制度化建设

3.1完善朋辈学业辅导的运行体系。

学校或学院应当建立专门的朋辈学业辅导中心专门机构,招募高年级学生团队承担中心日常运行任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进行指导,形成由辅导中心统筹、以班级为基础的学业辅导工作体系;制订并完善朋辈学业辅导工作实施方案;年初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年末进行工作总结。围绕朋辈学业辅导规范管理、学业预警、朋辈学业辅导咨询工作流程、朋辈学业辅导内容课程化建设、朋辈学业辅导队伍建设、监督与考核等内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2完善朋辈学业辅导队伍建设。

任何机制的完善运行都离不开优秀队伍的保障。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学业辅导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由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对朋辈学业辅导工作进行整体框架设计,对每个学期的参与者设置合理的考核目标,为担任辅导者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指导,例如讲授技巧、心理疏导技巧、学科专业知识等。另一方面选拔学生党员、十佳大学生、研究生科技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辅导者,共同组建大学生朋辈学业辅导的朋辈队伍,让朋辈学业辅导队伍焕发出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教师群体和优秀学生群体优势互补作用,以学生为本,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3建立朋辈学业辅导效果反馈评估制度。

评价体系应包括纵向和横向评估,既有参与学业辅导前后的分类评价,又有参与和未参与学业辅导的比较评价。建设学生学业状况的动态监测平台,包括课程成绩、奖学金、助学金、校内与社会实践经历、科研项目经历、公益活动经历等。将参与朋辈学业辅导的记录和反馈意见及建议,课程不通过率、学业预警率,毕业率,早操、晚自习学风状况等数据作为评估参考指标,全面分析学生参与朋辈辅导的受益情况,广泛收集意见和反馈,使朋辈学业辅导工作得到持续性发展。

4.加强新生朋辈学业辅导工作专业化建设

4.1丰富朋辈学业辅导内涵,充分挖掘相关资源。

在接触有学业问题学生时,应当全面分析造成学业问题的原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状况、家庭亲子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对现有育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合,将朋辈学业辅导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发展性辅导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发展性学业辅导能够为学生提供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业辅导,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完善个人发展目标[4](22-26)。立足于每个院系下设的大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对每个学生细致深入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业辅导,为学生解决长期以来困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同时结合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及时调适学业压力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学习韧性。

4.2依托学术型社团,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学术型社团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参与到其组织开展的学术型实践活动中对新生来说是提高专业素养的渠道之一。学术型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术研讨、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的学术型社团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术交流相融合,促进课内知识在课外的深化运用,丰富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新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和拓宽国际化视野。

4.3通过科研训练计划,巩固提升学习成效。

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朋辈学业辅导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完善学生高低年级交叉科研训练制度,使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科研训练和课题研究,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互相影响带动,拓展专业领域,提髙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朋辈学业辅导有效开展和长效运行。

4.4打造朋辈学业辅导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业辅导中心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展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根据不同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及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业辅导方法,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业需求。学业辅导中心开展学业辅导形式多样,包括工作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互助小组、学业指导平台、团体辅导及个体辅导等,辅导方式的创新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养成,大大增强学业辅导效果。除了专业指导教师外,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的朋辈学生辅导团队成员也是学业辅导工作的主体力量,他们往往与辅导对象有着相近的年龄和情感体验基础,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具有特别的优势,可以承担一对一辅导、答疑等工作。

5.加强新生朋辈学业辅导精准化建设

5.1实施全覆盖的“开学第一课”计划。

新生朋辈学业辅导是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的第一站,能够帮助新生顺利从高中学习模式转变成大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生朋辈学业辅导要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新生“开学第一课”计划的辅导内容可包括髙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学术型社团宣讲活动、学长导航制度推行、学习互助小组建立、学术前沿讲座、专题讲座、专业导论等。

5.2面向学业困难学生实施预警及个性化朋辈学业辅导。

学业困难学生是开展朋辈学业辅导工作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学业辅导以个性化指导为原则,根据学生学习困难的等级施行预警机制和一对一辅导。通过学业困难学生的筛查,建立学业辅导档案,确定学生学业困难的具体原因和程度等级,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计划,根据学业困难学生不同时间节点的学习状态动态调整学业辅导计划。每个学业困难的学生可能存在多个导致学业困难的问题,例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往往自律意识较差,时间管理能力弱,对于大学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合理规划等,因此需要全方位、连续性的个别学业辅导,学生朋辈辅导者在学业情况跟踪和督促上有很好的优势。

5.3依托网络平台,打造精品朋辈学业辅导项目。

通过实际走访调研,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和期待,并以此设计辅导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设计、实践、反思,推出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及富有特色的项目。结合大学生慕课平台、超星学习通等网络课程平台,推动朋辈教育管理下的学业辅导课程化建设,让更多的同学受益。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面向学生群体及时开设朋辈辅导微博、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朋辈学业辅导栏目,提供预约服务,把朋辈学业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活动融入新媒体技术之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增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

5.4实施全程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

建立辅导对象个人成长记录,因材施教,一人一策。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实现普通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系列定制辅导,同时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对朋辈学业辅导中心团队学生群体每个阶段的辅导内容提供指导,为后期辅导效果评估与改进提供建议。在学生群体中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开展主题报告会、主题访谈的形式带动朋辈学业辅导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主動加入这一群体中。